資源簡介 課題 4 藏戲 課時 1內容 分析 本文介紹了藏戲這一獨特藝術形式,闡述了其特色,如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演出時間長等,還講述了其由唐東杰布為造福百姓,帶領七兄妹組成藏戲班子,通過表演和募捐在雅魯藏布江上建造鐵索橋的傳奇故事發展而來的形成過程,展現了藏戲的藝術魅力和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素養 目標 ①文化自信:感受藏戲蘊含的民族文化魅力,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多樣性的認同與自豪感,激發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②語言運用:學習積累 “鼻祖、吞噬、演繹、隨心所欲” 等詞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提升詞語理解與運用能力。③思維能力:默讀梳理藏戲特色和形成過程,培養歸納總結與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從文本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④審美創造:體會藏戲獨特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感受其面具、舞臺、表演等方面的藝術美,增強審美鑒賞能力。思政 元素 了解藏戲形成發展,體會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精神,培養社會責任感與奉獻精神;感受藏戲承載的藏族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團結意識。重點 難點 1. 了解藏戲特色和形成過程,體會其獨特藝術形式。2. 體會藏戲蘊含的民族文化內涵,感受其獨特魅力。課前 準備 1. 預習提綱:標注自然段序號,圈出生字詞,嘗試理解詞義,思考藏戲與其他劇種的不同。2. 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含藏戲演出視頻、面具圖片、唐東杰布故事資料等。教學過程設計環節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教師活動】1. 播放包含多種戲曲的錄像,如京劇、越劇、豫劇等,提問:“同學們,看看這些,聽聽這些,能說出它們是什么戲曲嗎?” 引導學生積極回應,肯定鼓勵答對的學生。2. 待學生回答后說:“咱們祖國的藝術形式豐富多樣,藏族人民創造的藏戲獨具魅力。藏戲有 1300 多年歷史,是中華民族古老戲劇之一。它劇種流派多,表演、音樂、面具服飾都很有特色。今天就一起走進藏戲的世界!” 同時板書課題 “藏戲”。3. 引導全班齊讀課題,留意學生朗讀狀態,確保讀音準確、聲音洪亮。 【學生活動】1. 認真觀看錄像,仔細聆聽戲曲,積極思考并回答教師問題,說出認識的戲曲名稱。2. 傾聽教師對藏戲的介紹,對藏戲產生興趣,跟隨教師板書在心里默念課題。3. 全班整齊齊讀課題,展現對學習課文的期待。設計意圖:播放戲曲錄像喚起學生對戲曲的認知,介紹藏戲激發學生了解藏戲的興趣和學習課文的欲望,為教學奠定情感基礎。環節二:整體閱讀,初步感知【教師活動】1. 引導學生閱讀課前導語,提出要求:“同學們,讀課前導語,找出自讀要求,用鉛筆標出來。” 巡視觀察學生閱讀標記情況。2. 布置默讀任務:“默讀課文,注意速度。邊讀邊圈出不懂的詞語,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遇到不認識的字也圈出來,讀完一起解決。” 巡視指導,提醒學生默讀姿勢和速度。3. 組織同桌交流:“讀完和同桌交流不懂的詞語,看能否一起解決。還有問題一會兒討論。” 參與小組交流,適時給予指導啟發。4. 指名學生分享不懂的詞語及理解情況,傾聽發言,表揚理解正確的學生,引導其他同學補充或親自講解不準確、不全面的理解。5. 布置速讀任務:“快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寫藏戲?” 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抓關鍵信息。6. 組織讀后交流梳理:“誰來說說作者的寫作角度?” 總結梳理學生回答,在黑板上板書:形成、藝術特色。7. 進一步引導思考:“再默讀課文,想想哪些自然段寫藏戲的形成,哪些寫藝術特色?”8. 指名學生匯報,傾聽并在黑板標注:第 4 - 7 自然段講藏戲的形成,第 8 - 18 自然段講藏戲的藝術特色。 【學生活動】1. 認真閱讀課前導語,標記自讀要求,明確學習任務。2. 按要求默讀課文,圈畫不懂的詞語,借助工具或上下文理解,標記生字。3. 與同桌交流不懂的詞語,參與討論,傾聽同桌想法,共同解決問題,記錄仍不理解的詞語。4. 被指名學生分享詞語理解情況,傾聽他人意見和教師講解,補充修正自己的理解。5.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教師問題,提取關鍵信息。6. 參與交流,說出對作者寫作角度的理解,傾聽他人回答,補充完善自己的想法。7. 再次默讀課文,思考藏戲形成和藝術特色對應的自然段,做好發言準備。8. 被指名匯報的學生準確說出對應自然段,其他同學傾聽對照,檢查反思。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導語明確要求,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默讀解決生字詞,提高獨立閱讀和理解文本的能力;速讀交流討論,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思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深入學習做準備。環節三:朗讀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教師活動】 1. 引導讀第一部分(第 1 - 3 自然段):“自由讀前三個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出了什么?” 巡視鼓勵學生大聲朗讀、用心思考。2. 組織交流分享:“誰來分享一下閱讀感受?” 傾聽學生發言,引導總結預設的兩種回答。若學生說出藏戲的三個突出特點,在黑板板書: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演出三五天不結束;若提到排比式反問句的作用,肯定并強調其突出藏戲特點和表達民族自豪感的作用。3. 再次引導朗讀:“帶著自豪的感情,再自由讀第 1 - 3 自然段。” 巡視指導,糾正鼓勵學生的朗讀表情和語氣。4. 指名學生朗讀,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如 “讀得很有感情,讓我們感受到了藏戲的獨特魅力和你的自豪之情”;對存在不足的學生給予具體指導建議,如 “把反問句的語氣加強些,突出藏戲的特點”,并請其他同學評價。5. 引導讀課文第三部分(第 8 - 17 自然段),布置任務:“默讀第 8 - 14 自然段,了解藏戲面具的特點。” 巡視提醒學生做好標記。6. 組織結合面具交流顏色象征意義:“結合具體面具,說說每種顏色象征著什么?” 展示面具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回答,肯定正確回答,引導補充不完整的回答。7. 布置自由讀任務:“自由讀第 15、16 自然段,結合‘不要…… 不要…… 不要…… 只要……’體會藏戲的重要特征。” 引導學生關注重點語句,思考藏戲舞臺的獨特之處。8. 引導默讀第 17 自然段,提問:“藏戲一部戲演三五天的原因是什么?” 組織交流討論,總結歸納學生回答,強調藏戲內容豐富、情節曲折的特點。9. 提問引導思考:“了解了藏戲的特點,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 鼓勵學生發表觀點,尊重個性化想法,引導結合藏戲特點闡述理由。10. 組織師生合作讀:“我們進行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前后呼應的表現手法。老師讀開頭的反問句,同學們讀相應段落。” 按環節進行師生合作讀,即師讀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生讀第 8 - 14 自然段;師讀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 生讀第 15、16 自然段;師讀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 生讀第 17 自然段;最后師生合讀第 18 自然段。11. 引導體會寫法:“對照開頭,想想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 組織學生思考討論,總結回答,強調開頭排比式反問句突出藏戲特點、引起讀者興趣和與后文呼應的作用。 【學生活動】 1. 自由朗讀第 1 - 3 自然段,思考藏戲特點和作者表達意圖,從文本提取信息。2. 參與交流分享,說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傾聽他人發言,學習思考角度和表達方式。3. 帶著自豪感情再次自由朗讀,通過朗讀感受藏戲獨特之處和作者情感。4. 被指名朗讀的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同學傾聽評價,學習朗讀技巧,反思自己的不足。5. 默讀第 8 - 14 自然段,圈畫描寫面具特點的語句,思考面具顏色象征意義。6. 結合面具圖片發言,分享對面具顏色象征意義的理解,傾聽補充,加深對藏戲面具文化的理解。7. 自由朗讀第 15、16 自然段,抓住關鍵語句思考藏戲舞臺的獨特之處,感受以自然為舞臺的藝術魅力。8. 默讀第 17 自然段,思考藏戲演出時間長的原因,參與交流討論,發表觀點,傾聽完善自己的理解。9. 思考是否想看藏戲的問題,結合藏戲特點闡述看法和理由,與同學互動交流。10. 參與師生合作讀,傾聽老師朗讀,按要求朗讀相應段落,感受藏戲特點和文章結構之美。11. 對照開頭后文,思考文章開頭寫法的好處,參與討論,發表見解,傾聽教師總結,理解寫作技巧。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朗讀和交流分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藏戲藝術魅力和文章語言風格;分析文章開頭寫法,培養學生對文章結構和表達技巧的理解能力,提升語文素養。環節四:自主研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過程【教師活動】1. 布置自主研讀任務:“自由讀第 4 - 7 自然段,思考藏戲的形成過程,試著用自己的話概括。” 巡視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做好標記。2. 組織交流藏戲形成過程:“誰來分享藏戲的形成過程?其他同學認真聽,補充遺漏內容。” 傾聽學生發言,總結補充,幫助梳理藏戲形成過程。3. 引導探討唐東杰布傳奇故事的神奇色彩:“唐東杰布的故事有哪些神奇之處?再讀這幾個自然段,找找想想。” 巡視啟發引導學生思考。4. 組織交流分享:“誰先來分享找到的神奇之處?” 按預設的三個方面引導學生分析。提到以弱抗強的傳奇時,展示雅魯藏布江激流圖片,結合 “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涉水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一句,引導從 “脫韁、咆哮、吞噬” 等詞體會江水兇險,感受唐東杰布為民造福的勇敢精神,在黑板板書:為民造福;提到創造奇跡的傳奇時,強調七兄妹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建橋,引導體會齊心協力、人定勝天的精神;提到藝術的傳奇時,突出唐東杰布成為藏戲開山鼻祖,開創藝術流派,在黑板板書:開創藏戲。5. 引導有感情地朗讀:“把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 巡視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對唐東杰布的敬佩。6. 進行小結:“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扎根在藏民心中,他是藏戲的開山鼻祖。如今每個藏戲劇團都供奉他的畫像,接受藝人膜拜,讓我們心生敬意。” 引導學生感受唐東杰布在藏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學生活動】1. 自由朗讀第 4 - 7 自然段,思考藏戲形成過程,嘗試概括整理。2. 參與交流,分享對藏戲形成過程的理解,傾聽他人發言,補充完善自己的認識。3. 再次閱讀相關自然段,尋找唐東杰布傳奇故事的神奇色彩,做好思考發言準備。4. 參與交流分享,從不同角度闡述神奇之處,結合文本和自己的理解發表觀點,傾聽他人分享,加深對故事的理解。5. 帶著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感受唐東杰布的偉大精神和傳奇經歷。6. 傾聽教師小結,感受唐東杰布在藏戲發展中的意義,體會藏戲與藏族人民生活的聯系,對其產生敬佩之情。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研讀重點文段,探究藏戲形成過程,通過交流感受促進與文本對話,培養自主學習和分析文本的能力;探討傳奇故事的神奇色彩,幫助學生理解藏戲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感受人文精神。環節五:拓展提升,課堂小結【教師活動】1. 進行課堂小結:“同學們,藏戲歷史悠久,歷經風雨,像青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扎根在藏族人民心中。藏族人民用它歌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它是藏族群眾的精神寄托和藝術珍品。我們再感受下它的魅力。” 播放一段精彩的藏戲演出視頻,引導學生觀看。2. 播放其他戲劇錄像片段,如京劇、黃梅戲等,提問:“看完藏戲和這些戲劇,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交流自己的感受。” 組織小組討論,巡視參與,給予指導啟發。3. 引導全班交流分享,傾聽學生發言,點評總結,引導從表演形式、唱腔、服飾、文化內涵等方面比較,感受不同戲劇的魅力,強調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1. 傾聽教師課堂小結,觀看藏戲演出視頻,再次感受藏戲魅力,體會其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2. 觀看其他戲劇錄像片段,與藏戲對比思考,在小組內積極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3. 參與全班交流,大膽發言,傾聽他人意見,從多方面比較不同戲劇的差異,感受戲劇文化的多樣性,增強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設計意圖:課堂小結讓學生鞏固對藏戲的認識,體會其文化價值;對比不同戲劇,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激發對地方戲曲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1. 朗讀感悟方面:教學中通過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感受藏戲特色,但部分學生對藏戲獨特的文化內涵理解不夠深入,后續應增加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講解,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2. 自主探究方面:在探究藏戲形成過程時,小組合作效果有待提高,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下次可優化小組分工,明確任務,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3. 對比拓展方面:對比不同戲劇環節,學生能發現一些表面差異,但對深層文化內涵的比較分析不足。今后應加強引導,培養學生深入探究文化差異的能力,提升文化鑒賞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