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章 力和機械 全章訓練課件(共9份打包) 2024-2025學年度粵滬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章 力和機械 全章訓練課件(共9份打包) 2024-2025學年度粵滬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18張PPT)
6.4 摩 擦 力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2024·宜賓)冰壺運動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如圖所示,運動員穿的兩只鞋的鞋底材質(zhì)不同。蹬冰腳的鞋底為橡膠制成,在向后蹬地的過程中,腳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選填“向前”或“向后”),而滑行時的鞋底由塑料制成,目的是 (選填“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第1題)
向前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小紅用3N的水平拉力拉著一個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 N;當拉力增大到5N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024·自貢期末)用下列筆寫字時,不屬于滑動摩擦的是( B )
A. 粉筆在黑板上寫字
B. 圓珠筆在作業(yè)本上寫字
C. 鋼筆在筆記本上寫字
D. 毛筆在紙張上寫字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小亮與小華在課后利用木質(zhì)黑板擦對滑動摩擦力進行探究。先讓黑板擦平整的一面輕觸豎直黑板面。松手后黑板擦沿著黑板面豎直下落,黑板擦在下落過程中,小亮認為它受到黑板面的摩擦力作用,小華則認為黑板擦不受摩擦力作用。你認為 的觀點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 。
小華 
黑板擦在下落過程中黑板面不受壓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蘇州期末)用力壓著拖把拖地,是通過 的方法來增大摩擦力。如圖,拖把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是 (選填“與F方向相反”“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第5題)
增大壓力 
水平向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拔河比賽中,運動員會戴上紗布手套,穿鞋底帶有花紋的鞋,這些措施都是通過增大 來增大摩擦;拔河時手要使勁握住繩子是通過增大 來增大摩擦。如果地面上有沙粒,運動員就很容易被拉動,這是因為沙粒將滑動摩擦變?yōu)闈L動摩擦,使摩擦力變 。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壓力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下列關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發(fā)生相對運動的兩個物體間一定會產(chǎn)生滑動摩擦力
B. 在相同條件下,接觸面積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C. 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產(chǎn)生摩擦力的作用,同時自身也受到摩擦力
D. 滾動摩擦一定比滑動摩擦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老師正在講臺上講課,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邊學習邊實驗,這是物理課堂上常見的情景。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那么下列現(xiàn)象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C )
A. 同學們稍微活動就會從椅子上紛紛滑到地面上
B. 老師將不能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
C. 寫字時筆從手中滑出飄在空中
D. 固定日光燈的螺絲從教室的天花板上滑出,致使日光燈落到地上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核心素養(yǎng)·科學思維)有兩個相同的梯形物體,它們在力的作用下,分別以如圖所示的三種方式在相同的水平面上運動。下列對不同方式下物體所受摩擦力的比較,正確的是( C )
(第9題)
A. f丙>f甲>f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甲>f乙>f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如圖所示,小明擰瓶蓋時,感覺手打滑,擰不開,便找爸爸幫忙。爸爸讓小明在瓶蓋處蓋上毛巾試一下,小明用大小相同的力輕松把瓶蓋擰開了。根據(jù)這一現(xiàn)象小明提出下列四個科學問題,你認為最有探究價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B )
A.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什么關系
B.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C.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D.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關
(第10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4·寧夏)自行車上應用了很多物理知識,其中屬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A )
A. 把手上刻有花紋 B. 車輪做成圓形
C. 給鏈條加潤滑油 D. 前后輪都安裝在滾動軸承上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2024·棗莊)小華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所用實驗器材及裝置如圖所示。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小華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運動時,發(fā)現(xiàn)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關;水平面越粗糙,推起來越費力,由此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關。
(2) 在實驗中,小華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做
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
壓力的大小 
接觸面的粗
糙程度 
勻速直
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小華按要求進行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乙、丙所示。小華多次實驗后得出結論:在壓力大小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 ;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 。在實驗中,小華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轉換法和 法。
越大 
越大 
控制變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聯(lián)想到“雨天路滑”,小華猜想:除了接觸面材料,接觸面上有水也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實驗,發(fā)現(xiàn)多次測出的摩擦力與沒注水時相比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通過討論和查閱資料知道:在木塊和桌面之間形成一層水膜充當了潤滑劑。
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淮南期末改編)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B,在大小為F=3N的恒力作用下均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在圖甲中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等于 N,在圖乙中A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甲中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
(第13題)
3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共33張PPT)
6.5 杠 桿
第1課時 杠桿及其平衡條件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跨學科融合·生物)如圖所示,當手托住鐵球并繞腕關節(jié)向上轉動時,手就是一個杠桿。鐵球壓在掌心上的力是 ,腕關節(jié)是 ,前臂中的伸肌伸展和屈肌收縮產(chǎn)生 ,使托住鐵球的手向上轉動。
(第1題)
阻力 
支點
 
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如圖所示為小麗媽媽腳踩縫紉機踏板工作時的情景。腳對縫紉機踏板的壓力F1作用于A點,連桿對踏板的拉力F2作用于B點,已知OA=8cm,OB=16cm,F(xiàn)1=20N,則F2= N。
(第2題)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關于杠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杠桿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
B. 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杠桿上,且在杠桿的中間位置
C. 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一定與作用在杠桿上的阻力方向相反
D. 力臂可能在杠桿上,也可能不在杠桿上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腳踏碓。腳連續(xù)踩踏踏板,木棒可繞O點上下運動,碓頭不斷砸打稻谷,從而達到將稻谷去皮的目的。若碓頭質(zhì)量為20kg,踏板距離O點為1m,碓頭距離O點為1.5m,則腳至少要施加 N的力才能將踏板踩下。(g取10N/kg,不計木棒自重)
300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小紅豎直舉著班牌走在最前列,如圖所示。勻速前進時,班牌受到水平向后風的阻力為10N,作用在A點。若將班牌視為杠桿,A、C間的距離是B、C間距離的3倍。她將圖中B點作為支點,手對另一點施加的力為 N,這個力的方向水平 (選填“向前”或“向后”)。若她將圖中C點作為支點,則手對另一點施加的力為 N。
(第5題)
20 
向后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圖所示,在均勻杠桿的A處掛三個鉤碼,B處掛兩個鉤碼,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中,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所用鉤碼均相同)( D )
A. 兩側鉤碼同時向支點移動一格
B. 兩側鉤碼下方同時加掛一個鉤碼
C. 左側加掛一個鉤碼,右側加掛兩個鉤碼
D. 左側拿去一個鉤碼,右側鉤碼向左移動一格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2024·眉山東坡期末)如圖所示,O為杠桿的支點,第一次杠桿在重物G和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第二次杠桿在重物G和力F2的作用下仍在原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F1>F2 B. F1<F2
C. F1=F2 D. F1、F2的關系無法確定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如圖所示,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請在圖中畫出力臂L1對應的力F1及F2的力臂L2。
(第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2024·廣元)圖甲是壓制餃子皮的“神器”,壓皮時壓桿可視為一個杠桿,圖乙是簡化示意圖,圖中O為支點,F(xiàn)2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B點的阻力。請在圖乙中畫出壓餃子皮時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F1及阻力F2的力臂L2。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小明對杠桿開展相關實驗探究(不計支點處摩擦)。
(1) 小明安裝好杠桿,將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說明一開始杠桿的 (選填“左”或“右”)端翹起。
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如圖甲所示,在A點掛3個重力均為0.5N的鉤碼,在B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杠桿,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N;若在第(1)小題所描述的情形中未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而直接開展上述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第10題)
1 
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小明換用可變形杠桿(AOB可繞O點轉動)進一步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當杠桿處于圖乙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時,保持物塊M的位置不變,OB向下折至如圖丙所示的位置。要使杠桿在圖丙所示位置保持平衡,則應將物塊N的懸掛點移動到 。
A. ①點處 B. ②點處 C. ①和②之間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小明提出新的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圖丁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在杠桿A點處掛上2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動力F1,鉤碼的拉力為阻力F2,多次調(diào)整力和力臂的大小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F1L1總是 (選填“>”“<”或“=”)F2L2,其原因主要是

> 
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
有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動,長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當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 (選填“C”或“D”)點翻轉;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的最小值Fmin= N,最大值Fmax= N。(杠桿、細繩的質(zhì)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
D 
6 
24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5 杠 桿
第2課時 杠桿的應用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2024·樂山)從物理學角度來看, (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因動力臂比阻力臂長,可以實現(xiàn)“四兩撥千斤”。我國傳統(tǒng)衡器“桿秤”是一種杠桿,要使如圖所示的秤桿在水平方向平衡,應將秤砣往 端移動。
(第1題)
省力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2. (跨學科融合·體育)(2024·蘇州)健身步道上的坐式劃船訓練器如圖所示。人坐在座板上,用始終與把手垂直的力緩慢向后將把手拉至身體兩側,此過程中,拉力大小變化情況是 。若要增加訓練強度,應將配重盤向 (選填“a”或“b”)端移。
(第2題)
變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公元前400多年,墨子所著《墨經(jīng)》中已有杠桿原理的記述,他將阻力臂叫“本”,動力臂叫“標”。下列杠桿屬于“本短標長”的是( B )
A. 鑷子 B. 鋼絲鉗 C. 釣魚竿 D. 天平
B
1
2
3
4
5
6
7
8
9
10
4. (跨學科融合·體育)如圖是小區(qū)內(nèi)一種健身器械,AOB可視為杠桿。圖中小明同學用力豎直向下拉杠桿,重物被抬起,此時動力臂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是一個 (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小明同學想通過增大拉力來加大訓練強度,請你給小明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
大于
省力 
增大物重(合理即可)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5. 如圖所示,踮腳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它簡單易學,不受場地限制,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踮腳運動的基本模型是杠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
A. 腳后跟是支點,是省力杠桿
B. 腳后跟是支點,是費力杠桿
C. 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是省力杠桿
D. 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是費力杠桿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4·北京)如圖所示,園藝工人在修剪枝條時,常把枝條盡量往剪刀的軸處靠近,這樣做是為了( D )
A. 增大動力臂,能夠省力
B. 增大阻力臂,方便使用
C. 減小動力臂,方便使用
D. 減小阻力臂,能夠省力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如圖所示的案秤是生活中測量質(zhì)量的常用工具,與標有“0.5kg”“1kg”“2kg”和“5kg”的增砣配套使用。如果把標有“2kg”的增砣放在秤盤中稱量它的質(zhì)量,那么測量結果應該( C )
A. 大于2kg B. 等于2kg
C. 小于2kg D. 無法判斷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4·廣州)如圖甲,質(zhì)量不計的晾曬架鉤在支撐物上,掛上衣服后,晾曬架可看成以O為支點的杠桿,圖乙是其簡化圖,晾曬架上A、B、C、D四點在同一水平線上。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 B、C、D是掛衣處,同一件衣服掛在B時,A點受到的支持力最小,請說明理由: ,若衣服重為3.6N,則此支持力最小值為 N。
(2) 請在圖乙中:① 畫出B點受到衣服的拉力F;② 畫出拉力F的力臂L。
衣服掛在B點時,阻力臂最小 
4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核心素養(yǎng)·科學思維)如圖甲所示是腳踏式翻蓋垃圾桶的實物圖,翻蓋的原理是由兩個杠桿組合而成,圖乙所示是杠桿組合的示意圖。桶蓋是由一種密度為2.5g/cm3、體積為200cm3的塑料制成,腳踏桿和其他連桿的質(zhì)量不計,腳踏桿AO1=28cm,O1B=20cm,桶蓋和連桿的尺寸如圖乙所示。(g取10N/kg)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桶蓋的重力是多大?
解:(1) m=ρV=2.5g/cm3×200cm3=500g=0.5kg,G=mg=0.5kg×10N/kg=5N
1
2
3
4
5
6
7
8
9
10
(2) 把桶蓋頂起,腳對踏板A處的動力至少要多大?
(2) 設腳對A點的動力為FA,頂桿對B點的作用力為FB,頂桿對桶蓋上C點的動力為FC,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C·CO2=G·DO2,F(xiàn)C===35N;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FB=FC,F(xiàn)A·AO1=FB·O1B,F(xiàn)A====25N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如圖所示為我國傳統(tǒng)計量工具——桿秤的結構示意圖,O點是提紐,左邊是秤盤,右邊的秤砣用細線懸掛于秤桿上,若秤砣質(zhì)量m0=100g,秤盤懸掛點到提紐的距離L1=10cm,秤盤中未放物體時,系秤砣的細線在距提紐L2=5cm時,秤桿恰好水平平衡,秤桿和細線的質(zhì)量不計。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求秤盤的質(zhì)量。
解:(1) 設秤盤的質(zhì)量為m1,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1gL1=m0gL2,即m1×0.1m=0.1kg×0.05m,解得m1=0.05kg=50g
(2) 當系秤砣的細線在距提紐L3=40cm時,求秤盤中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
(2) 設秤盤和被稱物體的總質(zhì)量為M,被稱物體的質(zhì)量為m2,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gL1=m0gL3,M=m1+m2,即(0.05kg+m2)×0.1m=0.1kg×0.4m,解得m2=0.35kg=350g
1
2
3
4
5
6
7
8
9
10
(3) 請通過計算說明桿秤的刻度是否均勻。
(3) 秤盤中不放物體時,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1gL1=m0gL2,則L2=L1,設被稱物體重為mxg,秤砣到O點的距離為Lx,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mx+m1)gL1=m0gLx,則Lx=L1。綜上可得:ΔL=Lx-L2=L1-L1=L1,此時ΔL與mx成正比,說明桿秤的刻度是均勻的
1
2
3
4
5
6
7
8
9
10(共17張PPT)
6.1 力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甲所示,兩名同學用力反向拉彈簧,彈簧會伸長,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 ;圖乙中飛來的足球被運動員用頭頂回去,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 發(fā)生改變。
(第1題)
形變 
運動狀態(tà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4·南寧興寧校級期中)如圖,分別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上A、B、C三點,在A點容易把門關上,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在A點用不同大小的力推門,力大一點容易把門關上,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
(第2題)
作用點
 
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列實例中,所用力大約是1N的是( B )
A. 一只螞蟻拉食物的力 B. 手托兩個雞蛋的力
C. 打開易拉罐的力 D. 球拍的網(wǎng)擊球的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跨學科融合·語文)(2024·泉州模擬)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古詩詞可以感受詩詞之美、之趣,從中汲取營養(yǎng),涵養(yǎng)心靈。下列詩句中加點字部分所描述的現(xiàn)象從力的作用效果方面看,不同的一項是( A )
A.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B.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C.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D.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圖所示為“無人機”(多功能飛行器),它具有四個旋翼,可通過無線電進行操控。起飛時,增大四個旋翼的轉速,使吹向下方的風量增加,無人機就會上升,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是 的,升力的施力物體是 ;在空中飛行時,只要增大 側兩個旋翼的轉速,就能使無人機右側抬升,向左傾斜飛行。
(第5題)
相互 
被吹向下方的空氣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2024·大同期中)某校利用課余時間分年級舉行了掰手腕大賽。比賽過程中的情景如圖所示,小紅認為左側同學對右側同學的力等于右側同學對左側同學的力,她持有該觀點的依據(jù)是 。假如這個依據(jù)本身不成立,你認為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寫出一條)。
(第6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比賽時向
下蹬地無法起跑(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2024·平頂山寶豐段考)如圖所示,小伙子用盡全力 (選填“能”或“不能”)將石槽抬起來,這是因為 。
(第7題)
不能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
B. 靜止的物體不受力,運動的物體才受力
C. 馬拉車時,馬對車有力的作用,車對馬沒有力的作用
D. 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也可以發(fā)生力的作用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下列實例中,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改變的是( A )
A. 人隨著扶梯勻速上升
B. 動車減速進站
C. 火箭騰空升起加速上升
D. 過山車在圓形軌道上勻速運動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在航空領域,常常發(fā)生小鳥撞毀飛機的事件。下列關于小鳥和飛機相撞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小鳥受到的力大
B. 飛機受到的力大
C. 小鳥和飛機受到的力一樣大
D. 主動撞擊的一方產(chǎn)生的力大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圖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時,人和自己所在的小船卻向后移動。該現(xiàn)象說明了( C )
A. 力能夠脫離物體而單獨存在
B. 物體之間的力是先后作用的
C. 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遼寧號航母的艦載戰(zhàn)機殲-15著艦時在攔阻索的作用下停下來,這個過程中( B )
A. 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攔阻索發(fā)生形變
B. 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戰(zhàn)機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C. 戰(zhàn)機對攔阻索的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的受力物體相同
D. 戰(zhàn)機對攔阻索的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的效果相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核心素養(yǎng)·科學探究)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之間的關系,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一鋼條的下端固定,然后分別用不同方向或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鋼條的不同部位,使其發(fā)生如圖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變,各力的大小關系為F1=F3=F4>F2。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該同學是根據(jù) 來判斷力的作用效果的。
(2) 比較甲、丙兩次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 通過比較 兩次實驗,該同學得出了“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相同時,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的結論。
(4) 小明認為,因為丙、丁兩圖中,圖丁的效果明顯,所以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他的說法是 的。
鋼條的形變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
用點有關 
甲、乙 
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某電影中用地球發(fā)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為了使地球剎車,地球發(fā)動機噴射“火焰”,使發(fā)動機前進的施力物體是 (選填“周圍空氣”或“噴出的火焰”);電影中描述木星的質(zhì)量比地球大得多,若木星對地球的引力為F1,地球?qū)δ拘堑囊镕2,則F1 (選填“>”“<”或“=”)F2,由此也證明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
噴出的火焰 
= 
相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8張PPT)
專題特訓(一) 作力的示意圖
第六章 力和機械
類型一 有關重力的作圖
1. (2024·廣東二模)如圖所示,鐵絲一端固定在墻壁上,另一端連接一個小球,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請你畫出小球所受重力G的示意圖。
(第1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 在圖中作出重為1 200N的海豚所受重力的示意圖(重心已經(jīng)標出)。
(第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 如圖所示,一個木塊從斜面上滑下,在水平面上繼續(xù)滑動,請分別畫出木塊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時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第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類型二 有關彈力的作圖
4. 如圖所示,請畫出水壩上O點受到水的壓力F的示意圖。
(第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 (2024·新疆)請在圖中畫出小球受到的拉力F的示意圖。
(第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 如圖所示,小球被一根細繩拴在天花板上,與斜面緊貼,請畫出繩子對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
(第6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 如圖所示,原長為10cm的彈簧與木塊相連,此時與彈簧相連的木塊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動,彈簧此時長度為15cm,請在O點畫出木塊所受彈簧彈力的示意圖。
(第7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 (2024·南京玄武期末)如圖,小球以一定速度沖上斜面并正在壓縮彈簧,畫出此時小球所受彈力的示意圖。
(第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類型三 有關摩擦力的作圖
9. (2024·陜西)如圖,木塊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請畫出木塊所受摩擦力f的示意圖。
(第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 如圖所示,一物體沿斜面向上滑動,畫出物體此時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物體的重心作為力的作用點)。
(第10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 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平直的公路上用力蹬自行車前進,請找出自行車前、后輪所受路面摩擦力的作用點,并分別畫出前、后輪所受路面摩擦力的示意圖。
(第11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類型四 力學綜合作圖
12. (2024·河南)如圖,手按壓水平桌面并向左滑動,可感受到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請以A點為作用點,畫出桌面對手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圖。
(第1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 如圖所示,小明用繩子拉動物體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在圖中畫出物體所受重力和繩子對手的拉力的示意圖。
(第1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 坡道定點停車和起步是汽車駕駛員考試中科目二的一個考核點,如圖所示的汽車停在斜坡上,重心已給出,請畫出汽車此時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圖。
(第1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 如圖甲是一名運動員拉著繩子在峭壁上攀巖的場景。圖乙是這一時刻的簡化圖(O為運動員的重心)。請在圖乙中畫出運動員所受的重力和繩子對運動員拉力的示意圖。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 如圖所示,用一根細線拴住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請畫出此時橡皮受力的示意圖。
(第16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 (新情境)(2024·涼山)科技的發(fā)展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如圖甲所示是一款手機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納米微吸材料,用手觸碰無黏感,接觸到平整光滑的硬質(zhì)物體時會牢牢吸附在物體上,如圖乙是手機靜止吸附在支架上的側視圖,請在圖乙中畫出手機的受力示意圖。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共34張PPT)
6.6 滑 輪
第1課時 定滑輪和動滑輪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2024·云南)如圖所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工地上,工人使用一個
(選填“定”或“動”)滑輪勻速提升重300N的建筑材料(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人的拉力為 N。
(第1題)
定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4·鹽城)下列挪動球形石墩的方法中,最省力的是( A )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物理實驗小組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1) 他們研究定滑輪特點時,做的實驗如圖甲所示,據(jù)此可證明: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可以改變 。
力的方向 
(第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他們研究動滑輪特點時,用不同的動滑輪勻速緩慢豎直提升4N的重物,如圖乙所示,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通過觀察和比較測量結果,可得初步結論:使用動滑輪可以 ,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省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實驗序號 G滑輪/N G物/N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1 1 4 2.6
2 2 4 3.2
3 3 4 3.6
4 4 4 4.2
(3) 桃子同學發(fā)現(xiàn)第4次實驗時,記錄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于物體的重力,于是桃子同學認為動滑輪不省力。你認為她的觀點是否正確? ,并分析原因: 。
不正確 
動滑輪重力過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如圖所示,小明同學想把被臺風刮倒的甲樹拉正,他把繩子的一端系在乙樹上,然后繞過甲樹用力拉繩子,這樣做時甲的樹干相當于
(選填“動滑輪”“定滑輪”或“杠桿”)。若不計繩重和摩擦,甲樹受到500N的拉力,則小明對繩子的拉力為 N,乙樹受到的拉力為 N。
(第4題)

滑輪 
250 
2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如圖所示,用三個質(zhì)量相同的滑輪提起相同質(zhì)量的重物G時,所需拉力分別為F1、F2和F3,不計繩重和摩擦,若滑輪和物體重分別為2N和10N,則勻速提升重物G時,拉力最大的是 (選填“F1”“F2”或“F3”),其大小為 N。
(第5題)
F2 
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圖為家庭手搖升降晾衣架的結構圖,當順時針搖動手柄時,橫梁上升。下列滑輪中屬于動滑輪的是( D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如圖所示,分別用甲、乙兩套裝置將同一物體勻速向上提起,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F2,不計繩重與摩擦,且動滑輪重小于物重,則拉力F1與F2相比較( A )
A. F1較小 B. F2較小
C. F1與F2一樣大 D. 無法確定
A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如圖所示,在豎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豎直方向勻速上升。A的重力G=100N,重物A上升的速度為0.2m/s,不計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以及滑輪重和繩重,則拉力F的大小和滑輪上升的速度分別為(提示:速度等于移動距離除以所用時間)( D )
A. 50N,0.4m/s B. 50N,0.1m/s
C. 200N,0.4m/s D. 200N,0.1m/s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如圖所示,小明在“探究動滑輪工作特點”的實驗中,滑輪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豎直向上的F2的作用,物體都被勻速向上提起。已知物體重力為G物,若不計摩擦和繩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該實驗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測力計示數(shù)F
B. F2=G物
C. F1的力臂為OA
D. F1<F2
(第9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同學們共同研究滑輪的特點。
(1) 他們研究定滑輪特點時,做的實驗如圖甲所示,通過進一步分析還發(fā)現(xiàn):使用定滑輪時,相當于一個 杠桿。
(第10題)
等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他們研究動滑輪特點時,用不同的動滑輪勻速緩慢提升4N的重物,如圖乙。
① 使用動滑輪時,應沿 方向勻速提升重物,以達到最佳的省力效果。
② 用動滑輪勻速提起同一重物時(忽略繩重及摩擦),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提升總重力的 ,因為此時的動滑輪相當于一個 杠桿。
豎直 
一半 
省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③ 若還想繼續(xù)研究用動滑輪勻速緩慢提起物體時,拉力方向?qū)Φ挠绊懀瑒t需要選擇同樣的重物與 (選填“相同”或“不同”)的滑輪來進行實驗對比。
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核心素養(yǎng)·科學推理)在“探究動滑輪”實驗中,小寧通過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結論: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F小于物重G。小寧思考后認為,即使不計摩擦和繩重,上述結論要成立,物重G和動滑輪重G動之間也必須滿足一定條件。請你寫出這一條件,并予以證明。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物重G大于動滑輪重G動。證明: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時,不計摩擦和繩重,拉力F=(G+G動),若拉力F<G,即(G+G動)<G,則G>G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6 滑 輪
第2課時 滑輪組 輪軸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分別用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形式的滑輪組把重為400N的物體勻速向上提起,已知每個滑輪重為20N,忽略繩子的重力以及滑輪與繩子的摩擦,圖甲中車對繩子的拉力為 N,圖乙中人對繩子的拉力為
N。
(第1題)
400 
2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如圖甲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一種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汲水的裝置,稱為轆轤,圖乙是它的示意圖。提水時轆轤可以看作杠桿,其支點為 (選填“A”“B”或“C”)點,此時轆轤屬于 (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如圖丙所示,現(xiàn)代家庭中有的水龍頭的開關也應用了同樣原理,選用轉盤 (選填“①”或“②”)作為水龍頭的開關效果更好。
B 
省力 
① 
(第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利用兩只滑輪和一根繩子,組成滑輪組將一重物水平拉動,滑輪組的裝配有如圖甲、乙所示的兩種情況,則( B )
(第3題)
A. 甲種情況省力
B. 乙種情況省力
C. 甲和乙省力情況一樣
D. 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如圖甲所示,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物體A前進時,若繩子自由端拉力F=90N,物體A重為1500N,不計滑輪重、繩重及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則物體A與地面間的摩擦力是 N;當繩子自由端移動3m時,物體A移動 m。如圖乙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重為220N的泥桶,動滑輪重為20N,不計滑輪與軸之間的摩擦及繩重,工人將繩子勻速向上拉6m,手拉繩子的力為 N。
270 
1 
80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4·汕頭龍湖期末)小明和小杰握住兩根較光滑的木棍,小華將繩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如圖所示依次將繩子繞過兩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離握緊木棍站穩(wěn)后,小華在A處用較小的力緩慢拉動繩子的另一端,這兩根木棍將 (選填“靠攏”或“分開”),兩根木棍和繩子組成的機械相當于 ,說明此機械可以 (選填“省力”或“省距離”)。
靠攏 
滑輪組 
省力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圖所示為輸電線的牽引裝置,鋼繩通過滑輪組懸掛20個相同的墜砣,每個墜砣質(zhì)量為25kg,不計滑輪和鋼繩自重及摩擦,輸電線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為 N。若某段時間內(nèi)墜砣串下降了30cm,則輸電線A端向左移動了 cm。(g取10N/kg,不考慮鋼繩的熱脹冷縮)
1×104 
15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如圖所示,每個滑輪的重力相等,不計繩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兩種情況下繩子在相等的拉力F作用下靜止,則每個動滑輪的重力為( B )
A. 3N B. 6N C. 11N D. 22N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茂名期末)如圖所示,一人用滑輪組、粗繩使質(zhì)量m=20kg的物體G勻速上升了50cm,已知動滑輪的質(zhì)量為2kg,g取10N/kg,人的拉力大小用F表示,人拉著繩的一端沿繩的方向斜向下運動的距離為s,則下列關系式中最符合實際的是( C )
A. F=110N,s=1m B. F>110N,s>1m
C. F>110N,s=1m D. F<110N,s<1m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如圖(a)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zhì)的m-V圖像,把體積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zhì)掛在圖(b)中的滑輪組上,若要處于靜止狀態(tài)(忽略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第9題)
D
A. 左邊掛1個甲物質(zhì),右邊掛2個乙物質(zhì)
B. 左邊掛4個甲物質(zhì),右邊掛1個乙物質(zhì)
C. 左邊掛2個甲物質(zhì),右邊掛3個乙物質(zhì)
D. 左邊掛3個甲物質(zhì),右邊掛4個乙物質(zh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2024·涼山)某運動員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進行腿部力量訓練,請畫出滑輪組的繞線方式。
(第10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的建筑工人利用滑輪組,將重為800N的物體在10s內(nèi)勻速提升2m,工人對繩子末端的拉力的大小為500N,該工人自身重力為600N,兩個滑輪的質(zhì)量相等,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求: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動滑輪的重力。
解:(1) 從題圖中可知n=2,不計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根據(jù)F=(G+G輪)可知,動滑輪的重力G輪=nF-G=2×500N-800N=200N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支架受到滑輪組的拉力。
(2) 支架受到滑輪組的拉力F支架=3F+G輪=3×500N+200N=1700N
(3) 此滑輪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
(3) 該工人自身重力為600N,則繩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F'=G人=600N,根據(jù)F=(G+G輪)可知,此滑輪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G'=nF'-G輪=2×600N-200N=1000N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如圖所示,吊籃的重力為400N,動滑輪總重力為100N,定滑輪總重力為100N,人的重力為600N,人在吊籃里拉著繩子不動時,人需用力( A )
A. 220N B. 240N
C. 275N D. 300N
(第12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7張PPT)
6.2 彈力 力的測量和表示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如圖是一種常見的訂書機,固定在釘槽內(nèi)后部的彈簧給訂書釘向
(選填“左”或“右”)的彈力。在訂書機某次正常使用過程中,該彈力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第1題)
左 
減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2024·商丘永城期末)如圖甲所示,把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用力拉另一端,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N;若將彈簧測力計從固定端取下,兩端各施加一個3N的拉力使彈簧測力計靜止,如圖乙所示,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 N(圖中未畫出)。
(第2題)
1.8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如圖所示,用2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彈簧,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A. 手對彈簧的拉力是由于彈簧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B. 彈簧對手的拉力也是2N
C. 彈簧對手的拉力是由于彈簧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D. 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就伸得越長
(第3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一鐵球被懸掛在天花板上,如圖所示,細線對它的拉力為20N,請畫出拉力的示意圖。
(第4題)
(第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4·泰州靖江段考)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金屬小球,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開始時通過小球壓縮彈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釋放小球,最終到達B點,則球在A點與B點時所受彈簧施加力的方向 (選填“相同”或“不同”),大小 (選填“相同”或“不同”)。在球從A到B的過程中,受到彈簧的作用力的大小變化是 (選填“一直變大”“一直變小”“先變大再變小”或“先變小再變大”)。
不同 
相同 
先變小再變大
 
(第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如圖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且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同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B )
(第6題)
A. l甲<l丙,l乙>l丁 B. l甲=l丙,l乙=l丁
C. l甲<l丙,l乙=l丁 D. l甲=l丙,l乙>l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如圖,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關于茶杯和桌面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C )
A. 桌面發(fā)生了形變,茶杯并未發(fā)生形變
B. 桌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了形變
C. 桌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fā)生了形變
D. 茶杯受到向上的彈力,是由于茶杯發(fā)生了形變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大小為10N、與地面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拉力,畫出物體所受拉力的示意圖(作用點在A點)。
(第8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如圖所示,用繩子系住小球并掛在光滑的墻上,繩子對小球的拉力是15N,小球?qū)Φ膲毫κ?0N,畫出這兩個力的示意圖。
(第9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2024·廣州)實驗小組在探究彈簧伸長量(x)與彈簧受到拉力(F)關系的實驗中,得到如圖(a)所示的F-x關系圖像(圖線記為a)。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分析圖(a)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實驗結論:
=常量(設為k),則比值k的單位是 ,這根彈簧k的大小為 。
N/cm 
0.5N/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把這根彈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彈簧的k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實驗小組的同學對此產(chǎn)生了興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
甲同學:因為是同一根彈簧,所以k不變。
乙同學:因為彈簧變短了,所以k變小。
丙同學:因為彈簧變短了,所以k變大。
為驗證猜想,他們對剩余部分彈簧進行如下探究:
① 把彈簧懸掛在豎直的刻度尺旁,靜止時如圖(b),則此時彈簧長度為 cm。
3.50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② 在彈簧下端掛上鉤碼,某次彈簧靜止時如圖(c)所示,每個鉤碼的重力為0.5N,則彈簧下端受到鉤碼的拉力F= N,此時彈簧的伸長量x= cm。
2.5 
2.50 
(第10題)
③ 多次改變懸掛鉤碼的數(shù)量,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彈簧受到的拉力F/N 0 1.0 2.0 3.0 4.0 5.0
彈簧的伸長量x/cm 0 1.00 2.00 3.00 4.00 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④ 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請在圖(a)中描點,并畫出F-x圖像(對應圖線記為b)。
⑤ 比較圖線a、b,可以判斷 (選填“甲”“乙”或“丙”)同學的猜想是正確的。
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跨學科融合·數(shù)學)當彈簧不受拉力作用時,我們稱其長度為原長L0,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力F和彈簧的形變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你根據(jù)圖像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C )
A. 彈簧的原長L0是10cm
B. 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是40N/m
C. 當受到的力為1N時,彈簧一定是伸長了2.5cm
D. 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伸長了10cm時,受到的力為4N
(第1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39張PPT)
第六章復習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知識體系構建
02
高頻考點突破
03
綜合素能提升


考點一 力
典例1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如圖,在世界級比賽中,關于乒乓球比賽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典例1圖)
C
A. 擊球時,球拍對球的力只改變球的運動狀態(tài)
B. 擊球時,球拍對球的力只改變球的形狀
C. 擊球時,球拍對球的力同時改變球的形狀和球的運動狀態(tài)
D. 擊球時,球拍對球有力的作用,球?qū)η蚺臎]有力的作用
跟蹤訓練
1. (新情境)2024年5月12日,第六屆亞洲蹦床錦標賽在香港落下帷幕。下列有關蹦床的描述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不同的是( B )
A. 運動員從高處加速落下
B. 蹦床被運動員壓出一個大坑
C. 蹦床將運動員向上彈起
D. 運動員離開蹦床后減速上升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點二 力的測量
典例2 小明計劃制作一個簡易彈簧測力計,要求:① 測量范圍為0~30N;② 分度值為1N;③ 用木板M做刻度板;④ 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相等且適當大一些。為了滿足上述要求,小明對已有的四根彈簧做了如下測試:如圖(a),把彈簧掛在豎直木板M上,測出彈簧原長l0;如圖(b),把30N的重物掛在彈簧下端,測出彈簧總長l,測試結果如表所示。請你幫小明選擇一根最合適的彈簧,并說明不選其他三根的理由: 。
乙最合適,因為把30N的重物掛在彈簧下端,彈簧甲發(fā)生了塑性
形變,不能恢復原狀;彈簧丙會使刻度線間距太小,不便讀數(shù);彈簧丁
超過了最大測量范圍 
(典例2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彈簧代號 甲 乙 丙 丁
l0/cm 2.00 4.00 4.00 8.00
l/cm 20.00 22.00 6.10 35.00
取走重物后彈簧能否恢復原狀 不能 能 能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跟蹤訓練
2. (2024·阜陽太和段考)一量程為0~5N的彈簧測力計,正確測量質(zhì)量分別為0.1kg和0.4kg的兩物體的重時,彈簧的長度分別為9cm和12cm,則彈簧測力計不掛重物時彈簧的長度為 cm;用這個彈簧測力計正確測量某物體的重時彈簧長為10.5cm,該物體的重為 N。(g取10N/kg)
8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典例3 (2024·白銀期末)如圖所示的“圭表”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發(fā)明的天文觀測儀器,它由相互垂直的“圭”和“表”兩部分組成。為了讓“表”處于豎直位置,古代天文學家用鉛垂線進行校正,這種做法主要利用了( B )
A. 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有關
B.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C. 重力的作用點在其幾何中心
D.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
考點三 重力
 (典例3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跟蹤訓練
3. 如圖甲,人在“傾斜小屋”內(nèi)要“傾斜”才能站穩(wěn),它的原理如圖乙,把小屋傾斜建設,以給屋內(nèi)視角的人造成“傾斜站立”的錯覺。在屋內(nèi)桌面放一桶水,靜止時,屋內(nèi)視角如圖丙所示。若在屋頂用軟繩懸掛一個鉛錘,則鉛錘靜止時,它的位置應為選項中的( C )
(第3題)
C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點四 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典例4 小雨在做“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時,結合生活中的現(xiàn)象,猜想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猜想一:接觸面所受的壓力大小。
猜想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1) 如圖甲所示,將一個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 拉動,此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典例4圖)
勻速直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如圖乙所示,在木塊上放一個重物,重復上面的操作。比較甲、乙兩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系。
(3) 如圖丙所示,將木塊放在毛巾上,重復上面的操作。比較甲、丙兩圖可得出:壓力大小相同時, ,滑動摩擦力越大。
接觸面所受的
壓力大小 
接觸面越粗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小雨猜想滑動摩擦力大小還與速度大小有關。她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實驗裝置,傳送帶速度可以自由調(diào)節(jié),物塊始終相對于地面靜止,拉力傳感器可以顯示拉力大小。改變傳送帶速度,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繪制出傳送帶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戊)和物塊所受拉力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己)。分析戊、己兩圖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塊相對傳送帶運動速度的大小 (選填“有關”或“無關”),理由是
無關 

當速度發(fā)生變化時,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的
大小不變 
(典例4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跟蹤訓練
4. (2024·玉林模擬)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圖甲所示的實驗。
(第4題)
(1) 實驗過程中,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
運動,此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勻速直
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小明進行了數(shù)次正確的實驗操作,木塊的運動情況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表所示(每次木塊與桌面的接觸面相同,對桌面的壓力相同),則第1次實驗中,木塊所受的摩擦力f1= N;第2次實驗中,木塊所受的摩擦力f2= N。
2.0 
2.5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實驗次序 1 2 3 4 5
木塊的 運動情況 靜止 越來 越快 勻速 運動 越來 越慢 靜止
彈簧測力計的 示數(shù)/N 2.0 3.5 2.5 1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完成實驗后,小明發(fā)現(xiàn)實驗室里有兩個外形相同的鐵塊和木塊,他想比較一下鐵塊下表面和木塊下表面的粗糙程度,他按圖乙、丙所示的方法正確實驗時,圖乙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較大,則這兩次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比較出木塊和鐵塊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理由是 。
不能 
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點五 力的示意圖
典例5 如圖所示,一質(zhì)地均勻的小球由a點沿軌道滾下,請畫出小球運動至最高點c時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圖。
(典例5圖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跟蹤訓練
5. (2024·駐馬店模擬)如圖,一個小球在豎直擋板的作用下靜止在斜面上,請作出小球所受彈力的示意圖(O為小球的重心)。
(第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考點六 杠桿及其應用
典例6 如圖甲是學校里面常用的一種移動指示牌,結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其中AB為指示牌牌面,CD和BE為支架(支架重力不計)。指示牌被風吹倒時可看成杠桿,根據(jù)圖示風向,則支點是 (選填圖中字母)點,把風力看成動力,那阻力是 ;若增大CE、DE的長度,則它更 (選填“容易”或“不容易”)被風吹倒。
C 
指牌重力示
不容易 
(典例6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跟蹤訓練
6. (2024·重慶B卷)小蘭自制了一把桿秤,它由秤盤、提紐、秤桿以及200g的秤砣構成,如圖所示。當不掛秤砣、秤盤中不放重物時,提起提紐,秤桿在空中恰好能水平平衡。已知A、O間距離為10cm。當放入重物,將秤砣移至距O點30cm的B處時,秤桿水平平衡,則重物質(zhì)量為
g;往秤盤中再增加20g的重物,秤砣需要從B處移動 cm才能維持秤桿水平平衡。
600 
1 
(第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典例7 如圖所示,滑輪組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每個滑輪重為1N,
乙物體的重力為5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C )
A. 甲物體的重力是9N
B. 定滑輪對天花板的拉力是11N
C. 如果讓乙物體上升1m,那么甲物體需要下降2m
D. 如果乙物體在勻速下降,那么甲物體的速度小于乙物
體的速度
C
(典例7圖)
考點七 滑輪與滑輪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跟蹤訓練
7. 如圖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滑輪和物體A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5N,則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是 N。若不計滑輪、彈簧測力計和繩的重力以及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則拉力F是 N。若滑輪移動了2m,則物體A移動了 m。
(第7題)
5 
10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下列有關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力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B. 產(chǎn)生力的兩個物體一定發(fā)生了作用
C. 施力物體不會受到力的作用
D. 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一定產(chǎn)生力的作用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鏈球是田徑運動中投擲項目之一,球體用鐵或銅制成,上面安有鏈子和把手。如圖,運動員兩手握著鏈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時旋轉,最后加力使球脫手而出。運動員和球同時旋轉時,手感覺受到一個很大的拉力作用,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B )
A. 運動員的手 B. 鏈球的把手
C. 鏈球的鏈子 D. 地球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如圖所示,運動員游泳時向后劃水,運動員就會向前運動,關于此現(xiàn)象說法錯誤的是( B )
A. 戴泳帽、穿特制的泳衣可以減小游動時的阻力
B. 使運動員向前運動的力的施力物體是運動員
C. 此過程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運動員對水施加力的大小等于水對運動員施加力的大小
(第3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2024·鹽城)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未掛重物時指針在零刻度線下方。在使用它測量鉤碼重力之前,應該先( D )
A. 把掛鉤向下拉 B. 把掛鉤向上托
C. 把面板向上移 D. 把面板向下移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在講解滑動摩擦力這節(jié)內(nèi)容時,王老師使用鞋刷做實驗。他按下鞋刷并推動鞋刷運動時,刷毛發(fā)生了如圖所示的彎曲,A處形變小于B處形變。下列對這一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B )
A. A處刷毛受到的摩擦力大于B處刷毛受到的摩擦力
B. 鞋刷在向右運動
C. 從刷毛彎曲的方向可以判斷刷毛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右
D. 鞋刷各部分所受壓力相同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如圖所示,杠桿AOB用細線懸掛起來,當A端掛重為G1的重物、B端掛重為G2的重物時,杠桿平衡,此時OA恰好處于水平位置,AO=BO,杠桿重力不計,則( B )
A. G1>G2 B. G1<G2
C. G1=G2 D. 無法判斷
(第6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下列是使用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重為G的物體的四種方式(不計機械重和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A )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如圖,將A、B兩個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沒破,A破了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 發(fā)生改變;A、B接觸處,A受到的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受到的力。
(第8題)
形狀 
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2024·南昌期中)如圖是一種握力器,O是轉軸,彈簧上端固定,下端位置可左右調(diào)節(jié)。從力的作用效果看,握力越大,該握力器彈簧的
越大。若訓練握力時感覺很難握動,為降低訓練強度,應將彈簧下端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
(第9題)
形變 
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放著一個兩端粗細不同的長桿AB,其重心為O,OA∶OB=2∶1,用豎直向上的力FA將長桿A端微微抬離地面時,支點在 點。若FA為100N,則長桿AB所受重力為 N。
(第10題)
B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圖所示,滑輪重、繩重、彈簧測力計自重以及摩擦不計,若彈簧測力計乙示數(shù)為15N,則繩子拉力F為 N,彈簧測力計甲示數(shù)為
N。
(第11題)
5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如圖所示是一名男生奔跑過程中的一瞬間,請在A點畫出他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在O點畫出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第1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饸饹面是山西傳統(tǒng)特色面食之一,制作時先將饸饹床子架在鍋的正上方,將和好的面放在含漏孔的饸饹床子里,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煮入鍋中。如圖,饸饹床子可以看作一個杠桿,O為支點。請畫出在制作饸饹面時所施加的最小力F。
(第1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質(zhì)量為60kg的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來提升重物。已知重物的重力是800N,不考慮摩擦及繩重時,則:(g取10N/kg)
(第14題)
(1) 若實際拉力是500N,動滑輪的重力是多大?
解:(1) 由圖知,n=2,不考慮摩擦及繩重時,F(xiàn)=(G+G動),故G動=2F-G=2×500N-800N=2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小明利用此滑輪組最多能提起多重的重物?
(2) G人=m人g=60kg×10N/kg=600N,小明向下拉動繩子時F≤G人,即(G'+G動)≤G人,(G'+200N)≤600N,則G≤1000N,故最多能提起1000N的重物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15張PPT)
專題特訓(二) 杠桿及滑輪的作圖、分析與計算
第六章 力和機械
類型一 簡單機械作圖
1. (新情境)(2024·湖北)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完成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如圖,嫦娥六號的機械臂正繞O點轉動,將采集的月球樣品送往貯存裝置。請畫出樣品對機械臂上A點的作用力F的力臂L。
(第1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2024·宜賓)如圖是宜賓港一起重機正在吊起貨物的情景,請在圖中畫出此時動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圖。
(第2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如圖所示,小亮用滑輪組將裝修材料運到樓上,請用筆畫線幫他組裝最省力的滑輪組。
(第3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類型二 最小力問題
4. 一質(zhì)量分布均勻、自重為10N的等邊三角形木板OAB,可繞水平軸O在豎直平面內(nèi)無摩擦轉動。若在B點施加一個最小的力F使木板靜止在水平位置(如圖所示),則這個力F的大小為 N,方向
。若在B點施加一個始終垂直于OB的力F,使木板從圖示位置緩慢逆時針旋轉90°,則此過程中力F將 。
5 
豎直向
上 
先變大后變小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如圖所示,重力不計的杠桿OAB,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動。重力為100N的物體掛在OA的中點處。已知OA=40cm,AB=30cm,OA垂直于AB,杠桿與轉動軸間的摩擦忽略不計。要使杠桿平衡,且OA段處于水平位置,那么作用于B端的最小力的力臂等于 cm,最小力的大小等于 N。
(第5題)
50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如圖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課桌的重心在O點,若在課桌的C點用最小力F把桌腿B抬離地面,在抬起時另一桌腿A沒有滑動,請在圖中畫出最小力F及其力臂L1和重力G的示意圖。
(第6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類型三 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
(第7題)
7. (2024·朔州二模)小明周末做家務時,需要搬動一些裝有物體的箱子,于是他找來一輛手推車,如圖所示是某次搬運過程中的情景。若將平放的手推車手柄一端抬起,此時可以將手推車看成一個 ,為了抬起時更省力,手應該
(選填“靠近”或“遠離”)手柄前端;搬運過程中為了避免貨物傾倒,擺放貨物時應該將較 (選填
“重”或“輕”)的物體放在下面。
杠桿 
遠離 
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圖所示,重木棒在水平動力F作用下以O為軸,由豎直位置逆時針勻速轉動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若動力臂為L,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為M,則( C )
A. F增大,L增大,M增大
B. F增大,L減小,M減小
C. F增大,L減小,M增大
D. F減小,L增大,M增大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核心素養(yǎng)·科學思維)(2024·深圳期末)某興趣小組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能測一根頭發(fā)絲質(zhì)量的“小天平”,取一根細長的飲料吸管,在其靠左端朝上剪一個小缺口,靠右端朝上剪出多個小缺口,然后在距左端一定距離處穿過一縫衣針,并在左端插入一個小螺絲釘,將吸管放在支架上。仔細調(diào)節(jié)螺絲釘?shù)奈恢茫刮茉谥Ъ苌媳3炙狡胶猓瑴y量時在左端缺口處掛一段質(zhì)量已知的細銅絲,右端缺口處放上一根頭發(fā)絲。關于測量原理和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小螺絲釘?shù)淖饔孟喈斢谔炱缴系挠未a
B. 吸管的質(zhì)量必須很小且可忽略不計
C. 為測出頭發(fā)絲的質(zhì)量,還需要用到刻度尺
D. 當頭發(fā)絲放在3號缺口處時發(fā)現(xiàn)吸管右端較高,應將頭發(fā)絲調(diào)到1或2號缺口處
(第9題)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小明家有個木衣架,結構簡化如圖所示(其中兩個掛衣臂一樣長,且左右對稱)。有一次放學回家,他把書包掛在衣架掛衣鉤的A處,衣架倒了下來。為了搞清楚原因,他測得以下數(shù)據(jù):木衣架的質(zhì)量為4kg,圓底盤的半徑為15cm,A處到衣架的重力作用線(經(jīng)過圓底盤的圓心)的垂直距離為25cm。請你計算能掛在衣架掛衣鉤A處,且保證衣架不倒下來的書包的最大質(zhì)量。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書包對衣架的拉力F1=G包,阻力F2=G架=mg=4kg×9.8N/kg=39.2N,圓底盤半徑r=15cm,以圓底盤最左側為支點,書包對衣架作用力的力臂L1=L-r=25cm-15cm=10cm,衣架自身重力的力臂L2=r=15cm,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則F1===58.8N,則書包的最大質(zhì)量m包====6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類型四 滑輪和滑輪組
11. (2024·東莞期中)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勻速提升物體A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N。若動滑輪重為3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物體A的重為 ,當物體升高1m時,繩子自由端移動 m。
(第11題)
5.4 
13.2N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上海閔行期中)使用一個滑輪勻速提起物體時,下列關于繩子所受的拉力F與物體重力G的關系判斷中,可能成立的是( A )
① F=1.2G;② F=0.8G;③ F=0.4G;④ F=0.2G。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共16張PPT)
6.3 重 力
第六章 力和機械
01
基礎進階
02
素能攀升
03
思維拓展


1. (跨學科融合·歷史)(2024·泰安期末)如圖是元代王禎《農(nóng)書》中描繪的人們使用扇車清選谷物的情景。當快速搖動搖柄,扇輪轉動會產(chǎn)生氣流。飽滿的谷物受 的作用而落入筐中,而枯癟的谷物被氣流從出風口吹出。
(第1題)
重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024·長春期末)現(xiàn)在智能手機都有自動旋轉屏幕畫面的功能,這是通過手機內(nèi)部的重力感應器來實現(xiàn)的。當手機旋轉90°時,手機畫面也自動轉動90°,保持畫面正立,如圖所示。關于手機的這一功能,猜想可能應用到的物理知識是( D )
A. 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
B. 重力方向豎直向下
C. 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D.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
(第2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得到如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m/kg 0.1 0.2 0.3 0.4 0.5 0.6 0.7
G/N 0.98 1.96 2.94 3.92 4.90 5.88
(1) 本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器材有 和 。
(2)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當物體的質(zhì)量為0.7kg時,它受到的重力是
N。
天平 
彈簧測力計 
6.8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列四個圖像中,能正確表示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其質(zhì)量的關系的是 (選填字母)。
A. B. C.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9顆位于宜居帶(適合生命存在的區(qū)域)的行星,若其中某行星表面某物體所受的引力是該物體在地球上所受引力的2倍,則一袋100g的方便面在該行星上用彈簧測力計測物重時的讀數(shù)是 N;航天員在地球上最多能舉起60kg的物體,在該行星上最多能舉起 kg的物體。(地球上g取10N/kg)
2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如圖所示是小南自制的“水平尺”,把該尺放在桌面上,若尺中央懸吊的鉛錘靜止時指向尺下方的標記點“O”時,表示桌面水平。該水平尺是利用了 的知識來檢測桌面是否水平的;在某次檢查中,小南發(fā)現(xiàn)鉛錘靜止時指向標記點“O”的左側,則表示被檢測面的 (選填“左側”或“右側”)偏高。
(第5題)
重力方向豎直向下 
右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汽車在運輸貨物時,一般會把 (選填“較重”或“較輕”)的貨物放在車廂底部,這樣做的目的是 (選填“升高”或“降低”)貨物的重心,使貨物不容易傾倒。
7. 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A. 向上拋出的籃球,在上升過程中沒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 汽車在坡路上下行,所受重力垂直于坡面
C. 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D. 地面附近的物體在沒有受到支持的時候,要向地面降落,這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作用
較重 
降低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24·成都期末)“估測”是物理學中常見的一種方法,下列關于力大小的估測不合理的是( D )
A. 托起一本八年級下冊物理課本的力約為3N
B. 一名初中女生所受的重力約為450N
C. 一瓶500mL的礦泉水的重力約為5N
D. 一個蘋果所受的重力約為20N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新情境)(2024·綿陽期末)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號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如圖是航天員漫步太空的情景,圖中表示他受到的重力的是( D )
A. F1 B. F2 C. F3 D. F4
(第9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用質(zhì)量已知的鉤碼探究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10題)
質(zhì)量m/g 100 200 300 400
重力G/N 1 2 3 4
C
A. 物體所受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可以用如圖所示的圖線b表示
B. 地球附近的物體的質(zhì)量與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C. 表格中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是0.01N/g
D. 若用石塊代替鉤碼進行該實驗,則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過年貼年畫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如圖所示為利用自制的鉛垂線貼年畫時的情景,為了把年畫貼正,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D )
A. 上下移動年畫的位置
B. 換用質(zhì)量較大的鉛錘
C. 轉動鉛垂線,使鉛垂線與年畫的長邊平行
D. 轉動年畫,使年畫的長邊與鉛垂線平行
D
(第11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某節(jié)目曾報道:有一輛小車載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時,左前輪、右前輪、左后輪、右后輪對地磅的壓力分別為50N、100N、60N、120N。假設該小車四個輪子的軸心圍成一個長方形,O為幾何中心,AB、CD為兩條對稱軸,如圖所示。若再在車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輛車所受重力的作用線通過O點,則該重物的重心應落在( A )
A. AOC區(qū)域上 B. BOC區(qū)域上
C. BOD區(qū)域上 D. AOD區(qū)域上
(第12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如果起重機吊重物的鋼絲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5×104N,那么用它能否一次吊起質(zhì)量為5t的機器?
解:G=mg=5×103kg×9.8N/kg=4.9×104N。因為4.9×104N>4.5×104N,所以該起重機不能一次吊起質(zhì)量為5t的機器(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雙錐體放在傾斜的軌道上,釋放以后,似乎看到雙錐體自動“向上滾”,你認為這種看法對嗎?理由是什么?
(第14題)
解:這種看法不對。理由:由軌道的形狀可以看出,圖中右側雖然邊緣變高了,但其兩個邊的距離變大,雙錐體在滾動時,由于重力的作用,其重心實際是下降的,“向上滾”只是一種錯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莞市| 和硕县| 台东市| 邛崃市| 乌鲁木齐县| 大田县| 都江堰市| 全椒县| 廉江市| 阳朔县| 惠州市| 平南县| 翁源县| 金湖县| 关岭| 开远市| 崇明县| 商南县| 夏邑县| 南投市| 嘉定区| 罗平县| 西贡区| 营口市| 上饶县| 陇西县| 阿荣旗| 黄石市| 平远县| 宁明县| 隆昌县| 怀安县| 定安县| 恩平市| 丰城市| 积石山| 山东省| 华宁县| 淮北市| 息烽县|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