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拔尖測評 全冊訓練課件 (共8份打包)2024-2025學年度粵滬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拔尖測評 全冊訓練課件 (共8份打包)2024-2025學年度粵滬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26張PPT)
期末拔尖測評(一)
一、 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1. 如圖所示,左手手指和右手手掌分別沿水平方向壓在氣球的兩側,使氣球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手指對氣球的壓力大于手掌對氣球的壓力
B. 手指對氣球的壓強大于手掌對氣球的壓強
C. 手掌對氣球的壓力與氣球對手掌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D. 手指與手掌受到氣球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某羽毛球公開賽中,中國混雙組合奪冠,如圖是他們比賽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打出去的羽毛球受到重力、球拍的作用力和空氣阻力
B. 羽毛球能被球拍擊飛,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C. 被打出去的羽毛球在空中運行過程中運動狀態不變
D. 落在水平地面上的羽毛球所受地面的支持力與羽毛球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甲、乙兩物體從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甲的圖像為直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C )
A. 甲、乙兩物體是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的
B. 以乙物體為參照物,甲物體一直在運動
C. 4~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 整個過程中,甲的速度總是大于乙的速度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活動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固定彈簧測力計A,拉動木板,測出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小明又進行測量木板受到木塊的滑動摩擦力的嘗試。如圖乙所示,水平拉動木板,使木板和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測量木板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如圖丙所示,固定木塊,再拉動木板,當木板相對于木塊滑動時,讀出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則測量的木板受到木塊的滑動摩擦力( A )
A
(第4題)
A. 方向水平向左,拉木板需要勻速運動
B. 方向水平向右,拉木板不需要勻速運動
C. 方向水平向右,拉木板需要勻速運動
D. 方向水平向左,拉木板不需要勻速運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26日5時4分,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空間站。隨后,兩個航天員乘組面向鏡頭向牽掛他們的全國人民報平安(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載人飛船在升空的過程中慣性增大
B. 天宮空間站處于平衡狀態
C. 地球對天宮空間站有吸引作用
D. 航天員報平安的聲音是通過聲波傳回地面的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小明在電視上看到物理教師在動物園內用彈簧測力計稱出了一頭大象的質量,稱重時用到了吊車、鐵籠(內有可增減的配重)等輔助工具,吊鐵籠的橫桿是一根長的槽鋼,稱重時先對裝置進行了平衡調節,再將大象趕進鐵籠進行稱重,現場如圖所示。關于稱重過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鐵籠越輕,稱量結果越準確
B. 槽鋼越輕,稱量結果越準確
C. 彈簧測力計讀數時,槽鋼必須處于水平狀態
D. 懸掛吊鉤的位置可以設置在槽鋼上不同位置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如圖所示,將質量相等的水分別倒入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形狀不同、底面積相等的容器中(不溢出),則水對容器底部產生的壓強和壓力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B )
A. p甲>p乙,F甲>F乙 B. p甲<p乙,F甲<F乙
C. p甲>p乙,F甲=F乙 D. p甲=p乙,F甲=F乙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如圖甲所示,將一圓柱體木塊用細線拴在沒有水的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逐漸加水。圖乙是木塊所受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B )
① 木塊的重力為10N。
② 木塊的底面積為100cm2。
③ 木塊剛好浸沒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強為1600Pa。
④ 木塊的密度為0.8×103kg/m3。
B
(第8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
9. 春節,小紅與媽媽一起包餃子時,發現遠遠就能聞到餃子餡的味道,這是 現象。小紅用力捏餃子時,可以在餃子皮上做出不同的花紋,如圖所示,這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
(第9題)
擴散 
形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如圖所示,站在小車上的男孩在繩子末端施加50N的水平拉力F,物體M和小車在水平地面上做相向的勻速直線運動,物體M的速度為0.2m/s,小車的速度為0.3m/s,則地面對物體M的摩擦力為 N,2s后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m。(不計繩重、滑輪重以及繩與滑輪的摩擦)
(第10題)
150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如圖所示,質量不計的光滑木板AB長1.5 m,可繞固定點O轉動,離O點0.6 m的B端掛一個30 N的重物G,在A端用與水平地面成30°夾角的力F拉住,杠桿平衡時,拉力F= N;若拉力F與水平地面的角度減小后仍要保持杠桿平衡,則F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第11題)
40 
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如圖所示,圓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A容器中盛有50cm深的酒精,B容器中盛有30cm深的水,A、B容器的底面積分別為100cm2和300cm2,則A容器中酒精的質量為 kg。從A、B容器中分別取出質量均為m的酒精和水,剩余酒精和水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強分別為pA和pB,當質量m的范圍為 時,才能使pA<pB。(ρ酒精=0.8g/cm3)
4 
1.5kg<m<4kg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 用浮筒打撈海底沉船時,將充滿海水的浮筒豎直下沉至沉船位置與沉船綁定,向筒內充氣將海水全部排出后,浮筒所受浮力大于重力,可對沉船提供向上的拉力。空浮筒總體積為800 m3,質量為1.5×105kg。已知海水的密度ρ=1.0×103kg/m3,忽略浮筒體積變化和筒內氣體質量。則浸沒的浮筒所受的浮力為 N;打撈時,用4個這樣充滿氣體的浮筒,恰能使重為3.4×107 N的沉船勻速上升,則這艘船受到的浮力為 N。(上升過程中,浮筒和沉船均未露出水面,不計海水阻力,g取10N/kg)
8×106 
8×1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 作圖題(共8分)
14. (4分)如圖所示為在水平地板上推動拖把向左移動的情景。請分析并畫出地板對拖把頭作用力的示意圖(O點為拖把頭的重心)。
(第1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4分)燕尾夾是同學們常用的學習用具(如圖甲所示)。圖乙是它的簡化圖,用力按住A點可以打開夾子。請在圖乙中標出支點O并畫出打開夾子最小動力F的示意圖。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 實驗題(共20分)
16. (12分)小剛注意到很多公共場所都有類似如圖甲所示的提示牌。他想: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潮濕程度有什么關系呢?為了探究這一問題,他找來長條形地板磚、運動鞋、彈簧測力計和噴霧器,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為了測出鞋子與地板磚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小剛把長條形地板磚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著鞋子在地板磚上做
運動。根據 可知,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 小剛用噴霧器向地板磚表面均勻噴霧來改變地板磚的潮濕程度,通過實驗得到表中的數據。
噴霧次數 0 2 4 6 8 10 12
摩擦力f/N 3.2 3.6 4.0 3.0 2.8 2.6 2.6
勻速直
線 
二力平衡條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請在圖丙中描點,并畫出摩擦力f與噴霧次數的關系圖像。
(第16題丙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小剛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潮濕程度的增大 。
(4) 小強了解了小剛的實驗結論后說:“我知道超市里的收銀員清點鈔票時為什么手邊總放一塊濕海綿了。”小剛說:“你上次數作業本的頁數時,還往手上沾唾液呢!”在這兩個實例中,都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的潮濕程度來 的。
先增大后減小最后不變 
增大摩擦力 
(5) 駕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雨天因為摩擦減小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請針對這一現象為公路旁的警示牌設計一條警示語,以提醒駕駛員謹慎駕駛: 。
雨天路滑,小心慢行(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8分)我國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達到10 909 m,同學們針對潛水艇的制作,開展項目式學習。
【項目設計】 項目小組利用硬質塑料瓶制作潛水艇,塑料瓶厚度不計,相鄰兩艙之間密封不連通,水艙與注射器通過塑料軟管相連,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以實現潛水艇的浮沉,模型如圖甲。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產品檢測】 (1) 為使潛水艇上浮,小組同學的操作是
,從而排出水艙內的水,實現上浮。
(2) 如圖乙所示,潛水艇從B位置緩慢上浮到A位置,最終在水面保持靜止。在圖丙中畫出潛水艇所受浮力隨時間變化的大致圖像。
推動活塞,
向潛水艇打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若某潛水艇的總體積是650cm3,所用材料的總質量是0.5kg,g取10N/kg。則圖甲中注射器 (選填“能”或“不能”)替換成規格為100mL的。(假設推拉注射器活塞時,裝置內氣體體積的變化量與水艙內水的體積變化量相同)
(4) 如下為項目小組制定的評價量表: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自制潛水艇評價量表
級別內容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功能分區 設計 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且生活艙較大 生活艙和水艙獨立分開,生活艙不進水 生活艙和水艙未獨立分開
浮沉情況 潛水艇能順利實現下潛、上浮、懸浮、漂浮 潛水艇能下潛、上浮、懸浮、漂浮,但較困難 潛水艇不能實現下潛、上浮、漂浮
項目小組對某潛水艇測試時發現:注射器活塞推到最左端時,潛水艇位于水槽底部。根據測試結果,對該潛水艇的浮沉情況評價級別是 。
待改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五、 計算題(12分)
18. 如圖甲所示,圓柱形容器內放入一個長方體,不斷向容器內注入水,記錄下水的總體積V和所對應的水的深度h,V和h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長方體的體積為V0,水的密度為ρ0。求: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積。
解:(1)
(2) 在注水的過程中,長方體所受到的最大浮力。
(2) ρ0gV0
(3) 長方體的密度。
(3) 長方體漂浮時,所受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即長方體的重力G=F浮=ρ0gV0,根據G=mg=ρVg可得,長方體的密度ρ===ρ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共26張PPT)
第六章 力和機械 拔尖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 詩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描繪的是兒童放飛風箏的畫面。如圖所示,放風箏時,沒有對風箏施力的物體是( C )
A. 線繩 B. 地球 C. 手 D. 空氣
(第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如圖是某網球運動員用球拍擊球的精彩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球拍對球有作用力,球對球拍沒有作用力
B. 球拍對球的作用力使球拍發生了形變
C. 球拍對球的作用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
D. 擊打瞬間,球只是受力物體,不是施力物體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在某屆蹦床世錦賽女子團體比賽中,中國隊的四名女選手,憑借著自己出眾的實力和扎實的基礎,勇奪世界冠軍。如圖所示,運動員被彈到最高點后往下落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運動員在最高點時,受到蹦床的彈力最大
B. 運動員下落到剛與蹦床接觸時,受到蹦床的彈力最大
C. 運動員下落到最低點時,受到蹦床的彈力最大
D. 整個過程,運動員受到蹦床的彈力大小不變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小明游覽古跡文筆塔時,利用一根細棉線和一個小鐵球,對一根立柱是否豎直展開實驗探究,現象如圖甲、乙所示。相對于立柱底端而言,該立柱頂端( B )
A. 略向東南方向傾斜 B. 略向西南方向傾斜
C. 略向西北方向傾斜 D. 略向東北方向傾斜
(第4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在研究摩擦力時,小明同學用一塊各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塊,在同一水平桌面上進行了三次實驗。如圖所示,當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F1、F2、F3的大小關系為( A )
A. F1=F2>F3 B. F1>F2>F3
C. F2>F1>F3 D. F1>F2=F3
(第5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下列常見現象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B )
A. 收納箱底部裝有輪子 B. 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C. 游樂場的滑梯表面光滑 D. 給自行車車軸加潤滑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桔槔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在拗石輔助下,人幾乎可以不用力就能將一桶水從井中提起。如圖所示,已知A點所掛拗石重力為100 N,OA∶OB=2∶1,兩側懸掛的繩子始終保持在豎直方向,忽略橫桿和繩的重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
A. 桔槔平衡時,桶內水的重力為200 N
B. 桔槔是杠桿裝置
C. 桔槔平衡時,A、B兩點所受的拉力之比為1∶2
D. 要想一次提取更多的水,可以將懸掛點A向遠離O點方向移動
(第7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運送砂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N/kg)( B )
A. 滑輪組中的定滑輪能改變拉力的大小
B. 圖中動滑輪相當于一個省力杠桿
C. 繩子自由端下拉1m,桶上升2m
D. 質量為65kg的工人利用該滑輪組能提起150kg的砂石
(第8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9. 嫦娥六號探測器于2024年6月2日著陸月球背面進行采樣,嫦娥六號探測器在降落月球實施制動減速時,要將發動機噴管朝向 (選填“前方”“側方”或“后方”),使探測器減速的施力物體是 (選填“燃氣”或“噴嘴”),此現象可以說明 。
前方 
燃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如圖所示,在書中記載的“懸弓彈棉”中,將木弓用細繩吊在一根竹竿上,竹竿因為發生了 產生彈力,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然后用木槌頻頻擊打弓弦,使板上棉花疏松的力的施力物體為 (選填“竹竿”“木槌”或“弓弦”)。
彈性形變 
形狀 
弓弦 
(第1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冬奧會冰壺比賽中,如圖所示,在AB過程中,投手用水平方向的力F推冰壺,使冰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冰面對冰壺的摩擦力f F;撤去推力,在BC過程中所受摩擦力f F。
(第11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如圖為我國古人運送巨木的勞動情境示意圖。他們通過懸繩、支架、橫桿等將巨木的一端抬起,墊上圓木,以便將其移到其他地方。移動巨木時,在巨木下面墊一些圓木的作用是 。如果此時他們無法將巨木抬起,請你提出一個可能抬起巨木的具體措施:
,其應用的原理: 。
(第12題)
減小摩擦 
縮短橫
桿上懸繩與支架之間的距離 
杠桿平衡條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如圖所示為一種手搖升降晾衣架的示意圖。它由4個定滑輪和2個動滑輪組成,繩子的尾端繞在一個固定在墻壁的旋輪上,旋轉搖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假設在升降過程中晾衣架橫梁保持水平,不計摩擦,假設衣服和晾衣架(含動滑輪)等的總重是60N,則靜止時繩子拉力是 N;要使晾衣架橫梁上升0.5m,則繞進旋輪上的繩子長度是 m。
15 
2 
(第13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小明放學回家發現一輛轎車陷入了泥濘路面,不使用工具很難將小車拉出,于是小明找來滑輪組成了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這樣設計后使用F=1.2×103 N拉力恰好能拉動小車。已知小車的質量為3.5×103kg,在拉力作用下小車移動了1.5 m。不計滑輪和繩子的重及摩擦,小車受到的阻力為 N,拉力F端繩子移動的距離為 m。
(第14題)
3.6×103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作圖題(共12分)
15. (4分)小久在體育課時練習實心球的投擲,如圖所示為小久投出的實心球落地后在水平地面上向前滾動的簡化示意圖,請在圖中畫出實心球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1及水平地面對實心球的支持力F2。
(第1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4分)如圖所示,當小明用力推墻時,他沿水平面減速向后退去,請你畫出小明減速后退過程中的受力示意圖。(圖中黑點表示重心) 
(第16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4分)如圖甲所示,開啟茶壺壺蓋時,壺蓋可看作一個杠桿。請在圖乙中畫出開啟茶壺壺蓋時的動力F1的力臂L,并在B點畫出阻礙壺蓋轉動的阻力F2。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 實驗題(共20分)
18. (8分)如圖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
   
(第18題)
(1) 本次實驗前,應在 方向上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
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如圖甲,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受到的拉力大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3) 如圖甲,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其分別做速度大小不同的勻速直線運動,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 (選填“有關”或“無關”)。 
等于 
無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如圖乙、丙,在木塊上加放砝碼,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其做勻速直線運動。改變砝碼的數量,多次實驗后得出結論:其他條件一定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 。
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2分)某同學利用若干個質量為50 g的鉤碼和彈簧測力計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g取10N/kg)
(第19題)
(1) 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 ,達到平衡狀態,如圖所示。
靜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在杠桿左側15cm刻度線處掛上4個鉤碼,在杠桿右側掛上6個鉤碼,移動右側鉤碼到 cm刻度線處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動力或阻力是 (選填“鉤碼受到的重力”“鉤碼對杠桿的拉力”或“杠桿對鉤碼的拉力”)。
(3) 保持杠桿左側鉤碼的數量和位置不變,取下右側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 N時,該拉力的作用點可能在杠桿 (選填序號)刻度線處。
① 左側10cm ② 右側5cm ③ 右側15cm
10 
鉤碼對杠桿的拉力 
①③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計算題(14分)
20. T形杠鈴是一種常見的健身器材,它由底座和一個可以繞固定軸旋轉的杠鈴組成。使用時,雙手將杠鈴反復拉起可以鍛煉背部和手臂的肌肉。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地面將杠鈴拉至水平靜止時的情境,杠鈴離開地面后,且與水平地面平行,可抽象成如圖乙所示的杠桿模型,杠鈴的固定軸為O,手對杠鈴的拉力作用在B點,杠鈴的重心在A點。已知杠鈴的總重為630 N,OA長為1.6 m,OB長為1.2 m。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圖乙中,手對杠鈴的拉力F1與杠鈴垂直,求F1的大小。
解:(1) 圖乙中,畫出杠桿受到的重力和拉力F1,及其力臂,如圖(a)所示。由圖可知,L1=OB=1.2m,LG=OA=1.6m,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1×L1=G×LG,即F1×1.2m=630N×1.6m,解得F1=84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圖丙所示為小明將杠鈴拉至另一位置靜止時的情境,此時杠鈴與水平地面成一定角度,手對杠鈴的拉力F2與杠鈴垂直,且仍作用在B點。分析并說明F2與F1的大小關系。(可結合畫圖說明) 
(2) 如圖(b),手對杠鈴的拉力F2與杠鈴垂直,且仍作用在B點。建立此時的杠桿模型,畫出力和力臂,如圖(b)所示。比較可知,L2=L1,G不變,LG'<LG,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2×L2=G×LG'<G×LG=F1×L1,由此可知F2<F1
(第20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28張PPT)
第七章 運動和力 拔尖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 如圖所示,在板鞋競速比賽中,運動員看到廣告牌向后退,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B )
A. 跑道 B. 板鞋 C. 觀眾席 D. 廣告牌
(第1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如圖所示為房頂旗幟的飄揚情況,請根據圖中的信息判斷甲、乙兩只船的運動情況( C )
A. 甲船一定向左運動,乙船可能靜止
B. 甲船可能向左運動,乙船一定向左運動
C. 甲船一定向右運動,乙船可能向右運動
D. 甲船可能靜止,乙船一定向右運動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甲同學騎自行車去看望乙同學,得知消息后,乙同學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車返回,整個過程他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據圖可知( C )
A. 兩名同學在t=15min時相遇
B.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
C.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的2倍
D. 整個過程中,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3倍
(第3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如圖所示是《天工開物》中記錄的水中前進的“六槳課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以岸邊的樹為參照物,船是靜止的
B. 停止劃水,船仍能前進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C. 槳劃水時船前進,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 船行駛時,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珍愛生命,要有安全意識,自行車騎得太快,易造成交通事故,這是由于( C )
A. 運動快慣性大,因此難停下來
B. 剎車時產生的慣性不夠大,所以難停下來
C. 自行車具有慣性,即使緊急剎車,也要向前運動一段距離才能停下來
D. 剎車時來不及克服慣性,所以難停下來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將書和直尺疊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壓住書,另一只手抽出直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 當手壓書的力增大時,抽出直尺所用的力將變大
B. 手對書的壓力和書對手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 書受到的重力和直尺對書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 當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時,書受到直尺對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某越劇小生憑借出色的人物塑造迅速成為全網關注的焦點,并將越劇這一傳統文化再次帶到觀眾的視野中來,如圖所示是某次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該小生的演出瞬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
A. 在傘離開該小生的手后,如果速度越大,那么慣性越大,飛得更遠
B. 拋出傘后,傘能繼續飛,是因為傘具有慣性
C. 在傘離開該小生的手后,手與傘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傘被傾斜向上拋到最高點時,若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傘將保持靜止狀態
(第7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如圖甲所示,某同學在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木箱,推力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木箱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第8題)
C
A. 0~3s內木箱沒有被推動,此時推力小于摩擦力
B. 3~6s內木箱做加速運動,此時木箱所受摩擦力為 3N
C. 6~9s內木箱做減速運動,此時木箱所受摩擦力為 6N
D. 9~12s內木箱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箱所受摩擦力小于6~9s內木箱所受摩擦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9. 小明正在準備“杜絕高空拋物”的主題班會上給同學們的演講,他想研究物體在下落過程中的速度變化。他用每隔相等時間曝光一次的相機,拍得紙錐下落的照片如圖所示,這種相機說明書的描述如下:“……每秒曝光兩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紙錐從E到F運動的路程是 cm,其速度是 m/s。紙錐下落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選填“變大”“變小”或“先變大后不變”)。
20.0 
0.2 

變大后不變 
(第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小明在百米賽跑時前50m用時8.5s,后50m用時7.5s,小明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沖過終點后,慢慢停下來,此過程中小明的慣性 (選填“增大”“減小”或“保持不變”)。
6.25 
保持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如圖所示,有一條平直的軌道ABC,其中AB段表面粗糙,BC段表面光滑,一輛電動小車在A位置由靜止向右運動。小車靜止時受到的支持力和 是一對平衡力,小車經過B點后將做 運動(不計空氣阻力)。
(第11題)
重力 
勻速直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當錘子的錘頭變松了,可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使錘頭緊套在錘柄上,這是利用了錘頭的 ,并且錘頭的質量 (選填“越大”或“越小”),越容易套緊;在敲擊的過程中,錘頭的運動狀態
(選填“不變”或“變化”)。
(第12題)
慣性 
越大 
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緊的氣球,管中裝有適量水,處于豎直靜止狀態(如圖甲)。手握管子突然 (選填“向上”或“向下”)運動時,氣球突然變大(如圖乙),此時手對管子豎直向上的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管子總重,該現象的產生是由于 具有慣性。
(第13題)
向上 
大于 
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如圖甲所示,用一拉力傳感器(能感應力大小的裝置)水平向右拉水平面上的物體,圖乙為拉力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圖丙為物體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根據圖中所給信息可知:第4 s時,物體所受摩擦力大小為 N,第8 s時,物體所受合力大小為 N。
(第14題)
5.5 
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作圖題(共8分)
15. (4分)如圖所示,小球在豎直細繩的拉力作用下在光滑斜面上處于平衡狀態,請畫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圖。
(第1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4分)水平向右行駛的列車突然剎車,致使車廂內水平桌面上的一本書相對于桌面向右滑行了一段距離,如圖所示。請你畫出書在滑行過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圖。
(第16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 實驗題(共20分)
17. (10分)小強將一根橡皮筋左端固定在墻上,用彈簧測力計拉其右端來“探究兩個分力與合力的關系”,實驗操作如圖所示。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實驗中使用的彈簧測力計如圖甲所示,該彈簧測力計的一大格刻度是2 N,一大格之間有十個刻度均勻的小格,則其分度值為 N。
(2) 如圖乙所示,當使用彈簧測力計進行拉動橡皮筋之前,應該在
方向對彈簧測力計進行校零。
0.2 
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小強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一起沿水平相同方向作用于橡皮筋上拉到A點,此時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1=3.0 N、F2=4.0 N;小強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該橡皮筋也水平拉到A點,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7.0 N,如圖乙所示。F的作用效果與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F為F1和F2的合力,這種探究物理規律的方法是 (選填“轉換法”或“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小強在實驗中突發奇想,將兩彈簧測力計相互垂直作用在橡皮筋上拉到B點,記下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F3=3.0 N、F4=4.0 N;然后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該橡皮筋也拉到B點,如圖丙所示,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5 N。根據你對合力與分力的理解,判斷F' (選填“是”或“不是”)F3、F4的合力,你的判斷理由是

是 
F3、F4的
合力的作用效果與F'的作用效果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0分)如圖所示為“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
(第18題)
(1) 把小車放在比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小車不動,在兩托盤中放入質量相等的砝碼,放手后小車靜止;在兩托盤中放入質量不相等的砝碼,放手后小車運動,這說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 。用手按住小車不動,把兩個托盤放在小車的同一側,放入質量相等的砝碼,放手后小車運動,這說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 。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把小車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兩托盤中砝碼質量相等,使小車靜止,將小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觀察到小車 ,這說明相互平衡的兩個力作用在 。
(3) 實驗中為了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應選擇質量較 (選填“大”或“小”)的砝碼進行實驗。
扭轉回來 
同一直線上 
大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計算題(共18分)
19. (8分)跳傘是一項極具挑戰的運動,在某次跳傘表演中,一名運動員從空中懸停的直升機上由靜止開始下落,其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前10s下落了250m,再下落50s最終到達地面,求:
(第19題)
(1) 運動員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
解:(1) 運動員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v1===25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直升機懸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2) 由圖可知,10s后該運動員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v2=6m/s,由v=可知,最后50s下落的距離s2=v2t2=6m/s×50s=300m,則直升機懸停位置距離地面的高度s=s1+s2=250m+300m=550m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0分)如圖所示,質量為60kg的物體在一個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地面對它的摩擦力是它本身重力的,g取10N/kg,問:
(第20題)
(1) 物體重力的大小是多少?
解:(1) 物體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水平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2) 因為地面對它的摩擦阻力是它本身重力的,所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0.2G=0.2×600N=120N,因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和水平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水平拉力F=f=120N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如果將物體置于更粗糙的地面上,摩擦力變為其本身重力的,若人的拉力增至原先的2倍,則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多大?方向如何?
(3) 根據題意可得:摩擦阻力f'=0.3G=0.3×600N=180N;拉力增大為原來的2倍,F'=2F=2×120N=240N;則物體受到的合力F合=F'-f'=240N-180N=60N,方向與拉力方向相同,水平向右
(第20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28張PPT)
期末拔尖測評(二)
一、 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40分)
1. 足球是青少年喜愛的運動,“滿天星”校園足球訓練營是教育部于2018年開始設立的,旨在推動校園足球的普及和發展,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和素養,培養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運動員在踢球過程中( C )
A. 先有腳對球的作用力,后有球對腳的作用力
B. 球對腳沒有力的作用
C. 腳對球的作用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
D. 腳對球的作用力使腳發生形變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田徑比賽中的跳高項目,經歷了“跨越式”“剪式”“滾式”“俯臥式”“背越式”5次技術性的革命。目前運動員普遍采用“背越式”技術(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采用“背越式”技術,目的是起跳時人體重心可以高
出橫桿很多
B. “背越式”跳高時,人躍起后不再受重力
C. “背越式”掌握得好的運動員,過桿時重心可以低于橫桿
D. “背越式”掌握得好的運動員,過桿時重心一定在運動員身上
(第2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某小區有三個人從11樓被狂風卷下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廣大網友在震驚的同時也在分析原因,在質疑房子質量的同時,有大部分網友認為是風太大,有負壓,房子內外有壓力差,就如同讓飛行中的飛機打開門,則機內物品將被“吸”出去。關于這個壓力差,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 )
A. 房子外面空氣流速大,壓強大,房子外面的壓力大于房子內的壓力
B. 房子外面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房子外面的壓力小于房子內的壓力
C. 房子外面空氣流速大,壓強大,房子外面的壓力小于房子內的壓力
D. 房子外面空氣流速大,壓強小,房子外面的壓力大于房子內的壓力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西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甲、丙兩車速度相同
B. 乙車做減速運動
C. 經過4s,甲車運動在最前面
D. 若以乙車為參照物,丙車向東運動
C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如圖,甲和乙站在墻邊推墻壁,甲推墻,乙推著甲,兩人的推力大小均為80N,甲、乙相對于地面靜止。你認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B )
A. 甲對墻壁的推力和乙對甲的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都為80N
B. 甲對乙的推力和地面對乙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都為80N
C. 墻壁受到向左的80N的推力,甲受到向右80N的地面對他的摩擦力
D. 墻壁受到向左的160N的推力,乙受到向右80N的地面對他的摩擦力
(第5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如圖,小車從輕質杠桿OB的A點開始勻速向右運動,在B端豎直向上系一根不可伸縮的細繩使杠桿始終處于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表示AB間的距離s和細繩的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圖線中,可能正確的是( D )
(第6題)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質量相同的薄壁容器,兩個容器開口大小相同、底面積相同,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a、b兩種液體,兩個容器中的液面深度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桌面對兩個容器支持力的大小關系是F甲>F乙
B. 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是ρ甲>ρ乙
C. 兩個容器對桌面壓強的大小關系是pa>pb
D. 兩種液體對容器底壓力的大小關系是Fa<Fb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如圖所示,一水塘的底部是軟泥巴,軟泥巴上面是透明的水,將四個體積、形狀完全相同的物塊A、B、C、D放入水塘中,穩定后,發現物塊A浮在水面上,物塊B浸沒在水中,物塊C、D則不同程度地陷入軟泥中,根據圖示情景可判斷( D )
A. 物塊密度的大小關系是ρA<ρB<ρC=ρD
B. 各物塊受到浮力的大小關系是FB>FA>FC>FD
C. 物塊B受到的浮力最大,所以B的質量最大
D. 物塊C和物塊D受到的浮力都為零
(第8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4分)
9. 我國科學團隊研制出的一款柔性顯示玻璃,厚度僅有0.03 mm,創造出新的世界紀錄,這種玻璃常應用于折疊屏手機,如圖所示。手指用力壓這種玻璃會使其變彎曲,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 ;手指壓力越大,玻璃彎曲程度就越大,說明力的作用效果和 有關。
(第9題)
形變 
力的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如圖是帆船行進比賽時的情景,運動員以自己的帆船為參照物是
的,以岸邊的觀眾為參照物是 的。若甲、乙兩帆船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通過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時間之比是2∶3,則速度之比為 。
(第10題)
靜止 
運動 
9∶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如圖所示,木塊A、B、C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在10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木塊A、B間摩擦力大小為 ,C和地面間摩擦力大小為 ;木塊C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C的支持力 (選填“是”或“不是”)一對平衡力。
(第11題)
0 
10N 
不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如圖所示,用滑輪組將重為600 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每個滑輪的重力為30 N,不計繩重和摩擦,則豎直向上的拉力F= 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第12題)
210 
4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 如圖所示,棱長分別為0.2 m和0.1 m的實心正方體A、B放在水平地面上,ρA=0.2×103kg/m3,ρB=0.3×103kg/m3,B對地面的壓強pB=
Pa;為使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相等,小依和小鐘討論后認為:將A沿水平方向切下部分體積V1疊放到B的正上方;或將A沿豎直方向切下部分體積V2疊放到B的正上方都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則V1∶V2= 。(g取10N/kg)
(第13題)
300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 作圖題(共8分)
14. (4分)如圖甲為某潛艇懸停在水中,請在圖乙中畫出它受力的示意圖。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4分)小明利用螺絲刀和小木塊撬起了釘在木板上的圖釘,他的操作方法如圖所示。請你在圖中畫出作用在螺絲刀A點上撬起圖釘的最小動力F及其力臂L。(O點為支點)
(第15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 實驗題(共18分)
16. (8分)小明利用杠桿測量石塊的密度,實驗步驟如圖所示,實驗所用杠桿每小格的長度均為1cm。(杠桿質量忽略不計)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杠桿靜止時如圖甲所示,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將左側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
(2) 如圖乙所示,將單個質量均為50 g的鉤碼和石塊掛在水平平衡的杠桿上。杠桿仍能保持水平平衡,則石塊的質量為 g。(秤盤和繩的質量忽略不計)
左 
3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在溢水杯中裝滿水,如圖丙所示,將石塊緩慢浸沒在水中。讓溢出的水流入小桶A中,此時小桶A中水的體積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塊的體積。
等于 
(4) 將石塊從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的小桶B中,將裝有水和石塊的A、B兩個小桶分別掛在調好的杠桿兩端,移動小桶在杠桿上的位置,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恢復平衡,如圖丁所示。則石塊密度的測量值為 kg/m3。(不考慮小桶和繩的質量)
2.5×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10分)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同學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第17題)
① 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② 可能跟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有關。
③ 可能跟物體的重力有關。
④ 可能跟液體的密度有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小麗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過程如下:先將盛有鹽水的容器放在電子秤上,然后用手提著系有細線的圓柱體將其緩緩地浸入鹽水中(鹽水足夠深),同時記下圓柱體下表面所處的深度h和電子秤顯示的相應的質量m,記錄數據如表所示。已知圓柱體的高度為15cm,當h=8cm時,用彈簧測力計測得細線對圓柱體的拉力為1.2 N。(g取10N/kg)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h/cm 0 2 4 6
m/kg 2.000 2.040 2.080 2.120
h/cm 8 10 12 …
m/kg 2.160 2.200 2.24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實驗過程中,電子秤示數逐漸增大時,細線對圓柱體的拉力逐漸
(選填“增大”或“減小”)。
(2) 當h=8cm時,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選填“2.16”或“1.6”)N。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浸入鹽水的體積成 比。
減小 
1.6 
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為了驗證猜想④,小麗將一鐵塊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浸沒在水和鹽水中,發現兩次彈簧測力計示數相差很小且小于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很難找到規律,小麗動腦筋一想原來是自己所配制的鹽水的密度
(選填“太大”或“太小”)。你認為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以上現象的發生: 。
太小 
鐵塊體積太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五、 計算題(10分)
18. 小林在廚房洗蘋果時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分別把不同質量的蘋果放入盛滿水的菜盆時,從盆中溢出的水流入密封的水槽內,因菜盆受到水槽內水的浮力大小不同,導致取出蘋果后菜盆在水槽中有時能浮起來有時不能浮起來,如圖甲。他經過思考準備了如下器材進行“探究菜盆浮起來的條件”的實驗:兩個圓柱形容器A、B和材料相同、質地分布均勻的正方體木塊a、b、c;其中A、B的底面積分別為SA=0.025 m2,SB=0.02 m2,B容器質量和厚度不計,高為0.1 m,木塊密度為0.6×103kg/m3,a的棱長為0.1 m,將裝滿水的圓
柱形容器B放入足夠高的圓柱形空容器A內,B底部
未與A緊密貼合。(g取10N/kg)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將木塊a緩慢放入容器B的水中,穩定后,求木塊a所受浮力大小。
解:(1) 木塊a的體積Va=a3=(0.1m)3=10-3m3,a的質量ma=ρVa=0.6×103kg/m3×0.001m3=0.6kg;a的重力Ga=mag=0.6kg×10N/kg=6N;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a放入B容器的水中,穩定后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為6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將木塊a從水中取出后,發現容器B會浮起來。再將另外兩個木塊分別放入如圖乙所示(A中沒水,B中裝滿水)的裝置中,取出木塊后容器B在A容器中不一定能浮起來。若想放入木塊后取出來時容器B能浮起來,木塊的質量至少是多少?(假設木塊不吸水,取出后木塊帶走的水忽略不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SBhBg,將木塊放入B后,木塊漂浮,所受的浮力與重力相等,排開水的重力等于木塊的重力,即G木排=G木。取出木塊后,容器B恰好能浮起時,因為B容器的質量與厚度不計,B所受的浮力等于B容器中水的重力。此時B容器內外水的高度相同設為h1,木塊排開水的重力G木排=ρ水(SA-SB)h1g,B中剩下的水的重力G水剩=ρ水gSBh1,而G木排+G水剩=G水,則有ρ水(SA-SB)h1g+ρ水SBh1g=ρ水SBhBg,解得h1===0.08m,則木塊排開水的重力G木排=ρ水(SA-SB)h1g=1.0×103kg/m3×(0.025m2-0.02m2)×0.08m×10N/kg=4N,即木塊的重力為4N。所以木塊的最小質量m木===0.4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共33張PPT)
第十章 從粒子到宇宙 拔尖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
1. 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取得了巨大成就,時至今日,也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體中距離地球最遠的是( A )
A. 天眼探測到的太陽系外的脈沖星
B. 環月軌道飛行的鵲橋二號中繼星
C. 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
D. 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站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美麗的泉城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以下對泉城美景的描繪,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的是( C )
A. 紅葉谷,滿山層林盡染
B. 趵突泉,泉水騰空跳躍
C. 植物園,園內花香濃郁
D. 大明湖,湖面波光粼粼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對下列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 )
A. 氣體分子很容易被壓縮,說明氣體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小
B. 封閉在容器內的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間有間隙
D. 鉛筆筆芯用了一段時間后會變短,說明分子間有斥力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關于太陽系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小行星帶位于木星和土星之間
B. 除了太陽外,其他個別天體也能自身發光
C.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D.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中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離開地球去進行星際航行,要滿足的條件有( A )
① 克服地球引力;② 滿足第二宇宙速度;③ 穿航天服;④ 保證航行安全;⑤ 與地面保持緊密聯系。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④⑤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下列有關宇宙中“黑洞”的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D )
A. 黑洞沒有質量,所以相當于不存在
B. 黑洞運動得極快,宇宙中唯有它的速度超過光速
C. 黑洞是天文學家假想的天體,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它的存在
D. 黑洞是宇宙間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它能吸引附近所有物質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D )
A. 氣體可壓縮存儲于鋼瓶中——分子之間有間隔
B. 花園里百花盛開,香氣四溢——分子在不停運動
C. 二氧化碳氣體制成干冰——分子間間隔變小
D. 打掃衛生時,會發現塵土飛揚——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關于如圖所示的四個演示實驗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 )
(第8題)
B
A. 圖甲:墨水在熱水中擴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B. 圖乙:懸掛很重的重物后兩個鉛塊仍沒有被拉開,是大氣壓作用的結果
C. 圖丙:用力推入活塞,注射器內的水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 圖丁:水與酒精混合時,總體積比預計的要小,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8分)
9. “科學強國”主題班會中,老師讓同學們發揮想象力,描述一下中國空間站中航天員的生活細節。小明描述道:“由于空間站中沒有重力,氣味無法擴散,所以航天員們吃飯時聞不到食物的香味。”你認為他的說法是否正確? (選填“正確”或“錯誤”)。你判斷的依據是 。
錯誤 
擴散現象是自發完成的,無需外力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1911年,物理學家盧瑟福建立了核式結構模型,他認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 組成。隨著科學家對微觀粒子的不斷探索,人們發現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 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如圖是固、液、氣三態結構的微觀模型,其中 是固態的微觀模型。
(第10題)
電子 
質子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熱熔膠是一種在常溫下為固態的黏合劑,使用時先用熱熔膠槍加熱使其熔化,如圖所示,再等其凝固來黏合物體。加熱過程中,會聞到熱熔膠的氣味,這是 現象。熱熔膠將物體粘牢,說明分子間存在
力。
(第11題)
擴散 
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如圖所示為比較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總體積變化的實驗,為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應選用內徑較 (選填“粗”或“細”)的長玻璃管;實驗時,應先注入 (選填“水”或“酒精”)。
(第12題)
細 
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焊接金屬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仿照荷葉上的水珠自動結合進行焊接,通過高溫熔化金屬,從而使分子間的距離足夠近,金屬冷卻后就焊接到一起;二是爆破焊接技術,它是將金屬表面清潔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將兩金屬壓接在一起。這兩種方法都是利用分子間間距 (選填“較大”或“較小”)時,分子間存在 力來實現焊接的。
較小 
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分子十分微小,它的直徑的數量級一般為10-10m,合 nm。一般分子用肉眼是不能看到的,用顯微鏡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到它。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由 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請將下列事物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選填字母)。
A. 原子 B. 電子 C. 分子 D. 地球 E. 生物體 F. 宇宙
0.1 
原子核 
BACED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宇宙大千世界,從宏觀到微觀,從天體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驚人的相同規律。如圖所示是太陽系模擬圖,行星們在各自的固定軌道上圍繞恒星太陽運轉,這與 的核式結構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當于 ,繞核運動的電子就相當于 。
(第15題)
原子 
太陽 
行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6. 如圖所示,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一開始是一個“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發生了大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溫度 (選填“上升”或“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團、星系團、星系及恒星和 等。
(第16題)
下降
行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實驗題(共18分)
17. (10分)李老師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染成紅色的酒精直至充滿,可以觀察到分層現象[如圖(a)]。用食指堵住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發現剛開始時管內出現大量小“氣泡”逐漸聚集成一個大“氣泡”,“氣泡”上升時會越來越大[如圖(b)]。最后李老師松開手,發現玻璃管被“吸”掛在食指上[如圖(c)]。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將酒精染成紅色,目的是 。
(2) “氣泡”越來越大,說明混合后酒精和水的總體積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酒精和水的總體積。
便于觀察實驗 
小于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分子模型,李老師分別用細顆粒小米和大顆粒鷹嘴豆分別裝滿兩個杯子[如圖(d)],接著將小米和鷹嘴豆混合后再分裝,發現裝不滿兩杯[如圖(e)],該實驗 (選填“模擬”或“證明”)了分子之間有空隙,這里李老師運用了 (選填“控制變量”“轉換”或“類比”)的實驗方法。由此我們猜想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大小 (選填“相同”或“不同”)。
模擬 
類比 
不同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8分)人們為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自1897年湯姆孫發現電子后,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在用一束帶正電、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如圖甲所示)時發現:① 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 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 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盧瑟福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類似行星繞日的核式結構模型,如圖乙所示,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 (選填字母)。
A. 建立模型的過程 B. 得出結論的過程
C. 提出問題的過程 D. 驗證證據的過程
(2) 原子結構的行星繞日模型中,原子核位于原子的 ,雖然占有的體積很 ,但它幾乎占據了原子的全部質量。
A 
中央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盧瑟福通過實驗發現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盧瑟福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些被反彈回來的α粒子是因為撞擊到質量較大的某種粒子而返回的,這種粒子最可能是 (選填字母)。
A. 核外電子 B. 原子核
C. 原子核或核外電子 D. 夸克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 解答題(共20分)
19. (14分)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神秘的宇宙
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標志著我國從航天大國走向航天強國。飛出地球,到宇宙深處,充滿了神秘。小明同學想探究其中的神秘,查閱了以下資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環繞速度,其速度大小是7.9km/s,人造地球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脫離速度,其大小等于或大于11.2km/s,人造地球衛星就可以掙脫地球引力,成為繞太陽運動的人造行星;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其大小等于或大于16.7km/s,物體就可以掙脫太陽引力,飛到太陽系以外的宇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要是失去重力,我們的生活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有了宇宙飛船和航天飛機,航天員們體驗到了人在失去重力的情況下生活,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叫失重。宇宙飛船和航天飛機上的航天員,也還是受到重力的,只不過由于他們高速圍繞地球飛行,就好像不受重力似的,這種狀態叫完全失重狀態。在失重狀態下,人可以飄浮在空中,要舉起笨重的物體,也不用費力氣,真是“輕而易舉”。航天員要睡覺、躺著、站著都行,沒有不同的感覺。實際上,航天員是鉆進固定在艙壁上的睡袋里去睡的,就像蟲繭掛在樹枝上那樣。在太空中吃、喝也很特別,不能吃碎渣飛濺的餅干。早先航天員的食物是裝在像牙膏一樣的管里,吃的時候往嘴里擠。現在有了很大改善,也可以吃普通的飯菜,但需在外面加一層包裝。在失重狀態下,杯里的水倒不進嘴里,航天員喝水時要把水擠到嘴里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地球表面的物體要離開地球,物體的速度至少要達到 km/s。  
(2) 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它的速度要達到第 宇宙速度,如果某物體在太空中的速度達到18km/s,那么它 (選填“能”或“不能”)到達太陽系以外的宇宙空間。
(3) 坐在加速下降的電梯中,按你對短文的理解,這種狀態就是
狀態。
7.9 
二 
能 

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在失重狀態下,下列儀器不能使用的是 (選填字母)。
A. 停表 B. 彈簧測力計
C. 天平 D. 刻度尺
(5) 如果不考慮重力或引力影響,航天員在太空中向外拋出一個物體,那么這個物體將會 (選填字母)。
A. 做勻速圓周運動 B. 做勻速直線運動
C. 靜止 D. 以上都有可能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完全失重狀態下,航天員對睡袋的壓力為 (選填字母)。
A. 0 B. 約500N
C. 約50N D. 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7) 根據你剛才學到的知識,試給要走出飛船進入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提出一點建議:

A 
走出飛船進入太空行走的航天員要借助工具保持與太
空艙的聯系(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6分)太陽系除太陽這個唯一恒星外,至今已發現還有八大行星,表中是太陽系中行星的部分近似數據。分析表中數據并回答問題。
太陽系行星的部分近似數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行 星 直徑為地球 的倍數 距離為太陽到 地球的倍數 公轉周期為
地球倍數
水星 0.39 0.39 0.24
金星 0.97 0.72 0.61
地球 1 1 1
火星 0.53 1.52 1.88
木星 11.2 5.20 11.9
土星 9.5 9.53 29.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水星的公轉周期約是多少天?
解:(1) 水星公轉周期是地球的0.24,所以T=0.24×365天=87.6天
(2) 天體物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太陽系中的星球到太陽的距離滿足公式a=(0.4+0.3×2n)×a0(其中a0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通過計算說明n=0是什么行星。
(2) n=0時,a=(0.4+0.3×20)×a0=0.7a0,查表可知為金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8km,光的速度為3×105km/s,求太陽光傳播到木星需要的時間。
(3) 太陽到木星的距離s=5.2×1.5×108km=7.8×108km,t===2 600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共28張PPT)
第八章 壓強 拔尖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 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如圖所示的現象進行討論,其中錯誤的是( A )
(第1題)
A
A. 圖甲:用吸管喝飲料,瓶里的飲料是被吸上來的
B. 圖乙:吹氣時兩紙向中間靠攏,說明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C. 圖丙:洗手槽排水管下方設計成U形“反水彎”,利用連通器原理
D. 圖丁: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后水再次沸騰,說明液面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所示,一名重為500 N的中學生站在沙面上,在他身旁的沙面上也放有一個木箱。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積為200cm2,請你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推算木箱對沙地的壓強約為( A )
A. 20 000Pa B. 10 000Pa
C. 2.5Pa D. 1.25Pa
(第2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切取三個高度相同的柱狀鐵塊A、B、C,如圖所示,已知A的質量最小,C的質量最大,若將鐵塊A、B、C放置在相同的水平面粉上,則三個鐵塊陷入面粉的深度( D )
A. A最深 B. B最深 C. C最深 D. 一樣深
(第3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某居民樓水塔液面與各樓層水龍頭的豎直距離如圖所示,g取10N/kg,水龍頭關閉時,c處所受水的壓強為( D )
A. 3.0×104Pa B. 9.0×104Pa
C. 1.0×105Pa D. 1.3×105Pa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著甲、乙兩杯液體,甲杯內裝有水,乙杯內裝有煤油。已知兩杯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相等,且兩杯液體內A、B兩點距底部的距離hA=2hB,A、B兩點處的液體壓強分別是pA、pB。已知ρ煤油=0.8×103kg/m3,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
A. pA<pB,且pB-pA=1.2ρ水ghB
B. pA<pB,且pB-pA=0.6ρ水ghB
C. pA>pB,且pA-pB=0.4ρ水ghB
D. pA>pB,且pA-pB=0.2ρ水ghB
(第5題)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如圖所示為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完成的托里拆利實驗,原來玻璃管豎直,后來讓玻璃管傾斜,水銀充滿全管,有關尺寸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
A. 玻璃管傾斜后,水銀對玻璃管上端有壓強
B. 外界大氣壓強等于76cm高水銀柱所產生的壓強
C. 玻璃管豎直時,上端無水銀的部分肯定是真空
D. 玻璃管傾斜后,若不慎將上端碰出一小孔,則水銀會向上噴出
(第6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如圖為科創課程實驗小組制作的空氣迫擊炮。用電吹風沿著圓筒上端的筒口送風,乒乓球被逐一吸入圓筒,并從圓筒上方噴射出去。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D )
A. 筒口下方空氣流速大,導致筒口下方的壓強大于筒口上方的壓強
B. 筒口下方空氣流速大,導致筒口下方的壓強小于筒口上方的壓強
C. 筒口上方空氣流速大,導致筒口下方的壓強小于筒口上方的壓強
D. 筒口上方空氣流速大,導致筒口下方的壓強大于筒口上方的壓強
(第7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盛有質量相同的水,甲、乙容器的質量相同,靜止在水平面上,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 甲、乙容器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
B. 甲、乙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
C. 甲、乙容器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的比值比甲、乙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的比值小
D. 甲、乙容器中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的比值與甲、乙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的比值相等
D
(第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9. 如圖(a),向一個空礦泉水瓶中倒入溫水,晃動幾下后將水倒出,迅速擰緊瓶蓋,過一會兒發現水瓶扁了,這是由于 的作用;如圖(b),剪掉瓶底并擰去瓶蓋,打開吹風機,紙條“主動”鉆進瓶口,這是由于空氣中流速大的位置壓強 。
(第9題)
大氣壓 
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一輛質量為40 t的坦克,履帶和地面接觸的總面積為5 m2,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 Pa,寬大的履帶是通過 的方法減小對地面的壓強。(g取10N/kg)
8×104 
增大受力面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壓強將藥液由靜脈輸入體內的方法。如圖,患者輸液時,若h=100cm,既不能向靜脈輸液,靜脈血液也不會回流,則患者的靜脈血壓p靜脈= Pa(大氣壓強為1.0×105 Pa,藥液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
(第11題)
1.1×10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如圖,a、b、c、d為某液體內部的四個點,它們剛好位于豎直平面內一長方形的四個頂點,液體在a、b、d三點的壓強以及長方形的邊長已在圖中標注,則c點的液體壓強沿 (選填“豎直”或“各個”)方向,大小為 kPa;該液體密度為 kg/m3,a點的深度為 m。(g取10N/kg)
各個 
60 
1×103 
1.2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將一根飲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貼靠A管的上端(如圖),往B管中吹氣,發現A管中的水面上升,這是因為A管上端空氣流速 ,壓強減小;若A管中水柱比杯中水面高出10cm,則A管上端管口處氣體壓強減小 Pa。(已知大氣壓為1.0×105Pa,g取10N/kg)
(第13題)
增大 
1.0×1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4. 如圖,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正方體金屬塊甲和乙,密度為3×103kg/m3,它們的棱長之比為1∶3,甲的棱長為0.09m。若乙沿豎直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p甲= Pa,乙正方體切去的厚度Δd= cm。(g取10N/kg)
(第14題)
8.1×103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如圖所示,A和B是由密度為2.5×103kg/m3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兩塊形狀完全相同的實心長方體磚,分別側放和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磚上放有質量忽略不計的薄壁圓柱形容器C,容器C中盛有部分酒精(ρ酒精=0.8×103kg/m3),容器C的底面積為B磚上表面積的。A磚的上表面和B磚的上表面到水平桌面的距離分別為20cm和4cm,將A磚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后,剩余部分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 Pa;若切割后的A磚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B磚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的4倍,則容器C中酒精的深度為 cm。(g取10N/kg)
5000 
12.5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實驗題(共26分)
16. (14分)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中,實驗小組用小桌、砝碼、海綿、沙子等器材在水平臺面上進行探究。
(1) 實驗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海綿 來體現的,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木板代替海綿來完成實驗。
凹陷程度 

可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比較圖甲、圖乙所示的實驗現象,將小桌分別正立放在海綿上,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 相同;改變壓力的大小,可以得出結論: 。
       
(第16題)
受力面積 
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比較圖乙、圖丙所示實驗的現象可以得出另一結論,下列實例中,可用此結論解釋的是 。
A. 書包的背帶做得很寬 B. 嚴禁貨車超載
(4) 圖丙中桌面對海綿的壓強為p1,小航將圖丙中的小桌、砝碼平放在表面平整的沙子上,靜止時如圖丁所示,桌面對沙子的壓強為p2,則p1 (選填“>”“<”或“=”)p2。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小彬選用質地均勻的長方體物塊A代替小桌進行探究,如圖戊所示,將物塊A沿豎直虛線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部分。將左邊部分移開后,發現剩余部分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沒有發生變化,由此他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他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
沒有控制壓力的大小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12分)同學們利用U形壓強計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1) 如圖甲所示,從結構上來看,U形壓強計 (選填“是”或“不是”)連通器;在選擇U形壓強計時,探頭上的橡皮膜用 (選填“厚”或“薄”)一些的較好。
 
(第17題)
不是 
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把U形壓強計的探頭放在液體中,通過觀察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來表示探頭處所受液體壓強的大小,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

(3) 通過圖乙、丙所示的兩次實驗得出:在同種液體的同一深度,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 ;通過圖乙、丁所示的兩次實驗得出:在同種液體中,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攔河大壩要做成 (選填“上窄下寬”或“上寬下窄”)的形狀。

換法 
相等 
上窄下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小張同學在圖丁所示的實驗中保持探頭位置不變,向容器內加入適量的濃鹽水,他發現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變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的結論。他的結論是不可靠的,原因是 。
沒有控制探頭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四、 計算題(共12分)
18. (6分)生物學家為了估算某只野生東北虎的質量,在松軟、平坦且足夠深的雪地上,選取該東北虎四腳著地停留時的腳印,其中的一個腳印如圖甲所示。在方格紙上描繪出腳印的輪廓,如圖乙所示,圖中每個小方格的面積均為9cm2,數出腳印輪廓所圍小方格的個數(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個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用數出的小方格的個數乘以一個小方格的面積,就大致得出了腳印的面積。測出腳印的深度,在腳印旁邊相同的雪地上放一底面積為100cm2的平底容器,在容器中緩緩放入適當的物體,當容器下陷的深度與腳印
的深度相同時,測出容器及內部物體的
總質量為30kg。忽略腳趾和腳掌之間空
隙的面積,求: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該東北虎一個腳印的面積。
解:(1) 由圖乙可數出共有15個小方格,則圖中腳印面積大約為S0=15×9cm2=135cm2
(2) 該東北虎的質量。
(2) 容器下陷的深度與腳印的深度相同時,說明兩者產生的壓強相同,則有p1=p2,根據壓強公式可得:=,m虎g=G虎==,將m物=30kg代入解得m虎=162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6分)某工廠長方體儲液池被一塊密封隔板隔成左、右兩部分,其截面圖如圖所示。隔板上、下兩部分的厚度不同,隔板較厚部分相對于較薄部分左、右兩側凸出的厚度均為0.1m。已知隔板的長為10m,左儲液池內儲有密度為1.1×103kg/m3的液體,右儲液池內儲有密度為1.3×103kg/m3的液體。隔板左側凸出部分的下表面所在的深度為0.5m,隔板凸出部分兩側的下表面受到的液
體的壓強差與整個隔板最低處受到的兩側液
體的壓強差均為1.0×103Pa。求:(g取10N/kg)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隔板左側凸出部分的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強。
解:(1) 隔板左側凸出部分的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強p左=ρ左gh左=1.1×103kg/m3×10N/kg×0.5m=5.5×103Pa
(2) 隔板右側凸出部分的下表面受到的液體豎直向上的壓力。
(2) 若p右=p左+Δp=5.5×103Pa+1.0×103Pa=6.5×103Pa,則隔板右側凸出部分的下表面所在的深度h右===0.5m=h左,不符合題意;所以p右'=p左-Δp=5.5×103Pa-1.0×103Pa=4.5×103Pa,F右=p右'S=4.5×103Pa×(10m×0.1m)=4.5×103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左儲液池中液體的深度。
(3) 隔板右側凸出部分的下表面所在的深度h右'===m;整個隔板最低處受到的兩側液體的壓強差為1.0×103Pa,則Δp=p右″-p左',1.0×103Pa=ρ右gh右″-ρ左gh左',1.0×103Pa=1.3×103kg/m3×10N/kg×-1.1×103kg/m3×10N/kg×(h+0.5m),解得h=1m,則左儲液池中液體的深度為1m+0.5m=1.5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29張PPT)
期中拔尖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 如圖所示,小明和小華穿著輪滑鞋靜止在平滑的地面上,小華用力向前推小明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小明和小華由于慣性都保持靜止
B. 小明和小華因為受力一起向前運動
C. 小明受力向前運動,小華受力向后運動
D. 小明受力向前運動,小華由于慣性保持靜止
(第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如圖為珠江兩岸景觀圖。下列相對廣州塔靜止的是( B )
A. 飛行的客機 B. 兩岸的高樓
C. 行駛的游船 D. 流動的江水
(第2題)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關于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鋒利,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B. 排水管的U形“反水彎”是利用連通器原理
C. 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肌肉是利用大氣壓強實現的
D. 高壓鍋是利用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增大而降低來工作的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五一假期,小龍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游,他們乘坐同一觀光纜車,在鋼纜的作用下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纜車與鋼纜接頭處固定,其示意圖如圖乙,忽略空氣阻力。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D )
A. 纜車的運動狀態是變化的
B. 纜車相對于小龍是運動的
C. 纜車外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 纜車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D
(第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在體育測試中,小明同學擲實心球的場景如圖所示,圖中a點是球剛離開手的位置。球從a點上升到最高點b后下落到地面c點,然后滾動到d點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球從a點上升到b點,是因為球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B. 球在b點的速度為零
C. 若球在b點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則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D. 球從c點運動到d點停止,說明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第5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 如圖所示,滑輪重及滑輪轉動時的摩擦均不計。向上拉繩的速度是1.2m/s,拉繩的力F是9N。由此可知( C )
A. 物重是27N,物體的速度是0.4m/s
B. 物重是18N,物體的速度是0.6m/s
C.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27N,物體的速度是0.4m/s
D. 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18N,物體的速度是0.6m/s
(第6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如圖,把木板放在海綿上,木板上放一水杯,靜止時木板保持水平。若水杯重為G1,木板重為G2,水杯底面積為S1,木板底面積為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 水杯對木板的壓力就是水杯受到的重力
B. 水杯對木板的壓力和木板對水杯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水杯對木板的壓強為
D. 木板對海綿的壓強為
(第7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 如圖所示,兩端開口的U形玻璃管豎直放置,底部帶有一個閥門K,右管橫截面積是左管的2倍。當閥門K關閉時,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別為h和2h,現將閥門K打開,液面穩定時,左管中水面上升的距離是( C )
A. h B. h C. h D. h
(第8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2分)
9. 如圖,兩棋子靜止疊放在水平面上,上方棋子受力 (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用尺快速水平擊打下方棋子,由于上方棋子具有 ,其位置幾乎不變。當下方棋子飛出后,上方棋子受 力的作用而下落。
(第9題)
平衡 
慣性 
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0. 我省開展“送教下鄉”活動,運送圖書、教具的貨車和教師乘坐的客車從同一地點沿同一路線前往同一目的地。客車比貨車晚出發0.5 h,貨車速度為40km/h,客車速度為60km/h,兩車均做勻速運動,且同時到達,則貨車行駛的時間是 h。當貨車行駛時,以 .
為參照物,貨車是靜止的。
1.5 
貨車司
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如圖甲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運動的物體,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作用,拉力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可知:當t1=4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N;當t2=6s時,物體處于 (選填“勻速”“變速”或“靜止”)狀態,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N。
   
(第11題)
4 
靜止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2. 小夏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280N的物體勻速提起。已知他自身所受的重力為500N,雙腳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為400cm2,動滑輪所受的重力為120N。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小夏對地面的壓強為 Pa。
(第12題)
7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3. 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圓柱形容器中裝有不同的兩種液體甲、乙,在兩容器中,同一高度處分別有A、B兩點。若兩種液體的質量相等,則A、B兩點的壓強關系是pA pB;若A、B兩點的壓強相等,則兩種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關系是p甲 p乙。(選填“>”“<”或“=”)
(第13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 作圖題(共6分)
14. (3分)斜劈A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體B放在A上,A和B一起沿斜面向下勻速下滑,已知GA=30 N,GB=20 N。請在圖中畫出此時B的受力示意圖。
(第14題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5. (3分)有一種水上項目——娛樂球(如圖甲所示)。娛樂球是一個規則的球體。當游玩結束后,為了將球中的游客安全送上岸,安全員先將水中的球拉到岸邊;隨后安全員對球施加最小的力,使球繞岸邊的A點始終勻速緩慢轉動。請在圖乙中畫出此時施加最小力F的示意圖(點O為娛樂球的球心)。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四、 實驗題(共20分)
16. (12分)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第16題)
(1) 杠桿兩端平衡螺母的作用是 。
(2) 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并收集了如表所示的數據,分析數據可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
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實驗序號 動力/N 動力臂/m 阻力/N 阻力臂/m
1 0.5 0.2 1.0 0.1
2 1.0 0.15 1.5 0.1
3 3.0 0.1 2.0 0.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明又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請你在圖中畫出拉力F的力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是 N。(一個鉤碼重為0.5N)
(4) 如圖丙所示,小紅實驗時在一平衡杠桿的兩端放上不同數量的相同硬幣,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她用刻度尺測出L左和L右,則2L左 (選填“>”“<”或“=”)3L右。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拓展】 探究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后,小紅對天平上游碼的質量進行了計算。她用刻度尺測出L1和L2(如圖丁所示),則游碼的質量為 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7. (8分)小成同學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實驗器材如下:長木板(上下表面粗糙程度不同)、長方體木塊(每個面粗糙程度都相同,長、寬、高不等)、彈簧測力計。
(第17題)
(1) 實驗過程中,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緩緩勻速拉動木塊(如圖),目的是讓彈簧測力計示數與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 。
(2) 小成在實驗探究時利用表一收集數據,你認為她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 的關系。
相等 
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表 一
長木板不同表面 彈簧測力計示數/N 一個木塊 兩個木塊疊放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小成利用同一個木塊探究了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她改變接觸面積的操作是

(4) 小成發現勻速拉動木塊時,不好控制且不方便讀數,于是愛思考的她利用木塊靜止時二力平衡的特點,設計了改進方案(如表二所示),你認為應該采用哪個方案?答: 。
換用該木塊面積不同的側面置于水平木
板上 
方案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表 二
方案一:用繩子將木塊連接到墻上后,通過彈簧測力計拉動下面的長木板 方案二:用繩子將木塊連接到墻上后,通過彈簧測力計拉動底部加了輪子的長木板 方案三:通過彈簧測力計將木塊連接到墻上后,直接拉動下面的長木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五、 計算題(共20分)
18. (8分)如圖甲所示,家用高壓鍋的蓋體中央都裝有限壓閥,當鍋內蒸汽壓強達到或超過預設值時,限壓閥就會被鍋內蒸汽頂起而排出部分蒸汽,起到安全保險的作用。圖乙為某品牌高壓鍋的結構示意圖,已知高壓鍋的限壓出氣孔的橫截面積為18 mm2,設計鍋內最大氣壓為1.5×105Pa。(1個標準大氣壓p0=1.0×105Pa,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某次煮飯時,鍋內水深為12cm,水對鍋底的壓強為多少?
解:(1) 水對鍋底的壓強p=ρ水gh=1.0×103kg/m3×10N/kg×12×10-2m=1 200Pa
(2) 試估算限壓閥的質量。
(2) 鍋內蒸汽對高壓鍋的限壓出氣孔的最大壓力F=pS=1.5×105Pa×18×10-6m2=2.7N,外界大氣壓對高壓鍋的限壓出氣孔的壓力F0=p0S=1.0×105Pa×18×10-6m2=1.8N,在豎直方向上,高壓鍋的限壓閥受到鍋內蒸汽對它向上的壓力、外界大氣壓對它向下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根據力的平衡條件可知,限壓閥的重力 G=F-F0=2.7N-1.8N=0.9N,根據G=mg可知,限壓閥的質量m===0.09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9. (12分)超限超載運輸被稱為頭號“公路殺手”和“事故元兇”,整治超限超載刻不容緩。國家規定,載貨車輛對地面的壓強應控制在7×105Pa以內。有一輛自重為2 000kg的6輪貨車,每個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02 m2。該貨車某次實際裝貨10 t,在水平路面上行駛的v-t圖像如圖所示。若該貨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是貨車裝貨后的總重力的,g取10N/kg,則: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該貨車裝貨后的總重力是多少?
解:(1) 裝貨后總質量m=2 000kg+10×103kg=1.2×104kg;總重力G=mg=1.2×104kg×10N/kg=1.2×105N
(2) 7~12 s內,該貨車受到的水平牽引力是多大?
(2) 由圖可知,在7~12s內該貨車勻速行駛,受到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受到的水平牽引力F牽=f=0.05G=0.05×1.2×105N=6 000N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 該貨車裝貨后對路面的壓強是否符合國家規定?
(3) 貨車對路面的壓力F=G=1.2×105N,受力面積S=6×0.02m2=0.12m2,車對路面的壓強p===1×106Pa ,因為1×106Pa>p最大=7×105Pa,所以該貨車裝貨后對路面的壓強不符合國家規定
(第19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共31張PPT)
第九章 浮力 拔尖測評
一、 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 “天宮課堂”第一課上,王亞平做了一個有關浮力的實驗。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沒有像在地面一樣浮在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如圖。下列有關該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C )
A. 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方向向下
B. 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 太空中重力消失時,浮力也就消失了
D. 浮力和重力沒有關系
(第1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小李同學想估算空氣對自己的浮力大小,采集的數據有自己的體重、自己的密度(與水接近,約為1.0×103kg/m3)、空氣的密度(約為1.3kg/m3)。空氣對小李的浮力大小約為(g取10N/kg)( B )
A. 0.006 N B. 0.6 N C. 60 N D. 600 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如圖所示,將一個生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然后逐漸向水里添加食鹽并輕輕攪動,觀察發生的現象。能夠大致反映雞蛋所受浮力F浮的大小與液體密度ρ液關系的圖像是( C )
(第3題)
C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物理課上,老師將整個橙子放入水中,橙子漂浮在水面上,如圖甲。將其切成大小兩塊,再次投入水中,發現大塊仍漂浮,小塊緩慢沉入水底,如圖乙。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 整個橙子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B. 大塊橙子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C. 小塊橙子緩慢沉入水底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小
D. 兩塊橙子受到的浮力之和不可能大于整個橙子受到的浮力
(第4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 中國長征18號艇引領中國核潛艇新高度。在進行戰備訓練時,下列對該潛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 )
A. 通過改變排開水的體積來實現上浮與下沉
B. 在水面下勻速下潛過程中,受到的浮力增大
C. 從長江潛行進入東海時,需要往水艙內注水
D. 從長江潛行進入東海時,受到的浮力會變小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容器內盛有水,在一平底玻璃管里放一實心金屬小球后,玻璃管浮在水面上,如圖所示。現將金屬小球取下放入水中,玻璃管仍浮在水面上,則容器中的水面將( C )
A. 不變 B. 上升 C. 下降 D. 無法判斷
(第6題)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用密度為ρ的金屬制成質量相等的金屬盒和實心金屬球各一個,若把球放在盒內密封后可懸浮在水中,如圖甲所示;若把球和盒用細線相連,放在水里靜止后,盒有的體積露出水面,此時細線對球的拉力是2N,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g取10N/kg)( C )
A. ρ∶ρ水=3∶1
B. 金屬盒的體積為6×10-4m3
C. 金屬球的質量為0.4kg
D. 金屬盒空心部分體積是5×10-4m3
C
(第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兩相同電子秤,上面分別放有相同的圓柱形容器,容器中裝有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將體積相等的A、B兩個小球分別放入液體中靜止時,A球沉底、B球漂浮,此時液體深度h甲<h乙,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第8題)
D
A. 液體密度ρ甲<ρ乙
B. 兩小球受到的浮力FA=FB
C. 兩電子秤示數相等
D. 將A、B兩個小球取出后(忽略帶出的液體),左側電子秤示數變化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 填空題(每空2分,共28分)
9. 小浦用一個彈簧測力計豎直懸空拉著一個物體,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3.0 N。他將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為2.0 N,則浮力的大小是 N,方向為豎直 。若將物體繼續向下移動,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 
向上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泡茶時可以欣賞到茶葉在水中浮沉“起舞”。如圖所示,沖泡茶葉時,部分茶葉表面附著氣泡使其排開水的體積增大,由于浮力大于重力而 ;茶葉充分吸水后由于其密度 水的密度而下沉。
(第10題)
上浮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在我國海軍建軍72周年之際,在海南三亞某軍港,我國海軍現役最先進的三大主戰艦艇集中交接入列。其中的海南艦是國產075型兩棲攻擊艦的首艦,有報道指出其滿載排水量達4萬噸,滿載時海南艦受到的浮力為 N;從海水密度較小的西太平洋航行到海水密度較大的印度洋,它排開海水的質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g取10N/kg)
4×108 
不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如圖甲所示,把木塊放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體積為V1,則木塊的質量為 (用ρ水、V1表示);用細針將該木塊全部壓入水中,溢出水的總體積為V2,如圖乙所示(忽略細針的體積)。由此可以計算得到,木塊的密度為 (用ρ水、V1、V2表示)。圖甲中溢水杯對桌面的壓力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圖乙中溢水杯對桌面的壓力。
ρ水V1 
 
等于 
(第12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3. 如圖所示,氣球下面用細線懸掛一石塊,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已知石塊與氣球的總重力為G總,則氣球受到的浮力F浮氣球 (選填“>”“<”或“=”)G總;若水溫升高,則石塊將 (選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懸浮”)。
(第13題)
< 
上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科技制作活動中,小明將金屬夾(體積不計)夾在吸管一端使其密閉,制成簡易密度計,如圖所示。為了給密度計標刻度,他將密度計分別放入水和煤油中,密度計均豎直漂浮,吸管露出液面的長度為d。密度計在水中時d1為12cm,浮力大小為F1;在煤油中時d2為10cm,浮力大小為F2,則F1 (選填“>”“<”或“=”)F2。如果將密度計放入密度為1.25g/cm3的液體中,那么d3為 cm。(ρ水=1.0g/cm3,ρ煤油=0.8g/cm3,g取10N/kg)
= 
13.6 
(第14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 實驗題(共18分)
15. (9分)小渝和同學們利用一長方體物塊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
(1) 將物塊豎放后掛在彈簧測力計上,測出物塊的重力為2.7 N,然后將物塊部分浸入水中,發現測力計示數減小的同時水面升高了,說明物塊受到了豎直向 的浮力,并且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與放入物塊前相比 。當測力計示數如圖甲所示時,浮力為 N。
上 
變大 
0.3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接下來小渝繼續按圖乙、丙、丁所示進行實驗,由圖甲、乙、丙的數據可知: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浮力越大;由圖丙、丁的數據可知:物體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時所受浮力大小跟深度 。
越大 
無關 
(第15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然后將物塊浸沒在鹽水中如圖戊,分析數據可知: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并通過計算得出所用鹽水密度為 g/cm3。若在實驗前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在零刻度線以下,并未調零,則算出的鹽水密度
(選填“準確”或“不準確”)。
1.1 
準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小王同學還想進一步探究物體在浸沒前,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是否有關?于是他將物塊橫放后掛在彈簧測力計下,使其露出水面高度與圖乙相同,測力計示數為2.3 N,與圖乙數據對比,小王得出結論:物體在浸沒前,浮力大小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深度有關。該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不合理,未控制 V排 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6. (9分)小明問老師乒乓球能從水里浮上來(如圖甲)的原因。為向小明解釋,老師制作“不能上浮的乒乓球”。老師剪掉塑料瓶底部,再去掉塑料瓶瓶蓋,將乒乓球放入塑料瓶后向瓶中倒水,如圖乙(a),乒乓球未上浮;如圖乙(b),用手堵住瓶口后,乒乓球迅速上浮。
甲 乙 丙 丁
(第16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老師解釋道:圖乙(b)中的乒乓球能上浮是因為受到了水對其的浮力,與圖乙(a)中乒乓球不同的是,圖乙(b)中乒乓球的下表面也處于水中,受到了水對其底部向 的壓力,乒乓球上、下表面受到水對它的壓力不同,即為浮力產生的原因。圖乙(b)中,乒乓球迅速上浮,說明此時浮力 重力。
上 
大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為了驗證老師的說法,小明準備了如圖丙所示的裝置。他將4個無線壓力傳感器(圖中未畫出)固定在一個正方體物塊的a、b、c、d四個面的中心(圖中已標出),用輕繩連接彈簧測力計與正方體物塊,將物塊緩慢浸入水中,傳感器將物塊四個面所受壓力實時傳輸到計算機中,記錄的部分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實驗 序號 物塊的重力 G/N 彈簧測力計示數F/N a面傳感器 示數 Fa/N b面傳感器 示數 Fb/N c面傳感器 示數 Fc/N d面傳感器
示數
Fd/N
1 2.4 1.6 0 0.3 0.8 0.3
2 2.4 0 0.8 1.1 0.8
3 2.4 0.9 0.2 1.0 1.7 1.0
4 2.4 0.9 0.4 1.3 1.9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① 第2次實驗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丁所示,為 N,此時物塊受到的浮力為 N。
② 分析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 液體對它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
③ 分析實驗數據,你還能得到什么結論?
。(合理即可)
1.3 
1.1 
等于 
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浸
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實驗結束后,小明查閱資料了解到橋墩在建造時,需將橋墩底部深深地扎進水底的地層中,這樣做的目的是

使橋墩底部不會受到水對
其向上的壓力,不會受到向上的浮力,更穩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 計算題(共22分)
17. (10分)如圖甲所示為某公共廁所的自動沖水裝置圖。浮筒A是一個長方體,蓋片B的面積為20cm2,A、B以硬桿連接。當水剛好到達浮筒A的下表面時,水箱中水的質量為8kg;當供水管流進水箱的水剛好淹沒浮筒A時,蓋片B被拉開,水通過排水管流出沖洗廁所。圖乙是水箱中水的質量m和深度h的關系圖像(蓋片B的質量和厚度、硬桿的體積和質量都不計)。求:(g取10N/kg)
(第17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當水剛好到達浮筒A的下表面時,水箱中水的體積。
解:(1) 8×10-3m3
(2) 當水剛好淹沒浮筒A時,水對蓋片B的壓力。
(2) 6N
(3) 浮筒A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3) 11N
(4) 浮筒A的質量。
(4) 0.5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 (12分)從井中提取鹽鹵水是制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其裝置如圖甲所示。某科創小組制作了一個模型來模擬提取過程,如圖乙所示,圖中的竹制汲鹵筒頂端開口,底部裝有硬質單向閥門;竹條具有韌性,對汲鹵筒可以產生壓力或拉力。汲鹵筒在鹽鹵水中下降時單向閥門繞O點轉動打開,鹽鹵水進入筒中;當汲鹵筒上升時,單向閥門繞O點轉動關閉。已知汲鹵筒的高為2 m,質量為2.4kg,密度為0.6×103kg/m3,鹽鹵水的密度為1.1×103kg/m3。求:(汲鹵筒底和閥門厚度及質量不計;g取10N/kg)
(第18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汲鹵筒實心部分的體積。
解:(1) 質量m=2.4kg,密度ρ=0.6×103kg/m3,體積V===0.004m3
(2) 汲鹵筒浸沒在鹽鹵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
(2) 汲鹵筒浸沒在鹽鹵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ρ鹽鹵水gV排=ρ鹽鹵水gV=1.1×103kg/m3×10N/kg×0.004m3=44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汲鹵筒浸沒在鹽鹵水中靜止時,竹條對它所施加力的大小和方向。
(3) 浸沒時受力平衡,由于汲鹵筒的密度小于鹽鹵水的密度,浮力大于重力,豎直向上的浮力與重力和壓力平衡,壓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G=mg=2.4kg×10N/kg=24N;則壓力F=F浮-G=44N-24N=20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取出裝滿鹽鹵水的汲鹵筒后,在豎直狀態下,要將閥門剛好頂開至少需用力的大小(筒的取水口與單向閥門均看作面積為30cm2的圓形;鹽鹵水對閥門壓力的作用點等效在閥門圓心處)。
(4) 鹽鹵水對閥門的壓力F'=pS=ρ鹽鹵水ghS=1.1×103kg/m3×10N/kg×2m×30×10-4m2=66N;由于壓力的作用點等效在閥門圓心處,壓力最小時,作用在閥門的邊緣上,則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則動力為阻力的;即F小=F'=×66N=33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五台县| 无棣县| 青神县| 萨嘎县| 兰坪| 碌曲县| 会昌县| 长宁区| 云林县| 涟水县| 大方县| 临猗县| 长岛县| 金溪县| 洞口县| 双桥区| 深圳市| 诸暨市| 无锡市| 靖宇县| 扶余县| 泽库县| 牟定县| 辰溪县| 厦门市| 三都| 保靖县| 嵊泗县| 清镇市| 通榆县| 安康市| 县级市| 仁化县| 资阳市| 乌拉特后旗| 漯河市| 盐城市| 车致| 徐州市|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