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司馬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文,注意詞語間的停頓,讀出“聲斷其氣連”之感。2.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教學重點】參考注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將文章完整正確地讀出來。【教學難點】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教學過程】板塊一 初識古文,交流背景,揭示課題1.認識復姓,學寫司字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的姓氏有很多,咱們一年級時有學過一首姓氏歌,我們一起來聽聽。認識復姓,學些“司”字。2.認識宋史。一提起司馬光,我們就會想起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叫什么呀?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有真實記載的,就出自于《宋史*司馬光傳》。宋史是記錄我國宋朝時期歷史的一部史書,也是二十四史當中最長的一部。它總共為2000多個人物做傳記,其中就有司馬光。我們來看原文是怎樣記的。3.說不同。這篇課文是古時候人們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而我們平時學的課文是現代人用白話寫的文章,所以叫白話文。朗讀對比說不同。板塊二 整體感知,學劃節奏,辨析字詞悟人物1.初讀。讀好古文有秘訣,我們知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讀好這篇離我們今天很久遠的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讀,反復誦讀。那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可以看生字表,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現在開始吧。2. 識甕和迸、沒。學生展示讀。認識甕和迸、沒的相關字音和詞語。3.劃節奏。讀得正確了,但是讀古文還是要有點講究,比方說要讀出來點節奏,讀出來點韻味,怎么讀出來點節奏和韻味呢?尋找特點,學劃節奏。4..學古人讀。古人讀書的時候還講究吟詠,讀到入情時他們還會搖頭晃腦,身子也跟著搖擺起來。我們也來試試。5.理解字詞。辨析字詞悟人物板塊三 多形式朗讀,熟讀成誦1.說故事。現在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試著用自己的話和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加入你的想象。2.故事展示。誰愿意上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3.帶動作讀。接下來,我想請大家和我一起穿越時空,一起到當時故事發生的現場,一起來帶上動作讀課文。4.熟讀成誦。去掉標點讀,豎著排版再來讀。開個火車,一人背一句。板塊四 讀一讀,豐滿形象,延伸課外再學宋史。借助課外資料,擴充人物形象認識。你們知道當時故事發生時司馬光多大嗎?對,7歲的他凜然如成人,歷史上對7歲的他還有許多記載,自己讀這段文字,說說你還讀到了一個怎樣的司馬光?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古文,認識了司馬光,也感受到了古文的深遠,相信今后大家的古文之旅會更精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