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4幾種重要的鹽【基礎知識梳理】一、鹽的組成與分類1. 鹽的組成:由_______離子(或 離子)與 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屬于鹽。2. 鹽的分類依據組成鹽的 離子和______離子的種類不同,可以把鹽分成鈉鹽、鉀鹽、鈣鹽等,也可以把鹽分成鹽酸鹽、硫酸鹽、硝酸鹽、碳酸鹽等。在溶液中溶質被分散成 或 ,所以在溶液中進行反應,反應速率較______(填“快”或“慢”)。3. 鹽的溶解性部分酸、堿和鹽的溶解性表(20℃)。OH- NO3- Cl- SO42- CO32-H+ 溶、揮 溶、揮 溶 溶、揮NH4+ 溶、揮 溶 溶 溶 溶K+ 溶 溶 溶 溶 溶Na+ 溶 溶 溶 溶 溶Ba2+ 溶 溶 溶 不 不Ca2+ 微 溶 溶 微 不Mg2+ 不 溶 溶 溶 微Al3+ 不 溶 溶 溶 -Mn2+ 不 溶 溶 溶 不Zn2+ 不 溶 溶 溶 不Fe2+ 不 溶 溶 溶 不Fe3+ 不 溶 溶 溶 -Cu2+ 不 溶 溶 溶 -二、 鹽的化學性質1. 某些鹽溶液能與金屬發生 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除非常活潑的金屬外,排在________的金屬一般可以將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金屬從其 溶液中置換出來。2.某些鹽溶液在一定條件下能與 或________發生復分解反應。3.鹽的化學性質(1)碳酸鈉、碳酸鈣、碳酸鉀等物質在組成上有相似之處,統稱為 鹽。含有碳酸鹽的物質都能跟鹽酸反應生成 氣體。這一原理可用于檢驗碳酸鹽。(2)碳酸氫鈉和碳酸鈉相似,也能和 溶液反應,放出 氣體。(3) 鹽與酸、堿、鹽的反應反應物 通性 反應類型與酸反應 通式 酸 十鹽—(新)鹽 十(新)酸 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 Na2CO3+2HCl— CaCO3+2HCl— (有氣泡產生) NaHCO3+HCl— AgNO3+HCl— (有白色沉淀產生)與堿反應 通式 鹽十堿—(新)堿 十(新)鹽 復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 CuSO4+2NaOH— (有藍色沉淀) Na2CO3+Ca(OH)2— (有白色沉淀)與鹽反應 通式 鹽 十鹽—(新)鹽 十(新)鹽化學方程式 Na2CO3+CaCl2— BaCl2+Na2SO4— (有白色沉淀) AgNO3+NaCl— (有白色沉淀)三、 幾種常見鹽的用途名稱 氯化鈉 碳酸鈉 碳酸氫鈉化學式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俗名 食鹽的主要成分 、________顏色狀態 ____色固體 ______色固體 _____色固體溶解性 _____溶 _______溶 ______溶溶液酸堿性 _____性 弱 性 弱_____性主要用途 食用調味品,配制 ,農業上用來選種、消除積雪等 生產玻璃、造紙、紡織、生產 等 焙制 、治療_______過多癥四、常用的化肥與使用1.化肥中的營養元素農作物的生長需要 等營養元素。含有這些元素的某些物質可以作為 。通過化學方法加工生產的肥料,稱作 。化肥對促進農作物增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2.化肥的分類依據化肥中含有的植物營養元素,可以把化肥分為 肥(含 )、 肥(含 )、_______肥(含______)、復合肥料(含 或 以上主要營養元素)等。五、常用化肥的種類與作用種類 作用 現象判斷氮肥 碳酸氫銨(______),硝酸銨(_____) 尿素(________) 促進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提高蛋白質的含量。生長過程中的主要作用: 葉色 ,缺氮肥磷肥 名稱 化學式 促進作物生長,根系發達,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生長過程中的主要作用 抗寒、抗旱能力差,說明根系短小,缺磷礦粉 Ca3(PO4)2過磷酸鈣 Ca(H2PO4)2鉀肥 名稱 化學式 促進作物生長,莖稈粗硬,增強作物的抗病蟲害和抗倒伏的能力。生長過程中的主要作用: 葉邊長黃易倒伏,說明新陳代謝能力差,莖稈細弱,缺氯化鉀 ________復合肥(含有N、P、K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 名稱 化學式 同時提供多種營養素硝酸鉀 _______磷酸氫二銨 (NH4)2HPO4磷酸二氫銨 NH4H2PO4六、氮、磷、鉀肥的簡易鑒別1. 取氮、磷、鉀肥樣品于試管中觀察外觀:磷肥為 粉末,大多 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氮肥和鉀肥為 色晶體,全部 溶于水。2. 取氮肥(銨鹽)和鉀肥分別放入研缽中,加熟石灰研磨。產生 并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的氣體的是氮肥,另一種為鉀肥。3. 銨和堿性肥料 混合使用,因為銨鹽能與堿性物質反應,生成 ,降低肥效。【核心考點精練】1.下列歸納錯誤的是( )A.離子一定帶電 B.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C.鹽中一定含金屬離子 D.酸和堿中一定都含氫元素2. 分類法是初中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下列各組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A.氧化物:P2O5、KMnO4、CO B.堿:、、C.酸:、、H2O2 D.鹽:、 、CO(NH2)2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質與其用途不對應的是( )A.Na2CO3——配制生理鹽水 B.NaCl——用作調味品C.CaCO3——用作補鈣劑 D.NaHCO3——焙制糕點4.下列有關純堿的認識錯誤的是( )A.組成:由碳、氧和鈉三種元素組成B.性質:能與BaCl2、NaCl等鹽溶液反應C.用途:用于玻璃、造紙、紡織等的生產D.生產:侯氏制堿法5.部分鹽和酸的溶解性(20℃)如表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微粒 Cl- SO42- CO32- NO3-H+ 溶、揮 溶 溶、揮 溶、揮Ca2+ 溶 微 不 溶Mg2+ 溶 溶 微 溶X2+ 溶 不 不 溶A.不宜用塊狀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B.根據圖表可知X2+為Ba2+C.常溫下,溶解度:CaCO3>CaSO4D.常溫下,MgSO4溶液與稀鹽酸不發生反應6.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是( )A.HCl和Ca(OH)2 B.Na2CO3和H2SO4C.Ca(OH)2和Na2CO3 D.KCl和CuSO47.石榴幼果膨大期需要施用一種含氮、磷的復合肥。下列化肥中滿足條件的是( )A.KNO3 B.(NH4)2HPO4 C.NH4Cl D.Ca3(PO4)28.尿素是一種優良的氮肥,其化學式為CO(NH2)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60B.尿素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之比是6:1C.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46.7%D.尿素能使植物枝繁葉茂、葉色濃綠9.對化學反應A+B=C+D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若A是稀硫酸,則生成物質中一定有水B.若C、D是鹽和水,則A、B一定是酸和堿C.若A是可溶性堿,B是可溶性鹽,則C一定是沉淀D.若A、B、C、D都是化合物,則該反應不一定是復分解反應10.下列關于物質的檢驗、鑒別、分離和除雜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檢驗某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 取樣,加入過量稀鹽酸B 分離和 固體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C 鑒別NaOH、 NH4NO3、NaCl固體 分別取樣,加水溶解,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D 除去CaCl2溶液中的鹽酸 取樣,加過量的,過濾11.大豆既能通過根系吸收肥料氮,又能利用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1)下列物質中,屬于氮肥的是 (填序號)。A. K2CO3 B. CO(NH2)2 C. Ca(H2PO4)2(2)空氣中含氮元素的物質主要是 。12.已知銨態氮肥能與堿反應,放出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氨氣。現有氨水、碳酸氫銨、硫酸銨[(NH4)2SO4]、氯化銨(NH4Cl)、硝酸銨(NH4NO3)、尿素[CO(NH2)2]六種氮肥:(1)在上述六種化肥中, 呈液態,碳酸氫銨有強烈的 ,據此可直接將它們與其他四種氮肥相區別。(2)其他四種氮肥的鑒別方法如圖所示。寫出氮肥B與硝酸鋇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在A、B、C、D四種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13.為驗證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時,同學們做了下表中的四個實驗。實驗編號 甲 乙 丙 丁實驗圖實驗現象 無明顯現象 ? 無明顯現象 產生藍色沉淀甲實驗:大家一致認為在試管中先需要加入 溶液才能證明發生了復分解反應。(2)丙實驗:同學們討論后認為丙組實驗所用的兩種試劑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原因是 。(3)乙、丁兩組實驗均能觀察到明顯實驗現象,可以判斷發生了復分解反應。其中乙實驗中的現象是 。如下圖是丁實驗中二者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兩者反應的實質是溶液中的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根據上述實驗可知判斷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