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精神的三間小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內涵,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文學性的筆法。3.關注自己的心靈,構建自己的精神空間。教學重難點:1.理解“精神的三間小屋”的內涵,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文學性的筆法。教學課時:1教學過程:情境渲染 新課導入1.作者簡介畢淑敏,生在新疆,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高原部隊當兵11年。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等職。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寫作,成專職作家。1987年發表處女作小說《昆侖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短篇小說集《白楊木鼻子》,散文隨筆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婚姻鞋》等。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2.情境設置今天,畢淑敏女士接到一位病人:小軒是一位物質生活十分優渥的人,但是他覺得生活沒意思極了,而且他還十分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整天精神悲戚壓抑,郁郁寡歡。畢淑敏特來請你們幫幫這個人。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1.積累四字詞語【自慚形穢】原指因自己的容貌舉止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間不容發】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形銷骨立】形容身體極其消瘦。【相得益彰】指互相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各自的好處。【凄風苦雨】形容天氣惡劣。比喻悲慘凄涼的境遇。【俯拾皆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來可以實現而實際難以實現。活動一:朗讀課文,梳理內容,探究“三間小屋”的內涵文章的題目是《精神的三間小屋》,這是怎樣的三間小屋呢?小屋里是什么樣子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并勾畫關鍵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盛放內容 理想狀態 如何實現 理由第一間小屋第二間小屋第三間小屋小結:對第一間小屋的描述“對父母的尊愛,對伴侶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愛,對萬物的慈愛,對生命的珍愛……對丑惡的仇恨,對污濁的厭煩,對虛偽的憎惡,對卑劣的蔑視……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凄風苦雨,愁云慘霧,你會精神悲戚壓抑,形銷骨立。”三、精讀課文,朗讀品味活動二: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感受散文筆法深刻的思想要靠靈動的語言傳達,有人評價畢淑敏的語言“爐火純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種貴族氣息,表現出獨特的美學風范”,請同學們任選一間小屋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勾畫圈點, 自作批注。示例:你的一生,經歷過的所有悲歡離合、 喜怒哀樂,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樂器,鋪陳 在精神小屋的幾案上,一任歲月飄逝,在某一 個金戈鐵馬之夜,它們會無師自通,與天地呼 應,錚錚作響。批注: 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人的 一生比作“古老樂器'',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愛和 恨都會在小屋中留下歷史的印記,給人以深刻 的印象。小結:通過朗讀和批注,我們了解作者既表達了自己對精神世界觀點,又運用了大量的描寫和抒情。所以我們能感受到,文章既有議論文的明確的觀點,又有散文化的語言,所以這叫議論性散文,或哲理散文。活動三:聯系實際,思考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精神的小屋,你會怎樣布置它們呢?思考自己的精神小屋,分享各自的思考。教師示例:對于精神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王國維的“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心為血之海,那里匯聚著每個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質量就是人的 質量。有一顆仁慈之心,會愛世界愛人愛生活,愛自身也愛大家。有一顆自強之心,會勤學苦練百折不撓,寵辱不驚大智若愚。有一顆尊嚴之心,會珍惜自然善待萬物。有一顆流量充沛羽翼豐滿的心,會乘上幻想的航天飛機,撫摸月亮的肩膀。”——畢淑敏《造心》四、課堂小結:本文構思新穎獨特。以三間小屋為載體,闡述了精神追求的內涵及其意義,激勵人們關注自己的心靈,提升精神境界。本文是一篇融議論、描寫、抒情于一體的說理性散文,通過對精神的三間小屋的描寫、闡述,表現了關注個性、關注自我、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作業布置仿照本文,以《精神的三間小屋》為題,寫一篇文章,500字以上。精神的三間小屋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精神小屋。人的一生,經歷過太多的喜怒哀樂,于是,這些經歷化成經驗慢慢的成了精神的三間小屋,我們在小屋里逐漸成長,變得成熟穩重。第一間,盛放我們的知識。書本上的知識,生活中的常識,工作中的認識,對事物的賞識,對善惡的辨識等等。這些五花八門的知識擠滿小屋的每一個角落。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當你又學到了一些知識,而一些“上了年紀”的知識就會被擠出去。所以我們需要每天查漏補缺,“溫故而知新”就體現在把遺忘的知識整理好,復習好。同時,我們也要把無用的知識扔出去,給新知識騰出空間。這樣,我們就能“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第二間,盛著我們的夢想。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那么這個人是沒有靈魂的。沒有夢想,就無法建立目標,無法實現目標,無法提高目標,進而無法去提高自己的能力。為了到達夢想的小屋,我們需要跑完人生這場馬拉松,我們揮灑的汗水將會成為到達勝利彼岸的一葉小舟。第三間,存放我們的財富。這時,也許會有人問:財富?通俗地說不就是錢嘛,直接存在銀行不就行了嗎?正如題目所說,這間小屋是存放“精神的財富”的。那么“精神的財富”指的是什么呢?它是凌駕于世界一切的愛,是高山流水話知己的友情,是真正不屬于別人的自己。當你擁有它們時,你就是一個真正的富翁。比起那些金錢上的富翁,你的精神才真正可貴,無論何時何地,你將有勇氣直面人生,無悔于一生。三間精神的小屋,各有各的特點。當我們都擁有了開啟它們的鑰匙時,我們才能找到人生的價值,才能發掘人生的樂趣,才能詮釋我們美好的未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