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二首》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課文內容:◇ 《村居》:高鼎七言絕句,描繪春日兒童放紙鳶的歡樂場景,語言明快活潑。◇ 《詠柳》:賀知章七言絕句,通過比喻贊美柳樹的柔美與春天的創造力。語文要素:① 認讀“鶯、拂、堤”等生字,會寫“詩、村、童”等字;② 正確、有節奏朗讀并背誦兩首古詩;③ 結合插圖和生活觀察,想象畫面,感受春天的美好與詩歌意境。二、核心目標1. 語言目標:理解“醉春煙”“綠絲絳”等關鍵詞句,積累描寫春天的詩句。2. 審美目標:通過朗讀、想象與繪畫,感受古詩的畫面美與童趣美。3. 創意目標:模仿詩歌中的比喻或場景描寫,嘗試創編簡短的春日詩句。三、任務群設計框架主題情境“春日詩畫之旅”以“讀詩入畫—探詩尋春—創詩繪景”三階段任務,引導學生沉浸式體驗古詩意境。任務一:讀詩入畫(基礎型任務)活動1:古詩誦讀小劇場趣味誦讀:◇ 《村居》:用歡快節奏讀“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模擬放風箏動作;◇ 《詠柳》:配古琴曲吟誦,用絲帶模仿“綠絲絳”飄動。解字游戲:◇ “拂”字演示:用羽毛輕拂學生手心,體會“拂堤楊柳”的輕柔;◇ “裁”字動畫:剪刀剪紙動作理解“二月春風似剪刀”。活動2:詩中畫面拼貼秀分組選擇詩句(如“草長鶯飛二月天”“萬條垂下綠絲絳”),用彩紙、棉花等材料拼貼古詩場景,并口頭描述畫面。任務二:探詩尋春(實踐型任務)活動1:校園尋春對比記對比觀察:◇ 找一找:校園中是否有詩中“楊柳”“紙鳶”“小草”等景物;◇ 比一比:現代兒童游戲(如踢毽子)與古詩中“放紙鳶”的異同。記錄卡:“我找到的詩中春景:______(畫圖或拍照)我發現的詩中‘不一樣’的春天:______(如古詩用‘剪刀’寫風,我們可以說‘春風像______’)”活動2:科學小實驗紙鳶飛行原理:用塑料袋、繩子制作簡易“紙鳶”,在操場試飛,探究風與飛行的關系(鏈接《村居》中的“東風”)。任務三:創詩繪景(創意型任務)活動1:古詩新編小詩人仿寫挑戰:◇ 例:草長鶯飛二月天,______。◇ 創編:______(季節)______(景物)______(事件),______。(如“花開蝶舞三月天,妹妹追著蝴蝶跑”)童謠改編:將《村居》改編成拍手歌(例:你拍一,我拍一,兒童散學放紙鳶)。活動2:春日詩畫展水墨畫創作:用水彩或水墨畫出心中《村居》《詠柳》的場景,題寫詩句;立體手工:用樹枝、黏土制作“古詩微景觀”(如柳樹+放風箏的孩童)。四、跨學科整合1. 科學:觀察柳樹發芽過程,記錄“柳枝生長日記”;2. 美術:學習中國畫“留白”技法表現詩意;3. 音樂:用《春曉》旋律為《村居》配樂演唱;4. 勞動:用廢舊材料制作環?!凹堷S”,體驗傳統游戲。五、分層作業設計基礎層:背誦兩首古詩,用不同顏色圈出詩中動植物名稱(黃鶯、楊柳、草);實踐層:與家人共讀古詩,錄制“家庭春日詩朗誦”音頻;創意層:續編故事《古詩里的春天奇遇》(如“柳樹姑娘和風箏的對話”)。六、評價設計1. 過程性評價:“春日詩簽”集章卡:完成朗讀、觀察、創作任務可獲得“鶯歌”“柳葉”“紙鳶”印章;小組互評“最美詩畫作品”。2. 成果展示:舉辦“古詩里的春天”主題展,展出拼貼畫、微景觀、仿寫詩;評選“詩意小達人”(最佳朗誦/創作)、“自然觀察員”(最佳記錄卡)。七、教學資源包1. 視頻資源:古詩動畫《村居》《詠柳》、紀錄片《風箏的起源》;2. 實物材料:絲綢帶(模擬柳枝)、簡易風箏材料(竹條、薄紙)、水墨畫工具;3. 拓展閱讀:其他春日古詩《絕句》《江畔獨步尋花》。設計亮點:雙詩聯動:對比《村居》的童趣與《詠柳》的柔美,多角度感知春天;古今對話:通過“放紙鳶”古今對比、科學實驗,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五感浸潤:從“聽、讀、畫、做、玩”多維度激活古詩學習,讓經典照進童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