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節 建構分子模型第二課時水分子的構成我們已經了解了物質由 構成。而分子由 構成。分子原子我們每天都要喝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思考:那么水分子是由什么東西構成的呢?水分子的構成那么今天我們做個實驗,著重研究一下水分子的構成。先做一些準備:準備一個電解裝置準備一個直流電源水分子的構成準備若干導線再來一杯水水分子的構成再準備一些氫氧化鈉溶液或者稀硫酸。水分子的構成接好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電解裝置中注滿水再加點氫氧化鈉溶液或者稀硫酸水分子的構成打開電源,觀察現象。水分子的構成實驗現象:1.通電后,電極上產生氣泡,同時兩玻璃管內液面開始下降。3.經過一段時間后,正負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2.接到正極的玻璃管氣泡產生速率較慢,負極的玻璃管氣泡產生速率較快。思考:這兩個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到底是什么呢?水分子的構成我們對這兩個玻璃管內的氣體進行檢驗。我們拿一個點燃的火柴靠近負極玻璃管的管口。發現管口的氣體能被點燃,且火焰呈淡藍色。這種氣體有可燃性,且火焰呈淡藍色,證明是氫氣。水分子的構成我們對這兩個玻璃管內的氣體進行檢驗。發現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我們拿一個帶火星的木條靠近正極玻璃管的管口。復燃這種氣體有助燃性,證明是氧氣。口訣:正氧負氫。水分子的構成說明水已經變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物質了。文字表達式:實驗結論:在通直流電條件下,水可以發生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水分子的構成思考:回顧實驗過程,我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個:還記得我們準備的電源是什么電源嗎?準備一個直流電源切記不可用交流電源。水分子的構成第二個:還記得我們一開始準備的兩瓶藥水嗎?好像沒怎么提到啊?它們起一個什么作用?思考:回顧實驗過程,我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作用:增強水的導電性。水分子的構成第三個:我們用于描述產生的氣體時,1:2,說的是氣體的體積。思考:回顧實驗過程,我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而不是質量。21水分子的構成水電解的實質:就是原子的重組。我們把這種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叫化學變化。那么沒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叫物理變化。水分子的構成思考:平常生活中,水燒開了,水變成了水蒸氣,是化學變化嗎?不是,水變成水蒸氣,僅僅改變了水分子間的空隙而已。物理變化水分子的構成水由水分子構成。氫氣由氫氣分子構成。氧氣由氧氣分子構成。我們發現,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物質也就發生了變化。思考:物質的性質由什么決定呢?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發生改變,物質發生改變。水分子的構成思考:什么是化學性質?什么又是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助燃性和可燃性。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磁性。水分子的構成那么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又可分為原子進行重組,原子結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水分子的構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分子發生改變,物質發生改變。所以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要注意這兩段話的區別!!水分子的構成水分子變化的意義:1.證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2.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3一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4.一個氫分子由兩個氫分子構成。5.水由水分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氫氣由氫分子構成。(宏觀角度)(微觀角度)但是不能說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練習1.用如圖所示簡易裝置探究水的組成,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電池a極是正極C.正負兩極氣體的質量比為1:2D.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D練習2.水的組成是通過水的電解實驗來研究的,下列關于電解水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B.兩支玻璃管中液面下降的高度比為2∶1C.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中的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D.通過實驗能說明水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D練習3.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試回答下列問題:(1)若甲試管中生成氣體B,則B是_________氣,b應接電源的__________極。(2)驗證氣體B的方法是__________;這表明該氣體具有________性。(3)圖中的現象表明實驗是___________(選填“未開始”“剛開始”或“已進行一段時間”)。(4)如果該實驗中產生氧氣的體積是8mL,則生成氫氣的體積是____________mL。氧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證明該氣體是氧氣助燃已進行一段時間16感謝觀看新版科學 第二章 第二節 建構分子模型(第二課時)基礎練習:1.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化學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分析圖甲和圖乙兩個過程,判斷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圖甲發生的是物理變化,因為沒有新的分子產生B.圖乙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C.有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D.化學變化一定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2.下列關于分子、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微粒B.分子的體積一定大于原子C.分子間有間隙,原子間也有間隙D.原子是最小的微粒3.分子與原子的相似點是( )①質量很小 ②體積很小 ③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 ④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⑤微粒間有空隙 ⑥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4.下列圖像與水通電分解情況相符的是( )(縱坐標表示生成氣體的體積,橫坐標表示反應時間,①表示H2,②表示O2)A. B.C. D.5.水電解的過程可用下列圖示表示,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6.如圖是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的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A.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B.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數比為2:1C.水分解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改變,分子種類不改變D.水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7.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可用如圖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據圖得出的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A.氯化汞受熱時能分解成汞和氧氣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的微粒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8.關于分子、原子說法正確的是A.同種分子可以構成不同物質B.化學變化中原子數目一定不變C.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原子D.水的反常膨脹是因為水分子變大了9.在學習分子和原子的知識后,四位同學對它們的區別作了如下發言:小倩說“區別在于是否在不停地運動”;小丹說“區別在于是否能夠構成物質”;小鑫說“區別在于化學反應中是否可分”;小娜說“區別在于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和質量都不同”。你贊同( )A.小倩 B.小丹 C.小鑫 D.小娜10.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以增強導電性B.反應一段時間后,a、b玻璃管中產生的氣體質量比約為2∶1C.a管的氣體能被點燃,b管的氣體使燃著的木條燃得更旺D.a管的電極是負極,b管的電極是正極11.水在自然環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電的條件下可以分解。在右圖所示的裝置中,當閉合開關、電源接通一段時間后,甲管中氣體的體積___________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管中氣體的體積。檢驗兩試管中的氣體,可以得到結論:水是由___________組成的。12.如圖所示是水電解的實驗裝置。請回答:(1)C 端產生的氣體是___________;A 端是電源的___________極。(2)檢驗 D 端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3)此圖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______。(4)電解水時生成兩種氣體的體積比是 2:1,但實驗所測兩種氣體的體積比略大于2:1,針對這一發現,你認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___________A.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 B.查找實驗裝置是否漏氣C.大膽假設,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 D.認為是實驗誤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計提高訓練:13.如圖A是液態水加熱變成氣態水蒸氣的示意圖,圖是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液態水變為氣態水時___________發生了變化,但______沒有發生變化,故上述變化屬于__________變化。(2)水通電發生了化學變化,(b)中所得粒子___________保持水的化學性質。14. 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堆放在倉庫中濃度為21%的過氧乙酸消毒液發生泄漏。經查閱資料可知,過氧乙酸是無色液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揮發,溫度稍高即分解為乙酸、氧氣。請根據材料歸納:(1)過氧乙酸的物理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三條)。(2)過氧乙酸的化學性質有____________(寫出一條)。參考答案:1-5ACABA 6-10CDBCB11.小于 氫(元素)和氧(元素)12.氫氣 負 用帶火星的木條,木條復燃 水氫氣+氧氣 ABC13. (1) 分子間隔 分子本身 物理(2)不能14.無色 液體 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或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揮發等其他合理答案) 溫度稍高能分解為乙酸、氧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電解水實驗.mp4 第二節 建構分子模型(第二課時).docx 第二節 建構分子模型(第二課時)(25張PPT) 練習(含答案) 素材.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