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下7《鹿角和鹿腿》核心素養教學設計一、教材解析《鹿角和鹿腿》是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該單元以“寓言故事”為主題 ,通過短小精悍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本文改編自《伊索寓言》,講述了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原本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鹿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腿,但當獅子逼近時,難看的腿幫它獅口逃生,美麗的角卻被樹枝掛住,險些讓它喪命。故事通過鮮明的對比,讓學生明白事物各有長短,不能只憑外表去判斷事物的價值,要學會全面、客觀地看待事物。文章語言生動,情節跌宕起伏,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教育意義,是引導學生學習寓言、理解寓意的好素材。二、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對故事充滿興趣,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能夠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但對于寓言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還需要教師引導深入探究。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寓言,對寓言這種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如何從故事中準確提煉寓意,并將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仍存在一定困難。此外,該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在課堂上喜歡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在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方面還有待提高。三、核心素養目標1. 文化自信:通過學習《伊索寓言》中的經典故事,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寓言的魅力,體會其中蘊含的智慧,增強對世界優秀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探索興趣。2. 語言運用:認識“陶、罐”等字,會寫驕、傲”等字以及“池塘、痛快”等詞語;會讀多音字“稱、禁、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主要內容,提高語言概括能力。3. 思維能力:通過對比鹿對自己鹿角和鹿腿前后態度的變化,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中鹿角和鹿腿的作用,以及鹿的經歷所帶來的啟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4. 審美創造:感受課文中描寫鹿角美麗和鹿腿有力的優美語句,體會作者通過生動的語言所營造的畫面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描繪出鹿在不同場景下的形象,提升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讓學生在理解故事寓意的基礎上,對事物的美丑有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價值觀。5. 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不能以貌取人,要學會欣賞他人的內在品質和優點;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價值。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1)正確讀寫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能概括出故事的主要情節;體會鹿對自己鹿角和鹿腿態度變化的過程。2. 教學難點:(1)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即事物各有長短,不能只看外表,要全面、客觀地看待事物;(2)學會將故事中的道理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提高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五、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生字詞的圖片、動畫,課文相關的圖片、視頻2.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圈出生字詞,嘗試讀通課文;搜集有關《伊索寓言》的資料。六、教法學法1. 教法: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朗讀感悟法,小組合作法2. 學法:自主學習法,批注閱讀法,合作交流法七、課時安排:2課時八、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 趣味導入(1)播放一段森林動物的視頻,提問:“同學們,在視頻里看到了哪些動物?你們最喜歡哪種動物?為什么?”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對動物的喜愛。(2)展示鹿的圖片,引出課題《鹿角和鹿腿》,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什么?”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如“鹿角和鹿腿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鹿更喜歡自己的鹿角還是鹿腿?”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2)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認讀,如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等。重點指導多音字“稱、禁、撒”的讀音。(3)運用直觀演示法,結合圖片和動作,幫助學生理解“勻稱、抱怨、逼近、掙脫”等詞語的意思。(4)分小組朗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和朗讀的節奏,教師巡視指導。3. 整體感知,梳理情節(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2)組織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內容:一只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美麗的鹿角,抱怨難看的鹿腿,后來在遇到獅子逃生時,美麗的鹿角差點讓它送命,而難看的鹿腿卻幫它獅口逃生。(3)提問:“根據故事的發展,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引導學生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 - 4自然段):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的美麗,對自己的鹿角和鹿腿發表看法。第二部分(第5 - 7自然段):鹿遇到獅子,在逃生過程中,鹿角和鹿腿發揮了不同的作用。4. 學習生字,指導書寫(1)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書寫生字,邊寫邊講解筆畫和結構,如“鹿”字是半包圍結構,“角”字的橫畫要寫得平穩等。(2)學生在練習本上臨摹生字,每個生字寫3 - 5遍,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和筆畫順序。(3)展示學生的書寫作品,進行評價和反饋,及時表揚書寫規范、美觀的學生,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第二課時1. 復習導入(1)通過“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快速認讀生字詞,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2)提問:“誰能簡單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學生回答,回顧故事的主要情節。2. 精讀課文,深入理解(1)學習第1 - 4自然段指名學生朗讀這部分內容,思考:鹿對自己的鹿角和鹿腿分別是什么態度?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如“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體會鹿對鹿角的喜愛和對鹿腿的嫌棄。提問:“鹿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引導學生從鹿角和鹿腿的外形特點進行分析,感受鹿以貌取物的心理。(2)學習第5 - 7自然段播放鹿逃生的動畫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緊張的氛圍。然后分角色朗讀這部分內容,思考:在逃生過程中,鹿角和鹿腿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如“有力的長腿在灌木叢中蹦來跳去,不一會兒,就把兇猛的獅子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通過分析這些語句,體會鹿腿的實用和鹿角的華而不實。提問:“此時鹿對自己的鹿角和鹿腿又有了怎樣的認識?”引導學生找出鹿的心理獨白“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通過朗讀,感受鹿的恍然大悟。3. 小組討論,領悟寓意(1)提出問題:“從鹿的經歷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2)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適時引導和總結,讓學生明白事物各有長短,不能只看外表,要全面、客觀地看待事物;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要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內在品質。(3)拓展延伸: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如外表華麗但不實用的物品,或者外表平凡卻有很大作用的人等,加深學生對寓意的理解。4. 回顧總結,布置作業(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和學到的知識,總結學習收獲。(2)布置作業:基礎作業:抄寫文中的生字詞和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拓展作業:閱讀《伊索寓言》中的其他故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并寫下自己的感悟;把《鹿角和鹿腿》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交流自己的體會。5.板書設計鹿角和鹿腿鹿角:美麗 差點兒送命鹿腿:難看 獅口逃生事物各有長短,不能只看外表教學反思1. 成功之處(1)通過生動的情境導入和多樣化的朗讀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較高。學生在朗讀中能夠較好地體會鹿的情感變化,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較為深刻。(2)小組合作討論環節,讓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對故事寓意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實現了知識的遷移運用。(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和用詞的精妙,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2. 不足之處(1)在時間把控上還不夠精準,小組討論環節花費時間較多,導致后面的拓展延伸部分有些倉促,學生的發言不夠充分。(2)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在理解故事寓意和表達自己觀點時存在一定困難,未能及時給予足夠的指導和幫助。(3)在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上還有待提高,雖然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但在某些環節的過渡上不夠自然,影響了教學效果。3. 改進措施(1)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在小組討論前明確要求和時間限制,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扎實推進。(2)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在課堂上多巡視、多指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3)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環節之間的過渡和銜接,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自然,提高教學質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