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下6《陶罐和鐵罐》核心素養教學設計一、教材解析《陶罐和鐵罐》是一篇寓言故事,以對話為主要表現形式,講述了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然而多年后,陶罐依然完好無損,鐵罐卻已銹跡斑斑、不復存在。文章通過對比鮮明的情節,揭示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道理。這篇課文語言簡潔生動,角色個性突出,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正確價值觀的優質文本。二、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他們對故事類文本興趣濃厚,但對于寓言中蘊含的深刻道理,理解起來可能存在一定難度。在語言表達方面,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交流,但在有條理、生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上還有待提高。同時,此階段的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從故事中汲取有益的思想養分。三、核心素養目標1.文化自信:通過學習課文,感受中國寓言文化的魅力,體會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2.語言運用:認識“陶、罐”等字,會寫“驕、傲”等字。會寫“國王”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描寫人物神態、語言的詞語。學習運用恰當的語言表現人物特點,提升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3.思維能力:通過分析陶罐和鐵罐的對話、神態,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批判性。4.審美創造:體會文章通過對比手法塑造的鮮明人物形象,感受故事簡潔而深刻的美。引導學生在朗讀和表演中,展現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進行審美體驗和創造。5.思政元素:在教學中滲透正確看待他人和自己的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謙虛友善的良好品德,引導學生樹立和諧共處的意識。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理解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通過對話和神態描寫體會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對話。2. 教學難點:體會寓言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長處與短處。五、教法、學法1. 教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對比分析法。2. 學法:自主閱讀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六、課時安排:2課時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陶罐和鐵罐的圖片、頭飾八、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 導入新課(展示陶罐和鐵罐的圖片)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特殊的朋友,看,它們是誰呀?(引導學生回答:陶罐和鐵罐)對,這就是陶罐和鐵罐。它們之間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吧!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2)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正音,開火車讀等)(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教師相機指導)3. 精讀課文,理解內容(1)(出示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即陶罐和鐵罐第一次對話)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這部分內容,邊讀邊思考:從它們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陶罐和鐵罐分別是怎樣的性格特點?(2)(學生讀完后,同桌交流討論)誰來說說你從對話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抓住鐵罐的“傲慢”“輕蔑”和陶罐的“謙虛”等關鍵詞語,體會人物性格特點)(3)那我們應該怎樣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呢?(教師指導朗讀,師范讀,學生模仿讀,指名讀,評價)(4)(出示陶罐和鐵罐后續的對話內容)按照剛才的方法,自己讀一讀后面的對話,看看你還能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它們的性格特點。(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5)(小組代表匯報,教師適時引導和補充)同學們找得都很準確,通過這些對話,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4.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陶罐和鐵罐的對話,認識了這兩位性格截然不同的朋友。下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看看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從中又能明白什么道理。第二課時1. 復習導入出示詞語,開火車認讀。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指名說說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分角色朗讀陶罐和鐵罐的對話,注意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2. 深入探究,領悟道理(1)(出示課文最后一部分內容,即陶罐和鐵罐的結局)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部分,想一想:多年以后,陶罐和鐵罐分別發生了什么變化?(2)(學生讀完后回答)陶罐依然光潔、樸素、美觀,而鐵罐卻已經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3)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結局呢?(引導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明白是因為陶罐的謙虛和鐵罐的驕傲導致了不同的結果)(4)(出示課后題: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誰來說說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4)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那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陶罐和鐵罐這樣的例子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進一步深化對道理的理解)3. 拓展延伸(出示寓言故事《北風和太陽》)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這個故事,說說你從中學到了什么道理。(學生自主閱讀,交流討論)4. 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陶罐和鐵罐》這篇寓言故事,不僅了解了陶罐和鐵罐的不同命運,還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像陶罐一樣,謙虛友善,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與同學們和睦相處。5. 布置作業(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2)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摘抄在積累本上。6.板書設計角色 特點 結局 陶罐 謙虛、友善 依然完好 鐵罐 傲慢、無禮 銹跡斑斑,不復存在 道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教學反思1.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分角色朗讀、指名讀、齊讀等,讓學生充分感受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較好地落實了語言運用目標。學生在朗讀中,能夠準確把握人物的語氣,生動地展現出人物形象。運用小組合作和問題引導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討論陶罐和鐵罐不同結局的原因以及領悟寓言道理時,學生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聯系生活實際和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加深了對寓言道理的理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2. 不足之處在教學時間的把控上還不夠精準,導致拓展延伸部分有些倉促,學生對其他寓言故事的討論不夠深入。對于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在理解課文和表達自己觀點時,給予的指導和幫助還不夠充分,今后應更加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引導學生進行審美創造方面,雖然通過朗讀和表演讓學生有了一定的體驗,但形式還不夠豐富多樣,可進一步挖掘文本的審美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