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燈火里的中國》《祖國,慈祥的母親》《御風萬里》 單元 1 學科 音樂 年級 七年級核心 素養(yǎng) 目標 審美感知:體會《燈火里的中國》的溫馨柔美、《祖國,慈祥的母親》的深情醇厚以及《御風萬里》的雄渾壯闊,提升音樂審美鑒賞力。 藝術(shù)表現(xiàn):掌握《燈火里的中國》《祖國,慈祥的母親》的演唱技巧,能夠用真摯的情感、優(yōu)美的聲音流暢演繹,展現(xiàn)歌曲的藝術(shù)魅力,提升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創(chuàng)意實踐:鼓勵學生依據(jù)歌曲主題進行歌詞創(chuàng)作或為歌曲設(shè)計獨特的表演形式,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手段為歌曲制作富有創(chuàng)意的音樂視頻,拓展音樂創(chuàng)意表達途徑。 文化理解:深刻理解三首歌曲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精神與時代特征,知曉其創(chuàng)作背景與文化價值,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觀看從中國空間站看除夕夜的萬家燈火 視頻,提問:看到這個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今天,我們就要通過三首歌曲,更加深入地去感受祖國的美好,這三首歌就是《燈火里的中國》《祖國,慈祥的母親》以及《御風萬里》,下面就讓我們開啟今天的音樂之旅啦。 觀看視頻 同桌交流 開始學習新曲《燈火里的中國》 介紹《燈火里的中國》:《燈火里的中國》是 2021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的歌曲,旋律委婉、細膩、柔美,唱出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展現(xiàn)了人們對祖國的美好祝福。 作者介紹:(展示圖片)田地:詩人、詞作家,深圳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他的作品常常以貼近生活、富有煙火氣的語言,從個體的視野去感受夢想和時代的偉大,用獨特的視角和深情的筆觸展現(xiàn)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祖國深深的祝福。代表作品:歌曲《我屬于中國》《又見西柏坡》《西部春暖》《握住你的手》《南方以南》《夢想星光》《向往》《南方有座山》等。 舒楠:著名作曲家,北京電影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舒楠的音樂風格大氣磅礴、激昂深情,善于用旋律和編曲完美地詮釋作品中的情感與意境,其作品多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華表獎等最佳電影音樂獎項,并七次獲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shè) “五個一工程” 優(yōu)秀作品獎。代表作品:電影《建國大業(yè)》《讓子彈飛》《建黨偉業(yè)》的作曲,歌曲《不忘初心》《新的天地》等。 PPT展示詞譜,播放音頻 出示任務(wù):請仔細聽一聽,說一說這首歌的節(jié)奏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 (課件出示答案) 播放音頻 播放伴奏 請注意跟隨伴奏輕聲哼唱,注意副歌部分的音準。 學生聽老師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識記相關(guān)內(nèi)容。 認識詞曲作者 學生觀看課本詞譜 學生帶著問題聽歌 點名回答:C大調(diào);節(jié)拍:4/4 溫暖、大氣地 學生跟隨伴奏輕聲哼唱《御風萬里》 教師提問導入:大家知道2015年是香港回歸幾周年呢? 播放視頻,揭曉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于 1997年7月1日 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quán) 。 2025年是香港回歸28周年 。 介紹《御風萬里》:交響序曲《御風萬里》是應(y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慶委會”之約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在中國香港首演。樂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開始,表現(xiàn)中國人民振奮和喜悅的情緒,如浩蕩之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中飛揚。B段中使用復調(diào)的手法將漢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歌音調(diào)融為一體,寓意著五十六個民族間的團結(jié)和睦。 作者介紹:(展示圖片)郭文景,1956年出生于重慶,中國作曲家,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先后創(chuàng)作了多部中文歌劇和幾十部交響作品,運用西方作曲技法表達中國音樂語境、藝術(shù)意韻和傳統(tǒng)文化,個性鮮明地傳遞出對人的關(guān)注和對現(xiàn)實的思考,將獨特的中國思維和中國聲音帶給了西方和全世界。 代表作品——歌劇:《狂人日記》《駱駝祥子》《夜宴》;交響樂:《蜀道難》;室內(nèi)樂:弦樂四重奏《川江敘事》、大提琴鋼琴狂想曲《巴》;民樂作品:竹笛協(xié)奏曲《野火》、箏協(xié)奏曲《春望》。 播放演奏視頻 出示任務(wù):完整欣賞作品,了解作品的演奏樂器,感受樂曲表達的情感。 出示雙簧管《黃河船夫曲》主題曲譜,并引導學生思考:這段音樂的演奏樂器是什么?(雙簧管) 展示《黃河船夫曲》詞譜,再播放音頻進行比較,并引導思考:與前一個音樂片段的旋律是否類似? 點出漢族民歌主題的特點:語言表達自然質(zhì)樸、聲音高亢嘹亮自由 出示圓號《嘎達梅林》主題(蒙古族民歌)曲譜,并引導學生思考:除雙簧管和圓號外,還有什么樂器?(圓號) 展示《嘎達梅林》原詞譜進行對比,同桌討論:歌曲由哪個民族創(chuàng)作?(蒙古族) 出示小提琴 囊瑪主題(藏族民歌)曲譜,并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段音樂中,有沒有新旋律加入?由哪種樂器主奏?(小提琴) 出示短笛 哈薩克族民歌主題曲譜,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主要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短笛) 教師揭示創(chuàng)作手法:復調(diào):黃河主題穿插其他三首民歌之中,形成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聲部同時進行,卻又和諧統(tǒng)一在一起,彼此形成和聲關(guān)系。 御風萬里: 體裁:交響樂序曲 民族融合:漢族、藏族、蒙古族、哈薩克族 結(jié)構(gòu):引子+A+B+A’+ 尾聲(意大利式 快—慢—快) 結(jié)合:中國民族樂與西方交響樂相結(jié)合 創(chuàng)作手法:復調(diào) 寓 意:漢、蒙、藏、哈薩克民族的民歌融為一體,寓意著五十六個民族間的團結(jié)與和睦,更將這部回歸慶典的交響序曲表現(xiàn)得極具中國特色。 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學生識記。 學生聽老師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識記相關(guān)內(nèi)容。 學生帶著問題聽歌 學生仔細聽音頻 教師相機表揚 學生聽完音頻后舉手回答 同桌討論 學生識記《祖國,慈祥的母親》 介紹《祖國,慈祥的母親》:《祖國,慈祥的母親》是一首曲韻悠長的藝術(shù)歌曲,以通俗易懂的歌詞意境、清新真摯的音樂語言,傾訴著人們對祖國母親的赤誠真情。 展示詞譜,播放范唱:帶著情感和探索去聽歌:注意感受體會音樂的速度,注意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歌曲賞析:《祖國,慈祥的母親》的調(diào)式為a自然小調(diào),主歌部分以“3”開始,終止于主音“6”(低音),旋律也主要圍繞“3—6”兩個骨干音進行發(fā)展,旋法多為級進,跨度不大,與2/4拍和弱起的節(jié)奏配合形成了主歌部分暗流涌動、含蓄內(nèi)斂的歌唱方式。 副歌部分則以“1”(高音)開始,與主歌結(jié)束部分的低音呈現(xiàn)出一個超越八度的大跳,形成強烈對比。 唱一唱:用“WU”跟琴練唱主副歌旋律。 播放伴奏:跟隨伴奏,輕聲哼唱歌詞。 播放三個不同的演唱版本:聽一聽:你更喜歡哪個演唱版本?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學生識記 學生看課本詞譜,聽范唱 學生跟琴練唱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課堂小結(jié) 我們學了《燈火里的中國》《祖國,慈祥的母親》《御風萬里》,這三首歌宛如三把鑰匙,開啟了我們心底對祖國最熾熱的情感之門。 同學們,音樂是情感的載體,也是文化的傳承。希望大家課后能反復品味這三首歌曲,讓歌聲時刻縈繞心間,把對祖國的愛融入日常的學習與生活,帶著這份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奮進,成長為祖國的棟梁之材,用實際行動續(xù)寫祖國的輝煌篇章,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燦爛奪目!板書設(shè)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