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七章 運動和力第3節 重力高山上的流水、飄落的樹葉等,都會往下運動。這是什么力作用的結果?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觀察與思考】新知導入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2.確定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3.了解重力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系。4.知道如何找到物體的重心。學習目標觀看下落的蘋果、跳起的運動員、投擲出去的籃球等與重力有關的畫面。看一看以上各物體的運動狀態都發生了變化,表明它們都受到力的作用。這些物體所受到的力不是由接觸產生的,它們最后都要落向地面。與這些物體有著共同聯系的物體是地球,這些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這個力叫做重力。新知學習01 重力1.重力的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符號G。地球 附近的所有物體 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想想議議:舉出幾個例子來證明重力的存在。活動:觀察懸有重物的細線的方向。通過觀察發現,無論鐵架臺是否傾斜,重物靜止時懸線總是處于豎直向下的方向,即和水平面垂直。這個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就是總指向地心的意思。豎直向下垂直向下豎直向下≠垂直向下2.重力的方向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的應用利用重垂線可以檢測墻砌得是否豎直利用重垂線還可以檢測桌面是否水平重力的大小和質量之間有什么關系?提出問題:【生活經驗】運動員克服杠鈴重力舉起杠鈴,杠鈴質量越大,用的力越大。【體驗活動】用手托起質量不同的鉤碼,有什么感覺?02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學生實驗: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實驗儀器:鉤碼、彈簧測力計實驗過程:用彈簧測量計分別測出不同質量鉤碼(50g、100g、150g……)的重力,并記錄下來。實驗數據記錄表格實驗次數 質量(kg) 重力(N) 重力/質量(N/kg)1230.10.150.981.479.89.89.80.21.96根據實驗數據,以質量m為橫坐標,重力G為縱坐標,畫出G-m圖像0.100.150.501.002.00.21.50實驗結論: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重力與質量的比值大約是9.8N/kg,且這個比值是固定的。如果用g表示這個比值,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可以寫成:Gm= gG = mg或注:g 跟物體的位置有關,赤道最小,兩極最大.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畫重力的示意圖時,常把力畫在重心上。物體的每一部分都會受到地球的吸引,但是對于整個物體來說,重力作用的表現就好像作用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作物體的重心。03 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下列物體的質量分布均勻,找出它們的重心,畫出重力的示意圖。GGGG物體的重心并不一定在物體上。思考: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呢?懸掛法在物體上任取一點 A,懸掛起來,靜止時沿懸線方向在物體上畫一條直線 AB 。在直線 AB 外的物體上另取一點 D,用細線懸掛,靜止時沿懸線方向在物體上畫一條直線 DE,這兩條直線的交點C 即為重心。視頻演示——懸掛法尋找重心支撐法在桿狀物體上找一個點,將其支撐起來,如果桿狀物體平衡,那么這個點就是它的重心。【拓展】重心越低越穩定。物體的重心越低,重心的重力作用線越不容易移出支持面,物體的穩度越高,物體越不容易傾倒。②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指向地心。應用:利用鉛垂線確定豎直方向等①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叫做重心。定義: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心重力③可用懸掛法、支撐法來確定形狀不規則的物體重心。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單位:Ng=9.8N/kg重力課堂總結A B C D1.如圖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釋放手中石塊的四個示意圖,圖中的虛線表示石塊下落的路徑,則對石塊下落路徑的描述最接近實際的示意圖是( )B課堂練習A B C D2.下圖中利用鉛垂線和三角尺判斷桌面是否水平的做法正確的是( )A3.如圖所示是一塊環形石頭(質地均勻、形狀規則),則它的重心在( )A.A點 B.B點 C.C點 D.D點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