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道德與法治八年級5.2《 基本政治制度》教學設計課題 5.2 基本政治制度教學內容分析 《基本政治制度》一課由三個框題組成。主要引導學生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包括的基本經濟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了 解這些制度是如保規范權力的運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的。本框是本課的第二框,通過分析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從而更好的的認識到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地位有制度的保證。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了解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但對于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仍不了解。本節課將通過案例探究,及問題啟發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內容。幫助學生感受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培養熱愛中國共產黨和各族人民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熱愛我國的政治制度。學習目標 政治認同:正確理解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明白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道德修養: 通過搜集有關材料,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法治觀念: 通過案例分析,增強自己的分析能力 健全人格:自覺地履行義務,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責任意識:我們要時時處處心中有法,認真學習法律,嚴格依法辦事,以法作為自己行為選擇的首要標準,努力做有高度法治觀念的好公民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基本政治制度的內容及意義 教學難點:基本政治制度的運行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新課時政鏈接《人民當家做主的演變》 【思考】 1.視頻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組詞? 2.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民當家做主,我們國家實行了哪些政治制度? 知識回顧:我國的政治制度 教師引導:我們今天來探究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思考國家實行的政治制度有哪些。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引導學生對國家實行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師生回顧我國政治制度,成功引出本節課的話題。環節二:出示目標,展示預習成果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PPT出示素養學習目標,自主預習的內容 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成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點評 小組派代表展示預習成果設計意圖:解讀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通過預習對課本知識提前感知,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環節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熱點鏈接一 2024年9月20日,習近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并發表重要講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政協一定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匯聚智慧和力量。 【學習任務一】 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需要依靠哪些人的共同努力?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地位、基本方針、性質、職能? 教師引導: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將繼續鞏固和發展。 學習筆記: 愛國統一戰線的形成原因和內容。 政協制度的地位、基本方針 熱點鏈接二 郭衛民表示,全國政協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和實施協商建言、開展監督,舉辦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等超過100場。五年來,共收到2.9萬多件提案,舉辦了70多場專家協商會,不少意見建議為中央和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學習任務二】 回顧政協過去一年的成就,體現了我國政黨制度有哪些優勢? 教師引導歸納: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協制度有何意義 學生參與時政論談,研讀材料,結合教材知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達成共識之后,做好記錄,并選派代表進行匯報,各小組及時點評與補充 學生閱讀了解我國民主黨派的情況,結合教材知識,分析回答教師設置的思考問題,并做好筆記記錄。設計意圖:通過論置“時政熱點”環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同時使學生理解愛國統一戰線的組成;組織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材料,合作探究,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性質、主題和職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環節四: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視頻科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思考問題: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知識我會填: 在我們偉大祖國________ 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著____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________,其他的_____個民族由于________,所以我們習慣上稱之為少數民族。_________ 是居住在中國土地上所有民族的總稱。 教師引導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熱點鏈接三 材料一:在執行全國性法定節假日的基礎上,新疆自治區還將伊斯蘭歷中的“古爾邦節”這樣的維吾爾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列入自治區的節假日。 在文化方面,新疆地區的學校除了教漢語外,還要開設民族語言課,有專門的民族語言授課學校。 材料二:2024年2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的修改決定,并自2024年2月4日起施行。這次的修改內容中,要求在立法活動中應當遵循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中新增了相關方面的內容,要求在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時也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 【學習任務三】 (1)民族自治地區有自治權,那么和中央是什么關系? (2)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都是自治機關嗎? 教師引導歸納:民族自治機關和中央的關系;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民族自治機關必須服從中央的領導。 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觀察圖片,談一談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何意義。 教師引導歸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1)有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 (2)有利于把國家的法律、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與熱愛自己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4)民族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參與回答“民族知識我會填”,結合老師引導,初步理解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根據教師設置的思考題,歸納整理問題,作好筆記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回答問題,各小組針對討論的情況,做好記錄,并選派代表在班級進行匯報交流。 學生根據教師引領,及時做好筆記整理,加深理解和感悟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民族知識我來填”,引導學生對常見人民幣上文字的分析,初步感知民族團結和統一;選用兩則材料,分別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機關及意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環節五: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結合你的經驗 鄧莊村返鄉過春節的群眾發現村子里下水道年久失修,有些較洼的路面,一旦遇見雨雪天氣,雨水堆積,給老人出行、小孩上學、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在一次村民大會上,村支書趙玉華提議,通過捐資來修繕村街下水道,都有著“想為村里做點事”的共同想法,大家一拍即合。60多位村民紛紛慷慨解囊。每個人憑借一股子熱情和對村里的熱愛,說干就干。 趙玉華說,“我們還計劃流轉土地增收增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思考: 村民集體建設和美鄉村,體現了哪項政治制度。 教師引導歸納:我國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由居民或村民分別選舉產生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學習筆記: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含義、地位、性質 2.熱點鏈接四 千年古村,“議”出新氣象 贊堂,藏語意為贊普(藏王)的屬地,是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段的一個古老村落。近年來, 贊堂社區不斷發揮基層民主優勢,升級社區治理,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思考: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什么意義 教師引導歸納:實行城市居民自治和農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學生認真閱讀材料,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所知所學,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回答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及組織,選派代表進行交流匯報 學生根據教師要求,認真閱讀材料并討論,分析并總結回答教師設置的思考題,并做好記錄整理設計意圖:通過結合你的經驗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在分析的基礎上,理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自制制度的含義及地位,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千年古村,“議”出新氣象,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理解基屋群眾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基礎作業: 歸納本節課的知識點,完成同步練習題 2.拓展性作業: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本節課的思維導圖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本節課通過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目標;通過選取社會時政熱點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和爭鳴;通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競爭意識;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組織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更好的理解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意義。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時政材料分析等教學手段,引領學生理解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并結合教材內容,歸納總結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意義。 本課突出的亮點有: 本節課各環節設計科學合理,線索明確,目標有效落實 教學手段豐富多樣,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積極發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課不夠滿意的地方是: 課堂活動參與度還不夠高,個別同學沒有參與探究 有的小組在合作討論過程中,分工不合理 課堂檢測題型設置單一學習評價設計 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通過創設情境,設置思考題,引導學生參與小組討論,教師通過觀察、提問、交流、記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通過組織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主歸納感悟,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對基屋群眾自治制度。通過圖片賞析、小組討論等環節,檢驗學生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理解和掌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