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一地球和地圖 講義+課件(103張PPT)——2025中考地理一輪復習備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一地球和地圖 講義+課件(103張PPT)——2025中考地理一輪復習備考

資源簡介

專題一地球和地圖(講義)——中考地理一輪復習備考合集
【考情分析】
考點 考情分析 真題鏈接
經緯網 該考點考查的相關知識主要有在經緯網圖中確定某點的經緯度位置,根據經緯度判讀該點所屬的半球位置、緯度段、五帶、有無極晝極夜或者太陽直射現象,確定方向等。考查形式主要是以社會時事熱點,為載體考查發生地點的地理位置,根據位置確定相關的問題,多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直接考查經緯網圖示的相關知識,也是中考出現頻率較高的題目。 2024山東日照 2024甘肅蘭州 2024廣西 2024福建
地球的運動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該考點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地球的自轉,根據社會熱點事件發生的時間計算其他地區的區時,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地球的公轉多聯系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發生的時間,來考查地球公轉的位置、二分二至日的名稱、太陽直射點及晝夜長短的關系等 2024山東淄博 2024江蘇宿遷2024海南 2024遼寧
等高線地形圖上相關問題的判讀 該考點的考查形式:一是依據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相關問題,一般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二是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如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考查水電站的選址、兩村間修建公路的合理性、河流畫法是否正確、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等,一般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出現。三是聯系生活中漂流運動、蹦極運動等探險活動,考查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2024山東棗莊 2024湖南長沙 2024湖北 2024吉林
【知識回顧】
考點一 經緯網
1.經緯線與經緯度
(1)緯線與經線
緯線 經線
定義 所有與赤道平行的圓圈 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也叫子午線
特點 形狀 圓(除南、北極點外) 半圓
長度 由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變短 長度相等
關系 相互平行(除南、北極點外) 都相交于南、北極點
間隔 任意兩條相鄰緯線的間隔都相等 任意兩條相鄰經線的間隔在赤道上最大,向兩極遞減
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作用 定距離 赤道上經度相差1°的距離約為111千米 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的距離約為111千米
定位置 地球儀上,經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理位置
定方向 根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來定向
(2)緯度與經度
緯度 經度
概念 給緯線標注的度數 給經線標注的度數
起始位置 以赤道(0°緯線)為起始線 以本初子午線(0°經線)為起始線
劃分方法 向南、向北各劃分90°,赤道以北為北緯(N),赤道以南為南緯(S) 向東、向西各劃分180°,0°經線以東為東經(E),0°經線以西為西經(W)
分布規律 北緯的度數越向北越大,南緯的度數越向南越大 東經的度數越向東越大,西經的度數越向西越大
【知識拓展】
關于經緯線與經緯度的易錯辨析
一般來說,同一條緯線上的兩地,無論緯線怎樣彎曲,兩地都是正東、正西的關系。
沿任意一條經線一直向北走,其終點必在北極點;沿任意一條經線向南一直走,其終點必在南極點。即按任意一條經線前進,方向不變,回不到原點。
沿緯線向同一方向走,可以回到原出發點。
緯度與經度的實質
①緯度:某地點到地心的連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
②經線:所在平面與本初子午線所在平面之間的夾角。
2.利用經緯網定位
(1)經緯網的常見形式
(2)經緯網的用途
①定位:地球上除極點外,任何一點都有一定的經度和緯度,利用經緯度,確定某一點的地理坐標。
②定向: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兩點間的相對方向。
③定航線和航向:利用經緯網可以判斷兩點間最短航線和航向。
考點二 地球的運動
1.基本特征
自轉 公轉
定義 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 地球圍著太陽的繞轉運動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1天,約24小時 1年,約365天
2.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晝夜更替。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
(2)時間差異。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同一地方的人們,每天經歷著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連續變化。同緯度位置偏東的地點比位置偏西的地點早看太陽,總是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也就出現了時間的差異。
(3)一天中物影長短的變化。一天中,正午影長最短,日出與日落時分影長最長。
(4)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3.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總是有規律地在23.5°N和23.5°S之間(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地區 夏至日 夏至日至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最大 由大變小 最小 由小變大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最小 由小變大 最大 由大變小
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 每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直射時最大,其他時間隨太陽直射點的遠離或接近而變小或變大
(3)晝夜長短變化
①圖中晝夜情況是以北半球為例,南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相反。
②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其他地區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晝夜平分。
③太陽直射的半球,各地總是晝長夜短。
a.太陽直射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時,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
b.太陽直射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時,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
(4)四季的變化
北半球 月份 南半球
春季 3、4、5月 秋季
夏季 6、7、8月 冬季
秋季 9、10、11月 春季
冬季 12、1、2月 夏季
(5)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①劃分依據:在同一時間里,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緯度的地帶獲得的太陽光熱有多有少,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
②五帶的比較:分別以南北極圈、南北回歸線為劃分界線,每個溫度帶內冷熱情況、太陽直射現象不一,在北寒帶和南寒帶內有極晝極夜現象,在熱帶有太陽直射現象,在南溫帶和北溫帶內四季分明。
考點三 地圖的閱讀
1.比例尺
(1)定義: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2)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表示形式:
①線段式:
②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千米
③數字式:1/200000或1:200000
(4)大小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1厘米代表的實地距離越大,比例尺越小;1厘米代表的實地距離越小比例尺越大。
(5)比例尺大小與內容詳略、范圍大小的關系
圖幅大小相同時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表示的實地范圍相同時 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內容越詳細; 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內容越簡略;
2.方向
3.圖例
圖例是對地圖上表示一定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和注記的說明。在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數字都叫注記。常見的圖例如下圖所示:
地圖的類型與應用
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地理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根據不同的需要,繪制了不同類型的地圖,常見的有地形圖、政區圖、交通圖、旅游圖等。
不同類型的地圖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起著不同的作用。無論是航海、航空,修建鐵路、公路,還是出行、旅游,都離不開地圖。
選擇合適的地圖,人們就可以獲取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特征、空間變化、相互關系等大量地理信息。
與傳統紙質地圖相比,數字地圖的比例尺可動態調整,內容可及時更新,信息查找迅速,圖像、聲音和文字可合并,呈現形式多樣,互動性強。
數字地圖的使用越來越方便,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除了給個人出行、導航定位、電商購物等帶來便捷,還常應用于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電子地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又稱為: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 )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考點四 地形圖的判讀
1.地面高度的計算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圖中甲的海拔為1500米,乙的海拔為200米。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圖中甲和乙的相對高度為1000米。
2.等高線地形圖
(1)概念:等高線是指地圖上海拔相等的點連線,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叫作等高距;地圖上深度相等的點的連線是等深線。
(2)等高線的特點
①等高線都是連續閉合的曲線。
②在等高線上標注的數字為該等高線的海拔,單位是米;
③同一等高線上,海拔相等;
④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一般相同;
⑤除陡崖外,等高線一般不相交;
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①判讀地勢高低和坡度的大小
a.等高線上的數值為海拔,數值大,即海拔高,地勢高;數值小即海拔低,地勢低
b.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坡度大;等高線稀疏,坡度小。
②判斷山體地形部位
地形 示意圖 等高線圖 表示方法 說明
山峰 閉合曲線,數值中間大、四周小 中部高,四周低
盆地 閉合曲線,數值中間小、四周大 中部低,四周高
山脊 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山脊處不能形成河流
山谷 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山谷處易形成河流
鞍部 兩座山峰之間相對比較低洼的部位 相鄰兩座山峰之間呈馬鞍形
陡崖 等高線重疊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又稱峭壁
(4)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選點 水壩 河流出山口的最窄處 工程量小,成本低
療養院 坡度較緩的陽坡 氣候適宜,空氣清新
宿營地 避開河谷、陡崖,選在地勢較高、等高線較稀疏處 避開山洪和落石,坡度緩,利于搭建帳篷
選線 登山線路 休閑旅游:等高線稀疏的山谷。體能挑戰:等高線密集的山脊 從緩坡登山省力;從陡坡登山消耗體能大
公路、鐵路線 平行于等高線 減小修建難度,降低成本
引水線路 從地勢高處向低處引流 實現自流
選面 水庫 “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集水面積大
工業區 選在地勢平坦、靠近交通線、接近原料或能源產地的地區 便于建廠,利于運輸
自來水廠 河流的上游 水質好
化工廠 河流的下游,遠離居民區 避免污染水源,影響生活
【重難講解】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天體
天體(Astronomical object),又稱為星體,指太空中的物體,更廣泛的解釋就是宇宙中的所有個體。
天體的集聚,從而形成了各種天文狀態的研究對象。天體,是對宇宙空間物質的真實存在而言的,也是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人類發射并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實驗室、月球探測器、行星探測器等則被稱為人造天體。
太空探索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
前蘇聯宇航員、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蘇聯“東方號”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一圈,歷時近兩個小時,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
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是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
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共同運營。
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立初步配套的實驗性載人飛船,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中國火星探索
火星有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發射的四艘在軌環繞探測器,分別是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火星全球勘測者和MAVEN火星探測器。表面還有多個美國的火星車,如好奇號、洞察號以及結束任務的火星探路者號、鳳凰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等等。
2021年5月15日,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信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太空探索的意義
推動科技發展:
太空探索要求我們在航天技術、通信技術、遙感技術、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這直接推動了這些領域的科技進步。
太空探索中的技術突破,如衛星通信、遠程醫療、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已經深刻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促進國際合作:
太空探索通常涉及多國合作,如國際空間站、火星探測任務等,這有助于加強國際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通過太空探索,各國能夠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等,從而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
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 。
知識拓展
1.在經緯網圖中考查的相關知識
(1)確定位置
第一步,弄清經緯度的分布規律;
第二步,根據經緯網將經過該點的經度和緯度寫出來。
確定半球位置
①南北半球的確定: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②東西半球的確定:20°W以西至160°E屬于西半球,20°W以東至160°E屬于東半球。
確定方位關系: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在經緯網圖中判斷兩點的相對位置,可以根據經度判斷東西方位,根據緯度判斷南北方位。
計算距離:在同一條經線上,緯度相差1°,其距離相差約111千米。所以,同一條經線上兩點間的距離L=111千米*相隔緯度數。在赤道上,經度相差1°,其距離相差約111千米。
極地經緯網的判讀方法
①緯度判定:一是看中間的極點,如果是北極點(N),則緯度就是北緯,如果是南極點(S),則緯度是南緯;二是看箭頭,即地球自轉的方向,遵循北逆南順的原則,逆時針為北半球,順時針為南半球。
②經度判定:一是由0°經線或180°經線的,判斷方法是0°經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180°經線以東是西經,以西是東經。二是沒有0°經線或180°經線的,判讀方法是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畫箭頭,順著箭頭方向度數增加的為東經,順著箭頭方向度數減少的為西經。
2.地球運動與物影關系的判斷
(1)太陽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長。
(2)一天中,正午時分物體的影子最短。
(3)同一時間,同一半球,緯度越高,影子越長(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除外)
(4)北溫帶冬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小,物體影子最長;夏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大,物體的影子最短。南溫帶相反。
3.太陽光照圖上節氣和日期的判讀
(1)側視圖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為極晝,說明是夏至;如果是極夜,就是冬至;如果晝夜平分,就是春分或秋分。
(2)極地俯視圖
①根據自轉的方向(北逆南順)或者極點(S或N)判斷南、北半球。
②找極圈,這里的極圈是一個圓圈(虛線),找到極圈以后,判斷方法和側視圖是一樣的。
4.等高線地形圖上高度的計算
(1)判斷等高距
等高距是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海拔差,如下圖中等高距為200米。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相同。根據等高距可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上未標示高度數值的等高線的海拔。
相對高度的計算
①若A、B兩點都在等高線上,相對高度差為海拔差。即A、B點的相對高度差為200米。
②若B點在等高線上,C點不在等高線上。兩地的相對高度由B點海拔減去C點的海拔取值范圍(高值—低值)。即B、C相對高度H為0③若兩地都不在等高線上,則兩地相對高度H為:(n-1)d山頂海拔范圍
大于距離山峰最近的等高線數值,小于該數值加等高距。
【典例題型】
一、單選題
(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表示意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被稱為蓋天說。 →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推測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 → 1519—1522年麥哲倫船隊首次實現環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 → 20世紀,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定地是個球體。
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大致經歷了( )
A.想象→推斷→驗證→確證 B.推斷→想象→驗證→確證
C.確證→推斷→驗證→想象 D.驗證→推斷→想象→確證
2.不同時期的宇宙觀,反映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圖中能體現中國“蓋天說”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圖是人們借助三維仿真技術模擬的地球形狀,地球是一個( )
A.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規則球體 B.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規則球體
C.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D.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答案】1.A 2.A 3.C
【解析】1.古代由于人們的活動范圍狹小,科技水平落后,往往憑借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把地球的形狀想象為“天圓地方”;后來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推測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1519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驗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到地球的照片,確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根據以上分析,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大致經歷了想象→推斷→驗證→確證的過程,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蓋天說”即“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秦朝半兩錢圓形方孔,體現了“天圓地方”;北京天壇的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①②對應的A正確。地球儀和渾天儀都是球形的,不能體現“蓋天說”,③和④所在的BCD錯誤。故選A。
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地球的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2024年3月31日,京東宿遷馬拉松暨大運河馬拉松系列賽(宿遷站)在項王故里鳴槍開跑。圖為“某地至宿遷導航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4.某運動員開車到宿遷參賽,途中使用的導航地圖屬于( )
A.紙質地圖 B.電子地圖 C.農業圖 D.氣候圖
5.點擊地圖中“+”號放大地圖后( )
A.圖幅變大 B.內容變簡略 C.實地范圍變大 D.比例尺變大
6.舉辦馬拉松賽事對宿遷的有利影響是( )
①促進旅游業的發展②提高宿遷城市知名度
③造成市民出行不便④激發市民運動的熱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4.B 5.D 6.C
【解析】4.地圖的種類很多,有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等,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水文圖、氣候圖、 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某運動員開車到宿遷參賽,途中使用的導航地圖屬于電子地圖,并非紙質地圖,農業圖和氣候圖錯誤,排除ACD。故選B。
5.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實地范圍越小,內容更詳細;比例尺越小,實地范圍越大,內容更簡略,點擊地圖中“+”號放大地圖,相當于圖幅不變,比例尺變大,顯示的實地范圍變小,內容更加詳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6.舉辦馬拉松賽事對宿遷的有利影響是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提高宿遷城市知名度,激發市民運動的熱情,①②④正確,造成市民出行不便是不利影響,③錯誤。故選C。
【點睛】電子地圖可以非常方便地對普通地圖的內容進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圖。電子地圖信息量大,保存時間長,數據可以隨時更新,可以隨意改變比例尺大小、任意范圍的繪圖輸出,可用于城市規劃建設、交通、旅游、汽車導航等許多部門。
(2024·河南·中考真題)2024年是中國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在我國發行的極地科學考察紀念幣上,呈現有科考站位置等極地元素。圖為我國北極科考站位置示意圖和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紀念幣圖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圖示紀念幣上的北極科考元素有( )
①極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樣場景 ③企鵝 ④極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經緯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9.黃河站位于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東北方 C.西南方 D.東南方
【答案】7.B 8.C 9.B
【解析】7.讀圖可知,圖示紀念幣上圖案為“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中國極地考察隊冰芯取樣工作場景、北極熊,輔以局部北極地圖輪廓及中國2座北極考察站點位、極光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字樣及面額,沒有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企鵝。所以,①②④正確,③錯誤。故選B。
8.讀圖可知,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位于北極圈附近,緯度約為65.7°N,位于0°經線—20°W經線之間,經度約為17.4°W。所以,C正確,ABD錯誤。故選C。
9.在經緯網地圖中,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讀圖可知,黃河站位于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東北方。結合題意,故選B。
【點睛】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以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模擬訓練】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已有多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圖1為宇航員在空間站看到的星空圖,圖2為太陽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太空探索使我們認識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B.地球屬于太陽系中的一顆衛星
C.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
2.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意義主要有( )
①開發利用太空中豐富的生物資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環境進行科學實驗
③探索空間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④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和“一項世界第一”。下圖為采樣車在月球采樣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娥六號能夠實現從月球背面采壤返回,反映了( )
A.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 B.月球背面采壤較為容易
C.我國航天員首次登上月球 D.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
4.推測在月球工作的采樣車的能源主要來自( )
A.銀河 B.太陽 C.月球 D.地球
5.經專家檢測,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不能種菜。由此推測月球上沒有( )
A.巖石 B.光照 C.生物 D.大氣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1年5月22日10時40分,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后簡稱“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通過相機影像和光譜數據,火星車在著陸區附近板狀硬殼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前,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下圖分別為太陽系局部圖(非真實比例)和地球、火星資料對照表。
對比項 與日平均距離/百萬千米 表面平均溫度/℃ 體積(地球為1) 質量(地球為1)
地球 149.6 15 1.000 100
火星 227.9 -63 0150 0.11
對比項 大氣主要成分 大氣密度(地球為1) 自轉周期 公轉周期
地球 氮、氧 1.00 23時56分 1年
火星 二氧化碳 0.01 24時37分 1.9年
(1)據圖找出火星在行星中的位置____(寫出數字序號),并分析火星表面平均溫度比地球低的主要原因____。
(2)根據表中信息,說明火星大氣和地球大氣的主要差異。
(3)科學家認為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結合材料分析做出該判斷的理由。
(4)討論我國積極進行月球、火星等太空探索的意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讀圖可知,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間,A錯誤;地球屬于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B錯誤;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相似的是火星,C錯誤;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D正確;故選D。
2.答案:B
解析:太空為真空環境,就目前的科學手段,無法證明其有生物資源存在,①錯誤;人類利用太空的物理環境進行科學實驗,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間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②③正確;我國積極參與太空探索,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方案,④正確。故選B。
3.答案:D
解析: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與嫦娥六號能夠實現從月球背面采壤返回無關,A錯誤;月球背面采壤困難,B錯誤;我國航天員尚未登上月球,C錯誤;嫦娥六號能夠實現從月球背面采壤返回,反映了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故D正確。故選D。
4.答案:B
解析:月球采樣車在月球上工作,其能源主要來自太陽能,B正確;銀河是宇宙中的星系,月球采樣車在月球上工作,其能源不可能來自銀河,A錯誤;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沒有生物,沒有水,沒有生命,沒有植物,沒有光合作用,因此月球采樣車的能源不可能來自月球,C錯誤;月球采樣車在月球上工作,其能源不可能來自地球,D錯誤。故選B。
5.答案:C
解析:土壤中的有機物來自動植物的遺體殘骸和排泄物,月球上土壤沒有有機質,說明月球上沒有生物。C正確,ABD錯誤,故選C。
6.答案:(1④;火星距離太陽較遠,接受的太陽光熱少。
(2)與地球大氣相比,火星大氣稀薄,缺少氧氣,成分不利于生物呼吸。
(3)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以來,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
(4)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
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在行星中的位置是④;相對于地球來說,火星距離太陽較遠,接受的太陽輻射少,溫度較低,公轉周期較長,在火星的表面缺少大氣的保護,因此表面溫度較低。
(2)根據表中信息及所學知識,地球的大氣濃度是1,而火星的大氣濃度是0.01;地球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氮氣和氧氣,火星的主要大氣成分是二氧化碳。因此,火星大氣濃度稀薄,缺少適于生物呼吸的氧氣。
(3)根據所學知識,水是生命生存的重要條件,專家認為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理由是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以來,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
(4)根據所學知識,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經驗和創新成果,推動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共103張PPT)
專題一 地球和地圖
Earth and Map
目錄
考情分析
01
知識回顧
02
重難講解
03
典例題型
04
模擬訓練
05
考情分析
中考考情分析
Part-01
經緯網
該考點考查的相關知識主要有在經緯網圖中確定某點的經緯度位置,根據經緯度判讀該點所屬的半球位置、緯度段、五帶、有無極晝極夜或者太陽直射現象,確定方向等。考查形式主要是以社會時事熱點,為載體考查發生地點的地理位置,根據位置確定相關的問題,多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直接考查經緯網圖示的相關知識,也是中考出現頻率較高的題目。
2024山東日照
2024甘肅蘭州
2024廣西
2024福建
考點
中考考情分析
Part-01
地球的運動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該考點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地球的自轉,根據社會熱點事件發生的時間計算其他地區的區時,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地球的公轉多聯系一些社會熱點事件發生的時間,來考查地球公轉的位置、二分二至日的名稱、太陽直射點及晝夜長短的關系等
2024山東淄博
2024江蘇宿遷2024海南
2024遼寧
考點
中考考情分析
Part-01
等高線地形圖上相關問題的判讀
該考點的考查形式:一是依據等高線地形圖判讀相關問題,一般以綜合題的形式出現。二是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如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考查水電站的選址、兩村間修建公路的合理性、河流畫法是否正確、兩地間的實地距離等,一般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出現。三是聯系生活中漂流運動、蹦極運動等探險活動,考查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2024山東棗莊
2024湖南長沙
2024湖北
2024吉林
知識回顧
基礎知識復習
經緯網
考點一
地球的運動
考點二
地圖的閱讀
考點三
地形圖的判讀
考點四
考點一 經緯網
1.經緯線與經緯度
(1)緯線與經線
緯線 經線
定義 所有與赤道平行的圓圈 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也叫子午線
特點 形狀 圓(除南、北極點外) 半圓
長度 由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變短 長度相等
關系 相互平行(除南、北極點外) 都相交于南、北極點
間隔 任意兩條相鄰緯線的間隔都相等 任意兩條相鄰經線的間隔在赤道上最大,向兩極遞減
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作用 定距離 赤道上經度相差1°的距離約為111千米 同一經線上緯度相差1°的距離約為111千米
定位置 地球儀上,經緯線相互交織,構成經緯網,利用經緯網可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地理位置 定方向 根據“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來定向 (2)緯度與經度
緯度 經度
概念 給緯線標注的度數 給經線標注的度數
起始位置 以赤道(0°緯線)為起始線 以本初子午線(0°經線)為起始線
劃分方法 向南、向北各劃分90°,赤道以北為北緯(N),赤道以南為南緯(S) 向東、向西各劃分180°,0°經線以東為東經(E),0°經線以西為西經(W)
分布規律 北緯的度數越向北越大,南緯的度數越向南越大 東經的度數越向東越大,西經的度數越向西越大
【知識拓展】
關于經緯線與經緯度的易錯辨析
一般來說,同一條緯線上的兩地,無論緯線怎樣彎曲,兩地都是正東、正西的關系。
沿任意一條經線一直向北走,其終點比在北極點;沿任意一條經線向南一直走,其終點比在南極點。即按任意一條經線前進,方向不變,回不到原點。
沿緯線向同一方向走,可以回到原出發點。
緯度與經度的實質
緯度:某地點到地心的連線與赤道平面的夾角。
經線:所在平面與本初子午線所在平面之間的夾角。
2.利用經緯網定位
(1)經緯網的常見形式
類型 球面側視經緯網圖 極地俯視經緯網圖 方格狀俯視經緯網圖
圖示
特點 緯線是橫向的線,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的線 緯線為同心圓,經線是由極點向四周呈放射狀的線 緯線為橫直線,經線是與各緯線垂直的直線
2.利用經緯網定位
(2)經緯網的用途
地球上除極點外,任何一點都有一定的經度和緯度,利用經緯度,確定某一點的地理坐標。
定位
定向
定航線和航向
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兩點間的相對方向。
利用經緯網可以判斷兩點間最短航線和航向。
Part-02
1.基本特征
自轉 公轉
定義 地球繞著地軸的旋轉運動 地球圍著太陽的繞轉運動
方向 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周期 1天,約24小時 1年,約365天
考點二 地球的運動
Part-02
2.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晝夜更替。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現象。
時間差異。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同一地方的人們,每天經歷著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連續變化。同緯度位置偏東的地點比位置偏西的地點早看太陽,總是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也就出現了時間的差異。
一天中物影長短的變化。一天中,正午影長最短,日出與日落時分影長最長。
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Part-02
3.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總是有規律地在23.5°N和23.5°S之間(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被稱為春分日。此后太陽直射點由赤道移到北半球,并繼續向北移動
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到達太陽垂直照射的最南點,這一天稱為冬至日。此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
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在南北回歸線上,到達太陽垂直照射的最北點,這一天稱為夏至日。此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
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在赤道上,這一天被稱為秋分日。此后太陽直射點由赤道移到南半球,并繼續向南移動
Part-02
3.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地區 夏至日 夏至日至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
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 最大 由大變小 最小 由小變大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 最小 由小變大 最大 由大變小
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 每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直射時最大,其他時間隨太陽直射點的遠離或接近而變小或變大 3.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3)晝夜長短變化
圖中晝夜情況是以北半球為例,南北半球晝夜長短情況相反。
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其他地區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晝夜平分。
02
太陽直射的半球,各地總是晝長夜短。
太陽直射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時,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
太陽直射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時,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
03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次年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直射點北移
晝長大于夜長晝漸長夜漸短
直射點南移
晝長大于夜長晝漸短夜漸長
直射點南移
晝長小于夜長晝漸短夜漸長
直射點北移
晝長小于夜長晝漸長夜漸短
太陽直射赤道
全球晝夜平分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晝最長、夜最短
太陽直射赤道
全球晝夜平分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晝最短、夜最長
太陽直射赤道
全球晝夜平分
01
Part-02
3.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4)四季的變化
北半球 月份 南半球
春季 3、4、5月 秋季
夏季 6、7、8月 冬季
秋季 9、10、11月 春季
冬季 12、1、2月 夏季
一年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在同一時間里,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緯度的地帶獲得的太陽光熱有多有少,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
劃分依據
在同一時間里,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一年之中,不同緯度的地帶獲得的太陽光熱有多有少,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
五帶的比較
Part-02
3.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5)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北寒帶
北溫帶
熱帶
南溫帶
南寒帶
考點三 地圖的閱讀
1.比例尺
(1)定義: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2)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3)表示形式:
①線段式:
②文字式: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千米
③數字式:1/200000或1:200000
Part-02
1.比例尺
(4)大小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1厘米代表的實地距離越大,比例尺越小;1厘米代表的實地距離越小比例尺越大。
(5)比例尺大小與內容詳略、范圍大小的關系
圖幅大小相同時 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所表示的實地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
表示的實地范圍相同時 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內容越詳細;
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內容越簡略;
Part-02
2.方向
一般定向法 指向標定向法 經緯網定向法
地圖無指向標和經緯網時,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 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中,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Part-02
3.圖例
圖例是對地圖上表示一定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和注記的說明。在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數字都叫注記。常見的圖例如下圖所示:
地圖的類型與應用
地圖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地理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根據不同的需要,繪制了不同類型的地圖,常見的有地形圖、政區圖、交通圖、旅游圖等。
不同類型的地圖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起著不同的作用。無論是航海、航空,修建鐵路、公路,還是出行、旅游,都離不開地圖。
選擇合適的地圖,人們就可以獲取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特征、空間變化、相互關系等大量地理信息。
與傳統紙質地圖相比,數字地圖的比例尺可動態調整,內容可及時更新,信息查找迅速,圖像、聲音和文字可合并,呈現形式多樣,互動性強。
數字地圖的使用越來越方便,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除了給個人出行、導航定位、電商購物等帶來便捷,還常應用于城市管理、資源調查、災害監測等方面。
火情監測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電子地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簡稱:BDS,又稱為:COMPASS,中文音譯名稱:BeiDou )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Part-02
考點四 地形圖的判讀
1.地面高度的計算
(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圖中甲的海拔為1500米,乙的海拔為200米。
(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圖中甲和乙的相對高度為1000米。
2.等高線地形圖
(1)概念:等高線是指地圖上海拔相等的點連線,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叫作等高距;地圖上深度相等的點的連線是等深線。
(2)等高線的特點
①等高線都是連續閉合的曲線。
②在等高線上標注的數字為該等高線的海拔,單位是米;
③同一等高線上,海拔相等;
④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一般相同;
⑤除陡崖外,等高線一般不相交;
2.等高線地形圖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①判讀地勢高低和坡度的大小
a.等高線上的數值為海拔,數值大,即海拔高,地勢高;數值小即海拔低,地勢低
b.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坡度大;等高線稀疏,坡度小。
C
B
A
350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400
高度(米)
A
B
C
Part-02
2.等高線地形圖
②判斷山體地形部位
地形 示意圖 等高線圖 表示方法 說明
山峰 閉合曲線,數值中間大、四周小 中部高,四周低
盆地 閉合曲線,數值中間小、四周大 中部低,四周高
山脊 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 山脊線也叫分水線,山脊處不能形成河流
山谷 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 山谷線也叫集水線,山谷處易形成河流
鞍部 兩座山峰之間相對比較低洼的部位 相鄰兩座山峰之間呈馬鞍形
陡崖 等高線重疊處 近于垂直的山坡,又稱峭壁
Part-02
考點四 地形圖的判讀
2.等高線地形圖
(4)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選點 水壩 河流出山口的最窄處 工程量小,成本低
療養院 坡度較緩的陽坡 氣候適宜,空氣清新
宿營地 避開河谷、陡崖,選在地勢較高、等高線較稀疏處 避開山洪和落石,坡度緩,利于搭建帳篷
Part-02
2.等高線地形圖
(4)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選線 登山線路 休閑旅游:等高線稀疏的山谷體能挑戰:等高線密集的山脊 從緩坡登山省力;從陡坡登山消耗體能大
公路、鐵路線 平行于等高線 減小修建難度,降低成本
引水線路 從地勢高處向低處引流 實現自流
2.等高線地形圖
(4)等高線地形圖的實際應用
選面 水庫 “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集水面積大
工業區 選在地勢平坦、靠近交通線、接近原料或能源產地的地區 便于建廠,利于運輸
自來水廠 河流的上游 水質好
化工廠 河流的下游,遠離居民區 避免污染水源,影響生活
重難講解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中的天體
天體(Astronomical object),又稱為星體,指太空中的物體,更廣泛的解釋就是宇宙中的所有個體。
天體的集聚,從而形成了各種天文狀態的研究對象。天體,是對宇宙空間物質的真實存在而言的,也是各種星體和星際物質的通稱。
人類發射并在太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實驗室、月球探測器、行星探測器等則被稱為人造天體。
木星和它的衛星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位于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主要致力于探索宇宙線起源之謎,并通過觀測宇宙線探索更多宇宙奧秘,觀測性能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
太空探索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
前蘇聯宇航員、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蘇聯“東方號”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一圈,歷時近兩個小時,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
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是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
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共同運營。
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立初步配套的實驗性載人飛船,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天宮一號(Tiangong-1),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邁入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
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 ;于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正式終止數據服務 ;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氣層,銷毀部分器件 。
天宮一號發射入軌,先后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完成多次空間交會對接,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火星探索
火星有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發射的四艘在軌環繞探測器,分別是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火星全球勘測者和MAVEN火星探測器。表面還有多個美國的火星車,如好奇號、洞察號以及結束任務的火星探路者號、鳳凰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等等。
2021年5月15日,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信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太空探索的意義
推動科技發展:
太空探索要求我們在航天技術、通信技術、遙感技術、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這直接推動了這些領域的科技進步。
太空探索中的技術突破,如衛星通信、遠程醫療、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已經深刻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促進國際合作:
太空探索通常涉及多國合作,如國際空間站、火星探測任務等,這有助于加強國際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通過太空探索,各國能夠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等,從而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
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 。
知識拓展
1.在經緯網圖中考查的相關知識
2.地球運動與物影關系的判斷
3.太陽光照圖上節氣和日期的判讀
4.等高線地形圖上高度的計算
1.在經緯網圖中考查的相關知識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南北半球的確定
20°W以西至160°E屬于西半球,20°W以東至160°E屬于東半球。
東西半球的確定
(1)確定位置
1.在經緯網圖中考查的相關知識
弄清經緯度的分布規律
第一步
根據經緯網將經過該點的經度和緯度寫出來
第二步
(2)確定半球位置
1.在經緯網圖中考查的相關知識
Part-03
弄清經緯度的分布規律
第一步
根據經緯網將經過該點的經度和緯度寫出來
第二步
(2)確定半球位置
1.在經緯網圖中考查的相關知識
Part-03
(3)確定方位關系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在經緯網圖中判斷兩點的相對位置,可以根據經度判斷東西方位,根據緯度判斷南北方位。
(4)計算距離
在同一條經線上,緯度相差1°,其距離相差約111千米。所以,同一條經線上兩點間的距離L=111千米*相隔緯度數。在赤道上,經度相差1°,其距離相差約111千米。
Part-03
1.在經緯網圖中考查的相關知識
(5)極地經緯網的判讀方法
標題文字添加
標緯度判定
一是看中間的極點,如果是北極點(N),則緯度就是北緯,如果是南極點(S),則緯度是南緯;二是看箭頭,即地球自轉的方向,遵循北逆南順的原則,逆時針為北半球,順時針為南半球。
一是由0°經線或180°經線的,判斷方法是0°經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180°經線以東是西經,以西是東經。二是沒有0°經線或180°經線的,判讀方法是按照地球自轉的方向畫箭頭,順著箭頭方向度數增加的為東經,順著箭頭方向度數減少的為西經。
經度判定
Part-03
2.地球運動與物影關系的判斷
A
B
C
D
北溫帶冬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小,物體影子最長;夏至日太陽高度角最大,物體的影子最短。南溫帶相反。
同一時間,同一半球,緯度越高,影子越長(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除外)
一天中,正午時分物體的影子最短。
太陽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長。
Part-03
3.太陽光照圖上節氣和日期的判讀
(1)側視圖
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為極晝,說明是夏至;如果是極夜,就是冬至;如果晝夜平分,就是春分或秋分。
Part-03
3.太陽光照圖上節氣和日期的判讀
(2)極地俯視圖
①根據自轉的方向(北逆南順)或者極點(S或N)判斷南、北半球。
②找極圈,這里的極圈是一個圓圈(虛線),找到極圈以后,判斷方法和側視圖是一樣的。
Part-03
4.等高線地形圖上高度的計算
(1)判斷等高距
等高距是相鄰兩條等高線之間的海拔差,如下圖中等高距為200米。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相同。根據等高距可判斷等高線地形圖上未標示高度數值的等高線的海拔。
200
400
600
800
1000
A
C
B
D
Part-03
4.等高線地形圖上高度的計算
(2)相對高度的計算
①若A、B兩點都在等高線上,相對高度差為海拔差。即A、B點的相對高度差為200米。
②若B點在等高線上,C點不在等高線上。兩地的相對高度由B點海拔減去C點的海拔取值范圍(高值—低值)。即B、C相對高度H為0③若兩地都不在等高線上,則兩地相對高度H為:(n-1)d200
400
600
800
1000
A
C
B
D
Part-03
4.等高線地形圖上高度的計算
(3)山頂海拔范圍
大于距離山峰最近的等高線數值,小于該數值加等高距。
200
400
600
800
1000
A
C
B
D
典例題型
(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表示意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大致經歷了( )
A.想象→推斷→驗證→確證 B.推斷→想象→驗證→確證
C.確證→推斷→驗證→想象 D.驗證→推斷→想象→確證
2.不同時期的宇宙觀,反映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圖中能體現中國“蓋天說”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A
(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表示意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下圖是人們借助三維仿真技術模擬的地球形狀,地球是一個( )
A.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規則球體
B.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規則球體
C.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D.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C
【解析】1.古代由于人們的活動范圍狹小,科技水平落后,往往憑借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把地球的形狀想象為“天圓地方”;后來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推測地球的形狀是個球體,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1519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驗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從太空觀察地球,并且從人造衛星上拍攝到地球的照片,確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根據以上分析,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大致經歷了想象→推斷→驗證→確證的過程,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蓋天說”即“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秦朝半兩錢圓形方孔,體現了“天圓地方”;北京天壇的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①②對應的A正確。地球儀和渾天儀都是球形的,不能體現“蓋天說”,③和④所在的BCD錯誤。故選A。
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地球的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2024年3月31日,京東宿遷馬拉松暨大運河馬拉松系列賽(宿遷站)在項王故里鳴槍開跑。圖為“某地至宿遷導航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4.某運動員開車到宿遷參賽,途中使用的導航地圖屬于( )
A.紙質地圖 B.電子地圖
C.農業圖 D.氣候圖
5.點擊地圖中“+”號放大地圖后( )
A.圖幅變大 B.內容變簡略
C.實地范圍變大 D.比例尺變大
6.舉辦馬拉松賽事對宿遷的有利影響是( )
①促進旅游業的發展②提高宿遷城市知名度
③造成市民出行不便④激發市民運動的熱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D
C
【解析】4.地圖的種類很多,有自然地圖、社會經濟地圖等,自然地圖包括地形圖、水文圖、氣候圖、 植被圖等,社會經濟地圖包括工業圖、農業圖、商業圖、交通圖、人口分布圖等。某運動員開車到宿遷參賽,途中使用的導航地圖屬于電子地圖,并非紙質地圖,農業圖和氣候圖錯誤,排除ACD。故選B。
5.讀圖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實地范圍越小,內容更詳細;比例尺越小,實地范圍越大,內容更簡略,點擊地圖中“+”號放大地圖,相當于圖幅不變,比例尺變大,顯示的實地范圍變小,內容更加詳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6.舉辦馬拉松賽事對宿遷的有利影響是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提高宿遷城市知名度,激發市民運動的熱情,①②④正確,造成市民出行不便是不利影響,③錯誤。故選C。
【點睛】電子地圖可以非常方便地對普通地圖的內容進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圖。電子地圖信息量大,保存時間長,數據可以隨時更新,可以隨意改變比例尺大小、任意范圍的繪圖輸出,可用于城市規劃建設、交通、旅游、汽車導航等許多部門。
(2024·河南·中考真題)2024年是中國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在我國發行的極地科學考察紀念幣上,呈現有科考站位置等極地元素。圖為我國北極科考站位置示意圖和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紀念幣圖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圖示紀念幣上的北極科考元素有( )
①極地考察船 ②冰芯取樣場景 ③企鵝 ④極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經緯度位置是( )
A.65.7°S,17.4°W B.65.7°N,17.4°E
C.65.7°N,17.4°W D.65.7°S,17.4°E
9.黃河站位于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 )
A.西北方 B.東北方
C.西南方 D.東南方
B
C
B
【解析】7.讀圖可知,圖示紀念幣上圖案為“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中國極地考察隊冰芯取樣工作場景、北極熊,輔以局部北極地圖輪廓及中國2座北極考察站點位、極光等組合設計,并刊“中國極地科學考察40周年”字樣及面額,沒有南極地區的代表動物企鵝。所以,①②④正確,③錯誤。故選B。
8.讀圖可知,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位于北極圈附近,緯度約為65.7°N,位于0°經線—20°W經線之間,經度約為17.4°W。所以,C正確,ABD錯誤。故選C。
9.在經緯網地圖中,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讀圖可知,黃河站位于中冰北極科學考察站的東北方。結合題意,故選B。
【點睛】北極地區指北極圈以北的區域,包括北冰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及一些島嶼。北極圈以內的陸地面積約800萬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積約1310萬平方千米。
模擬訓練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隨著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已有多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圖1為宇航員在空間站看到的星空圖,圖2為太陽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太空探索使我們認識到( )
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B.地球屬于太陽系中的一顆衛星
C.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
2.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意義主要有( )
①開發利用太空中豐富的生物資源
②利用太空的物理環境進行科學實驗
③探索空間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④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方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D
B
1.答案:D
解析:讀圖可知,地球位于火星和金星之間,A錯誤;地球屬于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B錯誤;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相似的是火星,C錯誤;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D正確;故選D。
2.答案:B
解析:太空為真空環境,就目前的科學手段,無法證明其有生物資源存在,①錯誤;人類利用太空的物理環境進行科學實驗,探索生命起源及空間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②③正確;我國積極參與太空探索,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方案,④正確。故選B。
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和“一項世界第一”。下圖為采樣車在月球采樣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娥六號能夠實現從月球背面采壤返回,反映了( )
A.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 B.月球背面采壤較為容易
C.我國航天員首次登上月球 D.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
4.推測在月球工作的采樣車的能源主要來自( )
A.銀河 B.太陽
C.月球 D.地球
5.經專家檢測,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不能種菜。由此推測月球上沒有( )
A.巖石 B.光照
C.生物 D.大氣
D
B
C
3.答案:D
解析: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與嫦娥六號能夠實現從月球背面采壤返回無關,A錯誤;月球背面采壤困難,B錯誤;我國航天員尚未登上月球,C錯誤;嫦娥六號能夠實現從月球背面采壤返回,反映了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故D正確。故選D。
4.答案:B
解析:月球采樣車在月球上工作,其能源主要來自太陽能,B正確;銀河是宇宙中的星系,月球采樣車在月球上工作,其能源不可能來自銀河,A錯誤;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沒有生物,沒有水,沒有生命,沒有植物,沒有光合作用,因此月球采樣車的能源不可能來自月球,C錯誤;月球采樣車在月球上工作,其能源不可能來自地球,D錯誤。故選B。
5.答案:C
解析:土壤中的有機物來自動植物的遺體殘骸和排泄物,月球上土壤沒有有機質,說明月球上沒有生物。C正確,ABD錯誤,故選C。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1年5月22日10時40分,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后簡稱“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通過相機影像和光譜數據,火星車在著陸區附近板狀硬殼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前,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下圖分別為太陽系局部圖(非真實比例)和地球、火星資料對照表。
(1)據圖找出火星在行星中的位置____(寫出數字序號),并分析火星表面平均溫度比地球低的主要原因____。

火星距離太陽較遠,接受的太陽光熱少
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在行星中的位置是④;相對于地球來說,火星距離太陽較遠,接受的太陽輻射少,溫度較低,公轉周期較長,在火星的表面缺少大氣的保護,因此表面溫度較低。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1年5月22日10時40分,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后簡稱“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通過相機影像和光譜數據,火星車在著陸區附近板狀硬殼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前,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下圖分別為太陽系局部圖(非真實比例)和地球、火星資料對照表。
(2)根據表中信息,說明火星大氣和地球大氣的主要差異。
(2)與地球大氣相比,火星大氣稀薄,缺少氧氣,成分不利于生物呼吸。
(2)根據表中信息及所學知識,地球的大氣濃度是1,而火星的大氣濃度是0.01;地球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氮氣和氧氣,火星的主要大氣成分是二氧化碳。因此,火星大氣濃度稀薄,缺少適于生物呼吸的氧氣。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1年5月22日10時40分,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后簡稱“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通過相機影像和光譜數據,火星車在著陸區附近板狀硬殼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前,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下圖分別為太陽系局部圖(非真實比例)和地球、火星資料對照表。
(3)科學家認為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結合材料分析做出該判斷的理由。
(3)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以來,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
(3)根據所學知識,水是生命生存的重要條件,專家認為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理由是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以來,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21年5月22日10時40分,我國“祝融號”火星車(后簡稱“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通過相機影像和光譜數據,火星車在著陸區附近板狀硬殼巖石中發現含水礦物,證明了在距今10億年前,著陸區存在過大量液態水活動。下圖分別為太陽系局部圖(非真實比例)和地球、火星資料對照表。
(4)討論我國積極進行月球、火星等太空探索的意義。
(4)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動科技進步,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
(4)成果,推動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認識宇宙環境對地球的影響,更好地保護地球家園。
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探索| 大理市| 景洪市| 长汀县| 金秀| 大丰市| 镇远县| 江阴市| 娄底市| 班戈县| 美姑县| 合山市| 三台县| 镇远县| 六盘水市| 黄陵县| 大方县| 云浮市| 洛阳市| 华安县| 疏勒县| 太和县| 仁寿县| 龙井市| 宾川县| 宜兰县| 邳州市| 石城县| 绍兴市| 上犹县| 永城市| 拉萨市| 抚州市| 黑龙江省| 黑河市| 祥云县| 南昌县| 喀喇| 济宁市| 砚山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