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9張PPT)第66講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凈化和收集第十章 化學實驗基礎課程標準1.了解常見氣體制備原理、裝置及改進。2.能根據氣體的性質及制備原理設計實驗流程。1.氣體制備實驗的基本思路要點梳理2.重要氣體的發(fā)生裝置依據制備氣體所需的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可將制備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分為三類:(1)固體+固體 氣體發(fā)生裝置:制備氣體:O2、NH3、CH4等。(2)固體+液體或液體+液體 氣體發(fā)生裝置:制備氣體:Cl2、C2H4等。(3)固體+液體(不加熱)―→氣體發(fā)生裝置:制備氣體:選擇合適的藥品和裝置能制取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氣體。3.氣體制備裝置的改進(1)“固體+固體 氣體”裝置的改進改進的目的:用于加熱易熔化的固體物質的分解,這樣可有效地防止固體熔化時造成液體的倒流,如草酸晶體受熱分解制取CO2氣體。(2)“固體+液體(不加熱)―→氣體”裝置的改進(3)“固(液)體+液體 氣體”裝置的改進圖A的改進優(yōu)點是能控制反應液的溫度。圖B的改進優(yōu)點是使圓底燒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氣體壓強相等,便于液體順利流下。4.氣體的除雜方法(1)除雜試劑選擇的依據:主體氣體和雜質氣體性質上的差異,如溶解性、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除雜原則:①不損失主體氣體;②不引入新的雜質氣體;③在密閉裝置內進行;④先除易除的雜質氣體。(2)氣體干燥凈化裝置當CO2中混有O2雜質時,應選用上述Ⅰ~Ⅳ中的Ⅳ裝置除O2,除雜試劑是Cu粉。類型 液態(tài)干燥劑 固態(tài)干燥劑 固態(tài)干燥劑 固體,加熱裝置 Ⅰ Ⅱ ⅢⅣ常見干燥劑 濃H2SO4(酸性、強氧化性) 無水氯化鈣 (中性) 堿石灰(堿性) 除雜試劑Cu、CuO、Mg等5.氣體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 收集氣體的類型 收集裝置 可收集的氣體(舉例)排水法 難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又不與水反應的氣體 O2、H2、NO、CO等排空氣法 向上排空氣法 密度大于空氣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Cl2、SO2、NO2、CO2向下排空氣法 密度小于空氣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H2、NH36.集氣裝置的創(chuàng)新——排液集氣裝置裝置(Ⅰ)從a管進氣b管出水可收集難溶于水的氣體,如H2、O2等。若將廣口瓶中的液體更換,還可以收集以下氣體。①飽和食鹽水——收集Cl2。②飽和NaHCO3溶液——收集CO2。③飽和NaHS溶液——收集H2S。④四氯化碳——收集HCl或NH3。裝置(Ⅱ)儲氣式集氣。氣體從橡膠管進入,可將水由A瓶排入B瓶,在A瓶中收集到氣體。7.尾氣處理的原因、方法及裝置(1)原因:有些氣體有毒或有可燃性,任其逸散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或者引發(fā)火災、爆炸等災害。(2)處理方法:一般根據氣體的相關性質,使其轉化為非氣態(tài)物質或無毒物質,如酸性有毒氣體用堿溶液吸收,可燃性氣體用點燃等措施。(3)尾氣處理裝置(見下圖a、b、c)①實驗室制取Cl2時,尾氣的處理可采用b裝置。②制取CO時,尾氣處理可采用a、c裝置。③制取H2時,尾氣處理可采用a、c裝置。1.判斷下列試劑使用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正誤辨析××××2.判斷下列氣體的吸收或收集方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2023·全國乙卷)下列裝置可以用于相應實驗的是典題引領典題1A B C D制備CO2 分離乙醇和乙酸 驗證SO2酸性 測量O2體積√Na2CO3受熱不分解,即該裝置不能用于制備CO2,A錯誤;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式來分離乙醇和乙酸,B錯誤;SO2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溶液褪色,可證明SO2具有漂白性而不是酸性,C錯誤;量氣管和水準管中液面高度相同時,O2排開的水的體積與O2的體積相等,即題圖裝置可用于測量O2體積,D正確。(2022·廣東卷)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反應生成Cl2后,按照凈化、收集、性質檢驗及尾氣處理的順序進行實驗。下列裝置(“→”表示氣流方向)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典題2√濃鹽酸易揮發(fā),制備的氯氣中含有HCl,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Cl2可用濃硫酸干燥,A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A不符合題意;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裝置能收集氯氣,故B不符合題意;濕潤的紅布條褪色,干燥的紅布條不褪色,可驗證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C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C不符合題意;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D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D符合題意。(2021·海南卷)用如圖裝置制取干燥的氣體(a、b表示加入的試劑),能實現的是典題3選項 氣體 a bA H2S 稀H2SO4 FeSB O2 H2O2溶液 MnO2C NO2 濃HNO3 鐵片D NH3 濃氨水 CaO√H2S與濃硫酸反應,故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故A錯誤;發(fā)生反應2H2O22H2O+O2↑,濃硫酸干燥氧氣,故B正確;鐵片和濃硝酸常溫下發(fā)生鈍化,故不能制取二氧化氮氣體,故C錯誤;氨氣與濃硫酸反應,故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故D錯誤;故選B。考向一 氣體的制備、凈化和收集1.下列氣體發(fā)生裝置,當加入適當的塊狀固體和液體時不具有隨開隨關功能的是考向探究√A、B、C三個裝置原理與啟普發(fā)生器相似,均具有隨開隨關功能;而D裝置關閉止水夾后,反應仍持續(xù)進行,不具有隨開隨關功能。2.根據實驗目的設計的如下裝置的連接中,正確的是A.制備收集C2H4:連接a→c→gB.制備收集NO:連接b→c→e→dC.制備收集NH3:連接b→d→e→cD.制備收集Cl2:連接a→f→c→e→d√制備C2H4沒有控制溫度的溫度計,A錯誤;NO與O2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B錯誤;濃硫酸吸收多余的NH3,易發(fā)生倒吸,C錯誤;飽和食鹽水除去HCl氣體,濃硫酸吸收水蒸氣,堿石灰吸收多余的Cl2,D正確。3.實驗室合成硫酰氯要先制取干燥氯氣。制備干燥純凈的氯氣所用儀器如圖:上述儀器的連接順序:e接___,____接__,___接___,___接__(按氣流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dcabihg考向二 氣體制備裝置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4.工業(yè)上用螢石(主要成分是CaF2)、濃硫酸、氫氧化鋁和碳酸鈉溶液通過濕法制備冰晶石,某化學實驗小組模擬工業(yè)上制取Na3AlF6的裝置圖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裝置均可采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備的儀器B.裝置Ⅰ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F2+H2SO4 CaSO4+2HF↑C.裝置Ⅲ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D.Na2CO3溶液和HF加入先后順序,先加Na2CO3溶液再通HF氣體√該裝置均可采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備的儀器,不能用普通玻璃,會被生成的HF腐蝕,A正確;裝置Ⅰ為高沸點的硫酸制備低沸點的HF,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F2+H2SO4 CaSO4+2HF↑,B正確;HF易溶于水且會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需要防倒吸,裝置Ⅲ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C正確;先通HF氣體溶解氫氧化鋁,再加Na2CO3溶液,D錯誤。課 時 測 評√1.下列關于各實驗裝置及藥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裝置①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少量O2B.可用從左側加水的方法檢驗裝置②的氣密性C.利用裝置③驗證鐵的析氫腐蝕D.裝置④隨關隨停制氨氣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制氧氣為固液不加熱反應,裝置①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少量O2,A正確;右側為敞口體系,不能檢驗裝置②的氣密性,B錯誤;鐵的析氫腐蝕需要較強的酸性環(huán)境,C錯誤;堿石灰中氧化鈣和水生成粉末狀氫氧化鈣,隔板不起作用,D錯誤。√2.下列裝置用于實驗室中制取干燥氨氣的實驗,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裝置甲制備氨氣 B.用裝置乙除去氨氣中的少量水C.用裝置丙收集氨氣 D.用裝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氣濃氨水遇堿石灰放出氨氣,實驗室可以用裝置甲制備氨氣,故選A;濃硫酸和氨氣反應生成硫酸銨,濃硫酸能吸收氨氣,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故不選B;體系密閉,若用裝置丙收集氨氣,空氣無法排出,故不選C;氨氣極易溶于水,漏斗口浸沒在水中,若用裝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氣,導致倒吸,故不選D。√3.下列制備并收集氣體的方法不可行的是選項 氣體 方法A Cl2 將濃鹽酸滴入高錳酸鉀固體中,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B NH3 將濃氨水滴入NaOH固體中,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 NO2 將銅片加入濃硝酸中,用排水法收集D SO2 銅與濃硫酸混合加熱,用排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法收集濃鹽酸具有還原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兩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可以生成氯氣,而氯氣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比較低,故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Cl2,故A不符合題意;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且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導致氨氣放出,因為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B不符合題意;二氧化氮與水會發(fā)生反應,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符合題意;銅與濃硫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亞硫酸氫鈉溶液中溶解度比較小,故可以利用排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法收集,故D不符合題意。√4.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并收集氣體,其中合理的是選項 反應物 制備的氣體A 稀鹽酸+石灰石 CO2B 濃氨水+CaO NH3C HNO3 (稀)+銅片 NOD H2SO4(稀)+Zn H2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為固體和液體反應,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故用長管進短管出的連接方式,故A正確;收集NH3,不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B錯誤;一氧化氮氣體易與氧氣反應且密度與空氣接近,故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C錯誤;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應該短管進長管出,故D錯誤。洗氣氣體從長導管進入液體中,短導管出,A正確;氣體從導管處進入堿石灰中,經干燥后從另一頭出,B正確;氨氣極易溶于水,圖示裝置可有效防止倒吸,C正確;收集H2應該用排水法或者向下排空氣法,圖示裝置錯誤,D錯誤。√5.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A.洗氣 B.干燥氣體 C.用水吸收NH3 D.排空氣法收集H2√6.實驗室制取乙烯并驗證其化學性質,下列裝置正確的是A.制備乙烯 B.除去雜質 C.驗證加成反應 D.收集乙烯用乙醇與濃硫酸混合液加熱170 ℃,乙醇發(fā)生消去反應制備乙烯,要使用溫度計測量溶液的溫度,因此溫度計的水銀球要在溶液的液面以下,A錯誤;用NaOH溶液除去制取乙烯的雜質SO2、CO2時,導氣管應該是長進短出,導氣管連接順序反了,B錯誤;乙烯若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反應產生1,2-二溴乙烷會溶解在四氯化碳中,使溶液橙色褪去,因此可以證明乙烯發(fā)生了加成反應,C正確;乙烯與空氣密度非常接近,氣體容易與空氣混合,導致不能收集到純凈氣體,因此不能使用排空氣法收集,應該使用排水法收集,D錯誤。√7.碳酰氯(COCl2)俗名光氣,熔點為-118 ℃,沸點為8.2 ℃,遇水迅速水解,生成氯化氫。光氣可由氯仿(CHCl3)和氧氣在光照條件下合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裝置丁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Cl3+O2 2COCl2+2HClB.裝置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尾氣中的氯化氫C.丁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降溫,防止COCl2揮發(fā)D.裝置的連接順序(裝置可重復使用)應為c→a→b→e→f→a→b→d光氣可由氯仿(CHCl3)和氧氣在光照條件下合成,且光氣遇水迅速水解,由實驗裝置可知,乙裝置制備氧氣,然后經甲干燥氧氣,在裝置丁中合成光氣,丁后面需連接干燥裝置防止水進入丁中,最后連接丙裝置吸收尾氣。裝置丁中氯仿和氧氣在光照條件下合成光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Cl3+O2 2COCl2+2HCl,故A正確;裝置丁中生成氯化氫,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倒扣的漏斗可防止倒吸,則裝置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尾氣中的氯化氫,故B正確;COCl2的沸點為8.2 ℃,沸點較低易揮發(fā),則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降溫,防止COCl2揮發(fā),故C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乙裝置制備氧氣,然后經甲干燥氧氣,在裝置丁中合成光氣,丁后面需連接干燥裝置防止水進入丁中,最后連接丙裝置吸收尾氣,則裝置的連接順序為c→b→a→e→f→b→a→d,故D錯誤。√8.用如圖所示裝置和相應試劑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選項 實驗目的 a中試劑 b中試劑 c中試劑A 驗證非金屬性:S>C>Si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B 制備純凈的氯氣 濃鹽酸 MnO2 飽和食鹽水C 檢驗溶液X中含有CO 鹽酸 溶液X 澄清石灰水D 除去Na2SO3中的Na2SO4 氯水 混合物 NaOH溶液A項,裝置b中生成氣體,說明硫酸的酸性強于碳酸,裝置c中出現沉淀,說明碳酸的酸性強于硅酸,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即非金屬性:S>C>Si,正確;B項,MnO2和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此裝置中沒有加熱裝置,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的HCl,從裝置c中出來的氯氣中混有水蒸氣,不是純凈的氯氣,錯誤;C項,向裝置b中加入鹽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不能說√9.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利用圖甲制備SO2氣體B.利用圖乙制備干燥的NO2C.利用圖丙制備乙酸乙酯D.利用圖丁裝置制備、干燥、收集氨銅與濃硫酸反應需要加熱,此裝置沒有加熱儀器,故A錯誤;冷的濃硝酸與鐵反應會發(fā)生鈍化,不能用來制備二氧化氮氣體,故B錯誤;飽和碳酸鈉溶液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長頸漏斗的球狀結構可防止倒吸,故C正確;生石灰溶于水放熱且與水反應產生氫氧化鈣,增大氫氧根離子濃度,促使氨水產生氨氣,氨用堿石灰來干燥,用向下排空氣的方法可以收集氨,但需要將導管伸入試管底部,故D錯誤。√10.NaClO是家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通過Cl2與NaOH反應制得。NaClO能與CO2反應生成HClO。常溫下ClO2為黃綠色有毒氣體,易溶于水。ClO2體積分數大于10%或其水溶液在溫度過高時可能發(fā)生爆炸,與堿反應生成ClO和ClO等。實驗室制備ClO2的反應原理為2KClO3+H2C2O4+H2SO4===2ClO2↑+2CO2↑+K2SO4+2H2O。實驗室用如圖所示方法制備ClO2水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KClO3發(fā)生氧化反應 B.反應過程中需持續(xù)通入N2C.乙裝置應置于冰水浴中 D.丙裝置用于吸收ClO2尾氣甲裝置用來制備ClO2,反應原理為題中所給化學方程式,其中KClO3為氧化劑,草酸為還原劑。產生的ClO2進入乙裝置中用水吸收得到其水溶液,丙裝置的作用是吸收ClO2,防止污染空氣。根據分析,KClO3為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A錯誤;ClO2的體積分數大于10%時可能發(fā)生爆炸,所以需要持續(xù)通入氮氣稀釋ClO2,B正確;ClO2水溶液在溫度過高時可能發(fā)生爆炸,乙裝置應置于冰水浴中,C正確;根據分析,丙裝置用于吸收ClO2尾氣,D正確。11.亞硝酰氯(ClNO)是有機物合成中的重要試劑,遇水反應生成一種氫化物和兩種氧化物。某學習小組用Cl2和NO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亞硝酰氯(ClN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裝置可以隨開隨用,隨關隨停B.Y裝置中的藥品可以換成濃硫酸C.裝入藥品打開K2后,應先打開K1再打開K3D.若無裝置Y,則Z中可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lNO+H2O===2HCl+NO↑+N2O3↑√X裝置打開K1,銅絲與硝酸接觸反應生成的NO被排出。關閉K1,NO不溶于稀硝酸,將液面壓到銅絲下方,反應停止,A項符合題意;Y裝置中的藥品若換成濃硫酸,則無法除去X中可能產生的NO2等雜質,且U形管裝置盛裝的干燥劑應為固體,B項不符合題意;實驗時應先通入氯氣趕走裝置內的空氣,防止NO被氧化為NO2,C項不符合題意;方程式未配平,N元素不守恒,D項不符合題意。12.(16分)某化學小組同學利用一定濃度的H2O2溶液制備O2。該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氣體發(fā)生裝置(夾持裝置省略)。(1)甲裝置中主要儀器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錐形瓶根據儀器構造可知,甲裝置中主要儀器的名稱為分液漏斗和錐形瓶。(2)乙裝置中,用粘合劑將MnO2制成團,放在多孔塑料片上,連接好裝置,氣密性良好后打開活塞K1,經長頸漏斗向試管中緩慢加入3% H2O2溶液至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反應停止,關閉活塞K1即可,此時裝置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剛好沒過MnO2固體試管內的H2O2溶液被壓入長頸漏斗中,與MnO2分離乙裝置是啟普發(fā)生器的簡易裝置,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用粘合劑將MnO2制成團,放在多孔塑料片上,連接好裝置,氣密性良好后打開活塞K1,經長頸漏斗向試管中緩慢加入3% H2O2溶液至剛好沒過MnO2固體,此時可以產生氧氣,氧氣通過導管導出。欲使反應停止,關閉活塞K1,此時由于氣體還在產生,使容器內壓強增大,可觀察到試管內的H2O2溶液被壓入長頸漏斗中,與MnO2分離。(3)丙裝置可用于制備較多O2,催化劑鉑絲可上下移動。制備過程中如果體系內壓強過大,安全管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此時可以將鉑絲抽離H2O2溶液,還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液面上升打開彈簧夾K2丙裝置用圓底燒瓶盛裝H2O2溶液,可用于制備較多O2,催化劑鉑絲可上下移動,可以控制反應速率。制備過程中如果體系內壓強過大,H2O2溶液會被壓入安全管中,可觀察到安全管中液面上升,圓底燒瓶中液面下降。此時可以將鉑絲抽離H2O2溶液,使反應速率減慢,還可以打開彈簧夾K2,使燒瓶內壓強降低。(4)丙裝置的特點是____(填字母)。a.可以控制制備反應的開始和結束b.可通過調節(jié)催化劑與液體接觸的面積來控制反應的速率c.與乙裝置相比,產物中的O2含量高、雜質種類少ab催化劑鉑絲可上下移動,可以控制制備反應的開始和結束,a正確;催化劑與液體接觸的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可通過調節(jié)催化劑與液體接觸的面積來控制反應的速率,b正確;丙裝置用圓底燒瓶盛裝H2O2溶液,與乙裝置相比,可用于制備較多O2,但產物中的O2含量和雜質種類和乙中沒有區(qū)別,c錯誤。13.(18分)二氯化釩(VCl2)有強還原性和吸濕性,熔點為425 ℃、沸點為900 ℃,是制備多種醫(yī)藥、催化劑、含釩化合物的中間體。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制備VCl2并進行相關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小組同學通過VCl3分解制備VCl2。①按氣流方向,圖中裝置合理的連接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小寫字母填空)。a→c→b→d(e)→e(d)→f(g)→g(f)該實驗通過VCl3分解制備VCl2,VCl2有強還原性和吸濕性,為防止VCl2被氧化、吸濕,所以要通入干燥的N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A裝置中飽和NH4Cl溶液與NaNO2溶液共熱反應制備N2,B裝置中濃硫酸干燥N2,C裝置中VCl3分解制備VCl2,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反應生成的Cl2,防止污染。(1)①根據分析,按氣流方向,圖中裝置的合理連接順序為a→c→b→d(e)→e(d)→f(g)→g(f);②A中盛放NaNO2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其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餾燒瓶N2↑+2H2O該實驗通過VCl3分解制備VCl2,VCl2有強還原性和吸濕性,為防止VCl2被氧化、吸濕,所以要通入干燥的N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A裝置中飽和NH4Cl溶液與NaNO2溶液共熱反應制備N2,B裝置中濃硫酸干燥N2,C裝置中VCl3分解制備VCl2,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反應生成的Cl2,防止污染。②根據A中盛放NaNO2溶液的儀器特點可知,其名稱為蒸餾燒瓶;其中發(fā)生的反應為NH4Cl與NaNO2共熱反應生成N2、NaCl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 +NH N2↑+2H2O;(2)測定產品純度:實驗后產品中混有少量VCl3雜質。稱量1.377 5 g樣品,溶于水充分水解,調pH后滴加Na2CrO4作指示劑,用0.500 0 mol·L-1AgNO3標準溶液滴定Cl-,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標準液體積為46.00 mL(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①滴定終點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入最后半滴AgNO3溶液時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且半分鐘內沉淀不溶解該實驗通過VCl3分解制備VCl2,VCl2有強還原性和吸濕性,為防止VCl2被氧化、吸濕,所以要通入干燥的N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A裝置中飽和NH4Cl溶液與NaNO2溶液共熱反應制備N2,B裝置中濃硫酸干燥N2,C裝置中VCl3分解制備VCl2,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反應生成的Cl2,防止污染。(2)①該滴定實驗的原理為Ag++Cl-===AgCl↓,當Cl-完全反應,再滴入半滴AgNO3標準溶液,AgNO3與指示劑Na2CrO4作用產生磚紅色沉淀,故滴定終點的現象為:滴入最后半滴AgNO3溶液時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且半分鐘內沉淀不溶解;②產品中VCl3與VCl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1∶10該實驗通過VCl3分解制備VCl2,VCl2有強還原性和吸濕性,為防止VCl2被氧化、吸濕,所以要通入干燥的N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A裝置中飽和NH4Cl溶液與NaNO2溶液共熱反應制備N2,B裝置中濃硫酸干燥N2,C裝置中VCl3分解制備VCl2,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反應生成的Cl2,防止污染。②根據滴定的原理,2n(VCl2)+3n(VCl3)=n(AgNO3)=0.500 0 mol/L×0.046 L,122 g/mol·n(VCl2)+157.5 g/mol·n(VCl3)=1.377 5 g,解得n(VCl2)=0.01 mol、n(VCl3)=0.001 mol,產品中VCl3與VCl2物質的量之比為0.001 mol∶0.01 mol=1∶10。謝 謝 觀 看第66講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凈化和收集【課程標準】 1.了解常見氣體制備原理、裝置及改進。2.能根據氣體的性質及制備原理設計實驗流程。1.氣體制備實驗的基本思路2.重要氣體的發(fā)生裝置依據制備氣體所需的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可將制備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分為三類:(1)固體+固體氣體發(fā)生裝置:制備氣體:O2、NH3、CH4等。(2)固體+液體或液體+液體氣體發(fā)生裝置:制備氣體:Cl2、C2H4等。(3)固體+液體(不加熱)―→氣體發(fā)生裝置:制備氣體:選擇合適的藥品和裝置能制取中學化學中常見的氣體。3.氣體制備裝置的改進(1)“固體+固體氣體”裝置的改進改進的目的:用于加熱易熔化的固體物質的分解,這樣可有效地防止固體熔化時造成液體的倒流,如草酸晶體受熱分解制取CO2氣體。(2)“固體+液體(不加熱)―→氣體”裝置的改進(3)“固(液)體+液體氣體”裝置的改進圖A的改進優(yōu)點是能控制反應液的溫度。圖B的改進優(yōu)點是使圓底燒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氣體壓強相等,便于液體順利流下。4.氣體的除雜方法(1)除雜試劑選擇的依據:主體氣體和雜質氣體性質上的差異,如溶解性、酸堿性、氧化性、還原性。除雜原則:①不損失主體氣體;②不引入新的雜質氣體;③在密閉裝置內進行;④先除易除的雜質氣體。(2)氣體干燥凈化裝置類型 液態(tài)干燥劑 固態(tài)干燥劑 固態(tài)干燥劑 固體,加熱裝置 Ⅰ Ⅱ Ⅲ Ⅳ常見干燥劑 濃H2SO4(酸性、強氧化性) 無水氯化鈣(中性) 堿石灰(堿性) 除雜試劑Cu、 CuO、Mg等當CO2中混有O2雜質時,應選用上述Ⅰ~Ⅳ中的Ⅳ裝置除O2,除雜試劑是Cu粉。5.氣體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 收集氣體的類型 收集裝置 可收集的氣體(舉例)排水法 難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又不與水反應的氣體 O2、H2、NO、CO等續(xù)表收集方法 收集氣體的類型 收集裝置 可收集的氣體(舉例)排空氣法 向上排空氣法 密度大于空氣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Cl2、SO2、 NO2、CO2向下排空氣法 密度小于空氣且不與空氣中的成分反應 H2、NH36.集氣裝置的創(chuàng)新——排液集氣裝置裝置(Ⅰ)從a管進氣b管出水可收集難溶于水的氣體,如H2、O2等。若將廣口瓶中的液體更換,還可以收集以下氣體。①飽和食鹽水——收集Cl2。②飽和NaHCO3溶液——收集CO2。③飽和NaHS溶液——收集H2S。④四氯化碳——收集HCl或NH3。裝置(Ⅱ)儲氣式集氣。氣體從橡膠管進入,可將水由A瓶排入B瓶,在A瓶中收集到氣體。7.尾氣處理的原因、方法及裝置(1)原因:有些氣體有毒或有可燃性,任其逸散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或者引發(fā)火災、爆炸等災害。(2)處理方法:一般根據氣體的相關性質,使其轉化為非氣態(tài)物質或無毒物質,如酸性有毒氣體用堿溶液吸收,可燃性氣體用點燃等措施。(3)尾氣處理裝置(見下圖a、b、c)①實驗室制取Cl2時,尾氣的處理可采用b裝置。②制取CO時,尾氣處理可采用a、c裝置。③制取H2時,尾氣處理可采用a、c裝置。[正誤辨析]1.判斷下列試劑使用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答案:(1)× (2)× (3)× (4)×2.判斷下列氣體的吸收或收集方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答案:(1)× (2)× (3)× (4)×(2023·全國乙卷)下列裝置可以用于相應實驗的是( )A B C D制備CO2 分離乙醇和乙酸 驗證SO2酸性 測量O2體積答案:D解析:Na2CO3受熱不分解,即該裝置不能用于制備CO2,A錯誤;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式來分離乙醇和乙酸,B錯誤;SO2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溶液褪色,可證明SO2具有漂白性而不是酸性,C錯誤;量氣管和水準管中液面高度相同時,O2排開的水的體積與O2的體積相等,即題圖裝置可用于測量O2體積,D正確。(2022·廣東卷)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反應生成Cl2后,按照凈化、收集、性質檢驗及尾氣處理的順序進行實驗。下列裝置(“→”表示氣流方向)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答案:D解析:濃鹽酸易揮發(fā),制備的氯氣中含有HCl,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Cl2可用濃硫酸干燥,A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A不符合題意;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裝置能收集氯氣,故B不符合題意;濕潤的紅布條褪色,干燥的紅布條不褪色,可驗證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C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故C不符合題意;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應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D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D符合題意。(2021·海南卷)用如圖裝置制取干燥的氣體(a、b表示加入的試劑),能實現的是( )選項 氣體 a bA H2S 稀H2SO4 FeSB O2 H2O2溶液 MnO2C NO2 濃HNO3 鐵片D NH3 濃氨水 CaO答案:B解析:H2S與濃硫酸反應,故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故A錯誤;發(fā)生反應2H2O22H2O+O2↑,濃硫酸干燥氧氣,故B正確;鐵片和濃硝酸常溫下發(fā)生鈍化,故不能制取二氧化氮氣體,故C錯誤;氨氣與濃硫酸反應,故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故D錯誤;故選B。考向一 氣體的制備、凈化和收集1.下列氣體發(fā)生裝置,當加入適當的塊狀固體和液體時不具有隨開隨關功能的是( )答案:D解析:A、B、C三個裝置原理與啟普發(fā)生器相似,均具有隨開隨關功能;而D裝置關閉止水夾后,反應仍持續(xù)進行,不具有隨開隨關功能。2.根據實驗目的設計的如下裝置的連接中,正確的是( )A.制備收集C2H4:連接a→c→gB.制備收集NO:連接b→c→e→dC.制備收集NH3:連接b→d→e→cD.制備收集Cl2:連接a→f→c→e→d答案:D解析:制備C2H4沒有控制溫度的溫度計,A錯誤;NO與O2反應,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B錯誤;濃硫酸吸收多余的NH3,易發(fā)生倒吸,C錯誤;飽和食鹽水除去HCl氣體,濃硫酸吸收水蒸氣,堿石灰吸收多余的Cl2,D正確。3.實驗室合成硫酰氯要先制取干燥氯氣。制備干燥純凈的氯氣所用儀器如圖:上述儀器的連接順序:e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按氣流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答案:d c a b i h g考向二 氣體制備裝置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4.工業(yè)上用螢石(主要成分是CaF2)、濃硫酸、氫氧化鋁和碳酸鈉溶液通過濕法制備冰晶石,某化學實驗小組模擬工業(yè)上制取Na3AlF6的裝置圖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裝置均可采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備的儀器B.裝置Ⅰ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F2+H2SO4CaSO4+2HF↑C.裝置Ⅲ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D.Na2CO3溶液和HF加入先后順序,先加Na2CO3溶液再通HF氣體答案:D解析:該裝置均可采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備的儀器,不能用普通玻璃,會被生成的HF腐蝕,A正確;裝置Ⅰ為高沸點的硫酸制備低沸點的HF,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F2+H2SO4CaSO4+2HF↑,B正確;HF易溶于水且會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需要防倒吸,裝置Ⅲ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C正確;先通HF氣體溶解氫氧化鋁,再加Na2CO3溶液,D錯誤。課時測評66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凈化和收集(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選擇題1-11題,每題6分,第12題16分,第13題18分,共100分)1.下列關于各實驗裝置及藥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裝置①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少量O2B.可用從左側加水的方法檢驗裝置②的氣密性C.利用裝置③驗證鐵的析氫腐蝕D.裝置④隨關隨停制氨氣答案:A解析: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制氧氣為固液不加熱反應,裝置①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少量O2,A正確;右側為敞口體系,不能檢驗裝置②的氣密性,B錯誤;鐵的析氫腐蝕需要較強的酸性環(huán)境,C錯誤;堿石灰中氧化鈣和水生成粉末狀氫氧化鈣,隔板不起作用,D錯誤。2.下列裝置用于實驗室中制取干燥氨氣的實驗,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備氨氣B.用裝置乙除去氨氣中的少量水C.用裝置丙收集氨氣D.用裝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氣答案:A解析:濃氨水遇堿石灰放出氨氣,實驗室可以用裝置甲制備氨氣,故選A;濃硫酸和氨氣反應生成硫酸銨,濃硫酸能吸收氨氣,不能用濃硫酸干燥氨氣,故不選B;體系密閉,若用裝置丙收集氨氣,空氣無法排出,故不選C;氨氣極易溶于水,漏斗口浸沒在水中,若用裝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氣,導致倒吸,故不選D。3.下列制備并收集氣體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選項 氣體 方法A Cl2 將濃鹽酸滴入高錳酸鉀固體中,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B NH3 將濃氨水滴入NaOH固體中,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C NO2 將銅片加入濃硝酸中,用排水法收集D SO2 銅與濃硫酸混合加熱,用排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法收集答案:C解析:濃鹽酸具有還原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兩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可以生成氯氣,而氯氣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比較低,故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Cl2,故A不符合題意;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且溶液中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導致氨氣放出,因為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故B不符合題意;二氧化氮與水會發(fā)生反應,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故C符合題意;銅與濃硫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亞硫酸氫鈉溶液中溶解度比較小,故可以利用排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法收集,故D不符合題意。4.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并收集氣體,其中合理的是( )選項 反應物 制備的氣體A 稀鹽酸+石灰石 CO2B 濃氨水+CaO NH3C HNO3 (稀)+銅片 NOD H2SO4(稀)+Zn H2答案:A解析: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為固體和液體反應,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故用長管進短管出的連接方式,故A正確;收集NH3,不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B錯誤;一氧化氮氣體易與氧氣反應且密度與空氣接近,故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故C錯誤;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應該短管進長管出,故D錯誤。5.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洗氣 B.干燥氣體 C.用水吸收NH3 D.排空氣法收集H2答案:D解析:洗氣氣體從長導管進入液體中,短導管出,A正確;氣體從導管處進入堿石灰中,經干燥后從另一頭出,B正確;氨氣極易溶于水,圖示裝置可有效防止倒吸,C正確;收集H2應該用排水法或者向下排空氣法,圖示裝置錯誤,D錯誤。6.實驗室制取乙烯并驗證其化學性質,下列裝置正確的是( )A.制備乙烯 B.除去雜質 C.驗證加成反應 D.收集乙烯答案:C解析:用乙醇與濃硫酸混合液加熱170 ℃,乙醇發(fā)生消去反應制備乙烯,要使用溫度計測量溶液的溫度,因此溫度計的水銀球要在溶液的液面以下,A錯誤;用NaOH溶液除去制取乙烯的雜質SO2、CO2時,導氣管應該是長進短出,導氣管連接順序反了,B錯誤;乙烯若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反應產生1,2-二溴乙烷會溶解在四氯化碳中,使溶液橙色褪去,因此可以證明乙烯發(fā)生了加成反應,C正確;乙烯與空氣密度非常接近,氣體容易與空氣混合,導致不能收集到純凈氣體,因此不能使用排空氣法收集,應該使用排水法收集,D錯誤。7.碳酰氯(COCl2)俗名光氣,熔點為-118 ℃,沸點為8.2 ℃,遇水迅速水解,生成氯化氫。光氣可由氯仿(CHCl3)和氧氣在光照條件下合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丁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Cl3+O22COCl2+2HClB.裝置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尾氣中的氯化氫C.丁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降溫,防止COCl2揮發(fā)D.裝置的連接順序(裝置可重復使用)應為c→a→b→e→f→a→b→d答案:D解析:光氣可由氯仿(CHCl3)和氧氣在光照條件下合成,且光氣遇水迅速水解,由實驗裝置可知,乙裝置制備氧氣,然后經甲干燥氧氣,在裝置丁中合成光氣,丁后面需連接干燥裝置防止水進入丁中,最后連接丙裝置吸收尾氣。裝置丁中氯仿和氧氣在光照條件下合成光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Cl3+O22COCl2+2HCl,故A正確;裝置丁中生成氯化氫,氯化氫極易溶于水,倒扣的漏斗可防止倒吸,則裝置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尾氣中的氯化氫,故B正確;COCl2的沸點為8.2 ℃,沸點較低易揮發(fā),則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降溫,防止COCl2揮發(fā),故C正確;由上述分析可知,乙裝置制備氧氣,然后經甲干燥氧氣,在裝置丁中合成光氣,丁后面需連接干燥裝置防止水進入丁中,最后連接丙裝置吸收尾氣,則裝置的連接順序為c→b→a→e→f→b→a→d,故D錯誤。8.用如圖所示裝置和相應試劑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a中試劑 b中試劑 c中試劑A 驗證非金屬性:S>C>Si 稀硫酸 Na2CO3 Na2SiO3溶液B 制備純凈的氯氣 濃鹽酸 MnO2 飽和食鹽水C 檢驗溶液X中含有CO 鹽酸 溶液X 澄清石灰水D 除去Na2SO3中的Na2SO4 氯水 混合物 NaOH溶液答案:A解析:A項,裝置b中生成氣體,說明硫酸的酸性強于碳酸,裝置c中出現沉淀,說明碳酸的酸性強于硅酸,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即非金屬性:S>C>Si,正確;B項,MnO2和濃鹽酸反應,需要加熱,此裝置中沒有加熱裝置,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的HCl,從裝置c中出來的氯氣中混有水蒸氣,不是純凈的氯氣,錯誤;C項,向裝置b中加入鹽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不能說明X中含有CO,可能含有HCO或SO或HSO,錯誤;D項,氯水具有強氧化性,能把SO氧化成SO,不能達到實驗目的,錯誤。9.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下列實驗操作規(guī)范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利用圖甲制備SO2氣體B.利用圖乙制備干燥的NO2C.利用圖丙制備乙酸乙酯D.利用圖丁裝置制備、干燥、收集氨答案:C解析:銅與濃硫酸反應需要加熱,此裝置沒有加熱儀器,故A錯誤;冷的濃硝酸與鐵反應會發(fā)生鈍化,不能用來制備二氧化氮氣體,故B錯誤;飽和碳酸鈉溶液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長頸漏斗的球狀結構可防止倒吸,故C正確;生石灰溶于水放熱且與水反應產生氫氧化鈣,增大氫氧根離子濃度,促使氨水產生氨氣,氨用堿石灰來干燥,用向下排空氣的方法可以收集氨,但需要將導管伸入試管底部,故D錯誤。10.NaClO是家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可通過Cl2與NaOH反應制得。NaClO能與CO2反應生成HClO。常溫下ClO2為黃綠色有毒氣體,易溶于水。ClO2體積分數大于10%或其水溶液在溫度過高時可能發(fā)生爆炸,與堿反應生成ClO和ClO等。實驗室制備ClO2的反應原理為2KClO3+H2C2O4+H2SO4===2ClO2↑+2CO2↑+K2SO4+2H2O。實驗室用如圖所示方法制備ClO2水溶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KClO3發(fā)生氧化反應 B.反應過程中需持續(xù)通入N2C.乙裝置應置于冰水浴中 D.丙裝置用于吸收ClO2尾氣答案:A解析:甲裝置用來制備ClO2,反應原理為題中所給化學方程式,其中KClO3為氧化劑,草酸為還原劑。產生的ClO2進入乙裝置中用水吸收得到其水溶液,丙裝置的作用是吸收ClO2,防止污染空氣。根據分析,KClO3為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A錯誤;ClO2的體積分數大于10%時可能發(fā)生爆炸,所以需要持續(xù)通入氮氣稀釋ClO2,B正確;ClO2水溶液在溫度過高時可能發(fā)生爆炸,乙裝置應置于冰水浴中,C正確;根據分析,丙裝置用于吸收ClO2尾氣,D正確。11.亞硝酰氯(ClNO)是有機物合成中的重要試劑,遇水反應生成一種氫化物和兩種氧化物。某學習小組用Cl2和NO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亞硝酰氯(ClN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裝置可以隨開隨用,隨關隨停B.Y裝置中的藥品可以換成濃硫酸C.裝入藥品打開K2后,應先打開K1再打開K3D.若無裝置Y,則Z中可能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lNO+H2O===2HCl+NO↑+N2O3↑答案:A解析:X裝置打開K1,銅絲與硝酸接觸反應生成的NO被排出。關閉K1,NO不溶于稀硝酸,將液面壓到銅絲下方,反應停止,A項符合題意;Y裝置中的藥品若換成濃硫酸,則無法除去X中可能產生的NO2等雜質,且U形管裝置盛裝的干燥劑應為固體,B項不符合題意;實驗時應先通入氯氣趕走裝置內的空氣,防止NO被氧化為NO2,C項不符合題意;方程式未配平,N元素不守恒,D項不符合題意。12.(16分)某化學小組同學利用一定濃度的H2O2溶液制備O2。該小組同學設計了如下氣體發(fā)生裝置(夾持裝置省略)。(1)甲裝置中主要儀器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裝置中,用粘合劑將MnO2制成團,放在多孔塑料片上,連接好裝置,氣密性良好后打開活塞K1,經長頸漏斗向試管中緩慢加入3% H2O2溶液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反應停止,關閉活塞K1即可,此時裝置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裝置可用于制備較多O2,催化劑鉑絲可上下移動。制備過程中如果體系內壓強過大,安全管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可以將鉑絲抽離H2O2溶液,還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丙裝置的特點是________(填字母)。a.可以控制制備反應的開始和結束b.可通過調節(jié)催化劑與液體接觸的面積來控制反應的速率c.與乙裝置相比,產物中的O2含量高、雜質種類少答案:(1)分液漏斗、錐形瓶(2)剛好沒過MnO2固體 試管內的H2O2溶液被壓入長頸漏斗中,與MnO2分離(3)液面上升 打開彈簧夾K2 (4)ab解析:(1)根據儀器構造可知,甲裝置中主要儀器的名稱為分液漏斗和錐形瓶。(2)乙裝置是啟普發(fā)生器的簡易裝置,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用粘合劑將MnO2制成團,放在多孔塑料片上,連接好裝置,氣密性良好后打開活塞K1,經長頸漏斗向試管中緩慢加入3% H2O2溶液至剛好沒過MnO2固體,此時可以產生氧氣,氧氣通過導管導出。欲使反應停止,關閉活塞K1,此時由于氣體還在產生,使容器內壓強增大,可觀察到試管內的H2O2溶液被壓入長頸漏斗中,與MnO2分離。(3)丙裝置用圓底燒瓶盛裝H2O2溶液,可用于制備較多O2,催化劑鉑絲可上下移動,可以控制反應速率。制備過程中如果體系內壓強過大,H2O2溶液會被壓入安全管中,可觀察到安全管中液面上升,圓底燒瓶中液面下降。此時可以將鉑絲抽離H2O2溶液,使反應速率減慢,還可以打開彈簧夾K2,使燒瓶內壓強降低。(4)催化劑鉑絲可上下移動,可以控制制備反應的開始和結束,a正確;催化劑與液體接觸的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可通過調節(jié)催化劑與液體接觸的面積來控制反應的速率,b正確;丙裝置用圓底燒瓶盛裝H2O2溶液,與乙裝置相比,可用于制備較多O2,但產物中的O2含量和雜質種類和乙中沒有區(qū)別,c錯誤。13.(18分)二氯化釩(VCl2)有強還原性和吸濕性,熔點為425 ℃、沸點為900 ℃,是制備多種醫(yī)藥、催化劑、含釩化合物的中間體。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制備VCl2并進行相關探究?;卮鹣铝袉栴}:(1)小組同學通過VCl3分解制備VCl2。①按氣流方向,圖中裝置合理的連接順序為_______(用小寫字母填空)。②A中盛放NaNO2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其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測定產品純度:實驗后產品中混有少量VCl3雜質。稱量1.377 5 g樣品,溶于水充分水解,調pH后滴加Na2CrO4作指示劑,用0.500 0 mol·L-1AgNO3標準溶液滴定Cl-,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標準液體積為46.00 mL(Ag2CrO4為磚紅色沉淀)。①滴定終點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產品中VCl3與VCl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答案:(1)①a→c→b→d(e)→e(d)→f(g)→g(f)?、谡麴s燒瓶 NO+NHN2↑+2H2O(2)①滴入最后半滴AgNO3溶液時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且半分鐘內沉淀不溶解 ②1∶10解析:該實驗通過VCl3分解制備VCl2,VCl2有強還原性和吸濕性,為防止VCl2被氧化、吸濕,所以要通入干燥的N2排盡裝置中的空氣;A裝置中飽和NH4Cl溶液與NaNO2溶液共熱反應制備N2,B裝置中濃硫酸干燥N2,C裝置中VCl3分解制備VCl2,D裝置中堿石灰吸收反應生成的Cl2,防止污染。(1)①根據分析,按氣流方向,圖中裝置的合理連接順序為a→c→b→d(e)→e(d)→f(g)→g(f);②根據A中盛放NaNO2溶液的儀器特點可知,其名稱為蒸餾燒瓶;其中發(fā)生的反應為NH4Cl與NaNO2共熱反應生成N2、NaCl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O+NHN2↑+2H2O;(2)①該滴定實驗的原理為Ag++Cl-===AgCl↓,當Cl-完全反應,再滴入半滴AgNO3標準溶液,AgNO3與指示劑Na2CrO4作用產生磚紅色沉淀,故滴定終點的現象為:滴入最后半滴AgNO3溶液時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且半分鐘內沉淀不溶解;②根據滴定的原理,2n(VCl2)+3n(VCl3)=n(AgNO3)=0.500 0 mol/L×0.046 L,122 g/mol·n(VCl2)+157.5 g/mol·n(VCl3)=1.377 5 g,解得n(VCl2)=0.01 mol、n(VCl3)=0.001 mol,產品中VCl3與VCl2物質的量之比為0.001 mol∶0.01 mol=1∶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66講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凈化和收集.docx 第66講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凈化和收集.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