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91張PPT)第67講 以物質制備為主的綜合實驗第十章 化學實驗基礎課程標準根據化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設計實驗方案;(2)正確選用實驗裝置;(3)掌握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4)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5)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考點一 無機物的制備考點二 基于有機物制備的綜合實驗探究內容索引課時測評無機物的制備考點一要點梳理一、物質制備流程二、實驗操作流程三、操作先后流程1.裝配儀器時:先下后上,先左后右。2.接口的連接順序:總體上遵循裝置的排列順序,但對于吸收裝置應“長”進“短”出(或“深”入“淺”出);量氣裝置應“短”進“長”出;洗氣裝置應“長”進“短”出;干燥管應“粗”進“細”出。3.實驗開始時: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再加藥品,后點酒精燈。4.加熱操作注意事項:主體實驗加熱前一般應先通原料氣趕走空氣后再點燃酒精燈,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還原CuO、CO還原Fe2O3;二是保證產品純度,如制備Mg3N2、CuCl2等。反應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原料氣直到冷卻為止。5.尾氣處理:有毒氣體常采用溶液(或固體)吸收或將之點燃,無毒氣體直接排放。6.氣體的純度:點燃或加熱通有可燃性氣體(H2、CO、CH4、C2H4、C2H2等)的裝置前,必須檢查氣體的純度。7.倒吸問題:實驗過程用到加熱操作的要防倒吸;氣體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8.冷凝回流問題:有易揮發的液體反應物時,為了避免反應物損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發生裝置中設計冷凝回流裝置或在發生裝置中安裝長玻璃管等。9.拆卸時的安全性和科學性:實驗儀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學性,有些實驗為防止“爆炸”或“氧化”,應考慮何時停止加熱或停止通氣,如有尾氣吸收裝置的實驗,必須將尾氣導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滅酒精燈,以免造成溶液倒吸;拆卸用排水法收集且需要加熱制取氣體的裝置時,需先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以防止水倒吸。拆下的儀器要清洗、干燥、歸位。典題(2023·山東卷)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純硅的重要原料,常溫下為無色液體,沸點為31.8 ℃,熔點為-126.5 ℃,易水解。實驗室根據反應Si+3HCl SiHCl3+H2,利用如下裝置制備SiHCl3粗品(加熱及夾持裝置略)。回答下列問題:典題引領(1)制備SiHCl3時進行操作:(ⅰ)……;(ⅱ)將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爐中;(ⅲ)通入HCl,一段時間后接通冷凝裝置,加熱開始反應。操作(ⅰ)為_______________;判斷制備反應結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示裝置存在的兩處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檢查裝置氣密性管式爐中固體消失、蒸餾燒瓶中無液體滴入 C和D之間缺少干燥裝置,沒有處理氫氣的裝置利用Si和HCl(氣體)的反應制備SiHCl3,實驗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故操作(ⅰ)為檢查裝置氣密性。制備反應結束時,Si完全反應,SiHCl3(常溫下為無色液體)不再增加,則實驗現象是管式爐中固體消失、蒸餾燒瓶中無液體滴入。SiHCl3容易水解,D中水蒸氣容易進入C中,C和D之間應增加吸收水蒸氣的裝置,NaOH溶液吸收HCl,但不吸收H2,D裝置后應增加處理H2的裝置。(2)已知電負性Cl>H>Si,SiHCl3在濃NaOH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2H2O已知電負性Cl>H>Si,則SiHCl3中Cl、H為-1價,Si為+4價,SiHCl3在濃NaOH溶液中反應生成Na2SiO3、H2、NaCl,配平化學方程式為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 +2H2O。(3)采用如下方法測定溶有少量HCl的SiHCl3純度。m1 g樣品經水解、干燥等預處理過程得硅酸水合物后,進行如下實驗操作:①______,②_________(填操作名稱),③稱量等操作,測得所得固體氧化物質量為m2 g,從下列儀器中選出①、②中需使用的儀器,依次為____(填字母)。測得樣品純度為__________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數式表示)。灼燒冷卻干燥AC由后續操作可知,SiHCl3水解得到的硅酸水合物要先在坩堝中灼燒(得到SiO2),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卻干燥SiO2,使用的儀器分別為A、C。根據原子守恒可得關系式SiHCl3~ SiO2,則m1 g樣品中SiHCl3的質量為考向探究1.三氯化硼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半導體硅的摻雜源或有機合成催化劑,還用于高純硼或有機硼的制取。已知:BCl3的沸點為12.5 ℃,熔點為-107.3 ℃,易潮解。實驗室制備三氯化硼的原理為B2O3+3C+3Cl2 2BCl3+3CO(1)甲組同學擬用下列裝置制備干燥純凈的氯氣(不用收集):①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C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濃H2SO4②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O +5Cl-+6H+===3Cl2↑+3H2O用KClO3和濃鹽酸反應制得的Cl2中含有HCl及水蒸氣,因此裝置B中盛放飽和食鹽水,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裝置C中盛放濃H2SO4,作用是干燥Cl2。(2)乙組同學選用甲組實驗中的A、B、C和下列裝置(裝置可重復使用)制備BCl3并驗證反應中有CO生成。①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C→___→____→___→___→__→F→D→I;其中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GEHJH將BCl3冷凝為液體收集首先要注意:剩余的儀器還有4種,而題中留有5個空,這說明有一種裝置要重復使用。從C中出來的干燥而純凈的Cl2應進入G與B2O3和C反應,生成的BCl3易潮解,應進入E進行冷凝收集,同時在E后連接H以防外界水蒸氣進入E,由于未反應的Cl2及生成的少量的CO2都會干擾后續CO的檢驗,因此H后要連接J,除去Cl2及CO2,然后再連接H,使氣體進入F前得到干燥,至此所給5空填滿,其中裝置H重復使用了一次。②實驗開始時,先通入干燥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排盡裝置中的空氣裝置中的空氣中的O2會與反應物碳反應,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引起BCl3的潮解,因此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干燥的N2以排盡裝置中的空氣。③能證明反應中有CO生成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中黑色固體變成紅色且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④三氯化硼接觸潮濕空氣時會形成腐蝕性濃厚白霧,其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l3+3H2O===H3BO3+3HCl根據題中信息可知,BCl3易潮解,所形成的腐蝕性濃厚白霧應為鹽酸的小液滴。BCl3中B為正價,與水中—OH結合形成H3BO3,Cl為負價,與水中—H結合形成HCl,從而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二氧化氯常溫下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常用于自來水消毒和果蔬保鮮等方面。氯酸鈉還原法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ClO2制備方法,其原理是用NaClO3與CH3OH在催化劑、60 ℃時,發生反應得到ClO2,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略)對其制備、吸收、釋放和氧化性進行研究。已知: ClO2易溶于水但不與水反應,氣體濃度較大時易分解(爆炸),實驗室用穩定劑吸收ClO2,生成NaClO2,使用時加酸只釋放出ClO2一種氣體。物質 CH3OH HCOOH ClO2沸點 64.7 ℃ 100.8 ℃ 11 ℃(1)儀器Ⅰ的名稱為_________; 實驗中使用儀器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頸燒瓶使ClO2蒸氣中的CH3OH冷凝回流儀器Ⅰ為三頸燒瓶,儀器Ⅱ為球形冷凝管,使ClO2中的甲醇蒸氣凝結成液體流回燒瓶;(2)根據實驗原理和目的,上述裝置的連接順序為 ea________(填接口順序)。bfgcdh由分析可知,儀器連接順序為eabfgcdh;(3)工業上常用過碳酸鈉(2Na2CO3·3H2O2)的水溶液作為ClO2的穩定劑,吸收ClO2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便于大量運輸和儲存,工業上也選擇硅酸鈣、二氧化硅分子篩等作為穩定劑,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硅酸鹽、二氧化硅分子篩性質穩定,有吸附能力由已知,ClO2實驗室制備時用穩定劑吸收,生成NaClO2,過碳酸鈉(4)裝置乙中的主要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先變藍后褪色由分析可知,溶液先變藍后褪色;(5)不能用排空氣法來收集得到純凈的Cl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O2與空氣混合,濃度較大時易分解(爆炸)由已知可知,ClO2濃度較大時易分解(爆炸),不可以用排空氣法;(6)ClO2和Cl2都為強氧化劑,在相同條件下,等物質的量時,ClO2的氧化能力是Cl2的____倍。2.5因為ClO2作氧化劑會變為Cl-,得電子數是氯氣的2.5 倍,故為2.5。返回基于有機物制備的綜合實驗探究考點二要點梳理1.有機物制備的注意要點(1)熟知常用儀器及用途(2)依據物質性質和反應特點選擇加熱或冷卻方式①加熱: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一般在400~500 ℃,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餾等實驗選用酒精燈加熱,若溫度要求更高,可選用酒精噴燈或電爐加熱。除上述加熱方式外還可以根據加熱的溫度要求選擇水浴、油浴、沙浴加熱。②冷凝回流:有機物易揮發,因此在反應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裝置,以減少有機物的揮發,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產物的產率。如圖1、圖3中的冷凝管,圖2中的長玻璃管B的作用都是冷凝回流。③防暴沸: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開始忘加沸石(或碎瓷片),需冷卻后補加。2.常見有機物分離提純的方法(1)分液:用于分離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體。(2)蒸餾:用于分離沸點不同的互溶液體。分餾的原理與此相同。(3)洗氣:用于除去氣體混合物中的雜質,如乙烷中的乙烯可通過溴水洗氣除去。(4)萃取分液:如分離溴水中的溴和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進行萃取,然后分液。3.把握制備過程典題(2023·新課標卷)實驗室由安息香制備二苯乙二酮的反應式如下:相關信息列表如下:典題引領物質 性狀 熔點/℃ 沸點/℃ 溶解性安息香 白色固體 133 344 難溶于冷水,溶于熱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 淡黃色固體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冰乙酸 無色液體 17 118 與水、乙醇互溶裝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實驗步驟為:①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邊攪拌邊加熱,至固體全部溶解。②停止加熱,待沸騰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熱回流45~60 min。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卻,有黃色固體析出。④過濾,并用冷水洗滌固體3次,得到粗品。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結晶,干燥后得淡黃色結晶1.6 g。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中應加入_____(填“水”或“油”)作為熱傳導介質。油水浴加熱的溫度范圍為0~100 ℃,油浴加熱的溫度范圍為100~260 ℃,安息香的熔點為133 ℃,故采用油浴加熱。(2)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_____;冷卻水應從___(填“a”或“b”)口通入。球形冷凝管a儀器B的名稱為球形冷凝管,冷卻水應從下口進上口出。(3)實驗步驟②中,安息香必須待沸騰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沸騰時加入安息香固體引起暴沸在液體沸騰時加入固體會引起暴沸,由安息香熔點可知其室溫下為固體,故待沸騰平息后加入安息香,目的是防止沸騰時加入安息香固體引起暴沸。(4)在本實驗中,FeCl3為氧化劑且過量,其還原產物為______;某同學嘗試改進本實驗: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該方案是否可行?簡述判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Cl2可行,空氣可以將還原產物FeCl2又氧化為FeCl3,FeCl3可循環參與反應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可行,會依次發生反應:安息香+FeCl3―→二苯乙二酮+FeCl2+HCl,4FeCl2+O2+4HCl===4FeCl3+2H2O,FeCl3可以循環利用。(5)本實驗步驟①~③在乙酸體系中進行,乙酸除作溶劑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FeCl3水解FeCl3易水解,乙酸還可以防止Fe3+水解。(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___(填字母)洗滌的方法除去。若要得到更高純度的產品,可用重結晶的方法進一步提純。a.熱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a安息香難溶于冷水,溶于熱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酸,因此粗品中少量的安息香可用少量熱水洗滌的方法除去。(7)本實驗的產率最接近于__(填字母)。a.85% b.80% c.75% d.70%b模型構建解答有機物制備類綜合實驗題的思維流程考向探究對甲基苯胺可用對硝基甲苯作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制得。 主要反應及裝置如下:主要反應物和產物的物理性質見下表:化合物 溶解性 熔點(℃) 沸點(℃) 密度(g·cm-3)對硝基甲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 51.4 237.7 1.286對甲基苯胺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 43~45 200~202 1.046對甲基苯胺鹽酸鹽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苯 243~245 - -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5.5 80.1 0.874實驗步驟如下:①向三頸燒瓶中加入50 mL稀鹽酸、10.7 mL(13.7 g)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維持瓶內溫度在80 ℃左右,同時攪拌回流、使其充分反應;②調節pH=7~8,再逐滴加入30 mL苯充分混合;③抽濾得到固體,將濾液靜置、分液得液體M;④向M中滴加鹽酸,振蕩、靜置、分液,向下層液體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靜置;⑤抽濾得固體,將其洗滌、干燥得6.1 g產品。回答下列問題:(1)主要反應裝置如圖,a處缺少的裝置是____________ (填儀器名稱),實驗步驟③和④的分液操作中使用到下列儀器中的____(填字母)。a.燒杯 b.長頸漏斗c.玻璃棒 d.鐵架臺球形冷凝管ad首先向三頸燒瓶中加稀鹽酸、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加熱進行反應,生成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調節pH=7~8,沉淀鐵離子并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對甲基苯胺和未反應的對硝基甲苯,抽濾、靜置、分液,得到有機層,向有機層中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靜置,分液得到無機層,向無機層加入NaOH溶液,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對甲基苯胺常溫下為微溶于水的固體,所以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會有對甲基苯胺固體析出,抽濾得到固體,洗滌、干燥得到產品。(1)該反應中反應物沸點較低,加熱反應過程中會揮發,需要在a處加裝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分液操作需要燒杯、分液漏斗、鐵架臺,所以選ad;(2)步驟②中用5%的碳酸鈉溶液調pH=7~8的目的之一是使Fe3+轉化為氫氧化鐵沉淀,另一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首先向三頸燒瓶中加稀鹽酸、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加熱進行反應,生成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調節pH=7~8,沉淀鐵離子并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對甲基苯胺和未反應的對硝基甲苯,抽濾、靜置、分液,得到有機層,向有機層中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靜置,分液得到無機層,向無機層加入NaOH溶液,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對甲基苯胺常溫下為微溶于水的固體,所以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會有對甲基苯胺固體析出,抽濾得到固體,洗滌、干燥得到產品。(2)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可知,pH值升高會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3)步驟③中液體M是分液時的___ 層(填“上”或“下”)液體,步驟④加入鹽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進入水層與對硝基甲苯分離首先向三頸燒瓶中加稀鹽酸、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加熱進行反應,生成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調節pH=7~8,沉淀鐵離子并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對甲基苯胺和未反應的對硝基甲苯,抽濾、靜置、分液,得到有機層,向有機層中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靜置,分液得到無機層,向無機層加入NaOH溶液,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對甲基苯胺常溫下為微溶于水的固體,所以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會有對甲基苯胺固體析出,抽濾得到固體,洗滌、干燥得到產品。(3)根據分析步驟③中液體M為有機層,溶劑為苯,密度比水小,所以在上層;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易溶于水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從而實現與對硝基甲苯的分離;(4)步驟④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OH-===H2O、首先向三頸燒瓶中加稀鹽酸、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加熱進行反應,生成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調節pH=7~8,沉淀鐵離子并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對甲基苯胺和未反應的對硝基甲苯,抽濾、靜置、分液,得到有機層,向有機層中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靜置,分液得到無機層,向無機層加入NaOH溶液,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對甲基苯胺常溫下為微溶于水的固體,所以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會有對甲基苯胺固體析出,抽濾得到固體,洗滌、干燥得到產品。(4)下層液體中有未反應的鹽酸和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都與NaOH發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H++OH-===H2O、CH3NH +OH-―→CH3NH2+H2O;(5)步驟⑤中,以下洗滌劑中最合適的是___ (填字母)。a.乙醇 b.蒸餾水 c.HCl溶液 d.NaOH溶液b首先向三頸燒瓶中加稀鹽酸、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加熱進行反應,生成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調節pH=7~8,沉淀鐵離子并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對甲基苯胺和未反應的對硝基甲苯,抽濾、靜置、分液,得到有機層,向有機層中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靜置,分液得到無機層,向無機層加入NaOH溶液,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對甲基苯胺常溫下為微溶于水的固體,所以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會有對甲基苯胺固體析出,抽濾得到固體,洗滌、干燥得到產品。(5)洗滌過程是為了洗去對甲基苯胺可能附著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NaCl和NaOH等可溶于水的雜質,為降低對甲基苯胺洗滌過程的溶解損失,最好的洗滌劑應為蒸餾水,所以選b;(6)本實驗的產率是_____%。(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57.0首先向三頸燒瓶中加稀鹽酸、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加熱進行反應,生成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調節pH=7~8,沉淀鐵離子并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對甲基苯胺和未反應的對硝基甲苯,抽濾、靜置、分液,得到有機層,向有機層中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靜置,分液得到無機層,向無機層加入NaOH溶液,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對甲基苯胺常溫下為微溶于水的固體,所以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會有對甲基苯胺固體析出,抽濾得到固體,洗滌、干燥得到產品。返回課 時 測 評返回1.(25分)某實驗小組以BaS溶液為原料制備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測定產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可選用試劑:NaCl晶體、BaS溶液、濃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餾水。步驟1.BaCl2·2H2O的制備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BaCl2溶液,經一系列步驟獲得BaCl2·2H2O產品。步驟2.產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測定①稱取產品0.500 0 g,用100 mL水溶解,酸化,加熱至近沸;②在不斷攪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熱的0.100 mol·L-1 H2SO4溶液;③沉淀完全后,60 ℃水浴40分鐘,經過濾、洗滌、烘干等步驟,稱量白色固體,質量為0.466 0 g。回答下列問題:(1)Ⅰ是制取______氣體的裝置,在試劑a過量并微熱時,發生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ClH2SO4(濃)+NaClNaHSO4+HCl↑裝置Ⅰ為濃硫酸和氯化鈉共熱制取HCl氣體的裝置,發生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濃)+NaCl NaHSO4+HCl↑。(2)Ⅱ中b儀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Ⅲ中的試劑應選用____________。防止Ⅱ中溶液倒吸CuSO4溶液氯化氫極易溶于水,裝置Ⅱ中b儀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裝置Ⅱ中氯化氫與BaS溶液反應生成H2S,H2S有毒,對環境有污染,裝置Ⅲ中盛放CuSO4溶液,用于吸收H2S。(3)在沉淀過程中,某同學在加入一定量熱的H2SO4溶液后,認為沉淀已經完全,判斷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靜置,取上層清液于一潔凈試管中,繼續滴加硫酸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則已沉淀完全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因此判斷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靜置,取上層清液于一潔凈試管中,繼續滴加硫酸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則已沉淀完全。(4)沉淀過程中需加入過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使鋇離子沉淀完全為了使鋇離子沉淀完全,沉淀過程中需加入過量的硫酸溶液。(5)在過濾操作中,下列儀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名稱)。錐形瓶過濾用到的儀器有:鐵架臺、燒杯、漏斗、玻璃棒,用不到錐形瓶。2.(25分)硫酸亞鐵在印染、醫藥、化肥等多個行業有廣泛應用。某學習小組對硫酸亞鐵晶體(FeSO4·7H2O)的熱分解產物進行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石棉絨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D中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防止固體粉末堵塞導管(球形)干燥管裝置A為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分解的裝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裝置B盛放品紅溶液,可以檢驗SO2,裝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檢驗SO3,裝置D中為無水CuSO4粉末,可以檢驗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1)裝置A中石棉絨可以防止固體粉末堵塞導管,裝置D中的儀器為球形干燥管;(2)按氣流方向,上述裝置合理的連接順序為a→g→f→___→___→___→____→h(填裝置口小寫字母)。edcb裝置A為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分解的裝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裝置B盛放品紅溶液,可以檢驗SO2,裝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檢驗SO3,裝置D中為無水CuSO4粉末,可以檢驗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2)生成物應該先檢驗水蒸氣,再檢驗SO3,最后檢驗SO2,因為檢驗SO2和SO3時都有水溶液,會帶出水蒸氣,SO3極易溶于水且和水反應,所以連接順序為a→g→f→e→d→c→b→h;(3)該小組同學按上述順序連接各裝置并進行實驗,請為他們補全表格:裝置編號 填裝試劑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 FeSO4·7H2O 綠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粉末 B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產物中含有SO2C 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D 無水CuSO4 粉末 白色固體逐漸變為藍色 分解產物中含有水蒸氣E ④__________ 品紅溶液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分解產物中含有SO3NaOH溶液裝置A為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分解的裝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裝置B盛放品紅溶液,可以檢驗SO2,裝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檢驗SO3,裝置D中為無水CuSO4粉末,可以檢驗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3)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后由綠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粉末,說明生成了Fe2O3;品紅溶液褪色,說明分解產物中含有SO2;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分解產物中含有SO3;無水CuSO4粉末由白色固體逐漸變為藍色,說明分解產物中含有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4)硫酸亞鐵晶體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裝置A為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分解的裝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裝置B盛放品紅溶液,可以檢驗SO2,裝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檢驗SO3,裝置D中為無水CuSO4粉末,可以檢驗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得到紅色固體為氧化鐵,同時生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氣,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FeSO4·7H2O Fe2O3+SO3↑+SO2↑+14H2O↑;(5)設計實驗證明A中得到的紅色粉末不含+2價鐵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述實驗操作及現象)。取實驗后反應管中少量固體,溶于稀鹽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不產生藍色沉淀(用硫酸溶解,酸性高錳酸鉀檢驗Fe2+也可以)裝置A為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分解的裝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裝置B盛放品紅溶液,可以檢驗SO2,裝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檢驗SO3,裝置D中為無水CuSO4粉末,可以檢驗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5)證明A中得到的紅色粉末不含+2價鐵元素,需要取實驗后反應管中少量固體,溶于稀鹽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無藍色沉淀生成,證明A中得到的紅色粉末不含+2價的鐵元素。3.(23分)(2023·山東日照模擬)乙醇酸鈉(HOCH2COONa)又稱羥基乙酸鈉,它是一種有機原料,其相對分子質量為98。羥基乙酸鈉易溶于熱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機溶劑。實驗室擬用氯乙酸(ClCH2COOH)和NaOH溶液制備少量羥基乙酸鈉,此反應為劇烈的放熱反應。具體實驗步驟如下:步驟1:向如圖所示裝置的三頸燒瓶中,加入132.3 g氯乙酸、50 mL水,攪拌。逐步加入40% NaOH溶液,在95 ℃繼續攪拌反應2小時,反應過程控制 pH約為9至10之間。步驟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熱水,操作1,濾液冷卻至15 ℃,過濾得粗產品。步驟3:粗產品溶解于適量熱水中,加活性炭脫色,操作2,分離掉活性炭。步驟4:將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適量乙醇中,操作3,過濾、干燥,得到羥基乙酸鈉。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1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CH2COOH+2NaOHHOCH2COONa+NaCl+H2O(2)步驟2中,三頸燒瓶中如果忘加磁轉子該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溶液冷卻后補加磁轉子(3)步驟4中,得到純凈羥基乙酸鈉1.1 mol,則實驗產率為_______%(結果保留1位小數)。78.6132.3 g氯乙酸(ClCH2COOH)的物質的量為 =1.4 mol,根據ClCH2COOH~HOCH2COONa可知,理論上可以生成1.4 mol羥基乙酸鈉,步驟4中,得到純凈羥基乙酸鈉1.1 mol,則實驗產率為×100%≈78.6%。4.(27分)席夫堿在有機合成、液晶材料、植物生長調節等多個領域有重要用途。學習小組在實驗室中探究由對甲基苯胺( )與苯甲醛( )在酸催化下制備對甲基苯胺縮苯甲醛席夫堿( ,M=195 g·mol-1),有關信息和裝置分別如表格和圖像所示。物質 相對分子質量 密度/(g·cm-3) 熔點/℃ 沸點/℃ 溶解性對甲基苯胺 107 0.96 44 20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醇 46 0.78 -114 78 溶于水苯甲醛 106 1.0 -26 179 微溶于水,與乙醇互溶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步驟①按圖安裝好制備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向A中加入6.0 g對甲基苯胺、5.0 mL苯甲醛、50 mL乙醇和適量乙酸。其中分水器可接收并分離生成的水。乙醇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溶劑,使反應物充分混合②控制反應溫度為50 ℃,加熱回流至反應結束,合適的加熱方式為__________;A中發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說明反應結束的實驗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浴加熱+H2O分水器中水不再增加(2)純化產品①按圖安裝好水蒸氣蒸餾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A中反應后余液轉移至D中,在C中加入適量水,進行蒸餾,將產品中的乙醇、對甲基苯胺和苯甲醛蒸出。玻璃管a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儀器b的名稱為________。平衡壓強,檢驗固體產品是否堵塞導管牛角管②蒸餾操作結束后,需先打開止水夾再停止加熱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裝置D中液體倒吸入裝置C中③實驗后將裝置D中固體洗滌、干燥后,進一步通過________(填操作名稱)純化后,得到純品6.0 g。本實驗的產品產率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字)。重結晶65.2%晶體經重結晶后可進一步純化;5.0 mL苯甲醛的質量為1.0×5.0 g=5 g,對甲基苯胺過量,按苯甲醛的量計算。由關系式:苯甲醛 ~ 對甲基苯胺縮苯甲醛席夫堿106 g 195 g5 g m可知理論上制得產品的質量為m≈9.198 g,產率為 ×100%≈65.2%。返回第67講 以物質制備為主的綜合實驗【課程標準】 根據化學實驗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1)設計實驗方案;(2)正確選用實驗裝置;(3)掌握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4)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5)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考點一 無機物的制備一、物質制備流程二、實驗操作流程三、操作先后流程1.裝配儀器時:先下后上,先左后右。2.接口的連接順序:總體上遵循裝置的排列順序,但對于吸收裝置應“長”進“短”出(或“深”入“淺”出);量氣裝置應“短”進“長”出;洗氣裝置應“長”進“短”出;干燥管應“粗”進“細”出。3.實驗開始時: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再加藥品,后點酒精燈。4.加熱操作注意事項:主體實驗加熱前一般應先通原料氣趕走空氣后再點燃酒精燈,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還原CuO、CO還原Fe2O3;二是保證產品純度,如制備Mg3N2、CuCl2等。反應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原料氣直到冷卻為止。5.尾氣處理:有毒氣體常采用溶液(或固體)吸收或將之點燃,無毒氣體直接排放。6.氣體的純度:點燃或加熱通有可燃性氣體(H2、CO、CH4、C2H4、C2H2等)的裝置前,必須檢查氣體的純度。7.倒吸問題:實驗過程用到加熱操作的要防倒吸;氣體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8.冷凝回流問題:有易揮發的液體反應物時,為了避免反應物損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發生裝置中設計冷凝回流裝置或在發生裝置中安裝長玻璃管等。9.拆卸時的安全性和科學性:實驗儀器的拆卸要注意安全性和科學性,有些實驗為防止“爆炸”或“氧化”,應考慮何時停止加熱或停止通氣,如有尾氣吸收裝置的實驗,必須將尾氣導管提出液面后才能熄滅酒精燈,以免造成溶液倒吸;拆卸用排水法收集且需要加熱制取氣體的裝置時,需先把導管從水槽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以防止水倒吸。拆下的儀器要清洗、干燥、歸位。(2023·山東卷)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純硅的重要原料,常溫下為無色液體,沸點為31.8 ℃,熔點為-126.5 ℃,易水解。實驗室根據反應Si+3HClSiHCl3+H2,利用如下裝置制備SiHCl3粗品(加熱及夾持裝置略)。回答下列問題:(1)制備SiHCl3時進行操作:(ⅰ)……;(ⅱ)將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爐中;(ⅲ)通入HCl,一段時間后接通冷凝裝置,加熱開始反應。操作(ⅰ)為____________;判斷制備反應結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示裝置存在的兩處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電負性Cl>H>Si,SiHCl3在濃NaOH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如下方法測定溶有少量HCl的SiHCl3純度。m1 g樣品經水解、干燥等預處理過程得硅酸水合物后,進行如下實驗操作:①________,②________(填操作名稱),③稱量等操作,測得所得固體氧化物質量為m2 g,從下列儀器中選出①、②中需使用的儀器,依次為________(填字母)。測得樣品純度為________(用含m1、m2的代數式表示)。答案:(1)檢查裝置氣密性 管式爐中固體消失、蒸餾燒瓶中無液體滴入 C和D之間缺少干燥裝置,沒有處理氫氣的裝置 (2)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2H2O (3)灼燒 冷卻干燥 AC ×100%解析:(1)利用Si和HCl(氣體)的反應制備SiHCl3,實驗前要檢查裝置氣密性,故操作(ⅰ)為檢查裝置氣密性。制備反應結束時,Si完全反應,SiHCl3(常溫下為無色液體)不再增加,則實驗現象是管式爐中固體消失、蒸餾燒瓶中無液體滴入。SiHCl3容易水解,D中水蒸氣容易進入C中,C和D之間應增加吸收水蒸氣的裝置,NaOH溶液吸收HCl,但不吸收H2,D裝置后應增加處理H2的裝置。(2)已知電負性Cl>H>Si,則SiHCl3中Cl、H為-1價,Si為+4價,SiHCl3在濃NaOH溶液中反應生成Na2SiO3、H2、NaCl,配平化學方程式為SiHCl3 +5NaOH===Na2SiO3+ H2 ↑+3NaCl +2H2O。(3)由后續操作可知,SiHCl3水解得到的硅酸水合物要先在坩堝中灼燒(得到SiO2),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卻干燥SiO2,使用的儀器分別為A、C。根據原子守恒可得關系式SiHCl3~ SiO2,則m1 g樣品中SiHCl3的質量為m2 g×,故樣品純度為m2 g×÷m1 g×100%=×100%。1.三氯化硼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半導體硅的摻雜源或有機合成催化劑,還用于高純硼或有機硼的制取。已知:BCl3的沸點為12.5 ℃,熔點為-107.3 ℃,易潮解。實驗室制備三氯化硼的原理為B2O3+3C+3Cl22BCl3+3CO(1)甲組同學擬用下列裝置制備干燥純凈的氯氣(不用收集):①裝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C盛放的試劑是____________。②裝置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組同學選用甲組實驗中的A、B、C和下列裝置(裝置可重復使用)制備BCl3并驗證反應中有CO生成。①乙組同學的實驗裝置中,依次連接的合理順序為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D→I;其中裝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實驗開始時,先通入干燥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能證明反應中有CO生成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三氯化硼接觸潮濕空氣時會形成腐蝕性濃厚白霧,其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濃H2SO4 ②ClO+5Cl-+6H+===3Cl2↑+3H2O(2)①G E H J H 將BCl3冷凝為液體收集 ②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③F中黑色固體變成紅色且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④BCl3+3H2O===H3BO3+3HCl解析:(1)①用KClO3和濃鹽酸反應制得的Cl2中含有HCl及水蒸氣,因此裝置B中盛放飽和食鹽水,作用是除去Cl2中混有的HCl,裝置C中盛放濃H2SO4,作用是干燥Cl2。(2)①首先要注意:剩余的儀器還有4種,而題中留有5個空,這說明有一種裝置要重復使用。從C中出來的干燥而純凈的Cl2應進入G與B2O3和C反應,生成的BCl3易潮解,應進入E進行冷凝收集,同時在E后連接H以防外界水蒸氣進入E,由于未反應的Cl2及生成的少量的CO2都會干擾后續CO的檢驗,因此H后要連接J,除去Cl2及CO2,然后再連接H,使氣體進入F前得到干燥,至此所給5空填滿,其中裝置H重復使用了一次。②裝置中的空氣中的O2會與反應物碳反應,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引起BCl3的潮解,因此實驗開始時,應先通入干燥的N2以排盡裝置中的空氣。④根據題中信息可知,BCl3易潮解,所形成的腐蝕性濃厚白霧應為鹽酸的小液滴。BCl3中B為正價,與水中—OH結合形成H3BO3,Cl為負價,與水中—H結合形成HCl,從而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二氧化氯常溫下是一種黃綠色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常用于自來水消毒和果蔬保鮮等方面。氯酸鈉還原法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ClO2制備方法,其原理是用NaClO3與CH3OH在催化劑、60 ℃時,發生反應得到ClO2,用如圖裝置(夾持裝置略)對其制備、吸收、釋放和氧化性進行研究。已知: ClO2易溶于水但不與水反應,氣體濃度較大時易分解(爆炸),實驗室用穩定劑吸收ClO2,生成NaClO2,使用時加酸只釋放出ClO2一種氣體。物質 CH3OH HCOOH ClO2沸點 64.7 ℃ 100.8 ℃ 11 ℃(1)儀器Ⅰ的名稱為____________ ; 實驗中使用儀器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實驗原理和目的,上述裝置的連接順序為 ea___________(填接口順序)。(3)工業上常用過碳酸鈉(2Na2CO3·3H2O2)的水溶液作為ClO2的穩定劑,吸收ClO2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便于大量運輸和儲存,工業上也選擇硅酸鈣、二氧化硅分子篩等作為穩定劑,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裝置乙中的主要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能用排空氣法來收集得到純凈的Cl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lO2和Cl2都為強氧化劑,在相同條件下,等物質的量時,ClO2的氧化能力是Cl2的________倍。答案:(1)三頸燒瓶 使ClO2蒸氣中的CH3OH冷凝回流 (2)bfgcdh (3)2CO+H2O2+2ClO2===2ClO+O2↑+2HCO 硅酸鹽、二氧化硅分子篩性質穩定,有吸附能力 (4)溶液先變藍后褪色(5)ClO2與空氣混合,濃度較大時易分解(爆炸)(6)2.5解析:(1)儀器Ⅰ為三頸燒瓶,儀器Ⅱ為球形冷凝管,使ClO2中的甲醇蒸氣凝結成液體流回燒瓶;(2)由分析可知,儀器連接順序為eabfgcdh;(3)由已知,ClO2實驗室制備時用穩定劑吸收,生成NaClO2,過碳酸鈉(2Na2CO3·3H2O2)中的H2O2為還原劑生成O2,CO結合H+形成HCO,故離子反應式為2CO+H2O2+2ClO2===2ClO+O2↑+2HCO;(4)由分析可知,溶液先變藍后褪色;(5)由已知可知,ClO2濃度較大時易分解(爆炸),不可以用排空氣法;(6)因為ClO2作氧化劑會變為Cl-,得電子數是氯氣的2.5 倍,故為2.5。考點二 基于有機物制備的綜合實驗探究1.有機物制備的注意要點(1)熟知常用儀器及用途(2)依據物質性質和反應特點選擇加熱或冷卻方式①加熱: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一般在400~500 ℃,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餾等實驗選用酒精燈加熱,若溫度要求更高,可選用酒精噴燈或電爐加熱。除上述加熱方式外還可以根據加熱的溫度要求選擇水浴、油浴、沙浴加熱。②冷凝回流:有機物易揮發,因此在反應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裝置,以減少有機物的揮發,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產物的產率。如圖1、圖3中的冷凝管,圖2中的長玻璃管B的作用都是冷凝回流。③防暴沸: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開始忘加沸石(或碎瓷片),需冷卻后補加。2.常見有機物分離提純的方法(1)分液:用于分離兩種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體。(2)蒸餾:用于分離沸點不同的互溶液體。分餾的原理與此相同。(3)洗氣:用于除去氣體混合物中的雜質,如乙烷中的乙烯可通過溴水洗氣除去。(4)萃取分液:如分離溴水中的溴和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進行萃取,然后分液。3.把握制備過程(2023·新課標卷)實驗室由安息香制備二苯乙二酮的反應式如下:相關信息列表如下:物質 性狀 熔點/℃ 沸點/℃ 溶解性安息香 白色固體 133 344 難溶于冷水,溶于熱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 淡黃色固體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冰乙酸 無色液體 17 118 與水、乙醇互溶裝置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實驗步驟為:①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邊攪拌邊加熱,至固體全部溶解。②停止加熱,待沸騰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熱回流45~60 min。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卻,有黃色固體析出。④過濾,并用冷水洗滌固體3次,得到粗品。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結晶,干燥后得淡黃色結晶1.6 g。回答下列問題:(1)儀器A中應加入________(填“水”或“油”)作為熱傳導介質。(2)儀器B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冷卻水應從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3)實驗步驟②中,安息香必須待沸騰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本實驗中,FeCl3為氧化劑且過量,其還原產物為________;某同學嘗試改進本實驗: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該方案是否可行?簡述判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實驗步驟①~③在乙酸體系中進行,乙酸除作溶劑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________(填字母)洗滌的方法除去。若要得到更高純度的產品,可用重結晶的方法進一步提純。a.熱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7)本實驗的產率最接近于________(填字母)。a.85% b.80% c.75% d.70%答案:(1)油 (2)球形冷凝管 a (3)防止沸騰時加入安息香固體引起暴沸 (4)FeCl2 可行,空氣可以將還原產物FeCl2又氧化為FeCl3,FeCl3可循環參與反應 (5)FeCl3水解 (6)a (7)b解析:(1)水浴加熱的溫度范圍為0~100 ℃,油浴加熱的溫度范圍為100~260 ℃,安息香的熔點為133 ℃,故采用油浴加熱。(2)儀器B的名稱為球形冷凝管,冷卻水應從下口進上口出。(3)在液體沸騰時加入固體會引起暴沸,由安息香熔點可知其室溫下為固體,故待沸騰平息后加入安息香,目的是防止沸騰時加入安息香固體引起暴沸。(4)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氣制備二苯乙二酮可行,會依次發生反應:安息香+FeCl3―→二苯乙二酮+FeCl2+HCl,4FeCl2+O2+4HCl===4FeCl3+2H2O,FeCl3可以循環利用。(5)FeCl3易水解,乙酸還可以防止Fe3+水解。(6)安息香難溶于冷水,溶于熱水、乙醇、乙酸,二苯乙二酮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酸,因此粗品中少量的安息香可用少量熱水洗滌的方法除去。(7)該實驗的理論產量為2.0 g×≈1.98 g,實際產量是1.6 g,產率=×100%=80.8%,因此本實驗的產率最接近于80%。模型構建解答有機物制備類綜合實驗題的思維流程對甲基苯胺可用對硝基甲苯作原料在一定條件下制得。 主要反應及裝置如下:主要反應物和產物的物理性質見下表:化合物 溶解性 熔點(℃) 沸點(℃) 密度(g·cm-3)對硝基甲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 51.4 237.7 1.286對甲基苯胺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 43~45 200~202 1.046對甲基苯胺鹽酸鹽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苯 243~245 - -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 5.5 80.1 0.874實驗步驟如下:①向三頸燒瓶中加入50 mL稀鹽酸、10.7 mL(13.7 g)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維持瓶內溫度在80 ℃左右,同時攪拌回流、使其充分反應;②調節pH=7~8,再逐滴加入30 mL苯充分混合;③抽濾得到固體,將濾液靜置、分液得液體M;④向M中滴加鹽酸,振蕩、靜置、分液,向下層液體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靜置;⑤抽濾得固體,將其洗滌、干燥得6.1 g產品。回答下列問題:(1)主要反應裝置如圖,a處缺少的裝置是________ (填儀器名稱),實驗步驟③和④的分液操作中使用到下列儀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a.燒杯 b.長頸漏斗c.玻璃棒 d.鐵架臺(2)步驟②中用5%的碳酸鈉溶液調pH=7~8的目的之一是使Fe3+轉化為氫氧化鐵沉淀,另一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驟③中液體M是分液時的________ 層(填“上”或“下”)液體,步驟④加入鹽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驟④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步驟⑤中,以下洗滌劑中最合適的是________ (填字母)。a.乙醇 b.蒸餾水 c.HCl溶液 d.NaOH溶液(6)本實驗的產率是________%。(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1)球形冷凝管 ad (2)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 (3)上 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進入水層與對硝基甲苯分離 (4)H++OH-===H2O、CH3NH+OH-―→CH3NH2+H2O(5)b (6)57.0解析:首先向三頸燒瓶中加稀鹽酸、對硝基甲苯和適量鐵粉加熱進行反應,生成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調節pH=7~8,沉淀鐵離子并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加入苯溶解生成的對甲基苯胺和未反應的對硝基甲苯,抽濾、靜置、分液,得到有機層,向有機層中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鹽酸鹽,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易溶于水,靜置,分液得到無機層,向無機層加入NaOH溶液,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對甲基苯胺常溫下為微溶于水的固體,所以在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會有對甲基苯胺固體析出,抽濾得到固體,洗滌、干燥得到產品。(1)該反應中反應物沸點較低,加熱反應過程中會揮發,需要在a處加裝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分液操作需要燒杯、分液漏斗、鐵架臺,所以選ad;(2)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可知,pH值升高會使對甲基苯胺鹽酸鹽轉化為對甲基苯胺,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3)根據分析步驟③中液體M為有機層,溶劑為苯,密度比水小,所以在上層;加入鹽酸使對甲基苯胺轉化為易溶于水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從而實現與對硝基甲苯的分離;(4)下層液體中有未反應的鹽酸和生成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都與NaOH發生反應,離子方程式為H++OH-===H2O、CH3NH+OH-―→CH3NH2+H2O;(5)洗滌過程是為了洗去對甲基苯胺可能附著的對甲基苯胺鹽酸鹽、NaCl和NaOH等可溶于水的雜質,為降低對甲基苯胺洗滌過程的溶解損失,最好的洗滌劑應為蒸餾水,所以選b;(6)原料中有13.7 g對硝基甲苯,即=0.1 mol,所以理論上生成的對甲基苯胺應為0.1 mol,實際得到產品6.1 g,所以產率為×100%≈57.0%。課時測評67 以物質制備為主的綜合實驗(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第1題25分,第2題25分,第3題23分,第4題27分,共100分)1.(25分)某實驗小組以BaS溶液為原料制備BaCl2·2H2O,并用重量法測定產品中BaCl2·2H2O的含量。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可選用試劑:NaCl晶體、BaS溶液、濃H2SO4、稀H2SO4、CuSO4溶液、蒸餾水。步驟1.BaCl2·2H2O的制備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BaCl2溶液,經一系列步驟獲得BaCl2·2H2O產品。步驟2.產品中BaCl2·2H2O的含量測定①稱取產品0.500 0 g,用100 mL水溶解,酸化,加熱至近沸;②在不斷攪拌下,向①所得溶液逐滴加入熱的0.100 mol·L-1 H2SO4溶液;③沉淀完全后,60 ℃水浴40分鐘,經過濾、洗滌、烘干等步驟,稱量白色固體,質量為0.466 0 g。回答下列問題:(1)Ⅰ是制取________氣體的裝置,在試劑a過量并微熱時,發生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Ⅱ中b儀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中的試劑應選用________________。(3)在沉淀過程中,某同學在加入一定量熱的H2SO4溶液后,認為沉淀已經完全,判斷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沉淀過程中需加入過量的H2SO4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過濾操作中,下列儀器不需要用到的是______(填名稱)。答案:(1)HCl H2SO4(濃)+NaClNaHSO4+HCl↑(2)防止Ⅱ中溶液倒吸 CuSO4溶液(3)靜置,取上層清液于一潔凈試管中,繼續滴加硫酸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則已沉淀完全(4)使鋇離子沉淀完全(5)錐形瓶解析:(1)裝置Ⅰ為濃硫酸和氯化鈉共熱制取HCl氣體的裝置,發生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O4(濃)+NaClNaHSO4+HCl↑。(2)氯化氫極易溶于水,裝置Ⅱ中b儀器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裝置Ⅱ中氯化氫與BaS溶液反應生成H2S,H2S有毒,對環境有污染,裝置Ⅲ中盛放CuSO4溶液,用于吸收H2S。(3)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因此判斷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靜置,取上層清液于一潔凈試管中,繼續滴加硫酸溶液,無白色沉淀生成,則已沉淀完全。(4)為了使鋇離子沉淀完全,沉淀過程中需加入過量的硫酸溶液。(5)過濾用到的儀器有:鐵架臺、燒杯、漏斗、玻璃棒,用不到錐形瓶。2.(25分)硫酸亞鐵在印染、醫藥、化肥等多個行業有廣泛應用。某學習小組對硫酸亞鐵晶體(FeSO4·7H2O)的熱分解產物進行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石棉絨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D中的儀器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2)按氣流方向,上述裝置合理的連接順序為a→g→f→____→____→____→____→h(填裝置口小寫字母)。(3)該小組同學按上述順序連接各裝置并進行實驗,請為他們補全表格:裝置編號 填裝試劑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A FeSO4·7H2O 綠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粉末B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分解產物中含有SO2C BaCl2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③________D 無水CuSO4 粉末 白色固體逐漸變為藍色 分解產物中含有水蒸氣E ④________(4)硫酸亞鐵晶體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設計實驗證明A中得到的紅色粉末不含+2價鐵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述實驗操作及現象)。答案:(1)防止固體粉末堵塞導管 (球形)干燥管 (2)e d c b (3)①品紅溶液 ②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 ③分解產物中含有SO3 ④NaOH溶液(4)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 (5)取實驗后反應管中少量固體,溶于稀鹽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不產生藍色沉淀(用硫酸溶解,酸性高錳酸鉀檢驗Fe2+也可以)解析:裝置A為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分解的裝置,分解生成Fe2O3、SO2、SO3和水,裝置B盛放品紅溶液,可以檢驗SO2,裝置C盛放BaCl2溶液,可以檢驗SO3,裝置D中為無水CuSO4粉末,可以檢驗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1)裝置A中石棉絨可以防止固體粉末堵塞導管,裝置D中的儀器為球形干燥管;(2)生成物應該先檢驗水蒸氣,再檢驗SO3,最后檢驗SO2,因為檢驗SO2和SO3時都有水溶液,會帶出水蒸氣,SO3極易溶于水且和水反應,所以連接順序為a→g→f→e→d→c→b→h;(3)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后由綠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粉末,說明生成了Fe2O3;品紅溶液褪色,說明分解產物中含有SO2;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分解產物中含有SO3;無水CuSO4粉末由白色固體逐漸變為藍色,說明分解產物中含有水蒸氣;裝置E盛放氫氧化鈉溶液,進行尾氣處理;(4)硫酸亞鐵晶體煅燒得到紅色固體為氧化鐵,同時生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氣,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5)證明A中得到的紅色粉末不含+2價鐵元素,需要取實驗后反應管中少量固體,溶于稀鹽酸后,向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無藍色沉淀生成,證明A中得到的紅色粉末不含+2價的鐵元素。3.(23分)(2023·山東日照模擬)乙醇酸鈉(HOCH2COONa)又稱羥基乙酸鈉,它是一種有機原料,其相對分子質量為98。羥基乙酸鈉易溶于熱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機溶劑。實驗室擬用氯乙酸(ClCH2COOH)和NaOH溶液制備少量羥基乙酸鈉,此反應為劇烈的放熱反應。具體實驗步驟如下:步驟1:向如圖所示裝置的三頸燒瓶中,加入132.3 g氯乙酸、50 mL水,攪拌。逐步加入40% NaOH溶液,在95 ℃繼續攪拌反應2小時,反應過程控制 pH約為9至10之間。步驟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熱水,操作1,濾液冷卻至15 ℃,過濾得粗產品。步驟3:粗產品溶解于適量熱水中,加活性炭脫色,操作2,分離掉活性炭。步驟4:將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適量乙醇中,操作3,過濾、干燥,得到羥基乙酸鈉。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1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驟2中,三頸燒瓶中如果忘加磁轉子該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驟4中,得到純凈羥基乙酸鈉1.1 mol,則實驗產率為________%(結果保留1位小數)。答案:(1)ClCH2COOH+2NaOHHOCH2COONa+NaCl+H2O (2)待溶液冷卻后補加磁轉子 (3)78.6解析:(3)132.3 g氯乙酸(ClCH2COOH)的物質的量為=1.4 mol,根據ClCH2COOH~HOCH2COONa可知,理論上可以生成1.4 mol羥基乙酸鈉,步驟4中,得到純凈羥基乙酸鈉1.1 mol,則實驗產率為×100%≈78.6%。4.(27分)席夫堿在有機合成、液晶材料、植物生長調節等多個領域有重要用途。學習小組在實驗室中探究由對甲基苯胺()與苯甲醛()在酸催化下制備對甲基苯胺縮苯甲醛席夫堿(,M=195 g·mol-1),有關信息和裝置分別如表格和圖像所示。物質 相對分子質量 密度/(g·cm-3) 熔點/℃ 沸點/℃ 溶解性對甲基苯胺 107 0.96 44 20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醇 46 0.78 -114 78 溶于水苯甲醛 106 1.0 -26 179 微溶于水,與乙醇互溶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步驟①按圖安裝好制備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向A中加入6.0 g對甲基苯胺、5.0 mL苯甲醛、50 mL乙醇和適量乙酸。其中分水器可接收并分離生成的水。乙醇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控制反應溫度為50 ℃,加熱回流至反應結束,合適的加熱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發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說明反應結束的實驗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純化產品①按圖安裝好水蒸氣蒸餾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將A中反應后余液轉移至D中,在C中加入適量水,進行蒸餾,將產品中的乙醇、對甲基苯胺和苯甲醛蒸出。玻璃管a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儀器b的名稱為________。②蒸餾操作結束后,需先打開止水夾再停止加熱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實驗后將裝置D中固體洗滌、干燥后,進一步通過________(填操作名稱)純化后,得到純品6.0 g。本實驗的產品產率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數字)。答案:(1)①作溶劑,使反應物充分混合 ②水浴加熱 NH2+CHO+H2O 分水器中水不再增加(2)①平衡壓強,檢驗固體產品是否堵塞導管 牛角管 ②防止裝置D中液體倒吸入裝置C中 ③重結晶 65.2%解析:(2)③晶體經重結晶后可進一步純化;5.0 mL苯甲醛的質量為1.0×5.0 g=5 g,對甲基苯胺過量,按苯甲醛的量計算。由關系式:苯甲醛 ~ 對甲基苯胺縮苯甲醛席夫堿106 g 195 g5 g m可知理論上制得產品的質量為m≈9.198 g,產率為×100%≈65.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67講 以物質制備為主的綜合實驗.docx 第67講 以物質制備為主的綜合實驗.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