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 孫權勸學 第2課時 教學設計【素養目標】1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檢測的方式,能正確寫出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并背誦文章。2.通過正音、斷句、節奏等古文朗讀方法應用訓練,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能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疏通文意并梳理識記古今異義等文言現象。(重點)4.通過品析相關詞句,能夠揣摩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出三個不同的人物形象。(重點)5.拓展閱讀關于“讀書、學習”的文章,從中獲得開卷有益的啟示。(難點)【課時安排】2課時第2課時學習任務:任務一 知識積累(預習檢測)任務二 讀文·知節奏任務三 翻譯·明文意任務四 積累·文言知識大比拼任務五 探尋語言的藝術任務六 精讀研析,感知變化任務七 再讀課文,感知角色【教學過程】【情境導入】熱身小游戲:讀一讀看誰讀得準第一組: 你考了第一名!你考了第一名?你考了第一名。第二組:你難道考了第一名呀!你難道考了第一名?第三組:你不可能不努力!你很努力?思考:讀完后,說說每組句子影響感情與表達效果的是哪個元素?任務五 探尋語言的藝術1.孫權如何利用語氣詞與特殊句式勸說呂蒙的?2.通過孫權語氣變化,你認為孫權是一個什么樣的領導者?語氣、句式等角度品評善勸第①句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不可不”雙重否定,語氣很堅決,后面還用了一個感嘆號,語氣堅定、嚴肅。表明孫權對呂蒙既要求嚴格,又寄予厚望。第②句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反問語氣表達肯定的意思。比一般陳述句語氣更強。“邪”后還用了一個感嘆號來加強語氣。根據呂蒙的實際情況,孫權用反問+感嘆強調了自己的觀點:不要求呂蒙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第③句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但”,只,只要 。“耳”,表限止語氣,譯為“罷了”。只要求“涉獵”“見往事”,表明孫權不想給呂蒙壓力,語氣由嚴肅、堅決變得平和、親切了。第④⑤句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面對呂蒙的托詞“多務”,孫權用“孰若孤?”這一反問句,指出呂蒙的理由并不成立。“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切身體會,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懇切。孫權:勸說藝術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雙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限止語氣目標明確③卿言多務,孰若孤 ——反問語氣阻斷借口④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切身體會 亮明益處請同學們再次朗讀孫權語句,說說通過孫權語氣變化,你認為孫權是一個什么樣的領導者?人物形象 孫權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關心下屬、善于培養人才的君主。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心胸開闊、善于勸說的君主。任務六 精讀研析,感知變化1.孫權勸學的效果如何,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并分析人物形象。2.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的?1.孫權勸學的效果如何,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① 魯肅的神態和語言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大驚” 神態描寫,非常吃驚“才略” 才干和謀略“非復” 對比“非復吳下阿蒙” 情不自禁的贊嘆感嘆號 贊嘆之情溢于言表從側面反映出呂蒙才略大有長進,學習效果顯著。②魯肅結友的舉動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三國志 呂蒙傳》呂蒙:“偏將軍”,屬于中下級軍官。魯肅:東吳的最高軍事長官。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魯肅主動結友,是因為被呂蒙的才略折服。從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長進驚人。人物形象 魯肅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對呂蒙及其母親的尊重尊重人才,愛惜人才,善于結交有才之士。③呂蒙的語言呂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①“刮目相待”充滿了書卷氣;② 巧妙應答,轉移話題會聊天 讀書的效果③ 知曉要用發展的的眼光看待人和事。這句話表明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有一種當之無愧的坦然,表明呂蒙自己覺得自己學識進步很大。呂蒙的表現表明了孫權勸學的效果。人物形象 呂蒙蒙乃始就學。 虛心接受別人的勸導。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毅力、能吃苦的人。2.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的?通過魯肅與呂蒙對話(“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和“結友”,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進步。魯肅與呂蒙論議,驚嘆呂蒙今昔的變化——“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也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確實學識進步很快、很大。魯肅折服,與其“結友”。任務七 再讀課文,感知角色1.分角色朗讀,想象、體會文中人物對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特征,理解語言描寫的表達效果,進而了解人物形象。2.你從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啟示?提示: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雙重否定,口氣委婉又堅決,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為博士邪?但當涉獵 (前句反問語氣,責備惱怒;后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3)卿言多務,孰若孤 (反問語氣,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語氣,驚異、贊許)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嘆語氣,表面看似責怪,實是自豪,自得)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注意文中人物對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情味。2.學了課文,你從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哪些啟示?從孫權身上:①說話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講究策略;②待人要誠懇有耐心。從呂蒙身上:①開卷有益,讀書學習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②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合理的建議,并努力去做到最好,才能不斷的進步。從魯肅身上:①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②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進步,及時肯定別人。【文章主旨】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才略很快有了驚人長進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同時啟發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板書設計】【寫作特色】1.詳略得當,剪裁合理全文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寫呂蒙的答語和反應;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寫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對話,略寫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作結。2.正面記言,側面烘托本文的對話言簡義豐,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個人物說話時各自的口吻、神態和心理。文章除正面描寫人物對話表現人物性格外,還通過魯肅的驚嘆與“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的行動側面襯托出呂蒙今非昔比的才略。3.運用對比,突出中心孫權勸呂蒙學習時,呂蒙借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用自身狀況和呂蒙的托詞進行對比來駁斥呂蒙,呂蒙接受建議,開始學習。在被勸學前呂蒙“才略”不高,接受孫權建議學習后,令魯肅大吃一驚,前后變化形成鮮明對比,文章由此突出了學習的重要性。【拓展延伸】同學們知道哪些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說出來大家分享一下。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冰心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伏爾泰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莎士比亞無論掌握哪一種知識,對智力都是有用的,它會把無用的東西拋開而把好的東西保留住。 ——達·芬奇《孫權勸學》與《誡子書》比較閱讀相同點都與“學”這一話題相關:《孫權勸學》通過呂蒙學習后的巨大變化,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誡子書》中諸葛亮告誡兒子,只有靜心專一學習才能增長才干,只有定下志向才能學有所成。都談到了要惜時勤學:呂蒙提及“軍中多務”,孫權現身說法;諸葛亮告誡兒子要警惕“年與時馳,意與日去”。不同點古代稱謂語【課后作業】課下選讀《資治通鑒》其他篇章,感受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編年體通史的文化魅力。【課外拓展】播放視頻:盲樂師師曠“秉燭勸學”,成功勸說晉平公發奮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