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讀書:目的和前提【教學目標】1.理清文章結構層次,了解層進式的論證結構,掌握文章嚴謹的邏輯順序。2.理解并闡釋文中的主要內容,學會篩選并整合信息。3.領會作者的思想觀點,明確閱讀經典對一個人獲得教養的意義。【教學重難點】1.了解作者的觀點,鑒賞文章的重點語句。2.學習運用作者以自身為例論證觀點的方法。3.探討了解學習之道,了解人類獲取教養的途徑。【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這一段話表明一個問題,即孔子認為對夏商周之禮的說明,要靠閱讀足夠的文獻典籍和賢人來證明,也反映了他對知識的求實態度。研讀經典是我們發現世界、認識世界、提高自己修養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分享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對于閱讀、對于讀書的看法。二、新課講授1.作者檔案①簡歷: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比較重要的有:馮泰納獎、諾貝爾獎、歌德獎。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愛好音樂與繪畫。②代表作品:《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游戲》③評價:德國作家、詩人。被雨果·巴爾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黑塞的創作真正繼承了德國文學的浪漫主義,因而世人稱他為“新浪漫主義者”。黑塞一生不在乎世俗,一心追求自我實現,他的文字樸素笨拙沒有廢話,卻有著直戳人心的力量。2.寫作背景黑塞遷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便爆發了。戰爭無疑是毀滅人性的,這使得黑塞陷入了對人性的思考和探討中,他試圖從教育和修養方面來探索人性。他認為通過讀書能提高修養,達到心靈和個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寫下了一系列探討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勵人們讀書的杰作。3.略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1)初讀課文,畫出重要字詞,梳理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完成下列表格。①精神和心靈的完善②研讀世界文學(研讀杰作)③愛的閱讀(2)字詞檢測過關。①涉獵:粗略地閱讀;接觸、涉及。②望洋興嘆:本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指要做一件事情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③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④卷帙浩繁:形容書籍很多或篇章多而紛雜。⑤一勞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不再費事了。⑥牽強附會:把關系不大的事物勉強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⑦索然寡味:沒有興趣、興致,缺乏意味。(3)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簡要概括。目的:讀書絕不是要使我們“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們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虛假的慰藉來麻痹我們,使我們對無意義的人生視而不見,而是正好相反,要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前提:以個人的閱讀興趣為前提,同時還必須要以個性或人格作為前提。(4)行文解讀中心論點:閱讀經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分段解讀:①(1段)簡說什么是“真正的教養”。意義: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呈現形式:永遠都在半道上,是努力的過程。目的: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②(2~5段)論述閱讀杰作的作用。作者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通過閱讀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獲得鮮活的意識和理解,逐漸熟悉并掌握大師們的思想成果。在論述讀書的必要性時,再次強調讀書是為了完善自我,是為了使人生充實、高尚、有意義,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虛偽的慰藉”。③(6~8段)進一步闡述通過閱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闡述對待經典作品的態度和方法(有選擇、虔誠、反復)。以兒童的閱讀為例介紹兩類閱讀,以過程與結果的對比,再次強調為獲得教養而學習是精神的愉快,同時這種精神追求能不斷地進入新的境界。以自己的閱讀來說明反復閱讀經典后的感悟與發現。3.精讀:重點突破(1)黑塞說“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目的”,又說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是不是矛盾?這兩句話并不矛盾。真正的修養不存在功利的企圖,正是為了“精神和心靈完善”,而“具體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能力和本領固然重要,但畢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2)作者對讀書提出了怎樣的建議?①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基礎閱讀)開始閱讀。②要提高閱讀的層次,讀報紙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學,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養,要讀杰作。③要認真閱讀杰作,花力氣、下功夫。不愿意花力氣、下功夫,是因為沒能正確認識讀書的目的,沒有認識到自我修養的追求,也不會發現杰作的價值。(3)作者認為閱讀不在于數量,說“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作者倡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讀書觀?為什么通過讀書獲得教養要和“個性”“人格”聯系在一起?作者的讀書觀:不追求數量的多少,更在乎“愛的閱讀”“敬重知識”和“心的教養”,因為閱讀的目的是獲得教養,只有“用心”,閱讀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作者主張“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因為教養得有一個可教養的客體作前提,那就是個性或人格。沒有這個前提,教養在一定意義上便落了空,縱然能積累某些知識,卻不會產生愛和生命。沒有愛的閱讀,沒有敬重的知識,沒有心的教養,是戕害性靈的最嚴重的罪過之一。(4)黑塞所說的“世界文學”有怎樣的內涵?黑塞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他在具體解說的時候,認為我們要“逐漸熟悉和掌握各國作家與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這里的“世界文學”就是指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他們的每一部杰作,只要你深入去理解,都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福,都能使你領略到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5)作為一篇議論性隨筆,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①舉例論證。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列舉自己讀書的經歷來證明讀書要以讀者的個性或人格追求為前提。化抽象的說理于生動的故事之中,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②對比論證。本文多處運用對比論證,如拿印度文學與中國經典著作對比,突出中國經典著作 “自然與精神,宗教信仰與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點。再如讀巴爾扎克作品的前后對比等,有力地證明了作者的觀點。③比喻論證。如“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永遠都在半道上,與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現了獲得修養是不斷完善的過程,不是短暫的功利性行為。4.拓展思考黑塞認為讀書“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對于世界文學經典有人認為要“重復閱讀”,要“精”讀;也有人認為開卷有益,要“泛”讀。你認為怎樣才能有更大的收獲?觀點一:讀書求知既要“精”又要“泛”。如果沒有“精”的質疑精神,讀得再多,也只能是“倉庫型”的學生,加上不知變通,也有可能導致失敗。讀書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選擇過于狹窄,則容易囿于局限,積累不夠。所以在讀書過程中,既要注重博覽群書,又要有所側重,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益的書籍要深入研究。作者所主張的“精”讀,是指對待經典作品的態度,這樣的作品往往歷久彌新。但經典是需要篩選的,書海茫茫,不是每一本書都適合自己的品味和個性需求,只有讀過了才能明確它的價值,才能確定它是否對自己修養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泛”讀也是很重要的。觀點二:學會讀書,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發現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如果沒有“精”的質疑精神,讀得再多,也只能是“倉庫型”的學生,加上不知變通,也有可能導致失敗。讀書也需要“泛”,“精”是好事,但是如果選擇過于狹窄,則容易囿于局限,積累不夠。所以在讀書過程中,既要注重博覽群書,又要有所側重,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益的書籍要深入研究。作者所主張的“精”讀,是指對待經典作品的態度,這樣的作品往往歷久彌新。但經典是需要篩選的,書海茫茫,不是每一本書都適合自己的品味和個性需求,只有讀過了才能明確它的價值,才能確定它是否對自己修養的提升有所裨益。所以,“泛”讀也是很重要的。三、總結感悟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人們常說“想了解一個人,看他讀什么書”,讀書與做人幾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讀書的根本要義是“人性養成”,讀書的“本體”意義是“人文化成”。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所讀的書注定會影響他的一生。同學們要做到理解著讀書,提高自己閱讀的層次,認真閱讀,真正下功夫、花時間,才能真正發現杰作的魅力和價值。【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