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上圖書館【教學目標】1.找出文中運用的細節描寫,分析其作用。2.了解作者不同階段上圖書館的經歷,明確圖書館對其成長的重要作用。3.領會作者的觀點態度,品味真正的圖書館之樂,思考自己的讀書生活。【教學重難點】學習運用作者以自身為例論證觀點的方法。賞析并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讀書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生活在變化,已從印刷品時代進入了音響品時代,而電視屏又似乎在接管一切。然而書香仍是誘人的。黑色的文雅字體印在雪白的紙上,其美學效果也還不是熒光屏上的計算機字體所能代替的。因此,我們還有讀書的樂趣。讀書還是不能被代替的一種文化生活,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關于讀書的另一篇文章——上圖書館。二、講授新課1.走近作者:翻譯家和詩人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詩人、翻譯家、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我國英語界泰斗級人物,享譽中西的外國文學專家,在英國文學、比較文學、文體學及文學翻譯等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躋身國際知名英語文學專家之列。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與許國璋、吳景榮曾被譽為“三大英語權威”。主要作品有《約翰·韋伯斯特的文學聲譽》(英文)、《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彭斯詩選》,中譯英《雷雨》(曹禺著)。2.寫作背景:學習經驗分享作為一位翻譯家、英國文學研究專家,王佐良回顧自己的學習、成長經歷,清楚地感覺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他喜歡到圖書館讀書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顧了自己的“上圖書館”之樂。這既是對自己學習經驗的介紹,也是對廣大求學者的呼吁:熱愛讀書吧,從中你不只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還能增強理性、獲得教養等。3.通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1)初讀課文,畫出重要字詞,梳理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上圖書館 樂公書林 ①愉快清華圖書館 ②燦爛包德林圖書館 ③豁然開朗英國博物館 ④贊美熱愛奇趣(2)字詞檢測過關。①我曾走進圖書館,讀過幾本書,現在雖然只記得它們的書名,但那段時光卻是消磨得很愉快。消磨:消遣,打發時光②大學時,我在圖書館縱情閱讀的時光,至今令我難忘。縱情:放縱自己的情感③今天的學者理解古文多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牽強附會:把本來沒有某種意義的事物硬說成有某種意義。也指把不相關聯的事物牽拉在一起,貶義詞。④聽了秦嵐的一番話,譚娟還是一幅風輕云淡、豁然開朗的樣子,其他幾個女孩的臉色都有些沮喪。豁然開朗:豁,寬闊。然,的樣子。開,寬闊。朗,明亮。_原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現比喻對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間開闊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3)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請簡要概括。本文按時間順序敘述了自己上圖書館的經歷,總結了自己在國內和國外上圖書館的收獲和感受,由此抒發了上圖書館之樂是一種奇趣的感慨,并借此贊美人類的偉大,人類創造知識的偉大,抒發了作者對知識的渴求和熱愛。(4)文中主要記述了幾個圖書館?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記述的?文中主要記述了四個圖書館,分別是公書林、清華圖書館、包德林圖書館、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是按時間順序來記述的。3.批讀:重點突破(1)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話有什么作用?引出自己對圖書館讀書生活的熱愛。(2)“公書林”有什么特點?交代這些有什么作用?特點:有豐富的中英文藏書,而且全部開架,允許學生隨便閱覽;房子寬敞,舒服,環境優雅。作用:突出“公書林”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達了對“公書林”的喜愛及懷念,為下文寫作者在這里的收獲做鋪墊。(3)作者在“公書林”圖書館有哪些收獲?①激發了作者閱讀英文小說、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②養成了看英文雜志的習慣,也從旁學到了一些英文知識。(4)作者為什么要詳細描寫清華大學的圖書館?作者詳細描寫了清華大學圖書館,寫到了它的外表、門廳、書庫、閱覽室、高臺燈等,是說作者對這個圖書館印象極為深刻,它帶給作者很大的影響,給了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解透教材一大恩師”,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帶著作者進入了一個燦爛的新世界,給作者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作者這樣寫,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圖書館強烈的熱愛之情。(5)第⑦段說“真實的世界卻在黯淡下來”,“真實的世界”指什么?國家民族命運處于危亡時刻。(6)第⑧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這一句與前面的“心里卻是很不平靜的”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了對國內戰爭勝利的喜悅之情。(7)作者寫自己上圖書館之樂,感情基調是愉悅的。可是,作者卻選擇自己在牛津大學包德林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情景來寫,加之國內戰亂、親人音信全無,作者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隨筆,作者主要選擇自己不同階段上圖書館的經歷入文,真實展示了圖書館在自己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雖然在國家動亂、親人音信全無處境下苦讀的心情有些壓抑,但這段圖書館學習的經歷卻意義重大,結局很是圓滿。正是在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才換來了優異的成績。“只在最后的兩個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報后的喜悅,是撥開陰霾見日月的驚喜,是不再為家國憂慮的釋懷,是在圖書館縱情自由閱讀的輕松與喜悅。相比較收獲時的快樂,先前受那點苦又有什么呢?因此,從整體看,這一段苦讀生活,更能表現上圖書館的結局之樂。(8)引用莎士比亞的臺詞有什么作用?一方面表達對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建筑風格的贊美;另一方面表達對圖書館為人類做出的貢獻的贊美,因為從圖書館里走出了像馬克思這樣的偉人。4.拓展思考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應是圖書館的模樣。”社會在發展,我們的圖書館也應該與時俱進,你認為我們的圖書館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觀點一:圖書館應該有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厚度,比如足夠豐富的圖書,足夠濃郁的氛圍,以及源源不斷的新書,要使讀者有書可讀,有新書可讀。圖書館應該讓公眾在信息海洋里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圖書館應不再僅限于查閱資料,它應通過信息的搜集、分析、勘誤和重組,培養創新能力,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圖書館有自己的責任,要樹立起人們對知識與文化的信仰。它有助于消除愚昧,開啟民智,培養起一代智慧、文明、進取的國民。觀點二:要在社會上營造讀書向學的氛圍,即在每一個人心中建造起一座圖書館,現代人可以從中汲取營養,潤澤因為忙碌、欲望、急切而變得焦慮的心靈,養成一種顧盼自如的文化氣度,這其實是一種文化重建。為什么現在很多人都在懷念老北大時期自由旁聽、自由進出圖書館的情景?為什么許多人感嘆杭州圖書館多年來一任拾荒者自由穿行?根源就在于,一個禁錮越少、門檻越低、聲音越雜的時代,才越有可能養成擁有健全心志、豐盈思想和自由靈魂的責任公民。開放的心靈,從開放的圖書館開始。三、總結感悟大家學完這課,對于閱讀這件事情的對于人生的根本意義有什么思考嗎?當我們說“人是一種讀書的動物”,這意味著,讀書是一種隸屬人的活動或事情,讀書與做人幾乎就是同一件事情。人們常說“想了解一個人,看他讀什么書”,也是此意。實質上也就是在講讀書與做人的道理:讀書的根本要義是“人性養成”,讀書的“本體”意義是“人文化成”。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間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間,不正是讀書的本體意義之所在嗎?【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