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峨日朵雪峰之側【教學目標】1.了解昌耀及詩歌特點,把握詩歌寫作背景,知人論世。2.反復誦讀詩歌,概括詩歌內容。3.賞析詩歌意象及象征意義,感受詩歌意境美。【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把握詩歌內容,提升鑒賞水平。思維發展與提升:賞析詩歌對比、襯托的藝術手法,感受凝重壯美的藝術氛圍。【審美鑒賞與創造】聯系語境,品味詩歌內涵,理解詩歌意象的象征意義。文化傳承與理解:感受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強大生命力的贊頌。【教學重難點】1.把握詩歌語言的質感、透明而飽滿的特點。2.把握詩中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新知導入:凈 土雪線……那最后的銀峰超凡脫俗,成為藍天晶瑩的島嶼,歸屬寂寞的雪豹逡巡。而在山麓,卻是大地綠色的盆盂,昆蟲在那里扇動翅翼梭織多彩的流風。詩人柏樺曾說:“詩人比詩更復雜、更有魅力、也更重要。詩人的一生是他的詩篇最豐富、最可靠、最有意思的注腳,這個注腳當然要比詩更能讓人懷有濃烈的興味。”作為中國當代文壇上“役期”最長的“右派”詩人之一,昌耀的一生猶如一場惡疾。而他的詩如同徐徐打開一幅色彩斑斕高原油畫長卷,沛然而出一種豐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識。二、作家作品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縣人,詩人。1950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宣傳隊員。同年,響應祖國號召,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期間,推出處女作《人橋》,從此與詩歌藝術結下不解之緣。1953年,在朝鮮戰場上負傷后轉入河北省榮軍學校讀書。1954年開始發表詩作。他的詩以張揚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奮見長,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壯美的意象之中,將飽經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成協調的整體。詩人后期的詩作趨向反思靜悟,語言略趨平和,有很強的知性張力,形成宏大的詩歌個性。代表作《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哈拉庫圖》等,絕筆作《一十一枝紅玫瑰》。昌耀在中國新詩史上是一座高峰,其歷史地位已為人共識。三、寫作背景本詩初稿寫于1962年。早期的昌耀已經提前進入冷寂和苦悶,所以此時的他在寫作詩歌時摻入理智和清醒,用以關照和揣摩這一時期的冷寂和苦悶,這就是他創作《峨日朵雪峰之側》的直接意圖。四、解題“峨日朵”是現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峨堡鎮的老百姓對“峨堡”一詞的口語發音。“峨日朵雪峰”便是峨堡鄉境內的祁連山脈中一座或者幾座小雪峰。它們原本沒有自己獨立的名字,詩人拿來作為詩中一個如畫的詩作之遠景而已。五、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樣的感受?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登山勇士的所見所思,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凝重壯美的氛圍。六、再讀詩歌,披文入情1.詩人說我“驚異于”,詩人驚異什么呢?驚異于太陽躍入大海的景象。使用了“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陽”“山海”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壯麗的雪峰落日景象。2.詩人是如何描寫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的?“驚異于薄壁那邊/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許久的太陽/正決然躍入一片引力無窮的/山海。石礫不時滑坡,/引動棕色深淵自上而下的一派囂鳴,/像軍旅遠去的喊殺聲。”先用一個長句描寫太陽彷徨后向山海躍出,展示落日的張力與動勢。在輝煌的視覺形象之上,又疊加宏大的聽覺形象,滑坡的石礫引動深淵囂鳴,如軍旅遠去的殺聲,這一音響的疊加使落日更顯壯觀。3.對雪峰落日和滑坡時壯麗景象這樣的描寫產生了怎么的效果?滑坡和落日都是下墜的,和登山者的行動正好相反,于是視聽合一的效果就不單產生審美意義上的“崇高”,在讀者的生理也上引發緊張。4.詩人不去細致地描寫“雄鷹或雪豹”這樣大的意象,卻寫“蜘蛛”,有何意圖?這是詩人精心雕琢的一個“特寫鏡頭”,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全由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這不起眼的細小的意象比司空見慣的“雄鷹或雪豹”更有力量,也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達效果。七、合作探究,深入思考1.詩人寫蜘蛛的“可憐”“默享”有什么作用?結合全詩分析。詩人寫蜘蛛的“可憐”,表明蜘蛛是極其普通、渺小的事物,“默享”表明如此普通、渺小的蜘蛛卻能享受大自然賜予的快樂與榮耀。說明真正強大、壯美和堅韌的不是外在的形象,而是內在的精神、意志。又和前面大的聲音形成對比,使全詩更有力量。八、課堂練習閱讀這首詩,回答問題。醉 漢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一條曲折回蕩的萬里愁腸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母親啊我正努力向您走來1.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B )A.前五句詩淋漓盡致地描寫了醉漢酒后神情恍惚、走路左搖右擺的神態。B.“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形象地說明醉漢酒后已被酒精麻醉20年,難以自拔。C.詩的最后三句回答了人們的疑問,醉漢之“愁”的原因在于思念“母親”,卻又長時間骨肉分離。D.詩中“短短的巷子”喻指臺灣海峽,“母親”則指祖國,“醉漢”喻指遠離祖國的游子。全詩篇幅短小,內豐涵富,表達了痛心分裂、渴望統一的感情。答案分析:“左一腳/十年/右一腳/十年”,表層意義是寫醉漢的蹣跚步態,實際上是以腳步與時間的對映,形象說明回歸路途之遙遠與回返之艱難,這種象征蘊含的咫尺天涯的悲劇意識,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人生的悲劇。所以B是不恰當的一項。九、拓展提升我愛這土地艾 青假若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D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型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影容鳥兒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B.關于“土地”“河流”“風”“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又隱含獻身之意。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十、課堂總結昌耀,這位生于常德,卻生活在青海的偉大詩人,并不為多數常德人所熟知。到如今,昌耀先生逝世已經17周年,縱然世間大部分人會忘記他,但總會有一部分詩人和讀者會記得他,這位詩歌大山中最虔誠的囚徒,在青海高原腹地他是高車的手推者,是一百頭雄牛的主人,更是行走在枯干河床上的靈魂歌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