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8.1《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高一語文新教材同步備課(部編版必修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8.1《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高一語文新教材同步備課(部編版必修上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
【教材定位】
《夢游天姥吟留別》是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的第一篇課文,這一課的三篇課文選取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不同體式的詩歌,要在誦讀之中體會其不同的抒情方式和創作手法。《夢游天姥吟留別》以浪漫瑰麗的想象,描繪了一個迷離惝恍的夢境。詩作以七言為主,不受詩律限制,在奇特的夢境中寄寓著深沉的慨嘆。
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要在誦讀和感悟中,發揮想象,品味組成夢境的意象以及夢境所隱含的精神追求。
【素養目標】
1.了解李白的生平以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積累文化常識。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情感,把握李白詩歌的語言特點。
3.鑒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以及深層含義,總結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點。
4.明確詩歌的主旨和內涵,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獨立人格。
【教學重難點】
把握夢境的含義及作用,并從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誦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說到中國文學我們能夠想到很多的名流大師,他們揮毫潑墨,在方寸之間書寫中國文學的深刻內涵。如果提到唐代文學呢?如果只推一人呢?我想無外乎是李白了。一個似仙人般的存在,為我們留下了多少名篇巨作。今天讓我們一齊走近《夢游天姥吟留別》。
二、知人論世
1.了解詩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2.人物軼事
李白賦李花
幼年李白第一次抓周時便抓到了一本詩經。李父喜出望外,他希望自己的兒子日后能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詩人,但卻在取名字一事上猶豫不決以至于李白到了七歲仍然沒有名字。適逢小李白七歲那年的春季,李父寫下了一首只有開頭兩句的贊美春日的七言絕句體裁詩,隨后就讓自己妻兒一人一句補全該詩。話音未落,李母不假思索說道:“火燒杏林紅霞落。”
小李白若有所思,靜靜地等母親說完之后,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這句一語驚人,李父贊道:“吾兒有詩才,甚好。”同時,心中默念此詩暗暗歡喜:“吾家木子本姓李,一樹李花白如雪”。于是,李父最終拍板決定給兒子取名叫做李白。
3.了解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奉詔來到京城長安。他本想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京城權貴,受到排擠,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就此破滅。離開長安后,與杜甫、高適游山東,在兗州話別,臨行作本詩。
4.解題
①吟:本指吟詠、作詩,后為詩體名。和“歌”“行”相仿,其音節格律較自由,有五言、七言、雜言等,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夢游天姥吟留別》。
②留別:臨行贈言。“送別詩”和“留別詩”都寫離別時的離愁別緒;送別詩是送者所作,留別詩是離者所作。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一)預習檢查:
1.給加點字注音:
天臺(tāi) 剡(shàn)溪 淥(lù) 謝公屐(jī)
暝(míng) 殷(yǐn) 訇(hōng)然
2.解釋詞語:
①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②信:確實,實在。
③明滅:忽明忽暗。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時隱時現。
④向天橫:直插天空。橫,直插。
⑤因:依據。
⑥謝公:指南朝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游山。游天姥山時,他曾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
⑦淥:清。
⑧清:這里是凄清的意思。
⑨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⑩暝:日落,天黑。
殷:動詞,震響。
栗、驚:使動用法。
澹澹:波浪起伏的樣子。
訇然:形容聲音很大。
青冥:指天空。浩蕩:廣闊遠大的樣子。
金銀臺:金銀鑄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譯文】: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
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云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
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一樣。
我根據越人說的話夢游到吳越,一天夜晚飛渡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
鏡湖上的月光照著我的影子,一直伴隨我到了剡溪。
謝靈運住的地方如今還在,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清啼。
我腳上穿著謝公當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見了從海上升起的太陽,在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森林戰栗,使山峰驚顫。
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光閃閃,雷聲轟鳴,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
洞中蔚藍的天空廣闊無際,看不到盡頭,日月照耀著金銀做的宮闕。
用彩虹做衣裳,將風作為馬來乘,云中的神仙們紛紛下來。
老虎彈奏著琴瑟,鸞鳥駕著車,仙人們成群結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
告別諸位朋友遠去東魯啊,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二)誦讀感悟
1.誦讀全詩,用“/”劃分朗讀節奏,用“  ”標出韻腳。
第一節: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第二節: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第三節: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明確  這首詩多次換韻,所押的韻有“ou”“u”“enɡ”“üe”“i”“inɡ”“ɑn”“ɑi”
“ɑ”等。
2.自由誦讀,概括思路。
明確 以夢為線索,按照夢前—夢中—夢后的順序行文。
第一節:夢游之由(起)
第二節:夢游之境(觀)
第三節:夢游之吟(嘆)
四、文本研究
【思考1】賞析第一節
1. 前四句詩寫了什么?既然題為“夢游天姥”,為什么要從瀛洲寫起?有什么作用?
明確 寫天姥山的神秘飄渺、迷離恍惚。以瀛洲來陪襯天姥(側面描寫)。天姥山像傳說中的瀛洲一樣,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
2. 后四句詩寫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明確 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對比、襯托。用五岳、天臺來襯托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兩句說明其高大無比。再以天臺作陪襯,說天臺之高“一萬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卻顯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樣高大雄偉的天姥山,這樣美麗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游之念呢?
3. 概括第一小節大意
明確 本節總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神奇,這是入夢之由。
【思考2】賞析第二節
1. 以時間、地點為序探究夢游之旅,請用先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所寫之景,然后分析、概括所見之景特點以及李白心情的變化。
明確 ①詩意: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游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著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蕩漾,猿猴的啼聲凄清。
概括:夢到剡溪——清幽寂靜——飄然快意春風得意的李白,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李白。
②詩意:我腳上穿著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山巖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概括:著屐登山——壯美奇絕——陶醉的樂而忘返的李白
③詩意: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巖石和泉水中間。使深林戰栗,使層巔震驚。黑云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概括:夜間景象——離奇險怪——迷惘震驚苦悶抑郁的李白
④詩意: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著金銀筑成的宮闕。穿著彩虹做的衣裳乘著風,云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老虎彈奏瑟啊鸞鳥駕著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概括:神仙洞府——壯麗輝煌美妙無比——飄飄欲仙的李白
⑤詩意: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嘆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消失了。
概括:夢境消失(過渡句,寫面對現實的無限痛苦)——失落惆悵郁悶的李白
2.詩人為什么要著力塑造一個光怪陸離的夢境?
明確 詩人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襯托現實世界的丑惡,用詩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襯托他在現實世界的失意和碰壁。雖然是在寫夢境,但詩人依然是著眼于現實,為了一吐在長安之時積累的怨憤之氣。
【思考3】賞析第三節
1. “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明確 指上節所寫的夢境如煙,瞬息即散。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和傷感情緒。“世間”兩句,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矛盾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
2. “古來萬事東流水”一句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與深沉感慨,這同時也表明,浪跡山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尋仙問道,正是為了心靈的撫慰。
3. “且放”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一方面,放鹿青崖、騎訪名山反映了詩人與現實的對立,對惡勢力決不妥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詩人放達的情懷和逃避現實的態度。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性格?在全詩起什么作用?
明確 ①傲岸性格,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②是“詩眼”,起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5. 概括第三節的主要內容。
明確 驚夢長嘆
【思考4】概述詩人以夢傳情的思路。
明確 作者以夢境的飄浮虛幻揭示現實社會、人生的虛幻,就連人世間認為最美好的神仙境界都尚且破滅了,現實,人生還有什么不破滅的! 以此看破現實,看破人生——“古來萬事東流水”,既然如此,何不“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追求自由灑脫的人生, “何必摧眉折腰事權貴”。詩題稱“留別”,“別”什么!很顯然,詩人是在借向朋友的 “留別 ”,表明自己對現實的別卻,要追求歸向自然,放情山水的自由灑脫的生活;借“留別 ”表明自己與統治者的訣別、決裂。概括起來說就是:否定現實,追求自由,不事權貴。
【思考5】概括“藝術美”
明確 ①構思奇特。全詩以游仙為構思的出發點,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關傳說,虛構出一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達詩人對自由、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同時也寫出他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的反抗精神。
②想象豐富。神話傳說和對自然山川的真實體驗融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夸張,充分體現了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③語言靈活,形式錯落,富有節奏感,通俗平易,兼用長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縛。
【思考6】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贈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杜甫 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來就丹砂愧葛洪。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痛飲狂歌空度日,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揚跋扈為誰雄?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注)天寶三載(744年)杜甫與賜金放還的李白在洛陽相識,遂相約同游梁宋。天寶四載(745年)同游齊趙,同年秋,兩人在魯郡(今山東兗州)東石門相別,杜甫寫了贈詩,李白寫了別詩。葛洪,東晉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
問題:請結合對這兩首詩的理解,概括出李白這一人物的形象特點。
明確 ①才氣縱橫,狂放傲岸(或狂放不羈、豪邁狂放):杜詩三、四句是說李白盡日痛飲狂歌,可見狂放不羈;心雄萬夫,可見濟世之才。②懷才不遇,漂泊淪落:杜詩“飄蓬”句,李詩“飛蓬”句,均見李白如蓮飄零;“飛揚跋扈為誰雄”可見李白不受重用,懷才不遇。③嗜酒如命,熱愛山水:兩首詩飲酒句“痛飲狂歌”“醉別”可見嗜酒情懷,李詩“登臨遍池臺”“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可見其熱愛山水情懷。④重情重義,珍惜友情:攜手同游,別時痛飲。
五、技巧點撥—鑒賞李白詩歌中的浪漫主義特色
【任務引導】李白是繼浪漫主義開山之祖屈原之后,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詩人氣質最濃,藝術個性最突出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達對理想政治的追求,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筆鋒抨擊權貴的豪奢專橫、荒淫腐朽;或表現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或表現對人民的同情和關懷。其詩歌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
【任務活動】分析概括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的表現方面。
(一)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的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李白作詩,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如《上李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以大鵬自喻,可已非莊子式的逍遙以自適人大鵬,而是要引起震動驚怪的大鵬,足見其氣勢不凡。
再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抒寫志士失意的悲憤,大氣磅礴而慷慨激昂,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和節奏變換,追摹情緒沖動時情感噴發奔涌的起伏跌宕,讓人直接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二)想象豐富奇特,善于運用夸張和比喻
  與噴發式的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李白詩歌的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帶有一種隨意生發的狂放精神。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垂落軒轅臺”(《北風行》)。其成功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使感情表現得十分強烈,而且在構圖設計上也別具匠心,表現得十分巧妙。
  想象、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營造了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
(三)意象獨特
  李白的一生漂泊不定,居無定所,其成長歷程潮起潮落,坎坷不平,其從仕之道波折萬千,險象環生,也便是這不幸的遭遇使它看透了現實社會的黑暗,使他寄希望于超現實,憧憬于仙界,以獲得絲毫的寬慰。因此與作詩的氣魄宏大和想象力豐富相關聯,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他對體積巨大的壯觀事物似乎尤為傾心,大鵬、巨魚、長鯨,以及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歡吟詠的對象,李白將它們置于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下加以描繪,構成雄奇壯偉的詩歌意象。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壯偉的詩歌意象組合,給人以一種崇高感。
(四)風格飄逸
  李白飄逸的詩風毫不做作,一切寫的那么的縱逸于自然,夸張而真實。“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人自倒非人推”等等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么流暢,那么自然。揮毫潑墨,逸思橫出。古往今來,問天下誰人能敵。
李白的詩作飄逸豪放,極具浪漫主義且又能接物言志,回歸現實,表達自己遠大政治志向及處世態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君是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等等無不體現了他濟蒼生、安社稷之宏偉抱負及其遠大志向。
六、明晰主旨
通過描寫夢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表達了詩人憎恨現實,追求自由,不愿與權貴同流合污的志向。
七、拓展閱讀
永遠的李白
劉雪楓
農歷歲末,一個溫暖的冬日,我們以李白的方式紀念李白的1300歲。
1300年,李白飄逸的身影不僅沒有模糊,反而越來越清晰,那是他離我們越來越近的緣故嗎?
1300年,李白的詩篇于我們不僅沒有隔世絕代之感,反而越來越生動鮮活,內涵豐富,那是因為我們有了音樂的李白嗎?
李白是中國的,李白同時也是世界的。這種觀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有意義。100年前,以李白詩為代表的中國詩被譯成法文和德文,分別以《美玉集》和《中國之笛》這樣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結集出版。對于大詩人龐德用英文翻譯的李白的詩歌,艾略特認為“是對英語詩歌進程持久的、決定性的貢獻”。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無疑是作曲家馬勒根據《中國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詩譜寫的大型聲樂交響曲《大地之歌》(又叫《塵世之歌》)。李白誕辰1300周年同時也是馬勒去世90周年,歐美的樂團大多數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時紀念東西方的兩位文化名人。
唐詩是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的頂峰,李白是站在這個頂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中國文化中最讓人引以自豪的符號,同時也是跳出傳統程式的異教,1000多年來,隨著他不朽詩篇為人傳誦,他狂放飄逸、特立獨行的詩人氣概也讓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靈動奇麗的詩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際遇激活了后代眾多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不論是文學、音樂、戲劇,還是繪畫、舞蹈、雕塑等,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位大詩人偉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過這些作品感受到詩人那份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人文情懷。今天,我們為了紀念李白,不僅有詩的紀念。我們有音樂的紀念,有舞蹈的紀念,有戲劇的紀念,還有書畫等藝術作品的紀念,還有李白的英文詩、法文詩、德文詩、日文詩的紀念。這些紀念恰到好處地將“李白與現代”和“李白與世界”兩條線索貫穿并交織起來,為我們在這樣一個紀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個跨越1300年的李白,一個離我們最近的李白。
大型現代舞劇《夢白》是廣州現代歌舞團為紀念李白誕辰而特意創作的。舞者用現代舞蹈語匯和現代音樂表現了詩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們使李白的形象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不是一個穿長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長存人們心中的另一個始終具有現代感的李白。一個衣著、服飾與我們無異的李白。交響音樂會《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響合唱《蜀道難》和周龍的《唐詩四首》為核心內容,又輔之以數首根據李白詩譜寫的交響聲樂作品。如果說,周龍的《唐詩四首》更多強調的是包括李白《聽蜀僧濬彈琴》等在內的詩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氣質,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難》所呈現的便是一種在自由狀態下創作的遠離古典傾向的自然的情感釋放。作曲家根據李白詩歌所提供的絢麗意象,在音樂素材的處理上選取的是更民間化的角度,所釋放的是“我”對家鄉的感覺。
詩歌劇場《天地——太白》是本次系列紀念活動的壓軸大戲,它不同于一般的詩歌朗誦會,而更多考慮從詩歌藝術本身出發,強調一種視覺、聽覺和美學意境的整體設計感。整場演出圍繞李白那些膾炙人口的詩篇展開,著名作家韓靜霆撰寫的劇本將李白的代表作與他的人生品格和命運悲歡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朗誦、交響音樂、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的整體烘托,傳遞著詩人對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從不同角度展示了現代人對李白的思考、發問以及對自我的反觀。
李白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李白是永遠的。“昔人已乘黃鶴去”,但是李白請留下,每個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們的理解;我們,需要你的表達"。再鑄民族魂,弘楊中國文化的人文傳統,就從紀念李白開始吧。
(摘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為什么說“李白是中國的,李白同時也是世界的”?
明確 李白是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所以說“李白是中國的”;李白的詩作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他誕辰1300年,歐美的樂團大多數都上演了《大地之歌》,以紀念東方的這位文化名人,所以說“李白同時也是世界的”。
2.從全文看,“李白是永遠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 ①對李白的紀念傳遞著李白對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體驗。②對李白的紀念展示了現代人對李白的思考、發問以及對自我的反觀。③紀念李白有利于再鑄民族魂,弘揚中國文化的人文傳統。
八、李白詩句積累
1、一水牽愁萬里長。
2、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3、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4、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5、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6、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8、奸臣欲竊位。樹黨自相群。
9、綿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10、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九、隨堂鞏固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夢油天姥吟留別》里寫出姥山天黑后,熊龍的吼叫使山林震顫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夢油天姥吟留別》中,詩人由夢境轉入現實的過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歷來被詩評家認為是《夢油天姥吟留別》一詩的“詩眼”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 (1)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2)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十、作業
完成同步習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川| 木里| 呼图壁县| 北海市| 肃宁县| 土默特右旗| 磐石市| 长乐市| 莱芜市| 博客| 莱阳市| 聂拉木县| 朝阳县| 上饶县| 上饶县| 甘洛县| 双流县| 台中市| 台中县| 伊吾县| 湾仔区| 肃南| 当雄县| 鸡西市| 平遥县| 冕宁县| 仁化县| 石狮市| 防城港市| 上虞市| 恩平市| 伊宁县| 文登市| 乌恰县| 永年县| 黔西| 乡城县| 荣成市| 满洲里市| 清水河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