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8.2《登高》(教案)高一語文新教材同步備課(部編版必修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8.2《登高》(教案)高一語文新教材同步備課(部編版必修上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登高》教案
【教材定位】
《登高》是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八課的第二篇課文,這一課的三篇課文選取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不同體式的詩歌,要在誦讀之中體會其不同的抒情方式和創作手法。《登高》寫詩人登高遠眺,身世之悲與憂國之情齊聚心頭。這首詩每聯對仗,句法謹嚴,歷來為人稱贊。
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要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營造的沉郁悲涼的意境,體會作者圓熟的律詩創作技巧。宋代羅大經曾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聯含有八層意思,試就此聯作一番品析。
【素養目標】
1.了解杜甫生平和詩歌的創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
2.鑒賞和概括本文沉郁頓挫的語言特點,感受杜甫語言的魅力。
3.鑒賞和把握本文的藝術特色,著重把握選取意象,精于煉字,多種角度寫景的手法。
4.分析詩人的形象特征,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朗誦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古詩文中自古便有“高處不勝寒”的獨特意境。登高望遠,看盡繁華落寞,文人墨客于山之巔、海之涯,書寫了多少的往事情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體會杜甫的《登高》望遠時。
二、知人論世
1.了解詩人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于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2.人物軼事
顯赫的家境
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后,不過兩支派甚遠。祖籍襄陽(今屬湖北),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遂居鞏縣(今屬河南)。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鞏縣。母親崔氏,在杜甫年幼時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親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3.了解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藩鎮勢力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杜甫只能繼續漂泊,許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悶,有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有個人的多病、未酬的壯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郁悶,他抱病登臺,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
4.解題
登高詩就是指古人登高臨遠寫景抒懷的詩歌統稱。從創作時間看,既有登高時的即景之作,也有登高過后的有感生發和應命奉筆之作;既有重陽舊俗登高時的抒懷之作,也有四時登高的即興之作。從創作地點看,登高臨遠之地既有高山疊嶂,也有亭臺樓閣,只要地勢高,視野開闊,適宜遠眺賞景即可。
5.文體知識—律詩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時期。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律詩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或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須對仗。
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一)預習檢查:
1.給加點字注音:
渚清沙白(zhǔ) 蕭(xiāo) 繁霜鬢(bìn) 潦倒(liáo)
2.解釋詞語:
①嘯哀:指猿的叫聲凄厲。
②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③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兀夯匦?br/>④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⑤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
⑥萬里:指遠離故鄉。
⑦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
⑧百年:這里借指晚年。
⑨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⑩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
繁霜鬢:增多了白發,如鬢邊著霜雪。
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剛剛停止。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二)誦讀感悟
1.標劃停頓,注意節奏。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補充:
七言古詩按意義可劃分為“四三”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若按節奏可劃分為“二二二一”, 如:春風/不度/玉門/關;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有的是四三式的。三四式的很少見。
2.自由誦讀,劃分層次。
明確 可分兩個層次,前四句是寫景,后四句是抒情。
四、文本研究
【思考1】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容?你認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明確 詩人登上高處的所見、所聞和所感。
“哀”字奠定了全市的感情基調——沉郁悲哀,為詩文畫面增添了不盡的悲愴意味。
【思考2】體會意境
任務:閱讀詩歌的前兩聯,找出詩中的意象,思考,這些意象分別有什么樣的特點?表現出杜甫詩歌語言的什么特點?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
意象 特點 意象 特點
風 急 天 高
猿 哀 渚 清
沙 白 鳥 飛回
落木 蕭蕭 長江 滾滾
語言特點:凝練準確,精于煉字。
意境:描摹出了一幅秋風蕭蕭,萬木凋零,江水滔滔,落葉飄飄,鳥鳴猿哀秋肅臨天下的秋景圖,蒼涼、雄渾、沉郁而悲壯。
【思考3】鑒賞“語言”
1. 這首詩精于煉字,那么你認為詩歌的前四句哪個詞最精妙,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 例1:“急”,寫出了秋風之凜冽,很傳神地寫出了當時季節的特點。其次,這個“急”字,還寄予了詩人當時的深切感受。秋風本來就是涼的,江邊高處的風就會特別涼,所以年老多病的詩人站在江邊高岸上當然會感到涼徹透骨。這種寒涼,不僅是詩人皮膚的感覺,更是詩人內心的感受。
例2:“高”,秋的天空是高遠的,明澈的。對于心情好的人來說,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氣爽的感覺,對于像杜甫這樣一位被家愁國難所困擾,同時又疾病纏身的老人來說,秋日的天空卻顯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個“高”字就寫出了詩人孤苦無助的凄涼心境。
例3: “白”是冷色調,與前面的“清”字一起構成一幅蒼涼的畫面,形象地傳達出詩人內心那種凄涼的情感。
例4:“不盡、滾滾”, “不盡”寫出了江水的源遠流長,“滾滾”寫出了江水的滔滔氣勢。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讓人聯想到時間的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倍虝旱娜松?,在永恒的時間面前越顯得短暫。
2.朗讀整首詩歌,試分析這首詩歌在句式結構和音律上的特點。
明確 對仗工穩,音調鏗鏘。詩一開頭就以對仗領起,八個詩句,兩兩相對,非常自然、工整,這種結構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給人一種神清目爽的對稱美,使全詩曲折頓挫,在抑揚有致的韻調中,表達出詩人需要抒發的感情。同時詩中所用詞語,聲調和諧,韻律流暢,讀起來有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如三四兩句。
3.試概括整首歌的語言特點
明確 語言凝煉,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心郁結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
【思考4】感悟情感
1.有這么一種說法,說頸聯十四個字寫出了八重悲,你如何解讀?
明確 ① “萬里”:詩人遠離家鄉,與親人音訊隔絕。
② “悲秋”:秋季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季節,給人一種凄涼之感。
③ “作客”:客居他鄉。
④ “?!保嚎途铀l時間之久,悲上加悲。
⑤ “百年”:一輩子,晚年。
⑥ “多病”:百病纏身,病痛對身體的折磨。
⑦ “登臺”:之前說過是九月九的習俗。
⑧ “獨”:祈求長壽的竟是孤單一人。
2.試概括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明確 ①孤獨之感 ②思鄉之情 ③壯志未酬 ④悲秋之情 ⑤老病之哀 ⑥家國之憂
【拓展】登高習俗
(一)依重陽舊俗登高
重九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滿地黃花,是登高遠眺,舒暢胸臆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欣賞深秋的美景,一面賞菊飲酒,一面吟詩抒懷,留下了許多生動的詩篇,唐詩尤多。
(二)即席酬唱,切磋學問。
規??纱罂尚?少則數人,多至幾十人,主要是親朋好友和文化名人。流傳至今的“登高”名作, 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 ,就是在這樣的文化集宴中誕生的。
(三)獨上高所,借景抒發隱懷
正因登高和古代文人心理的契合,不管是仕宦出游,還是羈旅漂泊,文人異地登高的渴望總是在所難免,登高一則可以飽覽異地風光,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感;一則可以放松身心,或抒發心志, 或排遣郁悶,可謂一舉兩得。如王粲《登樓賦》,杜甫《登高》、《登樓》、《登岳陽樓》,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崔顥《黃 鶴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等名篇,都是在這樣的情境下寫成的佳作。
(四)登高懷古
今昔比照中表達對時世的關心和對個人處境的反省,“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蘭亭集序》)登高可穿越歷史的長河,在今昔滄桑中憑吊遺跡,悼念往事,給文人們提供自省和生發豪情的機會,更加理性正視現實和人生。
(五)登高餞別
每逢家人故友外出遠游,登高設宴,舉杯暢敘離別之情和人生感慨,目送對方漸行漸遠,已成古代文人最富有情調色彩和最衷情的告別形勢。還有借登高念親懷友的,在遠眺中寄托思慕之心和惆悵之情。
【思考5】這首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明確 這首詩通過詩人登高的所見所聞所感,描繪了大江邊的深秋景象,又有長年作客異鄉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的孤獨之感,戰爭帶來的國難家仇和日漸增多的白發,抒發了詩人對艱難身世的感慨,展現了一位窮困潦倒、漂泊無依、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思考6】分析概括藝術手法
明確 ①對仗工穩,音調鏗鏘;
②錘詞煉字精練傳神;
③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合;
④寫景方法靈活多樣,如動靜結合,對比,移步換景等。
④語言沉郁頓挫,含蓄深沉。
【思考7】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的這兩首詩詞,完成各題。
蝶戀花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①鄜州:今陜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②虛幌:透明的窗帷。
1.兩首詩詞的主題都是_______,時令都是_______。
明確 “思鄉懷人”或“思念親人” “秋季”或“深秋”或“秋”
2.兩首詩歌都刻畫了女性形象,但在寫法上卻各具特色,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
明確 ①第一首中,所刻畫的女性是抒情主人公自己,通過“正面描寫”“情景交融”“以樂景襯哀情”“擬人化”等手法,描寫女人公的所見所思,生動表現其懷人而不得的孤獨寂寞和哀怨之情。②第二首中,所刻畫的女子是杜甫想象出的形象,作者通過“側面描寫”或“虛寫”(虛實結合)的手法,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家中看月思念遠在長安的自己,來表達思念親人(亂世漂泊,家人難聚)之情。
五、技巧點撥—寫景技法探微
【任務引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鼻榫敖蝗谑侵袊膶W追求的境界。詩是主情的,作為抒情的常用載體——景物描寫,在古詩中,被中國古代文人運用得出神入化。
【任務活動】分析本首詩歌寫景的精妙之處。
(一)景物狀態變換寫景法
描寫景物時,通過對景物的形態變化,即動態和靜態交替的描寫,達到刻畫景物神態之目的。詩歌首聯由一對對偶句入手,其中高遠的天空、清澈的江水、潔白的沙子屬靜態之物,而勁急的秋風、悲哀的猿嘯、盤旋于空中的水鳥則為動態之景,一聯中動靜結合。如果將首聯宏觀地視為靜態之景,那么頷聯兩句中蕭蕭的落木、滾滾的長江則純為動態,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格調高亢的秋景圖。
(二)視角方位變換寫景法
描寫景物時,從不同的視角、位置去描寫,方能全面表現景物的神韻,遠景近景變換,高處低處結合,俯視仰視更替是常見方式。首聯中上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既為遠觀之景,亦是仰視之物,而下句“渚清沙白鳥飛回”,則為近看之物,俯視之景。與此同時首聯兩句相對頷聯兩句則為局部之景,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滾滾來”則為作者登上高處,遠眺全面之景,如此變換寫景,描寫二幅氣勢恢弘,境界闊大之景。
(三)感官形象變換寫景法
感官形象即人的不同器官所獲得的外界景物形象,即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在景物描寫中的表現。 詩中意象:高遠的天空,清澈的溪流,潔白的沙子,盤旋飛舞的水鳥,奔流的江水,皆為眼睛所見之視覺形象;勁急的秋風聲,悲哀的猿猴聲,飄墜的落葉聲則為聽 覺形象,詩人不僅視通萬里,而且凝神諦聽,在廣闊的時 空中去感受秋天的氣息。
(四)景物色調寫景法
景物色調即冷暖色彩兩種類型,暖色調景物一般對應著喜悅明麗之景;而冷色調則常用來描寫憂愁灰暗之物。詩中首聯下句“渚清”對“沙白”,色彩如畫,通過暖色調之景,描繪出一幅明麗清爽的峽江圖來。由此想到杜甫詩中其它詩句,如《絕句四首》(其三)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運用“黃、翠、白、青”四 種,明麗的色彩,繪出詩人舒展開闊的心境。
(五)點面結合寫景法
點面結合法即在景物選取時變換角度寫景,通常有局部與整體,個體與群體的變化形式。詩中首聯所選意象: 風、天、渚可以說是一種整體形象,而猿嘯聲、沙、鳥則 為一個局部之物的個體特征。與此同時首聯中景物:風、天、猿嘯、沙、鳥,相對于頷聯中“無邊落木”和“不盡長江”而言則又是局部與整體之變化。杜甫借助這些景物將夔州之地的景物特征如同電影鏡頭般,由局部特寫到整體表現寫得淋漓盡致。
六、明晰主旨
全詩抒發了詩人飄蕩無依,老病孤愁的復雜而深沉的感情。全詩包含著對個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嘆;對終生壯志難酬的激憤與哀怨;對祖國多災多難現實的憂愁與焦慮;對人民艱苦命運的關切之情。
七、拓展閱讀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稟有一種極為難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與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與理性兼長并美的詩人,他一方面具有極大極強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觸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華;另一方面又有著極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脫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與局限,做到博觀兼美而無所偏失。
這種優越的稟賦表現于他的詩中,第一點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與途徑之正。就詩歌體式風格方面而言,古今長短各種詩歌他都能深入擷取盡得其長,而且不為一體所限,更能融會運用,開創變化,千匯萬狀而無所不工。我們看他《戲為六絕句》之論詩,以及與當時諸大詩人,如李白、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等,酬贈懷念的詩篇中論詩的話,都可看到杜甫采擇與欣賞的方面之廣;而自其《飲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則可見到他對各種詩體運用變化之神奇工妙;又如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別”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漢魏五言古詩變化而出的一種新面貌。就詩歌內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無論妍媸巨細,悲歡憂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態,都能隨物賦形,淋漓盡致地收羅筆下而無所不包,如寫青蓮居士之“飄然思不群”,寫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寫丑拙則“袖露兩肘”,寫工麗則“燕子風斜”;寫玉華宮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響;寫洗兵馬之歡忭,寫出一片欣奮祝愿之情、其涵蘊之博與變化之多,都足以為其稟賦之博大、均衡與正常的證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則是杜甫嚴肅中之幽默與擔荷中之欣賞,我以為每一位詩人對于其所面臨的悲哀與艱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應態度,如淵明之任化,太白之騰躍,摩詰之禪解,子厚之抑斂。東坡之曠觀,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氣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別之,不過為對悲苦之消融與逃避。其不然者,則如靈均之懷沙自沉,乃完全為悲苦所擊敗而毀命喪生,然而杜甫卻獨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現為面對悲苦的正視與擔荷。所以天寶的亂離,在當時詩人中,唯杜甫反映者為獨多,這正因杜甫獨具一份擔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時代的血淚,都成為了他天才培育的澆灌,而使其有如此強大的擔荷之力量的,則端賴他所有的一份幽默與欣賞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極主觀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極客觀的從容的觀賞,如著名的《北征》詩,于飽寫沿途之人煙蕭瑟、所遇被傷、呻吟流血之余,卻忽然筆鋒一轉,竟而寫起青云之高興,幽事之可悅,山果之紅如丹砂,黑如點漆,而于歸家后,又復于饑寒凜冽之中,大寫其幼女曉妝一片嬌癡之態。此外,杜甫雖終生過著艱苦的生活,而其詩體中卻往往有“戲為”“戲贈”“戲作”等字樣,凡此種種,都說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嚴肅中之幽默與擔荷中之欣賞,相反而相成的兩方面的表現。這種復雜的綜合,足以為其稟賦之博大、均衡與正常的又一證明。
(摘編自葉嘉瑩《輪渡復七律直言進及其承先啟后之成就》)
八、杜甫詩句積累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2、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斗钯涰f左丞丈二十二韻》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4、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春日憶李白》
5、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兵車行》
6、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7、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九、隨堂鞏固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稱,峽口以風大聞名,杜甫在《登高》中體現這一特色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葉”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描繪了落葉紛紛的壯闊秋景。
(3)杜甫在《登高》中,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詩句中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br/>(4)《登高》中寫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艱難,生活困苦,身體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 , 。”
明確 (1)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4)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十、作業
完成同步習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裕民县| 吴江市| 邵阳市| 电白县| 博野县| 北票市| 丹江口市| 柏乡县| 红安县| 盈江县| 京山县| 荔浦县| 叙永县| 天长市| 青浦区| 南华县| 临清市| 志丹县| 于都县| 贵州省| 新干县| 凯里市| 石楼县| 兴和县| 开平市| 金堂县| 五寨县| 健康| 拜泉县| 宁海县| 吉水县| 汝州市| 九龙坡区| 临湘市| 探索| 修水县| 西贡区| 武夷山市| 特克斯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