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古詩文誦讀《春夜喜雨》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春夜喜雨》這首詩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這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核心素養】1.文化自信: 通過了解唐詩寫作背景,使學生感受詩人情懷,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傳承。2.語言運用: 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3.思維能力: 通過分析課文中的意象、描繪畫面等,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審美創造:通過欣賞課文的音韻美、意境美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引導學生體驗詩歌的美感。【教學目標】1.有節奏的誦讀本詩,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背誦并默寫這首詩。2.以字的品析為切入點,抓住古人講究煉字、煉句乃至煉意的特點,體味詩詞推敲字句的妙處。3.品讀杜甫,感受杜甫憂國憂民之情【教學重難點】1.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 品味詩人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本單元所學都是詩歌,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其間出現過無數的詩人,他們如繁星璀璨奪目。在這眾多的詩人中間,著名文學家韓愈獨獨推崇兩個人,他曾經說過:“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我們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對,就是杜甫。對于杜甫我們并不陌生,哪位同學還記得曾經學過的杜甫的詩?2.學生積極吟誦學過的杜甫的詩句。推薦《絕句》《春望》3.師:我們知道杜甫的那么多的詩句,那你對他又了解多少呢?4.生簡介杜甫。5.師:杜甫的詩有著綿遠悠長的意境和滿腔憂國憂民的熱忱,使得杜甫成為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而他的詩也號稱“詩史”。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的《春夜喜雨》。(板書課題)學習任務一:整體感知1.生自由讀詩,讀正確通順。2.指名讀詩。評價。3.師:能夠正確地朗讀古詩,這是古詩學習的第一步,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古詩的語言是高度凝練,高度濃縮的,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但其中的豐富內涵卻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詩人的內心世界更不是我們輕易可以觸摸得到的。所以,我們還要沉下心來,靜靜地讀,細細地品。請大家借助注釋,賞析和工具書認真地品讀理解,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獲的。4.生自主理解詩句。學習任務二:理解詩意過渡:學習古典詩詞要咬文爵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韻味。再讀古詩,結合注釋,把讀懂的詩句講給同桌聽,再標記不理解的詩句。1.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意思。2.交流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好雨知道什么時節落下,當春天來臨,萬物萌生時就會出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她隨著微風悄悄地在夜里飄落,滋潤著萬物,細微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在鄉野小路上,烏云黑沉沉的,只有江船上的漁火在閃爍。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拂曉時光,遠遠看向雨水潤濕的紅花叢,只見繁花重重,開滿了整個錦官城。【譯文只是理解古詩文的參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采薇(節選)》的意思,不必強求一致。】學習任務三:感悟詩情1.師:大家能讀懂詩人筆下的這場雨嗎?你讀出了怎樣的雨?預設:及時的雨①理解“及時”:懂事、知心、善解人意。②從哪兒看出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③為什么說它及時呢?知時節,播種的時節。④指導朗讀此句。2.師:除了這是一場及時的雨,你還讀出了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雨。①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②討論:為什么用“潛”?能換成別的詞嗎?偷偷地,悄悄地不讓別人知道。③為什么要悄悄地來呢?看來,春雨有心滋潤萬物,卻無心讓人發現呀!④引入朱自清的《春》片段。體會春雨的細小,綿密。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像一層薄煙。⑤春雨悄悄地來,靜靜地走,滋潤萬物,默默無聞,你喜歡這樣的雨嗎?指導讀此句。3.現在我們來看剩下的兩句,它們和這場雨有關系嗎?①理解“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指名說說看。②天上烏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這時詩人在想什么呢?現在大家已經開始慢慢地走進詩人的心里去了。課件出示背景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當時對春雨的企盼。(安史之亂前,杜甫離開長安回陜西蒲城探親,卻不料爆發了安史之亂,杜甫與家人從此流亡生活。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這首詩作于杜甫居于此處兩年后,當時那兒發生了大旱災。老百姓剛經歷安史之亂,又遭遇旱災,生活更是雪上加霜。)③指名反饋作者當時會想些什么?4.是呀,好一場及時的雨呀!下吧,下吧!多下會兒吧!把干涸的土地徹底地滋潤。想象一下,經過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錦官城會是什么樣子呢?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① 讀著這句詩,我們仿佛看見了什么?(圖片欣賞)②這樣的萬紫千紅,這樣的嬌艷欲滴,這樣的花團錦簇,難道詩人僅僅想到了城里的這些美景嗎?他還會想到什么?(秋天,豐收)③春天的美麗,秋天的豐收都將由這一場雨帶來,你喜歡這場春雨嗎?讓我們一起來讀:大地干旱,人們生活貧困,他們盼望——(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雨悄悄地來了,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看到下雨時——(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想到——(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5.剛剛我們讀懂的雨,在詩中濃縮成一個字——(好)。剛才我們讀懂的詩人的內心,在詩中也濃縮成一個字——(喜)。讓我們感受詩人的喜悅,再來讀讀這首詩吧!教師補充詩意:及時的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就伴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6.總結見詩如見人,詩是詩人真實情感的表達,今天我們不僅讀懂了一首詩,也讀懂了一位詩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樣的詩人?(生談感受)杜甫同情人民,他創作的詩歌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的主線,他的詩以最普通的百姓為主角,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強烈的時代色彩,真實地反映了一段歷史。了解了這些,我們就更好理解,為什么一場春雨會讓杜甫如此地欣喜若狂,因為這場春雨帶給詩人的是無限的希望啊,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實際上是為民而喜,大家說對嗎?讓我們帶著欣喜之情再來讀這首詩。【課后作業】1.背誦并默寫《春夜喜雨》這首詩。2. 搜集、分享杜甫的詩,感受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情境體驗和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對春雨的企盼。在反復吟誦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加深對詩歌的理解,產生豐富的想象力。根據學生儲備的已有知識,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理解詩題的意思,從而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為體驗詩情奠定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