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教材知識點過關練習:七年級下冊(提綱 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教材知識點過關練習:七年級下冊(提綱 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4章 地球與宇宙
一、太陽概況
1.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    星。它是一顆自己能發光和發熱的氣體星球。
2.太陽的大小:直徑約為140萬千米,質量為地球的    萬倍,體積為地球的    萬倍,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
3.太陽的溫度:太陽表面溫度約為    ,中心溫度高達    。太陽為地球表層和人類的活動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陽息息相關。
二、太陽活動
1.各種太陽活動
太陽內部結構 從里到外
光球層 色球層 日冕層
太陽活動    耀斑      
表現 太陽表面由于溫度   而顯得    的氣體斑塊 突然 增亮 的斑塊 從色球層不斷噴射出來的火焰狀的熾熱氣體 向空間持續射出的高速帶電粒子流
活動周期 11年 11年 — —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形式 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 黑子 影響地球氣候  地球氣候變化與太陽活動有明顯的相關性,太陽活動高峰年,反常氣候的概率明顯增大;反之,氣候狀況相對平衡
耀斑  擾亂地球電離層  耀斑爆發會發射強烈的電磁波,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甚至會使無線電短波通信發生短時間中斷
三、月球
1.衛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
2.大小:直徑約為3476 km,大約是地球的,太陽的,體積約為地球的    ,質量只有地球的    。
3.月球狀況
(1)月面景觀與地球的不同之處
①沒有水,沒有    ;②沒有大氣,晝夜溫差    ;③沒有大氣,聽不到聲音;④沒有大氣保護,有很多    ;⑤在月球表面,物體所受重力是地球上的    。
(2)“山”與“海”
月球表面布滿許多    山(隕石坑);月球表面黑暗部分:    或    等低陷地帶;月球表面明亮部分:    或    。
(3)環形山:月球表面布滿大大小小的   坑,它是月球形成早期    頻繁撞擊月球的產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    爆發形成的,它是月面上最明顯的特征。
4.“探索月球”
    年    月    日,人類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四、地球的自轉
1.自轉含義:地球繞    的旋轉運動叫作地球自轉。
2.自轉方向
地球運動 繞什么轉 運動方向 運動周期 地理現象
面對赤道 面對北極 面對南極
自轉 地軸 自  向    時針   時針 (一天)約  h    
3.產生的現象
(1)晝夜交替現象:由于地球是一個不  ,也不    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這一半就是白晝,稱為    ;而背著太陽的另一半則太陽照不到,是黑夜,稱為    。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轉,所以晝夜也就不斷地更替。
(2)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由于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因此日月星辰相對于地球自    向    運動。
五、晝夜交替
晨昏線:   半球的分界線,由晨線和昏線構成,如右圖所示。
(1)晨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    變成    的界線。
(2)昏線:隨著地球的自轉,逐漸由    變成    的界線。
[注意]晨線是日出之處,昏線是日落之處。
六、地球的公轉
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地球的公轉方向是    。從北極上空看,地球繞太陽作    方向運轉。
2.地球的公轉周期約為      ,即通常所說的一年。
七、正午太陽高度變化
用桿影長度的變化來認識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化(如左圖)。一天中太陽東升西落,桿影先由長變短,再由短變長。
1.含義:    與    的夾角叫作太陽高度角,簡稱太陽高度(如右圖)。
2.規律:太陽高度隨    變化而變化,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夏季的太陽高度較   ,夏至日    ,冬季則相反。
八、晝夜長短變化
1.一年中,晝夜長短的變化(北緯40°地區)
該地區    、    兩個月的白晝最長;該地區    、    兩個月的白晝最短。四季晝夜長短變化是由      移動引起的。有些地方有時太陽會整日不落,這種現象稱為    現象;有時太陽會整日不出,這種現象稱為    現象。
2.如左下圖,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晝    夜,越往北,    越長,夜越短,其中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各地夜    晝,越往南,    越長,    越短,    內出現極夜現象。
3.如右上圖,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夜長于晝,越往北,夜越長,晝越短,其中   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    內出現極夜現象;南半球則晝長于夜,越往南晝越長,夜越短。
4.如下圖,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   ,全球各地       。赤道上    晝夜等長。
九、月相及其成因
1.定義: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
2.成因
(1)    本身不發光,不透明。
(2)    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發生有規律地變動,使地球上的人看到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的形狀也發生有規律地變化。
十、月相變化和應用
1.月相變化規律
月相 月相圖 日、月、地位置 位置圖 視覺形狀 出現時間
新月(朔) 大致在一條直線上(月居中) 不可見  
    大致成直角 半圓亮面朝西 初七、初八
    大致在一條直線上 (地居中) 圓形 十五、十六
下弦月 大致成直角 半圓亮面朝東    
2.應用:農歷中的月份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確定的。
3.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為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這個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  。
4.月球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是相同的,所以月球始終以同一個面朝向地球。
[注意]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區分
可用兩句口訣來記憶:“上上西西;下下東東”。前半句指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出來,從西面出來,月面朝西;后半句指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出來,從東面出來,月面朝東。
十一、日食
1.日食:太陽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現象。
2.成因:地球帶著月球繞太陽運動,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并且三個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條直線時,由于光是直線傳播的,月球就擋住了太陽光形成月影,從地球上月影所在區域看太陽,太陽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擋,    擋住了我們觀察太陽的視線,就產生了日食現象。
3.發生過程:太陽被遮部位從日輪的    邊開始,    邊結束。
4.類型:     、     、     。
5.發生時間:農歷    。但由于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平面和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有一個    左右的夾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
十二、月食
1.月食:月面全部或部分被    陰影遮掩的現象。
2.成因:地球繞著太陽運轉,由于光是直線傳播的,在背對太陽的方向會產生一條地球的影子,當月球進入地球影子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的觀測者將看到月食現象。日、地、月在同一直線上,    居中。
3.發生過程:月球變暗部位從月輪的    邊開始,    邊結束。
4.類型:    、    。
5.發生時間:農歷      (滿月時)。
十三、日食和月食比較
日、地、月三者位置關系 地球上的可見 范圍 發生的時間(農歷) 地球上可以看見持續的時間 先虧的方向 類型
日食 地、月、日 部分地區 初一 幾分鐘 先虧  三種
月食 月、地、日 半個地球以上 十五、十六 一個多小時 先虧  兩種
十四、太陽系
1.太陽系
太陽系
2.行星之最
(1)水星:離太陽最    的行星。
(2)海王星:離太陽最    的行星。
(3)木星:體積最    的行星,有光環,最顯著的特點:赤道南側有一個顏色鮮艷的大紅斑。
(4)土星:體積第二,質量第二的行星,有83顆衛星。
(5)金星:體積、質量和地球相近,又名“太白金星”“啟明星”“長庚星”。
(6)火星:與    最相像,被稱為“紅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十五、星座
1.現代國際上:把天空劃分為    個區域,命名為    個星座。
2.常見的星座:    座(北斗七星)、   座(北極星)、仙后座、天鷹座(    星)、天琴座(    星)、獵戶座、天鵝座、大犬座(    星)。
3.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在晚上八九點鐘觀測,春季指向    ,夏季指向    ,秋季指向    ,冬季指向    。
4.記憶著名星座和恒星口訣:織女星撫天琴,牛郎星騎天鷹,北斗北極大小熊,大犬天狼星最亮。
十六、銀河系和宇宙
1.構成與大小:銀河系由眾多恒星和星際物質組成,直徑約10萬光年。
2.形狀:從側視圖看,銀河系像個        ;從俯視圖看,銀河系又像  。
3.宇宙
宇宙(總星系)
【參考答案】
一、1.恒 2.33 130
3.6000 ℃ 1500萬 ℃
二、1.太陽黑子 日珥 太陽風 較低 較暗
三、1.衛星 2. 
3.(1)①生命 ②大 ④環形山 ⑤
(2)環形 平原 盆地 山脈 高原
(3)隕石 小天體 火山
4.1969 7 20
四、1.地軸 
2.西 東 逆 順 24 晝夜交替
3.(1)發光 透明 晝半球 夜半球
(2)東 西
五、晝夜 (1)夜 晝 (2)晝 夜
六、1.自西向東 自西向東 逆時針
2.365.2422天
七、1.太陽光 地面 2.季節 大 最大
八、1.6 7 12 1 太陽直射點 極晝 極夜
2.長于 晝 長于 夜 晝 南極圈
3.冬至 北極圈
4.赤道 晝夜等長 全年
九、2.(1)月球 (2)日、地、月
十、1.初一 上弦月 滿月(望) 二十二、二十三
3.朔望月
十一、2.月球 3.西 東
4.日全食 日偏食 日環食
5.初一 5°
十二、1.地球 2.地球 3.東 西
4.月全食 月偏食 5.十五、十六
十三、西邊 東邊
十四、2.(1)近 (2)遠 (3)大 (6)地球
十五、1.88 88
2.大熊 小熊 牛郎 織女 天狼
3.東 南 西 北
十六、2.中間厚、四周薄的鐵餅 一個大漩渦第2章 對環境的察覺
一、感覺世界
感覺的產生:外界物質刺激→     →    →        →形成感覺。
二、聲音的產生
1.條件:發聲的物體都在    。
2.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    、    和    都能發聲,都可以作為聲源。
三、聲音的傳播
傳播介質: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介質可以是    、    、    。    不能傳聲。
四、聲波
1.定義:聲音以    的形式通過介質進行傳播,這種波叫聲波。
2.應用:聲波有廣泛的用途,如科學家用超聲波來探測海水深度等。
五、聲音傳播的快慢
聲音在不同的    和    下,傳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同一溫度下,聲音一般在氣體中傳播    ,在固體中傳播    。在15 ℃的空氣中,聲速是    ,氣溫每升高1 ℃,聲音每秒傳播的距離約增加0.6 m。
六、耳和聽覺
聽覺的形成過程:聲波經過耳廓→外耳道→鼓膜(    )→聽小骨(      )→耳蝸(    )→聽神經→大腦皮層的聽覺神經中樞→形成聽覺。
七、聲音的特性
聲音的三要素:    、    、    。
[說明]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其單位是    。一般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    ~    Hz,把高于20000 Hz的聲音叫超聲,低于20 Hz的聲音叫次聲。
八、噪聲污染
1.樂音:使人感覺輕松愉快的聲音叫樂音。
2.噪聲:使人煩躁不安的聲音叫噪聲。
3.噪聲的危害:噪聲妨礙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有害健康,被列為國際公害。
4.控制噪聲:①在    減弱;②在       減弱;③在    減弱。
九、光源
1.光源:自身會    的物體。太陽    光源,月亮    光源,未點亮的燈    光源。(后三空均選填“是”或“不是”)
2.光線:用來表示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的帶箭頭的直線。
[注意]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十、光的直線傳播
1.傳播規律:光在      均勻物質中沿    傳播。
2.規律應用: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都是因光的    傳播而形成的。
[注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3.光學儀器中的應用:槍支中的瞄準儀。
十一、光速
1.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快慢不同。
2.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最快,為   m/s,空氣中的光速接近真空中的光速。
十二、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現象:太陽光穿過三棱鏡被分解成            七色光的現象稱為光的色散。
2.單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單色光。
3.復色光:由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復色光。
4.白光:由七種單色光混合而成。
十三、物體的顏色
1.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    的色光決定。有色的透明物體只透過與它本身顏色   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它    。
2.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    的色光決定。有色的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它本身顏色    的光,而其他顏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3.光的三原色:自然界中    、    、    三種色光混合能夠產生各種色彩,因此它們被稱為光的三原色。
[注意]白色的物體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的物體    所有顏色的光。
十四、看不見的光
不可見光:紅外線和紫外線都屬于不可見光。
十五、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    回來,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
十六、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內。(三線共面)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    的兩側。(兩線分居)
(3)反射角    入射角。(兩角相等)。
2.反射定律證明
下圖甲中,多次改變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再測出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對比后可得到的結論是           。圖乙中以ON為軸轉動紙板F,在紙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線,由此可證明:                       。圖丙中,如果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對調,也能得到同樣的結論,說明光路是     。
十七、光的反射類型
1.類型: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2.特點:鏡面反射的反射面是     的,入射光線平行入射,反射光線平行射出;漫反射的反射面是      的,入射光線平行入射,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射出。
3.規律:鏡面反射與漫反射都遵循光的    定律。
十八、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1)實驗中代替平面鏡的器材是      。
(2)實驗使用的兩根蠟燭應該完全相同,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    關系。
(3)實驗時,放置的玻璃板要與水平面  。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鏡成像原理簡析
如右圖所示,平面鏡前燭焰上的S點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    后到達人眼處,但眼睛是根據光沿直線傳播的經驗來確定物體位置的,所以覺得光線好像是從平面鏡后S'點發出的,實際上鏡后并沒有點燃的蠟燭,像S'點是           的交點,所以S'點是虛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現。
[拓展]水面倒影分析:平靜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所成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像點到水面的距離與物點到水面的距離相等。
4.成像規律:平面鏡成    、    的    像;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物的連線與鏡面    。(記憶口訣: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5.應用:一是成清晰的像,如照鏡子來梳妝打扮;二是改變光的      ,如潛望鏡;三是利用平面鏡擴大視覺空間,如商場、商店在墻上安裝平面鏡。
十九、凸面鏡與凹面鏡
1.凸面鏡
(1)作用:對光有    作用。
(2)應用:汽車后視鏡等。
2.凹面鏡
(1)作用:對光有    作用。
(2)應用:汽車前燈等。
二十、光的折射現象
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到另一種介質時,     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點撥](1)光的折射是光在兩種不同的介質間傳播時發生的現象,而反射是光在同一介質中傳播時發生的現象。(2)光折射時在兩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3)光折射時在兩種均勻介質中都是沿直線傳播的。
二十一、光的折射規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內;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別位于    的兩側;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質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根據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可知,當光從水或其他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    入射角。
2.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質中時,傳播方向      。
3.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
4.透過透明的介質看物體時,我們看到的是由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體的    像。
5.從空氣中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其實都不是物體本身,而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比物體實際位置都    的虛像。
6.光在同種不均勻的介質中傳播時,其傳播方向不斷改變,這也是折射現象。如海市蜃樓、星星眨眼等現象都是由于        使光的傳播徑跡發生彎曲造成的。光的折射的其他生活實例:叉魚時要瞄準“魚”(像)的下面,才能叉中;池水看上去比實際要淺;竹筷在水面彎折等。
二十二、透鏡
1.凸透鏡: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
2.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
3.焦點: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
[說明]凹透鏡的焦點不是光線的真正會聚點,因而稱為虛焦點。一個凸透鏡有2個焦點,一個凹透鏡也有2個虛焦點。
4.焦距: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每個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
二十三、透鏡對光的作用
1.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過另一側的焦點。
(2)經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3)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2.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1)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同側虛焦點。
(2)正對凹透鏡另一側虛焦點射出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
(3)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
二十四、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1.當u(物距)2.當u=f時,    (如上右圖所示)。
3.當f4.當u=2f時,在光屏上可以得到    、    的    像(如上右圖所示)。
5.當u>2f時,在光屏上可以得到    、    的    像(如下圖所示)。
[說明](1)設計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裝蠟燭、凸透鏡與光屏,點燃蠟燭,調節燭焰、凸透鏡及光屏,使三者的            ,目的是確保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改變物距,移動光屏,觀察成像性質。(2)可以通過物與像到凸透鏡的距離,以及像的大小判斷凸透鏡的焦距大小。
二十五、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應用 照相機 投影儀 放大鏡
物距            
成像                        
調節方法 物近像遠像變大 物遠像遠像變大
 前伸鏡頭,靠近景物,成像變大  鏡頭靠近物體,屏幕遠離鏡頭,成像變大  遠離物體,成像變大
[點撥]照相機、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實像投在屏幕上,并且投影片要倒插。
二十六、眼睛的結構
1.眼睛的結構:眼睛的主要組成部分是    ,由眼球壁及其內容物組成,眼球壁的結構分外膜、中膜和內膜三層。
2.折光系統:眼球中的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    ,能在視網膜上成          像。    相當于光屏。
3.視覺形成:外界物體發出或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最后落在    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許多感光細胞,這些細胞將物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      ,人就產生了視覺。
二十七、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其矯正
1.近視眼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徑    或晶狀體      ,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2.遠視眼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徑    或晶狀體      ,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聚焦在視網膜    ,使物像模糊不清。
[說明]近視眼可戴    矯正,遠視眼可戴    矯正。
[注意]不管是近視眼、遠視眼還是正常人的眼,視覺的形成部位不是眼睛,而是在大腦皮層的      。
【參考答案】
一、感受器 神經 大腦皮層感覺中樞
二、1.振動 2.固體 液體 氣體
三、固體 液體 氣體 真空
四、1.波 
五、介質 溫度 最慢 最快 340 m/s
六、振動 放大聲音 產生興奮
七、音調 響度 音色
[說明]赫茲 20 20000
八、4.①聲源處 ②傳播過程中 ③人耳處
九、1.發光 是 不是 不是
十、1.同一種 直線 2.直線
十一、2.3×108
十二、1.紅、橙、黃、綠、藍、靛、紫
十三、1.透過 相同 吸收 2.反射 相同
3.紅 綠 藍
[注意]吸收
十五、反射
十六、1.(1)同一平面 (2)法線 (3)等于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可逆的
十七、2.光滑 凹凸不平 3.反射
十八、1.(1)薄玻璃板 (2)大小 (3)垂直
3.反射 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
4.正立 等大 虛 相等 垂直
5.傳播方向
十九、1.(1)發散 2.(1)會聚
二十、傳播方向 
二十一、1.同一平面 法線 小于 大于
2.保持不變 3.增大 4.虛 5.高
6.大氣不均勻
二十二、1.會聚 2.發散
二十四、1.正立 放大 虛
2.不成像
3.倒立 放大 實
4.倒立 等大 實
5.倒立 縮小 實
[說明](1)中心在同一高度
二十五、u>2f f倒立、縮小的實像 倒立、放大的實像
正立、放大的虛像
二十六、1.眼球
2.凸透鏡 倒立、縮小的實 視網膜
3.視網膜 視覺中樞
二十七、1.過長 曲度過大 前方
2.過短 曲度過小 后方
[說明]凹透鏡 凸透鏡
[注意]視覺中樞第1章 代代相傳的生命
一、新生命的誕生
1.精子和卵細胞
(1)新生命都是從    發育而來的。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細胞    和雌性生殖細胞    相互結合而產生。
(2)精子和卵細胞:    是人體中最大的細胞,    有尾,能游動。精子和卵細胞的    內均攜有遺傳信息。
2.人的生殖系統
(1)男性生殖系統:主要由    、附睪、輸精管、精囊、前列腺、陰莖等器官組成。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    ,分泌  , 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主要器官。
(2)女性生殖系統:主要由    、輸卵管、    、陰道等器官組成。成年女性大約    會排出一個卵細胞。    是胚胎發育的場所。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    ,分泌    ,是女性生殖系統的主要器官。
3.精子和    在    中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叫    。
4.受精卵形成胚胎后,會在    內繼續發育。
5.成熟的胎兒從母體內產出的過程叫   ,產出的胎兒叫    。
二、走向成熟
1.人的一生中快速生長的兩個時期先后是    、    。
2.在人體外表上,        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征,        的男女差異稱為第二性征。
三、動物的生長時期
1.(1)蛙的生長發育順序是     →胚胎發育→蝌蚪→有腿的蝌蚪→    →    。
(2)青蛙從幼體到成體的發育過程中,          會發生很大的改變,這是青蛙、蟾蜍、蠑螈等兩棲類動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之一。
2.家蠶的一生要經歷    、    、    、    四個時期,而蝗蟲的一生要經歷    、    、    三個時期。
3.(1)有性生殖:通過    和    的結合,形成    而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無性生殖: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直接由     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4.
5.草履蟲、    等單細胞動物一般進行無性生殖,生殖方式為    。水螅進行的無性生殖方式是    。
6.試管嬰兒屬于    受精,    生殖;而克隆屬于    生殖。
四、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結構
種子中最重要的結構是    ,它是新一代植物體的    。種子中含有豐富的    、    、    、    等營養物質。在有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    里。在無胚乳的種子中,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    中。(淀粉遇碘會變    )
2.根據種子里有無胚乳,可將種子分為      和      。根據胚中的子葉數目,可將被子植物分為      和      。
3.種子萌發的條件
(1)內部條件:胚必須是    的、完整的,它是將來發育成    的結構基礎,胚乳或子葉中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所需要的    的來源。
(2)外界條件:      、      和      。
4.種子萌發過程中,首先是    發育成根,其次胚芽發育成    。
5.芽是未發育的莖葉或    。根據芽的著生位置,芽分為    和    。
6.花是被子植物的    器官。花由  
和    組成,其中花萼和花冠構成了花被,雄蕊和雌蕊構成了花蕊。雄蕊由    (內有花粉)和    組成,而    、    和    (內有胚珠)三部分組成了    。花的主要結構是    和    。
五、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1.雄蕊中的花粉從花藥中散出來,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叫    。傳粉的方式主要有      和      ,其中較普遍的傳粉方式是      。
2.根據傳粉的不同途徑,可將花分為    和    ;前者主要靠昆蟲傳粉,后者主要靠    傳粉。
3.
4.植物的無性生殖可分為兩種,即    和營養繁殖。像蕨、胎生狗脊、地錢等植物是用    進行繁殖的。
5.被子植物用    進行繁殖的方式叫營養繁殖。在生產實踐中,常見的營養繁殖方式有    、    、    、    。營養繁殖的優點是                    。
六、細菌和真菌的繁殖
1.細菌的個體十分    ,觀察細菌的結構需要借助    顯微鏡或    顯微鏡。
2.細菌的細胞有           ,但沒有       ,稱為    。細菌細胞內無  ,一般要依賴有機物生活。
3.真菌的細胞與植物、動物細胞一樣都有    ,屬于真核細胞。
4.細菌是    生物,常進行    生殖。真菌主要有    、    和食用菌等。酵母菌主要進行    生殖,霉菌和食用菌進行    生殖。
【參考答案】
一、1.(1)受精卵 精子 卵細胞
(2)卵細胞 精子 細胞核
2.(1)睪丸 精子 雄性激素
(2)卵巢 子宮 每個月 子宮 卵細胞
雌性激素
3.卵細胞 輸卵管 受精
4.子宮
5.分娩 嬰兒
二、1.嬰幼兒期 青春期
2.男、女生殖器官 除生殖器官外
三、1.(1)受精卵 幼蛙 成蛙
(2)生活方式和形態結構
2.受精卵 幼蟲 蛹 成蟲 受精卵 幼蟲 成蟲
3.(1)精子 卵細胞 受精卵 (2)一個母體
4.有性生殖 無性生殖 體內受精 體外受精
卵生 胎生 卵胎生 出芽生殖
5.變形蟲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6.體外 有性 無性
四、1.胚 幼體 淀粉 蛋白質 脂肪 無機鹽
胚乳 子葉 藍
2.有胚乳種子 無胚乳種子 單子葉植物
雙子葉植物
3.(1)活 幼苗 營養物質
(2)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氣 適宜的溫度
4.胚根 莖和葉
5.花 頂芽 側芽
6.生殖 花被 花蕊 花藥 花絲 柱頭
花柱 子房 雌蕊 雄蕊 雌蕊
五、1.傳粉 自花傳粉 異花傳粉 異花傳粉
2.蟲媒花 風媒花 風力
3.果皮 種皮 胚 種子 果實
4.孢子生殖 孢子
5.營養器官 分根 壓條 扦插 嫁接 能夠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繁殖速度較快
六、1.微小 高倍光學 電子
2.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 成形的細胞核 原核細胞 葉綠體
3.細胞核
4.單細胞 分裂 酵母菌 霉菌 出芽 孢子第3章 運動和力
一、參照物
1.機械運動:物體的      不斷發生著改變,這種運動叫機械運動。
2.參照物: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說明](1)同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跟所選的參照物有關,所以運動和靜止是    的。
(2)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物體是否運動的判斷結果就可能不同。
二、機械運動的分類
1.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可以將物體的運動分為    運動和    運動。
2.(1)直線運動按運動快慢是否發生變化可分為    直線運動和    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    運動,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運動快慢保持不變。
(3)變速直線運動:物體沿    運動,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運動快慢發生了變化。
三、速度
1.定義:物體在      內通過的   叫速度。
2.公式:    (也適用于平均速度的計算)。
3.單位:米/秒,符號為m/s;常用的速度單位還有千米/時(km/h)。1 m/s=    km/h。
4.意義:描述物體      的物理量。人走路的速度大約是1.3 m/s,其意義是            。
四、速度公式的應用
公式:v=;s=vt;t=。
五、力是什么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注意](1)一個物體不可能產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3)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如右圖所示,靜止在水平地面上,
相互接觸的A、B兩物體之間沒有力的作用。
六、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變物體的          。
[說明]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以下幾種情況:①物體由靜止變為運動;②物體由運動變為靜止;③物體運動由慢變快;④物體運動由快變慢;⑤物體改變運動方向。
若物體的運動情況屬于上面的任何一種,則它的運動狀態就發生了改變,從而我們就可以斷定,這個物體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也同樣受到那個物體對它的力的作用。
八、力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簡稱    ,用符號    表示。手托兩只雞蛋的力大約為1 N。
九、彈力
彈簧受到手的拉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彈簧的這種性質叫    。手拉彈簧時也會受到彈簧反抗拉伸的作用,這種力叫    。
十、力的測量
1.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    。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是      。
2.使用方法
①檢查: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      。②觀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③測量:測量時,所測力大小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    ,要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④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面板垂直,需與指針    。
十一、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    、    有關,它們被稱為力的三要素。
十二、重力及其方向
1.定義: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
2.方向:重力的方向總是      。
3.作用點:物體的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就在該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4.應用:建筑工人常利用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
[說明]地球周圍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有幾個概念要弄清楚:平時我們所說的“這條魚多重”指的是質量;“這塊石頭太重了,搬不動”指的是重力;“鐵比木頭重”指鐵的密度比木頭的密度大。
十三、重力的大小
1.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    。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約是    N/kg。
2.關系式:G=mg。
①G表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②m表示物體的質量;③g為9.8 N/kg。
3.重力和質量的特點
物理量 重力 質量
特點  ①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要素;  ②同一物體在地球表面附近不同位置所受的重力可能不同  ①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②同一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物態、溫度和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注意]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重力與質量成正比,但不能說“質量與重力成正比”。
十四、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        狀態或    狀態。
[說明](1)牛頓第一定律說明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總保持靜止,原來運動的物體保持原來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2)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十五、力和運動的關系
1.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總保持            或靜止狀態;由此可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    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力與運動的關系模型(如下圖所示)
①圖甲: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故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大。
②圖乙: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重力起到阻礙運動的作用,故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小。
③圖丙: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成一夾角,這樣的力會起到改變運動方向的作用,故小球會做曲線運動。
[說明]當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一致時,速度越來越大;當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時,速度越來越小。
十六、慣性
1.定義: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       和       的性質。我們把物體保持      狀態或    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慣性大小只跟物體的   有關,    越大,慣性越大。
2.牛頓第一定律與慣性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牛頓第一定律是描述物體不受外力時所遵循的運動規律,是有條件的,即只有物體在不受外力時才適用;而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與物體是否受力、運動狀態等一切外在因素無關,任何時候都存在。
(2)聯系:因為物體具有慣性,所以物體在不受外力時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稱為慣性定律。
3.應用:①把水潑出去;②拍掉衣服上的灰塵;③運動員跳遠前助跑;④投擲標桿等。
4.危害與防范:剎車時由于慣性不能立即停下來,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等。汽車限載、系安全帶、不能超速、保持車距等,都是為了防范因慣性帶來的危害。
十七、二力平衡
一個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    狀態或        狀態,就說明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說明](1)如果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物體的運動狀態將不變,即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運動的物體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時,若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一致,則物體速度會增大,并做直線運動;若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則物體速度會減小,并做直線運動;若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存在夾角,則物體運動方向改變,做曲線運動。
十八、二力平衡的條件
1.二力平衡的條件:兩個力    相等,    相反,作用在      上,作用在    上。
[辨別]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異同點
項目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點  大小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不同點  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前提條件)  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但只涉及兩個物體,這兩個物體互為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不一定同時存在  同時存在,同時消失
 不一定是同一性質的力  一定是同一性質的力
2.二力平衡的模型(如下圖所示)
[注意]如下圖所示的模型是非二力平衡模型。
3.二力平衡時物體運動軌跡的模型(如下圖甲所示)
[注意]如上圖乙、丙所示是非二力平衡時物體運動軌跡的模型。
十九、摩擦力
1.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產生條件:(1)兩物體要相互接觸;(2)兩物體要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3)兩物體間要有壓力;(4)兩物體接觸面粗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              的方向相反。
4.分類: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
[注意](1)摩擦力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但不一定阻礙物體的運動,許多時候,摩擦力可能是物體運動的動力。如把物體剛放上傳送帶時,就是靠傳送帶對物體的摩擦力使物體由靜止變為運動的。
(2)對相對運動的理解:不要把“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等同,相對運動指相互接觸的物體間相對位置的變化。
二十、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影響因素
(1)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      。
(2)接觸面的      。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實驗模型(如下圖所示)
(1)實驗中要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應使木塊在彈簧測力計拉力的作用下做      運動。此時拉力與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2)甲、乙兩圖說明:                    ,滑動摩擦力越大。
(3)甲、丙兩圖說明:                   ,滑動摩擦力越大。
(4)上述實驗主要采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      。
(5)此實驗在測量拉力的時候,很難使木塊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如要精準測量,可選用下圖中的方案    。
二十一、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    。例如: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車閘;用力握緊杯子。
(2)使接觸面    。例如:輪胎表面有花紋;冰雪天氣汽車輪胎裝上防滑鏈;體操運動員上器械前要涂防滑粉。
(3)變    摩擦為    摩擦。例如:汽車緊急剎車時,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
二十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減小    。例如:運動員在單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手握杠不能太緊。
(2)使接觸面    。例如:滑冰場上的冰面需要光滑。
(3)變    摩擦為    摩擦。例如:使用滾動軸承。
(4)使接觸面分離。例如:氣墊船、磁懸浮列車。
二十三、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       。
(2)       。
[注意]壓力與重力的區別
名稱 產生原因 方向 大小 作用點
重力  地球的吸引  豎直向下  G=mg  重心
壓力  物體接觸且有擠壓  垂直于受力面,指向受力物體  由施力物體決定  在被壓物體的受力面上
[注意]物體自由靜止在水平面上時,水平面受到的壓力大小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物體自由靜止在非水平面上時,該面受到的壓力大小小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實驗如下圖所示。
(1)甲、乙、丙實驗中,根據           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這是    法的應用。
(2)通過甲、乙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                     ;再比較乙、丙實驗,可得出結論:                                 。上述實驗過程采用了      法。
(3)由乙、丙實驗可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請舉出生活中應用此知識的一個實例:  。
二十四、壓強
1.定義:物體      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物理意義:壓強用于定量描述壓力的作用效果。
3.公式:壓強=      (用字母表示為p=    )。計算時,注意單位要統一。
4.單位:帕斯卡(Pa),1 Pa=1 N/m2。
二十五、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減小      。例如:切蛋器上裝有細鋼絲。
(2)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    。例如:把鐵塊擠壓成零件要用較大的力。
(3)增大    的同時減小      。例如:釘釘子時,要用較大的力,另一方面要將釘子做得更尖細一些。
2.減小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增大      。例如:坦克裝有寬寬的履帶;火車軌道上鋪設軌枕等。
(2)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    。例如:易損的貨物(如玻璃)不能摞得太高。
(3)增大      的同時減小    。例如:為了使路面不被損壞,對載貨車輛限重,且該類汽車輪胎數較多。
二十六、液體對容器的壓強
1.產生原因:液體受    力且具有流動性。
2.規律:液體對容器    和    都有壓強。在同種液體中,深度越大,壓強越    。
二十七、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測量工具:壓強計。
2.影響因素: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的   和    有關。
3.規律
(1)在同種液體的內部,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    。
(2)在不同液體中的同一深度處,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    。
【參考答案】
一、1.空間位置 2.[說明](1)相對
二、1.直線 曲線
2.(1)勻速 變速 (2)直線 相等
(3)直線 不相等
三、1.單位時間 路程 2.v= 3.3.6
4.運動快慢 人每秒大約行走1.3 m
六、形狀和運動狀態
八、牛頓 牛 N
九、彈性 彈力
十、1.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
2.①零刻度線 ③量程 ④相平
十一、大小 方向 作用點
十二、1.地球 2.豎直向下
十三、1.正比 9.8
十四、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十五、1.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改變
十六、1.原有的速度大小 運動方向 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說明]質量 質量
十七、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十八、1.大小 方向 同一條直線 同一物體
[辨別]相等 直線上
十九、3.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二十、1.(1)壓力大小 (2)粗糙程度
2.(1)勻速直線
(2)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
(3)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
(4)控制變量法
(5)二
二十一、(1)壓力 (2)更粗糙 (3)滾動 滑動
二十二、(1)壓力 (2)更光滑 (3)滑動 滾動
二十三、1.(1)壓力的大小 (2)受力面積的大小
2.(1)海綿的凹陷程度 轉換
(2)在受力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在壓力大小相同的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控制變量
(3)書包背帶做得較寬(答案合理即可)
二十四、1.單位面積 3. 
二十五、1.(1)受力面積 (2)壓力
(3)壓力 受力面積
2.(1)受力面積 (2)壓力
(3)受力面積 壓力
二十六、1.重 2.底部 側壁 大
二十七、2.密度 深度 3.(1)增大 相等 (2)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南雄市| 青岛市| 宜章县| 敖汉旗| 崇礼县| 安塞县| 洮南市| 宜宾市| 安顺市| 上高县| 辽宁省| 措勤县| 曲阜市| 土默特左旗| 松滋市| 马尔康县| 晋州市| 于都县| 南昌市| 沙坪坝区| 海城市| 长海县| 池州市| 大石桥市| 平谷区| 阿克苏市| 侯马市| 隆安县| 应城市| 辽阳市| 靖远县| 阳谷县| 久治县| 景德镇市| 昌吉市| 民丰县| 西和县| 南充市| 鹤峰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