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第一節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知1-講感悟新知知識點杠桿11.杠桿提出問題 下面的撬棒、抽水機手柄、人的前臂運動時有什么共同 特點 圖示 用撬棒撬石頭 在抽水機手柄上施力壓水 人的前臂運動共同特點 1. 受力的作用; 2. 繞固定點轉動; 3. 比較堅硬,沒有形變 定義 (1)杠桿 : 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2)支點(O):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感悟新知知1-講方法點撥杠桿概念的建立使用了模型法對于撬棒、抽水機的手柄和人的前臂,我們舍棄其形狀是否彎曲、材料是木制或鐵制等非本質因素,將其抽象成一根硬棒。感悟新知深入思考 杠桿的動力 F1 和阻力 F 2 的方向有什么關系?知1-講深度理解支點在中間, F 1、 F 2 方向相同;支點在一端時,F1、 F2 方向相反。感悟新知2. 動力和阻力知1-講圖示定義 動力( F1):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 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特點 杠桿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一定相反感悟新知知1-講知識鏈接(1)力的作用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力的作用線是一條直線,沒有方向。(2)力臂是支點到垂足的距離,不是支點到作用點的距離,因此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感悟新知3. 力臂(1)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①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稱為動力臂 (l1)。②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稱為阻力臂 (l 2)。(2)力臂的畫法知1-講感悟新知發散思考 根據力臂畫力的一般步驟是什么?知1-講發散結果根據力臂畫力的示意圖感悟新知(3) 力臂的意義:力的轉動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力臂長短有關。知1-講知1-練感悟新知如圖 1,是用羊角錘拔鐵釘的情景,羊角錘可看成一個杠桿,其動力和阻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例1知1-練感悟新知解析 : 由圖 1 可知,用羊角錘拔鐵釘時,由鐵釘產生的阻力 F2 是向下的,故 AB錯誤,O 為支點,要想拔掉釘子,動力F1的方向應向右上,故 C 正確, D 錯誤。解題技巧 : 化靜為動認識杠桿模型 : 假設杠桿轉動一個角度,杠桿上固定不動的點就是支點,使杠桿轉動的力為動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為阻力。答案:C知1-練感悟新知1.如圖所示,用硬棒撬起大石頭,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當用向下的力 F下 撬 大 石頭 時,是以______ 為支點;當用向上的力 F 上 撬 大石頭時,是以______ 為支點。(均填字母)BA知1-練感悟新知[ 中考·鹽城 ] 如圖 2 所示,畫出用起子撬圖釘的動力 F1的力臂 l1。例2知1-練感悟新知解析 : 延長 F 1 畫出其作用線,過支點 O 向 F 1 的作用線畫垂線,垂線段就是動力 F 1 的力臂 l1。解題秘方:力臂作圖步驟:第一步:確定支點;第二步:確定動力或阻力的作用線;第三步:作垂線畫出動力臂或阻力臂。解: 如圖 3 所示。知1-練感悟新知易錯提醒 作杠桿示意圖要注意:(1)力的作用線用虛線表示。(2)力臂的長度應該用大括號標記。(3)垂直的地方應有垂直符號;支點處用三角形標記。(4)5 個名詞必須用正確的字母表示。知1-練感悟新知2.如圖,杠 桿 OA 在力F1、 F2 的作用下處于靜止, l2 是力 F2 的力臂,在圖中畫出 F1 的力臂 l1和力 F2。解:如圖所示。感悟新知知2-講知識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21. 杠桿的平衡狀態 有兩種:杠桿靜止不動,杠桿緩慢勻速轉動。深入思考 杠桿平衡時一定是在水平位置嗎?知2-講感悟新知深度理解如圖 4 所示,杠桿平衡時不一定在水平位置,杠桿傾斜靜止時,也處于平衡狀態。感悟新知知2-講2.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提出問題 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滿足什么條件猜想和假設 杠桿平衡時,動力 × 動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F1l1=F2l2)猜想依據實驗目的 多次改變 F1、 l1、 F2、 l2 使杠桿平衡,分別測出相應的值,比較 F1l1和 F2l2的值感悟新知知2-講(續表)實驗設計 (1)杠桿傾斜靜止、水平靜止都是平衡狀態,為什么實驗中選取水平靜止?(2)改變力和力臂的方法 :示意圖 解釋改變動力和阻力的方法 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方法改變懸掛的鉤碼數量 改變杠桿上懸掛鉤碼的位置知2-講感悟新知拓展提高判斷杠桿轉動的方向①若 F1l1=F2l2 ,則杠桿平衡;②若F1l1>F2l2 ,則杠桿按F1效果方向轉動;③若F1l1感悟新知知2-講實驗操作 ① 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 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改變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③ 改變力和力臂的數值,再做兩次實驗,把實驗數據填入表中感悟新知知2-講數據記錄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 × 動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即F1l1=F2l2實驗序號 動力F 1/N 動力臂l1/m 動力×動力臂 F1l1/(N·m) 阻力F 2/N 阻力臂l2/m 阻力×阻力臂F2l2/(N·m)1 0.5 0.4 0.2 1 0.2 0.22 1 0.4 0.4 1 0.4 0.43 1.5 0.4 0.6 2 0.3 0.6感悟新知知2-講實驗思考 實驗前,為什么要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知2-講感悟新知思考結論如 圖 5 所 示,若實驗前杠桿傾斜平衡,實驗中,杠桿水平平衡時杠桿自重的力臂不為 0。所以實驗前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使杠桿自重的力臂為 0,從而使其對杠桿轉動沒有影響,方便測量力臂。感悟新知知2-練[中考·湖南 ] 小明和小潔一起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實驗室提供了如圖 6 所示杠桿(支點為 O)、支架、10 個鉤碼(每個重 0.5 N)。例3知2-練感悟新知解題秘方:利用我們對物理學中力、熱、聲、光、知2-練感悟新知解析 :(1)由圖 6 甲可知,杠桿左端下沉,應該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右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掛上鉤碼后,每次都要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直接讀取力臂大小。(2)小明取 2 個鉤碼,掛在支點左側某處,再取 4 個鉤碼掛在支點的右側進行實驗。(3)當 F1 為 3.5 N, F 2 為 1.5 N時, l 2 最大為 25.0 cm, 為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應減小 l1,根 據杠桿 平衡條 件 得 l1= = ≈10.7 cm, 應將左側鉤碼向右移動至 10.7 cm 處。感悟新知知2-練(1)如圖 6 甲所示,實驗開始前,應向____端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掛上鉤碼后,每次都要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直接讀取 __________。(2)小明取 2 個鉤碼,掛在支點左側某處,再取 4 個鉤碼掛在支點的_______ 側進行實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記錄數據。右力臂大小右感悟新知知2-練(3)完成三次實驗后分析數據,他們得出了杠 桿的平衡條件。下表主要呈現了第 3 次實驗數據。實驗序號 動力 F1/N 動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1 … … … …2 … … … …3 2.5 20.0 2.0 25.0感悟新知知2-練小明在第 3 次實驗的基礎上,在支點左側 20.0 cm 處繼續加鉤碼直到 F1 為 3.5 N,如圖 6 乙所示,但發現此時用剩下的 3 個鉤碼無法讓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潔想利用現有器材幫助小明完成 F1 為 3.5 N 的第 4 次實驗,她應該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請結合具體數據進行說明,可保留一位小數)將左側鉤碼向右移至 10.7 cm 處,右側鉤碼數量為 3 個,右側鉤碼的位置在 25.0 cm處(合理即可)知2-練感悟新知3. 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1) 如 圖 甲 所 示,安 裝 杠 桿 時, 鐵 架臺 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放在水平桌面上,為了使杠 桿在水平 位置平衡,可調節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移動。不一定右知2-練感悟新知(2)某小組實驗的過程如圖乙所示,他們由此得出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 × 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 = 阻力 × 支 點 到 阻 力 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 論是 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的,下列能幫助他們得出正確結論的操作是_______ 。A. 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B. 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斜向下拉C. 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D. 增加鉤碼個數,再多次實驗使結論更具普遍性錯誤B知2-練感悟新知(3)將 圖 乙(b)中 杠桿 左 側 鉤 碼 下 端 再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應 將 右 側 鉤 碼 向 右 移動 ______格,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這樣操作所依據的關系式為___________ 。1F1l1=F2l2感悟新知知2-練如圖 7 所示,重為 6 N、長為 8 cm 的勻質長方形木板 AB 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恰好有一半伸出桌面。在B 端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 F,當 F=___ N 時,木板中心點 O 恰好離開桌面。例43知2-練感悟新知解題秘方: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1=F2l2來求解。解析 : 在 B 端施 加一個始終豎直向上的力 F,此 時支點是 A,阻力臂為 AO,動力臂等于 AB 長,勻質木板,重心在中點, AB=2 AO,根 據 杠 桿 的 平 衡 條 件 知 F×AB=G×AO,則F= = ×6 N=3 N。知2-練感悟新知4. 新趨勢 真實情境 騎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健 身運動。如圖所示,這是自行車的車閘示意圖,剎車時需要對剎車拉線提供 36 N 的拉力,則人需要施加的動力 F1為 _______N。9感悟新知知2-練如圖 8,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 F 把杠桿 OA 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力 F 的大小將( )A.變大B.不變C.變小D.先變小,后變大例5知2-練感悟新知解題秘方: 動態平衡杠桿中分析動力變化的步驟:(1)確定杠桿的五要素。(2)分析阻力、阻力臂、動力臂的變化情況。(3)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的變形公式 F1=,判斷動力的變化情況。知2-練感悟新知解析 : 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的力 F,把杠桿 OA 從圖示位置緩慢拉至水平的過程中,阻力的大小不變,阻力臂變大,動力臂不斷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1=F2l2可知,動力將變大。答案: A知2-練感悟新知5.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相同規格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如圖所示。若在杠桿支點兩側各增加一個鉤碼,則杠桿將( )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無法判斷A知3-講感悟新知知識點杠桿的分類3分類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區別 動力臂比阻力臂長 動力臂比阻力臂短 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特點 省力費距離 費力省距離 不省力不省距離示意圖感悟新知(續表)知3-講理論分析 由 F1l1=F2l2 因為 l1 > l2 所以 F1 < F2 由 F1l1=F2l2因為 l1 < l2所以 F1 > F2 由 F1l1=F2l2因為 l1 =l2所以 F1=F2應用 撬棒、羊角錘、核桃夾、手推車、瓶起子等 筷子、食品夾、掃帚、釣魚竿、理發剪等 托盤天平、定滑輪感悟新知知3-講深度理解(1)構建杠桿模型:確定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2)比較力臂大小: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3)判斷杠桿種類: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判斷杠桿種類。深入思考 如何辯別杠桿的類型?知3-練感悟新知[ 期末 渭南臨渭區 ] 下列圖中的工具在使用時能起到“省距離”作用的是 ( )例6知3-練感悟新知解題秘方:辨認杠桿類型的方法:知3-練感悟新知解析: 核桃夾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省力但費距離,故 A 不符合題意;起瓶器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省力但費距離,故 B 不符合題意;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費力但省距離,故 C 符合題意;鐵絲剪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省力但費距離,故 D 不符合題意。答案:C知3-練感悟新知6.如圖所示,食品夾屬于_______ ( 填“ 省力 ”“ 等 臂 ” 或“ 費力”)杠 桿,要 使 手 指捏食品夾的力小一些,手指捏食品夾的位置應離________ (填“A”或“B ”)點近一些。費力B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定義分類平衡條件杠桿省力杠桿F1l1=F2l2費力杠桿等臂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