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1 古詩二首 村居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于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創作的七言絕句。全詩以輕快活潑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明麗的鄉村春景圖: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放風箏,展現了鄉村生活的美好與生機,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贊美之情。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意境優美,富有童趣,十分契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審美需求。詩中的場景貼近兒童生活,容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趣,同時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而且,學習古詩有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認“鶯、拂、堤、柳、醉、詠、妝、絲、絳、裁、剪”等11個生字,能正確書寫“詩、村、童、碧、妝、綠、絲、剪”等8個生字。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方法,提高學生理解古詩、感受古詩意境的能力。借助朗讀、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對鄉村春天美景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教學,引導學生正確認讀生字,規范書寫生字。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背誦古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感受鄉村春天的生機與活力,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講解生字的讀音、字形、字義,以及古詩的作者、背景、詩意等基礎知識,讓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朗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朗讀、指名朗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在讀中識字、讀中感悟、讀中體會情感。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將古詩中的畫面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幫助他們理解詩句,感受意境。情境教學法:創設古詩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古詩的理解與體驗。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探究能力,分享學習成果。五、教學過程趣味導入師:同學們,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畫家,給我們帶來了五彩斑斕的畫卷。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特別的地方,看看那里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出示鄉村春天的圖片,圖片中有綠草、柳樹、飛翔的小鳥、奔跑的兒童等)大家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觀察圖片,自由發言,描述看到的景象。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在古代,有一位詩人也看到了這樣美麗的鄉村春天,還把它寫成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村居》。(板書課題:村居)設計意圖:通過展示美麗的鄉村春景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感官,讓他們對即將學習的古詩內容有一個直觀的感知,同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自然地導入新課。初讀古詩,掃清障礙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朗讀這首古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詩句讀通順。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師:老師發現有些同學讀得特別認真,現在,哪位小勇士來試一試,大聲朗讀這首古詩給大家聽?(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糾正讀音錯誤)指名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正音,重點指導“鶯(yīng)、拂(fú)、堤(dī)、醉(zuì)”等易錯字的讀音。師:同學們讀得越來越好了,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拼音,把古詩齊讀一遍,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學生齊讀古詩。設計意圖:初讀環節旨在讓學生自主識字,讀通詩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名朗讀可以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及時糾正讀音錯誤,而齊讀則讓全體學生鞏固讀音,為理解詩句打下基礎。學習生字師:古詩讀通順了,接下來,我們要和生字寶寶交朋友啦!(課件出示生字:鶯、拂、堤、柳、醉、詠、妝、絲、絳、裁、剪)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嗎?學生自主觀察生字,同桌交流識字方法。師:誰先來分享一下你的識字妙招?學生匯報識字方法,如:“鶯”:上面是個“艸”,下面是個“鳥”,草叢里的小鳥就是鶯,我還知道鶯啼婉轉,它的叫聲很好聽。(結合字形和字義記憶)“拂”:提手旁表示用手,“弗”像一個人彎腰,用手輕輕擦過就是拂,比如春風拂面。(利用偏旁和形象記憶)“堤”:土字旁,和土有關,河邊用土堆成的擋水的岸就是堤,我見過堤壩。(根據偏旁理解字義)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老師也來考考大家,開火車讀生字,讀對了,小火車就繼續前進,讀錯了,大家一起幫幫他。(開火車認讀生字)師:生字寶寶很調皮,它們藏到了詞語里,你們還認識嗎?(課件出示詞語:鶯飛、拂堤、楊柳、醉酒、詠柳、梳妝、絲線、綠絲絳、裁剪)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師:光會讀還不夠,我們還要把生字寫得漂漂亮亮的。(課件出示生字“詩、村、童、碧、妝、綠、絲、剪”)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生字的筆畫、結構,說一說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學生觀察生字,匯報書寫注意事項,如:“詩”:左右結構,左邊是“讠”,右邊是“寺”,“寺”的上面兩橫要短,下面“寸”的橫要寫在橫中線下,整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碧”:上下結構,上面是“王”“白”,注意“王”的最后一橫變成提,下面是“石”,寫的時候要緊湊,不要分家。教師示范書寫生字,邊寫邊強調筆畫順序和書寫要點,學生書空。學生在練習本上書寫生字,每個生字寫3-5遍,教師巡視指導,糾正書寫姿勢和不規范的筆畫。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交流識字方法,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以及書寫指導,鞏固了生字的學習,讓學生扎實掌握生字的讀音、字形、字義,為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精讀古詩,理解詩意師:生字寶寶都認識了,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看看詩人筆下的鄉村春天到底有多美。(課件出示古詩,詩句逐行變色)請同學們默讀古詩,想一想,每一行詩句都描繪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默讀古詩,思考畫面。師:誰先來分享一下第一行“草長鶯飛二月天”描繪的畫面?學生回答:春天到了,小草從土里鉆出來,長得長長的,黃鶯在空中飛來飛去。師:你說得真棒!二月天,正是春光明媚的時候,小草使勁地生長,黃鶯歡快地歌唱、飛舞,這是一幅多么生機勃勃的畫面啊!(板書:草長鶯飛)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草,你會怎樣生長?如果你是黃鶯,你會唱些什么?(引導學生想象,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學生發揮想象,描述自己的感受。師:接著看第二行“拂堤楊柳醉春煙”,這里的“拂堤”“醉”是什么意思呢?誰來猜猜?學生猜測詞義,教師講解:“拂堤”就是楊柳枝條很長,輕輕地撫摸著堤岸;“醉”在這里可不是喝醉的意思,而是形容楊柳在春天的煙霧中陶醉的樣子,好像被春天的美景迷住了。(結合圖片,直觀展示楊柳拂堤、春煙繚繞的景象,幫助學生理解)師:大家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一行詩,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想象畫面)學生描述想象中的畫面:我看到長長的柳枝垂下來,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堤岸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煙霧,柳樹好像在跳舞,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里。(板書:楊柳拂堤)師:這么美的畫面,我們該怎么讀才能讀出它的美呢?(指名朗讀,教師指導朗讀技巧,如語速稍慢,語調輕柔,讀出陶醉之感)學生朗讀,互評互學。師:詩的后兩行“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又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呢?學生回答: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趁著東風趕緊放風箏。師:對呀,在這美好的春天里,兒童們是多么快樂!(板書:兒童放鳶)他們早早地放學回家,迫不及待地拿著風箏跑到田野里,那歡聲笑語仿佛就在我們耳邊。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當時心情怎樣?(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兒童的快樂)學生分享放風箏的經歷和心情。師: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的心情,一起朗讀后兩行詩,讀出兒童的活潑、歡快。(學生朗讀,教師引導讀出節奏和歡快的語氣)設計意圖:精讀環節通過引導學生默讀思考、想象畫面、交流討論、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古詩意境。同時,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讀中悟情,以情促讀,提高朗讀水平和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背誦,體會情感師:這首《村居》把鄉村春天的美景和兒童的歡樂描繪得淋漓盡致,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朗讀全詩,讀出對春天的喜愛,讀出兒童的快樂。(教師配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師:同學們讀得太有感情了!這么美的詩,要是能背下來就更好了。大家試著根據剛才理解的畫面,自己背一背。(學生自由背誦)師:誰來展示一下自己的背誦成果?(指名背誦,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背誦結束后給予掌聲鼓勵)師:大家背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一起閉上眼睛,跟著音樂,想象著詩中的畫面,齊聲背誦古詩。(學生配樂齊背古詩)設計意圖:朗讀與背誦是積累古詩的重要手段,通過配樂朗讀、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記憶,體會詩人的情感,進一步感受古詩的魅力。總結拓展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高鼎的《村居》,感受到了鄉村春天的美麗與生機,還有兒童的快樂生活。詩人用他的妙筆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場景,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其實,描寫春天的古詩還有很多,課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讀一讀,背一背,看看詩人筆下的春天還有哪些不一樣的美。設計意圖: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收獲,同時拓展延伸,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六、板書設計村居草長鶯飛楊柳拂堤春景美兒童放鳶生活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