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主題排查6 歸因分析 過程描述(講義+課件 2份打包)2025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主題排查6 歸因分析 過程描述(講義+課件 2份打包)2025年高考化學二輪復習

資源簡介

主題排查6 歸因分析 過程描述
1. 已知ClO2是黃綠色的氣體,易溶于水;ClO2濃度過大易分解。利用如下裝置制備亞氯酸鈉(NaClO2)。
(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在裝置B中,生成ClO2的反應: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
在裝置D中,生成NaClO2的反應: 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
(2)為什么空氣通入的速率過快或過慢都使得亞氯酸鈉的產率下降: 空氣通入的速率快,ClO2吸收的少,反應生成的NaClO2產率降低;空氣通入的速率慢,ClO2濃度大易分解,反應生成的NaClO2產率降低 。
(3)研究測得裝置D吸收液中的c(NaOH)與對粗產品中NaClO2含量的影響如圖所示,在最佳條件為c(NaOH)= 4 mol/L,= 0.8 。
2. 皮革廠的廢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氮(以NH3、NH形式存在),通過沉淀和氧化兩步處理后可使水中氨氮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
(1)沉淀:向酸性廢水中加入適量Fe2(SO4)3溶液,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H4Fe3(SO4)2(OH)6沉淀。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NH+3Fe3++2SO+6H2O===NH4Fe3(SO4)2(OH)6↓+6H+ 。
(2)氧化:調節經沉淀處理后的廢水pH約為6,加入NaClO溶液進一步氧化處理。
①NaClO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3ClO-+2NH===N2↑+3Cl-+2H++3H2O 。
②研究發現,廢水中氨氮去除率隨溫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趨勢。當溫度大于30 ℃時,廢水中氨氮去除率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結合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可能原因 ClO-易水解生成HClO,2HClO2HCl+O2↑ 。
(3)實驗室將含NO、NO的酸性工業廢水的NO全部氧化為NO,分別用鋁、鐵和鋁鐵合金對NO進行脫除。在0~3 h內,鋁和鐵對NO幾乎未脫除,而鋁鐵合金的脫除效率高,其可能的原因是
金屬鋁、鐵表面有氧化膜,阻礙了NO的脫除反應;鋁鐵合金中,鐵和鋁可以構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
3. (1)以TiO2/Cu2Al2O4為催化劑,可以將CO2和CH4直接轉化成乙酸。在不同溫度下催化劑的催化效率與乙酸的生成速率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100~250 ℃乙酸的生成速率增加的原因: 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催化劑的活性增強 。
②100~400 ℃反應的最佳的溫度: 250 ℃ 
③100~400 ℃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決于溫度影響的范圍是 300~400 ℃ 。
(2)由工業級碳酸鋰(含有少量碳酸鎂等雜質)制備高純碳酸鋰。實驗過程如下:
已知在不同溫度下蒸發分解碳酸鋰的產率與溶解度關系如圖:
90 ℃以下,隨溫度升高,碳酸鋰產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碳酸氫鋰隨溫度的升高分解產率增大,碳酸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
(3)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業的尾氣(含NO、NO2)反應,既能凈化尾氣,又能獲得應用廣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藝流程如下:
該工藝控制NO和NO2的物質的量之比接近1∶1。
若>1,則會導致 尾氣中的NO含量升高 。
若<1,則會導致 Ca(NO2)2產品中的Ca(NO3)2含量升高 。
(4)寫出Na2CO3溶液吸收NO2的離子方程式: 2NO2+CO===NO+NO+CO2 。
【解析】 (1)③根據圖像,溫度超過250 ℃時,催化劑效率降低,在300 ℃時失去活性,故300~400 ℃時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決于溫度影響。
4. 吸收工廠煙氣中的SO2,能有效減少SO2對空氣的污染。氨水、ZnO水懸濁液吸收煙氣中SO2后經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鹽。
已知:室溫下,ZnSO3微溶于水,Zn(HSO3)2易溶于水;溶液中H2SO3、HSO、SO的物質的量分數隨pH的分布如圖1所示。
(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NH3+SO2+H2O ===2NH+SO(或2NH3·H2O +SO2===2NH+SO+H2O) ;當通入SO2至溶液pH=6時,溶液中濃度最大的陰離子是 HSO (填化學式)。
圖1
圖2
(2)ZnO水懸濁液吸收SO2。向ZnO水懸濁液中勻速緩慢通入SO2,在開始吸收的40 mim內,SO2吸收率、溶液pH均經歷了從幾乎不變到迅速降低的變化(見圖2)。溶液pH幾乎不變階段,主要產物是 ZnSO3 (填化學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階段,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ZnSO3+SO2+H2O===Zn2++2HSO或ZnO+2SO2+H2O===Zn2++2HSO 。
(3)O2催化氧化。其他條件相同時,調節吸收SO2得到溶液的pH在4.5~6.5范圍內,pH越低,SO生成速率越大,其主要原因是 隨著pH降低,HSO濃度增大 ;隨著氧化的進行,溶液的pH將 減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 (1)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時,SO2與氨水反應生成亞硫酸銨,根據圖1所示,pH=6時,溶液中含有HSO和SO,且根據微粒物質的量分數曲線可以看出溶液中陰離子濃度最大的是HSO。(2)反應開始時,懸濁液中的ZnO大量吸收SO2,生成微溶于水的ZnSO3,此時溶液pH幾乎不變,當ZnO完全反應生成ZnSO3后,ZnSO3繼續吸收SO2生成易溶于水的Zn(HSO3)2,此時溶液pH逐漸變小,SO2的吸收率逐漸降低,離子方程式為ZnSO3+SO2+H2O===Zn2++2HSO(或ZnO+2SO2+H2O===Zn2++2HSO)。(3)HSO經氧氣氧化生成SO,這一過程中需要調節溶液pH在4.5~6.5的范圍內,pH越低,溶液中的HSO的濃度越大,使得催化氧化過程中反應速率越快;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大量的HSO反應生成SO,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SO+O2===2SO+2H+,即氫離子濃度不斷增大,溶液pH不斷減小。
5. (1)實驗室以廢舊鋰電池正極材料(含LiCoO2及少量Al、Fe等)為原料制備Co3O4。
已知:Ksp[Co(OH)2]=1.6×10-15,Ksp(CoC2O4)=6.3×10-8,Ksp(CoCO3)=1.4×10-14。
①“萃取”時,有機磷萃取劑(用HA表示)萃取金屬離子的原理可表示為Mn++nHA(有機層)??MAn(有機層)+nH+(水層)。鈷、鋰在有機磷萃取劑中的萃取率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隨pH的升高,Co2+在有機磷萃取劑中萃取率增大的原因是 萃取產生H+,隨pH的升高,H+被消耗,促使萃取金屬離子的反應正向移動 。
②“沉鈷”時可加入H2C2O4溶液或(NH4)2C2O4溶液反應制得CoC2O4。不能用Na2C2O4溶液代替(NH4)2C2O4溶液的原因是 Na2C2O4溶液的堿性更強,易生成Co(OH)2沉淀 。
(2)實驗室以工業級硫酸錳粉末(含少量Ca、Co等的硫酸鹽)為原料獲得電池級MnSO4,并制備催化劑的載體Mn3O4。
將工業級硫酸錳溶于水,蒸發結晶,趁熱過濾除去部分雜質。過程中雜質去除率隨MnSO4結晶率的變化如圖所示。雜質去除率隨MnSO4結晶率的增大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水分大量蒸發,硫酸鹽雜質結晶析出量增加 。
(3)MnCl2極易吸水潮解,易溶于水和醋酸,不溶于苯;金屬活潑性:Mn>Fe。某科研小組由粗錳粉(含Mn及少量Fe、Ni、Pb等單質)為原料制備MnCl2,部分實驗過程如下:
“酸溶”時,鹽酸要緩慢滴加的原因是 防止活潑金屬Mn與鹽酸劇烈反應;防止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鹽酸大量揮發;防止生成大量氣體,使液體溢出 。“酸溶”過程中,溶液中Fe2+的濃度先增大,后略有減小,減小的原因是 一部分Fe2+被Mn置換出來,一部分Fe2+被O2氧化為Fe3+后再轉化為Fe(OH)3沉淀出來 。
6. (1)溫室氣體CO2轉化為甲酸(HCOOH)既具有經濟技術意義,又具有環保意義,以CO2為碳源制備HCOOH已成為碳化學研究的熱點。
CO2直接加氫法:將n(CO2)∶n(H2)=1∶4的混合氣體充入某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同時發生反應1和反應2。
反應1:CO2(g)+H2(g)??CO(g)+H2O(g)ΔH1>0
反應2:CO2(g)+H2(g)??HCOOH(g)ΔH2<0
在不同溫度、壓強下,測得相同時間內CO2的轉化率如圖所示。0.1 MPa時,在600 ℃之后CO2的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反應1是吸熱反應,反應2是放熱反應;600 ℃之后,隨著溫度升高,反應1正向進行的程度增大,反應2逆向進行,且相同時間內反應1消耗CO2的量大于反應2生成CO2的量 。
圖1
(2)環氧乙烷(,別稱EO)是重要的殺菌劑和工業合成原料。乙烯直接氧化法可的環氧乙烷,已知發生反應如下。
反應Ⅰ:CH2===CH2(g)+O2(g)―→(g) ΔH1
反應Ⅱ:CH2===CH2(g)+3O2(g)―→2CO2(g)+2H2O(g) ΔH2
乙烯與O2在a、b兩種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反應,催化劑的催化活性(用EO%衡量)及生成EO的選擇性(用EO選擇性%表示)與溫度(T)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①依據圖給信息,選擇制備環氧乙烷的適宜條件為 催化劑a、220 ℃ 。
②M點后曲線下降的原因為 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發生反應Ⅱ,導致EO選擇性下降 。
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B (填字母)。
A. 催化劑的選擇性越高,其達到最高反應活性所需的溫度越高
B. 不同催化劑達到最高活性時的溫度不同
C. 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與溫度成正比
【解析】 (2)①依據圖給信息,選擇制備環氧乙烷的適宜條件為催化劑a、220 ℃,此時反應溫度較低,催化活性、生成EO的選擇性較高。②M點后曲線下降的原因為溫度升高,超過催化劑的活性溫度導致催化劑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發生反應Ⅱ導致選擇性下降;③催化劑需要一定的合適的催化溫度,與其選擇性高低無關,A錯誤;不同催化劑達到最高活性時所需的溫度不同,B正確;溫度過高會導致催化劑失效,故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與溫度不存在比例關系,C錯誤。
7. (1)納米Fe和Fe3O4均可用于降解含Cr2O的廢水。實驗證明Fe3O4輔助納米鐵去除Cr2O效果更佳,結合圖1,分析其原因是 Fe3O4有磁性,吸引納米鐵,使其分散附著在Fe3O4表面,增大表面積;納米鐵能將含Fe3+物質還原為Fe2+,Fe2+濃度增大,降解速率加快 。
圖1
(2)利用納米鐵粉去除水體中的Cr(Ⅵ)反應機理如圖2所示。
圖2
①該反應機理中虛線部分可描述為 H+被吸附到納米鐵表面得電子生成H2的同時生成Fe2+;Fe2+還原Cr(Ⅵ)生成Cr3+和Fe3+ 。
②為了探究溶解氧對水體中的Cr(Ⅵ)去除率的影響,實驗小組設計了一組對比實驗,其中一組在反應中通入N2,另一組不通入N2。結果表明,實驗初期,通入N2的去除率遠高于未通入N2的去除率,其原因可能是 有氧條件下,鐵粉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在反應過程中起了一定阻礙作用 。
③某水樣Cr(Ⅵ)的初始濃度為10 mg/L,在相同條件下,探討了溫度為15 ℃、25 ℃、35 ℃、45 ℃對Cr(Ⅵ) 的去除率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溫度在25 ℃時,去除率最高,其原因是 低于25 ℃時,溫度升高,對鐵氧化物層的腐蝕起到了促進作用,加快反應速率;高于25 ℃時,溫度升高不利于發生吸附反應,導致去除率下降 。
圖3
8. 研究O3降解有機物的機理。MnO2催化O3反應的一種機理如圖所示,“Vo”表示MnO2表面的氧離子空穴。圖中所示的反應步驟Ⅱ可描述為 O3與晶體中的O2-反應生成O,同時釋放出O2 。根據此機理,實際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劑為 MnO2-x (以含字母x的化學式表示其組成)。
【解析】 由圖可知,在步驟Ⅰ中,O3填充了一個氧離子空穴的同時得到了O2,該過程可表示為O3+2e-===O2-+O2,在步驟Ⅱ中,O3分子結合O2-生成O的同時釋放出了O2;由此可知,在O3降解有機物的過程中,起到催化作用的是部分O2-,故催化劑的化學式為MnO2-x。
9. 催化劑協同ZVI能將水體中的硝酸鹽(NO)轉化為N2,其催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如圖。
NO轉化為N2示意圖可以描述為 Fe在催化劑表面失電子變為Fe2+,在催化劑層中,H+得電子變為H,酸性條件下,H還原NO變為NH,NH失去H變為N2 。
10. CO2的資源化利用能有效減少CO2的排放,充分利用碳資源。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H4(g)+CO2(g)===2CO(g)+2H2(g)]反應過程機理模型如圖所示(“*”表示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活性物種)。根據反應機理,生成CO的過程可描述為 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CO2解離成CO和O*(活性氧原子),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CH4解離成H2和CH(活性亞甲基),O*和H2反應生成H2O,CH和H2O反應生成H2和CO*,CO*從催化劑表面脫附生成CO 。
11. 在金屬Pt、Cu和銥(Ir)的催化作用下,密閉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轉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態氮。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NO被H2還原為N2的過程可描述為 液體中,H2在單原子鉑上失電子生成H+,NO在單原子銅上得到H2失去的電子被還原為NO,NO繼續在單原子銅和單原子鉑上得電子被還原為N2O,N2O從液體中逸出,在銥表面被H2還原為N2 。
12. 用Ir(Ⅲ)-PNP配合物(物質3)催化氫化CO2得到HCOO-,其循環機理如圖所示。
請從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的角度描述催化氫化CO2生成HCOO-的過程: H2斷鍵生成H,與物質3形成Ir—H,CO2斷開其中一個C===O,物質1中Ir—H斷裂,二者形成Ir—O和H—O生成物質2;物質2在堿性條件下,斷開Ir—O生成HCOO-。
14. 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厭氧氨氧化生物酶體系可以促進H+和電子的轉移(如a、b和c),能將廢水中的NO轉化為N2進入大氣層,其反應過程如圖所示。
(1)描述上述轉化的具體過程: NO在酶1存在下反應生成NO和H2O,NO與NH在酶2存在下發生反應生成N2H4和H2O,N2H4再失去電子,轉化為N2和H+ 。
(2)若廢水中存在一定濃度的O2時,則上述轉化無法發生,其可能原因是 NO與O2反應生成了NO2,使步驟Ⅱ無法正常進行 。(共35張PPT)
第三篇
考前排查
主題排查
主題排查6 歸因分析 過程描述
1. 已知ClO2是黃綠色的氣體,易溶于水;ClO2濃度過大易分解。利用如下裝置制備亞氯酸鈉(NaClO2)。
(1)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在裝置B中,生成ClO2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在裝置D中,生成NaClO2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為什么空氣通入的速率過快或過慢都使得亞氯酸鈉的產率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
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
空氣通入的速率快,ClO2吸收的少,反應生成的NaClO2產率降低;空氣通入的速率慢,ClO2濃度大易分解,反應生成的NaClO2產率降低
4
0.8
(1)沉淀:向酸性廢水中加入適量Fe2(SO4)3溶液,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H4Fe3(SO4)2(OH)6沉淀。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調節經沉淀處理后的廢水pH約為6,加入NaClO溶液進一步氧化處理。
①NaClO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N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發現,廢水中氨氮去除率隨溫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趨勢。當溫度大于30 ℃時,廢水中氨氮去除率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結合化學方程式解釋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以TiO2/Cu2Al2O4為催化劑,可以將CO2和CH4直接轉化成乙酸。在不同溫度下催化劑的催化效率與乙酸的生成速率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100~250 ℃乙酸的生成速率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100~400 ℃反應的最佳的溫度:___________
③100~400 ℃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決于溫度影響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
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增大,催化劑的活性增強
250 ℃
300~400 ℃
(2)由工業級碳酸鋰(含有少量碳酸鎂等雜質)制備高純碳酸鋰。實驗過程如下:
已知在不同溫度下蒸發分解碳酸鋰的產率與溶解度關系如圖:
90 ℃以下,隨溫度升高,碳酸鋰產率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氫鋰隨溫度的升高分解產率增大,碳酸鋰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3)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業的尾氣(含NO、NO2)反應,既能凈化尾氣,又能獲得應用廣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藝流程如下:
尾氣中的NO含量升高
Ca(NO2)2產品中的Ca(NO3)2含量升高
+CO2
【解析】 (1)③根據圖像,溫度超過250 ℃時,催化劑效率降低,在300 ℃時失去活性,故300~400 ℃時乙酸的生成速率主要取決于溫度影響。
4. 吸收工廠煙氣中的SO2,能有效減少SO2對空氣的污染。氨水、ZnO水懸濁液吸收煙氣中SO2后經O2催化氧化,可得到硫酸鹽。
(1)氨水吸收SO2。向氨水中通入少量SO2,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通入SO2至溶液pH=6時,溶液中濃度最大的陰離子是_________(填化學式)。
圖1
(2)ZnO水懸濁液吸收SO2。向ZnO水懸濁液中勻速緩慢通入SO2,在開始吸收的40 mim內,SO2吸收率、溶液pH均經歷了從幾乎不變到迅速降低的變化(見圖2)。溶液pH幾乎不變階段,主要產物是____________(填化學式);SO2吸收率迅速降低階段,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
ZnSO3
減小
5. (1)實驗室以廢舊鋰電池正極材料(含LiCoO2及少量Al、Fe等)為原料制備Co3O4。
萃取產生H+,隨pH的升高,H+被消耗,促使萃取金屬離子的反應正向移動
Na2C2O4溶液的堿性更強,易生成Co(OH)2沉淀
(2)實驗室以工業級硫酸錳粉末(含少量Ca、Co等的硫酸鹽)為原料獲得電池級MnSO4,并制備催化劑的載體Mn3O4。
水分大量蒸發,硫酸鹽雜質結晶析出量增加
(3)MnCl2極易吸水潮解,易溶于水和醋酸,不溶于苯;金屬活潑性:Mn>Fe。某科研小組由粗錳粉(含Mn及少量Fe、Ni、Pb等單質)為原料制備MnCl2,部分實驗過程如下:
“酸溶”時,鹽酸要緩慢滴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溶”過程中,溶液中Fe2+的濃度先增大,后略有減小,減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止活潑金屬Mn與鹽酸劇烈反應;防止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鹽酸大量揮發;防止生成大量氣體,使液體溢出
一部分Fe2+被Mn置換出來,一部分Fe2+被O2氧化為Fe3+后再轉化為Fe(OH)3沉淀出來
6. (1)溫室氣體CO2轉化為甲酸(HCOOH)既具有經濟技術意義,又具有環保意義,以CO2為碳源制備HCOOH已成為碳化學研究的熱點。
CO2直接加氫法:將n(CO2)∶n(H2)=1∶4的混合氣體充入某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同時發生反應1和反應2。
在不同溫度、壓強下,測得相同時間內CO2的轉化率如圖所示。0.1 MPa時,在600 ℃之后CO2的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反應1是吸熱反應,反應2是放熱反應;600 ℃之后,隨著溫度升高,反應1正向進行的程度增大,反應2逆向進行,且相同時間內反應1消耗CO2的量大于反應2生成CO2的量
乙烯與O2在a、b兩種催化劑作用下發生反應,催化劑的催化活性(用EO%衡量)及生成EO的選擇性(用EO選擇性%表示)與溫度(T)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①依據圖給信息,選擇制備環氧乙烷的適宜條件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點后曲線下降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A. 催化劑的選擇性越高,其達到最高反應活性所需的溫度越高
B. 不同催化劑達到最高活性時的溫度不同
C. 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與溫度成正比
催化劑a、220 ℃
溫度升高,催化劑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發生反應Ⅱ,導致EO選擇性下降
B
【解析】 (2)①依據圖給信息,選擇制備環氧乙烷的適宜條件為催化劑a、 220 ℃,此時反應溫度較低,催化活性、生成EO的選擇性較高。②M點后曲線下降的原因為溫度升高,超過催化劑的活性溫度導致催化劑活性降低,催化效率下降,發生反應Ⅱ導致選擇性下降;③催化劑需要一定的合適的催化溫度,與其選擇性高低無關,A錯誤;不同催化劑達到最高活性時所需的溫度不同,B正確;溫度過高會導致催化劑失效,故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與溫度不存在比例關系,C錯誤。
Fe3O4有磁性,吸引納米鐵,使其分散附著在Fe3O4表面,增大表面積;納米鐵能將含Fe3+物質還原為Fe2+,Fe2+濃度增大,降解速率加快
(2)利用納米鐵粉去除水體中的Cr(Ⅵ)反應機理如圖2所示。
圖2
①該反應機理中虛線部分可描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了探究溶解氧對水體中的Cr(Ⅵ)去除率的影響,實驗小組設計了一組對比實驗,其中一組在反應中通入N2,另一組不通入N2。結果表明,實驗初期,通入N2的去除率遠高于未通入N2的去除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被吸附到納米鐵表面得電子生成H2的同時生成Fe2+;Fe2+還原Cr(Ⅵ)生成Cr3+和Fe3+
有氧條件下,鐵粉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在反應過程中起了一定阻礙作用
③某水樣Cr(Ⅵ)的初始濃度為10 mg/L,在相同條件下,探討了溫度為15 ℃、 25 ℃、35 ℃、45 ℃對Cr(Ⅵ) 的去除率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溫度在25 ℃時,去除率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3
低于25 ℃時,溫度升高,對鐵氧化物層的腐蝕起到了促進作用,加快反應速率;高于25 ℃時,溫度升高不利于發生吸附反應,導致去除率下降
8. 研究O3降解有機物的機理。MnO2催化O3反應的一種機理如圖所示,“Vo”表示MnO2表面的氧離子空穴。圖中所示的反應步驟Ⅱ可描述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此機理,實際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劑為____________(以含字母x的化學式表示其組成)。
MnO2-x
10. CO2的資源化利用能有效減少CO2的排放,充分利用碳資源。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H4(g)+CO2(g)===2CO(g)+2H2(g)]反應過程機理模型如圖所示(“*”表示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活性物種)。根據反應機理,生成CO的過程可描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金屬Pt、Cu和銥(Ir)的催化作用下,密閉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轉化酸性溶液中的硝態氮。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
12. 用Ir(Ⅲ)-PNP配合物(物質3)催化氫化CO2得到HCOO-,其循環機理如圖所示。
請從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的角度描述催化氫化CO2生成HCOO-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斷鍵生成H,與物質3形成Ir—H,CO2斷開其中一個C===O,物質1中Ir—H斷裂,二者形成Ir—O和H—O生成物質2;物質2在堿性條件下,斷開Ir—O生成 HCOO-
(1)描述上述轉化的具體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廢水中存在一定濃度的O2時,則上述轉化無法發生,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與O2反應生成了NO2,使步驟Ⅱ無法正常進行
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安宁市| 阿合奇县| 天峻县| 屯门区| 澄迈县| 东宁县| 镇原县| 博客| 来安县| 惠安县| 庆云县| 长沙县| 平江县| 莱阳市| 霸州市| 凤山县| 阿拉善左旗| 上栗县| 芒康县| 长治市| 丰城市| 错那县| 北辰区| 蓬莱市| 翁源县| 兴海县| 汽车| 陈巴尔虎旗| 会理县| 南涧| 社会| 邵阳市| 安乡县| 商城县| 东丰县| 安龙县| 光泽县| 灵台县| 龙泉市|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