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6 千人糕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千人糕》是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課文,以父子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揭示了看似平常的米糕,實則經過了許許多多人的勞動才能制成。課文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從孩子熟悉的食物入手,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事物背后隱藏的復雜勞動過程,讓孩子們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明白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文中通過爸爸耐心地引導孩子,一步步解開“千人糕”名字由來的懸念,既符合二年級學生好奇求知的心理特點,又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與感恩之心,為學生今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奠定基礎。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正確認讀“糕、特、嘛”等16個生字,會寫“能、桌、味”等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如“特別、也許、的確”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讀出孩子好奇、爸爸耐心解釋的語氣。借助插圖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千人糕”的制作過程。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體驗理解詞句含義,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讀促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勞動的艱辛,領悟課文主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尊重勞動者的付出。激發學生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勞動的意識。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教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尤其是易錯字的辨析與書寫,如“能”“具”等字。理解“千人糕”名稱的由來,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勞動創造價值這一核心思想。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平凡的米糕制作過程中,深刻領悟勞動成果凝聚著眾多勞動者心血,培養學生對勞動者的感恩之情,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這對于二年級學生較抽象,需深度挖掘引導。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講解生字的讀音、字形、字義,以及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難點問題,讓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朗讀法:通過范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實物、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手段,展示米糕制作過程,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勞動場景,化抽象為具體。討論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經過很多人勞動制成的”,激發學生思維碰撞,培養合作交流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五、教學過程(一)趣味導入出示謎語:“白白軟軟,入口即化,節日必備,甜在心頭。(打一食物)”引導學生猜出謎底是“糕”。展示各種精美的糕點圖片,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千人糕”,提問:“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猜猜千人糕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叫千人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暢所欲言。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謎語和誘人的圖片,迅速抓住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新課學習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同時自然引出課題,引發學生對“千人糕”名稱的思考。(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也可以請教同桌或老師。教師范讀課文,重點強調易錯字音,如“蔗(zhè)、算(suàn)、銷(xiāo)”等,學生跟讀,糾正自己的讀音。利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讀對的同學帶領大家齊讀一遍,及時給予鼓勵表揚。小組合作學習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如“加一加”:米+羔=糕;“換一換”:粉(把“分”換成“米”);“形聲字識字”:“嘛、糖、蔗”等字,右邊表音,左邊表意。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識字難點,適時點撥。出示文中的詞語,如“特別、買過、面粉、蔗糖”等,學生認讀詞語,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意思,教師通過簡單的動作、舉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理解“特別”,教師拿起一塊橡皮說:“這塊橡皮形狀很特別,和我們平時用的不一樣。”引導學生說出“特別”就是與眾不同、格外的意思。設計意圖:初讀環節旨在讓學生自主識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多種識字方法結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識字效率;教師范讀、開火車讀、小組合作等形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扎實掌握生字讀音;結合語境理解詞語,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式理解詞義,為閱讀理解課文打下基礎。(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千人糕寫了什么事?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爸爸和孩子,了解課文是通過父子對話展開敘述的。學習第1-5自然段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提問:孩子看到米糕后有什么反應?從哪些詞語能看出來?引導學生抓住“好奇”“急忙”兩個詞語,體會孩子對米糕的濃厚興趣與急切想知道答案的心情,讓學生帶著這種好奇的語氣再讀這一自然段。分角色朗讀2-5自然段,爸爸和孩子的對話,思考:孩子眼中的千人糕是怎樣的?爸爸是怎么回答的?通過朗讀與思考,學生能找出孩子覺得千人糕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而爸爸說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此時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平常的米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呢?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課文的欲望。學習第6-9自然段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思考:爸爸是怎樣向孩子解釋千人糕制作過程的?畫出相關句子。學生匯報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你看,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引導學生理解“平平常常”,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身邊平平常常的東西,再思考這么平常的糕背后卻有不平常的故事,體會勞動創造不平凡。接著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米糕制作過程,出示米糕制作步驟圖片,結合課文內容,一步一步講解:種稻子需要農民伯伯播種、插秧、澆水、施肥、收割;加工大米要經過脫粒、去皮;制作蔗糖得有人種甘蔗、榨糖;還有工人運輸原料、制作糕點等諸多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的勞動,邊講解邊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感受勞動的艱辛。例如問學生:“農民伯伯在炎熱的太陽下插秧,汗流浹背,會有多累?”讓學生設身處地去體會。讀完這部分,再次分角色朗讀,讀出爸爸耐心講解,孩子逐漸明白的語氣,進一步感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學習第10-11自然段指名朗讀,思考:孩子聽了爸爸的話后,明白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關鍵語句“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理解“的確”一詞,強調孩子完全認同了爸爸的說法,深刻明白了米糕凝聚著無數人的勞動,讓學生帶著感慨、贊嘆的語氣齊讀這句話。拓展延伸,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千人糕一樣,是經過許多人勞動得來的?”組織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發現,如衣服、書本、鉛筆等,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飽含著他人的辛勤付出,從而懂得珍惜。設計意圖:精讀環節緊扣課文重點,以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人物情感,理解課文內涵;借助圖片直觀展示米糕制作過程,將抽象的文字具象化,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深切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恩生活的意識。(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引導學生回顧全文,說一說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歸納:我們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由來,明白了任何一樣東西都凝聚著許多人的勞動,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尊重每一位勞動者。再次強調珍惜糧食、熱愛勞動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勞動,從身邊小事做起,如自己整理書包、幫父母掃地等,用實際行動踐行勞動精神。設計意圖:總結環節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強化所學知識,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將課堂所學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五)指導書寫出示生字“能、桌、味、買、具、甘、甜、菜、勞”,學生認讀,觀察生字結構特點,說一說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如“能”字左右結構,右邊“匕”先寫撇,再寫豎彎鉤;“桌”字上半部分要寫緊湊,下面“木”的橫要長,托住上面部分等。教師范寫生字,邊寫邊強調關鍵筆畫、筆順規則,學生書空跟隨練習。學生在練習本上臨寫生字,每個生字寫3-4遍,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做到書寫規范、整潔。展示學生書寫作品,進行評講,選取書寫規范、美觀的作品表揚鼓勵,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如筆畫不規范、結構不勻稱等,讓學生再次書寫,鞏固提高。設計意圖:書寫指導環節依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先讓學生自主觀察生字,培養觀察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教師范寫給予學生直觀示范,確保書寫規范;學生練習、展示評講,激發學生書寫興趣,提高書寫質量,扎實落實識字寫字教學目標。六、板書設計千人糕米糕(很多人勞動)種稻子加工大米種甘蔗榨糖運輸制作糕點珍惜勞動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