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讀讀兒童故事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快樂讀書吧”是部編版教材中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板塊,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閱讀視野,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二年級下冊的“讀讀兒童故事”緊扣低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充滿趣味的兒童故事為切入點,開啟學生的課外閱讀之旅。教材推薦了如《神筆馬良》《七色花》《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經典兒童故事,這些故事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奇幻冒險、生活趣事等多個主題,文字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配有精美的插圖,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同時,通過這一板塊的學習,引導學生初步掌握閱讀兒童故事的方法,如觀察插圖猜故事內容、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等,為后續自主閱讀奠定基礎。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認識“匹、妹”等生字,讀準多音字“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推薦的兒童故事片段。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能簡單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插圖、猜測情節、交流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兒童故事的基本方法,如借助拼音識字、圖文結合理解文意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閱讀兒童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閱讀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善良、勇敢、友愛等。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故事片段。指導學生掌握閱讀兒童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主要內容。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持續閱讀兒童故事的興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主行為。培養學生從故事中提取信息、感悟道理的能力,提升閱讀思維。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講解生字讀音、字形、字義以及閱讀方法時,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展示故事插圖、動畫片段等,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討論法:組織學生對故事中的情節、人物等進行討論,激發學生思維碰撞,提高口語表達與合作能力。情境教學法:創設故事中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閱讀的代入感。五、教學過程趣味導入教師提前準備一個神秘的盒子,里面裝著一些與兒童故事相關的小道具,如神筆的模型、七色花的貼紙等。上課伊始,教師拿著盒子走進教室,故作神秘地說:“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神奇的盒子,里面藏著許多來自童話世界的寶貝,你們猜猜是什么?”引導學生自由猜測。設計意圖:利用神秘盒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為后續的閱讀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待學生猜測一番后,教師依次從盒子里拿出道具,展示給學生看,并順勢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兒童故事。教師說:“這些寶貝都來自大家喜歡的兒童故事,像神筆,就來自《神筆馬良》,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奇妙的兒童故事世界,去讀讀那些有趣的故事。”初讀故事,掃清障礙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神筆馬良》的故事片段,標注好生字詞,如“神筆(bǐ)、一匹(pǐ)馬、妹(mèi)妹”等,帶領學生逐句朗讀,重點指導生字的讀音,比如“匹”是三聲,要讀飽滿;“妹”的韻母是“ei”,不要讀成“ie”。對于多音字“扇”,結合語境“他拿起扇子扇了扇風”,讓學生理解不同讀音所表達的不同意思。設計意圖:二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初讀環節幫助學生解決生字讀音問題,為他們順利閱讀故事內容奠定基礎,讓學生在朗讀中初步感受故事的語言節奏。學生自由朗讀故事片段,圈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同桌之間互相檢查生字認讀情況,互相正音。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表揚認讀認真的小組。精讀故事,感受魅力引導學生觀察《神筆馬良》的插圖,提問:“同學們,看看這幅圖,馬良手里拿著神筆,他可能在干什么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插圖這一形象化的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內容,同時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他們在交流中深化對故事的理解。教師范讀故事片段,學生邊聽邊思考:馬良得到神筆后,遇到了哪些事情?讀完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選代表分享小組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簡單梳理故事脈絡,如“馬良得筆—幫窮人畫畫—懲治惡人”。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范讀,讓學生感受故事的情感基調與朗讀技巧;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歸納總結能力,在分享交流中進一步明晰故事的主要情節,梳理故事脈絡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故事結構。聚焦關鍵情節,如“馬良為窮人畫耕牛”,教師提問:“馬良為什么要給窮人畫耕牛呀?”引導學生從文中找答案,體會馬良的善良。再讓學生說一說如果自己有一支神筆,會畫什么幫助別人,將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挖掘故事背后所蘊含的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分析感悟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將故事中的美好品質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方法指導,拓展閱讀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剛才閱讀《神筆馬良》的過程,總結閱讀兒童故事的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讀《神筆馬良》的時候,先借助拼音認識了生字,又通過觀察插圖猜到了故事內容,還和小伙伴一起討論明白了故事里的道理。以后大家讀其他兒童故事的時候,也可以用這些方法哦。”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及時總結閱讀方法,讓學生在今后的課外閱讀中有章可循,能夠自主運用恰當的方法閱讀更多的兒童故事,逐步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七色花》的封面和目錄,引導學生觀察封面,猜猜故事可能講什么,再看看目錄,說說最想先讀哪部分內容。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七色花》的一個小故事片段,運用所學方法嘗試讀懂故事,讀完后同桌互相交流閱讀感受。設計意圖:以新的故事《七色花》為例,讓學生實踐所學閱讀方法,鞏固閱讀技能;同桌交流閱讀感受,既可以分享閱讀的喜悅,又能再次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不同兒童故事的閱讀興趣。分享交流,激發興趣組織“故事分享會”,請學生上臺分享自己讀過的最喜歡的兒童故事片段,可以帶上小道具或者畫簡單的插圖輔助講述。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聽完后可以提問或發表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在分享中增強自信心,同時將個人的閱讀收獲傳遞給其他同學,擴大閱讀的影響力,進一步激發全體學生閱讀兒童故事的熱情,使閱讀氛圍更加濃厚。教師在學生分享結束后,進行總結表揚,鼓勵學生課后繼續閱讀更多的兒童故事,把閱讀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還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六、板書設計1、《神筆馬良》得筆-幫窮人-懲惡人善良、勇敢2、《七色花》許愿-實現愿望珍惜、善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