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 誰是最可愛的人◎文化自信: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感受志愿軍戰士崇高的精神品質,培養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語言運用:積累課后“讀讀寫寫”字詞,能根據特定場景正確運用。◎思維能力:梳理文章的結構,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分析本文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效果。(重點、難點)◎審美創造:品味文中描寫細膩、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第1課時一、導入新課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魏巍在朝鮮前沿陣地上采訪了3個月。他親眼看見了戰士們殺敵的無畏,親身感受了敵人巨炮的轟鳴,他腳踏過被炮彈深翻過的陣地,他手握過鮮血浸透的泥土。前線這3個月,他終生難忘。從朝鮮回來后,他急切地想讓祖國人民了解自己的戰士是怎樣的英勇頑強,于是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寫下了這一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接下來,我們一起追隨作者的文字,走進抗美援朝的戰場,細細感受“誰是最可愛的人”。二、教學開展1.目標任務一:搜集資料,掃清障礙。◎字詞積累。自由朗讀,結合課后的“讀讀寫寫”掌握“堅韌”“淳樸”等重點字詞。可參見《創優作業·背記手冊》本課字詞部分。◎作者簡介魏巍(1920—2008),原名魏鴻杰,河南鄭州人,詩人、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東方》等。◎背景鏈接1950年6月,美國悍然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戰火逐漸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同年10月,應朝鮮勞動黨和政府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開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同年底,作者奔赴朝鮮前線,和志愿軍戰士一起生活、戰斗。回國后陸續發表了一批通訊,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誰是最可愛的人》。◎文體知識通 訊通訊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及時迅速而又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體裁。它主要包括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類。通訊有三個顯著特點:新聞性、文學性、評論性。2.目標任務二:初讀課文,梳理結構。◎瀏覽全文,說說作者是按照怎樣的結構組織全文的。總—分—總。◎依據本文的結構特點,請同學們說一說文章各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第一部分(1—3):概括說明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第二部分(4—14):選用三個典型事例,從三個方面表現志愿軍戰士崇高的思想品質,具體說明了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第三部分(15):說明志愿軍戰士是祖國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衛者,從而進一步肯定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本文的結構之所以嚴謹自然,是因為作者在文中多處使用了過渡性的句段,請同學們一一找出來,并分析其作用。句 段 作 用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第4段) 啟下:從總敘戰士們的高貴品質(第一部分)過渡到具體敘述三件感人的典型事例(第二部分)。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熱情。(第9段) 承上啟下:從第一個事例過渡到對第二個事例的敘述,點明第二個事例體現了志愿軍戰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誰都知道,朝鮮戰場是艱苦些。但戰士們是怎樣想的呢?(第13段) 承上啟下:承接前文有關兩個事例的敘述,引出第三個事例。3.目標任務三:細讀課文,分析事例。◎把握文章記敘的志愿軍戰士的英雄事跡,體會其所表現的精神品質,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事例 松骨峰戰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空洞中的談話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玉祥 一個戰士時間 二次戰役時 在漢江南岸阻擊敵人的日子里 休息時地點 松骨峰(書堂站) 漢江南岸的一個小村子 狹小潮濕的防空洞具體 事件 為切斷敵人逃路,勇士們高喊口號,迎敵而上,壯烈搏斗了8小時,打死300多敵人,使部隊主力趕上來聚殲敵人。 敵機襲擊,扔下燃燒彈。馬玉祥踹開燃燒的屋子的門,撲進去,冒火救出被困的朝鮮兒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 情感 對敵人的無比仇恨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祖國人民的愛精神 品質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際主義精神 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 ①烈火中搶救朝鮮兒童 ②一支志愿軍部隊的先頭連 ③“我”在防空洞中與一個戰士的三問三答。 ④對朝鮮人民的愛 ⑤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⑥愛國主義精神◎這幾個事例之間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它們之間能否調換順序?不能調換。文章三個事例有其內在的聯系。志愿軍出國作戰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是最重大的任務,松骨峰戰斗是其具體表現,所以放在首位來寫,給了讀者一個英雄的群體形象;馬玉祥救朝鮮小孩表現了國際主義精神,是戰爭的另一側面“援朝”的體現,給了讀者一個英雄的個體形象;而“保家衛國”則通過與戰士的談話來展現,揭示了志愿軍戰士廣闊的胸懷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是產生前兩個事例的思想基礎和根本原因。三個事例將群體與個體結合,從不同角度揭示“最可愛”的內涵,全面展現了志愿軍的風貌。如果調換,就可能造成層次不清和事例之間內在聯系混亂,也就不能很好地表達中心思想。因此,它們的順序不能調換。◎這三個事例,在人稱運用、描寫方式上有什么區別?松骨峰戰斗:作者運用的是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正面描寫“戰斗”過程,又借營長的話側面描寫“戰后”場面,塑造了一個連隊的英雄群像。馬玉祥火中救朝鮮小孩:作者結合運用第三人稱與第一人稱,主要通過肖像、環境、心理、動作、語言等描寫,塑造了志愿軍戰士馬玉祥這一個體形象。防空洞中的談話:作者運用第一人稱,主要通過語言描寫,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品質的純潔和高尚。第2課時1.目標任務一:品味語言,感受精神。◎上節課,我們概括出了文中的三個典型事例,它們分別突出體現了志愿軍戰士怎樣的精神?松骨峰戰斗(書堂站戰斗):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馬玉祥火中救朝鮮小孩:國際主義精神。防空洞中的談話:愛國主義精神。◎松骨峰戰斗中,志愿軍戰士們的可愛體現在哪里?①在敵眾我寡、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仍“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這種英勇頑強、奮勇殺敵的戰斗精神最可愛。②戰士們身上被汽油彈燒著了火,仍然不后退,而是帶著呼呼的火苗撲向敵人,這種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最可愛。③這場激戰整整持續了8個小時,打死了300多敵人,使得部隊的主力趕上來,聚殲了敵人,這種堅守陣地、寧死不屈的精神最可愛。④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這種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犧牲精神最可愛。◎馬玉祥火中救小孩的事例中,作者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寫出了志愿軍戰士的可愛之處,試簡要分析。描寫方法 具體內容 分析環境描寫 “火又盛,煙又大” 寫出當時環境的危險。語言描寫 “朝鮮人民和我們祖國的人民不是一樣的嗎?” 對朝鮮人民的同情和熱愛,這是他救朝鮮兒童的思想基礎。動作描寫 “踹開門,撲了進去”“先摸著一個大人,……抓著抱起來,跳出門去”…… “踹”“撲”“摸”“拉”“抓”“跳”等動詞,形象寫出他一心搶救群眾、不顧個人安危的優秀品質。這種舍己救人、忘我無私、熱愛朝鮮人民、充滿國際主義的精神最可愛。◎通過防空洞談話中的三問三答,說說志愿軍戰士的可愛體現在哪里。一問 你不覺得苦嗎? 高尚的苦樂觀一答 苦,但為人民的安寧幸福受苦值得。二問 你想不想祖國啊? 高度的責任感二答 想,但要完成祖國人民的托付。三問 你們對祖國對朝鮮有什么要求嗎? 崇高的榮譽感三答 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這種對祖國的熱愛、高尚的幸福觀和強烈的使命感,最可愛。2.目標任務二:分析寫法,揣摩作用。◎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請同學們說說下面各句分別運用的是哪一種表達方式。(1)還是在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愿軍的部隊向敵后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2)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熱情。(3)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兒,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4)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1)記敘 (2)議論 (3)描寫 (4)抒情◎閱讀文章第一、三部分,說說這兩個部分所運用的主要表達方式及其作用。第一、三部分所運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抒情、議論。第一部分以抒發作者的切身感受為主,并通過設問式的議論提出全文的中心,概括地揭示了志愿軍戰士的精神面貌,對下文所講述的事例起提示作用;第三部分的抒情和議論,則把祖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同志愿軍戰士的英勇奮戰結合起來,能深深地感染并打動讀者,從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第二部分側重記敘,兼用議論、抒情。其中運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段落是哪些?作用是什么?文章第二部分在敘述完每個事例后都有一段抒情和議論(二者是結合在一起的)的文字,分別是第8段、第12段、第14段。 這種抒情和議論,從結構上說,標志著每個事例述說的結束,并起到了銜接與過渡的作用;從內容上說,揭示了每個事例所蘊含的意義,激發了讀者熱愛志愿軍戰士的感情,起到了感染讀者、引起情感共鳴的作用。◎作者在敘述事件時,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又不時引用受訪者的話。結合文中相關例子,體會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本文集中敘述的三件事,在敘述上各有特點。第一個事例,松骨峰戰斗,作者用了3個段落(第5—7段)。從作者所寫的內容可以推知是志愿軍的營長或其他了解戰斗過程的同志向作者介紹了松骨峰戰斗的過程,但作者并沒有完全從頭至尾寫營長或其他同志的話,而是把采訪所得綜合起來,用自己的語言去敘述、描寫,并與引用營長的話(引用營長的話又分轉述和直接引用兩種情況)結合起來加以表現。第5段第一處省略號前是作者用自己的話進行記敘、描寫,省略號后是引述營長的話,引述方式是概述大意;第6段是作者用自己的話加以敘述;第7段是直接引用營長的話。用作者的話敘述描寫戰斗經過,便于集中筆墨展現壯烈的戰斗場面,推動情節發展;引用營長的話,不但使人感到事件真實可信,而且也使文章富于變化。第二個事例,馬玉祥救朝鮮兒童,敘述部分用了兩個段落(第10、11段)。這里有以作者的話進行敘述的內容,如寫馬玉祥年齡、籍貫、外貌、調到步兵連的原因,以及敵機打機關炮、扔燃燒彈,馬玉祥走到燃燒的房屋門前等情況,也有直接引用馬玉祥談話的內容。作者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人物,推動情節發展;引用馬玉祥的話,則進一步增強文章的真實感,也便于展示志愿軍戰士高尚的內心世界。第三個事例,作者和志愿軍戰士在防空洞的談話(敘述部分主要在第13段),直接引用戰士對作者所提問題的回答,中間穿插描寫戰士的舉止神態。這樣寫,既便于直接表現戰士的幸福觀,表現他們的美麗寬廣的胸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還使讀者感到戰士仿佛就在眼前,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感。總之,用作者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有利于集中筆墨發展情節;引用被采訪人的話,有利于真切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并增加文字的可信度。二者結合,使得敘述錯落變化,既典型又生動。◎文章是以第一人稱來寫的,這樣寫在表達上有哪些好處?這篇文章作為一篇通訊,運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這就使得文章中既有新聞體裁所要求的客觀內容,又有作者以“我”的口吻直接展開議論、陳述觀點、做出評價、抒發情感的內容。其中,“我”的觀點、評價和情感是引領性的,首尾呼應,貫穿全文,讓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夠鮮明地呈現;客觀講述和轉述的事實則構成“我”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二者既有所區別,同時又有著密切聯系,使得讀者仿佛在“我”的引領下瞻望烽火連天的朝鮮戰場,一步步、一層層地體會到激蕩在志愿軍戰士心中的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這種寫法運用得當,能夠讓文章既渾然一體,又層次分明,從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結束語: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勇敢沖鋒,頂著狂轟濫炸堅守陣地,用胸膛堵槍眼,以身軀作人梯,抱起炸藥包、手握爆破筒沖入敵群,忍饑受凍絕不退縮,烈火燒身巋然不動,敢于“空中拼刺刀”。他們發揚了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如今這個和平幸福的時代,我們必須要銘記英勇戰斗的志愿軍戰士為換取今日和平幸福而付出的犧牲,銘記并傳承志愿軍戰士的偉大精神。三、作業布置1.新時代,我們身邊涌現了許許多多“可愛的人”,他們是殫精竭慮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是抗擊病魔的醫護人員,他們是真誠奉獻的志愿者,他們是堅守崗位的清潔工……如果讓你寫你心中的“最可愛的人”,你將選取哪些事例?試著列舉出兩到三件。2.課外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在風雪里》,嘗試從文章的內容、結構、情感表達等方面作批注。本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展開,按照“梳理結構—分析事例—品味語言—分析寫法”的順序進行設計,由結構到內容,由內容到語言,由語言到寫法,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學習。在學習文本的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精神內涵,如在“分析事例”“品味語言”兩個環節中,穿插引導學生感受志愿軍戰士的精神品質,使之得到感染和啟示,以提升學生的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