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8.3 中和反應第8單元 酸堿鹽及其應用1.能通過實驗探究揭示酸堿中和反應的特點 ,收集相關實驗證據,描述中和反應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2.能舉例說明酸堿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3. 掌握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如何應付蚊蟲叮咬?【實驗 1】 在燒杯中加入少量溶質質量分數為 1%的 稀氫氧化鈉溶液,滴加1~2滴 酚酞溶液,插入一支溫度計 (也可使用溫度傳感器 ),測量溶液的溫度。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 8%的稀鹽酸,邊滴加邊用玻璃棒攪拌 ,當燒杯中溶液剛好變成無色時,停止加入稀鹽酸。記錄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實驗中,溶液的酸堿性發生了什么變化 溶液的溫度有什么變化 將實驗現象和數據記錄在表中。加入鹽酸的量 溶液顏色 溶液的酸堿性 溶液溫度 /℃2.實驗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的目的是 ;3.實驗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作用是 。防止稀鹽酸過量使反應快而充分實驗反思:1.指示劑的作用:通過顏色改變,判斷反應進行程度。總結歸納:現象1: ;說明 。現象2: ;說明 。溶液由紅色變淺直至無色酸和堿反應了溫度升高反應放熱酚酞呈什么色,為什么?酚酞呈什么色,為什么?酚酞呈什么色,為什么?稀鹽酸pH<7,酸性,無色溶質:HCl、NaClpH=7,中性,無色溶質:NaClpH>7,堿性,紅色溶質:NaOH、NaCl4.對照下圖:實驗過程中的溶液pH變化曲線圖,分析在A、B、C三點時溶液顏色及其原因。得出結論:⑴B 當滴入的鹽酸量較少時,氫氧化鈉有剩余,溶液呈堿性;⑵A 當滴入的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⑶C 當滴入的鹽酸過量時,鹽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實驗2】 用玻璃棒蘸取實驗1所得的溶液,加熱至蒸干,觀察現象現象:有白色固體析出結論: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鹽)和水HCl + NaOH = NaCl + 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HCl + Ca(OH)2 = CaCl2 + 2H2OH2SO4 + Ca(OH)2 = CaSO4 + 2H2O3HCl + Al(OH)3 = AlCl3 + 3H2O3H2SO4 + 2Al(OH)3 = Al2(SO4)3 + 6H2O H2SO4 + Ba(OH)2 = BaSO4 + 2H2O中和反應+ = +1、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堿酸鹽水++2、表達式:我們化學上所說的“鹽”是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鹽” 化學上所說的“鹽”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鹽”不同。在化學中,鹽: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比如硫酸銅(CuS)、碳酸鈣(CaC)等都是鹽。而日常生活中說的“鹽”通常是指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是眾多鹽類中的一種。思考: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就是中和反應,對嗎 答:不正確。因為能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有3種酸 + 金屬氧化物= 鹽 + 水如 : 2HCI+CuO=Cu+O酸 + 堿 = 鹽+水如 : HCI+NaOH=NaCH+O堿 + 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如 : NaOH+C = C+O反應前稀HCl、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中和反應的實質反應微觀實質:H+ + OH- = H2O在反應中 和 離子為旁觀者, 和 結合生成水,使溶液中離子總數減少,完成反應。Na+ Cl-H+OH-復分解反應的發生酸、堿、鹽在溶液中發生復分解反應常伴隨著沉淀生成,或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1.有沉淀生成(1)CuS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生成Cu(OH沉淀,同時得S 溶液。CuS+ 2NaOH =Cu(OH↓+(2)硝酸銀溶液與氯化物溶液混合,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AgN+ NaCl=AgCI ↓+ NaN(3)氯化鋇溶液與硫酸或硫酸鹽溶液混合,得到不溶于稀鹽酸(或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Ba+ S = BaS ↓+ 2KCl2.有氣體放出:碳酸鹽和鹽酸反應,放出C氣體。C+ 2HCl = 2NaCl + O + C↑3.有水生成: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中和反應,有水生成。NaOH +HCl=NaCl+O寫出下列各組的兩種物質混合后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判斷是否為復分解反應?①NaOH和KCl②HCl和S③NaCl 和 KN科學研究:常常需要調控溶液的pH,如向酸性溶液中加人堿中和溶液的酸性;使用稀鹽酸、稀硫酸或醋酸中和溶液的堿性等。工業生產:酸性和堿性廢水不能隨意排放,需根據其成分、特點進行相應處理。例如,在硫酸廠的酸性廢水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酸性;造紙廠、煉油廠的廢水堿性較強,可加入酸溶液進行中和。此外,利 用酸與堿的反應并通過化學沉淀、分離提純等方法回收廢水并循環利用,可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生活中:人們可用含堿的藥物(如氫氧化鋁 )來中和胃酸,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不適;使用食醋或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可清理下水道的水垢,水垢中含有氫氧化鎂等難溶物,酸能與這些物質發生反應,從而去除水垢。農業生產:土壤酸化導致農作物吸收養分不充分,影響生長;也會改變土壤的微生物環境,打破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手段(如加人熟石灰等 )治理土壤酸化,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2HCl + Ca(OH)2 == CaCl2 + 2H2OH2SO4+ Ca(OH)2 === CaSO4 + 2H2O酸堿中和反應中和反應實質:H+ + OH- = H2O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類型: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的應用工業上:處理工廠的廢水生活中:醫藥農業上:改良土壤的酸堿性1.下列反應,屬于中和反應的是( )A.Zn + 2HCl == ZnCl2 + H2↑B.CuO + 2HCl == CuCl2 + H2OC.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D.Ca(OH)2 + CO2 == CaCO3↓+H2OC2.下列有關中和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中和反應一定是酸和堿的反應B.凡是生成鹽和水的化學反應都是中和反應C.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D.中和反應一定生成鹽和水B3.在滴有石蕊的稀鹽酸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酸前后溶液顏色依次為 ( )A.紅色、紫色 、藍色B.紫色、紅色、藍色C.紅色、藍色、紫色D.藍色、紫色、紅色A4.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中和,溶液的pH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 )7pH0稀鹽酸7pH0稀鹽酸7pH0稀鹽酸7pH0稀鹽酸DCBAB5.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1)中和反應一定是酸和堿的反應。 ( ?。?br/>(2)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 )(3)所有的中和反應都不會產生明顯現象。 ( )(4)酸和堿必須都可溶于水,才能發生中和反應。 ( )(5)氫氧化鋁、氫氧化鈉均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 ( ?。?br/>√××××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