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課文內容:兒童詩,通過“尋找雷鋒足跡”的對話形式,描繪雷鋒冒雨送孩子、踏荊棘背大娘的場景,贊頌其無私奉獻精神。語文要素:① 認讀“曾、蒙、濘”等生字,會寫“鋒、昨、冒”等字;② 有感情朗讀詩歌,體會反復句式的表達效果;③ 結合插圖和生活經驗,理解“哪里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里”的含義。二、核心目標1. 語言目標:積累“泥濘的小路、晶瑩的露珠”等短語,能用“______說:……”句式復現詩歌對話。2. 情感目標:通過情境體驗,感受雷鋒助人為樂的精神內涵。3. 實踐目標:發現身邊的“雷鋒行為”,嘗試用行動傳遞愛心。三、任務群設計框架主題情境“追尋雷鋒足跡,爭當愛心使者”通過“尋雷鋒—學雷鋒—做雷鋒”三階段任務,架起文本與生活的橋梁。任務一:尋雷鋒(基礎型任務)活動1:詩歌中的雷鋒地圖朗讀探秘:分角色朗讀小溪、小路的話(女生讀問句輕柔,男生讀答句堅定);圈出雷鋒幫助他人的地點(泥濘的小路、蒙蒙細雨中)。生字情境學:◇ “濘”字溯源:三點水+寧=泥濘,結合課文插圖畫泥水坑;◇ “棘”字想象:兩“朿”相疊如荊棘叢,用樹枝模擬場景。活動2:雷鋒故事放映廳觀看動畫片段《雷鋒的故事》,補充詩歌外的助人事例(如捐款、修車);完成“雷鋒足跡卡”:◇ 時間:______ 地點:______ 幫助對象:______任務二:學雷鋒(發展型任務)活動1:詩歌里的溫暖鏡頭鏡頭表演:◇ 第一組:用雨傘、書包道具表演“冒雨送孩子”;◇ 第二組:用拐杖、籃子道具表演“背大娘過荊棘”;細節討論:為什么雷鋒要“冒著蒙蒙細雨”“踏著荊棘”?體會奉獻的不易。活動2:班級“雷鋒金句”集摘抄詩歌中打動自己的句子(如“泥濘路上的腳窩,藏著雷鋒的溫暖”);創作班級助人標語:“______(同學名)說:這里需要______,我來幫忙!”任務三:做雷鋒(拓展型任務)活動1:校園愛心接力賽實踐任務卡:◇ 低難度:幫同學撿起掉落文具◇ 中難度:為老師整理講臺◇ 高難度:設計“雨天共享雨具角”記錄方式:用簡筆畫+一句話記錄行動(例:今天我幫小雨系鞋帶 )。活動2:家庭社區微行動“三個一”任務:為家人做一件家務(如擺碗筷)為鄰居送一句問候(如“需要幫忙取快遞嗎?”)為社區做一次清潔(如撿拾公共區域垃圾)四、跨學科整合1. 道德與法治:討論“幫助他人時如何保護自己”;2. 美術:繪制“雷鋒日記”連環畫,表現助人場景;3. 音樂: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創編愛心手勢舞;4. 勞動:制作“愛心工具箱”(備紙巾、創可貼等),培養服務意識。五、分層作業設計基礎層:背誦詩歌第2、4小節,抄寫生字并組詞(例:鋒→雷鋒);實踐層:采訪長輩“我身邊的雷鋒故事”,用語音或圖畫記錄;創意層:續寫詩歌《雷鋒叔叔,我在這里找到了你》,添加新助人場景。六、評價設計1. 過程性評價:“雷鋒徽章”成長冊:每完成一項助人行動貼一顆星,滿10顆升級為“小雷鋒”;小組互評“最溫暖瞬間”(最佳助人行為)。2. 成果展示:舉辦“雷鋒日記”展覽會,展出連環畫、續寫詩、行動記錄卡;開展“愛心小劇場”展演,重現課文與自編助人情景劇。七、教學資源包1. 視頻資源:紀錄片《雷鋒》、動畫《紅領巾的雷鋒日記》;2. 實物材料:仿舊日記本(書寫“雷鋒日記”)、助人任務轉盤(隨機抽取任務);3. 拓展閱讀:《雷鋒日記》精選片段、繪本《雷鋒的故事》。設計亮點:具象化精神傳承:將抽象的“雷鋒精神”轉化為可操作的“愛心任務卡”,讓品德教育落地;雙線并進:以“讀詩悟情”促“行動內化”,實現語言學習與價值觀培養的融合;代際鏈接:通過采訪長輩、社區服務,連接不同年代的“雷鋒”精神實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