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下冊1.3《庖丁解牛》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理解文中文言字詞句式,積累實詞虛詞,流暢朗讀課文,提升文言文閱讀與翻譯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分析文本,把握論述邏輯,理清庖丁解牛技藝高超的原因,思考工匠精神與養生的關聯。審美鑒賞與創造:體會文中生動描寫與莊子散文的獨特風格,感受解牛過程的節奏美與技藝美。文化傳承與理解:領會文中工匠精神,探討其當代價值,樹立順應規律、專注忘我、追求本源的生活態度。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匯,疏通文意,理解庖丁解牛技藝高超的原因及文章寓意。教學難點:比較本文與《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探討工匠精神在現代社會的新內涵與踐行路徑。三、教學方法誦讀法、問題引導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紀錄片導入播放一段紀錄片,展現現代大國工匠在精密儀器制造、傳統手工藝傳承等領域精雕細琢、追求極致的工作場景。光影交錯間,匠人們專注的神情、穩健的雙手,將平凡材料雕琢成非凡杰作。播放結束,提問學生:“從這些匠人的身影中,你們看到了怎樣一種熠熠生輝的精神力量?”由此引出“工匠精神”。再展示一些養生場景,如人們在公園打太極、進行冥想,引導學生思考工作態度與生活養生是否存在聯系,進而導入《庖丁解牛》,激發學生探究二者關聯的興趣。(二)背景及作者介紹用簡潔語言介紹莊子生活的時代背景,百家爭鳴的思想氛圍,以及莊子追求自由、逍遙的人生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莊子》散文獨特的風格與本文創作意圖。 (三)初讀課文,感知音韻之美 1. 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讀音抑揚頓挫,節奏緩急有致,讓學生沉浸在古文的韻律之美中,感受庖丁解牛的節奏感。 2. 學生逐句跟讀,模仿教師的語音語調,初步體會文章的語氣和情感。 3.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穿梭其中,傾聽并糾正讀音和節奏偏差,如“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中“為”的讀音,“技經肯綮之未嘗”的斷句。4. 邀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傾聽,仿若置身解牛現場,朗讀結束后,從讀音、節奏、情感等角度評價,教師總結強調,讓學生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意。 (四)疏通文意,探尋文言之妙1. 學生自主對照課下注釋、工具書,逐字逐句翻譯課文,圈點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和句子,如迷失在文言迷宮中的探索者。2. 小組內熱烈討論,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共同攻克疑難。教師巡視各小組,觀察討論情況,適時參與,如引導學生理解“族庖月更刀,折也”中“族”的含義。3. 小組代表提出仍未解決的疑難,全班共同研討。重點講解:⑴實詞:“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中“批”(擊)、“導”(順著、循著)。⑵虛詞:“而刀刃若新發于硎”中“而”(轉折連詞,可是)。 ⑶特殊句式:“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賓語前置,應為“以是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4. 教師總結翻譯要點:保留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補充省略成分,使句子完整;調整特殊句式語序,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5. 請學生再次完整翻譯課文,教師點評,確保學生突破文言障礙,理解文意。(五)文本分析,領悟工匠精神1.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思考:文章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可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繪就了怎樣的場景?明確:文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以生動筆觸描繪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如一場震撼的藝術盛宴,令文惠君驚嘆;第二部分(第2 - 4段),借庖丁與文惠君的對話,如老友促膝長談,闡述解牛技藝高超的緣由;第三部分(第5段),文惠君領悟到養生之道,如撥云見日。2. 研讀第二部分,小組合作探究:庖丁解牛技藝登峰造極的秘訣是什么?明確:⑴長期實踐,深諳規律。“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庖丁超越技術層面,深入探尋解牛的內在規律,如同探險家找到神秘寶藏的地圖。⑵謹慎專注,敬畏規律。“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面對復雜部位,庖丁如臨大敵,謹慎應對,不盲目行事,體現對規律的敬畏。⑶反復磨礪,精益求精。“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歲月的沉淀與無數次的實踐,讓他的技藝日臻完美,如同工匠精心打磨稀世珍寶。3. 提問:從庖丁解牛的歷程中,能窺探到怎樣的工匠精神?明確:展現出對技藝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對工作專注嚴謹的態度,以及尊重規律、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4.提問:《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和《庖丁解牛》中的工匠精神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比較?明確:從技藝、態度、理念三個角度進行比較,具體如下:⑴技藝層面《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沒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的卓越”,突出對技藝追求極致,向更高水平不斷邁進,讓技藝達到超凡的境界,以創造卓越產品。《庖丁解牛》:通過“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的描寫,以具體生動的解牛動作,展現庖丁解牛技藝的高超,達到了合乎音律、如藝術表演般的境界。⑵態度層面《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倘若沒有發自肺腑、專心如一的熱愛,怎能有廢寢忘食、盡心竭力的付出”,強調從業者要對工作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有全身心投入的付出,體現專注執著的態度。《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表現出庖丁面對解牛中的復雜情況時,保持高度專注、小心翼翼、不敢懈怠的態度,體現了對解牛工作的敬畏。⑶理念層面《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工匠精神是手藝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們的生命尊嚴所在;是企業的金色名片,亦是社會品格、國家形象的榮耀寫照”,闡述了工匠精神是一種內在精神力量,對個人、企業、社會和國家都有重要意義,是一種宏觀的、具有時代價值的理念。《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表明庖丁不局限于技術,更追求對事物內在規律“道”的領悟,體現了從技術到對本質規律探索的理念升華。(六)拓展延伸,關聯養生之道1.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科技飛速發展、追求效率的現代社會,工匠精神是過時的堅守,還是永恒的追求?大國工匠往往長壽,工匠精神與養生之道有何聯系?朱炳仁:中國銅雕領域的杰出工匠,從事銅雕藝術幾十年,以其精湛的技藝和對銅雕藝術的執著追求聞名。他在創作中專注投入,享受著藝術創作帶來的樂趣,心態平和。如今已八十多歲高齡,依然活躍在藝術領域,繼續為銅雕藝術貢獻力量,其專注的工作狀態和對藝術的熱愛或許對他的健康長壽有所助益。顧景舟:被譽為“壺藝泰斗”,他一生致力于紫砂壺的制作,對紫砂壺工藝要求極高,制作時全神貫注,心無雜念。他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不斷追求卓越,在長期的制壺生涯中形成了沉穩、專注的性格。顧景舟享年81歲,在其所處的時代算是高壽,這可能與他專注于制壺所帶來的平和心態和規律生活有關。2. 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總結點評,明確二者聯系:庖丁解牛聚焦于技藝與職業態度,養生之道關乎生命保養與身心和諧,但其實“工匠精神的本質是養生之道”。工匠精神被大力提倡,恰恰反映出來當今社會的浮躁,只看重表象,損害身心。⑴順應規律:工匠精神中尊重事物客觀規律,如庖丁依牛的身體結構解牛,木雕工匠依據木材的紋理走勢設計造型,制陶工匠順應泥土特性塑形等。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和人體生理節律。如根據四季變化調整作息飲食,比如中醫倡導“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春季陽氣上升,宜早睡早起、多踏青,以促進陽氣生發;冬季則宜早睡晚起,養藏體內陽氣。⑵專注忘我:工匠專注工作時能達到忘我的平和狀態。如刺繡工匠在刺繡時專注于一針一線,鐘表匠專注于零件組裝,進入忘我的狀態,從而保證作品的品質。養生需保持內心平靜,減少雜念。莊子思有“坐忘”“心齋”等說法,強調人要排除雜念,達到心靈的虛靜與專注。《莊子·達生》中梓慶削木為鐻(一種樂器)“齋以靜心”,忘卻功利和外物,專注當下。⑶道高于技:工匠們追求技藝的極致,不滿足于掌握表面技術,而是不斷探尋技藝背后的規律與本質,追求對“道”的契合。像庖丁解牛,通過長期實踐領悟到解牛的“道”,達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境界。養生要應追求對“道”的體悟,不要浮躁,要沉下心。莊子主張“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規律。如《莊子·大宗師》中“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強調“道”的超越性和本源性。莊子雖認為“道”高于“技”,但也肯定了高超技藝所蘊含的美感與價值,庖丁解牛展示了技藝嫻熟帶來的藝術美感和精神享受。3. 展示現代社會中各行各業踐行工匠精神的事例。如大國工匠徐立平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誤差控制在0.2毫米以內;胡雙錢在航空領域堅守三十多年,加工數十萬個飛機零件無一差錯等,讓學生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中感受工匠精神的現實體現和力量。(七)課堂小結1. 與學生一同回顧本節課所學,從文言知識的積累,到文章結構的梳理,再到工匠精神的領悟,如串起一顆顆知識的珍珠。2. 強調學習文言文不僅是與古人對話,更是汲取思想智慧,鼓勵學生傳承工匠精神,在時代浪潮中,以匠心雕琢人生,用執著書寫華章。(八)作業布置1. 熟讀《庖丁解牛》全文,讓經典的文字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2. 以“工匠精神與我的生活”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闡述工匠精神對自己生活和養生的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