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6《老山界》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設想《老山界》是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文章真實、生動地記敘了作者在長征中翻越老山界的過程,贊頌了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本單元人文主題為“愛國情懷”,所選課文聚焦保家衛國這一宏大主題,都有著強烈的抒彩。閱讀這些文章,能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中華兒女一以貫之的家國情懷,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按照本單元的教材建議,學習這些課文,要在精讀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作品所歌詠的偉大精神,體會蘊含其中的深摯情感。精讀時應注重涵泳品味,盡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調動起體驗與想象。要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體會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懷。還要學習做批注,記下自己的點滴體會。基于此,本課時筆者擬引“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為主題展開教學,借助批注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感受老山界的“難翻”和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目標語言建構: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梳理紅軍翻山的經過。思維發展:涵泳品味,批注課文,感受紅軍翻山的艱難。文化傳承:勾連生活,學習精神,學會翻越人生的高山。教學重點1.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梳理紅軍翻山的經過。2.涵泳品味,批注課文,感受紅軍翻山的艱難。教學難點勾連生活,學習精神,學會翻越人生的高山。教學過程一、導入指名試背《七律·長征》。出示詩歌,全班齊讀。討論:這首詩講了什么內容,體現出了什么精神?預設——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和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詩歌之中所說的“五嶺”的第一嶺叫做越城嶺,也叫老山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陸定一的回憶散文《老山界》,重溫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的經過。二、速讀,概奇事1.瀏覽課文,找出最能概括全文內容的一句話。預設——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的隊伍戰勝了。(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受“戰勝”一詞的準確性)2.“我們”戰勝老山界的經過是怎樣的,文中有很多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詞語,默讀課文,圈畫這些詞語,試以此為線索,概括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預設——第一天,下午動身,沿著山溝向上走;傍晚,經過一戶瑤民家;天黑了,到山腳,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第二天,黎明醒來,搶著吃了早飯后出發;走了沒多久,到了雷公巖;翻過雷公巖,繼續爬山;下午兩點多,到了山頂;之后,下山宿營。(如學生在梳理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對此問題進行分解,先找出時間詞,在找出地點詞,通過表格或時間軸形式將二者進行整合,也可分組進行,節省教學時間。)三、品讀,賞奇觀1.文章寫道,“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的隊伍戰勝了”,跳讀課文,勾畫出描寫山勢險峻和行程艱難的語句,想象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并說說老山界“難翻”在何處?預設——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因為確實餓了。”“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肚子很餓,氣力不夠”睡覺難:路窄石硬、寒氣逼人。“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里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嗎?而且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睡一晚準會疼死人。”“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戰。”走路難:山路崎嶇、山高險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處境難:敵人追擊、槍聲密集。“因為山陡,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機關槍聲很密,大概是在我們昨天出發的地方,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2.紅軍戰士是如何戰勝這些困難的,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用“面對 ,紅軍戰士 ”的句式回答問題。預設——吃飯難:忍饑挨餓、繼續前行。睡覺難:枕著山石、酣然入睡走路難:奮勇登山、打趣逗笑處境難:嘲笑敵機、樂觀面對(如學生質疑為何一定要翻過老山界,可適當介紹長征以及翻越老山界的前因后果,引導學生明白任務的必然性。)3.文章12——18段直接描寫了“我們”翻山的情景,自由朗讀課文,對照插圖,嘗試著從寫法、內容、觀察視角等方面進行批注。預設——寫法:環境描寫生動,通過視覺描寫,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夜晚山間火把與星光交織的壯觀畫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也從側面烘托出山勢的陡峭和行軍的艱難;語言描寫鮮活,人物語言口語化且富有生活氣息,既展現出戰士們相互鼓勵、調侃的場景,又體現出他們在艱難環境下依然保持的樂觀精神。內容:描述了紅軍在夜晚攀登老山界時的情景。觀察視角:仰視寫出山的高,俯視寫出山的險。(在學生反饋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感受作者情感。)四、探究,說奇情1.第12段中,作者寫道:“這真是我生平沒有見到過的奇觀”,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這“奇觀”奇在何處?預設——景象壯美,強烈反差,獨特視角,樂觀精神……(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成理既可,不追求統一答案。)2.在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自己的“老山界”,你的“老山界”是什么?你打算如何翻過自己的“老山界”呢?(開放性問題,主要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積極心態,可以圍繞樂觀心態、合理規劃、提升自己、尋求幫助等方面展開既可。)五、小結本課時,我們理清全文寫作的思路、順序和寫作內容,懂得紅軍長征的千難萬苦,進而從紅軍身上汲取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力量。其實,人生也是這樣,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未來征程,星辰大海,自助者天助之,輝煌前塵始今朝。六、布置作業1.按照時間順序和地點轉移的方法寫一個你參觀某處景物的小片段,150字左右。2.課外閱讀《大渡河畔英雄多》,進一步了解長征歷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跳讀課文,聚焦關鍵語段,感受紅軍戰士的偉大精神。思維發展:朗讀語句,體悟深邃情感,學習本文獨有的抒情方式。文化傳承:探討主旨,對照現實生活,理解紅色經典的現代意義。教學重點1.跳讀課文,聚焦關鍵語段,感受紅軍戰士的偉大精神。2.朗讀語句,體悟深邃情感,學習本文獨有的抒情方式。教學難點探討主旨,對照現實生活,理解紅色經典的現代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有一支隊伍,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下,翻過了一座三十公里的瑤山,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老山界》,去看看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二、跳讀,知隊伍1.文章寫道:“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的隊伍戰勝了。”請大家跳讀課文,說說“我們”這支隊伍笨重在何處?預設——隊伍中有傷員、病員,他們行動不便,需要他人照顧和攙扶,增加了行軍的難度。比如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要照顧傷員病員,山陡時傷員病員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補充介紹長征背景,讓學生明白,這支隊伍的笨重還表現在裝備物資繁多和組織協調困難上——不同的部隊、不同的人員之間需要相互配合、相互照應,但在復雜的地形和艱難的條件下,這種協調工作變得非常困難,容易出現混亂和脫節的情況,也讓隊伍整體顯得比較“笨重”。)2.根據課文內容,我們發現,這支隊伍除了笨重之外,還有其他的特征,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是一支怎樣的隊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預設——①不畏艱難、意志頑強:表現在“簡直是絕壁,只有一尺多寬”,依舊堅持前進,表現在“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仍繼續行軍;②紀律嚴明、聽從指揮:表現在隊伍在行進過程中聽從指揮,保持著良好的秩序;表現在遇到瑤民時,戰士們嚴格遵守紀律,尊重瑤民的風俗習慣;③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表現在隊伍中有傷病員,戰士們不離不棄,相互照顧;表現在艱難的行軍過程中,戰士們相互鼓勵,共同克服困難;④樂觀自信、充滿信心……(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句分析,避免出現貼標簽式人物分析,如學生提到了第二十二段,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品析語句之美,用情之深,精神之可貴,并告知學生,寫景也是一種間接抒情的方式。另對于“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之類看起來貶義的句子,要引導學生認識這是非常時機下的非常之舉。)三、研讀,析品質1.文章不僅寫了紅軍隊伍,還寫了其他人,為什么要寫這些人?(如問題難度過大,可適當降低難度,選用課后練習第三題第1小題和第3小題為支架。)預設——寫瑤民是為了展現當時的社會環境(瑤民被壓迫)和紅軍的處境(不被人理解);瑤民對紅軍態度的轉變,從最初的害怕、懷疑到后來的信任、支持,能表現紅軍的群眾基礎和宣傳工作;體現革命的廣泛意義,長征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自身的戰略轉移和戰斗,還在于喚醒和團結廣大群眾,共同為革命事業奮斗。寫敵軍一方面是為了表現紅軍的處境艱難和英勇作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現反動派的不得民心和不顧大局的倒行逆施(“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補充介紹敘事抒情的間接抒情方式。)2.這一路走來,“我們”不僅戰勝了老山界,我們還戰勝了什么?預設——(開放性問題,學生從自然環境的惡劣、敵人的威脅、自身的恐懼和疲憊、思想上的動搖等方面展開敘述既可。)3.毛主席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請結合本文說說,是什么的宣言書,宣傳了什么,播下了什么種子?預設——是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破產的宣言書,宣傳了革命道理,播下了革命火種。(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成理既可。)四、探究,傳精神1.文中寫道:“我忽然想起:將來要在這里立個紀念碑”,結合文章內容寫一段碑文,寫好后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匯報。示例——在長征的漫漫征途,老山界矗立如巨人,橫亙于紅軍前行之路。陡峭絕壁、崎嶇山路、刺骨寒風、饑餓疲憊,皆未能阻擋紅軍前進的腳步。戰士們憑借鋼鐵般的意志,用血肉之軀開辟出一條勝利通道。他們相互扶持,在黑暗中傳遞希望;他們奮勇攀登,在絕境中堅守信念。這座巍峨的大山,見證了紅軍的英勇無畏,銘刻著他們對革命的無限忠誠。老山界一戰,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不朽篇章,更是中國革命精神的閃耀豐碑。如今,山河已無恙,吾輩當銘記先輩之功績,傳承紅色基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行!(示例碑文待學生匯報后出示。)2.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學習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五、小結歲月滄桑,斗轉星移,九十年彈指一揮間,中國已發生歷史巨變,但是,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是新時代的好少年,希望我們堅定理想信念,高舉團旗,緊跟黨走,發揚長征精神,刻苦學習,立志成才,讓最美青春在夢想中飛揚。六、布置作業1.“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天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閱讀王樹增《長征》,看看后來紅軍戰士又經歷了哪些困難,他們是怎么戰勝這些困難的?2.觀察夜景,寫一個小練筆。板書設計老山界瑤民 正襯 我們的隊伍 反襯 敵人敘事抒情 寫景抒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