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2.3建構原子的模型(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原子的結構; 2、了解原子核的結構;3、了解原子內部各微粒的電性; 4、了解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5、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原子的構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 電的 和核外帶 電的 構成。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 ,但電性 ,因此原子 電性。2、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又叫,原子中質子數 核電荷數 核外電子數;3、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中,核外電子 排布,并遵循一定的 規律在 運動;不同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一般規律:第一層最多排 個,第2層最多排 個;化學反應與 有重要關系。知識點2、相對原子質量1、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 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2、相對原子質量可以通過 查到;也可以從物理或化學用表中查找;一般計算中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的 ;3、構成原子核的 的相對質量都約為1,與質子中子相比,電子的質量 ,原子的質量主要要集中在 上;4、查出下列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核電荷數 1 2 3 4 5 6 7 8 9 10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核電荷數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相對原子質量二、例題講解例題1、氫原子核內有一個質子,下面的推論正確的是( )A. 氫的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中子 B. 氫原子中必然有一個電子C. 氫原子必然帶一個單位正電荷 D. 氫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電子例題2、某原子質量2.657×10-26 Kg, 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A. 16 g B. 1/16 C. 16 D. 2.657×10-26 Kg/12例題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電子D.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例題4、按照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n為電子層數,其中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1999年已發現了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是( )A.2,8,18,32,32,18,8 B.2,8,18,32,50,8C.2,8,18,32,18,8 D.2,8,18,32,50,18,8例題5、下表是某位同學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資料,請根據表格數據回答下列問題。粒子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 帶電性A 14 14 14 不帶電B 26 30 24 帶 2 個單位正電荷C 14 14 16D 14 16 14 不帶電(1)上述粒子中屬于原子的是________。(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帶電性為________。(3)比較 C 與 D 兩種粒子,其中質量較大的是________。三、課后練習:1、絕大多數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 )A. 質子、中子、電子 B. 質子、電子 C. 中子、電子 D. 質子、中子2、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A. 12g B. 12 C. 1.66×10-27 Kg D. 1/12g3、如圖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該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 8個質子和6個中子 B. 6個質子和8個中子 C. 8個質子和6個電子 D. 6個質子和8個電子(第3題圖) (第4題圖) (第5題圖)4、下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 B.該原子的化學性質跟硫原子相似C.該原子的質量集中在a和c上 D.原子核中含有6個c5、我們考試填涂答題卡專用的2B鉛筆如圖甲,其筆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劑,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碳原子結構模型如圖乙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在離核遠近不同的區域中運動B.所有原子中,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C.質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構成D.中子的質量相對于帶電的質子和電子,可以忽略6、科學家設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反物質,物質與反物質相遇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領域中前景可觀.正電子、負質子等都是反粒子,它們跟通常所說的電子、質子相比較,質量相等,但電性相反.請你推測反氫原子的結構可能是( )A.由1個帶正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B.由1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C.由1個帶正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正電荷的電子構成D.由1個帶負電荷的質子和1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7、2011年3月,受強地震影響,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反應堆震后發生異常導致核蒸氣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數月后才會完全消失。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53,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為131,則下列關于該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中子數為88 B. 核外電子數為53 C. 核電荷數為131 D. 1個該原子的質量為131g 8、已知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m與其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在數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個電子,則其原子核內的中子數為( )A. m-x+2 B. m+x-2 C. m-x-2 D. m+x+29、科學家在古城考古時,曾通過測定古生物遺骸中的碳14含量來推斷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相對原子質量為14。下列關于碳14原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中子數為6 B. 質子數為6 C. 電子數為6 D. 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為1410、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物理學中的放射現象和電子的先后發現,不僅將人們的視線引入了原子的內部,而且更進一步地驅使人類積極探索原子核的內部構成。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在關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討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②帶負電的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里繞核運動;③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④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的個數一定不等于中子的個數。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⑤⑥ D. ①②③④11、如圖所示代表三種原子的原子核,請回答下列問題:這三種原子的原子核內均含有________個質子,所以它們屬于同類原子,但中子數不同,它們是相對原子質量________。(第11題圖) (第12題圖)12、建立模型一般有一個不斷完善和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不斷接近事物本質,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也是如此,其中行星模型的建立是一個重要階段。如圖B2-3-3是碳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圖,表示碳原子核內有6個 和6個中子;核外有6個 ,且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體積 。 13、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原子核這些粒子中:(1)能直接構成物質的粒子有 。 (2)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有 。 (3)呈電中性的粒子有 。 (4)帶正電的粒子有 。 (5)帶負電的粒子有 。 (6)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一種粒子是 。 (7)在同一原子里,數目一定相等的是 。 (8)在化學反應中,一定發生變化的粒子是 。 14、已知每個電子的質量約為每個質子(或中子)質量的1/1836;通過下表,不僅可以總結出“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電子數”,還能總結出: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鈉 11 12 11氯 17 18 17(1) ;(2) 。15、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人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了如下實驗,他們用一束質量遠大于電子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發現“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屬箔,少數α粒子發生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回答下列問題。(1)1個α粒子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則α粒子帶 (填“正”或“負”)電。(2)根據實驗現象中α粒子“大多數”與“極少數的對比分析,你能想象出關于金屬箔中金原子結構的結論是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正 原子核 負 電子 相等 相反 不顯2、等于 等于 3、分層 運動 原子核外4、核外電子排布知識點2、1、碳原子 2、元素周期表 3、近似值 很小 原子核4、二、例題講解:例題1、B解析:在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普通氫原子核內沒有中子。故B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該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等于2.657×10-26 Kg除以“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寫出),“g”是質量單位,故A不正確,C選項正確。例題3、C解析:A. 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正確;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正確;C. 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質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即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中子,電子質量很小;不正確;D. 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正確。故C符合題意。例題4、A解析:A.核外電子數=2+8+18+32+32+18+8=118,與核電荷數相等,且符合最外層不超過8、次外層不超過18個電子的規律,故A正確;B.核外電子數=2+8+18+32+50+8=118,與核電荷數相等,最外層不超過8個電子,但其次外層電子數為50,不符合次外層電子數不超過18個的規律,故B錯誤;C.核外電子數=2+8+18+32+18+8=86,與核電荷數不等,不是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故C錯誤;D.核外電子數=2+8+18+32+50+18+8=136,與核電荷數不等,不是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故D錯誤。故A符合題意。例題5、(1)AD (2)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 (3)D解析:(1)A和D中質子數=電子數,為原子; (2)C質子數為14,電子數為16,所以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 (3)D中中子數大于C,質子數相同,所以D質量較大。三、課后練習:1、D 2、B 3、B 4、D 5、A 6、B 7、B 8、C9、A 10、A 11、1個 不同 12、質子 電子 很小13、(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 (3)分子、原子、中子 (4)質子、原子核(5)電子 (6)原子核 (7)質子和電子 (8)分子14、(1)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氫原子核內無中子) (2)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等15、(1)正(2)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對較大的空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9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下2.3 建構原子模型物質的微觀世界第二章“第2課時”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學習目標科學觀念:了解原子的結構;了解原子核的結構;了解原子內部各微粒的電性;了解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科學思維:利用模型理解原子的構成;利用資料獲取相關有用信息,提升查找資料的能力;探究實踐:圖表分析等方式,培養學生根據分析獲得證據得出結論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態度責任:感受模型建立的發展過程,體驗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感受科技發展和科學進步之間的關系。新知導入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基礎上提出核式原子結構模型,他認為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的。其實原子也不是最小的結構單位,原子核內部結構也是復雜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解決問題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構成1、原子核的構成:(1)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原子核的體積僅為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2)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3)構成原子核的質子、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夸克構成的。探究新知2、原子的構成:原子原子核(帶正電荷)核外電子(帶負電荷)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夸克-----夸克視頻:原子的結構探究新知3、幾種常見原子的構成:(1)原子中一定有質子,但不一定有中子;(2)原子中,核外電子數與質子數相等。探究新知4、原子對外不顯電性: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所帶的正電荷數量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因而原子呈電中性。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又叫核電荷數, 可見原子的核電荷數就等于核內質子數,也等于核外電子數。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探索活動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中,核外電子分層排布,并遵循一定的運動規律在原子核外運動。可以用原子結構示意圖簡明地表示核外電子分層排布情況。1)如圖 2.3-5所示是鈉原子結構示意圖。鈉原子的核外電子分成幾個電子層排布?最外層有幾個電子?鈉原子有3個電子層排布,最外層為1個電子。探索活動2)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 2.3-6 所示,通過觀察比較:鈉原子、氯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有哪些相同之處?鈉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有什么不同?相同之處:①都有3個電子層;②第1層都是2個電子,第2層都是8個電子;不同之處:最外層電子數不同,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只有1個電子而氯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探索活動3)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號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 說一說你發現了怎樣的排布規律?(1)第一行中有1個電子層;第二行有2個電子層;第三行有3個電子層;(2)每一行,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向右依次增加;(3)除了第一行最外層電子數為2個,其余各行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4)每一行的最外一種都是稀有氣體的原子,稀有氣體是比較穩定的氣體,從而可知最外層電子數為8(氦除外)時,原子結構相對穩定。推測:化學變化中,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起重要作用。探究新知5、核外電子排布規律:(1)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中,核外電子分層排布,并遵循一定的運動規律在原子核外運動。(2)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核外電子經常充當重要的角色。探究新知三、相對原子質量1、原子質量很小:每個原子都有一定的質量;但原子的質量都很小;如,1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 kg,1個氧-16原子的質量為2.66×10-26 kg,1個鈉-23原子的質量為3.819× 10-26 kg。2、相對原子質量:原子質量太小,使用起來不方便;所以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探究新知3、相對原子質量確定:(1)方法:將碳-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則每一份的質量為1.66×10-27 kg。其他原子的質量與 碳原子質量的比值,就是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例如,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視頻:相對原子質量思考討論閱讀下表中的數據,你有什么啟發?發現:(1)原子質量很小,電子質量更小,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質子與中子的質量差不多,其相對質量也相近,幾乎都為1;(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探究新知(2)相對原子質量的確定:①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②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表、元素周期表,等。(一般不需要背誦)(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后續將學習)一些常見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表活動:本冊教材附錄中有元素周期表,請查閱核電荷數1~18的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并填在表2.3-3中。(保留整數)147911121416192023242728313235.540探究新知(3)相對原子質量的詮釋:①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值,單位是“1”(一般不讀也不寫),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②每個質子和每個中子的質量都約等于1個電子質量的1836倍,即電子質量很小,跟質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質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③在相對原子質量計算中,所選用的一種碳原子是碳12,是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質量的1/12約等于1.66×10-27 kg。(4)幾種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及相對原子質量比較:①質子數=核外電子數;②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③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④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原子的種類不同;⑤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氫原子核內無中子)。探究新知科學閱讀課堂練習1、氫原子核內有一個質子,下面的推論正確的是( )A. 氫的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中子B. 氫原子中必然有一個電子C. 氫原子必然帶一個單位正電荷D. 氫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電子B課堂練習2、某原子質量2.657×10-26 Kg, 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A. 16 g B. 1/16 C. 16 D. 2.657×10-26 Kg/12C課堂練習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電子D.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C課堂練習4、按照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n為電子層數,其中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1999年已發現了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是( )A.2,8,18,32,32,18,8B.2,8,18,32,50,8C.2,8,18,32,18,8D.2,8,18,32,50,18,8A課堂練習5、下表是某位同學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資料,請根據表格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粒子中屬于原子的是________。(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帶電性為________。(3)比較 C 與 D 兩種粒子,其中質量較大的是________。AD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D課堂總結2.3 建構原子模型(2)……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1、原子的構成:2、相對原子質量: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核外電子排布:分層、有運動規律相對質量,單位1;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查閱相對原子質量:元素周期表或相對原子質量表分層作業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預習“離子”相關內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9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2.3建構原子模型(2)教學設計課題 2.3 建構原子模型(2)……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課時系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3節《建構原子模型》的第2課時,主要介紹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是學生進一步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世界與解決科學計算的基礎。教材采用盧瑟福原子結構為基礎,揭開原子內部秘密,同時剖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及原子中存在的等量關系。 本課時也為后續學習離子及用模型來認識抽象、復雜的科學現象的提供思路和基礎。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原子的結構;了解原子核的結構;了解原子內部各微粒的電性;了解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科學思維:利用模型理解原子的構成;利用資料獲取相關有用信息,提升查找資料的能力;探究實踐:圖表分析等方式,培養學生根據分析獲得證據得出結論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態度責任:感受模型建立的發展過程,體驗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感受科技發展和科學進步之間的關系。重點 原子的構成難點 原子結構中各微粒的量的關系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在α粒子散射實驗基礎上提出核式原子結構模型,他認為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構成的。 其實原子也不是最小的結構單位,原子核內部結構也是復雜的。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原子的構成 1、原子核的構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原子核的體積僅為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 (2)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 (3)構成原子核的質子、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夸克構成的。2、原子的構成: 視頻:原子的構成3、幾種常見原子的構成: (1)原子中一定有質子,但不一定有中子; (2)原子中,核外電子數與質子數相等。 4、原子對外不顯電性: 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所帶的正電荷數量與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因而原子呈電中性。 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又叫核電荷數, 可見原子的核電荷數就等于核內質子數,也等于核外電子數。 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探索活動: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中,核外電子分層排布,并遵循一定的運動規律在原子核外運動。可以用原子結構示意圖簡明地表示核外電子分層排布情況。 1)如圖 2.3-5所示是鈉原子結構示意圖。鈉原子的核外電子分成幾個電子層排布?最外層有幾個電子? 2)氯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 2.3-6 所示,通過觀察比較:鈉原子、氯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有哪些相同之處?鈉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有什么不同? 參考:相同之處: ①都有3個電子層; ②第1層都是2個電子,第2層都是8個電子; 不同之處: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只有1個電子而氯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 3)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號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 說一說你發現了怎樣的排布規律?參考:(1)第一行中有1個電子層;第二行有2個電子層;第三行有3個電子層; (2)每一行,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向右依次增加; (3)除了第一行最外層電子數為2個,其余各行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 (4)每一行的最外一種都是稀有氣體的原子,稀有氣體是比較穩定的氣體,從而可知最外層電子數為8(氦除外)時,原子結構相對穩定。 推測:化學變化中,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起重要作用。5、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1)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中,核外電子分層排布,并遵循一定的運動規律在原子核外運動。 (2)在化學變化中,原子核外電子經常充當重要的角色。三、相對原子質量 1、原子質量很小: 每個原子都有一定的質量;但原子的質量都很小;如,1個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 kg,1個氧-16原子的質量為2.66×10-26 kg,1個鈉-23原子的質量為3.819× 10-26 kg。 2、相對原子質量: 原子質量太小,使用起來不方便;所以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來表示原子的質量。3、相對原子質量確定: (1)方法: 將碳-12原子的質量分為12等份,則每一份的質量為1.66×10-27 kg。其他原子的質量與1/12碳原子質量的比值,就是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例如,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 視頻:相對原子質量思考討論: 閱讀下表中的數據,你有什么啟發? 參考: (1)原子質量很小,電子質量更小,原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質子與中子的質量差不多,其相對質量也相近,幾乎都為1; (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2)相對原子質量的確定: ①計算: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②查閱:相對原子質量表、元素周期表,等。(一般不需要背誦) 活動:本冊教材附錄中有元素周期表,請查閱核電荷數1~18的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并填在表2.3-3中。(保留整數)(3)相對原子質量的詮釋: ①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值,單位是“1”(一般不讀也不寫),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②每個質子和每個中子的質量都約等于1個電子質量的1836倍,即電子質量很小,跟質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質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③在相對原子質量計算中,所選用的一種碳原子是碳12,是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質量的1/12約等于1.66×10-27 kg。 (4)幾種原子的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及相對原子質量比較: ①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②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③原子核內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④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原子的種類不同; ⑤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氫原子核內無中子)。 科學閱讀:張青蓮與相對原子質量 前面1課時中已了解是盧瑟福的核式原子結構,在此基礎上分析得出原子的結構并進一步學習原子核結構,通過表中原子中微粒的數量,學生不難發現其中的數量關系原子不顯電性的分析是基于微粒的帶電情況,通過數學方法獲得,并理解其中的原因既容易突破難點也突出了重點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了解,最好是讓學生在讀圖并比較過程中自己發現有用的信息,了解簡單的電子排布規律,降低了難度相對原子質量的相關知識瞇以講解為主,配合圖文,讓學生知道方法與查閱途徑比較、歸納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般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注:元素周期表,這里只要求會查閱相對原子質量,后續將專門學習課堂練習 1、氫原子核內有一個質子,下面的推論正確的是( B )A. 氫的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中子 B. 氫原子中必然有一個電子C. 氫原子必然帶一個單位正電荷 D. 氫原子核內必然有一個電子2、某原子質量2.657×10-26 Kg, 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993×10-26Kg,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C )A. 16 g B. 1/16 C. 16 D. 2.657×10-26 Kg/12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C )A.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B.原子中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C.決定原子質量大小的主要是質子和電子D.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內部有很大空間4、按照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n為電子層數,其中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次外層不超過18個);1999年已發現了核電荷數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是( A )A.2,8,18,32,32,18,8 B.2,8,18,32,50,8 C.2,8,18,32,18,8 D.2,8,18,32,50,18,85、下表是某位同學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資料,請根據表格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粒子名稱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帶電性A141414不帶電B263024帶 2 個單位正電荷C141416D141614不帶電(1)上述粒子中屬于原子的是________。 (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帶電性為________。 (3)比較 C 與 D 兩種粒子,其中質量較大的是________。參考:(1)AD (2)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 (3)D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板書設計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3 建構原子模型(2).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3 建構原子模型(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2.3 建構原子的模型(2)學案.doc 原子的結構.mp4 相對原子質量.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