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磁是什么第十七章 從指南針到磁浮列車公元843年,在天水一色的茫茫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的航行,沒有航標,沒有明確的航道。他們是怎樣擺脫當時的困境的呢 我國很早就利用羅盤(指南針)在航海中指示方向。公元1世紀初,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中記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即司南在水平光滑的“地盤”上制成的,靜止時它的長柄指向南方,為什么?1.知道什么是磁體;磁體的兩極是什么。2.知道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重點)3.知道磁場的性質及其分布。(重點)4.知道地磁場。學習目標認識磁現象1.磁性和磁體探究活動一:把磁鐵靠近大頭針、鐵塊。現象:磁鐵吸引大頭針、鐵塊。探究活動二:把磁鐵靠近銅、鋁塊。現象:磁鐵不能吸引銅、鋁塊。磁浮列車磁盤磁卡指南針磁性: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結論什么是磁化?我們把鐵磁性物質(鐵、鈷、鎳)與磁極接觸或靠近時顯出磁性的過程叫做磁化。SN鐵棒磁化后容易失去磁性鐵棒SN鋼棒鋼棒磁化后不容易失去磁性磁鐵的磁性兩端最強,中間最弱。磁極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它的位置在磁鐵的兩端。 能夠自由轉動的磁體,靜止時指南的那個磁極叫南極或S極,指北的那個磁極叫北極或N極。思考如果磁體被分割成兩段或幾段后,每一段磁體上是否仍然有N極和S極?每一段磁體上仍然有N極和S極問題:磁體間只會發生吸引作用嗎?有什么規律?器材:兩塊條形磁鐵結論四: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磁極間的相互作用(1)磁化現象: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在磁體或電流的作用下獲得磁性的過程。磁化N軟鐵棒軟鐵棒甲乙(2)磁化的方法用一個磁體在磁性物體上沿一個方向摩擦,就可使這個物體變成磁體。鐵棒或其他磁性物質磁體一般都是通過磁化制造出來的。磁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究活動一:磁體周圍存在什么物質將磁鐵靠近小磁針,觀察現象現象小磁針發生了轉動思考小磁針發生了轉動,是受到什么的作用?磁體和小磁針不接觸,是通過什么對小磁針產生力的作用的?磁場磁體周圍存在一種看不見、摸不著能使指針偏轉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做磁場。磁體的周圍存在磁場磁場的特點: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真實存在的磁場的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磁場方向探究活動二:放在磁體周圍不同位置的小磁針,所指方向是否相同?現象結論放在磁場不同位置的小磁針指向不同,說明不同位置的小磁針受到磁場的力方向不同磁場是有方向的磁場方向在物理學中,把小磁針靜止時北極(N極)所指的方向定為那點磁場的方向ABC磁感線為了形象直觀地描述磁場,人們引入了磁感應線,簡稱磁感線。1. 磁感線的外部走向磁感線是有方向的曲線,在磁體外部,磁感線總是從磁體的 N 極發出,最后回到 S 極。在內部,是從 S 極指向 N 極。2.磁場方向磁感線上任何一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小磁針靜止時 N 極的指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3.磁場強弱磁感線分布越密的地方,磁場越強;磁感線分布越疏的地方,磁場越弱。主要的幾種磁感線的形式下列關于磁場和磁感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B.磁體周圍存在著磁感線C.磁感線就是磁場D.磁感線總是從S極出發回到N極A典例分析例【解析】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選項A正確;磁感線是用來描述磁場的,并不是真實存在的,選項B、C錯誤;在磁體的外部,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出發,回到S極;在磁體的內部,磁感線從磁體的S極出發,回到N極,選項D錯誤。 磁針受力轉動是磁場作用的結果,那么指南針在世界各地都能夠指南北又是誰的磁場在施加作用呢? 1.地球周圍存在的磁場叫做地磁場。 2.研究表明地磁場的形狀與條形磁體的磁場很相似。地磁場 地磁N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 地磁S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地理兩極與地磁兩極相反,且并不完全重合。3.地磁場特點最早記述這一現象的是我國宋代學者沈括,他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與驗證了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個發現比西方早了400多年。磁現象磁體、磁極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磁場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基本性質方向磁感線地磁場課堂小結1.一根條形磁鐵,左端為S極,右端為N極。下列表示從S極到N極磁性強弱變化情況的圖像中正確的是( )ACBDD隨堂訓練2.關于磁感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磁感線是由小鐵屑形成的 B.磁場中有許多曲線,這些曲線叫磁感線 C.小磁針在磁感線上才受力,在兩條磁感線之間不受力 D.磁感線是人們為了形象地描述磁場的分布而假想出來的,實際并不存在D3.標出磁極的名稱和A、B兩點的磁場方向。NSNN4、下列四幅圖中,磁感線的方向、磁極名稱標注正確的是:B5、關于磁場和磁感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磁感線是磁場中實際存在的曲線 B.指南針指南北是因為地球周圍存在磁場C.條形磁鐵周圍的磁感線是從南極出發指向北極的D.磁感線只能用來描述磁場的方向B任何業績的質變都來自于量變的積累。結束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