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七 第4練 化學反應原理大題(一)(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化學二輪復習:專題七 第4練 化學反應原理大題(一)(課件 練習,共2份)

資源簡介

[綜合題專攻] 第4練 化學反應原理大題(一)
1.(16分)[2023·新課標卷,29(1)(2)(4)]氨是最重要的化學品之一,我國目前氨的生產(chǎn)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1數(shù)據(jù)計算反應N2(g)+H2(g)===NH3(g)的ΔH=      kJ·mol-1。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應在Fe催化劑上可能通過圖2機理進行(*表示催化劑表面吸附位,N2*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劑表面的N2)。判斷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控制步驟(即速率最慢步驟)為     (填標號),理由是        。
(4)在不同壓強下,以兩種不同組成進料,反應達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shù)與溫度的計算結果如下圖所示。其中一種進料組成為=0.75、=0.25,另一種為=0.675、=0.225、xAr=0.10。(物質(zhì)i的摩爾分數(shù):xi=)
①圖中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判斷的依據(jù)是        。
②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        。
③圖3中,當p2=20 MPa、=0.20時,氮氣的轉(zhuǎn)化率α=        。該溫度時,反應N2(g)+H2(g)NH3(g)的平衡常數(shù)Kp=        (MPa)-1(化為最簡式)。
2.(16分)(2024·湖南,18)丙烯腈(CH2==CHCN)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以N2為載氣,用TiO2作催化劑生產(chǎn)CH2==CHCN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進料混合氣進入兩釜的流量恒定,兩釜中反應溫度恒定;
②反應釜Ⅰ中發(fā)生的反應:
ⅰ:HOCH2CH2COOC2H5(g)―→CH2==CHCOOC2H5(g)+H2O(g) ΔH1
③反應釜Ⅱ中發(fā)生的反應:
ⅱ:CH2==CHCOOC2H5(g)+NH3(g)―→CH2==CHCONH2(g)+C2H5OH(g) ΔH2
ⅲ:CH2==CHCONH2(g)―→CH2==CHCN(g)+H2O(g) ΔH3
④在此生產(chǎn)條件下,酯類物質(zhì)可能發(fā)生水解。
回答下列問題:
(1)總反應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2H2O(g) ΔH=       (用含ΔH1、ΔH2、和ΔH3的代數(shù)式表示)。
(2)進料混合氣中n(HOCH2CH2COOC2H5)∶n(C2H5OH)=1∶2,出料中四種物質(zhì)(CH2==CHCOOC2H5、CH2==CHCN、C2H5OH、H2O)的流量(單位時間內(nèi)出料口流出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
①表示CH2==CHCN的曲線是       (填“a”“b”或“c”)。
②反應釜Ⅰ中加入C2H5OH的作用是       。
③出料中沒有檢測到CH2==CHCONH2的原因是        。
④反應11 h后,a、b、c曲線對應物質(zhì)的流量逐漸降低的原因是        。
(3)催化劑TiO2再生時會釋放CO2,可用氨水吸收獲得NH4HCO3。現(xiàn)將一定量的NH4HCO3固體(含0.72 g水)置于密閉真空容器中,充入CO2和NH3,其中CO2的分壓為100 kPa,在27 ℃下進行干燥。為保證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壓應不低于       kPa[已知p(H2O)=2.5×102 kPa·mol-1×n(H2O),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數(shù)Kp=4×104(kPa)3]。
(4)以CH2==CHCN為原料,稀硫酸為電解液,Sn作陰極,用電解的方法可制得Sn(CH2CH2CN)4,其陰極反應式        。
1.(16分)(2023·湖南名校教研聯(lián)盟聯(lián)考)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藥物、炸藥、顏料、洗滌劑、蓄電池等。硫酸工業(yè)較重要的一步反應為2SO2(g)+O2(g)2SO3(g) ΔH=-196 kJ·mol-1,反應條件為高溫、常壓、催化劑。
(1)催化機理如下:
第1步:SO2(g)+V2O5(s)===SO3(g)+V2O4(s) ΔH1=+60 kJ·mol-1
第2步:V2O4(s)+O2(g)+2SO2(g)===2VOSO4(g) ΔH2=-113 kJ·mol-1
第3步:4VOSO4(s)+O2(g)===2V2O5(s)+4SO3(g) ΔH3=      kJ·mol-1
(2)反應進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1所示(E1>E2>E3)。常溫下,向10 L密閉容器中加入V2O4(s)、SO2(g)各1 mol及一定量的O2,容器中沒有生成SO3的原因可能是第    步為控速步驟,且常溫下反應速率很慢。
(3)向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加入V2O5(s)、SO2(g)各0.6 mol、0.3 mol O2(g),此時容器的體積為10 L(忽略容器中固體體積),保持恒壓的條件下分別在T1、T2、T3三種溫度下進行反應,測得容器中SO2的轉(zhuǎn)化率如圖2所示。
①T3溫度下反應速率最慢的原因可能是       。
②T2溫度下,反應達平衡時容器的體積為    L,反應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數(shù)K=      。
(4)某研究小組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中的SO2,將得到的Na2SO3溶液進行電解生產(chǎn)硫酸,其中陰、陽膜組合電解裝置如圖3所示。電極材料為石墨,A~E代表生產(chǎn)中的原料或產(chǎn)品,a、b為離子交換膜,則A為      ,可循環(huán)使用。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2.(18分)(2024·湖北模擬)環(huán)己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主要用于有機合成和油類萃取。利用環(huán)己烷脫氫制備環(huán)己烯的反應原理如下。
直接脫氫:Ⅰ.C6H12(g)C6H10(g)+H2(g) ΔH1
氧化脫氫:Ⅱ.C6H12(g)+CO2(g)C6H10(g)+CO(g)+H2O(g) ΔH2
(1)已知幾種化學鍵的鍵能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化學鍵 H—H C—H C—C C==C
鍵能/(kJ·mol-1) 436 413 348 615
則ΔH1=     kJ·mol-1;從熱力學角度分析,反應Ⅰ能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    (填“低溫”或“高溫”)。
(2)科技工作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環(huán)己烷直接脫氫制環(huán)己烯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物種用*表示。
①C6H12+*→C6的焓變小于零的原因是    。
②C6H12 脫氫的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6脫氫的速率。
③環(huán)己烷脫氫制備環(huán)己烯的副產(chǎn)物可能有    、    (填結構簡式)。
④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環(huán)己烷,其初始壓強為p kPa,發(fā)生直接脫氫反應達到平衡時,環(huán)己烷的轉(zhuǎn)化率為x,則反應Ⅰ的標準平衡常數(shù)Kθ=    [已知: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對于反應dD(g)+eE(g)gG(g)+hH(g),Kθ=,其中pθ=100 kPa,pG、pH、pD、pE為各組分的平衡分壓]。
(3)在壓強恒為p kPa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不同投料比的環(huán)己烷和CO2,在不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環(huán)己烷的轉(zhuǎn)化率如圖所示,則a、b、c、d的大小關系為    ,判斷的理由是        。
3.(16分)(2024·江西贛州二模)甲醇的制取與應用在全球引發(fā)了關于“甲醇經(jīng)濟”的廣泛探討。
Ⅰ.在CO2催化加氫制CH3OH的反應體系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如下:
反應a:CO2(g)+3H2(g)CH3OH(g)+H2O(g) ΔH1=-63 kJ·mol-1
反應b:CO2(g)+H2(g)CO(g)+H2O(g) ΔH2=+36 kJ·mol-1
反應c:CH3OH(g)CO(g)+2H2(g) ΔH3
(1)已知反應b中相關化學鍵鍵能數(shù)據(jù)如下表:
化學鍵 H—H C==O C≡O H—O
E/(kJ·mol-1) x 803 1 076 465
計算:x=     ,ΔH3=      kJ·mol-1。
(2)恒溫恒容時,下列能說明反應a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字母)。
A.v正(CO2)=3v逆(H2)
B.c(CO2)∶c(H2)=1∶3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D.混合氣體中H2O(g)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
(3)在催化劑作用下,將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的CO2和H2的混合氣體充入一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b,已知反應b的反應速率v正=k正·x(CO2)·x(H2),v逆=k逆·x(CO)·x(H2O),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x為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①平衡時,CO2轉(zhuǎn)化率為60%,CO2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若反應b的k正=20 mol·L-1·s-1,則平衡v逆=      mol·L-1·s-1。
②Arrhenius經(jīng)驗公式為Rln k=-+C,其中Ea為活化能,T為熱力學溫度,k為速率常數(shù),R和C為常數(shù),則ΔH2=      kJ·mol-1(用含k正、k逆、T、R的代數(shù)式表示)。
(4)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溫度對CH3OH選擇性的影響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溫度相同時CH3OH選擇性的實驗值略高于其平衡值,可能的原因是      。[已知CH3OH的選擇性=×100%]
Ⅱ.利用甲醇分解制取烯烴,涉及如下反應:
a.2CH3OH(g)===C2H4(g)+2H2O(g)
b.3CH3OH(g)===C3H6(g)+3H2O(g)
c.3C2H4(g)2C3H6(g)
(5)恒壓條件下,平衡體系中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已知650 K時,2x(C2H4)=x(C3H6),平衡體系總壓強為p,則650 K反應c的平衡常數(shù)Kp=     。
4.(18分)(2023·福建廈門質(zhì)檢)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可轉(zhuǎn)化為合成氣CO、H2。
Ⅰ.甲烷干法重整:CH4(g)+CO2(g)2CO(g)+2H2(g) ΔH
(1)CH4、H2、CO的燃燒熱分別為890.3 kJ·mol-1、285.8 kJ·mol-1、283 kJ·mol-1,則ΔH=     。
(2)在1 L恒容反應器中通入2 mol CH4和3 mol CO2,發(fā)生上述反應。
①下列敘述中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
B.n(CH4)∶n(CO2)=1∶1
C.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D.v正(CH4)=v逆(CO2)
②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α平(CH4)與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圖1所示。p1     p2(填“>”“<”或“=”),T1時,K=     。
Ⅱ.甲烷化學鏈重整原理如圖2所示。CeO2氧載體具有良好的儲氧放氧能力。
(3)CeO2-x中x=     ,Ce4+和Ce3+個數(shù)比為     。
(4)800 ℃時,以恒定氣體流速通入反應氣與氧載體反應,反應步驟及結果如下。
步驟1:氧化 步驟2:還原
反應氣組成 CH4和N2,φ(CH4)=5% CO2和N2,φ(CO2)=10%
實驗結果
①氧載體中有表面氧(Oads)和晶格氧(Olat),CH4與氧載體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ⅰ.CH4+4Oads―→CO2+2H2O
ⅱ.CH4+Olat―→CO+2H2
ⅲ.CH4―→C+2H2
步驟1中,600 s后φ(H2)∶φ(CO)>2∶1的原因為    。
②步驟2中CO2被CeO2-x還原,若CO2全部轉(zhuǎn)化為CO,理論上φ(CO)=        ;φ(CO)實測最大值大于理論值的原因是       。
答案精析
真題演練
1.(1)-45 (2)(ⅱ) N≡N的鍵能比H—H的大,使其斷裂需要的能量多 (4)①p1②圖4 ③33.33% 
解析 (1)在化學反應中,斷開化學鍵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學鍵要釋放能量,反應的焓變等于反應物的鍵能總和與生成物的鍵能總和的差,因此,由圖1數(shù)據(jù)可知,反應N2(g)+H2(g)===NH3(g)的ΔH=(473+654-436-397-339) kJ·mol-1=-45 kJ·mol-1。(2)由圖1中的信息可知,N2(g)===N(g)的ΔH=+473 kJ·mol-1,則N≡N的鍵能為946 kJ·mol-1;H2(g)===3H(g)的ΔH=+654 kJ·mol-1,則H—H的鍵能為436 kJ·mol-1。由于N≡N的鍵能比H—H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控制步驟為(ⅱ)。(4)②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在相同溫度和相同壓強下,惰性氣體Ar不利于合成氨,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圖4。③圖3中,進料組成為=0.75、=0.25,兩者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1。假設進料中氫氣和氮氣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3 mol和1 mol,達到平衡時氮氣的變化量為x mol,則有:
    N2(g)+3H2(g)2NH3(g)
始/mol 1    3    0
變/mol x    3x    2x
平/mol 1-x   3-3x   2x
當p2=20 MPa、=0.20時,==0.20,解得x=,則氮氣的轉(zhuǎn)化率α=≈33.33%,平衡時N2、H2、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 mol、2 mol、 mol,其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分別為、、,則該溫度下K'p== (MPa)-2,因此,該溫度時反應N2(g)+H2(g)NH3(g)的平衡常數(shù)Kp=== (MPa)-1。
2.(1)ΔH1+ΔH2+ΔH3 (2)①c ②降低分壓,有利于反應ⅰ平衡正向移動,且提高醇的濃度可以使酯的水解程度降低,從而提高產(chǎn)率 ③CH2CHCONH2在反應釜Ⅱ的溫度下發(fā)生分解 ④反應時間過長,催化劑中毒,活性降低,反應速率降低,故產(chǎn)物減少 (3)40 (4)Sn+4CH2==CHCN+4e-+4H+===Sn(CH2CH2CN)4
解析 (1)根據(jù)蓋斯定律,由反應ⅰ+反應ⅱ+反應ⅲ得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2H2O(g),故ΔH=ΔH1+ΔH2+ΔH3。(2)①根據(jù)總反應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2H2O(g),設進料混合氣中n(HOCH2CH2COOC2H5)=1 mol,n(C2H5OH)=2 mol,出料氣中CH2==CHCOOC2H5含量很少,則生成CH2==CHCN(g)、C2H5OH(g)物質(zhì)的量約為1 mol,生成H2O(g)的物質(zhì)的量約為2 mol,故出料氣中C2H5OH(g)物質(zhì)的量共約3 mol,故出料氣中CH2==CHCN、C2H5OH、H2O物質(zhì)的量之比約為1∶3∶2,故曲線c表示CH2==CHCN的曲線。②反應釜Ⅰ中發(fā)生的反應ⅰ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加入C2H5OH,降低分壓,有利于反應ⅰ平衡正向移動,且提高醇的濃度可以使酯的水解程度降低,從而提高產(chǎn)率。(3)0.72 g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04 mol,故p(H2O)=2.5×102 kPa·mol-1×n(H2O)=10 kPa,NH4HCO3分解的反應式為NH4HCO3===NH3↑+CO2↑+H2O↑,故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數(shù)Kp=p(NH3)·p(CO2)·p(H2O)=4×104(kPa)3,解得p(NH3)=40 kPa,故為保證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壓應不低于40 kPa。(4)Sn(CH2CH2CN)4是有機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水中不電離,以CH2==CHCN為原料在Sn陰極得電子制得Sn(CH2CH2CN)4,故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Sn+4CH2==CHCN+4e-+4H+===Sn(CH2CH2CN)4。
模擬預測
1.(1)-482 (2)1 (3)①T3溫度過高,催化劑活性降低
②7 1.89×104 (4)NaOH溶液 S-2e-+H2O===2H++S
解析 (1)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ΔH3=3ΔH-2(ΔH1+ΔH2)=-196×3 kJ·mol-1-2×[60+(-113)] kJ·mol-1=-482 kJ·mol-1。(2)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由圖1可知,生成SO3的反應為第1步反應和第3步反應,第1步的活化能(E1)最高,為控速步驟。(3)①由圖2結合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可知,T3溫度高但反應速率最慢,原因可能是溫度過高,催化劑活性降低,反應速率降低。②由圖2可知,T2溫度下反應達到平衡時,SO2的轉(zhuǎn)化率為90%,即消耗S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6 mol×90%=0.54 mol,可列三段式:
      2SO2(g)+O2(g)2SO3(g)
起始/mol  0.6   0.3   0
轉(zhuǎn)化/mol  0.54  0.27   0.54
平衡/mol  0.06  0.03   0.54
恒壓、恒溫條件下,則=,解得V平=7 L;反應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數(shù)K===1.89×104。
2.(1)+123 高溫 (2)①環(huán)己烷吸附在催化劑表面時會釋放能量 ②小于 ③  ④
(3)a>b>c>d 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在C6H12的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大CO2的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環(huán)己烷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解析 (1)ΔH=[348×6+413×12-(615+348×5+413×10+436)] kJ·mol-1=+123 kJ·mol-1;ΔH>0,ΔS>0,ΔG=ΔH-TΔS,當ΔG<0時反應自發(fā)進行,即反應Ⅰ在高溫下可自發(fā)進行。
(2)②C6H12脫氫過程中C6到TS1的活化能很大,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導致C6H12脫氫的速率小于C6。
③環(huán)己烷脫氫制備環(huán)己烯可能脫去過多的H,得到的副產(chǎn)物可能有、。
④設初始時,充入環(huán)己烷的物質(zhì)的量為a mol,可得三段式:
      C6H12(g)C6H10(g)+H2(g)
起始/mol   a     0   0
轉(zhuǎn)化/mol   ax     ax  ax
平衡/mol   a-ax    ax  ax
總物質(zhì)的量為(a+ax)mol,總壓強為 kPa=(1+x)p kPa,C6H12、C6H10、H2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分別為、、,Kθ===。
3.(1)436 +99 (2)D (3)①0.8 ②RTln (4)在該條件下反應a的速率大于反應b,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甲醇的量比生成CO的量多 (5)
解析 (1) ΔH2=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2×803 kJ·mol-1+x kJ·mol-1-1 076 kJ·mol-1-2×465 kJ·mol-1=+36 kJ·mol-1,解得x=436;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b-反應a可得反應c,ΔH3=ΔH2-ΔH1=+36 kJ·mol-1+63 kJ·mol-1=+99 kJ·mol-1。
(3)①在催化劑作用下,將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的CO2和H2的混合氣體充入一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b,設反應a消耗x mol CO2,反應b消耗y mol CO2,則有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mol     1   2     0   0
轉(zhuǎn)化/mol     x   3x     x   x
平衡/mol     1-x  2-3x    x   x
        CO2(g)+H2(g)CO(g)+H2O(g)
起始/mol     1-x  2-3x   0   x
轉(zhuǎn)化/mol      y  y     y  y
平衡/mol     1-x-y 2-3x-y   y  x+y
當CO2轉(zhuǎn)化率達到60%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則×100%=60%,這時CO2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則1-x-y=2-3x-y,解得x=0.5,y=0.1,則CH3OH、H2O、CO2、H2、CO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0.5 mol、0.6 mol、0.4 mol、0.4 mol、0.1 mol,v正=k正·x(CO2)·x(H2)=0.8 mol·L-1·s-1,故v逆=v正=0.8 mol·L-1·s-1。②Rln k=-+C,Ea=TC-RTln k,ΔH=反應物鍵能之和-生成物鍵能之和=Ea正-Ea逆=-RTln k正+RTln k逆=RTln 。
(5)已知650 K時,2x(C2H4)=x(C3H6),設在650 K時,向容器中加入5 mol CH3OH(g)使其發(fā)生反應a、b,得到n0(C2H4)=1 mol,n0(C3H6)=1 mol,n0(H2O)=5 mol,反應c可列三段式:
     3C2H4(g)2C3H6(g)
n0/mol   1      1
Δn/mol   3n     2n
nt/mol   1-3n    1+2n
因為,2x(C2H4)=x(C3H6),所以2(1-3n)=1+2n,解得n=,所以最終平衡體系中含有 mol C2H4(g)、 mol C3H6(g),以及5 mol H2O(g),則x(C3H6)= =,x(C2H4)= =,代入Kp===。
4.(1)+247.3 kJ·mol-1 (2)①BC ②< 8 (3)0.25 1∶1 (4)①反應時間超過600 s后,不僅發(fā)生反應ⅱ,還發(fā)生反應ⅲ ②10% CO2與生成的C反應也生成CO
解析 (1)根據(jù)題意可得,CH4、H2、CO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 kJ·mol-1,②H2(g)+O2(g)===H2O(l) ΔH2=-285.8 kJ·mol-1,③CO(g)+O2(g)===CO2(g) ΔH3=-283 kJ·mol-1,由蓋斯定律可知,①-②×2-③×2得反應:CH4(g)+CO2(g)2CO(g)+2H2(g) ΔH=ΔH1-2ΔH2-2ΔH3=+247.3 kJ·mol-1。(2)①該反應過程中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總物質(zhì)的量增大,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減小,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n(CH4)∶n(CO2)=1∶1時,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即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該反應過程中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總體積也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定值,則當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v正(CH4)=v逆(CO2)時,說明v正(CH4)=v正(CO2)=v逆(CO2),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即說明反應達到平衡。②CH4(g)+CO2(g)2CO(g)+2H2(g)為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反應,溫度一定時,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α平(CH4)減小,則p1     CH4(g)+CO2(g)2CO(g)+2H2(g)
始/mol   2   3    0    0
轉(zhuǎn)/mol   1   1    2    2
平/mol   1   2    2    2
K===8。
(3)由圖2可知,CeO2-x中Ce原子的個數(shù)為8×+6×=4,O2-的個數(shù)為7,則1∶(2-x)=4∶7,x=0.25;由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N(Ce4+)+N(Ce3+)=4,4N(Ce4+)+3N(Ce3+)=7×2,解得N(Ce4+)=N(Ce3+)=2,則Ce4+和Ce3+個數(shù)比為1∶1。
(4)②步驟2中φ(CO2)=10%,若CO2全部轉(zhuǎn)化為CO,根據(jù)元素守恒可知,理論上φ(CO)=10%。(共62張PPT)
[綜合題專攻]
專題七 第4練 
化學反應原理大題(一)
真題演練
模擬預測
內(nèi)容索引
1.[2023·新課標卷,29(1)(2)(4)]氨是最重要的化學品之一,我國目前氨的生產(chǎn)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圖1數(shù)據(jù)計算反應N2(g)+H2(g)===NH3(g)的ΔH=  kJ·mol-1。
-45
1
2
真題演練
PART ONE
在化學反應中,斷開化學鍵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學鍵要釋放能量,反應的焓變等于反應物的鍵能總和與生成
物的鍵能總和的差,因此,由圖1數(shù)據(jù)
可知,反應N2(g)+H2(g)===NH3(g)的
ΔH=(473+654-436-397-339) kJ·mol-1=
-45 kJ·mol-1。
1
2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應在Fe催化劑上可能通過圖2機理進行(*表示催化劑表面吸附位,N2*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劑表面的N2)。判斷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控制步驟(即速率最慢步驟)為
   (填標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1
2
(ⅱ)
的大,使其斷裂需要的能量多
N≡N的鍵能比H—H
由圖1中的信息可知,N2(g)===N(g)的ΔH=
+473 kJ·mol-1,則N≡N的鍵能為946 kJ·
mol-1;H2(g)===3H(g)的ΔH=+654 kJ·mol-1,則H—H的鍵能為436 kJ·mol-1。由于N≡N的鍵能比H—H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應機理中,速率控制步驟為(ⅱ)。
1
2
(4)在不同壓強下,以兩種不同組成進料,反應達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shù)與溫度的計算結果如下圖所示。其中一種進料組成為=0.75、=0.25,
另一種為=0.675、=0.225、xAr=0.10。(物質(zhì)i的摩爾分數(shù):xi=)
1
2
①圖中壓強由小到大的順序為     ,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
         。
②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   。
1
2
p1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壓強越大,平衡時氨的摩爾分數(shù)越大
合成氨的反應
圖4
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在相同溫度和相同壓強下,惰性氣體Ar不利于合成氨,進料組成中含有惰性氣體Ar的圖是圖4。
1
2
③圖3中,當p2=20 MPa、=0.20時,氮氣的轉(zhuǎn)化率α=    。該溫度時,反應N2(g)+H2(g) NH3(g)的平衡常數(shù)Kp=   (MPa)-1(化為最簡式)。
1
2
33.33%
圖3中,進料組成為=0.75、=0.25,兩者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1。假設進料中氫氣和氮氣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
為3 mol和1 mol,達到平衡時氮氣的變
化量為x mol,則有:
    N2(g)+3H2(g) 2NH3(g)
始/mol  1   3     0
變/mol  x   3x    2x
平/mol  1-x   3-3x    2x
1
2
當p2=20 MPa、=0.20時,==0.20,解得x=,則氮氣的轉(zhuǎn)化率α=≈33.33%,平衡時N2、H2、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 mol、2 mol、 mol,其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分別為,則該溫度下K'p==
(MPa)-2,因此,該溫度時反應N2(g)+H2(g) NH3(g)的平衡常數(shù)Kp=== (MPa)-1。
1
2
2.(2024·湖南,18)丙烯腈(CH2==CHCN)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以N2為載氣,用TiO2作催化劑生產(chǎn)CH2==CHCN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進料混合氣進入兩釜的流量恒定,兩釜中反應溫度恒定;
②反應釜Ⅰ中發(fā)生的反應:
ⅰ:HOCH2CH2COOC2H5(g)―→CH2==CHCOOC2H5(g)+H2O(g) ΔH1
1
2
③反應釜Ⅱ中發(fā)生的反應:
ⅱ:CH2==CHCOOC2H5(g)+NH3(g)―→CH2==CHCONH2(g)+C2H5OH(g) ΔH2
ⅲ:CH2==CHCONH2(g)―→CH2==CHCN(g)+H2O(g) ΔH3
④在此生產(chǎn)條件下,酯類物質(zhì)可能發(fā)生水解。
1
2
回答下列問題:
(1)總反應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2H2O(g) ΔH=       (用含ΔH1、ΔH2、和ΔH3的代數(shù)式表示)。
1
2
ΔH1+ΔH2+ΔH3
根據(jù)蓋斯定律,由反應ⅰ+反應ⅱ+反應ⅲ得HOCH2CH2COOC2H5(g)
+NH3(g)―→CH2==CHCN(g)+C2H5OH(g)+2H2O(g),故ΔH=ΔH1+ΔH2
+ΔH3。
1
2
(2)進料混合氣中n(HOCH2CH2COOC2H5)∶n(C2H5OH)=1∶2,出料中四種物質(zhì)(CH2==CHCOOC2H5、
CH2==CHCN、C2H5OH、H2O)的流量(單位時間內(nèi)出料口流出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關系如圖:
①表示CH2==CHCN的曲線是  (填“a”
“b”或“c”)。
c
1
2
根據(jù)總反應HOCH2CH2COOC2H5(g)+NH3(g)―→CH2==CHCN(g)+C2H5OH(g)
+2H2O(g),設進料混合氣中n(HOCH2CH2COOC2H5)=1 mol,n(C2H5OH)=
2 mol,出料氣中CH2==CHCOOC2H5含
量很少,則生成CH2==CHCN(g)、
C2H5OH(g)物質(zhì)的量約為1 mol,生成
H2O(g)的物質(zhì)的量約為2 mol,故出料
氣中C2H5OH(g)物質(zhì)的量共約3 mol,
故出料氣中CH2==CHCN、C2H5OH、
H2O物質(zhì)的量之比約為1∶3∶2,故曲
線c表示CH2==CHCN的曲線。
1
2
反應釜Ⅰ中發(fā)生的反應ⅰ是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加入C2H5OH,降低分壓,有利于反應ⅰ平衡正向移動,且提高醇的濃度可以使酯的水解程度降低,從而提高產(chǎn)率。
②反應釜Ⅰ中加入C2H5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降低分壓,有利于反應ⅰ平衡正向移動,且提高醇的濃度可以使酯的
水解程度降低,從而提高產(chǎn)率
③出料中沒有檢測到CH2==CHCONH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反應11 h后,a、b、c曲線對應物質(zhì)的流量逐漸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CH2==CHCONH2在反應釜Ⅱ的溫度下發(fā)生分解
反應時間過長,催化劑中毒,活性降低,反應速率降低,故產(chǎn)物減少
(3)催化劑TiO2再生時會釋放CO2,可用氨水吸收獲得NH4HCO3。現(xiàn)將一定量的NH4HCO3固體(含0.72 g水)置于密閉真空容器中,充入CO2和NH3,其中CO2的分壓為100 kPa,在27 ℃下進行干燥。為保證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壓應不低于  kPa[已知p(H2O)=2.5×102 kPa·mol-1×n(H2O),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數(shù)Kp=4×104(kPa)3]。
1
2
40
0.72 g水的物質(zhì)的量為0.04 mol,故p(H2O)=2.5×102 kPa·mol-1×n(H2O)
=10 kPa,NH4HCO3分解的反應式為NH4HCO3===NH3↑+CO2↑+H2O↑,
故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數(shù)Kp=p(NH3)·p(CO2)·p(H2O)=4×104(kPa)3,解得p(NH3)=40 kPa,故為保證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壓應不低于40 kPa。
1
2
(4)以CH2==CHCN為原料,稀硫酸為電解液,Sn作陰極,用電解的方法可制得Sn(CH2CH2CN)4,其陰極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Sn+4CH2==CHCN+4e-+4H+===
Sn(CH2CH2CN)4
Sn(CH2CH2CN)4是有機化合物,不溶于水,在水中不電離,以CH2==CHCN
為原料在Sn陰極得電子制得Sn(CH2CH2CN)4,故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Sn+4CH2==CHCN+4e-+4H+===Sn(CH2CH2CN)4。
1
2
1.(2023·湖南名校教研聯(lián)盟聯(lián)考)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藥物、炸藥、顏料、洗滌劑、蓄電池等。硫酸工業(yè)較重要的一步反應為2SO2(g)+O2(g) 2SO3(g) ΔH=-196 kJ·mol-1,反應條件為高溫、常壓、催化劑。
(1)催化機理如下:
第1步:SO2(g)+V2O5(s)===SO3(g)+V2O4(s) ΔH1=+60 kJ·mol-1
第2步:V2O4(s)+O2(g)+2SO2(g)===2VOSO4(g) ΔH2=-113 kJ·mol-1
第3步:4VOSO4(s)+O2(g)===2V2O5(s)+4SO3(g) ΔH3=    kJ·mol-1
1
2
3
4
模擬預測
PART TWO
-482
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ΔH3=3ΔH-2(ΔH1+ΔH2)=-196×3 kJ·mol-1-2×
[60+(-113)] kJ·mol-1=-482 kJ·mol-1。
1
2
3
4
活化能越高,反應速率越慢。由圖1可知,生成SO3的反應為第1步反應和第3步反應,第1步的活化能(E1)最高,為控速步驟。
(2)反應進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1所示(E1>E2>E3)。常溫下,向10 L密閉容器中加入V2O4(s)、SO2(g)各1 mol及一定量的O2,容器中沒有生成SO3的原因可能是第    步為控速步驟,且常溫下反應速率很慢。
1
1
2
3
4
由圖2結合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可知,T3溫度高但反應速率最慢,原因可能是溫度過高,催化劑活性降低,反應速率降低。
(3)向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加入V2O5(s)、SO2(g)各
0.6 mol、0.3 mol O2(g),此時容器的體積為10 L(忽
略容器中固體體積),保持恒壓的條件下分別在T1、
T2、T3三種溫度下進行反應,測得容器中SO2的轉(zhuǎn)化
率如圖2所示。
①T3溫度下反應速率最慢的原因可能是        。
T3溫度過高,催化劑活性降低
1
2
3
4
②T2溫度下,反應達平衡時容器的體積為   L,反應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數(shù)K=      。
7
1.89×104
1
2
3
4
由圖2可知,T2溫度下反應達到平衡時,SO2的轉(zhuǎn)化率為90%,即消耗SO2的物質(zhì)的量為0.6 mol×90%=0.54 mol,可列三段式:
      2SO2(g)+O2(g) 2SO3(g)
起始/mol  0.6   0.3    0
轉(zhuǎn)化/mol  0.54  0.27   0.54
平衡/mol  0.06  0.03   0.54
恒壓、恒溫條件下,則=,解得V平=7 L;
1
2
3
4
反應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數(shù)K===1.89×104。
1
2
3
4
(4)某研究小組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中的SO2,將得到的Na2SO3溶液進行電解生產(chǎn)硫酸,其中陰、陽膜組合電解裝置如圖3所示。電極材料為石墨,A~E代表生產(chǎn)中的原料或產(chǎn)品,a、b為離子交換膜,則A為      ,可循環(huán)使用。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NaOH溶液
S-2e-+H2O===2H++S
1
2
3
4
2.(2024·湖北模擬)環(huán)己烯( )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主要用于有機合成和油類萃取。利用環(huán)己烷脫氫制備環(huán)己烯的反應原理如下。
直接脫氫:Ⅰ.C6H12(g) C6H10(g)+H2(g) ΔH1
氧化脫氫:Ⅱ.C6H12(g)+CO2(g) C6H10(g)+CO(g)+H2O(g) ΔH2
(1)已知幾種化學鍵的鍵能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
則ΔH1=     kJ·mol-1;從熱力學角度分析,反應Ⅰ能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    (填“低溫”或“高溫”)。
化學鍵 H—H C—H C—C C==C
鍵能/(kJ·mol-1) 436 413 348 615
1
2
3
4
+123
高溫
ΔH=[348×6+413×12-(615+348×5+413×10+436)] kJ·mol-1=+123 kJ·
mol-1;ΔH>0,ΔS>0,ΔG=ΔH-TΔS,當ΔG<0時反應自發(fā)進行,即反應Ⅰ在高溫下可自發(fā)進行。
1
2
3
4
(2)科技工作者結合實驗與計算機模擬結果,研究環(huán)己烷直接脫氫制環(huán)己烯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物種用*表示。
①C6H12+*→C6的焓變小于
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6H12 脫氫的速率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C6脫氫的速率。
環(huán)己烷吸附在催化
劑表面時會釋放能量
小于
1
2
3
4
C6H12脫氫過程中C6到TS1的活化能很大,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導致C6H12脫氫的速率小于C6。
1
2
3
4
③環(huán)己烷脫氫制備環(huán)己烯的副產(chǎn)物可能有    、   (填結構簡式)。
1
2
3
4
環(huán)己烷脫氫制備環(huán)己烯可能脫去過多的H,得到的副產(chǎn)
物可能有 、 。
1
2
3
4
④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環(huán)己烷,其初始壓強為p kPa,發(fā)生直接脫氫反應達到平衡時,環(huán)己烷的轉(zhuǎn)化率為x,則反應Ⅰ的標準平衡常數(shù)
Kθ=    [已知:分壓=總壓×
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對于反應dD(g)+
eE(g) gG(g)+hH(g),Kθ=
,其中pθ=100 kPa,
pG、pH、pD、pE為各組分的平衡分壓]。
1
2
3
4
設初始時,充入環(huán)己烷的物質(zhì)的量為a mol,可得三段式:
      C6H12(g) C6H10(g)+H2(g)
起始/mol   a     0   0
轉(zhuǎn)化/mol   ax     ax  ax
平衡/mol   a-ax    ax  ax
總物質(zhì)的量為(a+ax)mol,總壓強為 kPa=(1+x)p kPa,C6H12、C6H10、H2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分別為,Kθ=
==。
1
2
3
4
(3)在壓強恒為p kPa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不同投料比的環(huán)己烷和CO2,在不同溫度下達到平衡時,環(huán)己
烷的轉(zhuǎn)化率如圖所示,則a、
b、c、d的大小關系為_____
   ,判斷的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a>b>
溫度和壓強下,在C6H12的
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大CO2的
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環(huán)己烷的平衡轉(zhuǎn)化率增大
c>d
一定
計算:x=   ,ΔH3=    kJ·mol-1。
436
+99
3.(2024·江西贛州二模)甲醇的制取與應用在全球引發(fā)了關于“甲醇經(jīng)濟”的廣泛探討。
Ⅰ.在CO2催化加氫制CH3OH的反應體系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如下:
反應a:CO2(g)+3H2(g) CH3OH(g)+H2O(g) ΔH1=-63 kJ·mol-1
反應b:CO2(g)+H2(g) CO(g)+H2O(g) ΔH2=+36 kJ·mol-1
反應c:CH3OH(g) CO(g)+2H2(g) ΔH3
(1)已知反應b中相關化學鍵鍵能數(shù)據(jù)如下表:
化學鍵 H—H C==O C≡O H—O
E/(kJ·mol-1) x 803 1 076 465
1
2
3
4
ΔH2=反應物的總鍵能-生成物的總鍵能=2×803 kJ·mol-1+x kJ·mol-1-
1 076 kJ·mol-1-2×465 kJ·mol-1=+36 kJ·mol-1,解得x=436;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b-反應a可得反應c,ΔH3=ΔH2-ΔH1=+36 kJ·mol-1+63 kJ·mol-1
=+99 kJ·mol-1。
1
2
3
4
(2)恒溫恒容時,下列能說明反應a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字母)。
A.v正(CO2)=3v逆(H2)
B.c(CO2)∶c(H2)=1∶3
C.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發(fā)生變化
D.混合氣體中H2O(g)的百分含量保持不變
1
2
3
4
D
(3)在催化劑作用下,將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的CO2和H2的混合氣體充入一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b,已知反應b的反應速率v正=k正·x(CO2)·
x(H2),v逆=k逆·x(CO)·x(H2O),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x為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①平衡時,CO2轉(zhuǎn)化率為60%,CO2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若反應b的k正=20 mol·L-1·s-1,則平衡v逆=     mol·L-1·s-1。
1
2
3
4
0.8
在催化劑作用下,將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的CO2和H2的混合氣體充入一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b,設反應a消耗x mol CO2,反應b消耗y mol CO2,則有
        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mol     1   2     0   0
轉(zhuǎn)化/mol     x   3x     x   x
平衡/mol     1-x  2-3x    x   x
1
2
3
4
        CO2(g)+H2(g) CO(g)+H2O(g)
起始/mol     1-x  2-3x   0  x
轉(zhuǎn)化/mol     y   y     y  y
平衡/mol     1-x-y  2-3x-y   y  x+y
當CO2轉(zhuǎn)化率達到60%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則×100%=60%,這時CO2和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則1-x-y=2-3x-y,解得x=0.5,y=0.1,則CH3OH、H2O、CO2、H2、CO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0.5 mol、0.6 mol、0.4 mol、0.4 mol、0.1 mol,v正=k正·x(CO2)·x(H2)=0.8 mol·
L-1·s-1,故v逆=v正=0.8 mol·L-1·s-1。
1
2
3
4
Rln k=-+C,Ea=TC-RTln k,ΔH=反應物鍵能之和-生成物鍵能之和=Ea正-Ea逆=-RTln k正+RTln k逆=RTln 。
②Arrhenius經(jīng)驗公式為Rln k=-+C,其中Ea為活化能,T為熱力學溫度,
k為速率常數(shù),R和C為常數(shù),則ΔH2=      kJ·mol-1(用含k正、k逆、T、R的代數(shù)式表示)。
1
2
3
4
RTln
(4)其他條件相同時,反應溫度對CH3OH選擇
性的影響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溫度相同時
CH3OH選擇性的實驗值略高于其平衡值,可
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已知CH3OH的選擇性=×100%]
1
2
3
4
在該條件下反應a的速率大于反應b,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甲醇的量比生成CO的
量多
Ⅱ.利用甲醇分解制取烯烴,涉及如下反應:
a.2CH3OH(g)===C2H4(g)+2H2O(g)
b.3CH3OH(g)===C3H6(g)+3H2O(g)
c.3C2H4(g) 2C3H6(g)
(5)恒壓條件下,平衡體系中各物
質(zhì)的量分數(shù)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
已知650 K時,2x(C2H4)=x(C3H6),
平衡體系總壓強為p,則650 K反應c的平衡常數(shù)Kp=   。
1
2
3
4
已知650 K時,2x(C2H4)=x(C3H6),設在650 K時,向容器中加入5 mol CH3OH(g)使其發(fā)生反應a、b,得到n0(C2H4)=1 mol,n0(C3H6)=1 mol,n0(H2O)=5 mol,反應c可列三段式:
     3C2H4(g) 2C3H6(g)
n0/mol   1      1
Δn/mol   3n     2n
nt/mol   1-3n    1+2n
1
2
3
4
因為,2x(C2H4)=x(C3H6),所以2(1-3n)=1+2n,解得n=
mol C2H4(g)、 mol
C3H6(g),以及5 mol H2O(g),則x(C3H6)
= =,x(C2H4)= =,代入
Kp===。
1
2
3
4
4.(2023·福建廈門質(zhì)檢)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可轉(zhuǎn)化為合成氣CO、H2。
Ⅰ.甲烷干法重整:CH4(g)+CO2(g) 2CO(g)+2H2(g) ΔH
(1)CH4、H2、CO的燃燒熱分別為890.3 kJ·mol-1、285.8 kJ·mol-1、283 kJ·
mol-1,則ΔH=      。
1
2
3
4
+247.3 kJ·mol-1
根據(jù)題意可得,CH4、H2、CO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①CH4(g)
+2O2(g)===CO2(g)+2H2O(l) ΔH1=-890.3 kJ·mol-1,②H2(g)+O2(g)===
H2O(l) ΔH2=-285.8 kJ·mol-1,③CO(g)+O2(g)===CO2(g) ΔH3=
-283 kJ·mol-1,由蓋斯定律可知,①-②×2-③×2得反應:CH4(g)+
CO2(g) 2CO(g)+2H2(g) ΔH=ΔH1-2ΔH2-2ΔH3=+247.3 kJ·mol-1。
1
2
3
4
(2)在1 L恒容反應器中通入2 mol CH4和3 mol CO2,發(fā)生上述反應。
①下列敘述中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
B.n(CH4)∶n(CO2)=1∶1
C.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D.v正(CH4)=v逆(CO2)
1
2
3
4
BC
該反應過程中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總物質(zhì)的量增大,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減小,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n(CH4)∶n(CO2)=1∶1時,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即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該反應過程中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總體積也不變,混合氣體的密度是定值,則當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v正(CH4)=v逆(CO2)時,說明v正(CH4)=v正(CO2)=v逆(CO2),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即說明反應達到平衡。
1
2
3
4
②CH4的平衡轉(zhuǎn)化率α平(CH4)與溫度T、壓強p的關系如圖1所示。p1________
p2(填“>”“<”或“=”),T1時,K=   。
1
2
3
4
<
8
CH4(g)+CO2(g) 2CO(g)+2H2(g)為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反應,溫度一定時,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α平(CH4)減小,則p1     CH4(g)+CO2(g) 2CO(g)+2H2(g)
始/mol   2   3    0    0
轉(zhuǎn)/mol   1   1    2    2
平/mol   1   2    2    2
K===8。
1
2
3
4
由圖2可知,CeO2-x中Ce原子的個數(shù)為8×+6×=4,O2-的個數(shù)為7,則1∶(2-x)=4∶7,x=0.25;由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N(Ce4+)+N(Ce3+)=4,4N(Ce4+)+3N(Ce3+)=7×2,解得N(Ce4+)=N(Ce3+)=2,則Ce4+和Ce3+個數(shù)比為1∶1。
Ⅱ.甲烷化學鏈重整原理如圖2所示。CeO2氧載體具有良好的儲氧放氧能力。
(3)CeO2-x中x=   ,Ce4+和Ce3+個數(shù)比為     。
1
2
3
4
0.25
1∶1
步驟1:氧化 步驟2:還原
反應氣組成 CH4和N2,φ(CH4)=5% CO2和N2,φ(CO2)=10%
實驗結果
(4)800 ℃時,以恒定氣體流速通入反應氣與氧載體反應,反應步驟及結果如下。
1
2
3
4
①氧載體中有表面氧(Oads)和晶格氧(Olat),CH4與氧載體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ⅰ.CH4+4Oads―→CO2+2H2O
ⅱ.CH4+Olat―→CO+2H2
ⅲ.CH4―→C+2H2
步驟1中,600 s后φ(H2)∶φ(CO)>2∶1的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步驟2中CO2被CeO2-x還原,若CO2全部轉(zhuǎn)化為CO,理論上φ(CO)=  ;φ(CO)實測最大值大于理論值的原因是        。
1
2
3
4
不僅發(fā)生反應ⅱ,還發(fā)生反應ⅲ
反應時間超過600 s后,
10%
CO2與生成的C反應也生成CO
步驟2中φ(CO2)=10%,若CO2全部轉(zhuǎn)化為CO,根據(jù)元素守恒可知,理論上φ(CO)=10%。
1
2
3
4
步驟1:氧化 步驟2:還原
反應氣組成 CH4和N2,φ(CH4)=5% CO2和N2,φ(CO2)=10%
實驗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淳县| 睢宁县| 陆丰市| 绥德县| 铁力市| 淮北市| 镇巴县| 陆河县| 锦州市| 平度市| 拜城县| 顺平县| 阿拉善左旗| 内黄县| 璧山县| 富源县| 于田县| 双桥区| 双牌县| 庆元县| 宝坻区| 佛冈县| 普兰店市| 镇康县| 桦南县| 岚皋县| 东乌珠穆沁旗| 建平县| 阜南县| 阳山县| 商南县| 福贡县| 子长县| 噶尔县| 白水县| 溧水县| 淳化县| 胶州市| 军事| 辉县市|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