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游最美鄉村 尋世外桃源
——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
人文主題分析
本單元以“鄉村生活”為主題,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古詩詞三首》《鄉下人家》《天窗》,以及一篇略讀課文《三月桃花水》。四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展現了鄉村生活的多姿多彩,包括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天真爛漫的鄉間兒童以及幸福和諧的農家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就像單元導語所說:“純樸的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閱讀這組文章,我們仿佛置身于鄉村美景之中,近距離地感受鄉村生活的純樸自然、和諧美好。
語文要素分析
單元閱讀要素是“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其對應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二學段(3~4年級)“閱讀與鑒賞”中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于“關鍵語句”這一核心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
如下表:
冊 別 所在單元 語文要素
三年級上冊 第六單元 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三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 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
借助關鍵語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要求在統編教材中首次出現。
本單元習作主題為“我的樂園”,單元習作要素為“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旨在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掘自己喜愛的地方,記錄樂園趣事,表達快樂感受。
學習任務群定位
綜合人文主題及語文要素,將本單元定位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
首先,從單元學習路徑來看,本單元先引導學生閱讀一組關于鄉村生活的文學作品,感受鄉村生活獨特的美,同時借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獨特情感;再引導學生發掘自己的日常生活,尋找屬于自己的樂園,通過創作表達內心的獨特感受。這與“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的核心學習路徑是一致的,即從文學閱讀到創意表達。
其次,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還對應了“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第二學段(3~4年級)中的“閱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這一部分。
學習主題
綜合考量,本單元以“游最美鄉村 尋世外桃源”為主題統攝整個單元,以“創作心中的‘桃花源’”為核心驅動任務,先后設置了“走進詩詞大觀園 游覽南宋鄉村”“欣賞經典散文 尋訪現代鄉村”“傾聽內心聲音 書寫我的‘桃花源’”等一系列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學習任務群的引導下經歷從“閱讀賞析作家對鄉村生活的向往與贊美”到“創作表達自己在樂園中的快樂體驗”這一完整的學習歷程,啟發學生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文學的眼光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進一步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學習認讀20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正確書寫40個生字,會寫26個詞語,主動積累有新鮮感的詞語。
2.閱讀描寫鄉村生活的經典文學作品,通過邊讀邊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描繪鄉村圖景,并借助關鍵語句初步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向往和喜愛之情。
3.關注單元課文中生動形象的描寫,通過摘抄、賞析以及誦讀等方式,豐富言語積累,并嘗試運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寫自己印象中的鄉村景致。
4.深入生活,回憶自己喜歡的樂園,并借助表格描繪樂園的樣子,表達自己快樂的感受,過程中可以借鑒單元課文中的精彩表達。
5.通過閱讀與創作文學作品,養成從生活中捕捉美好的習慣,熱愛生活,培養審美情趣,提升審美品位。
任務框架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星級
識字與寫字 1.正確認讀生字,積累多音字;能用楷體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詞。 2.能結合生活情境,選用合適的詞語描繪你眼中的鄉村生活。 ☆☆☆
閱讀與鑒賞 1.能誦讀、積累經典古詩詞,邊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詩詞中優美的田園風光、自由自在的鄉村兒童,以及幸福和諧的村居生活。 2.能圈畫文中的關鍵語句,交流印象深刻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
表達與交流 1.模仿課文表達,描繪你眼中的鄉村景致。 2.回憶生活經歷,有條理、有重點地介紹“我的樂園”,描述樂園趣事,表達自己的快樂體驗。 ☆☆☆
梳理與探究 1.梳理單元課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表達效果。 2.梳理同主題的古詩詞,探究表達的異同。 ☆☆☆
任務發布:創作心中的“桃花源”
學習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并查閱資料,理解“桃花源”的含義。
2.結合生活情境,選擇詞語分別描繪城市和鄉村生活,感受兩者的不同。
3.聯系自身生活,交流鄉村印象,初步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4.了解單元學習圖景,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期待。
課前準備
瀏覽本單元所需學習的內容;回憶自己對鄉村的印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發布單元任務。
1.出示任務情境。
東晉時期的文學家陶淵明寫了一篇《桃花源記》,在文中他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人們生活得安寧幸福、自在快樂。后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將能夠讓自己快樂、自在的地方稱為“桃花源”。3月份,班級將舉辦“童眼看世界之尋覓心中的‘桃花源’”的文學創作展。活動要求同學們以“心中的‘桃花源’”為主題,寫一寫自己心中的樂園。屆時我們將擇優評獎,并出版一本作品集——《尋覓心中的‘桃花源’》。
2.暢談你的“桃花源”。
(1)問題思考:生活中,你有沒有自己的“桃花源”?
(學生自由交流。)
(2)激發興趣:那如何創作一篇佳作,記錄你在“桃花源”中的快樂體驗,表達你對“桃花源”的特殊情感呢?我們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來完成這一任務。
(二)出示單元學習圖景。
(課件出示:單元學習思維導圖)
1.交流單元頁。
(1)學生觀察單元頁上的插圖,交流:你都看到了什么?整幅畫給你一種什么感覺?
(學生自由交流。)
(2)小結:農民、黃牛、農田、樹木、房屋等,勾勒出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田園圖。水墨畫的形式更是給人一種寧靜、淡雅的感覺。
課件出示:
純樸的鄉村,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
2.介紹單元學習路徑。
師介紹:鄉村,是一個令人心安的地方。它靜謐、祥和,撫慰了很多文人學者的心,也成了他們心中的“桃花源”。本單元,我們將通過閱讀一組經典文學作品,游覽古今時期的鄉村,感受鄉村的美好,體會文人墨客對它的獨特情感。在此基礎上,一起回歸生活,尋覓屬于自己的“桃花源”,然后借鑒作家們的經典表達,描繪你在“桃花源”中的美好體驗以及獨特情感。
(三)玩轉詞語,初談鄉村印象。
1.初談鄉村印象。
(1)播放歌曲《鄉間的小路》。
(2)學生交流對鄉村的印象,完成下面的填空。
(課件出示:    的鄉村)
2.積累詞語,對比城市與鄉村。
課件出示:
繁華  璀璨  高樓林立  車水馬龍  燈火輝煌
肥沃  靜謐  炊煙裊裊  依山傍水  雞犬相聞
(1)指生讀。
(2)提問:上面的詞語中,哪些可以用來形容鄉村?
(明確:第一行描繪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繪的是鄉村生活。)
(3)展開聯想,選擇一兩個詞語,說一說它們帶給你的圖景。(學生自由分享。)
任務一:走進詩詞大觀園 游覽南宋鄉村
學習目標
1.認識“雜、籬”等6個生字,正確書寫“雜、稀”等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詞,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注釋以及課文插圖,理解詩詞大意,想象詩詞中描繪的畫面。
4.借助關鍵詞句以及拓展資料,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課前準備
誦讀古詩詞,預習重點生字詞。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群文閱讀 欣賞田園風光
導入:今天我們一起穿越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近距離感受那時的鄉村生活。
(一)解詩題。
1.了解詩題。
(1)指生讀詩題;師相機指導:“雜”讀平舌音,“興”讀四聲;指導書寫“雜”。
(2)揭示詩題。(四時:四季。雜興:隨興而寫的詩。)
(3)探究:這首詩的題目與大多數古詩的題目有什么不同?
(明確:詩題后面還多了數字。)
2.介紹組詩。
(1)補充介紹:其實這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家鄉后所寫的一組大型田園詩,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有六十首。
(2)學生交流感受。
(二)學習《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1.讀古詩。
(1)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順。
(2)指生讀。
(3)學生齊讀。
2.想畫面。
(1)學生讀古詩想象畫面,小組內討論交流。
(2)班級集中交流。
①交流: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相繼出示梅子、杏子掛滿枝頭,蕎麥花盛開,油菜花稀疏的圖片,啟發學生想象。)
②交流: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啟發思考:生活在那里的人又在干什么呢?)
交流“側面描寫”的表達效果。
3.悟情感。
(1)創設情境:此刻你就是詩人范成大,閑暇之余在鄉村的小路上散步,展現在你眼前的是這樣的美景(出示:圖片),你陶醉其中,于是有感而發作了一首《四時田園雜興》。
(2)齊讀。
(3)交流詩人的內心感受。(明確:由衷地喜愛與贊美。)
(三)小組學習《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及《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八)》。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剛剛我們按照“讀古詩—想畫面—悟情感”的方法學習了《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按照這樣的方法繼續學習《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及《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八)》,嘗試完成群文閱讀單。]
《四時田園雜興》群文閱讀單
喜歡的古詩 梳理詩意 想象畫面 體會情感
1.小組合作學習。
2.班級集體交流。
3.思考:三首詩有什么共同點?
(交流明確:這三首詩中,詩人都抓住了相應季節中的特色景物,勾勒出了三幅唯美的田園風景圖,同時也都表達了詩人范成大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向往之情。)
活動二:互文閱讀 結識鄉村兒童
(一)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解詩題。
(1)學生齊讀詩題;師相機指導:“宿”“徐”的讀音;指導書寫“宿”。
(2)交流詩題意思。(明確: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3)指生讀詩題。(出示課件指導:宿/新市/徐公店)
2.讀古詩。
(1)創設情境:一天,楊萬里吃過午飯,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賞周圍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本中的詩句,把生字圈出來,把詩句讀正確。
(2)師指名朗讀,正音:“疏”讀“shū”。
(3)借助停頓符,讀準節奏。
(4)師生合作朗讀。
3.想畫面。
(1)啟發學生想象畫面。
示例: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幽深的小徑,小徑旁的樹上剛剛長出來的葉子還沒有形成樹蔭。兒童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蝴蝶飛進黃色的油菜花叢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2)關注兒童動作,補充細節。
啟發學生想象一下追蝴蝶的孩子臉上的表情、動作,以及蝴蝶在花叢中停停歇歇的場景。學生自由分享。
小結:
一個“急”字,讓我們不僅讀到了兒童急迫的心情,仿佛還看到了兒童匆忙、著急的動作。讓我們想象著畫面,一起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4.知兒童。
(1)提問:通過交流,我們發現通過楊萬里的描寫,我們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兒童?
(交流明確:活潑開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2)引導學生抓住“急走追黃蝶”進行賞析。
(二)拓展其他描寫兒童的古詩。
1.問題啟發:這樣的兒童,你在其他古詩里見到過嗎?
(學生自由分享,課件出示:楊萬里的《舟過安仁》、雷震的《村晚》)
2.互文探究,暢談發現。
小結:
在這些古詩里,我們可以感受到:雖然古代鄉村生活很簡單樸素,沒有現在這么多的高科技,但兒童生活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他們整天徜徉在鄉間小路上,內心充滿了無限的遐想與樂趣。
活動三:對比閱讀 了解詞人內心
(一)了解宋詞。
1.指生讀詞題;師正音:“樂”讀“yuè”。
2.了解詞的相關知識。
(1)學生交流。(明確:“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題目。)
(2)補充知識:“白發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空格,說明詞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闋,后一部分叫下闋,朗讀時兩闋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詞的每句話字數可以不一樣,因此詞又叫長短句。
(二)朗讀。
1.創設情境。
辛棄疾閑居帶湖時,有一天在鄉間小路上散步,路過一戶人家。慢慢地,他竟然看入迷了。此時,他眼前的“村居”別有一番滋味。那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讀讀這首詞,把詞讀正確、讀流利。
2.反復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課件出示:《清平樂·村居》)
(2)指生讀;師相機指導:讀“茅檐/低小”時,要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
(3)男女生合作讀,女生讀上闋,男生讀下闋。
(三)想象畫面。
1.提問:看到“村居”二字,你會想到怎樣的畫面?
(明確:這首詞主要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里幸福生活的場景。)
2.欣賞居住環境。(課件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抓住“茅檐、溪、青草”,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出示“茅檐”圖片。)
(2)聯系生活,交流:你喜歡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嗎?(學生自由分享。)
(四)走近生活。
1.學生默讀這首詞,嘗試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 物 在干什么
2.關注“翁媼”。(課件出示: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1)啟發思考“翁媼”的聊天內容,感受幸福生活。
(2)有感情地朗讀。
3.認識“小兒”。
(1)提問:你最喜歡哪個孩子?說說理由。(學生自由交流。)
(2)小結:大兒子是那么勤勞,二兒子是那么懂事、心靈手巧,小兒子調皮、可愛,他們一起點綴著這幅美麗的田園風景圖。通過整首詞,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場景。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五)體會情感。
1.提問:陶醉在溫馨幸福的農家生活中,此時辛棄疾會想些什么呢?
(1)學生自由分享。(明確:詞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2)播放現代歌曲《清平樂·村居》。
(3)學生交流感受。
2.對比閱讀。
(1)補充介紹:雖然這首詞比較經典,但了解辛棄疾的人知道,這并不是他創作的主流風格。辛棄疾是宋詞中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我們來看一看他的另一首經典之作。
(課件出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指生讀,全班齊讀。
(3)嘗試給詞配樂。
①提問:對比一下,這首詞與《清平樂·村居》的感覺一樣嗎?如果分別給兩首詞配樂,你會選什么樣的音樂?
②學生交流。(明確:《清平樂·村居》需要配舒緩溫馨的音樂;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則需要選慷慨激昂且有些悲壯的音樂。)
(4)介紹歷史背景。
課件出示:
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他出生時,中原已被金兵占領,所以他以恢復中原為一生的志向,并把滿腔熱情全部投入到此項事業中。然而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茍且偷生,辛棄疾的抱負并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于是,他只能將對國家的滿腹憂思寄托于詞作之中。他的詞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字里行間往往都在訴說他那顆拳拳的愛國之心。長期不得志,使他開始隱居鄉村,在此期間寫下了不少田園詩詞,其中寫《清平樂·村居》時,他便閑居在帶湖。
(學生交流感受。)
小結:
心系百姓、憂國憂民的辛棄疾多么希望百姓都能過上《清平樂·村居》中的生活啊!同時,我想這種安定祥和、溫馨幸福的農家生活也給了作者內心極大的撫慰。
(5)齊讀《清平樂·村居》。
(六)拓展閱讀:《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
1.有節奏地朗讀。
(1)指生讀;師正音:“俏”讀“qiào”。
(2)師范讀,指導朗讀節奏和停頓。
2.感受情感。
(1)小組合作,交流:這首詞帶給你什么感受?(交流明確:托物言志,通過贊頌梅花俏麗而堅忍不拔的品格,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英勇無畏、藐視各種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
(2)學生誦讀。
任務二:欣賞經典散文 尋訪現代鄉村
學習目標
1.認識“構、冠”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卜、和”,正確書寫“構、飾”等2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積累文章中優美的語句。
3.通過閱讀一組現代經典散文,欣賞鄉村生活美景,體會現代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祥和,并借助關鍵語句,深入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之情。
4.朗讀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想象其中的畫面,并借助批注式賞析表達個性化的閱讀感受,獲得審美鑒賞體驗。
5.聯系生活實際,描繪自己眼中的鄉村景致,捕捉生活中的美好。
課前準備
搜集資料,了解南方鄉村;回憶自己過往的村居生活。
課時安排
6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借助中心句 云游鄉下人家
(一)介紹背景。
1.補充介紹:1934年4月,現代作家陳醉云在杭縣安溪鎮考察,對此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決定移居至此。1935年,他帶著全家如愿遷居安溪。在安溪的日子里,他過上了曾經無比向往的世外桃源般的隱居生活。
2.學生交流感受。
(二)走近鄉下人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朗讀過程中,圈畫讓你印象深刻的詞句。
2.交流重點詞語。(課件出示:雞冠花 樸素 率領 倘若 搗衣 和諧)
結合照片,理解“搗衣”的意思。
3.借助中心句,交流印象。
(1)提問:作家陳醉云對鄉下人家有著怎樣的印象?結合課文語句說一說。
(交流明確: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2)學生交流對鄉下人家的印象。
4.欣賞鄉村美景。
(1)啟發思考:在游覽之時,我們發現外表看似普通的鄉下人家卻處處藏著獨特的風景。你發現了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景致?仿照著示例,嘗試給它們起個優美的名字。
(示例:瓜藤攀爬圖)
(交流明確:①瓜藤攀爬圖 ②鮮花盛放圖 ③雨后春筍圖 ④群雞覓食圖 ⑤鴨群戲水圖 ⑥院落晚餐圖 ⑦秋夜蟲鳴圖)
(2)規劃行程安排。
創設情境:假如周末你們一家人準備去鄉下人家進行一天一夜的鄉村游,由你來做好行程安排。
學生自主設計。
出示思維導圖:
(3)評選最美景致。
(出示學習要求:剛剛我們梳理了鄉下人家不同季節、不同地點的特別景致,其中,哪一處景致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請你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選出你們認為鄉下人家中最美的景致,并設計宣傳詞,為它代言。)
①小組交流合作。
②班級評選最美景致。
(三)書寫鄉村美景。
1.短句疊加,勾勒畫面。
(1)讀句子——想畫面。
課件出示:
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飛翔的海鷗,金色的沙灘,白色的浪花,構成了迷人的海濱景觀。
①指生讀句子。
②學生交流想象的畫面。
(2)看圖畫——想句子。(課件出示:語文園地一第14頁的三幅圖)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選擇一幅喜歡的圖,仿照上面句子的表達,描繪圖中的美景,并在班級內交流展示。
2.描繪你眼中的鄉村景致。
(1)回顧啟發:在作家陳醉云的眼中,鄉下人家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有屋前的瓜藤環繞,有門前的花開花落,有林間的群雞覓食……鄉村,寄托著作家內心獨特的情感。那你眼中的鄉村景致是什么樣子的?
(2)問題鏈啟發:(學生自由分享。)
①鄉村給你的整體感覺是什么?
②你喜歡哪個季節的鄉村?
③你想重點描寫哪些景致?
……
(3)小組交流分享。
(4)借助評價表評選最佳作品。
“你眼中的鄉村景致”作品評價表
評價標準 評價星級
語句通順,用詞準確。 ☆☆☆
語言優美,有畫面感。 ☆☆☆
抓住鄉村特色景致描寫,富有意境。 ☆☆☆
借助關鍵語句表達對鄉村的獨特情感。 ☆☆☆
活動二:借助關鍵句 探尋天窗的魅力
(一)認識天窗的樣子。
1.出示天窗圖片。
學生交流發現。
(課件出示:于是鄉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作“天窗”。)
2.啟發學生質疑思考。
(二)了解天窗的用途。
1.自由朗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圈畫出令人感受深刻的語句。
2.探討天窗的用途。
(1)問題啟發:當地人為什么開天窗?
(學生交流討論。)
(2)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
(三)描繪關于天窗的想象。
1.明確關鍵語句。
(1)啟發:天窗原本是用來增加屋內亮度的。可是在使用過程中,它竟然又發揮出了奇妙的用途。你知道是什么嗎?
課件出示: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理解“慰藉”的意思。(近義詞:安慰)
(3)追問: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2次)
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強調了天窗帶給孩子們的安慰與快樂。)
2.理解“唯一的慰藉”。
(出示學習要求:在什么情況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們唯一的慰藉?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圈畫出相關語句,嘗試在旁邊寫寫閱讀感受。)
(學生自主學習,師巡視指導。)
學生交流討論。(明確:在下雨被叫回家時和夜晚被喊去休息時。)
3.夏天下雨時的天窗。
(1)聯系生活情境,體會:當夏天陣雨來臨時,你正歡天喜地地在雨里跑跳,這時大人把你喊回家,你是什么樣的心情?(明確:失望、低落等。)
(2)指生帶著這樣的心情讀語句。
(3)啟發想象:當你被關在地洞似的屋子里,頭頂的這一方天窗帶給你微弱的光亮,頓時照亮了內心。當你抬頭望向天窗時,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交流。)
(4)師指導學生抓住“雨腳”“一瞥”中蘊含的孩子內心世界的靈動,以及“掃蕩”帶來的猛烈沖擊。
(5)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4.月夜下的天窗。
(1)創設情境:當孩子們沉浸在月夜下的美景中時,卻無奈在大人們的催促下,只能上床休息,此時“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2)指生讀課文第7自然段。
(3)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探究,結合課文第7自然段完成以下句子填空。
你看到了            ,想到了               。
你看到了            ,想到了               。
你看到了            ,想到了               。
(小組合作交流,師巡視指導。)
(4)班級交流分享。
5.想象從“無”到“有”。
(1)指生讀課文第8自然段。
(2)暢談對“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的理解。
(學生自由交流。)
(四)分享天窗的魅力。
1.創設情境:
同學們,經過這次的閱讀,我們不僅了解了南方的建筑特色,還了解了小孩子的內心世界。回憶過往的生活,你們有沒有屬于自己的“天窗”?心情難過的時候,孤獨的時候,興奮但卻無人訴說時……它給了你最大的安慰,用默默的陪伴撫慰了你的內心。接下來誰愿意來分享一下你與自己的“天窗”的故事?
2.學生交流分享。
小結:
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為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發明天窗的大人們應該被感謝。從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風雨雷電的無比威力、夜的美麗神奇、天窗的無限魅力!
活動三:借助關鍵句 欣賞三月桃花水
(一)初識鄉村春日美景。
1.創設情境:
今天,我們要一起去欣賞春天時節的鄉村景象。想象一下:此時徜徉在鄉間小路上,你比較期待遇見怎樣的景色?課前讓同學們從生活中或者網上找資料去捕捉鄉村春日美景。
(學生自由交流。)
2.自由朗讀,讀出詩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印象深刻的詞句。
(2)師配樂范讀。
(3)同桌讀,互相點評。
(二)還原情境,想象“三月桃花水”。
春暖花開之際,作家劉湛秋走在鄉間小路上,耳邊聽到的以及眼前看到的,讓他不禁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是什么聲音,像一串小鈴鐺,輕輕地走過村邊?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潔的絲綢,映照著藍天?
1.想象“河流醒來了”的畫面。
課件出示:
課文第1~2自然段。
(1)指生讀。
(2)結合重點語句賞析“啊,河流醒來了!”這句話。
(交流明確:天氣回暖,河面的冰漸漸融化,河水逐漸流動起來。而在作者眼里,這卻是河流“醒來”的表現。)
(3)結合第2自然段,想象畫面。
(4)有感情地朗讀第1~2自然段。
2.聽“三月的桃花水”。
(1)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思考:桃花水為何成了“春天的豎琴”?
(交流明確:忽大忽小的水聲應和著拖拉機的鳴響、纖細的低語、碰著岸邊石塊的叮當聲。)
(2)聽音樂,想象畫面。(學生自由交流。)
(3)齊讀第4自然段。
3.看“三月的桃花水”。
(1)學生小組合作研讀課文第6自然段,圈畫出關鍵詞句,想象畫面。
(2)學生自由交流。
(3)齊讀第6自然段。
(三)借助關鍵語句,感悟情感。
課件出示:
啊,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1.指生讀語句,體會情感。
(交流明確:對春天的鄉間美景以及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探究表達效果。
(1)學生交流。
(2)介紹:這句話表達更直接,屬于直接抒情,其他表達都是把情感藏在優美的語言中,屬于間接抒情。
3.總結提升。
(課件出示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1)交流平臺。
齊讀這句話,再次體會情感。
(2)遷移運用。
①學生分享其他關鍵句,體會表情達意的作用。
②小結:
以后閱讀時,我們也要格外留意文中表達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關鍵語句,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了解文本,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任務三:傾聽內心聲音 書寫我的“桃花源”
學習目標
1.調動生活經驗,通過討論,明確“我的樂園”的寫作內容。
2.借助關鍵語句梳理習作思路,嘗試遷移本單元中課文的寫法,寫出樂園的特點,以及樂園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3.通過習作分享會,與同學分享樂園帶給自己的快樂,享受表達的樂趣。
4.創設召開習作分享會的情境,引導學生練習向同學轉述該通知,過程中學會在傾聽中弄清要點,不遺漏主要信息,注意人稱的轉換。
課前準備
回憶生活經歷,定位“我的樂園”。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傾聽內心 定位我的“桃花源”
(一)借助思維導圖啟發思路。
1.啟發思考。
能夠讓自己快樂、自在的地方往往被稱為“桃花源”,也就是自己的樂園。退休閑居的日子里,田園成了范成大的“樂園”,徜徉在田園里,范成大創作了多達六十首《四時田園雜興》;同樣,鄉下人家成了陳醉云的“樂園”,靜謐祥和的村居生活給了他極大的自在與安逸之感;下雨與深夜之時,狹小的木屋成了孩子們的“樂園”,百無聊賴之際,天窗給予了孩子們莫大的安慰與快樂……那生活中,有沒有一個地方也被稱為你的“樂園”,帶給你無盡的快樂?
課件出示:
課本中的思維導圖
2.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定位自己的“桃花源”。
(二)借助表格梳理構思。
“桃花源”的名字 “桃花源”的樣子 園中趣事 美好感受
引導學生借助表格完善構思。
(三)借助小組完善提綱。
1.小組交流碰撞。
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講述習作的大致框架,其他同學仔細傾聽他的創作思路是否流暢,互相提出意見。
2.學生列出提綱。
活動二:把脈經典 模仿精彩表達
(一)朗讀積累。
課件出示:
1.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2.啊,地上草如茵,兩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
指生朗讀、齊讀、合作讀。
(二)梳理探究。
描寫“桃花源”的樣子 形容快樂的體驗
1.思考:哪些語句是在描寫“桃花源”的樣子?哪些語句用來形容快樂的體驗?
2.賞析語句,交流感受。
(三)模仿借鑒。
1.學生自由選擇語句模仿創作。
2.班級交流分享。
小結:
以后同學們在閱讀中也需要留意精彩表達,并嘗試通過模仿的形式將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筆下。課后請同學們完成創作初稿。
(四)修改完善。
1.小組集體碰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分享習作,其他成員給出修改意見。
2.學生自主修改。
活動三:享受表達 召開習作分享會
(一)“轉述”通知。
創設情境:我們班要舉辦一場習作分享會,通知如下。假設此時你的好朋友生病請假了,現在需要請你將此通知轉述給他。
課件出示:
關于召開“我的樂園”習作分享會的通知
本周五(3月1日)下午第二節課,我們在本班教室召開習作分享會,交流習作“我的樂園”,并評選“最佳作品”。
溫馨提示:(1)請每位同學帶好自己的作品,并提前為作品準備一段簡單的推薦詞。(2)請組長提前排好組內發言順序,保證小組有序交流。(3)請每位小組選出本組的優秀作品來參評班級的“最佳作品”。
四年級(3)班
2月28日
1.了解“轉述”。
(1)介紹: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通俗地講,“轉述”也叫“捎話兒”。
(2)學生自由分享給人“捎話兒”的經歷。
(3)梳理轉述要點。
①轉述時,弄清要點,不要遺漏主要信息。
②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2.練習“轉述”。
(1)同桌之間互相練習轉述,互相指出問題。
(2)指生轉述,其他同學給予評價。
3.評價“轉述”。
學生借助評價表,對同桌的轉述進行星級評價。
“轉述”評價表
評價標準 評價星級
弄清要點,不遺漏關鍵信息。 ☆☆☆
注意人稱的轉換。 ☆☆☆
表達清楚,語言得體。 ☆☆☆
注意稱呼,用語要文明禮貌。 ☆☆☆
(二)召開習作分享會。
1.評選優秀作品。
(1)小組合作討論,師巡視指導。
(2)小組作品分享,其他組員進行即時點評,并選出組內的優秀作品在班級內分享,其他同學集中點評反饋。
(3)根據作品完成情況,完成評價表。
“我的樂園”習作評價表
評價標準 學生自評 小組評價
語句通順,用詞準確,無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 ☆☆☆ ☆☆☆
樂園的樣子描繪得清楚。 ☆☆☆ ☆☆☆
樂園的趣事描寫得具體、有趣。 ☆☆☆ ☆☆☆
美好感受寫得生動、真切。 ☆☆☆ ☆☆☆
2.準備作品,參加“尋覓心中的‘桃花源’”文學創作展。
(1)準備作品。
學生將作品謄抄到統一的紙上,繪制配圖。
(2)以小組為單位參展。
學生根據作品主題自發組建小組,繪制參展海報。
(3)總結活動收獲。
學生回顧整個創作歷程,分享心得與感悟。
小結:
樂園是我們自在享受的地方,也是我們心靈棲息的地方。希望可以有這一方小天地,守護著我們內心的快樂與美好。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為了引導學生更充分地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結合教材內容拓展了一組經典古詩詞,如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以及《四時田園雜興(其四十八)》、楊萬里的《舟過安仁》、雷震的《村晚》、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考慮到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對鄉村生活有天然的陌生感,引入了歌曲《鄉間的小路》以及大量關于鄉村美景的照片等資源;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梳理閱讀內容,啟發創作思路,還引入了表格、思維導圖等工具。
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一組文章,體驗古今時期的鄉村生活,在感受鄉村生活美好的同時,體會人們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之情,繼而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描寫樂園帶來的快樂體驗。教學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放大鄉村生活的“美”。
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學生來說,深入地體會鄉村生活的獨特與美好,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拉近學生與鄉村生活的距離,教學中,可以嘗試通過還原作者創作時的情境,代入作者身份,想象他們在茶余飯后徜徉在鄉村小路上,以一顆閑適之心去捕捉鄉村生活的美。比如在教《宿新市徐公店》時,創設這樣的情境:一天,楊萬里吃過午飯,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欣賞周圍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引導學生既走進了詩詞,又走進了作者的內心。
同時,經過對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閱讀要素的學習,學生已經習得了將文字圖像化的閱讀策略。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想象的畫面中去捕捉言外之象、言外之境、言外之情,深入感受鄉村生活的獨特魅力,觀照作者的內心世界。
2.把握語文要素的“度”。
“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閱讀要素是在統編教材中首次出現。因此,如何從關鍵語句中讀出思想感情將是本單元中學生可以獲得的重要成長點。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已經學過借助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所以對“關鍵語句”這一概念,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口,順勢引導學生借助關鍵語句體會思想感情。
同時,“初步體會”決定了本單元的教學深度,引導學生以初步感受為主,不宜進行過難、過深的探究。尤其是對“關鍵語句”“思想感情”等不必進行深入的概念性解讀。
3.找準閱讀與習作關聯的“點”。
雖然本單元的文章是以“鄉村生活”為主題編排的,習作則是書寫“我的樂園”,兩者在主題上看似沒有太大關聯,但實際上兩者都指向了單元習作要素——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文中的鄉村其實也是作家們的樂園。
本單元習作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快樂體驗。教師引導學生重點賞析課文精彩片段,學習作家的經典表達,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提升學生的言語質量。比如,本單元我們設置的“把脈經典 模仿精彩表達”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沉浸式賞析語言,品評文字,逐漸將作家表達轉換成自我表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灌阳县| 四川省| 泸水县| 宁波市| 西平县| 台前县| 汶上县| 广州市| 繁昌县| 奈曼旗| 南充市| 全椒县| 海口市| 徐水县| 琼结县| 双辽市| 阳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营口市| 宜昌市| 镇雄县| 伊通| 青河县| 囊谦县| 百色市| 崇仁县| 睢宁县| 常州市| 广南县| 郁南县| 平原县| 阿拉善左旗| 泸水县| 新乡县| 安西县| 阿合奇县| 宁国市| 邵阳县| 怀化市|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