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化學三輪沖刺考前必備:專題二 物質的性質、轉化及應用(課件 學案,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化學三輪沖刺考前必備:專題二 物質的性質、轉化及應用(課件 學案,共2份)

資源簡介

一、常見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1.常見殺菌劑、消毒劑、凈水劑
性質 用途
明礬、鐵鹽水解生成膠體,具有吸附性 明礬作凈水劑(混凝劑)
次氯酸鈉是含氯消毒劑的有效成分,具有氧化性 用“84”消毒液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較強的氧化性 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
漂白粉(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鈣)具有強氧化性 可作殺菌消毒劑,還可作漂白劑
K2FeO4是強氧化劑,還原產物鐵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鐵膠體 K2FeO4作新型凈水劑
2.常見干燥劑、還原劑
性質 用途
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 作食品保護氣
生石灰、無水氯化鈣、硅膠能吸水 可作(食品)干燥劑
P2O5能與水反應 可作干燥劑(不可用于食品)
Fe、FeO具有還原性 食品的抗氧化劑
SO2既可以殺菌又具有還原性 在葡萄酒中可以微量添加
3.生活、生產中其他物質
性質 用途
Al(OH)3有弱堿性 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NaHCO3受熱分解生成CO2、能與酸反應 可用作焙制糕點的膨松劑、胃酸中和劑
明礬溶液顯酸性 古代用明礬溶液清除銅鏡表面的銅銹
肥皂水顯堿性 作蚊蟲叮咬處的清洗劑
Fe2O3是紅棕色粉末 作紅色顏料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和還原性 用濃氨水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漏氣
鋁有還原性,與氧化鐵發生鋁熱反應 可用于焊接鐵軌、冶煉難熔金屬
Na2CO3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用熱的純堿溶液洗去油污
草木灰含碳酸鉀,水解顯堿性 銨態氮肥(如硫酸銨)不能和草木灰混合施用
廚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用廚余垃圾制肥料
硅是常用的半導體材料 可作太陽能電池板、電腦芯片
二氧化硅導光能力強 可作光導纖維
4HF+SiO2===2H2O+SiF4↑ 用HF刻蝕玻璃
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蝕性 常用鋁箔包裝物品
MgO、Al2O3的熔點很高 作耐高溫材料
鎂鋁合金質量輕、強度大 可用作高鐵車廂材料
水玻璃(硅酸鈉的水溶液)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等
鋰質量輕、比能量大 可用作電池負極材料
鋅的活潑性大于鐵 在海輪外殼上裝若干鋅塊以減緩船體腐蝕
(1)鈉鉀合金可用于原子反應堆導熱劑(  )
(2)四氧化三鐵用于制備激光打印墨粉(  )
(3)濃H2SO4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氣(  )
(4)Al(OH)3能與鹽酸反應,可用作胃酸中和劑(  )
(5)石英坩堝耐高溫,可用來加熱熔化燒堿、純堿等固體(  )
(6)活性炭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可用作制糖業的脫色劑(  )
(7)臭氧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水體殺菌消毒(  )
(8)因氨氣極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劑(  )
(9)碳酸鋇不僅可以作白色顏料,還可用于醫療內服藥劑“鋇餐”(  )
(10)因新制氫氧化銅有弱堿性,可用于檢驗尿液中的葡萄糖(  )
(11)晶體Si熔點高、硬度大,可用作通信設備的芯片(  )
(12)Na2SO3有還原性,可用于水處理中脫氯(Cl2)(  )
(13)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與CaF2反應制HF(  )
(14)NH4Cl受熱易分解,可用作鐵的除銹劑(  )
(15)NH4Cl分解時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作阻燃劑(  )
(16)NaHCO3溶液顯堿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劑(  )
(17)NO2具有還原性,與N2H4混合可用作火箭推進劑(  )
(18)HNO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生產氮肥(  )
(19)常溫下,濃硝酸不跟鐵發生化學反應,可用鐵制容器盛裝濃硝酸(  )
二、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一)鈉及其化合物
1.鈉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寫出圖中標號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要實驗再現
(1)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2H2O===2NaOH+H2↑
實驗步驟 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塊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鈉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的小球,四處游動,發出“嘶嘶”的響聲,且很快消失,溶液變紅色
實驗結論 鈉的密度比水小,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反應劇烈,產生H2和NaOH
實驗說明 ①鈉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防止與氧氣、水等反應 ②未用完的鈉必須放回原試劑瓶 ③金屬鈉著火,不能用水(或CO2)滅火,必須用干燥的沙土來滅火
(2)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2O2+2H2O===4NaOH+O2↑
實驗步驟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檢驗生成的氣體。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然后向反應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感覺試管壁溫度升高。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實驗結論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產生O2和堿性物質,同時放熱,反應生成的物質有漂白性
實驗說明 ①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產生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證明反應后的溶液中還有H2O2 ②Na2O2、H2O2有強氧化性,可作漂白劑,可殺菌消毒,也可使有機色素(酸堿指示劑、花草等)褪色 ③可以利用Na2O2與水或H2O2與MnO2反應制備少量氧氣
(3)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溶解性及溶液性質探究
實驗原理 Na2CO3+H2ONaHCO3+NaOH,NaHCO3+H2OH2CO3+NaOH
實驗步驟 在兩支試管里分別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固體(各約1 g), ①觀察二者外觀上的細小差別。分別滴入幾滴水,振蕩試管,觀察現象;將溫度計分別插入其中 ②繼續向試管內加入5 mL水,用力振蕩,觀察現象 ③分別向②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Na2CO3為白色粉末,NaHCO3為細小的白色晶體;盛放Na2CO3的試管中溫度計示數升高,盛放NaHCO3的試管中溫度計示數降低;Na2CO3完全溶解,溶液變紅色;NaHCO3部分溶解,溶液變淺紅色
實驗結論 ①溶解性:Na2CO3和NaHCO3都能溶于水,溶解度:Na2CO3大于NaHCO3;Na2CO3溶于水放熱,NaHCO3溶于水吸熱 ②水溶液酸堿性:Na2CO3、NaHCO3水溶液都呈堿性
(4)碳酸鈉、碳酸氫鈉熱穩定性對比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HCO3Na2CO3+CO2↑+H2O
實驗步驟 在大、小硬質試管中分別加入Na2CO3固體和NaHCO3固體。點燃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A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試管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
實驗結論 ①Na2CO3受熱不分解;NaHCO3受熱易分解,生成物中有CO2 ②Na2CO3的熱穩定性比NaHCO3強
實驗說明 大硬質試管溫度高,應放置熱穩定性強的Na2CO3固體
(二)鐵及其化合物
1.鐵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寫出圖中標號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要實驗再現
(1)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實驗裝置 (或)
實驗原理 3Fe+4H2O(g)Fe3O4+4H2
實驗步驟 用鑷子將一濕棉花團塞入試管底部,用藥匙向試管中部加入適量還原鐵粉,塞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口浸入肥皂液液面下,加熱試管,一段時間后用燃著的火柴靠近肥皂泡,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紅熱的鐵粉與水蒸氣反應產生氣體,蒸發皿中產生大量肥皂泡,用燃著的火柴靠近肥皂泡,聽到爆鳴聲,反應后試管內的固體仍為黑色
實驗結論 鐵不能與冷水、熱水反應,但能與高溫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氣
實驗說明 ①酒精燈上加一個金屬網罩是為了集中加熱,提高溫度,也可以使用酒精噴燈代替酒精燈 ②實驗結束時,先將導管從肥皂液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
(2)氫氧化亞鐵的制備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Fe3++3OH-===Fe(OH)3↓;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實驗步驟 在兩支試管里分別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然后各滴入NaOH溶液。觀察并描述發生的現象
實驗現象 ①試管中有紅褐色沉淀產生 ②試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
實驗說明 ①氫氧化亞鐵制備的核心問題: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須除去,二是反應過程必須與氧隔絕 ②Fe2+易被氧化,所以FeSO4溶液要現用現配,且配制FeSO4溶液的蒸餾水要煮沸除去氧氣 ③為了防止NaOH溶液加入時帶入空氣,可將吸有NaOH溶液的長滴管伸入到FeSO4液面下,再擠出NaOH溶液 ④能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裝置如下:  
(3)鐵離子與亞鐵離子的轉化與檢驗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Fe3++Fe===3Fe2+,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實驗步驟 在盛有2 mL FeCl3溶液的試管中,加入足量鐵粉,振蕩試管。充分反應后,滴入幾滴KSCN溶液,觀察現象。把上層清液倒入另一試管中,再加入幾滴氯水,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滴入KSCN溶液后,無明顯現象,加入幾滴氯水,溶液變為紅色
實驗結論 Fe3+與Fe2+在適當的還原劑、氧化劑作用下可以相互轉化
實驗說明 KSCN+氧化劑法檢驗Fe2+時,先加入KSCN溶液,無明顯變化后,再加入新制氯水等氧化劑,試劑加入的順序不能顛倒
①Fe3+的檢驗
向待檢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生成藍色沉淀。離子方程式:K++Fe3++[Fe(CN)6]4-===KFe[Fe(CN)6]↓。
②Fe2+的檢驗
向待檢液中滴加K3[Fe(CN)6](鐵氰化鉀)溶液,生成藍色沉淀。離子方程式:K++Fe2++[Fe(CN)6]3-===KFe[Fe(CN)6]↓。
(三)氯及其化合物
1.氯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2.重要反應規范書寫
(1)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反應制取Cl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濃鹽酸滴到KMnO4固體上(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Cl2通入石灰乳中(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SO2和Cl2混合,漂白性減弱的原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要實驗再現
(1)氯氣的實驗室制法與性質探究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MnO2+4HCl(濃)MnCl2+Cl2↑+2H2O,Cl2+2NaOH===NaCl+NaClO+H2O
實驗步驟 搭建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加入相關藥品,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濃鹽酸,加熱圓底燒瓶,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集氣瓶中充滿了黃綠色的氣體;濕潤的紅色布條放在瓶口褪色(或濕潤淀粉 KI試紙放在瓶口變藍)
(2)鹵素單質氧化性強弱的實驗探究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2KI+Br2===2KBr+I2
實驗步驟 將少量新制氯水分別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 將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
實驗現象 ①溶液分層,下層呈橙色;②溶液分層,下層呈深紫色;③溶液分層,下層呈深紫色
實驗結論 氧化性:Cl2>Br2>I2;非金屬性:Cl>Br>I
實驗說明 F2極易與水反應:2F2+2H2O===4HF+O2,F2不能從溶液中置換其他鹵素單質
(四)硫及其化合物
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2.重要反應規范書寫
(1)書寫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將H2S氣體通入CuSO4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SO2通入H2S溶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u和濃H2SO4混合加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和濃H2SO4混合加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實驗室利用Na2SO3和濃H2SO4制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離子方程式回答下列問題
①熱的燒堿溶液可以除硫,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SO2氣體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由棕黃色變為淺綠色,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S2-和S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H2SO4后,則不能大量共存,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要實驗再現
(1)二氧化硫性質的實驗探究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SO2+H2OH2SO3
實驗步驟 把蓋有橡膠塞、充滿二氧化硫氣體的試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開橡膠塞,觀察現象。待液面高度不再變化時,在水下用橡膠塞塞緊試管口,取出試管,將試管中的液體分為兩份,一份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另一份滴加1~2滴品紅溶液,振蕩,觀察顏色變化,后加熱試管,再觀察
實驗現象 ①試管中液面上升 ②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變紅色 ③滴加品紅溶液后,溶液先變紅,振蕩后褪色,再加熱后溶液顏色恢復紅色,同時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
實驗結論 ①S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顯酸性 ②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化合物不穩定
(2)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C12H22O1112C+11H2O,C+2H2SO4(濃)CO2↑+2SO2↑+2H2O
實驗步驟 ①將3 mL濃硫酸滴到膽礬晶體上,觀察現象 ②將5 mL濃硫酸滴入盛有2 g蔗糖的試管中,觀察現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①藍色晶體變成白色粉末 ②白色蔗糖變黑、體積膨脹,變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并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的氣體使品紅溶液褪色
實驗結論 ①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強氧化性)
實驗說明 ①吸水性(有現成的水):濃硫酸可吸收空氣或其他氣體中的水蒸氣、混在固體中的濕存水、結晶水合物中的結晶水。在實驗室里常用濃硫酸作干燥劑 ②脫水性(無現成的水):濃硫酸可使有機化合物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
(3)濃硫酸與銅的反應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實驗步驟 在試管里加入2 mL濃硫酸,用帶導管和一個小孔的橡膠塞塞緊,從孔中插入一根下端卷成螺旋狀的銅絲,使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加熱。把產生的氣體依次通入品紅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中,觀察現象。向外拉銅絲,終止反應,冷卻后,把試管里的物質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試管里,觀察溶液的顏色
實驗現象 a試管中銅絲表面變黑,有氣泡逸出;b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變為無色;c試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變為紅色;將a試管里的物質慢慢倒入水中,溶液變為藍色
實驗說明 ①濃硫酸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生成高價態金屬的硫酸鹽,自身一般被還原為SO2 ②常溫下,濃硫酸能使鐵、鋁鈍化 ③濃硫酸可將碳、磷等非金屬單質氧化成高價態的氧化物或含氧酸,自身被還原為SO2
(五)氮及其化合物
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2.重要反應規范書寫
(1)寫出圖中標號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方程式回答下列問題
①將NH3通入AlCl3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NO2通入NaOH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NH3通入灼熱的CuO中,固體由黑色變紅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NH3可以檢驗輸送Cl2的管道是否漏氣,若漏氣則有白煙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要實驗再現
(1)NO、NO2性質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操作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膠管和彈簧夾封住管口,振蕩注射器,觀察現象 打開彈簧夾,快速吸入10 mL空氣后夾上彈簧夾,觀察現象,振蕩注射器,再觀察現象
現象 無明顯現象 振蕩前:無色氣體變為紅棕色 振蕩后:紅棕色氣體變為無色
實驗結論 ①NO為無色氣體,不溶于水,常溫下,易被氧氣氧化:2NO+O2===2NO2 ②NO2為紅棕色氣體,溶于水時與水發生歧化反應:3NO2+H2O===2HNO3+NO
實驗說明 多次吸入足量氧氣可將NO完全吸收。在工業生產硝酸時,可通入過量的空氣使氮氧化物完全轉化為硝酸
(2)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氨氣極易溶于水(NH3+H2ONH3·H2ON+OH-),導致容器內的氣體壓強變小,容器內外產生壓強差,外界大氣壓將水壓入,從而形成噴泉
實驗步驟 在干燥的圓底燒瓶里充滿氨,用帶有玻璃管和膠頭滴管(預先吸入水)的橡膠塞塞緊瓶口。倒置燒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預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開彈簧夾,輕輕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觀察并描述現象
實驗現象 燒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液體呈紅色
實驗結論 氨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
實驗說明 ①實驗成功的關鍵:a.裝置的氣密性要好;b.燒瓶要干燥;c.氨氣要充滿 ②若無膠頭滴管引發噴泉,可采用熱敷法或冷敷法引發噴泉
(3)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實驗步驟 搭建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加入藥品,對NH4Cl與Ca(OH)2混合固體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變藍
實驗說明 ①試劑的選擇:考慮操作方便、安全,銨鹽一般用氯化銨或硫酸銨,堿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為后者易潮解,成本高 ②可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或濃鹽酸來檢驗產生的氨氣。用堿石灰(CaO和NaOH)干燥氨氣,不能用濃硫酸、CaCl2(可生成CaCl2·8NH3)干燥氨氣 ③實驗室快速制取氨氣的方法:用濃氨水和固體NaOH反應或直接加熱濃氨水
1.(2024·浙江6月選考,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l(OH)3呈兩性,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B.Na2O2能與CO2反應產生O2,可作供氧劑
C.FeO有還原性,能被氧化成Fe3O4
D.H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2.(2024·北京,8)關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種類相同
B.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轉化為Na2CO3
C.利用二者熱穩定性差異,可從它們的固體混合物中除去NaHCO3
D.室溫下,二者飽和溶液的pH差約為4,主要是由于它們的溶解度差異
3.(2023·廣東,9)按圖裝置進行實驗。將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試管,關閉活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Ⅰ中試管內的反應,體現H+的氧化性
B.Ⅱ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SO2的還原性
C.在Ⅰ和Ⅲ的試管中,都出現了渾濁現象
D.撤掉水浴,重做實驗,Ⅳ中紅色更快褪去
4.(2023·江蘇,11)室溫下,探究0.1 mol·L-1 FeSO4溶液的性質,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
選項 探究目的 實驗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幾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B Fe2+是否有還原性 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幾滴酸性KMnO4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C Fe2+是否水解 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D Fe2+能否催化H2O2分解 向2 mL 5% H2O2溶液中滴加幾滴FeSO4溶液,觀察氣泡產生情況
答案精析
一、
正誤判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
(一)
1.①2Na+O2Na2O2
②2Na2O2+2H2O===4NaOH+O2↑
③2Na2O2+2CO2===2Na2CO3+O2
④2NaOH+CO2(少量)===Na2CO3+H2O
⑤NaOH+CO2(過量)===NaHCO3
⑥Na2CO3+H2O+CO2===2NaHCO3
(二)
1.①2Fe+3Cl22FeCl3
②Fe2O3+3CO2Fe+3CO2或Fe2O3+2Al2Fe+Al2O3
③2FeCl3+Cu===2FeCl2+CuCl2或2FeCl3+Fe===3FeCl2
④2FeCl2+Cl2===2FeCl3
⑤4Fe(OH)2+O2+2H2O===4Fe(OH)3
(三)
2.(1)MnO2+4HCl(濃)MnCl2+Cl2↑+2H2O
(2)2Mn+16H++10Cl-===2Mn2++5Cl2↑+8H2O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SO2+Cl2+2H2O===4H++S+2Cl-
(四)
2.(1)①H2S+CuSO4===CuS↓+H2SO4
②2H2S+SO2===3S↓+2H2O
③Cu+2H2SO4(濃)CuSO4+SO2↑+2H2O
④C+2H2SO4(濃)CO2↑+2SO2↑+2H2O
⑤Na2SO3+H2SO4(濃)===Na2SO4+H2O+SO2↑
(2)①3S+6OH-2S2-+S+3H2O
②SO2+2Fe3++2H2O===S+2Fe2++4H+
③2S2-+S+6H+===3S↓+3H2O
(五)
2.(1)①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②4NH3+5O24NO+6H2O
③3NO2+H2O===2HNO3+NO
④C+4HNO3(濃)CO2↑+4NO2↑+2H2O
(2)①3NH3+3H2O+Al3+===Al(OH)3↓+3N
②2NO2+2OH-===N+N+H2O
③2NH3+3CuON2+3Cu+3H2O
④8NH3+3Cl2===N2+6NH4Cl
自我檢測
1.A [Al(OH)3能夠中和胃中的鹽酸,因此可以用于治療胃酸過多,A不正確。]
2.D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均存在H2O、H2CO3、H+、OH-、Na+、、HC,A正確;NaHCO3中加入NaOH溶液會發生反應:NaOH+NaHCO3===Na2CO3+H2O,B正確;NaHCO3受熱易分解,可轉化為Na2CO3,而Na2CO3熱穩定性較強,利用二者熱穩定性差異,可從它們的固體混合物中除去NaHCO3,C正確;室溫下Na2CO3和NaHCO3飽和溶液pH相差較大的主要原因是的水解程度遠大于,D錯誤。]
3.C [Ⅰ中試管內發生反應:S2+2H+===S↓+SO2↑+H2O ,氫元素化合價不變,故A錯誤;Ⅱ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SO2的漂白性,故B錯誤;Ⅲ中試管內發生反應生成S,Ⅰ和Ⅲ的試管中都出現了渾濁現象,故C正確;撤掉水浴,反應速率減慢,Ⅳ中紅色褪去的速率減慢,故D錯誤。]
4.B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應直接向待測液中滴加KSCN溶液,向待測液中滴加氯水會將Fe2+氧化為Fe3+干擾實驗,A錯誤;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幾滴酸性KMnO4溶液,若觀察到溶液紫色褪去,說明Fe2+有還原性,B正確;Fe2+發生水解反應:Fe2++2H2O2H++Fe(OH)2使溶液顯酸性,應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2~3滴石蕊試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C錯誤;H2O2可氧化Fe2+生成Fe3+,Fe3+催化H2O2分解,有氣泡產生,不能證明Fe2+催化H2O2分解,D錯誤。](共61張PPT)
考前必備
專題二 物質的性質、
轉化及應用
一、常見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二、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內容索引
一、常見物質的性質與用途
PART ONE
1.常見殺菌劑、消毒劑、凈水劑
性質 用途
明礬、鐵鹽水解生成膠體,具有吸附性 明礬作凈水劑(混凝劑)
次氯酸鈉是含氯消毒劑的有效成分,具有氧化性 用“84”消毒液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較強的氧化性 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
漂白粉(有效成分為次氯酸鈣)具有強氧化性 可作殺菌消毒劑,還可作漂白劑
K2FeO4是強氧化劑,還原產物鐵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鐵膠體 K2FeO4作新型凈水劑
2.常見干燥劑、還原劑
性質 用途
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 作食品保護氣
生石灰、無水氯化鈣、硅膠能吸水 可作(食品)干燥劑
P2O5能與水反應 可作干燥劑(不可用于食品)
Fe、FeO具有還原性 食品的抗氧化劑
SO2既可以殺菌又具有還原性 在葡萄酒中可以微量添加
3.生活、生產中其他物質
性質 用途
Al(OH)3有弱堿性 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NaHCO3受熱分解生成CO2、能與酸反應 可用作焙制糕點的膨松劑、胃酸中和劑
明礬溶液顯酸性 古代用明礬溶液清除銅鏡表面的銅銹
肥皂水顯堿性 作蚊蟲叮咬處的清洗劑
Fe2O3是紅棕色粉末 作紅色顏料
性質 用途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和還原性 用濃氨水檢驗輸送氯氣的管道是否漏氣
鋁有還原性,與氧化鐵發生鋁熱反應 可用于焊接鐵軌、冶煉難熔金屬
Na2CO3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用熱的純堿溶液洗去油污
草木灰含碳酸鉀,水解顯堿性 銨態氮肥(如硫酸銨)不能和草木灰混合施用
廚余垃圾含N、P、K等元素 用廚余垃圾制肥料
硅是常用的半導體材料 可作太陽能電池板、電腦芯片
性質 用途
二氧化硅導光能力強 可作光導纖維
4HF+SiO2===2H2O+SiF4↑ 用HF刻蝕玻璃
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蝕性 常用鋁箔包裝物品
MgO、Al2O3的熔點很高 作耐高溫材料
鎂鋁合金質量輕、強度大 可用作高鐵車廂材料
水玻璃(硅酸鈉的水溶液)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等
鋰質量輕、比能量大 可用作電池負極材料
鋅的活潑性大于鐵 在海輪外殼上裝若干鋅塊以減緩船體腐蝕
(1)鈉鉀合金可用于原子反應堆導熱劑(  )
(2)四氧化三鐵用于制備激光打印墨粉(  )
(3)濃H2SO4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氣(  )
(4)Al(OH)3能與鹽酸反應,可用作胃酸中和劑(  )
(5)石英坩堝耐高溫,可用來加熱熔化燒堿、純堿等固體(  )
(6)活性炭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可用作制糖業的脫色劑(  )
(7)臭氧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水體殺菌消毒(  )
(8)因氨氣極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劑(  )




×


×
正誤判斷
(9)碳酸鋇不僅可以作白色顏料,還可用于醫療內服藥劑“鋇餐”(  )
(10)因新制氫氧化銅有弱堿性,可用于檢驗尿液中的葡萄糖(  )
(11)晶體Si熔點高、硬度大,可用作通信設備的芯片(  )
(12)Na2SO3有還原性,可用于水處理中脫氯(Cl2) (  )
(13)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與CaF2反應制HF(  )
(14)NH4Cl受熱易分解,可用作鐵的除銹劑(  )
(15)NH4Cl分解時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作阻燃劑(  )
(16)NaHCO3溶液顯堿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劑(  )
×
×
×

×
×


(17)NO2具有還原性,與N2H4混合可用作火箭推進劑(  )
(18)HNO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生產氮肥(  )
(19)常溫下,濃硝酸不跟鐵發生化學反應,可用鐵制容器盛裝濃硝酸
(  )
×
×
×
(一)鈉及其化合物
1.鈉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寫出圖中標號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二、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PART TWO
2Na+O2  Na2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aOH+CO2(少量)===Na2CO3+H2O
NaOH+CO2(過量)===NaHCO3
Na2CO3+H2O+CO2===2NaHCO3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2H2O===2NaOH+H2↑
實驗步驟 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塊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
2.重要實驗再現
(1)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現象 鈉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的小球,四處游動,發出“嘶嘶”的響聲,且很快消失,溶液變紅色
實驗結論 鈉的密度比水小,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反應劇烈,產生H2和NaOH
實驗說明 ①鈉通常保存在煤油中,防止與氧氣、水等反應
②未用完的鈉必須放回原試劑瓶
③金屬鈉著火,不能用水(或CO2)滅火,必須用干燥的沙土來滅火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2O2+2H2O===4NaOH+O2↑
實驗步驟 把水滴入盛有少量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立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檢驗生成的氣體。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然后向反應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2)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現象 試管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用手輕輕觸摸試管外壁,感覺試管壁溫度升高。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先變紅,后褪色
實驗結論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產生O2和堿性物質,同時放熱,反應生成的物質有漂白性
實驗說明 ①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產生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證明反應后的溶液中還有H2O2
②Na2O2、H2O2有強氧化性,可作漂白劑,可殺菌消毒,也可使有機色素(酸堿指示劑、花草等)褪色
③可以利用Na2O2與水或H2O2與MnO2反應制備少量氧氣
(3)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溶解性及溶液性質探究
實驗原理 Na2CO3+H2O  NaHCO3+NaOH,NaHCO3+H2O H2CO3
+NaOH
實驗步驟 在兩支試管里分別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固體(各約1 g),
①觀察二者外觀上的細小差別。分別滴入幾滴水,振蕩試管,觀察現象;將溫度計分別插入其中
②繼續向試管內加入5 mL水,用力振蕩,觀察現象
③分別向②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Na2CO3為白色粉末,NaHCO3為細小的白色晶體;盛放Na2CO3的試管中溫度計示數升高,盛放NaHCO3的試管中溫度計示數降低;Na2CO3完全溶解,溶液變紅色;NaHCO3部分溶解,溶液變淺紅色
實驗結論 ①溶解性:Na2CO3和NaHCO3都能溶于水,溶解度:Na2CO3大于NaHCO3;Na2CO3溶于水放熱,NaHCO3溶于水吸熱
②水溶液酸堿性:Na2CO3、NaHCO3水溶液都呈堿性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HCO3   Na2CO3+CO2↑+H2O
實驗步驟 在大、小硬質試管中分別加入Na2CO3固體和NaHCO3固體。點燃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
(4)碳酸鈉、碳酸氫鈉熱穩定性對比實驗
實驗現象 A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試管中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
實驗結論 ①Na2CO3受熱不分解;NaHCO3受熱易分解,生成物中有CO2
②Na2CO3的熱穩定性比NaHCO3強
實驗說明 大硬質試管溫度高,應放置熱穩定性強的Na2CO3固體
(二)鐵及其化合物
1.鐵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寫出圖中標號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
⑤ 。
2Fe+3Cl2   2FeCl3
Fe2O3+3CO 2Fe+3CO2或
Fe2O3+2Al 2Fe+Al2O3
2FeCl3+Cu===2FeCl2+CuCl2或2FeCl3+Fe===3FeCl2
2FeCl2+Cl2===2FeCl3
4Fe(OH)2+O2+2H2O===4Fe(OH)3
實驗裝置
(或 )
實驗原理 3Fe+4H2O(g) Fe3O4+4H2
2.重要實驗再現
(1)鐵與水蒸氣的反應
實驗步驟 用鑷子將一濕棉花團塞入試管底部,用藥匙向試管中部加入適量還原鐵粉,塞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管口浸入肥皂液液面下,加熱試管,一段時間后用燃著的火柴靠近肥皂泡,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紅熱的鐵粉與水蒸氣反應產生氣體,蒸發皿中產生大量肥皂泡,用燃著的火柴靠近肥皂泡,聽到爆鳴聲,反應后試管內的固體仍為黑色
實驗結論 鐵不能與冷水、熱水反應,但能與高溫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氣
實驗說明 ①酒精燈上加一個金屬網罩是為了集中加熱,提高溫度,也可以使用酒精噴燈代替酒精燈
②實驗結束時,先將導管從肥皂液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
(2)氫氧化亞鐵的制備
實驗 裝置

實驗 原理 Fe3++3OH-===Fe(OH)3↓;Fe2++2OH-===Fe(OH)2↓、4Fe(OH)2+O2
+2H2O===4Fe(OH)3
實驗 步驟 在兩支試管里分別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然后各滴入NaOH溶液。觀察并描述發生的現象
實驗 現象 ①試管中有紅褐色沉淀產生
②試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
實驗 說明 ①氫氧化亞鐵制備的核心問題: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須除去,二是反應過程必須與氧隔絕
②Fe2+易被氧化,所以FeSO4溶液要現用現配,且配制FeSO4溶液的蒸餾水要煮沸除去氧氣
③為了防止NaOH溶液加入時帶入空氣,可將吸有NaOH溶液的長滴管伸入到FeSO4液面下,再擠出NaOH溶液 
實驗 說明 ④能較長時間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裝置如下: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Fe3++Fe===3Fe2+,2Fe2++Cl2===2Fe3++2Cl-,Fe3++3SCN-
Fe(SCN)3
(3)鐵離子與亞鐵離子的轉化與檢驗
實驗步驟 在盛有2 mL FeCl3溶液的試管中,加入足量鐵粉,振蕩試管。充分反應后,滴入幾滴KSCN溶液,觀察現象。把上層清液倒入另一試管中,再加入幾滴氯水,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滴入KSCN溶液后,無明顯現象,加入幾滴氯水,溶液變為紅色
實驗結論 Fe3+與Fe2+在適當的還原劑、氧化劑作用下可以相互轉化
實驗說明 KSCN+氧化劑法檢驗Fe2+時,先加入KSCN溶液,無明顯變化后,再加入新制氯水等氧化劑,試劑加入的順序不能顛倒
①Fe3+的檢驗
向待檢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生成藍色沉淀。離子方程式:K++Fe3+
+[Fe(CN)6]4-===KFe[Fe(CN)6]↓。
②Fe2+的檢驗
向待檢液中滴加K3[Fe(CN)6](鐵氰化鉀)溶液,生成藍色沉淀。離子方程式:K++Fe2++[Fe(CN)6]3-===KFe[Fe(CN)6]↓。
(三)氯及其化合物
1.氯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2.重要反應規范書寫
(1)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反應制取Cl2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濃鹽酸滴到KMnO4固體上(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將Cl2通入石灰乳中(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SO2和Cl2混合,漂白性減弱的原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MnO2+4HCl(濃)
MnCl2+Cl2↑+2H2O
2Mn+16H++10Cl-
===2Mn2++5Cl2↑+8H2O
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
SO2+Cl2+
2H2O===4H++S+2Cl-
實驗裝置

3.重要實驗再現
(1)氯氣的實驗室制法與性質探究
實驗原理 MnO2+4HCl(濃) MnCl2+Cl2↑+2H2O,Cl2+2NaOH===NaCl+NaClO+H2O
實驗步驟 搭建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加入相關藥品,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濃鹽酸,加熱圓底燒瓶,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集氣瓶中充滿了黃綠色的氣體;濕潤的紅色布條放在瓶口褪色(或濕潤淀粉 KI試紙放在瓶口變藍)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2KI+Br2
===2KBr+I2
(2)鹵素單質氧化性強弱的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將少量新制氯水分別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
將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試管中,用力振蕩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蕩、靜置
實驗現象 ①溶液分層,下層呈橙色;②溶液分層,下層呈深紫色;③溶液分層,下層呈深紫色
實驗結論 氧化性:Cl2>Br2>I2;非金屬性:Cl>Br>I
實驗說明 F2極易與水反應:2F2+2H2O===4HF+O2,F2不能從溶液中置換其他鹵素單質
(四)硫及其化合物
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2.重要反應規范書寫
(1)書寫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將H2S氣體通入CuSO4溶液中: ;
②將SO2通入H2S溶液中: ;
③Cu和濃H2SO4混合加熱: ;
④C和濃H2SO4混合加熱: ;
⑤實驗室利用Na2SO3和濃H2SO4制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CuSO4===CuS↓+H2SO4
2H2S+SO2===3S↓+2H2O
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C+2H2SO4(濃) CO2↑+2SO2↑+2H2O
Na2SO3+H2SO4(濃)===Na2SO4+
H2O+SO2↑
(2)用離子方程式回答下列問題
①熱的燒堿溶液可以除硫,其原因: ;
②將SO2氣體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由棕黃色變為淺綠色,其原因:

③S2-和S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H2SO4后,則不能大量共存,其原因:

3S+6OH- 2S2-+S+3H2O
SO2+2Fe3++2H2O===S+2Fe2++4H+
2S2-+S+6H+===3S↓+3H2O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SO2+H2O H2SO3
3.重要實驗再現
(1)二氧化硫性質的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把蓋有橡膠塞、充滿二氧化硫氣體的試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開橡膠塞,觀察現象。待液面高度不再變化時,在水下用橡膠塞塞緊試管口,取出試管,將試管中的液體分為兩份,一份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另一份滴加1~2滴品紅溶液,振蕩,觀察顏色變化,后加熱試管,再觀察
實驗現象 ①試管中液面上升
②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變紅色
③滴加品紅溶液后,溶液先變紅,振蕩后褪色,再加熱后溶液顏色恢復紅色,同時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
實驗結論 ①S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顯酸性
②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化合物不穩定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C12H22O11 12C+11H2O,C+2H2SO4(濃) CO2↑
+2SO2↑+2H2O
(2)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實驗
實驗步驟 ①將3 mL濃硫酸滴到膽礬晶體上,觀察現象
②將5 mL濃硫酸滴入盛有2 g蔗糖的試管中,觀察現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①藍色晶體變成白色粉末
②白色蔗糖變黑、體積膨脹,變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并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的氣體使品紅溶液褪色
實驗結論 ①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強氧化性)
實驗說明 ①吸水性(有現成的水):濃硫酸可吸收空氣或其他氣體中的水蒸氣、混在固體中的濕存水、結晶水合物中的結晶水。在實驗室里常用濃硫酸作干燥劑
②脫水性(無現成的水):濃硫酸可使有機化合物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3)濃硫酸與銅的反應
實驗步驟 在試管里加入2 mL濃硫酸,用帶導管和一個小孔的橡膠塞塞緊,從孔中插入一根下端卷成螺旋狀的銅絲,使銅絲與濃硫酸接觸,加熱。把產生的氣體依次通入品紅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中,觀察現象。向外拉銅絲,終止反應,冷卻后,把試管里的物質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試管里,觀察溶液的顏色
實驗現象 a試管中銅絲表面變黑,有氣泡逸出;b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變為無色;c試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變為紅色;將a試管里的物質慢慢倒入水中,溶液變為藍色
實驗說明 ①濃硫酸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生成高價態金屬的硫酸鹽,自身一般被還原為SO2
②常溫下,濃硫酸能使鐵、鋁鈍化
③濃硫酸可將碳、磷等非金屬單質氧化成高價態的氧化物或含氧酸,自身被還原為SO2
(五)氮及其化合物
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轉化落實
2.重要反應規范書寫
(1)寫出圖中標號的化學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③ ;
④ 。
Ca(OH)2+2NH4Cl CaCl2
4NH3+5O2 4NO+6H2O
3NO2+H2O===2HNO3+NO
C+4HNO3(濃) CO2↑+4NO2↑+2H2O
+2NH3↑+2H2O
(2)用方程式回答下列問題
①將NH3通入AlCl3溶液中: 。
②將NO2通入NaOH溶液中: 。
③將NH3通入灼熱的CuO中,固體由黑色變紅色: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NH3可以檢驗輸送Cl2的管道是否漏氣,若漏氣則有白煙生成:_____

3NH3+3H2O+Al3+===Al(OH)3↓+3N
2NO2+2OH-===N+N+H2O
2NH3+3CuO
N2+3Cu+3H2O
8NH3
+3Cl2===N2+6NH4Cl
實驗 裝置
實驗 操作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膠管和彈簧夾封住管口,振蕩注射器,觀察現象 打開彈簧夾,快速吸入10 mL空氣后夾上彈簧夾,觀察現象,振蕩注射器,再觀察現象
3.重要實驗再現
(1)NO、NO2性質實驗
現象 無明顯現象 振蕩前:無色氣體變為紅棕色
振蕩后:紅棕色氣體變為無色
實驗 結論 ①NO為無色氣體,不溶于水,常溫下,易被氧氣氧化:2NO+ O2===2NO2 ②NO2為紅棕色氣體,溶于水時與水發生歧化反應:3NO2+H2O ===2HNO3+NO
實驗 說明 多次吸入足量氧氣可將NO完全吸收。在工業生產硝酸時,可通入過量的空氣使氮氧化物完全轉化為硝酸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氨氣極易溶于水(NH3+H2O NH3·H2O N+OH-),導致容器內的氣體壓強變小,容器內外產生壓強差,外界大氣壓將水壓入,從而形成噴泉
(2)氨氣溶于水的噴泉實驗
實驗步驟 在干燥的圓底燒瓶里充滿氨,用帶有玻璃管和膠頭滴管(預先吸入水)的橡膠塞塞緊瓶口。倒置燒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預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開彈簧夾,輕輕擠壓膠頭滴管,使少量水進入燒瓶。觀察并描述現象
實驗現象 燒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進入燒瓶,形成噴泉,燒瓶內液體呈紅色
實驗結論 氨極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
實驗說明 ①實驗成功的關鍵:a.裝置的氣密性要好;b.燒瓶要干燥;
c.氨氣要充滿
②若無膠頭滴管引發噴泉,可采用熱敷法或冷敷法引發噴泉
實驗裝置

實驗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實驗步驟 搭建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檢查裝置氣密性。加入藥品,對NH4Cl與Ca(OH)2混合固體加熱,觀察現象
(3)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實驗現象 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試紙變藍
實驗說明 ①試劑的選擇:考慮操作方便、安全,銨鹽一般用氯化銨或硫酸銨,堿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為后者易潮解,成本高
②可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或濃鹽酸來檢驗產生的氨氣。用堿石灰(CaO和NaOH)干燥氨氣,不能用濃硫酸、CaCl2
(可生成CaCl2·8NH3)干燥氨氣
③實驗室快速制取氨氣的方法:用濃氨水和固體NaOH反應或直接加熱濃氨水
1.(2024·浙江6月選考,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l(OH)3呈兩性,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B.Na2O2能與CO2反應產生O2,可作供氧劑
C.FeO有還原性,能被氧化成Fe3O4
D.H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自我檢測

Al(OH)3能夠中和胃中的鹽酸,因此可以用于治療胃酸過多,A不正確。
2.(2024·北京,8)關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種類相同
B.可用NaOH溶液使NaHCO3轉化為Na2CO3
C.利用二者熱穩定性差異,可從它們的固體混合物中除去NaHCO3
D.室溫下,二者飽和溶液的pH差約為4,主要是由于它們的溶解度差異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中均存在H2O、H2CO3、H+、OH-、Na+、、HC,A正確;
NaHCO3中加入NaOH溶液會發生反應:NaOH+NaHCO3===Na2CO3+
H2O,B正確;
NaHCO3受熱易分解,可轉化為Na2CO3,而Na2CO3熱穩定性較強,利用二者熱穩定性差異,可從它們的固體混合物中除去NaHCO3,C正確;
室溫下Na2CO3和NaHCO3飽和溶液pH相差較大的主要原因是,D錯誤。
3.(2023·廣東,9)按圖裝置進行實驗。將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試管,關閉活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Ⅰ中試管內的反應,體現
H+的氧化性
B.Ⅱ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
SO2的還原性
C.在Ⅰ和Ⅲ的試管中,都出現了渾濁現象
D.撤掉水浴,重做實驗,Ⅳ中紅色更快褪去

Ⅰ中試管內發生反應:S2+2H+===S↓+SO2↑+H2O ,氫元素化合價不變,故A錯誤;
Ⅱ中品紅溶液褪色,體現
SO2的漂白性,故B錯誤;
Ⅲ中試管內發生反應生成
S,Ⅰ和Ⅲ的試管中都出現了渾濁現象,故C正確;
撤掉水浴,反應速率減慢,Ⅳ中紅色褪去的速率減慢,故D錯誤。
選項 探究目的 實驗方案
A 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幾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B Fe2+是否有還原性 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幾滴酸性KMnO4溶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C Fe2+是否水解 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試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
D Fe2+能否催化H2O2分解 向2 mL 5% H2O2溶液中滴加幾滴FeSO4溶液,觀察氣泡產生情況
4.(2023·江蘇,11)室溫下,探究0.1 mol·L-1 FeSO4溶液的性質,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應直接向待測液中滴加KSCN溶液,向待測液中滴加氯水會將Fe2+氧化為Fe3+干擾實驗,A錯誤;
向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幾滴酸性KMnO4溶液,若觀察到溶液紫色褪去,說明Fe2+有還原性,B正確;
Fe2+發生水解反應:Fe2++2H2O 2H++Fe(OH)2使溶液顯酸性,應向
2 mL FeSO4溶液中滴加2~3滴石蕊試液,觀察溶液顏色變化,C錯誤;
H2O2可氧化Fe2+生成Fe3+,Fe3+催化H2O2分解,有氣泡產生,不能證明Fe2+催化H2O2分解,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长顺县| 临西县| 广州市| 宝坻区| 麻江县| 新昌县| 富平县| 惠安县| 清流县| 稻城县| 南汇区| 逊克县| 南涧| 芒康县| 伊金霍洛旗| 松原市| 宜昌市| 临湘市| 梅河口市| 萝北县| 灵武市| 洛阳市| 皋兰县| 阜城县| 德化县| 武陟县| 辰溪县| 绥宁县| 庆云县| 岱山县| 正阳县| 石城县| 武平县| 新宾| 阿瓦提县| 开平市| 昌都县| 司法| 大宁县|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