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化學三輪沖刺考前必備:專題八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課件 學案,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化學三輪沖刺考前必備:專題八 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課件 學案,共2份)

資源簡介

一、對比剖析三大平衡
平衡類型 電離平衡(以CH3COOHCH3COO-+H+為例) 水解平衡(以CH3COO-+H2OCH3COOH+ OH-為例) 沉淀溶解平衡[以AgCl(s)Ag+(aq)+Cl-(aq)為例]
研究對象 弱電解質溶液 能水解的鹽溶液 難溶電解質
影 響 因 素 升溫 促進電離 Ka增大 促進水解 Kh增大 若難溶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促進溶解;反之,則抑制溶解 若難溶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Ksp增大;反之,則Ksp減小
加水 促進電離 Ka不變 促進水解 Kh不變 促進溶解 Ksp不變
加入相 應離子 (或物質) 加入CH3COONa 或HCl,抑制 電離 Ka不變 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 Kh不變 加入AgNO3或NaCl,抑制溶解 Ksp不變
加入反應 離子(或 物質) 加入OH-,促進電離 Ka不變 加入H+,促進 水解 Kh不變 加入氨水,促進 溶解 Ksp不變
二、溶液中粒子濃度大小比較
1.單一溶液
(1)Na2S溶液
水解方程式:    ;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質子守恒:    。
(2)NaHS溶液
水解方程式:    ;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質子守恒:    。
2.混合溶液
(1)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水解方程式:    ;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質子守恒:    。
(2)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呈中性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3)常溫下pH=2的CH3COOH與pH=12的NaOH等體積混合的溶液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三、電解質溶液的曲線類型與分析思路
1.弱酸、弱堿溶液的稀釋
圖像 理解與分析
HXH+ + X- Ka=≈≈ c(H+)≈c(X-)≈,α≈×100% 酸性:HA>HB,c(HA)V(HB)
lg =0代表沒稀釋;lg =1代表稀釋10倍 ①MOH為強堿、ROH為弱堿 ②lg =0時,c(ROH)>c(MOH) ③水的電離程度:a>b
2.中和反應過程中粒子濃度變化
(1)一元弱酸(弱堿)
(以常溫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中和20 mL 0.1 mol·L-1弱酸HX為例)
圖像 理解與分析
滴定曲線: 0點:HX溶液 c(HX)>c(H+)>c(X-)>c(OH-) ①點:c(HX)∶c(NaX)=1∶1 c(X-)>c(Na+)>c(HX)>c(H+)>c(OH-) ②點:pH=7 c(Na+)=c(X-)>c(HX)>c(H+)=c(OH-) ③點:NaX溶液 c(Na+)>c(X-)>c(OH-)>c(HX)>c(H+)
對數曲線: Ka(HX)= A點:c(X-)=c(HX) 則:Ka(HX)=c(H+),pKa(HX)=pH
分布系數曲線: W點,δ(X-)=δ(HX) Ka(HX)==c(H+) pKa(HX)=pH 此時,c(HX)∶c(NaX)≠ 1∶1
(2)二元弱酸(弱堿)
(以常溫下,用某濃度NaOH溶液中和10 mL同濃度弱酸H2X為例)
圖像 理解與分析
滴定曲線(兩個突躍點): 平衡常數表達式: Ka1(H2X)=,Ka2(HX)= Ka1·Ka2=·= 由W點計算Ka1=10-2.3 由M點計算Ka2=10-9.7
分布系數曲線: Ⅰ.曲線①代表H2X,曲線②代表HX-,曲線③代表X2- Ⅱ.根據W點,得Ka1=10-a,pKa1=a 根據M點,得Ka2=10-b,pKa2=b Q點:c==,對應的c(HX-)最大 Ⅲ.當pHc(HX-)>c(X2-) ac(H2X)>c(X2-) cc(X2-)>c(H2X) pH>b時,c(X2-)>c(HX-)>c(H2X)
對數曲線: pH=lg -lg[Ka1(H2X)] pH=lg - lg[Ka2(H2X)]
3.沉淀溶解平衡曲線
圖像 理解與分析
(1)a→c,曲線上變化,增大c(S) (2)b→c,加入1×10-5 mol·L-1 Na2SO4溶液(加水不行,忽略溶液的體積變化) (3)d→c,加入BaCl2固體(忽略溶液的體積變化) (4)c→a,曲線上變化,增大c(Ba2+) (5)曲線上方的點表示有沉淀生成;曲線下方的點表示不飽和溶液 (6)不同曲線(T1、T2)之間變化僅能通過改變溫度實現
已知:pM=-lg c(M)(M:Mg2+、Ca2+、Mn2+),p(C)=-lg c(C) (1)橫坐標數值越大,c(C)越小 (2)縱坐標數值越大,c(M)越小 (3)直線上方的點為不飽和溶液 (4)直線上的點為飽和溶液 (5)直線下方的點表示有沉淀生成
四、多類型曲線于一體的圖像分析思路
1.注意坐標系圖像的指向,明確曲線的類型以及讀取坐標的方向。
2.抓住關鍵點。重視起點、終點和交點對應的坐標數值及含義。
3.理解最高點和最低點對應的pH和各組分存在的pH范圍。
4.聯系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的規律及電荷守恒、元素守恒的關系分析判斷。
1.(2020·全國卷Ⅰ,13)以酚酞為指示劑,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濃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數δ隨滴加NaOH溶液體積VNaOH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數:δ(A2-)=]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①代表δ(H2A),曲線②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濃度為0.200 0 mol·L-1
C.HA-的電離常數Ka=1.0×10-2
D.滴定終點時,溶液中c(Na+)<2c(A2-)+c(HA-)
[思路分析] A項,分布系數曲線只有一個交點,滴定曲線只有一個突躍點,說明H2A第一步電離完全:H2A===H++HA-,
曲線①代表HA-;B項,根據反應2NaOH+H2A===Na2A+2H2O,c(H2A)=× mol·L-1=0.100 0 mol·L-1;C項,基于圖像數據計算:
HA-的電離常數Ka==1.0×10-2;D項,基于守恒的離子濃度判斷:
則c(Na+)>2c(A2-)+c(HA-)。
2.(2024·新課標卷,13)常溫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兩種溶液中,分布系數δ與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比如:δ(CH2ClCOO-)=]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M表示δ(CHCl2COO-)~pH的變化關系
B.若酸的初始濃度為0.10 mol·L-1,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有c(H+)=c(CHCl2COO-)+c(OH-)
C.CH2ClCOOH的電離常數Ka=10-1.3
D.pH=2.08時,=
[思路分析] 隨著pH的增大,CH2ClCOOH、CHCl2COOH濃度減小,CH2ClCOO-、CHCl2COO-濃度增大,—Cl為吸電子基團,CHCl2COOH的酸性強于CH2ClCOOH,即Ka(CHCl2COOH)>Ka(CH2ClCOOH),δ(酸分子)=δ(酸根離子)=0.5時的pH分別約為1.3、2.8,則兩種酸的電離常數分別為Ka(CHCl2COOH)≈10-1.3,Ka(CH2ClCOOH)≈10-2.8,C錯誤;根據分析,曲線M表示δ(CH2ClCOO-)~pH的變化關系,A錯誤;CHCl2COOH為弱酸,若c0(CHCl2COOH)=0.1 mol·L-1,且溶液中溶質只有CHCl2COOH時,c(H+)<0.1 mol·L-1,a點對應的c(H+)=0.1 mol·L-1,說明此時溶液中加入了酸性更強的酸,根據電荷守恒,c(H+)>c(CHCl2COO-)+c(OH-),B錯誤;電離度α=×100%,n始=n電離+n未電離,則pH=2.08時,α(CH2ClCOOH)=δ(CH2ClCOO-),α(CHCl2COOH)=δ(CHCl2COO-),δ(CH2ClCOO-)=0.15,δ(CHCl2COO-)=0.85,D正確。
3.(2023·全國乙卷,13)一定溫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條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
B.b點時,c(Cl-)=c(Cr),Ksp(AgCl)=Ksp(Ag2CrO4)
C.Ag2CrO4+2Cl-2AgCl+Cr的平衡常數K=107.9
D.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產生Ag2CrO4沉淀
[思路分析] 第一步 選特殊點
本題為對數圖像,可選取特殊點:曲線交點(微粒濃度相等的點)、標有具體坐標的點。
第二步 分析判斷
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形成AgCl沉淀時所需要的c(Ag+)= mol·L-1=10-8.8 mol·L-1,形成Ag2CrO4沉淀時所需要的c(Ag+)= mol·L-1=10-5.35 mol·L-1,所以先產生AgCl沉淀,D錯誤。
4.(2024·廣西1月適應性測試)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3PO4溶液時,V(NaOH)、各含磷元素微粒的lg[c/(mol·L-1)]和pH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①為P的lg[c/(mol·L-1)]與pH的關系
B.b點時,溶液中c(HP)>c(H3PO4)
C.H3PO4的=102.88
D.d點時,溶液中存在著c(Na+)=c(H2)+2c(HP)+3c()
[思路分析] 
b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NaH2PO4,溶液顯酸性,證明H2P的電離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b點對應溶液中c(HP)>c(H3PO4),B正確;a點時,pH=2.12,c(H3PO4)=c(H2P),Ka1(H3PO4)==10-2.12;c點時,pH=7.20,c(H2P)=c(HP),Ka2(H3PO4)==10-7.20,==105.08,C錯誤;d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Na2HPO4,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c(Na+)+c(H+)=c(H2P)+2c(HP)+3c(P)+c(OH-),此時溶液的pH為10.00,故c(OH-)>c(H+),即c(Na+)>c(H2P)+2c(HP)+3c(P),D錯誤。
答案精析
二、
1.(1)S2-+H2OHS-+OH-、HS-+H2OH2S+OH- c(Na+)>c(S2-)>c(OH-)>c(HS-)>c(H+) c(Na+)+c(H+)=2c(S2-)+c(HS-)+c(OH-) c(Na+)=2[c(S2-)+c(HS-)+c(H2S)] c(OH-)=c(H+)+c(HS-)+2c(H2S)
(2)HS-+H2OH2S+OH- c(Na+)>c(HS-)>c(OH-)>c(H+)>c(S2-)
c(Na+)+c(H+)=c(HS-)+2c(S2-)+c(OH-) c(Na+)=c(S2-)+c(HS-)+c(H2S) c(OH-)+c(S2-)=c(H+)+c(H2S)
解析 NaHS既能發生水解又能發生電離,水溶液呈堿性:HS-+H2OH2S+OH-(主要);HS-H++S2-(次要)。
2.(1)CH3COO-+H2OCH3COOH+OH-
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2c(Na+)=c(CH3COO-)+c(CH3COOH)
c(CH3COO-)+2c(OH-)=c(CH3COOH)+2c(H+)
(2)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c(Na+)=c(CH3COO-)(3)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解析 (1)CH3COOHCH3COO-+H+(主要),CH3COO-+H2OCH3COOH+OH-(次要),水溶液呈酸性。
(2)CH3COOHCH3COO-+H+
CH3COO-+H2OCH3COOH+OH-
若溶液呈中性,則電離和水解相互抵消。
(3)由于CH3COOH是弱酸,所以當完全反應后,CH3COOH仍過量許多,溶液呈酸性。
三、
1.> < >
2.(2)10-a 10-b
四、
應用舉例
1.C 2.D 3.C 4.B(共32張PPT)
考前必備
專題八 水溶液中的
離子平衡
一、對比剖析三大平衡
二、溶液中粒子濃度大小比較
內容索引
三、電解質溶液的曲線類型與分析思路
四、多類型曲線于一體的圖像分析思路
一、對比剖析三大平衡
PART ONE
平衡類型 電離平衡(以CH3COOH CH3COO-+H+為例) 水解平衡(以CH3COO-+H2O CH3COOH+OH-為例) 沉淀溶解平衡[以AgCl(s) Ag+(aq)+Cl-(aq)為例]
研究對象 弱電解質溶液 能水解的鹽溶液 難溶電解質
影 響 因 素 升溫 促進電離 Ka增大 促進水解 Kh增大 若難溶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促進溶解;反之,則抑制溶解 若難溶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Ksp增大;反之,則Ksp
減小
加水 促進電離 Ka不變 促進水解 Kh不變 促進溶解 Ksp不變
平衡類型 電離平衡(以CH3COOH CH3COO-+H+為例) 水解平衡(以CH3COO-+H2O CH3COOH+ OH-為例) 沉淀溶解平衡[以AgCl(s) Ag+(aq)+ Cl-(aq)為例]
影 響 因 素 加入相 應離子 (或物質) 加入CH3COONa 或HCl,抑制 電離 Ka不變 加入CH3COOH 或NaOH,抑制水解 Kh不變 加入AgNO3或NaCl,抑制溶解 Ksp不變
加入反應 離子(或 物質) 加入OH-,促進電離 Ka不變 加入H+,促進 水解 Kh不變 加入氨水,促進溶解 Ksp不變
二、溶液中粒子濃度大小比較
PART TWO
1.單一溶液
(1)Na2S溶液
水解方程式:     ;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質子守恒:     。
S2-+H2O HS-+OH-、HS-+H2O H2S+OH-
c(Na+)>c(S2-)>c(OH-)>c(HS-)>c(H+)
c(Na+)+c(H+)=2c(S2-)+c(HS-)+c(OH-)
c(Na+)=2[c(S2-)+c(HS-)+c(H2S)]
c(OH-)=c(H+)+c(HS-)+2c(H2S)
(2)NaHS溶液
水解方程式:     ;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質子守恒:     。
HS-+H2O H2S+OH-
c(Na+)>c(HS-)>c(OH-)>c(H+)>c(S2-)
c(Na+)+c(H+)=c(HS-)+2c(S2-)+c(OH-)
c(Na+)=c(S2-)+c(HS-)+c(H2S)
c(OH-)+c(S2-)=c(H+)+c(H2S)
NaHS既能發生水解又能發生電離,水溶液呈堿性:HS-+H2O H2S+
OH-(主要);HS- H++S2-(次要)。
2.混合溶液
(1)等物質的量濃度、等體積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水解方程式:     ;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質子守恒:     。
CH3COO-+H2O CH3COOH+OH-
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2c(Na+)=c(CH3COO-)+c(CH3COOH)
c(CH3COO-)+2c(OH-)=c(CH3COOH)+2c(H+)
CH3COOH CH3COO-+H+(主要),CH3COO-+H2O CH3COOH+
OH-(次要),水溶液呈酸性。
(2)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呈中性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元素守恒:     。
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c(Na+)=c(CH3COO-)
CH3COOH CH3COO-+H+
CH3COO-+H2O CH3COOH+OH-
若溶液呈中性,則電離和水解相互抵消。
(3)常溫下pH=2的CH3COOH與pH=12的NaOH等體積混合的溶液
離子濃度大小關系:     ;
電荷守恒:     。
c(CH3COO-)>c(Na+)>c(H+)>c(OH-)
c(Na+)+c(H+)=c(CH3COO-)+c(OH-)
由于CH3COOH是弱酸,所以當完全反應后,CH3COOH仍過量許多,溶液呈酸性。
圖像 理解與分析
HX H+ + X-
Ka=≈≈
c(H+)≈c(X-)≈,α≈×100%
酸性:HA HB,c(HA) c(HB)
用a、b兩點處所示溶液中和等物質的量的NaOH,消耗HA與HB的體積:V(HA) V(HB)
三、電解質溶液的曲線類型與分析思路
PART THREE
1.弱酸、弱堿溶液的稀釋
>
<
>
圖像 理解與分析
lg =0代表沒稀釋;lg =1代表稀釋10倍
①MOH為強堿、ROH為弱堿
②lg =0時,c(ROH)>c(MOH)
③水的電離程度:a>b
2.中和反應過程中粒子濃度變化
(1)一元弱酸(弱堿)
(以常溫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中和20 mL 0.1 mol·L-1弱酸HX為例)
圖像 理解與分析
滴定曲線: 0點:HX溶液
c(HX)>c(H+)>c(X-)>c(OH-)
①點:c(HX)∶c(NaX)=1∶1
c(X-)>c(Na+)>c(HX)>c(H+)>c(OH-)
②點:pH=7
c(Na+)=c(X-)>c(HX)>c(H+)=c(OH-)
③點:NaX溶液
c(Na+)>c(X-)>c(OH-)>c(HX)>c(H+)
圖像 理解與分析
對數曲線: Ka(HX)=
A點:c(X-)=c(HX)
則:Ka(HX)=c(H+),pKa(HX)=pH
圖像 理解與分析
分布系數曲線: W點,δ(X-)=δ(HX)
Ka(HX)==c(H+)
pKa(HX)=pH
此時,c(HX)∶c(NaX)≠ 1∶1
(2)二元弱酸(弱堿)
(以常溫下,用某濃度NaOH溶液中和10 mL同濃度弱酸H2X為例)
圖像 理解與分析
滴定曲線(兩個突躍點): 平衡常數表達式:
Ka1(H2X)=,Ka2(HX)=
Ka1·Ka2=·
=
由W點計算Ka1=10-2.3
由M點計算Ka2=10-9.7
圖像 理解與分析
分布系數曲線: Ⅰ.曲線①代表H2X,曲線②代表HX-,曲線③代表X2-
Ⅱ.根據W點,得Ka1= ,pKa1=a
根據M點,得Ka2= ,pKa2=b
Q點:c==,對應的c(HX-)最大
Ⅲ.當pHc(HX-)>c(X2-)
ac(H2X)>c(X2-)
cc(X2-)>c(H2X)
pH>b時,c(X2-)>c(HX-)>c(H2X)
10-a
10-b
圖像 理解與分析
對數曲線: pH=lg -lg[Ka1(H2X)]
pH=lg - lg[Ka2(H2X)]
3.沉淀溶解平衡曲線
圖像 理解與分析
(1)a→c,曲線上變化,增大c(S)
(2)b→c,加入1×10-5 mol·L-1 Na2SO4溶液(加水不行,忽略溶液的體積變化)
(3)d→c,加入BaCl2固體(忽略溶液的體積變化)
(4)c→a,曲線上變化,增大c(Ba2+)
(5)曲線上方的點表示有沉淀生成;曲線下方的點表示不飽和溶液
(6)不同曲線(T1、T2)之間變化僅能通過改變溫度實現
圖像 理解與分析
已知:pM=-lg c(M)(M:Mg2+、Ca2+、Mn2+),p(C)=-lg c(C) (1)橫坐標數值越大,c(C)越小
(2)縱坐標數值越大,c(M)越小
(3)直線上方的點為不飽和溶液
(4)直線上的點為飽和溶液
(5)直線下方的點表示有沉淀生成
四、多類型曲線于一體的圖像分析思路
PART FOUR
1.注意坐標系圖像的指向,明確曲線的類型以及讀取坐標的方向。
2.抓住關鍵點。重視起點、終點和交點對應的坐標數值及含義。
3.理解最高點和最低點對應的pH和各組分存在的pH范圍。
4.聯系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的規律及電荷守恒、元素守恒的關系分析判斷。
1.(2020·全國卷Ⅰ,13)以酚酞為指示劑,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濃度的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pH、分布系數δ隨滴加NaOH溶液體積VNaOH的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比如A2-的分布系數:
δ(A2-)=]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曲線①代表δ(H2A),曲線②代表δ(HA-)
B.H2A溶液的濃度為0.200 0 mol·L-1
C.HA-的電離常數Ka=1.0×10-2
D.滴定終點時,溶液中c(Na+)<2c(A2-)+c(HA-)
應用舉例

[思路分析] A項,分布系數曲線只有一個交點,滴定曲線只有一個突躍點,說明H2A第一步電離完全:H2A===H++HA-,
曲線①代表HA-;
B項,根據反應2NaOH+H2A===Na2A+2H2O,c(H2A)=× mol·L-1
=0.100 0 mol·L-1;
C項,基于圖像數據計算:
HA-的電離常數Ka==1.0×10-2;
D項,基于守恒的離子濃度判斷:
則c(Na+)>2c(A2-)+c(HA-)。
2.(2024·新課標卷,13)常溫下CH2ClCOOH和CHCl2COOH的兩種溶液中,分布系數δ與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比如:δ(CH2ClCOO-)=]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曲線M表示δ(CHCl2COO-)~pH的
變化關系
B.若酸的初始濃度為0.10 mol·L-1,
則a點對應的溶液中有c(H+)=
c(CHCl2COO-)+c(OH-)
C.CH2ClCOOH的電離常數Ka=10-1.3
D.pH=2.08時,=

[思路分析] 隨著pH的增大,CH2ClCOOH、CHCl2COOH濃度減小,CH2ClCOO-、CHCl2COO-濃度增大,—Cl為吸電子基團,CHCl2COOH的酸性強于CH2ClCOOH,即Ka(CHCl2COOH)>Ka(CH2ClCOOH),δ(酸分子)
=δ(酸根離子)=0.5時的pH分別約為1.3、2.8,則兩種酸的電離常數分別為Ka(CHCl2COOH)≈10-1.3,Ka(CH2ClCOOH)≈10-2.8,C錯誤;
根據分析,曲線M表示δ(CH2ClCOO-)~pH的變化關系,A錯誤;
CHCl2COOH為弱酸,若c0(CHCl2COOH)=0.1 mol·L-1,且溶液中溶質只有CHCl2COOH時,c(H+)<0.1 mol·L-1,a點對應的c(H+)=0.1 mol·L-1,說明此時溶液中加入了酸性更強的酸,根據電荷守恒,c(H+)>c(CHCl2COO-)+
c(OH-),B錯誤;
電離度α=×100%,n始=n電離+n未電離,則pH=2.08時,α(CH2ClCOOH)=δ(CH2ClCOO-),α(CHCl2COOH)=δ(CHCl2COO-),δ(CH2ClCOO-)=0.15,δ(CHCl2COO-)=0.85,D正確。
3.(2023·全國乙卷,13)一定溫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條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
能生成AgCl沉淀
B.b點時,c(Cl-)=c(Cr),Ksp(AgCl)
=Ksp(Ag2CrO4)
C.Ag2CrO4+2Cl- 2AgCl+Cr的平衡常數K=107.9
D.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產
生Ag2CrO4沉淀

[思路分析] 第一步 選特殊點
本題為對數圖像,可選取特殊點:曲線交點(微粒濃度相等的點)、標有具體坐標的點。
第二步 分析判斷
向NaCl、Na2CrO4均為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形成
AgCl沉淀時所需要的c(Ag+)= mol·L-1=10-8.8 mol·L-1,形成Ag2CrO4沉淀時所需要的c(Ag+)= mol·L-1=10-5.35 mol·L-1,所以先產生AgCl沉
淀,D錯誤。
4.(2024·廣西1月適應性測試)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3PO4溶液時,V(NaOH)、各含磷元素微粒的lg[c/(mol·L-1)]
和pH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①為P的lg[c/(mol·L-1)]與pH的
關系
B.b點時,溶液中c(HP)>c(H3PO4)
C.H3PO4的=102.88
D.d點時,溶液中存在著c(Na+)=c(H2)+2c(HP)+3c()

[思路分析] 
b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NaH2PO4,溶液顯酸性,證明H2P的電離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b點對應溶液中c(HP)>c(H3PO4),B正確;
a點時,pH=2.12,c(H3PO4)=c(H2P),Ka1(H3PO4)==10-2.12;c點時,pH=7.20,c(H2P)=c(HP),Ka2(H3PO4)==10-7.20,==105.08,C錯誤;
d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Na2HPO4,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c(Na+)+c(H+)=
c(H2P)+2c(HP)+3c(P)+c(OH-),此時溶液的pH為10.00,故c(OH-)
>c(H+),即c(Na+)>c(H2P)+2c(HP)+3c(P),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茂名市| 老河口市| 绵竹市| 宝清县| 滨海县| 温州市| 依安县| 久治县| 浦城县| 中宁县| 泰顺县| 新晃| 东安县| 马关县| 鄂托克旗| 普宁市| 礼泉县| 吴忠市| 大安市| 文安县| 手游| 青铜峡市| 鄂温| 团风县| 阳谷县| 崇文区| 波密县| 新干县| 堆龙德庆县| 北川| 茂名市| 西宁市| 焦作市| 雷波县| 东源县| 张家界市| 台山市| 乌兰察布市| 绥宁县| 新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