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追尋英雄足跡 爭做勵志少年——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人文主題分析本單元以“理想和信念”為主題,編排了關于人物品質、遠大志向的四篇文章。從統編教材各年級的課文來看,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人文主題是“家國情懷”,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人文主題是“人物品質”,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人文主題是“革命歲月”。各個學段圍繞本單元相關的人文主題,呈現梯度性和階段性的要求,多角度、多層次的內容和練習,能夠引導學生在品讀語言的基礎上,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了解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感受英雄人物的可貴品質,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本單元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文體特點,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把握核心問題,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跡,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引發學生對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深刻感悟,從小樹立崇高的人生志向和遠大的理想信念。語文要素分析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有兩個,一個是“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圍繞這點,統編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早已作出循序漸進的安排: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通過課文中的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梳理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統編教材中的學習不斷復現。另一個是“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統編教材圍繞這點同樣作出了螺旋上升的編排: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旨在引導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向主動的探取。本單元的習作內容是寫出自己的“心愿”,習作要素是“習作時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六年級學生可以結合已學的表達方式,根據自己的表達需要,選擇一種合適的方式進行表達,嘗試進行有目的的表達。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提到的“方式”指的是不同文體,比如記敘故事、寫信或者寫日記、創作詩歌等。學習任務群定位讀的角度: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指出學生應廣泛閱讀經典,從不同的文學體裁中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本單元選文經典,體裁多樣,有古詩、回憶錄、演講稿和小說等經典文體。有的抒發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向,有的追憶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有的闡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與信念,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節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寫的角度:單元習作順承本單元主題,緊扣文章內容,讀寫是一體的,緊密結合的,這也就為學生的創意表達提供了支持,引導學生在文學閱讀中,整合聽說讀寫,選擇不同的文體,比如記敘故事、寫信或者寫日記、創作詩歌等;不同的形式,比如海報、心愿卡等。讓學生感受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所以,基于以上分析,本單元更傾向于與“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功能和定位,以及學習內容的要求等,具有一致性。學習主題本單元圍繞“理想和信念”編排教學,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具有鮮明主題的課文,在品讀語言的基礎上,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輝形象,了解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質。同時,喚醒學生埋在心底的美好心愿,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由抒寫自己的心愿?;谝陨蠁卧馕?設計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追尋英雄足跡 爭做勵志少年”,創設的情境任務是與小伙伴們一起舉辦關于理想的演講比賽,分享勵志成長故事,抒發自己的理想心愿。這樣的主題是將教材中理想信念的內容主題與學生爭做勵志少年,意氣風發實現理想的熱情進行了有機整合,這樣的核心任務更好地落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引導學生在舉辦演講比賽的真實情境中抒發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心愿。學習目標1.能用楷體正確書寫28個字以及37個詞語。2.閱讀時,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能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言行,體會人物的品質,受到革命文化教育。3.能借助資料,走近人物的時代背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4.能選擇適合的材料與方式,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心愿。任務框架評價指標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等級識字與寫字 1.能自主識字學詞,豐富語言積累;能用楷體書寫要求會寫的字和詞,做到正確美觀,熟練運用。 2.能積累關于表達理想信念的名言警句、人物故事等。 ☆☆☆閱讀與鑒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品質。 ☆☆☆ 能根據閱讀理解的需要,借助相關的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 能結合“閱讀材料”,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內涵。 ☆☆☆表達與交流 能結合場合、對象等,稍做準備,作即興發言。 ☆☆☆ 能選擇合適的材料與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愿。 ☆☆☆梳理與探究 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探究活動,結合所學的人物事跡,進行實地尋訪,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質。 ☆☆☆ 能結合所學知識,聯系自身的見聞和經歷,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開展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演講朗誦比賽,抒發自己的遠大理想。 ☆☆☆任務一:追先輩事跡 立志向學習目標1.學習古詩,聯系詩人生平,體會詩人的精神品質和遠大理想。2.能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感受人物的英雄氣概。3.結合“閱讀材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賞讀課外紅色經典,進行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課件。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課文背景資料信息,搜集課外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課時安排7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出理想信念,開啟任務。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涌現出了無數有氣節、有骨氣、有崇高精神品質的仁人志士和革命英雄,他們為我們樹立了典范,特別是近百年來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行了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斗爭。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在你們畢業前,我們來舉行一次以“追尋英雄足跡 爭做勵志少年”為主題的任務群學習活動。我們將開展“理想和信念”主題演講朗誦會,探尋英雄革命精神的源泉,分享自己的理想心愿。(二)字詞學習,歸類指導。1.初讀課文,簡單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幾篇課文講述了不同人物的故事,整體感知單元內容。2.課件出示本單元要求會寫的字,小組內互相交流易錯筆畫。3.全班交流容易寫錯的字,教師點評總結。4.歸類進行書寫指導:“錘、鑿、哼、執、犧、葬”等。重點強調:“鑿、哼、犧”不要多寫一橫;“泰”下面不要寫成“水”。5.學生自主練習寫字,教師隨機指導。活動一:詩以言志 抒人生志向(一)學習《古詩三首》,把握古詩大意。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重點提示“燕”“勁”的讀音。2.讀通詩句,掃清字詞障礙。3.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意思,疏通古詩大意。(二)借助資料,體會詩人志向。1.交流課前查閱搜集到的與詩人相關的資料,聯系詩人的生平經歷和故事,加深對詩人的理解。2.反復朗讀想象,品味馬的矯健、石灰的清白和竹石的堅韌。3.感受詩人的志向,說說詩人的信仰。4.代入角色,幻化為詩人,再次朗讀。(三)托物言志,積累詩句。1.出示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2.反復朗讀,感受詩句中哪些事物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3.拓展古詩:在學過的古詩中,還有哪些事物也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呢 4.采用教師范讀、師生對讀、情境引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人的人生志向,積累古詩。(四)立足志向,創編詩集。1.拓展思路,展開詩歌創編:提到紅軍長征精神,你會想到哪些古詩 提起堅貞不屈的李大釗同志,又會讓你想到哪些古詩 2.分小組合作,制作小詩集。(1)分類進行搜集:可以按作者分類、按內容分類、按時期分類。(2)分享搜集的方法:摘抄、借助網絡查閱等。(3)合理編排目錄、封面,并給詩集命名。(4)召開“以詩會友”讀詩會,展示詩集,自主練習朗讀。3.朗讀展示,評選“最美讀詩人”。活動二:文以傳志 感不朽精神《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整體感知,梳理故事情節。1.齊讀課題,導入學習。從“回憶”破題,引發學生質疑:課文寫的是誰的回憶 回憶了誰 回憶了什么 默讀課文,回顧主要內容,說說課文講了李大釗的哪幾件事。2.借助資料,進行交流,了解李大釗的生平事跡,了解李大釗所處的社會背景,初步了解他燒毀書籍和文件,以及家人和朋友勸他離開北京的原因。(二)關注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品質。1.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理解人物的方法,體會人物形象。請學生默讀課文,找到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認真閱讀,畫出相關語句,運用以前學過的理解人物的方法,批注自己的閱讀感受。2.聚焦描寫人物具體的外貌、神態、言行的句子,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時 間 外 貌 神 態 言 行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后遇害后3.出示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體會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聯系課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和神態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 如果刪去這些內容,是否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 ◇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扁鼻子軍官的目光立刻變得兇惡可怕,他向前弓著身子,伸出兩只大手。啊!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著雨來的兩只耳朵,向兩邊拉。◇他沒有什么模樣,使他可愛的是臉上的精神。頭不很大,圓眼,肉鼻子,兩條眉很短很粗,頭上永遠剃得發亮;腮上沒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幾乎與頭一邊兒粗。4.學習對比手法,揣測內心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周圍人的言行,體會對比烘托的作用,感受不同人物表現背后的心理狀態。(三)品讀感悟,體會品質。1.聚焦“局勢危急,父親堅持留京工作”的部分。(1)關注對話,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體會人物品質。(2)指導朗讀。局勢越來越嚴峻,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 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3)關注語言,引導學生在關聯資料中體會人物品質。(4)指導朗讀。2.聚焦“父親被捕”部分。關注李大釗的行為,引導學生在整合對比中體會人物品質。3.聚焦“法庭審訊”部分。(1)指名朗讀這部分內容。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2)引導學生關聯外貌與神態,在聯想與想象中體會李大釗的堅貞不屈和慈愛。(3)引導學生關聯課前查閱的相關資料,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4)指導朗讀。(5)引導學生關聯外貌對比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同學找到描寫李大釗平時外貌的文字了嗎 老師查到了一段,是魯迅先生對李大釗的外貌描寫,大家聯系著讀讀,有什么發現 ”他的模樣是頗難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樸質,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橢圓的臉、細細的眼睛和胡子、藍布袍、黑馬褂。(魯迅)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李星華)(6)引導學生關注“法庭審訊”的部分,體會李大釗的斗爭精神和復雜情感。除了對“我們”的保護,從父親的語言中你還讀出了什么 父親的哪個舉動讓你印象最深刻 從這最后的一望中你讀出了什么 4.探尋革命者內心的力量,整合文本引讀,深化理解,升華情感。(1)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父親呢 (2)整合文本引讀:在革命工作與個人安危的抉擇中——在面對被捕、酷刑和審訊時——在面對國家與小家的取舍中——(四)首尾呼應,體會表達。1.引讀首尾段。2.引導學生發現聯系,領悟表達:這是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發現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呢 (五)拓展資料,提升認識。1.課后拓展,結合“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激發了解革命先烈的情感。在中國革命歷史上,還有無數像李大釗這樣的革命先烈。課下,大家可以繼續查閱有關革命先烈的資料,了解他們的事跡。2.實踐活動:結合學習收獲和感悟,弘揚人物精神品質,為革命先烈頒發獎項,擬寫頒獎詞。《為人民服務》(一)問題導入,了解背景。1.問題導入:同學們,(課件出示北京新華門影壁上的“為人民服務”)你們知道這一行金色的大字是誰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嗎 2.知悉作者:同學們,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 你們對他又了解多少呢 指導學生合理利用資料,加深對寫作背景的理解。3.解析課題:這篇演講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作的演講 學生自由閱讀相關背景資料后回答。4.初識人物:據你們了解,張思德是一個怎樣的人 為什么會令毛主席如此敬重 播放專題影片《張思德》片段,學生匯報感受,教師隨機引導并補充。5.了解背景:(播放微視頻)抗日戰爭后期的延安正處在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中。毛澤東的勤務兵張思德為人憨厚樸實,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著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默默地奉獻。1944年9月,他帶領戰士在陜北安塞縣的山中燒炭,窯洞突然塌方,他奮力將戰友推出洞去,自己卻光榮犧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會上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這篇演講稿也成為共產黨人行為準則和毛澤東思想的具體體現,在許多年后的今天,重溫這段歷史和這篇演講稿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二)梳理文脈,整體把握。1.情景再現,幫助學生理解。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回到張思德同志的追悼會現場,讓我們在毛主席的演講中去緬懷這位為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好同志。(播放《張思德》電影片段——毛主席的演講)2.學生交流,感情提升。看到那張笑臉了嗎 笑容很燦爛,很有朝氣,只可惜太過短暫。說說你看后的感受。3.這篇課文一共有5個自然段,毛主席是圍繞“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論點一層一層地展開論述的。課文是分幾層意思講的 每層意思是什么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4.小組討論,用橫線畫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出小標題。5.師生通過討論,擬出層次提綱:(1)宗旨: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2)死的意義:重于泰山,輕于鴻毛。(3)不怕批評,堅持好的,改正錯的。(4)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努力奮斗。(5)寄托哀思,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三)整體入手,提煉重點。1.重點之一:隊伍的宗旨。(1)自由讀第1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2)追問:“我們這個隊伍”的目的是什么 (3)課件出示句子: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句子的意思。①思考:從“完全”“徹底”中可以體會到什么 ②指導學生朗讀。2.重點之二:死的意義。課件出示: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1)出示句子,給“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死”字換個合適的詞語。(犧牲)(2)回憶張思德同志是如何犧牲的。(3)啟發學生從看過的影視作品中的正、反兩面人物的死去理解。(4)思考:為什么說“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5)引導學生品讀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br/>①這里引用了司馬遷的一句話。司馬遷是我國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要讀好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固:本來?;?有的人。于:比。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毫無價值、毫無意義,比鴻毛還輕。引導學生聯系張思德同志的事跡來談,也可以聯系革命先烈或者為人民利益勇于獻身的英雄的事跡去談。②說說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③拓展閱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臧克家為紀念魯迅而寫的《有的人》這首詩。那些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雖然死了,但依然活在人們的心里。(6)體會句子寫法:這里通過鮮明的對比,充分顯示了兩種“死”的不同意義,增強了說服力。(7)小結: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為人民服務與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榮的,有價值的。這樣的死是死得其所的。(四)聚焦難度,理解句子。1.出示句子: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就照你的辦。(1)指名讀,理解句子的意思。(2)“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可能會有誰指出 (3)毛主席舉了誰的例子 他的建議為什么會被采納 2.這幾句話是怎么聯系起來的 找出關聯詞,體會關聯詞的作用。(五)深度理解,品讀感悟。1.自由讀課文第4、5自然段。2.學生交流。(1)理解“五湖四?!薄八赖闷渌薄凹耐小薄鞍肌钡囊馑?。(2)連續追問,引發思考: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必須怎樣做 為什么要使人民團結起來 重點強調:團結起來要干什么 過去要講團結,現在呢 (六)閱讀鏈接,交流感悟。引導學習“閱讀材料”的內容,并思考:你還知道哪些為人民服務的例子 1.讀一讀“閱讀材料”中的《十里長街送總理》,體會人民失去周總理的心情。2.交流并感受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周總理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揭題導入,識英雄。總有人在我們身前,成為照亮生活的光。他們因信仰而舍身,為我們點燃這耀眼的時代。百年風雨兼程,百年波瀾壯闊,為信仰而舍身,是一種怎樣的奔赴 1.觀看電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部分視頻片段。2.預習交流,結合課前查找的關于董存瑞的資料,作一個簡單的人物簡介。(二)整體感知,知英雄。1.自主閱讀,快速默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梳理內容,提煉小標題,概括故事大意。進攻受阻→( )→( )→( )→解放隆化教師適時點撥:課文主要場景可以分為進攻受阻→請求炸暗堡→艱難躍進→手托炸藥炸暗堡→解放隆化。2.學生根據整理出來的課文脈絡,試著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3.合作探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在《十六年前的回憶》中學習到的分析人物的方法,體會董存瑞的精神品質。(三)品讀細節,見英雄。1.提出主問題:找出描寫董存瑞神態、言行的句子讀一讀,和同學交流這些描寫對刻畫人物有什么作用。2.學生自主交流。3.聚焦“舍身炸暗堡”這一部分,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動詞,并說說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董存瑞昂首挺胸,( )在橋底中央,左手( )起炸藥包,( )住橋底,右手猛地一( )導火索。從中我體會到: 4.默讀課文,品讀細節,完成表格。主要內容 描寫言行的關鍵詞句 “我”的體會英勇請戰險中突擊舍身炸堡5.聚焦描寫,交流感悟。(1)聚焦語言描寫,見英雄之決心。句子1:董存瑞瞪著敵人的暗堡,兩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連長身邊,堅決地說:“連長,我去炸掉它!”(從對董存瑞的神態和語言描寫,可以體會到董存瑞對敵人的滿腔仇恨和怒火。)(2)聚焦動作描寫,見英雄之果敢。句子2:董存瑞抱起炸藥包,郅順義背起兩兜手榴彈,同時躍出戰壕,沖了上去。句子3:董存瑞夾緊炸藥包,一會兒忽左忽右地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向前滾上好幾米。(從這兩句動作描寫,可以體會到董存瑞的果斷利落和要將暗堡炸毀的堅定決心。)(3)聚焦神態描寫,見英雄之無畏。句子4: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白煙,閃著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鋼鑄一般的臉。一秒鐘、兩秒鐘……他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射著堅毅的光芒。(從這句神態描寫中可以體會到董存瑞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和炸掉暗堡的決心,生動再現了董存瑞為了解放事業奮不顧身、不怕犧牲的光輝形象。)(四)誦讀經典,贊英雄。1.英雄雖然尸骨無存,但精神長留人間。課后查找其他有關解放戰爭的故事,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跡。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開國大典等視頻,體會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2.舉辦“誦讀經典、贊美英雄”主題朗誦會。全班征集朗誦稿,班內組織朗誦比賽。適度拓展:課后我們可以再來讀一讀描寫戰爭歲月中的紅色故事,如《豐碑》等。活動三:拓展閱讀 悟革命品質(一)爭做志愿者,到紅色書籍中尋學習榜樣。學生自發形成紅色宣講團,為本班學生和低年級的學生講解《覺醒年代》這本紅色書籍,展現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二)致敬英雄人物,到紅色書籍中悟理想信念。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三)演繹紅色經典,到紅色書籍中揚精神品質。學生圍繞所推薦的書籍和影片開展推薦分享展示,通過同學們的講解分享,從紅色書籍和影片中進一步理解紅色精神,深度學習紅色文化,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征程上發揮出少先隊員的力量!任務二:尋英雄足跡 重傳承學習目標1.通過實地尋訪家鄉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傳承圣地、革命歷史遺跡等,了解身邊的革命歷史故事及革命英雄人物,加深對人物精神品質的理解,自覺傳承紅色精神。2.展開系列交流分享活動,通過志愿服務、故事分享、制作海報等形式,抒發對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課件。2.學生準備:搜集相關資料,設計尋訪記錄表、準備繪制海報的材料。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實地尋訪 傳誦故事(一)制訂尋訪計劃,規劃尋訪路線。1.小組合作,進行組內研討,確定尋訪主題。2.制訂尋訪計劃,按計劃設計尋訪記錄表,提前做好資料查詢,為正式尋訪做準備。尋找英雄足跡 傳承紅色精神尋訪記錄表尋訪主題尋訪時間尋訪地點過程記錄活動照片活動總結3.結合感悟收獲,即興演講。結合實地尋訪家鄉紅色圣地的所見所聞,用簡短的語言發表自己的感悟和收獲,將自己的真實體驗與同學們分享。(二)實施尋訪活動,完成尋訪任務。1.規劃尋訪路線,組內互幫互助,完成尋訪任務。2.尋訪過程中,分工協作,做好拍照、記錄等,對搜集整理的零碎信息進行梳理歸納。活動二:交流分享 傳承精神展開系列交流分享活動,召開故事宣講會。通過志愿服務、故事分享、制作海報等形式,抒發對革命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任務三:樹遠大理想 揚氣節學習目標1.總結交流課文的表達技巧,能關注人物的外貌、神態、言行描寫,體會人物的品質,受到革命文化教育。2.能選擇適合的材料與方式,真實自然地表達自己的心愿。3.能圍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展開交流,體會這樣寫的好處。課前準備1.教師準備:課件。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搜集材料。課時安排3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園地積累悟技巧(一)“交流平臺”。1.讀讀開頭和結尾,交流開頭和結尾的特點。2.回憶印象深刻的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交流這樣寫的好處。3.讀讀自己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交流哪里寫得好,哪里還需要繼續改進。(二)“詞句段運用”。1.反復朗讀,結合原詩,疏通詩意,說說這些詩句給哪些事物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2.拓展閱讀,尋找自己讀過的其他古詩,說說還有哪些事物在古詩中被賦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3.創設生活情境:提到紅軍長征精神你會想到哪些古詩 提到堅貞不屈的李大釗時,你又會想到哪些古詩 4.將句子還原到課文中,思考:如果刪掉這些外貌和神態描寫會影響全文的表達效果嗎 引導學生感受外貌和神態描寫在刻畫人物形象上的作用。(三)“日積月累”。1.運用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理解俗語的意思。2.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依據情境說出相應的俗語。3.熟讀成誦。課后再去搜集并積累其他與勸勉有關的俗語。活動二:選用方式巧表達(一)創設情境,暢談心愿。1.設置心愿墻,分享自己的心愿,并制作簡單的心愿卡,貼在心愿墻上,展示自己的心愿。2.列出“心愿采訪清單”(什么心愿 這個心愿是寫給誰的 為什么許下這個心愿 準備如何實現心愿 等等)。3.組內采訪,合作交流。(二)選擇內容,合理規劃。明確心愿后,引導學生想想選擇什么材料來表達自己的心愿,組織學生分享交流,打開思路,構思內容,豐富材料。(三)根據內容需求,選擇合適形式。出示教材中的“心愿”思維導圖,根據提示,自由書寫心愿卡。(四)交流修改,分享心愿。將心愿分享給同學們聽,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活動三:遠大理想演講賽(一)商討策劃。在前期學習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商討策劃演講朗誦比賽的主題和計劃。(二)商定內容。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從小銘記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愛黨愛國,發憤圖強,樹立遠大理想。小組內商定演講內容,以合作的形式進行展示匯報準備。(三)討論規則。結合班級情況,集中討論評比規則和獎勵辦法。(四)匯報展示。邀請任課教師或者家長一同參與,進行匯報展示,并評選優勝小組。(五)抒發理想。采用海報宣傳、現場抽選、互動比賽等形式,走進中低年級班級,呼吁更多的人參與比賽,抒發自己的遠大理想。(一)資源。1.文本資源:關于理想信念的文本、圖書等。2.視頻資源:紅色經典影視作品、視頻資源。(二)工具。網絡平臺、演示文稿、過程性評價和單元測評的分級標準。本任務群創設了“追尋英雄足跡 爭做勵志少年”這一緊扣單元主題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的實際經歷,根據所學的紅色經典故事、認識了解的英雄人物事跡,激發追逐夢想、實現遠大理想的信心和勇氣。任務實施過程中,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深入理解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隨著學生閱讀理解的推進,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類型的資料,了解人物所處環境,加深對人物品質的體會,豐富對革命英雄人物的認識。1.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不同文體不同的特點,根據特點設計教學環節,體現不同文體的文本價值和文學賞讀意義。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發揮不同文體的獨特價值,不同文體運用不同的教法,發揮不同的價值和作用,體現文學閱讀的豐富性。2.教學時要從學生的真實學情出發,將大主題任務的實施開展分化成易于學生接受的、符合學生能力的、有創意特色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活動,各任務之間環環相扣,緊密相關。此外,學習活動的實施開展還要結合不同地域的不同特色,發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可具體實施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綜合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