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探秘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人文主題分析本單元圍繞“大自然的秘密”主題進行編排,有古詩,有短文,還有兒童詩。《古詩二首》中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絕句》都描寫了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觀;《雷雨》描繪了雷雨前后景色的變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充滿情趣的兒童詩,它為我們揭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針”;《太空生活趣事多》講述了太空生活有趣的事情。語文實踐活動“探秘大自然”,旨在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自然界中有許許多多奇妙的東西。“語文園地六”中的“寫話”也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奇妙的自然現象”中不懂的問題,在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時,還要養成努力學習的好習慣,因為知識是探索大自然的基礎。本組內容體裁各異,語言生動,內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語文要素分析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學期已練習過“找出課文中的具體信息”及“整合信息,作出推斷”“綜合課文的信息,簡單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之類的題目。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在此基礎上,又有了更高層次的提升——“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課文內容”。教材學習中也是基于此循序漸進地展開,如《古詩二首》讓學生先是抓住關鍵詞句,聯系生活經驗,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雷雨》中要求借助主要信息說說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變化;“語文園地六”中《最大的“書”》讓學生閱讀找尋巖石“書”是怎么形成的……從找出具體信息到提取主要信息,從根據信息作出簡單推斷到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不僅要求學生關注的信息量增大,而且要求學生要對信息進行比較、篩選、分析,不斷提升思維能力,這也為中高年級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培養整體感知,初步概括能力打下基礎。學習任務群定位綜合人文主題及語文要素,本單元屬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不斷通過閱讀、觀察,獲取整合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比如: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變化;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此外,它還引導學生做到留心觀察,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了解化石的科學知識、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的同時能主動參與交流、傳遞信息。一系列自然科學知識的整合、探索與交流,實現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中提到的“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夠溝通需要”這一目標,本單元的整體框架基本與之一致。學習主題基于以上的單元解析,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定為“探秘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并以“童聲同講大自然”為核心任務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以“領略自然風光之美”“解密自然現象之奇”“留心觀察,多多去想”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扎實地落實語文要素,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獲得相關的自然科學常識,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學習目標1.學習認讀53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正確書寫34個生字,會寫34個詞語。2.閱讀描寫大自然景象的古詩、短文、兒童詩,初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能背誦《古詩二首》《雷雨》。3.在語境中體會詞語運用的好處,能運用學過的方法猜測詞語的意思,并說出理解詞語的方法,積累好詞好句。4.能提取主要信息,說出雷雨前后景色的變化、“天然指南針”怎樣幫助人們辨別方向、太空生活中的趣事。5.聯系生活經驗分享自然之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逐漸產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任務框架評價指標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等級識字與寫字 能正確讀寫字詞。 ☆☆☆閱讀與鑒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二首》《雷雨》《憫農》(其一)。 ☆☆☆能提取主要信息,聯系生活經驗,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能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在語境中體會詞語運用的好處。 ☆☆☆表達與交流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描述的自然景觀。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變化。 ☆☆☆能清楚表達“天然指南針”怎樣幫助人們辨別方向和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感受大自然的無窮魅力,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 ☆☆☆梳理與探究 能采用多種媒介閱讀、運用相關資料,梳理探究出本單元學到的自然科學常識,表達清楚得體,有效傳遞信息。 ☆☆☆任務發布:童聲同講大自然學習目標1.明確單元主題,整體感知本單元學習內容。2.明確本單元學習任務,了解“探秘大自然”的活動流程。課前準備1.師:梳理任務,制作課件。2.生:瀏覽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出示任務情境。春天來啦,很多同學利用周末時間走出了家門,來到公園、野外郊游踏青,見到了柳枝抽新葉,聽到了泉水叮咚響,嗅到了花草的芳香,見識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為此,我們班要組織一次“童聲同講大自然”活動,讓我們一起探秘大自然,去學習和搜集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科學常識,一起爭當小小講解員,成為大自然的代言人!(二)閱讀學習導航,了解任務流程。(三)瀏覽本單元的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內容。課 題 體 裁 主要內容《古詩二首》 古詩 西湖、浣花溪的景色《雷雨》 散文 夏季時節的雷雨景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兒童詩 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太空生活趣事多》 科學小品文 介紹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現象任務一:領略自然風光之美學習目標1.認識“曉、慈”等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行”,會寫“湖、蓮”等8個字。2.學習本單元描寫自然景觀的古詩,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3.想象畫面,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描述的自然美景。課前準備1.師:梳理任務,制作課件。2.生:預習《古詩二首》。課時安排3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游杭州西湖(一)共賞美景,交流導入。(出示西湖荷花美景)同學們,看,此時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是啊,真是美不勝收!說起荷花,老師還想到了一首詩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暢游杭州,漫步西湖——板書課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走進大自然,去欣賞六月的西湖美景。(二)蘇公堤上來識字。1.出示荷葉上的生字,借助拼音自己讀。2.交流識字方法。多種形式識記。3.學寫“蓮”“荷”。分析結構、偏旁、關鍵筆畫及占格;范寫,練寫,反饋。過渡:生字放回古詩,初讀感知。(三)圖文結合學古詩。1.解詩題。曉:聯系“春曉”理解,“曉”是“早晨”的意思。凈慈寺:出示圖片,介紹其是西湖岸邊的一座寺院。林子方:他是詩人楊萬里的好朋友。2.抓字眼。前兩句:通過理解“畢竟”“不與”等詞語,體會作者對西湖六月風光的喜愛贊美之情。教師指導朗讀。后兩句:說說詩中描寫了什么景物。體會“碧”“紅”色彩的明艷。結合“接天”和“無窮”,想象一望無際、一碧萬頃的壯美景色。“映日”是指在陽光的映照下,荷花呈現出一種特別美妙的色彩。“別樣紅”體會朗讀。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眼想象畫面,并交流自己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3.悟詩情。整體出示全詩。引導學生體會:看到這么美的景色,詩人忍不住發出贊美。所以詩人先寫自己的贊嘆,再寫美麗的景色,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對這西湖六月美景的喜愛之情。(四)總結回顧古詩。體會詩人對色彩的用心描繪,感受六月西湖與眾不同的美,想象詩人所寫的畫面。朗讀背誦全詩。活動二:游成都浣花溪(一)談話導入。上一站,我們漫步西湖,欣賞到了六月西湖的別樣美景,今天我們再一起跟隨杜甫來到成都浣花溪草堂,一睹草堂周圍那明媚秀麗的春色。(二)草堂識字擂臺賽。1.出示生字,自讀,同桌交流識字方法。2.注意讀準多音字“行”,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3.游戲鞏固。(三)學習古詩,想象畫面。1.自讀,找出前兩句詩中所描寫的景物。2.抓住關鍵字:由“鳴”“上”二字可以想象黃鸝的快樂鳴唱,感受到白鷺飛得高遠的畫面;西嶺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裝在窗戶里,理解“含”字的意義;“千秋”“萬里”是虛數,運用了夸張的寫法。3.體會動靜結合,感受詩中的色彩美。(黃 翠 白 青)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畫面。交流,指導朗讀。(四)讀詩句,想象畫面,感悟詩情。活動三:誦古詩,繪美景(一)復習《古詩二首》,完成下面的表格。詩 題 描寫的景物 如何寫 為何寫 如何配畫《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 蓮葉 荷花 顏色對比 為了表現西湖的美麗景色,并贊美它 蓮葉的碧綠 荷花的紅艷《絕句》 黃鸝 翠柳 白鷺 雪 船 動靜結合 突出景色的靜謐 靜謐的雪 漂泊的船(二)誦讀古詩。1.誦讀《古詩二首》。2.誦讀其他描寫自然風光之美的古詩。(三)詩配畫。結合詩中景物,聯系詩人情感,創作詩配畫。班內展示。任務二:解密自然現象之奇學習目標1.會認“壓、蟬”等33個生字,會寫“雷、烏”等26個字,會寫“雷雨、烏云”等34個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雷雨》。3.能提取主要信息,說出雷雨前后景色的變化,“天然的指南針”是怎樣幫助人們辨別方向的,太空生活中的趣事。4.能在語境中體會詞語運用的好處,能運用學過的方法猜測詞語的意思,并說出理解詞語的方法。5.能了解一些化石知識,感受川川的勤學好問,有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課前準備1.師:制作課件。2.生:讀熟課文,自主識記生字。課時安排4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解自然現象,觀自然神奇前面,我們欣賞了大自然的風光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探自然之奇,去觀察、去體驗、去感受,一起解密大自然!(一)初探自然現象,解密“雷雨”前后。1.初讀課文,學習字詞。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6課,一起欣賞作者筆下的這場——雷雨。(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巧記字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字形,全班交流。教師重點正音“蟬、垂”,注意“戶”在“窗戶”一詞中讀輕聲。2.默讀課文,梳理脈絡。(1)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寫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哪些寫的是雷雨后的景象?(2)抓住“雨下起來了”“雨越下越大”“雨聲也小了”這些關鍵詞句,明確第4~6自然段寫的就是雷雨中的景象。(3)引導學生找到寫雷雨前、雷雨后景象的相應自然段。小結: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順序寫出了不同的景象。3.了解雷雨前的景象。(1)默讀第1~3自然段,圈畫出作者寫了哪些景物。(2)結合語境理解詞義,朗讀句子。出示詞語:壓下來、垂下來。(3)放回句子,體會“壓”“垂”的運用之妙。對于“壓”“垂”的理解,首先借助動作或圖片,直觀理解詞的本義;然后結合語境,聯系生活,體會詞語運用的巧妙;最后,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將理解、運用、積累融為一體。(4)指導朗讀:想象雷雨前的情景,你有何感受?(烏云壓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帶著感受去讀。4.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1)過渡:雷雨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的變化呢?圈畫出來。(樹、房子、雷聲、雨)(2)用“越來越……”說說雷雨中景物的變化。(3)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背誦第4~6自然段。5.理解感受雷雨后的景象。(1)默讀第7、8自然段,圈畫出課文描寫的景物。(太陽、彩虹、蟬、蜘蛛、池塘、青蛙)(2)邊讀邊想象畫面,引導學生思考:這些雨后的景象帶給你怎樣的感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6. 遷移表達,整體提升。(1)回顧全文,完成表格。(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變化)雷 雨 描寫了哪些景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先同桌相互說一說,再全班交流。(借助關鍵信息說說雷雨景象的變化,結合課文情境,運用學過的詞語進行個性化表達。)(2)嘗試背誦課文。(二)我是解密書法家。交流“我會寫”中的生字,分析結構、關鍵筆畫及占格,重點指導“雷”“黑”“垂”。1.“雷”“黑”:觀察兩字上下部分的寬窄有何不同。2.“垂”:第三畫是豎,四個橫等距但長短不同。活動二:天然指南針,助我辨方向(一)野外識字營。1.交流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熟字識記、擴詞識記、結合語境隨文識字、結合字義識記。鼓勵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識記字形,了解字義。2.游戲鞏固:野外識字集訓營。(完成課后題第二題“讀一讀,記一記”。)(二)野外探險我能行。1.朗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時 間 天然的指南針中午夜晚陰雨天雪天 2.理解太陽是怎樣幫助人們辨別方向的。結合生活識記理解光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對的;理解“忠實”“向導”的含義。3.小組交流:“北極星”“大樹”“積雪”是怎樣幫助別人辨別方向的?可借助圖片理解把北極星比作指路燈;聯系生活經驗理解比較“稠”和“稀”,或者結合語境理解“稠”的意思;借助溝渠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溝渠南面因有遮擋,陽光照射時間比北面少,所以溝渠南面的雪化得慢。4.誦讀全詩,發現首尾呼應,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三)我是小小探險家。課后第三題(選做題):生活中還有哪些辨別方向的辦法?可以請教周圍的人。(四)我是小小書法家。1.練習書寫本課9個生字。2.小組內進行交流、匯報,教師做適當的點撥和示范。活動三:我是航天員,探秘去太空播放“天宮課堂第一課”片段,引導交流: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在哪里嗎?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國家的航天員已經可以在太空為我們授課了,并且可以為我們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的場景。在遙遠的太空有許許多多神秘而有趣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一)我是太空識字官。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1)形聲字規律識記:航、宇、固、艙、桶。(2)其他識字方法。2.擴詞練習。宇 宇宙 宇宙飛船航 航空 航空公司員 隊員 少先隊員(二)我是小小航天員。1.默讀全文,完成表格。趣 事 有趣之處睡覺活動喝水洗澡2.感受太空睡覺之趣。(1)指名讀第2自然段,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在空間站里睡覺有什么有趣的地方?(2)學生交流,教師設問引導。你平時是怎么睡覺的?感覺怎么樣?(躺在床上睡覺,很舒服)要是在太空里躺著睡覺會怎么樣?航天員怎么才能睡上安穩覺呢?提醒學生借助課文中的關鍵信息說一說,可以播放航天員在太空睡覺的視頻進行直觀感受。(3)總結:在空間站里睡覺有趣的是睡覺無所謂躺著站著,但是要鉆入固定在艙壁上的睡袋里。3.小組合作交流太空“活動”“喝水”“洗澡”之趣。(1)活動:跟在地面上用腿腳行走不同,航天員在艙體里移動主要靠手臂。(2)喝水:即使把杯子倒過來,水也不會往下流。航天員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種帶吸管的飲水袋,直接把水擠到嘴里。(3)洗澡:設計了一個密封浴桶,在下邊安裝吸管,它可以把噴頭噴出來的水朝一個方向吸;現在航天員通常只用免洗濕巾擦拭身體,這就簡單省事多了。(三)太空生活大揭秘。太空生活這么有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補充小結:因為處于失重狀態。物體在太空中沒有了地球的引力,也就沒有了重量,顯得輕飄飄的。太空生活可真有趣,課下同學們可以繼續探索自然科學,獲取更多有趣的自然科學知識。活動四:我是地質勘探員(一)自主閱讀。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閱讀課文。(二)全班交流。1.文中寫了巖石“書”的哪些內容?2.巖石這本“書”是怎么形成的?3.巖石“書”有什么作用?(三)感受人物形象。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勤學好問)小結:要養成努力學習的好習慣,因為知識是探索大自然的基礎。任務三:留心觀察,多多去想學習目標1.認識“博、館”等9個生字,認讀有關場所名稱的詞語,學習利用場所名稱識字。2.能正確書寫“含、迎”等容易多寫或少寫筆畫的字,以及“蕩、滿”等結構易錯的字。3.能運用學過的方法猜測詞語的意思,并能說出理解詞語的方法。4.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對大自然的疑問寫下來,有主動探尋自然奧秘的欲望。5.梳理生活中及本單元學到的自然科學常識,能清楚得體地表達,積極爭當大自然的小小講解員,激發自己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課前準備1.師:制作課件,搜集圖片和視頻。2.生:預習“語文園地六”。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活動一:梳理自然科學常識(一)大自然里打擂臺。1.創設情境,去認識“識字加油站”中有關場所名稱的詞語。第一行都帶“館”字;第二行都帶“所”字。“館”“所”前面的詞是對這一場所功能的說明。2.字詞擂臺賽——字詞句運用。(1)第一題:兩組易錯字。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兩組字易錯的地方:第一組是容易多寫或少寫筆畫的字,拓展:低、底、真、具、燒、步、然、冒。第二組是結構易錯的字,拓展:藥、愿、蓮。(2)第二題:猜猜加點詞語的意思,和同學交流理解詞語的方法。(二)我是自然代言人。1.激趣導入。出示教材中的問題:“為什么星星會眨眼睛?”“為什么雨后天上掛著彩虹?”“花為什么是五顏六色的呢?”……大自然中有無數奇妙的現象,你又了解多少呢?同學根據課前的資料搜集,交流產生這些自然現象的原因。2.交流:大自然中的秘密。過渡:大自然真是奇妙啊!你的心中是不是也藏著很多“問號”?讓我們一起來交流:(1)小組內交流,匯總。(2)小組代表將匯總到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3)小組內制作問題卡片。3.教師將最具代表性的問題卡片張貼在班級內的展示欄內,鼓勵同學們在課間互相交流,看看誰知道答案。4.展示臺:參與管理班級圖書角,學會給圖書分類,知道去自然科普書中探尋大自然的秘密,共同閱讀本單元的推薦書目。活動二:爭當小小講解員(一)明晰講解要求。1.內容:可以講解諺語中暗含的自然現象、古詩中的自然風光、科學短文中的自然科學常識。2.要求:表達清晰,自然知識嚴謹科學,樂于分享,表達流暢。3.形式:四人小組組內交流,組內互評、修訂。個人登臺展示,可以圖文并茂或者制作PPT。(二)爭當小小講解員。學生自愿上臺交流生活中或本單元學習的自然科學常識。全體學生擔任評委,進行評分,評選出大自然的“小小講解員”。小小講解員評分表 學 號評價標準 1 2 3 ……提取大自然中有代表性的事物(20分)對自然事物進行了科學描述,有科學依據(20分)展示內容圖文對應,版塊清晰合理(20分)能突出事物的神奇、奇妙之處,內容清晰有創意(20分)語言流暢,聲音響亮,表述規范科學,有吸引力(20分)(三)頒獎儀式。頒發“小小講解員”證書,公布大自然代言人名單。總結:同學們,通過這段時間的大自然探秘學習實踐活動,我們增長了許許多多的自然科學知識,這真是讓人驚喜,希望同學們繼續保持對大自然的探索欲,不斷徜徉自然,探究自然,爭取人人成為大自然的百事通!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科普“北斗七星與北極星”“溝渠中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及拓展在野外判斷方向的一些辦法。結合教材內容,推薦了《大自然的聲音》、葉圣陶的《爬山虎的腳》等選文,《大自然的秘密》《神奇的自然學校》《DK自然傳奇大百科》等課外書目,《自然傳奇》《中國地理》《四季中國》等紀錄片,全方位地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學習中還借助了觀察單、過程性評價表等工具。本單元的課文蘊含著豐富的自然科學常識,要避免把語文課上成自然常識課。1.留心觀察,多多去想。這是本單元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中所要注意到的。在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多多去想的習慣,大自然中隱藏著許多知識,鼓勵學生走向大自然,做到勤學好問。因為掌握知識是探索自然的基礎。2.本單元的寫話是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使用疑問詞提出有關大自然的問題。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到書中所給的例句中的疑問詞“誰”“怎么”“哪兒”,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疑問時也能準確使用疑問詞。3.教學本單元時還要關注“聯系生活經驗,了解課文內容”。如“讀詩句,想象畫面”“了解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等都需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才能獲得相應的感受和體驗。同時,應注意讓學生在學習、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