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探索漢字秘密 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探索漢字秘密 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探索漢字秘密
——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任務群整體教學設計
人文主題分析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中唯一的識字單元,人文主題是“傳統文化”,教材編排了《神州謠》《傳統節日》《“貝”的故事》《中國美食》四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三”中“日積月累 十二生肖”等內容。本單元有歌謠、故事、詞配畫等多樣的課文形式,課文內容也非常豐富,分別從歌謠、節日、漢字、美食等不同角度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有利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識字學詞,激發識字的興趣,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語文要素分析
作為教材中的識字單元,教學重點就是識字與寫字。本單元出現的68個要認的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教材編排的多維度的訓練內容,便是圍繞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而設計的:《“貝”的故事》介紹了貝字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課后練習中看圖猜加點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中國美食》課后練習,引導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發現帶“火”和“灬”的字大多與“火”有關;“語文園地”“字詞句運用”,根據形聲字的形旁猜字的意思再選字填空,并查字典驗證;在“語文園地”“我的發現”板塊中發現帶“心”和“忄”的字大多與“心理、情感”有關,帶“刀”和“刂”的字大多與刀或切割有關,能夠發現偏旁之間的關聯。整個單元的形聲字識字學習活動形式多樣,目標逐級而上。
學習任務群定位
綜合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本單元屬于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本單元是識字單元,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圍繞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設計了多維度的訓練內容。教材的編排與設計符合課標“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中提出的:“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范,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奠定語文基礎。”本單元的整體框架與之基本一致。
學習主題
基于以上解析,本單元以“探索漢字秘密”為學習主題,以“走進漢字王國”為核心驅動任務,先后設計了“唱中華歌謠”“品中國美食”“講漢字故事”“漢字大揭秘”等子任務,旨在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識字學詞,借助形聲字構字規律識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實現單元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認識68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漂”“炸”,會寫35個字,會寫“神州、中華”等38個詞語,積累“華夏兒女、甜津津”等詞語。
2.能利用韻文、形旁與字義的聯系、借助圖片識字。
3.在語言環境中感受漢字魅力,了解漢字發展的文化,能講漢字的故事,積累富有民族語言特色的詞匯。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和文化的悠久。
任務框架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評價等級
識字與寫字   能正確讀寫字詞;能總結偏旁表義的特點,發現偏旁之間的關聯。 ☆☆☆
閱讀與鑒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傳統節日》、“十二生肖”。 ☆☆☆
  了解漢字文化發展,積累富有民族語言特色的詞匯。 ☆☆☆
表達與交流   能聯系生活,選一兩個傳統節日,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 ☆☆☆
  能說說自己家鄉的美食。 ☆☆☆
  能講述漢字的故事。 ☆☆☆
梳理與探究   能梳理本單元形聲字,借助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歸類識字。 ☆☆☆
  能感受到漢字的魅力,樂于探究漢字發展的文化。 ☆☆☆
任務發布:走進漢字王國
學習目標
1.明確單元主題,整體感知本單元課文內容。
2.明確本單元學習任務,了解“探索漢字秘密”的活動流程。
3.初步學習本單元的詞語。
課前準備
1.師:梳理任務,制作課件。
2.生:初步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任務發布。
1.情境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這個單元,讓我們走進祖國的傳統文化,去探索漢字的秘密吧!
2.閱讀學習導航,了解任務流程:同學們要通過“唱中華歌謠”“品中國美食”“講漢字故事”這三關,才能順利開啟漢字寶箱。讓我們一起出發,先來了解一下第三單元都有哪些內容吧!
(二)預習本單元學習內容。
1.自讀課文,圈出要求會認的生字,標畫生詞,想一想識字的好方法。
2.小組內以自己喜歡的形式讀一讀課文。
3.小組上臺展示課文朗讀。
(三)初步檢查字詞預習效果。
1.出示課文中易讀錯的詞語,排火車讀一讀。
2.出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指導學生讀一讀。
(四)總結本課。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初步朗讀了這個單元的課文,讀了難讀的詞語,了解了這個單元的學習任務,讓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下節課開啟我們的旅程吧!
任務一:唱中華歌謠
學習目標
1.認識30個生字,會寫17個生字,積累“神州、中華”等詞語,積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等詞語。
2.能利用讀韻文、形旁與字義的聯系、借助圖片等方法識字。
3.能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詞語的表達效果。
4.朗讀課文,背誦《傳統節日》、“語文園地三”“日積月累 十二生肖”。
5.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能按時間順序排列。聯系生活,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節的,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課前準備
1.師:制作課件、生字卡片。
2.生:熟讀課文;搜集十二生肖的故事,生肖郵票、繪畫、民間藝術等;搜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是中國娃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我們都是中國娃,你知道我們祖國的全稱嗎?你知道祖國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嗎?讓我們走進《神州謠》,歌唱我們偉大的祖國吧!
(二)識字加油站。
1.出示本課的詞語,指導讀字詞,教師正音。
2.識記字形,理解字義:在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的基礎上,教師指導歸類識字。
(1)偏旁歸類識記。如“涌、濃”“峰、峽”等,讀一讀并說說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偏旁識記。
(2)利用熟字識記。利用加一加、換一換、減一減等方法識記。
(3)字理識記。“州”字與“川”字進行比較,通過看“州”字的演變過程, 滲透漢字文化。
(4)生活識記。調動經驗識記,如結合地名識記,峽——三峽、劉家峽。
(5)語境識字。組成常用詞語,讀一讀鞏固生字。如:齊——齊心。
(三)小小書法家。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認讀生字,教師正音。
2.教師指導,生字組詞練習。
3.發現字形結構規律,把握同一類字的書寫規律與不同點:
左右結構:如峽、族、誼,左窄右寬。
上下結構:如齊、奮,上寬下窄。
4.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四)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發現課文特點:每句話都有三個字,讀起來很有氣勢,朗朗上口。
2.多種形式朗讀歌謠,采用教師范讀、師生對讀、打節拍讀等形式,感受兒歌明快的節奏和韻律。
(五)感悟歌謠。
1.第一小節:
指名讀。知道“神州、中華”都是我們祖國的名稱。初步了解祖國山川美如畫。
2.第二小節:
(1)指導朗讀,說一說第二小節寫了祖國的哪些地方。
(2)朗讀感悟:同學們,用心讀一讀第二小節,從“奔、涌、長、聳”這四個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3)教師補充黃河、長江、長城、珠峰的圖片及視頻資源。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啟發引導:奔——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一瀉千里。
涌——長江之水驚濤拍岸、洶涌澎湃。
長——長城蜿蜒盤旋。
聳——珠峰巍峨峻拔。
(4)教師出示更多的祖國山川的視頻圖片,學生觀看后談體會。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小節: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川美如畫。我們都是中國娃,我們為自己是中國娃而驕傲! 讓我們讀出對祖國山川之美的贊美和自豪之情吧!
3.第三小節:
(1)出示地圖,指認臺灣島、海峽、大陸的地理位置,理解“隔”的意思。
(2)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啟發理解: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大陸與臺灣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
(3)指導朗讀,要讀出對祖國統一的期盼和深情。
4.第四小節:
(1)交流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知識,知道各族人民情誼深厚。
(2)聯系生活,結合圖片理解“繁榮”一詞。知道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斗。
(3)指導朗讀。讀出中國娃對祖國繁榮富強的祝愿與向往。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讀讀記記四字詞語。
1.出示課后題第三題的四字詞語,多種形式認讀、識記。
2.試著交流詞語的意思:這些詞語都飽含了對祖國的贊美與祝福,請同學們用心讀,用心記。
(七)總結過渡。
1.總結:我們都是中國娃,我們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們盼望祖國的統一,我們各民族團結一心,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2.過渡:下節課,我們將走進祖國的傳統節日,了解那些有趣的民風民俗。
活動二:我愛傳統節日
(一)導入本課。
1.談話導入,交流什么是傳統節日。
2.交流、導入本課:我們都是中國娃,你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祖國的傳統節日。
(二)識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詞語,讀字正音。
(1)“乞巧”一詞兩個字都是第三聲,注意在語流中“乞”的變調。
(2)“重”是多音字,讀陽節,出示詞語讓學生分辨:、、;、、。
2.識記字形,理解字義。
(1)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如“傳、宵、餅”等。
(2)利用熟字識記。利用換一換、減一減等方法識記,如“貼、賞”等。
(3)生活識記。調動學生經驗識記,如:巷子——巷。
(4)漢字演變識記。出示“祭掃”中“祭”的甲骨文字形,借助字形理解字義。
(三)小小書法家。
1.出示要求書寫的生字,認讀生字,教師正音。
2.發現字形結構規律,把握同一類字的書寫規律與不同點:
左右結構:“貼、敬”左右等寬;“轉”左窄右寬。
左中右結構:街。左中右三個部分要寫緊湊,注意穿插避讓,左、中高,右部低。
獨體字:舟。字在田字格中間。
(四)誦讀課文。
1.自主朗讀課文。教師對朗讀的停頓進行點撥:句子之間的停頓稍長,句子內的停頓稍短。
2.多種形式朗讀:個人表演讀,同桌拍手讀,師生對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3.圈出文中寫出的七個節日名稱,并在課件中出示,讀一讀節日名稱。
4.出示課后第二題,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節日。
(五)深入學習課文。
1.小組合作學習,出示要求:每人選一兩個節日,說說自己是怎樣過這個節日的。
2.理解“傳統習俗”: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等,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這些傳統習俗也就是我們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
3.全班交流:請你選一個節日,說一說你和家人過這個節的時候都有哪些傳統習俗?指導學生交流課文中另外六個傳統節日過節時的習俗。
4.補充圖片和資料,理解“乞巧”的含義:教師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介紹乞巧節的習俗,理解乞巧的意思是“祈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朗讀的感情基調,指導“清明節……”一句時,可聲音低沉,讀出緬懷之情。
(六)傳統節日我知道。
1.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我國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
2.教師適時出示圖片視頻,展示最具代表性的少數民族節日的習俗。
(七)總結拓展。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祖國的傳統節日,感受了那些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作為中國娃,我們要傳承并發揚下去,讓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2.拓展:對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制作手抄報,在班級角進行展示。
活動三:聊聊十二生肖
(一)交流十二生肖的來歷。
1.交流自己、家人的屬相及十二生肖的來歷: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們經常會被問到自己的屬相。十二個屬相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十二生肖的來歷嗎?
2.交流課前了解的十二生肖的來歷。
(二)誦讀《十二生肖》。
1.出示“語文園地”“日積月累”,試著讀一讀,指名讀,教師正音。
2.全班多種形式朗讀十二生肖。(排火車、分小組、師生接讀等)
3.嘗試背誦。
(三)十二生肖我知道。
1.教師出示十二生肖文化,并介紹每個屬相代表的寓意:子鼠納福、丑牛賀春、寅虎生威、卯兔迎春、辰龍飛騰、巳蛇獻瑞、午馬奔騰、未羊安泰、申猴靈動、酉雞吉祥、戌狗興旺、亥豬福家。
2.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的十二生肖的其他故事,比如,為什么十二生肖里面沒有貓?
3.展示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十二生肖的郵票、繪畫、民間藝術品等資料,讓更多的伙伴了解生肖文化。
(四)總結。
教師總結:在任務一的學習中,同學們欣賞了祖國的壯美山河,感受了傳統節日濃濃的節日氣氛與文化傳承,還講述了十二生肖的趣味故事。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發現探索!
任務二:品中國美食
學習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炸”,積累“美食、紅燒”等詞語。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燙、熏”等字,發現偏旁“火”和“灬”的聯系。
3.能說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食物有哪些。
4.能說說自己家鄉的美食。
課前準備
1.師:制作課件、生字卡片。
2.生:熟讀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愛中國美食
(一)明確活動任務。
1.回顧學過的課文,小結收獲。
2.揭題:今天,我們將走進《中國美食》,去發現美食中的漢字秘密。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借助課文圖片和拼音,自由朗讀課文,把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重點關注易讀錯音的字。
如,認讀詞語“醬面”,用“”字組詞,出示詞語“油、魚、雞”等。
3.教師出示帶生字的詞語,開火車認讀。
4.師生多種形式合作讀詞語。
(三)走進文本,隨文識記。
1.教師出示圖片,認讀菜名,識記帶有“艸”的生字。
(1)出示圖文:涼拌菠菜、紅燒茄子、小雞燉蘑菇,指名認讀。
(2)引導觀察“菠菜、茄子、蘑菇”這三個詞語,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3)教師指導學生結合圖片以及生活經驗,總結帶有“艸”的字大多與“植物”有關。
2.指導學生談美食,講做法,識記偏旁為“火”和“灬”的生字。
(1)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名中有哪些烹飪方法?
教師隨機板書“煎、煮、蒸”“燒、烤、爆”等字。
(2)播放“煎、煮、蒸”“燉、炸、烤”等烹飪方法的視頻,初步理解這些烹飪方法的區別。
(3)暢談自己喜歡的美食和烹飪方法:你喜歡什么美食?它是怎么制作的?
3.指導觀察,發現偏旁為“火”和“灬”的字之間的關聯。
(1)回顧烹飪方法,觀察“煎、煮、蒸”“燉、炸、烤”等字,說說有什么發現。
(2)教師點撥:帶有“火”和“灬”的字,字義大多與“火”有關。
(3)嘗試說出其他帶“火”或“灬”的字,如“熱、煙、燈”,進一步感受偏旁為“火”和“灬”的字在字義上的關聯。
(四)抓住要點,分類指導寫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燒、烤、炒、飯、雞、鴨。
2.引導學生觀察共性,提示要點。
(1)說一說字形特點。
(2)交流偏旁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捺變點,如:火——燒、烤、炒,又——雞。
3.學生練寫,個別指導。
4.作業展示,評價反饋。
活動二:我和美食的約會
(一)識字加油站——我喜歡的食物。
1.出示“語文園地三”“識字加油站”中的詞語,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啟發學生:仔細觀察,這些詞語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詞語的意思與什么有關系?
3.學生交流:讀這些詞語的時候你會聯想到什么食物?
4.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自己吃過的美食,句式:我吃過   的   。
5.學生交流:用這些詞語介紹自己喜歡的食物。
(二)我的發現——偏旁之間的關聯。
1.出示“語文園地三”“我的發現”中的第一組漢字:
(1)啟發學生:讀一讀這六個生字,你發現了什么?學生交流,這六個字都是做菜的方法。
(2)學生交流哪些菜名里面包含這些漢字。如:炒雞蛋、烤羊肉、燒白菜、煎魚、蒸包子、煮稀飯。
(3)交流:這些菜的名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如,都帶有“火”或“灬”,都與火有關。
(4)教師總結:菜名包含烹飪方法,并且“火”和“灬”都與“火”有關。
2.出示第二、三組漢字:
(1)讀一讀,看看發現了什么。學生交流,“忄”與“心”都與“心理、情感”有關;“刀”和“刂”都與“刀或者切割”有關。
(2)你還知道哪些帶有這些偏旁的漢字?學生交流,教師出示,讀一讀,認一認。
(三)家鄉美食我介紹。
“我愛中國美食”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了解了這么多美食中的漢字秘密,身為中國人,真為我們獨特的傳統文化感到驕傲!
我們的家鄉也有很多美食,課后同學們可以查閱資料了解我們家鄉的特色美食,以“家鄉的美食”為主題制作一份小報,介紹幾種家鄉的美食,可以手繪,也可以剪貼畫報,我們將把同學們的作品展示在宣傳欄中。
任務三:講漢字故事
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漂”。會寫“貝、殼”等9個生字,會寫“動物、貝殼”等11個詞語,積累“珍、幣”等生字拓展的12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講述“貝”字的故事,了解“貝”作偏旁的字大多數與“錢財”有關。
3.能借助圖片,了解“鏡、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4.能借助形旁猜測字義、準確選用形聲字并查字典驗證。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為部首,能用這些部首查字典。
5.搜集資料,能講一講其他漢字的故事。
課前準備
1.師:制作課件、生字卡片。
2.生:熟讀課文、準備字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探索“貝”的故事
(一)明確活動任務。
1.回顧學過的課文,小結收獲: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唱中華歌謠,了解了祖國博大的傳統文化;我們品中國美食,發現了美食里漢字的秘密。
2.揭題:今天,我們將走進《“貝”的故事》,去了解漢字的故事。
(二)識字加油站。
1.出示本課的生字詞。指導學生讀詞語,教師正音。多音字“漂”在本課讀四聲,在“漂浮、漂流”中讀一聲。
2.采用多種方法識字:
(1)利用圖片或實物識記。
(2)隨文歸類識字。
(3)利用熟字識字。
(4)語境識字。
3.寫字:
(1)“貝、甲、幣、與”是獨體字,注意書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
(2)“殼”是上中下結構,“士”要窄,“冖”要扁,“幾”要寬。
(三)深入學習課文。
1.多種形式讀好課文。
(1)讀出恰當的停頓。頓號停頓要比逗號停頓略短。
(2)注意朗讀課文的語速:這篇課文要像說話一樣不快不慢,讓人聽清楚、聽明白。
(3)多種形式讀好課文。
2.理解課文。
(1)學生交流: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呢?
(2)教師總結:第1自然段引出“貝”字,第2自然段介紹“貝”引出的一系列用“貝”作偏旁的漢字,并介紹“貝”的字義,引出“貝”作偏旁的一系列漢字的大致意思。
3.了解漢字演變。
(1)出示“貝”字的演變過程圖,了解“貝”字的由來。
(2)出示甲骨文視頻或者圖片,了解甲骨文。
(3)結合課后題第二題,理解詞語的意思。
(4)通過抓關鍵詞,講述“貝”字的故事。
(四)布置任務。
總結本課、布置任務:今天我們學習了漢字“貝”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將開展“講講漢字的故事”主題活動,同學們可以搜集漢字的故事,也可以收集漢字故事圖片、文章,制作剪貼小報,我們在課上進行交流展示。
活動二:講講漢字的故事
(一)發現偏旁的秘密。
1.形聲字形旁表義。
(1)出示“語文園地三”“字詞句運用”第一題,學生自主完成練習。
(2)交流選擇的依據,說清楚怎么選,為什么這么選。在學生的交流中,教師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3)出示拓展練習,學生練習,交流練習的答案。
2.部首字查字法。
(1)出示“語文園地三”“字詞句運用”第二題,學生試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交流:通過剛才運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總結:這些字作為部首字,可以直接在部首目錄里面找到。
(3)拓展練習:在部首目錄里面找一找,還有哪些熟悉的字可以作為部首字?引導學生更多地了解這種現象。
(二)漢字故事我來講。
1.情境導入:中華漢字歷史悠久,從最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我們現在書寫的楷書,漢字文化源遠流長。課前,同學們搜集了相關的資料,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講講漢字的故事。
2.在小組內交流、展示。小組內選出一位同學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
4.教師總結:我們是中國娃,了解漢字知識,寫好中國字,讓我們做漢字文化的傳承者和宣傳員。
任務四:漢字大揭秘
學習目標
1.總結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2.了解形聲字的分類等相關知識。
課前準備
師:制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形聲字。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形聲字嗎?交流已有知識。
2.小游戲“找找形聲字”:教師出示課件中的生字,學生說一說哪些字是形聲字,小游戲中明確形聲字的特征。
(二)鞏固——形旁表義。
1.運用形聲字的特點,猜字的意思:出示形聲字,猜一猜字義,總結明確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
2.形旁的不同表現:出示“火”與“灬”,“忄”與“心”,“刀”與“刂”,說一說帶有這些部首的漢字,進一步明確形旁的不同表現。
(三)學習漢字造字的知識。
1.出示不同造字方式的漢字,學生讀一讀,交流自己的發現。
2.出示視頻和圖片,總結四種造字方式:象形、會意、形聲、指事。了解漢字造字的知識。
3.出示不同類型的形聲字,辨析分類:左形右聲、左聲右形、上形下聲、上聲下形、內形外聲、外形內聲。
4.啟發思考:形聲字的知識可以幫我們做什么?
(四)教師總結。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了漢字文化,探索了漢字的許多秘密,感受了漢字的魅力,在今后的學習中,希望同學們能夠運用這個單元學到的知識,認識更多的漢字,發現漢字更多的秘密,將漢字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推薦劉敬余主編的《漢字的故事》,林世仁編寫的《字的童話》,劉墉著的《漢字有意思》,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了解漢字更多的故事。此外,還可以給學生推薦有關倉頡造字的相關視頻,了解漢字的歷史和發展。同時,學習中借助評價表等工具。
1.課上充分朗讀課文,以“識字”為核心任務。
課堂上,教師要預留給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時間,在朗讀中感悟韻文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教師要指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如生生合作讀、師生合作讀、拍手讀等。引導學生在讀文中識字,突破生字“音”和“形”的難點,學會在語境中積累詞語。
2.及時總結方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總結形聲字的識字方法和形聲字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識字。同時,教師要繼續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讓他們樂于發現漢字的奧秘。
3.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識字寫字的同時,還要呈現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的資源,如祖國為什么被稱為“神州、華夏”,寶島臺灣的歷史知識,其他民族的傳統節日的知識,漢字起源的故事等。教師還可以在課上采用多種形式,如制作手抄報、剪貼報,講故事等,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自覺傳承、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阳县| 台北县| 华蓥市| 景东| 海原县| 政和县| 苏尼特右旗| 高清| 四子王旗| 隆昌县| 广东省| 班戈县| 华坪县| 来宾市| 宜章县| 招远市| 青海省| 贵港市| 余姚市| 黎平县| 方山县| 宜宾市| 侯马市| 武陟县| 浦县| 宁陕县| 廊坊市| 友谊县| 灵山县| 玛曲县| 陕西省| 太康县| 平果县| 新沂市| 怀仁县| 武汉市| 津南区| 福建省| 东乡族自治县| 铜川市|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