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回憶往事教學目標1.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2.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3.會制作班級紀念冊,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教學重點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教學難點學生展示自己的成長歷程,然后把制作的資料進行收集裝訂,制作班級紀念冊,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教學準備教師 多媒體課件學生 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六年小學生活的照片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談話導入,激趣入題不久以后,我們就要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帶著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同學們,六年了,你們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少年,這不僅是大家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著學校和老師的心血。這次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難忘的小學生活。二、第一板塊——回憶往事(一)學生讀活動建議,了解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1.填寫時間軸。2.分享難忘回憶。3.制作成長紀念冊。(二)填寫時間軸。1.畫一個時間軸,想想在小學六年的生活里,曾經發生過哪些讓你難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組互說,指名全班交流。勾起回憶,引起共鳴。2.預設:難忘的小學生活難忘的老師難忘的同學難忘的一堂課難忘的一次活動難忘的運動會難忘的……3.然后把你回味的點點滴滴,填寫在時間軸相應的時間點上,并把照片貼在旁邊。(三)分享難忘回憶。選取時間軸上具有代表性的內容與同學分享,如令人難忘的集體活動,舍不得的人,有特別意義的物品,或者一兩個關于成長的關鍵詞。全班交流。(四)制作成長紀念冊,尋找成長的足跡。1.課件展示幾例大學畢業生的畢業紀念冊,學生自己說一說對制作成長紀念冊的看法。2.教師歸納,激發學生對制作成長紀念冊的意義的認識。“歲月流逝,友情難忘”。六年的小學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制作成長紀念冊,讓每一個人把那些珍貴的回憶留住,那不僅是對過去日子的美好回憶,也將是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激勵,許多年后,當同學們長大成才,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的時候,成長紀念冊將永遠連接著你與小學老師和同學的情誼。3.商量制作成長紀念冊方案(1)思路:①收集、篩選成長資料(選出最能反映你小學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資料)。②根據需要給收集的資料分類(可以采用編年式或欄目式)。③編排成長紀念冊(名字、封面、卷首語、正文內容,體現個性和創意)。(2)步驟:①集體討論成長紀念冊的形式。A.以圖書的形式展示成長風采;B.給每位同學一張紙的空間,自己編輯個人成長歷程,內容可以有照片、繪畫、簡介等,完成后集齊,統一裝訂成冊;C.班級風采由老師和班干部收集資料,占4~6張;D.紀念冊要留有前言、后記,并精心設計封面,取個響亮得體的名字。②合理安排課外分工及任務。A.班長:收集集體活動的照片(班級畢業照、獎狀、紀念物品等)。學習委員:收集同學們的優秀習作、繪畫、書法作品及手工制品的照片等。文娛委員:征集成長紀念冊的名字、封面設計、前言、后記等。B.學生個人:準備幾張最有特色的個人生活照片、個人簡歷、愛好、特長、家庭住址、電話、信箱等信息。C.教師:準備統一格式的紙張,分發給學生,學生獨立制作成長紀念冊中的個人展示的部分。③分工制作班級紀念冊。A.學生根據分工,開始計劃并實施,完成自己的任務。B.教師和相關班干部及時做好督促和指導工作。④收集紀念冊制作的各個部分,裝訂成冊。⑤在可能的情況下,把成長紀念冊復印成若干本,根據學生自愿承擔費用的情況,自愿購買。4.教師做好總結工作,對成長紀念冊的各個部分做出評價。(五)活動總結:看到同學們今天的精彩呈現,我感受到了你們濃濃的感恩之情、同學們之間深厚的友誼和對母校深深的留戀之情。六年來教過你們的所有老師一定備感欣慰、幸福!但是,今天更讓老師欣喜的是,你們能夠自主合作,探究性地開展實踐活動,使自己的語文能力和其他綜合能力都得到提高!老師相信在下個板塊的活動中,你們一定會完成得更加出色!老師更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你們也會表現得更加出色!三、總結回顧在第一板塊“回憶往事”中,大家開展了哪些活動,學到了什么知識?第二課時一、學習閱讀材料《老師領進門》1.默讀課文,感受作者對田老師的感情。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2.小組討論,教師歸納總結: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田老師教一首小詩時,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述,有如春雨點點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3.研讀課文中田老師講故事部分。(1)找到田老師把一首小詩編成故事的部分(第5~11自然段),快速地輕輕讀一讀,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田老師是一位講故事高手?(2)交流:你覺得田老師講故事的本事怎樣?(田老師編故事、講故事的本事真可以說是“天下一絕”!)你能用課文中的三個成語來形容一下嗎?(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3)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師善于講故事?全班交流。出示句子:我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話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4)組織討論。①這句話是圍繞句子中的哪個詞語來寫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詞語生動地表現了“我”入迷的樣子?②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我”為什么會入迷?③作者想要用這句話表達什么意思?(田老師講的故事娓娓動聽、引人入勝,讓人如身臨其境;“我”喜歡聽田老師講故事,“我”被田老師的文學藝術吸引了、感染了,從此“我”愛上了文學,形成了從事文學創作的愿望。)(5)小結過渡:一首小詩就有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故事就是一粒文學的種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地。①“門下受業”是什么意思?(跟老師學習。)這是個什么句子?從哪里看出來的?(這是個比喻句,把“故事”比作“春雨”。)②小組討論:田老師講故事和“春雨點點入地”有什么聯系?(明確:田老師那上千個故事不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發了他的想象力,激發了他編故事的欲望,這樣也就把他領入了一扇文學創作之門。田老師的教學方法真高明!)③作者為什么要用“春雨”來比喻呢?閉上眼睛想象:當種子受到春雨的滋潤會是怎樣的情景?它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內心的舒暢、欣喜以及對田老師的感激之情。)④指名朗讀句子,將作者的舒暢、欣喜、感激之情表達出來。⑤小結:田老師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無聲地浸潤了孩子的心田,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一首古詩,(出示:《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田老師就是這樣漸漸地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4.研讀課文感謝老師部分。(1)正因為這些,當“我”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看到闊別四十年的老師,“我”還像小學生一樣向老師行禮。讀一讀。(出示句子:我回家鄉去,在村邊、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師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2)教師:回到現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師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心情?(3)教師:大作家深深感謝“老師領進門”,(指著課題)同學們,這個“門”指的是什么門?(明確:文學的大門、文學殿堂的大門。田老師把“我”領進了文學殿堂的大門!田老師使幼小的“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文學的種子在“我”幼小的心田上生根發芽了。)(4)有感情地朗讀。當作者回憶起自己的老師講述著那娓娓動聽的故事時,他不禁感慨萬千,情感流淌于筆端,寫下這樣一句話——(齊讀最后一段)當作者回到家鄉,路遇恩師,感激之情涌上心頭時,他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話語——(齊讀最后一段)當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學上取得成就時,他還時時想起這句話——(齊讀最后一段)真是“師恩難忘,難忘恩師”啊!(板書:插柳之恩,終生難忘)(5)你對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這句話怎樣理解?(明確: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5.真是師恩難忘啊!有一天,當你長大成人,面臨職業選擇的時候,你也許會發現正是由于當年的一位老師,激發了你對于某一專業的興趣,這才決定了你今天的選擇。當然,有句話說得好:“老師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走進門后,想開拓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還要靠自己不懈地努力!6.能說說你的啟蒙老師嗎?二、學習閱讀材料《作文上的紅雙圈》(一)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喜歡寫作文嗎?你的作文獲得過老師的鼓勵嗎?老師平時是怎樣評價你的作文的?現在我們來學習課文《作文上的紅雙圈》,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惑?(預設:什么是紅雙圈?作文上的紅雙圈有什么作用?)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課文,希望這節課下課后我們的問題都能得到滿意的解決。(二)自學要求。(默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矜持 折騰 偶然 必然 刊物 迫不及待2.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1)小組討論,指名回答。(2)教師小結:這篇課文的作者黃蓓佳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在一次征文比賽中獲得了成功,作文《補考》被老師打了九十八個紅雙圈,后陸續刊載。在這次成功的激勵下,作者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并最終成為一名作家的事情。3.過渡:同學們的回答都非常棒,作文中普普通通的紅雙圈,我們在平日習作里也經常能看到,為什么作者要寫這樣一篇文章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這紅雙圈到底有什么不平凡的地方。(三)品讀“不平凡”。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畫滿紅雙圈的作文有著怎樣一段不平凡的經歷?課件出示:我的一篇畫滿紅雙圈的作文,首先被貼在( ),然后又刊登在( )上,接著又發表在( )上,最后發表在( )上。2.同桌互議,指名回答。(校園報欄——縣辦刊物——揚州地區刊物——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3.這一篇不平凡的文章,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課件出示語段:那時,我已經下鄉插隊。父親鼓勵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于是,我就接著 “折騰”,陸續發表了很多小說,成了作家。(1)你是怎樣理解父親的鼓勵的?他是想告訴“我”什么?(明確:既然有一篇作文能獲得這么大的成就,為什么不試著再多寫幾篇呢?多寫文章,你還是有這方面的天賦的。繼續努力,爭取發表更多的作品。)(2)“折騰”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明確:“折騰”指的是寫文章,這對于當時在農村插隊從事農業勞動的作者來說,看起來是有點“不務正業”的。)(3)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這篇作文對作者命運的影響嗎?例:假如沒有這篇打滿紅雙圈的作文,作者或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這個畫滿雙紅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得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沒有當年作文上的九十八個紅雙圈,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出示該語句)提問:這是一個什么句式?你能把它變成陳述句嗎?你覺得哪個句式更好?(四)品讀“感恩”。1.作者在寫作方面獲得如此大的收獲,你覺得這里面都有誰的功勞?(1)全班交流,指名回答。(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老師的鼓勵、學校舉辦征文比賽,讓作者嶄露頭角,作者自己不斷“折騰”,紅雙圈作文給作者帶來的信心和勇氣。2.你能找出作者充滿感激之情的語句嗎?(出示:永遠感謝我的老師,感謝母校的報欄,感謝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3.你對“掛在我生命之樹上的紅雙圈”這個詞語是怎么理解的?(“紅雙圈”指的是他人對“我”的鼓勵和認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會遇見許多這樣的事例。)4.聯系生活實際,你的生命之樹上是否也有令人記憶深刻的“紅雙圈”一直激勵著你呢?5.總結全文:感謝您,親愛的老師!感謝您,那些曾經在我生命之樹上掛滿紅雙圈的人!讓我們和作者一樣,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留心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間。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通過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材料”中的文章,加深了學生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深厚情感。不足之處:由于時間關系,制作成長紀念冊,每個部分設計得不是很到位,留下一些遺憾。教學建議:制作成長紀念冊,應在課前半個月安排好每個欄目的內容,然后在課堂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