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模擬作文寫作:“雙標”導寫及范文精點細評【原題呈現】(2025 屆高三八省聯模擬考試)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2024年央視龍年春晚上,小品《那能一樣嗎》以詼諧的方式為我們演繹了一個關于“雙標”的故事,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在生活中,有的人自己闖了紅燈:“我趕時間。"別人闖了紅燈:"這人也太沒素質了吧!”自己孩子做錯了事:“他只是個小孩,這么小懂什么 “別人小孩做錯事:"你是不是沒有家教啊,做事情那么沒禮貌”! ......雙標,即雙重標準,指對相同性質的事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或行為,亦或是對同一件事的起因和結果產生不同的評判標準的情況。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又需要雙標,比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比如因材施教.……面對“雙標”,你有哪些感悟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試題解析】1. 2024年央視龍年春晚上,小品《那能一樣嗎》以詼諧的方式為我們演繹了一個關于“雙標”的故事,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引出“雙標”的話題,并說明其具體一定的典型性。2.有的人自己闖了“紅燈:“我趕時間。"別人闖了“紅燈":"這人也太沒素質了吧!”——對自己的標準寬,對別人的標準嚴,為自己找可以自我原諒的借口,對別人卻毫不留情地上升到素質的高度。這是對同一件事的起因產生不同的評判標準的情況。3.”自己孩子做錯了事:“他只是個小孩,這么小懂什么 “別人小孩做錯事:"你是不是沒有家教啊,做事情那么沒禮貌”! ......——對自己的孩子標準寬,對別人的孩子標準嚴。為自己的孩子找可以原諒的借口,對別人的孩子找到不可原諒的理由。這是對相同性質的事情,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4. 雙標,即雙重標準,指對相同性質的事情,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或行為,亦或是對同一件事的起因和結果產生不同的評判標準的情況。——相同性質的事情,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或行為,其原因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利益,這是“雙標”;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利益,對同一件事的起因和結果產生不同的評判標準的情況,這也是“雙標”。關于“雙標”,涉及了多個要素,這些要素應該是寫作時的基本論題。5.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又需要雙標,比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比如因材施教.……——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道德層面的“雙標”,對自己嚴格,對別人寬容。而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層面的“雙標”,是因人而異進行施教,追求個性化教學。這里所說的“雙標”不同于前面所說的“雙標”,前面所說的“雙標”是出于喜歡或利益,而這里所說的“雙標”是出于道德品質和教育策略;前面所說的“雙標”是不同人在同一個事物上形成的“雙標”,而后面所說的“雙標”是一個人對待不同事物(自己和他人,不同的學生)形成的“雙標”,二者性質不同,不能混為一談。6.你有哪些感悟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看法。——感悟是指人們通過經驗、直覺和情感對事物進行體驗和領悟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寫作時要聯系實際。思考是指人們對事物進行深入思索和分析,通過邏輯推理來得出結論或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對客觀實際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闡述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堆砌別人的看法,更不是說不出或說不清自己的看法。7.試題材料的基本意思:要正確認識和客觀對待現實生活中的“雙標“現象。8.可提煉論點,例如,要正確對待“雙標”;要堅持正確的“雙標”;等。【佳作展示與精點細評】莫讓“雙標”遮望眼【點評】“雙標”其實并不能“遮望眼”,遮望眼的是偏好和偏私。生活中,“雙標”現象比比皆是。一方面,人們對他人的行為常常求全責備,而對自己的過錯卻輕易放過;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雙標”又似乎有其合理性,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因材施教等。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看待“雙標”呢 【點評】用自己的話概述關于“雙標”的合理與不合理的兩種客觀事實,并提出問題,引起下文。“雙標”的存在,往往源于人們的自私心理。自己闖紅燈時,以趕時間為借口,卻對他人闖紅燈的行為大加指責,這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使得人們在評判事物時,往往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而忽視他人的立場與處境。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們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卻很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種自私的“雙標”,不僅會傷害他人感情,也會破壞社會的和諧與公平。【點評】雙標”的存在,往往源于人們的自私心理。自己闖紅燈時,以趕時間為借口,卻對他人闖紅燈的行為大加指責—運用系試題材料來揭示“雙標”的原因之一是自私心理。2.這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應該加上引號;3.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使得人們在評判事物時,往往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而忽視他人的立場與處境——分析自私心理帶來的不良后果。4.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這不是悲與歡的情感問題,而是是與非的認知問題,所以引用并不太恰當。5.我們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卻很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種自私的“雙標”,不僅會傷害他人感情,也會破壞社會的和諧與公平。——進一步分析自私心理帶來的不良后果。然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否定“雙標”。在某些情況下,“雙標”有其積極意義。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體現的是一種高尚品德與寬廣胸懷。對自己嚴格要求,能促使我們不斷進步,提升自身素質;而對他人寬容大度,則能營造良好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因材施教也是一種合理的“雙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教育方法,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優勢,激發他們的潛力。這種“雙標”是基于對個體差異的尊重與關愛,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公平與有效。【點評】1. 然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否定“雙標”。——強調要區別對待“雙標”。2.。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體現的是一種高尚品德與寬廣胸懷——指出“嚴于律己,寬以待”的屬于道德層面的范疇。3.對自己嚴格要求,能促使我們不斷進步,提升自身素質;而對他人寬容大度,則能營造良好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分析“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好處。4.因材施教也是一種合理的“雙標”——指出“因材施教“具有合理性。5.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教育方法,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優勢,激發他們的潛力——分析“因材施教”的好處。6.這種“雙標”是基于對個體差異的尊重與關愛,是為了實現教育的公平與有效。——指出“因材施教”的出發點。那么,如何區分合理的“雙標”與自私的“雙標”呢 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個客觀標準和正確價值觀。若以自己的喜好、利益為唯一標準,對相同性質的事情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斷,那便是自私的“雙標”;若以公平、正義、善良等價值觀為指引,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行為方式,那就是合理的“雙標”。例如,面對違法犯罪行為時,我們不能因犯罪者是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就包庇縱容,而應一視同仁,讓法律得到公正執行。在教育孩子時,我們不能對自己的孩子過分溺愛,對別人的孩子過于苛刻,而應以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點評】1.那么,如何區分合理的“雙標”與自私的“雙標”呢 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個客觀標準和正確價值觀。——通過設問,說明區別正確與錯誤的“雙標”的衡量標準。2.若以自己的喜好、利益為唯一標準,對相同性質的事情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斷,那便是自私的“雙標”——借用試題材料的表述,具體說明如何判斷錯誤的“雙標”。但是,“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斷”沒有說到點子上,如果說“做出損人利己的判斷”似乎就點到了要害。3.若以公平、正義、善良等價值觀為指引,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行為方式,那就是合理的“雙標——說明什么是合理的“雙標”。莫讓“雙標”遮望眼。我們應保持清醒頭腦,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避免陷入自私的“雙標”陷阱。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運用合理的“雙標”,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寬容對待他人,尊重個體差異,為構建和諧、公平、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點評】1.莫讓“雙標”遮望眼——回扣文題。2.我們應保持清醒頭腦,客觀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避免陷入自私的“雙標”陷阱。——說明如何避免錯誤的“雙標”。2.同時,我們也要學會運用合理的“雙標”,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寬容對待他人,尊重個體差異,為構建和諧、公平、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說明應該學習和運用合理的“雙標”。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為我們樹立了正確對待“雙標”的榜樣。孔子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在與人相處時要換位思考,避免自私的“雙標”。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導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做到寬以待人。諸葛亮一生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為后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只有摒棄自私的“雙標”,踐行合理的“雙標”,才能成為有道德、有品質、有擔當的人。【點評】1.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為我們樹立了正確對待“雙標”的榜樣——引領全段的內容。2.孔子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在與人相處時要換位思考,避免自私的“雙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典型意義上的“雙標”,孔子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不希望得到某種對待,那么就不要用這種態度去對待別人。 強調仁愛和尊重別人;至于“換位思考”,那是后人引申出來的意思。3.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倡導人們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做到寬以待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屬于“雙標”,而是孟子描述的博愛的理想社會。4.諸葛亮一生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為后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嚴于律己,廉潔奉公”不屬于“雙標”。4.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們,只有摒棄自私的“雙標”,踐行合理的“雙標”,才能成為有道德、有品質、有擔當的人。——揭示三個事例具有的共同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許多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合理“雙標”的內涵。【點評】用這句話過渡,引出下文,聯系實際。但是,似乎沒有必要單獨成段。默默奉獻的志愿者,對自己要求嚴格,不辭辛勞為他人服務;公正執法的警察,在工作中一視同仁,不徇私情:關愛學生的教師,因材施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綻放光彩。他們的行為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點評】1.默默奉獻的志愿者,對自己要求嚴格,不辭辛勞為他人服務;——這不是典型意義上的“雙標”。2.公正執法的警察,在工作中一視同仁,不徇私情:——這是不“雙標”。3.關愛學生的教師,因材施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綻放光彩。——這不是典型意義上的“雙標“。4.他們的行為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形象地說明他們具有榜樣的力量。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正確看待“雙標”,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尊重個體差異,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加美好。【點評】總括全文,但未能突出典型意義上的“雙標”。【總評】試題把不同人在同一個事物上形成的“雙標”現象和同一個人對待不同事物形成的“雙標”現象,放在一起讓學生思辨,這本身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作者能夠分辨出二者性質的不同,并且講出一定的道理,這就足見作者思維的清晰和認知的深度。但是,對兩種性質不同的“雙標”,作者還沒有完全認識透徹,所以,所舉事例和所引名言還不甚恰當,所講道理還不夠深入。這篇文章,作者能夠講小道理,而不是空講大道理,并且在行文中體現其語言的流暢性,這就足見作者具有很好的寫作功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