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第三次月考測試卷社會·思品 (2016.4)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16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大開種族玩笑,暗諷亞洲童工多,這番不當言論掀起新一輪的抗議。你認為該主持人應該 ( )A.順從他人,誠實做人 B.理解他人,換位思考C.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D.自我調控,保持樂觀2.2015年天貓和蘇寧電商大戰,多種品牌商無奈被迫站隊。右圖1中漫畫警示我們 ( )A.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不擇手段B.在競爭中,要采取正當的方式,遵守公平競爭規則C.在競爭中,要先發制人,壟斷發展,才能獲得成功D.競爭能有效激發人的潛能,對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3.2016年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反家庭暴力法》。新法第一條:“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這表明 ( )①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特殊行為規范②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基礎和依據③我國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④我國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校開展了“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日”活動,特邀請交巡警城區中隊警官對全體學生進行道路交通法律法規、交通安全知識講座。這體現該校對未成年人實施了 ( )A.家庭保護 B.學校保護 C.社會保護 D.司法保護5.分析右表,可以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成就有 ( )①國民經濟快速發展②實現民族共同繁榮③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2016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我國未來五年(2016-2020)發展藍圖。這反映了 ( )A.全國人大是我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B.全國人大享有立法權C.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D.全國人大享有決定權7.《浙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總體戰略。下列有關教育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根本途徑③必須把教育擺在發展的重要位置 ④中國未來的發展關鍵在教育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浙江古代盛產青瓷,其中越窯生產的青瓷(越瓷)遠銷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東部地區等。下圖2為越瓷外銷西南航線示意圖,據此回答8-9題。8.航線經過的P處為當今的 ( )A.馬六甲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白令海峽 D.麥哲倫海峽圖中甲乙丙丁四處區域的敘述符合事實的是 ( )A.甲處區域深受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 B.乙處區域號稱“騎在羊背上的國家”C.丙處沙海綿綿,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D.丁處居住著白種人,他們信仰基督教閱讀右邊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圖中EF線處容易形成河流②字母G代表的相應地形部位的名稱是陡崖③丙在甲山的西南方④圖中H處的海拔是600米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11.根據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考古學家推算出孔子的生年為魯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比我國各類文字記載早了15年。那么孔子誕生于 ( )A.公元前6世紀 B.公元前5世紀 C.公元6世紀 D.公元5世紀12.“元首”一詞是首席元老和國家第一公民的意思。以下人物中最早獲得這一稱謂的是( )A.伯利克里 B.屋大維 C.凱撒 D.克里斯提尼13.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推論符合史實的是 ( )選項 史實 推論A. 古羅馬時期,頒布《十二銅表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法律體系 成為許多近代西方國家法律基礎。B.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促進思想文化的發展。C.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 鞏固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治D. 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 使美、德成為領先國家14.下列有關宋太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提高了文人地位 B.善于虛心和納諫,締造了“貞觀之治”C.統一六國,奠定了今天中國疆域的版圖 D.冊封達賴和班禪,加強對西藏的管理某史書記載:“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該材料反映了下列哪一制度或措施 (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改土歸流 D.郡縣制16.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會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搭配正確的有 ( )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②北伐戰爭——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③重慶談判——全面內戰爆發④渡江戰役——國民黨政權垮臺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7.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說:“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跡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這一時期內,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一時出現了生氣蓬勃的新氣象。”此處“新氣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B.敵后戰場已成為主戰場C.國民黨軍隊基本扭轉了戰局 D.全國性抗戰局面的形成18.閱讀右側圖4農業發展曲線圖,以下描述不正確的是 ( )A.A→B階段的增長是因為進行了土地改革B.B→C階段的增長是因為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C→D階段的回落是因為文革期間,農業遭受破壞D.F之后的階段增長是因為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漸進式延遲退休正式方案將在2017年推出。從上圖5我國人口形勢及其發展趨勢來看,延遲退休制度符合的人口國情是 ( )A.人口素質低 B.人口老齡化C.人口增長迅速 D.新增人口較多近年來,各種宗教極端組織(如ISIS)屢屢制造恐怖襲擊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這體現了 ( )A.發展中國家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 B.非傳統安全問題表現突出C.霸權主義仍是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 D.WTO應發揮作用維護和平二、非選擇題21.(12分)“西三角經濟圈”是指以重慶經濟圈、成都經濟圈和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為核心的西部地區大經濟實體,總面積20-30萬平方公里,包含約50座城市。它承接了“長三角經濟圈”的部分工業轉移。結合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圖1中B為 (省),甲為 (山脈)。(2分)選擇表1中的任一處城市,分析當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自然條件。(4分)結合上述圖文資料,分析“西三角經濟圈”承接“長三角經濟圈”工業轉移的人文條件。(2分)(4)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知識,簡述我國打造“西三角經濟圈”的重要意義。(4分)22. (10分)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經表決高票通過了《慈善法》草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慈善法》條文摘錄:第一條:為了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規范慈善活動,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展成果,制定本法。……第十四條 慈善組織的發起人、主要捐贈人以及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慈善組織、受益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1)根據材料一,說說《慈善法》的出臺體現了法律具有什么作用?(2分)材料二: 關于《慈善法》的出臺,各界反映激烈:(2)根據材料二,結合九年級國情教育的相關知識,說說《慈善法》出臺有何必要性?(8分)(12分)近代以來,世界逐步由分散走向整體,文明交流日益頻繁。在封閉中日漸落后的東方各國也開始了或主動或被動地融入世界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類文明的交流可劃分為三個時期:1500年以前稱之為遭遇時期,1500年-19世紀末稱之為沖擊時期,而19世紀末到20世紀則是相互作用時期。——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公元1500年前后,使世界不同地區的文明“遭遇”的標志性歷史事件是什么?(1分)它對人類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響?(2分)材料二: “過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國人引進的,從今以后我們要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 ——1868年,日本某官員(2)試列舉兩例說明日本“用自己的手將西洋文明帶入國內”。(4分)材料三:“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史學家陳旭麓(3)“兩次反思”后,先進的中國人分別采取了哪些行動來拯救中國?(3分)并分析這些行動在本質上有何區別?(2分)(14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是二十世紀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的三位偉人,他們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三次飛躍。偉人 實踐(片斷)孫中山 為近代中國的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無私奉獻的一生。毛澤東 A.響應 ① ,成立湖南學生聯合會,支援北京學生。B.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走上拯救中華民族的偉大革命征途。C.實現中國的民族獨立和現代化,把中國的千百萬人民動員起來,充分進入到國家活動中去。鄧小平 A.1938年,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與師長劉伯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一起在太行山區開辟抗日根據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B.1947年與劉伯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一起領導野戰軍主力部隊,強渡黃河。C.1978年出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根據上表回答問題:(1)孫中山為謀求“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有什么主張和重大實踐?(2分)(2)請說明①處發生的歷史事件對中國革命史的“劃時代”意義。(4分)(3)有人說:對中國和全世界而言,鄧小平是20世紀的一位重要政治偉人。請結合鄧小平同志的主要生平大事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個觀點的看法。(8分)(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25.(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1900—1953年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主要受到了哪些干擾?(2分)材料二中中國制造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有人說,中國制造業被日本的馬桶蓋擊中了“痛點”,根據材料三,你認為這個痛點是什么?(2分)(4)聯系上述材料,談談實現“中國制造2025”,政府和個人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6分)第2題圖1第8、9題圖2(第10題圖3)第19題圖5第18題圖4:建國后中國農業發展情況民政官員近十年來,我國慈善事業進入較快的發展期,捐贈總額從2006年不足100億元發展到目前1000億元左右。“天使媽媽”被質疑、楊六斤500萬善款事件、郭美美事件……這些熱點事件反映出慈善領域的缺憾還有望得到解決。民間愛心人士我國還有7000多萬城鄉低保五保對象、8500多萬殘疾人、1.6億農村留守群體,需要政府和企業、社會繼續聯手扶老、助殘、救孤、濟困,提供關愛服務。政府官員制定慈善法,在全社會提倡、支持和鼓勵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志愿精神,有助于社會成員在仁行善舉中不斷累積道德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人大代表政府官員材料一 1953年,中國在世界制造業中所占的比例僅有2.3%,……中國的人口每年以數以千萬計的高速度增長,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貧窮的農民,其人均產值低得可怕,……20世紀以來,中國的發展受到過許多干擾。……中國的的工業要想騰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長期的安定和巨額的投資。1953年2015年…………材料二 中國制造業白手起家,2010年發展成為世界工廠,2012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多年蟬聯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全球近80%的空調、70%的手機以及60%的鞋類都是“中國制造”。2010年材料四:中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至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材料三:近幾年,很多中國游客去日本搶購馬桶蓋、電飯煲、電吹風等生活用品。中國也有這些商品,可為何要去日本買?原來,這馬桶蓋不是普通的馬桶蓋,而是具有抗菌、可沖洗和座圈瞬間加熱等貼心功能的智能馬桶蓋;電飯煲也用了獨特的材料技術,煮飯粒粒晶瑩不粘鍋;電吹風通過納米水離子技術,讓頭發干爽柔滑……2014年201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第三次月考參考答案社會·思品 (2016.4)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B C D B A C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A A B B D C B B二、非選擇題21.(12分)(1)陜西 太行山 (2分)(2)成都平原: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1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2分,僅寫熱量豐富得1分);無霜期長(1分),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渭河平原: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1分);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2分,僅寫熱量豐富得1分);日照時間長,溫差大(1分),有利于農作物養分的積累。(3)人文條件:①西三角煤、鐵、天然氣資源豐富 ②西三角水陸交通便利 ③西三角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寫出2點即可,共2分)(4)意義: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區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有利于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東西部經濟的均衡發展;有利于縮小東西部地區經濟差異,實現東西部的共同富裕。(兩點,共4分)22.(10分)(1)規范和保護作用(2分)(2)答出四點即可,每點2分,共8分。①我國慈善事業發展迅速,有利于我國慈善事業更好、健康的發展;②有利于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使社會文明進步,國家長治久安(若寫有法可依也對);③有利于更好在全社會弘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持久精神動力; (此點寫出一層即可得2分)④有利于扶貧,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全面小康社會;⑤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⑥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23.(12分)(1)新航路開辟 (1分)影響: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了世界文明的交流。(2分)(2)①經濟上: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②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4分)(3)第一次反思后:洋務運動(1分)第二次反思后:戊戌變法、辛亥革命(2分)區別:前者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1分);后者不僅學習技術,還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1分)(14分)(1)主張:三民主義(1分) 實踐:辛亥革命,成立興中會、同盟會(任選一例,1分)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政治舞臺,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解放。(4分)此題應用solo評價,格式運用:“觀點(1分)+史實+史實評述。”水平1:沒有形成對觀點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0分)水平2:沒有找到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1分)水平3: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角度的論證。(2-3分)如:僅評述鄧小平對中國的影響,忽略對世界的影響;僅從政治、軍事、經濟上、外交上、精神上任一角度評述。水平4: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4-7分)如:運用多個材料從不同角度對鄧小平進行評價(如軍事上和經濟上,對當時和對以后,對中國和世界,是否符合歷史潮流等),并作出合理解釋。水平5:在水平4的基礎上,能對材料進行抽象的提煉,并結合史實評述。(8分)在第四層的基礎上,能提煉出更高層次的觀點,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主觀,它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歷史是一種解釋,不同的作者對相同的人或事件會做出不同的評價;評價也會受時代的影響。示例:贊同。鄧小平是我國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領導者,政治家,外交家,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使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富起來”,他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和世界。政治軍事上:鄧小平同毛澤東等老一代革命家一起,率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如解放戰爭中,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指揮淮海戰役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地區,大大加快了解放全國勝利的到來。經濟上:1978年在鄧小平的主持下,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工作重心轉移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我國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建立經濟特區,引進外來技術,促進我國經濟建設。他創立的改革開放政策,改變了20世紀后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曾兩次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精神(文化)上:在改革開放的嶄新實踐中,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同時向全中國展現了一種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外交: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根據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轉變,又提出不結盟戰略,賦予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的內涵,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他提出的“一國兩制”,圓滿地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成為中外外交史上的佳話,為世界所贊譽。綜上所述,鄧小平的確是20世紀對中國和世界有影響力的政治偉人。當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主觀,它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歷史是一種解釋,不同的作者對相同的人或事件會做出不同的評價;評價也會受時代的影響。(12分)干擾:①北洋軍閥混戰。②日本侵華戰爭。③國共內戰。④人口過快增長(2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2點即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任選兩句,或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2分)缺少科技的創新(或自主創新能力差,只要符合這層意思都對,2分)(4)公民:①尊重中國的歷史,把支持國貨變成實際行動;②積極參加各類科技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增強自主學習、自主創新能力。(符合創新皆可)(任選1個角度,2分)國家:①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落實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提高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②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人口數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③堅持和平與發展,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創造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④給予政策上的支持與經濟上的幫助,加大投資力度。(任選2個角度,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5學年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測試卷(2016.3).doc 參考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