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八章 運動和力第1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第二課時 慣 性目錄CONTENTSA 課內(nèi)精講精練B 課后分層作業(yè)知識點1 慣性1. 概念:物體保持原來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的性質(zhì)。物體究竟保持什么狀態(tài)取決于發(fā)生現(xiàn)象前物體所處的狀態(tài)。發(fā)生現(xiàn)象前,靜止的物體,由于 ,保持原 狀態(tài);運動的物體,由于 ,保持原 狀態(tài)(速度大小、方向均不變)。牛頓第一定律也叫 。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慣性 靜止 慣性 運動 慣性定律 2. 理解(1)慣性是一切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在 時候都有慣性。(2)慣性大小由物體的 決定。物體 越大,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越 改變。慣性與外界條件無關(guān),即與物體是否受力,是否運動及速度大小均 。(3)慣性與力的區(qū)別:慣性是物體保持 不變的性質(zhì),而力是 的作用,慣性有大小無方向,因此慣性不能說成“慣性力”“慣性作用”“受到慣性”,只能說“由于或具有慣性”。任何 質(zhì)量 質(zhì)量 難 無關(guān) 原來運動狀態(tài) 物體對物體 知識點2 慣性現(xiàn)象解釋關(guān)鍵詞:“ 、 、 ”。原 慣 原 知識點3 慣性的利用及防止1. 利用慣性:(1)跳遠(yuǎn)前、擲標(biāo)槍前助跑;(2)拍打窗簾清除灰塵;(3)潑水;(4)套緊錘頭等。2. 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1)汽車安全帶、安全氣囊(能減小因緊急 或汽車 端發(fā)生強烈撞擊對人員造成的傷害),汽車頭枕(能減小因汽車被 而對司機造成的傷害);(2)保持車距,限速行駛,嚴(yán)禁超載等。剎車 前 后方追尾 變式如圖所示,汽車急剎車時,坐在車內(nèi)的乘客會向 傾倒。現(xiàn)象解釋:剎車前乘客隨汽車向前 ,剎車后乘客的下半身很快隨車停止運動,乘客的上半身由于 ,仍然向前運動而傾倒。同理,汽車突然啟動時,坐在車內(nèi)的乘客會向 仰。前 運動 慣性 后 在一列勻速直線行駛的列車內(nèi),一位乘客相對車廂豎直向上跳起,不計空氣阻力,他將落在 (選填“起跳點前方”“起跳點后方”或“原起跳點”),這是因為乘客具有 。原起跳點 慣性 變式某同學(xué)拉著放有一長木塊的小車(小車本身無動力裝置)在水平桌面上直線運動,某瞬間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DA. 圖甲可能是小車向西運動時突然加速B. 圖乙可能是小車向東運動時突然加速C. 圖甲可能是小車向東運動時突然減速D. 圖乙可能是小車向西運動時突然加速變式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勻速直線飛行的飛機上,自由投下一顆炸彈。如圖所示,給出了幾種炸彈落地前與飛機位置關(guān)系的情形,請你認(rèn)真分析并解答下列問題。(1)不計空氣對炸彈的阻力,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guān)系為圖 。乙 變式(2)實際上,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guān)系為圖 。甲 1. [2023·徐州]子彈從槍膛里射出后,仍能向前運動,這是因為子彈( D )A. 受到慣性 B. 受到推力C. 受到重力 D. 具有慣性D基礎(chǔ)鞏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沾上灰塵的衣服,用手輕輕拍打幾下,就干凈多了。小剛用下面的四句話解釋了這一過程:①灰塵與衣服分離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凈多了;②一手拿著沾有灰塵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輕輕拍打;③灰塵由于具有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靜止?fàn)顟B(tài);④衣服受力后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由靜止變?yōu)檫\動。下列最合理的排列順序是( D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如圖所示,撥動彈簧片將小球與支座之間的金屬片彈出時,小球并沒有隨金屬片飛出,而是落入支座上。對此分析不正確的是( D )A. 金屬片飛出是因為受力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B. 小球沒有飛出是因為小球具有慣性C. 小球下落到支座上是因為受重力作用D. 小球沒有飛出是因為小球受到慣性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4. 標(biāo)槍運動員在擲標(biāo)槍前需要助跑,這樣做是為了( C )A. 增大速度從而增大標(biāo)槍慣性B. 使標(biāo)槍獲得一個向前的慣性力C. 獲得一個向前的較大速度,利用慣性使標(biāo)槍擲得更遠(yuǎn)D. 利用標(biāo)槍重力增大投擲距離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5. 如圖所示,汽車上配有安全帶和頭枕,司機和乘客都必須系好安全帶。當(dāng)向前行駛的汽車分別出現(xiàn)突然加速、緊急剎車兩種狀況時,對駕乘人員起主要保護作用的分別是( D )A. 頭枕、頭枕 B. 安全帶、安全帶C. 安全帶、頭枕 D. 頭枕、安全帶D(5題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6. 汽車安裝有安全氣囊系統(tǒng),這主要是為了減輕下列哪種情況出現(xiàn)時,可能對人身造成的傷害( D )(6題圖)DA. 汽車突然啟動B. 汽車速度太快C. 被后方汽車追尾D. 汽車前端發(fā)生猛烈撞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7. 某同學(xué)想到了一個免費周游世界的辦法:由于地球自轉(zhuǎn)速度很快,那么當(dāng)人跳起來后,再落回地面時,地面已經(jīng)轉(zhuǎn)過了很大一段的距離,所以只要自己不停地跳躍,就能周游世界了。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并不會發(fā)生,這是因為( D )A. 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B. 人受到了萬有引力的作用C. 人能跳起來的高度太低D. 人具有慣性,仍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8. [2024·長春改編]下列生活中為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實例是( A )A. 系安全帶B. 向前潑水C. 擲實心球D. 在汽車進站時,提前松開油門踏板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 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物體的慣性,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B )A. 標(biāo)槍運動員通過助跑提高成績,是由于受到慣性作用B. 潑水出去,利用了水的慣性C. 緊固錘頭時撞擊錘柄下端,利用了錘柄的慣性D. 拍窗簾除浮灰,利用了窗簾的慣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2023·廣東]如圖所示,公交車上的乘客和司機都坐好或拉好了扶手,當(dāng)車的運動狀態(tài)突然發(fā)生改變時,乘客和司機都向東傾。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C )A. 車由靜止突然向東啟動B.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加速C. 車勻速前行時突然減速D. 勻速倒車時突然減速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如圖所示,固定有磁體的小車A、B靠得較近,松手后兩車向相反方向運動。下列對此現(xiàn)象的分析和認(rèn)識正確的是( C )A. 松手后兩車都運動,是因為兩車都有慣性B. A對B的排斥力使A車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C. B對A的排斥力使A車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D. A對B的排斥力與B對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密閉玻璃管內(nèi)充有水,當(dāng)玻璃管突然沿水平方向向左運動時,水中的氣泡將( B )A. 向右運動 B. 向左運動C. 保持不動 D. 無法判斷(12題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13. 如圖所示,錘頭松了,把錘柄的一端在板凳上撞擊幾下,錘頭就緊套在錘柄上。這是因為向下撞擊時,錘頭和錘柄原來一起 ,錘柄因撞擊被迫 ,而 由于 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下,所以錘頭就緊套在錘柄上了。運動 停止 錘頭 慣性 (13題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如圖甲所示,用力擊打一摞棋子中間的一個,棋子由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飛出,這表明 ;上面的棋子由于 . 要保持原來的 狀態(tài),同時,這些棋子因為受到 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做該實驗時,擊打 (選填“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的棋子實驗更易成功。如圖乙所示,三輛汽車(圖中未畫出)停在紅綠燈前A、B、C的機動車道上,坐在某車上的乘客在汽車啟動后身體突然向左傾斜,是因為該車原來停在 (選填“A”“B”或“C”)車道上。如圖丙所示,飛機在投救災(zāi)物品,飛機應(yīng)在目標(biāo)上空 (選填“A”“B”或“C”)處投救災(zāi)物品才能投中目標(biāo);當(dāng)把所有的救災(zāi)物品投完時,飛機的慣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慣性 靜止 重力下半部分 C A 變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15. [2023·蘇州]兩端開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緊的氣球,管中裝有適量水,處于豎直靜止?fàn)顟B(tài)(如圖甲)。當(dāng)手握管子突然 (選填“向上”或“向下”)運動時,氣球突然變大(如圖乙),該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由于 具有慣性。向上 水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在停車場,甲、乙兩輛轎車由于駕駛員的疏忽大意而發(fā)生了碰撞,甲車司機感覺背部受到擠壓,乙車司機身體向前傾斜。關(guān)于兩車的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 )A. 甲車靜止,乙車運動,乙車尾撞擊甲車尾B. 甲車靜止,乙車運動,乙車頭撞擊甲車尾C. 甲車運動,乙車靜止,甲車頭撞擊乙車尾D. 甲車運動,乙車靜止,甲車尾撞擊乙車尾B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17. 平直公路上有一輛公交車,圖1是車內(nèi)拉環(huán)正面的示意圖,圖2中的甲、乙、丙是該車內(nèi)觀察到的同一拉環(huán)在不同時刻側(cè)面的情景,車頭在拉環(huán)的右方。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C )A. 圖甲中,車此時一定處于靜止?fàn)顟B(tài)B. 圖乙中,車此時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C. 圖丙中,車此時可能在剎車禮讓行人D. 圖丙中,車此時可能處于向右加速狀態(tài)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勻速豎直上升的氣球下端用繩子拴著一個小石頭(不計空氣阻力),當(dāng)繩子突然斷裂以后,小石頭的運動情況是( B )A. 將立即加速下降B. 減速上升一段距離后再加速下降C. 由于慣性將繼續(xù)勻速上升D. 勻速上升一段距離后再加速下降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19. 如圖所示,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裝水玻璃瓶中有個氣泡和金屬球。當(dāng)突然向右水平拉動瓶子時,相對瓶子而言,下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B )A. 氣泡向左運動,金屬球向左運動B. 氣泡向右運動,金屬球向左運動C. 氣泡向左運動,金屬球向右運動D. 氣泡向右運動,金屬球向右運動(19題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小明全家乘火車外出游玩,他把茶杯放在列車內(nèi)的一個水平桌面上。突然,他發(fā)現(xiàn)杯內(nèi)的水面出現(xiàn)了如圖所示的情況,則列車的運動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是( C )①列車突然向右啟動②列車突然向左啟動C(20題圖)③列車向右運動時突然減速剎車④列車向左運動時突然減速剎車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變式21. 如圖所示,飛機在空中勻速直線向前飛行時,每隔一段相同的時間向下投擲一枚炸彈。如果不考慮空氣阻力,在炸彈下落過程中,下列關(guān)于炸彈與飛機的位置關(guān)系正確的是( D )D2122232422. 賽車在比賽的賽道中飛馳時,會通過如圖所示的“S”形彎道。從保護觀賽者安全的角度考慮,在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可近距離觀賞的位置中,不建議設(shè)置位置的是( B )A. 甲、丙 B. 甲、丁C. 乙、丙 D. 乙、丁(22題圖)B21222324變式23. 如圖所示,小車上表面水平、足夠長且無摩擦,上面放置的物塊A、B與小車以相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勻速直線運動。不計空氣阻力,當(dāng)小車遇到障礙物時立刻停止運動,A、B是否會在車上相撞( A )(23題圖)AA. 不會,與A、B質(zhì)量無關(guān)B. 可能會,與A、B質(zhì)量有關(guān)C. 可能會,與A、B初始間距有關(guān)D. 一定會,與A、B初始間距無關(guān)21222324變式24. 摩托車飛躍障礙物時,為了減少向前翻車的危險,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 )A. 應(yīng)該前輪先著地B. 應(yīng)該后輪先著地C. 應(yīng)該前后輪同時著地D. 哪個車輪先著地與翻車的危險沒有關(guān)系B21222324謝謝觀看(共24張PPT)第八章 運動和力第1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第一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目錄CONTENTSA 課內(nèi)精講精練B 課后分層作業(yè)知識點1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1. 提出問題: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嗎?(1)亞里士多德:運動需要力來維持。(2)伽利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要改變運動必須用力。2. 實驗:探究運動的物體受到大小不同的阻力時,物體運動的路程會有何不同?(1)讓小車多次從 高度由 、 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車剛到水平面的初速度 。(2)結(jié)論: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 ,速度減小得越 (每次速度改變量是 的,v初→0)。同一 靜止 自由 相等 遠(yuǎn) 慢 相同 變式3. 推理:運動的物體受到的阻力為0時,速度將不會減小,物體將以 的速度永遠(yuǎn)運動下去,即做 運動(亞里士多德錯誤的原因是把 運動狀態(tài)與維持運動狀態(tài)混淆了)。4. 實驗方法: 法、 法。恒定不變 勻速直線 改變 控制變量 科學(xué)推理 下圖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過程。根據(jù)圖中情景可以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D )DA. ①是假設(shè),②③是實驗事實,④是實驗推論B. ①②③④都是實驗事實C. ①②是實驗事實,③④是實驗推論D. ①②③是實驗事實,④是實驗推論知識點2 牛頓第一定律1. 內(nèi)容: 物體總保持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 這種狀態(tài)。一切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改變 2. 理解(1)物體不受力時究竟是處于靜止?fàn)顟B(tài)還是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取決于力全部消失的那一瞬間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若力全部消失的瞬間物體是運動的,則物體將按原 、原 大小做 運動;若力全部消失的瞬間物體是靜止的,則物體將保持 。(2)實質(zhì):維持運動 力,改變運動狀態(tài) (以上均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即力是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3)研究方法:科學(xué)推理法,在實驗基礎(chǔ)上推理,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方向 速度 勻速直線 靜止 不需要 需要 改變 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用輕質(zhì)細(xì)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xì)線處于拉直狀態(tài),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在A、C兩點間來回擺動。如果小球在B點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球?qū)⒆? 運動;如果小球在C點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小球?qū)? ;如果小球在C點細(xì)線恰好斷開,小球?qū)? 。勻速直線 靜止 豎直下落 變式基礎(chǔ)鞏固1. 如圖所示,小明用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車做“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 每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采用了控制變量法B. 在同樣條件下,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減小得就越慢C. 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將永遠(yuǎn)做勻速直線運動D. 實驗中小車最終會停下來,說明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D123456789變式2. 關(guān)于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一切物體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B. 一切物體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靜止C. 要使一個物體持續(xù)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D. 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D1234567893. 如圖所示,虛線是小華拋出的皮球落地后又彈起的運動軌跡,當(dāng)皮球運動到最高點A時,皮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皮球?qū)ⅲā )。小華豎直向上拋出皮球,當(dāng)皮球運動到最高點時,若皮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皮球?qū)ⅲā )A. 保持靜止B. 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C. 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D. 豎直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BA(3題圖)123456789變式4. 如圖所示,小球從A點靜止釋放,經(jīng)過最低點B,擺向另一側(cè)的最高點C。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4題圖)CA. 小球到達B點的瞬間,若剪斷懸線,小球?qū)⒀厮?br/>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B. 小球到達B點的瞬間,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將保持靜止?fàn)顟B(tài)C. 小球到達C點的瞬間,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將保持靜止?fàn)顟B(tài)D. 小球到達C點的瞬間,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123456789變式5. 圖甲中電風(fēng)扇向左吹風(fēng),小車便向右運動起來,這說明 。圖乙中小球從斜面某一高度滾下至P點時,假設(shè)小球不再受任何力,小球?qū)⒀剀壽E (選填“a”“b”“c”或“d”)運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1234567896. [2023·鞍山]小明在做“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讓小車分別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不同材料(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1)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 。(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離最短,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離最長,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選填“快”或“慢”)。相同 慢 123456789(3)在步驟(2)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推理:如果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 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勻速直線 不需要 123456789(4)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填序號)。A. 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B. 科學(xué)家猜想的基礎(chǔ)上C. 直接實驗的基礎(chǔ)上D. 實驗和科學(xué)推理相結(jié)合的基礎(chǔ)上D 1234567897. 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rèn)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和科學(xué)家的研究歷程來判斷這個觀點是否正確。(1)使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毛巾表面上移動的距離。再分別換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進行兩次實驗,實驗現(xiàn)象如圖1所示。123456789變式①若第二次實驗中小車在棉布表面運動剛好滑到了棉布最右端,接下來將改在木板表面上實驗,最合理的操作方法是 (填序號)。A. 減輕小車的質(zhì)量B. 減小斜面的傾角C. 降低小車釋放的高度D. 增加木板的長度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 ,速度減小得越 。小車在毛巾表面運動過程中的速度變化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木板表面運動過程中的速度變化量。D 遠(yuǎn) 慢 等于 123456789(2)圖2是伽利略的實驗和推理示意圖,屬于推理的是 (選填“甲”或“乙”)。伽利略通過此實驗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 的原因。甲 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 123456789(3)后來,笛卡兒在伽利略觀點之上進一步完善:運動中的物體如果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直線運動。牛頓在他們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相對于“牛頓第一定律”,你認(rèn)為笛卡兒的觀點不足之處是 。(4)上述實驗及科學(xué)家研究成果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填序號)。A. 科學(xué)定律都可以通過實驗直接得出B. 質(zhì)疑是科學(xué)家的重要品質(zhì),普通人不能質(zhì)疑C. 大多數(shù)人認(rèn)同的觀點就是正確的D. 科學(xué)推理是科學(xué)研究的方法之一沒有涉及靜止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D 1234567898. 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用輕質(zhì)細(xì)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xì)線處于拉直狀態(tài),由靜止開始釋放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小球可在A、B兩點間來回擺動。當(dāng)小球擺到B點時,細(xì)線恰好斷開,則小球將( B )A. 在B點保持靜止B. 沿BE方向運動C. 沿BC方向運動D. 沿BD方向運動B能力提升(8題圖)123456789變式9. 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用輕質(zhì)細(xì)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xì)線處于拉直狀態(tài),然后讓小球以初速度v0從A點開始運動。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若當(dāng)小球剛擺到與A點等高的B點時,細(xì)線恰好斷開,小球?qū)ⅲā )(9題圖)BA. 沿軌跡BC自由下落B. 沿軌跡BD繼續(xù)運動C. 沿軌跡BE做勻速直線運動D. 沿軌跡BF繼續(xù)上擺123456789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1 第1節(jié) 第1課時 牛頓第一定律.pptx 02 第1節(jié) 第2課時 慣 性.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