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九年級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九年級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
考點一 分子和原子
一、構成物質的微粒
分子 原子 離子
概念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構成的常見物質 水和氣體(稀氣除外)H2O、O2、N2、CO2 金屬、“石”旁、稀有氣體Cu、Si、石墨、金剛石 大部分鹽和堿硫酸銅等(Cu2+、SO42-)
特征 1、微粒的質量小、體積小;2、微粒總是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微粒受熱能量增大,微粒運動速率越快。3、微粒間有間隔,升溫,微粒間間隔變大;加壓,微粒間間隔變小。
相同點 1.都可以構成物質;2.都具有分子的三個基本性質。
區別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離子顯電性,分子和原子不顯電性。
聯系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離子是由原子的是電子形成的。分子、原子和離子都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化學性質由構成該物質的粒子來保持。由分子構成是物質,分子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原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的陰陽離子共同保持其化學性質。
2、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物質的構成、變化和性質
1.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
宏觀 微觀
混合物 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如空氣 含有____分子,如空氣中含有氧氣分子、氮氣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純凈物 只含有一種物質,如氧氣 只含有____分子,如氧氣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種分子
單質 含有____元素的________,如氧氣、氮氣 分子中只含有____原子,如氧氣分子只含氧原子,氮氣分子只含氮原子
化合物 含有________元素的純凈物,如二氧化碳、水 分子中含有____或____原子,如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
2.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宏觀 沒有其他物質生成 有其他物質生成
微觀 ________沒有改變 分子分成____,____又結合成新分子
圍觀示意圖
3.結論
(1)物理變化中,分子________其他分子。
(2)化學變化中,分子會變成其他分子,________________,原子可以________成新的分子。
(3)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會再分,原子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
(4)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____,分子的數目____________。
(5)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____種物質的____化學性質____。
4.從微觀示意圖獲得重要信息
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可用下圖表示(圖中大圓圈表示汞原子,小圓圈表示氧原子),請從宏觀、 微觀兩方面寫出獲得的信息。
(1)氧化汞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汞和氧氣;
(2)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構成;
(6)汞由汞原子構成;
(4)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5)一個氧化汞分子由一個汞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易混易錯】
(1)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
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密度等都是宏觀的,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現出來的屬性,單個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如: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氣味,而單個二氧化硫分子不具有刺激性氣味。
(2)物質的化學性質由構成該物質的粒子來保持,如: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構成它的氧分子保持,雖然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但氧原子不能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因為氧氣不是直接由氧原子構成的;鐵的化學性質由鐵原子保持;氯化鈉的化學性質由氯離子和鈉離子共同保持。
(3)有些物質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如O2
大多數物質的分子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子構成;如MnO2、KClO3
相同的原子也可構成不同的分子;如O2和O3、H2O、H2O2
(4)分子構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構成。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②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和幾個××原子構成。如: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構成(5)分子由原子構成,不同的原子大小不同,但分子不一定都比原子大,分子只是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大。
考向01 構成物質的微粒
例1(2024·人教版習題改編)對下列物質構成的說法錯誤的是
A.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C.碳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
D.過氧化氫是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變式1-1】(2023·安徽)“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馬酮(化學式為)是其香味的來源。下列有關大馬酮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分子含有9個 B.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3:18
C.屬于無機物 D.分子在不斷運動
【變式1-2】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A.銅 B.氯化鈉 C.水 D.金剛石
考向02 微觀粒子的性質
例2(2024·安徽)青藏高原積雪冰川廣布,冰雪融水是江河源頭的重要補給水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結冰時,水分子不再運動 B.冰融化時,水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
C.冰升華時,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 D.冰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變式2-1】(2025秋·合肥瑤海區期中)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
B.“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在不斷運動
C.干冰升華,體積變大——二氧化碳分子的體積變大
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生改變
【變式2-2】【新考法】(2024·福建)我國正在籌建月球科考站。針對“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氣”,查閱資料:
資料1 當天體中氣體的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時,該氣體會脫離天體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氣體分子的脫離速率均為。
資料2 使用質譜儀測定,在月球黑暗處發現有極微量的氣體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氫氣、氦氣、氖氣和氬氣等。日出時,月球表面有極微量的甲烷和氨氣產生。
(1)氖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別如下圖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比氬原子的少 個。
②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0℃時,氫氣、氦氣和氮氣的分子運動示意圖分別如下所示。
①由上圖分析,分子運動平均速率與 有關。
②日出時,月球表面產生的氨氣(NH3)是由氨分子()聚集而成的。畫出氮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氨分子的微觀示意圖:
③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溫度超過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氫氣、氦氣等氣體分子,所以不存在穩定大氣,結合資料信息說明其原因: 。
考點二 原子的結構
1.原子的構成
原子的構成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____電的________和核外帶____電的____構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____和不帶電的____構成。
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 原子核帶的________與核外電子帶的________相等,但____相反。
一般規律 (1)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________=________(2) 不同種類的原子________不同(3) 原子中質子數________等于中子數(4)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____。例如:____原子核中無中子
2.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
電子層 電子運動沒有固定的軌道,但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區域內運動,這些區域成為“________”。離核最近的為________,依次為第二層、第三層…。
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在多電子原子中,電子能量不同,能量越低,離核____,能量越高,離核____。
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①核外電子總是盡量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第一層排滿才能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才能排第三層,以此類推。②第一層最多為____個電子,第二層最多為____個電子;③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____個電子(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____個電子)
原子結構示意圖 圓圈內的數字 表示原子核的________
“+”號 表示原子核帶正電性
弧線 表示電子層
弧線上的數字 表示________________
注意 圓圈內的數字等于____________(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原子結構和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
原子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特點 得失電子 元素性質
稀有氣體原子 ____個(He為____個) 既不得電子,也不失電子 比較____
金屬原子 一般少于____個 易____電子 不穩定
非金屬原子 一般多于____個 易____電子 不穩定
4.離子的形成
定義 帶電的________________叫離子
形成
分類 ________ 帶____的原子(或原子團),如H+、NH4+
________ 帶____的原子(或原子團),如Cl 、CO32-
離子符號 書寫 在元素符號________標出離子所帶電荷數,如Al3+、O2
含義
離子結構示意圖 陽離子 圓圈內數字____弧線上數字之和,如鎂離子結構示意圖
陰離子 圓圈內數字____弧線上數字之和,如氧離子結構示意圖
5.離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____電子數 質子數____電子數 質子數____電子數
電性 不帶電 帶____電 帶____電
聯系
6.相對原子質量
定義 以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標準,________________,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表達式
符號 Ar
單位 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 “比值”,單位為“1” ,通常省略不寫。
近似計算 相對原子質量≈________+________
【易混易錯】
(1)形成離子過程中,原子質子數不變,所以原子的種類不變;核外電子數改變,化學性質改變。
(2)金屬原子若失去最外層電子,則電子層數減少1層,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電子層數不改變。
(3)相對原子質量不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它是個比值;無質量單位。
(4)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大,其相對原子質量就越大。
(5)兩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等于它們的實際質量之比。
(6)質子、中子的質量大約相等(相對質量都約等于1),電子的質量很小,可忽略不計,故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向01 原子的構成
例1(2024·人教新教材習題)2020年12月17日,我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1731g月壤樣品安全著陸。月壤中含量豐富的氦-3可作為核聚變燃料,其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氦-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變式1-1】(2024·遼寧)高純硼常用作半導體摻雜劑。硼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x為2 B.硼原子的核外電子帶正電
C.硼原子的質子數為3 D.硼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g
【變式1-2】(2024·江蘇宿遷)氯原子、碘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B.符號“2Cl”可表示2個氯元素
C.圖中“”表示兩種原子帶正電荷 D.碘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考向02 離子及其形成
例2(2023·安徽)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氯化鈉固體由分子構成
B.反應中一個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相對穩定結構
C.氯原子核外有兩個電子層
D.反應中Cl生成,證明化學反應中元素種類發生改變
【變式2-1】【新考向】(2024·山東菏澤)氟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螢石(主要成分)等礦物中,正常成年人體中約含2~3克。人體每日攝入4mg以上會造成中毒,含氟牙膏中常用作添加劑。下圖為氟、鈉、鈣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氟原子核外電子數為7
B.在氟化鈉的形成過程中,鈉原子得到氟原子失去的1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
C.和兩種物質中,氟元素的化合價均為-1價
D.牙膏中氟元素含量越高越好
【變式2-2】(2024·合肥蜀山一模)“結構決定性質”是化學的核心觀念。下列有關鈉原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A.鈉原子次外層有8個電子 B.一個鈉原子變成鈉離子失去1個電子
C.鈉原子的化學性質與鉀原子的化學性質相似 D.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考點三 元素
1.元素和元素符號
定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類原子的總稱。“同一類原子”包括:①________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如:質子數為1中子數分別為0、1、2的三種氫原子都屬于氫元素 ②________相同的原子和簡單離子。如:Na和Na+屬于同種元素。
種類 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________決定。________不同,元素種類就不同;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________
化學性質 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決定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為8(只有一層則為2)①達到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其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都不活潑;②未達到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若都為同一類原子,________________,化學性質相似,若不是同一類原子,則不好比較(即同類相同才相似)
存在形式 ①游離態:存在于單質中②化合態:存在于化合物中如:氧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于O2中,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SO2、H2O、KMnO4等物質中
分類 ①____元素:“钅”字旁(汞和金除外)②________元素:“石”“氵”字旁,“氣”字頭等③________元素:“氣”字頭
含量 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人體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____________空氣中前兩位的元素:________海水中前四位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表示 元素符號的書寫 “一大二小”: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元素符號的含義 宏觀 表示________
微觀 表示該元素的________
特殊 某些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元素符號還表示____如H: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Fe: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數字+元素符號 只表示________意義:幾個原子。如 5O:表示____________; 3Ne:3個氖原子。
2.元素周期表
編制者 ________
原子序數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________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原子序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橫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每一橫行元素的_______,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由1依次增加至8,元素種類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第一周期除外)
縱列(族) 同一縱列元素的________,電子層數依次增加,共有18個縱列,16個族(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1個族)
每一格
【易混易錯】
(1)元素的化學性質與相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
(2)一般情況下,兩種元素,若屬于同一類別,對應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則化學性質相似。
如:氧元素和硫元素,對應的氧原子和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是6,則氧元素與硫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3)氫元素與鈉元素化學性質不相似。鈉原子易失去電子,氫原子不太易失去電子。
(4)氦元素與鎂元素化學性質也不相似。鎂原子易失去2個電子,氦原子既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
考向01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例1(2021·安徽)關于原子序數為8的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素符號為N B.屬于金屬元素
C.在地殼中含量最多 D.原子核外電子數為10
【變式1-1】(2024·安徽)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鉬的元素符號是Mo
B.鉬屬于金屬元素
C.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
D.1個Mo2+中含有的電子數為44
【變式1-2】(2022·安徽)硬鋁常用于制造火箭、飛機的外殼,鋁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
B.Al2O3中Al為+2價
C.硬鋁的強度和硬度比鋁的大
D.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變式1-3】(2023·安徽)鎂在國防工業中應用廣泛,鎂元素的相關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鎂燃燒產生明亮的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彈
B.符號“2Mg”可表示兩個鎂元素
C.鎂原子核外電子數為24
D.碳12原子質量為a,則原子質量為24.31a
跨學科實踐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
任務一 了解原子模型的演變
(1)興趣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原子結構概念的產生和演變經歷了一段過程,并整理了如圖所示原子模型的演變。
①湯姆孫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荷的 ,否定了道爾頓“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
②α粒子是某些放射性物質衰變時釋放出來的氦原子核,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則α粒子帶2個單位 (填“正”或“負”)電荷。
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如圖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_________(填序號)。
A. B. C.
④金是由金原子構成的,1μm金箔約包含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填“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或“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任務二 制作原子模型
(2)小組同學分別用鐵絲、太空泥等物品制作了如圖2所示的模型,其中符合原子結構模型的是 (填字母)
任務三 以水為例認識物質的組成
老師告訴同學們,可以通過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實驗來探究物質的組成。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進行了如圖3、4所示實驗。
(3)進行圖3實驗前,首先進行 操作是 。
(4)圖4實驗中,點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 。
(5)上述兩個實驗均可說明水由 組成。
(6)氫依照圖5中水的圍觀示意圖,補畫出玻璃管a和玻璃管b中氣體組成的圍觀示意圖。
(7)密閉容器中盛有氫氣和氧氣共10g,點然后充分反應一段時間,將容器中的全部氣體通過過量的濃硫酸干燥,剩余氣體的質量為2.8g,點燃前容器中氫氣和氧氣的組成判斷錯誤的是 (填字母)
A.1g和9g B.3.6g和6.4g C.0.8g和9.2g
1.“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弄花香滿衣”是因為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體積很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的質量很小
2.為實現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科研人員開展納米復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鈮(N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是41,下列關于Nb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質子數是41 B.核電荷數是41 C.原子質量是41 D.核外電子數是41
3.“宏微結合”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自行車輪胎夏天容易爆裂 氣體分子受熱變大
C 墻內開花墻外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4.核聚變可使兩個原子核發生聚變,形成一個氚原子,并釋放巨大能量。如圖為氚原子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氚原子
A.核外電子數為2
B.帶電粒子和不帶電粒子的個數比為1:1
C.相對原子質量為4
D.電子數和中子數相等
5.“天為棋盤星作子,中國北斗耀太空”,銣(Rb)原子鐘被稱作北斗衛星的“心臟”。下圖為銣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銣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37
B.銣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去1個電子
C.氯化銣的化學式為RbCl2
D.銣原子的核外有5個電子層
6.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科學不斷進步,鋰電池應用日益廣泛。下圖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鋰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
C.氯化鋰的化學式為 D.鋰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
1.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運動
B.氣體的熱脹冷縮:氣體分子的大小發生改變
C.硫酸銅溶液顯藍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D.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原子種類不同
2.唐朝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有詩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能聞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的體積很小
3.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樣品有氦氣和鈦鐵礦石,下列有關氦、鈦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1個氦原子含有4個質子 B.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g
C.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2 D.He和Ti分別可以表示單質
4.“中國芯”的關鍵材料是硅。結合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提取的信息錯誤的是
A.圖中的 B.硅屬于非金屬元素
C.硅原子有3個電子層 D.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5.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壤中含有釔元素的礦物鹽,該鹽被命名為“嫦娥石”。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釔屬于非金屬元素 B.釔的元素符號為y
C.釔的原子序數為39 D.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g
答案和解析
考點一 分子和原子
一、構成物質的微粒
分子 原子 離子
概念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構成的常見物質 水和氣體(稀氣除外)H2O、O2、N2、CO2 金屬、“石”旁、稀有氣體Cu、Si、石墨、金剛石 大部分鹽和堿硫酸銅等(Cu2+、SO42-)
特征 1、微粒的質量小、體積小;2、微粒總是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微粒受熱能量增大,微粒運動速率越快。3、微粒間有間隔,升溫,微粒間間隔變大;加壓,微粒間間隔變小。
相同點 1.都可以構成物質;2.都具有分子的三個基本性質。
區別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離子顯電性,分子和原子不顯電性。
聯系 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離子是由原子的是電子形成的。分子、原子和離子都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物質的化學性質由構成該物質的粒子來保持。由分子構成是物質,分子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原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構成的陰陽離子共同保持其化學性質。
2、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物質的構成、變化和性質
1.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
宏觀 微觀
混合物 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如空氣 含有多種分子,如空氣中含有氧氣分子、氮氣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純凈物 只含有一種物質,如氧氣 只含有一種分子,如氧氣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種分子
單質 含有同種元素的純凈物,如氧氣、氮氣 分子中只含有一種原子,如氧氣分子只含氧原子,氮氣分子只含氮原子
化合物 含有不同種元素的純凈物,如二氧化碳、水 分子中含有兩種或多種原子,如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
2.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宏觀 沒有其他物質生成 有其他物質生成
微觀 分子種類沒有改變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結合成新分子
圍觀示意圖
3.結論
(1)物理變化中,分子不會變成其他分子。
(2)化學變化中,分子會變成其他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3)化學變化中,原子不會再分,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學變化前后,分子種類一定改變,原子種類和數目一定不變,分子的數目可能改變。
(5)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
4.從微觀示意圖獲得重要信息
氧化汞受熱時的變化可用下圖表示(圖中大圓圈表示汞原子,小圓圈表示氧原子),請從宏觀、 微觀兩方面寫出獲得的信息。
(1)氧化汞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汞和氧氣;
(2)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構成;
(6)汞由汞原子構成;
(4)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5)一個氧化汞分子由一個汞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易混易錯】
(1)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
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氣味、狀態密度等都是宏觀的,是該物質的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現出來的屬性,單個分子不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如: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氣味,而單個二氧化硫分子不具有刺激性氣味。
(2)物質的化學性質由構成該物質的粒子來保持,如: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構成它的氧分子保持,雖然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但氧原子不能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因為氧氣不是直接由氧原子構成的;鐵的化學性質由鐵原子保持;氯化鈉的化學性質由氯離子和鈉離子共同保持。
(3)有些物質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如O2
大多數物質的分子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子構成;如MnO2、KClO3
相同的原子也可構成不同的分子;如O2和O3、H2O、H2O2
(4)分子構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構成。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②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和幾個××原子構成。如: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構成(5)分子由原子構成,不同的原子大小不同,但分子不一定都比原子大,分子只是一定比構成它的原子大。
考向01 構成物質的微粒
例1(2024·人教版習題改編)對下列物質構成的說法錯誤的是
A.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C.碳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
D.過氧化氫是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答案】D
【詳解】A、金屬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汞是由汞原子構成的,故A說法正確;
B、二氧化碳氣體是由分子構成的,故B說法正確;
C、碳酸鈉是由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的,故C說法正確;
D、過氧化氫是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的,故D說法錯誤;
故選D。
【變式1-1】(2023·安徽)“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中大馬酮(化學式為)是其香味的來源。下列有關大馬酮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分子含有9個 B.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3:18
C.屬于無機物 D.分子在不斷運動
【答案】D
【詳解】A、大馬酮是由大馬酮分子構成的,一個大馬酮分子中含有13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故A說法錯誤;
B、大馬酮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12×13):(1×18)≠13:18,故B說法錯誤;
C、大馬酮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C說法錯誤;
D、由于大馬酮分子在不斷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故D說法正確;
故選D。
【變式1-2】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
A.銅 B.氯化鈉 C.水 D.金剛石
【答案】C
【詳解】A、銅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銅原子直接構成的,故A錯誤;
B、氯化鈉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B錯誤;
C、水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C正確;
D、金剛石屬于固態非金屬單質,是由碳原子直接構成的,故D錯誤。故選C。
考向02 微觀粒子的性質
例2(2024·安徽)青藏高原積雪冰川廣布,冰雪融水是江河源頭的重要補給水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結冰時,水分子不再運動 B.冰融化時,水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
C.冰升華時,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 D.冰與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答案】C
【詳解】A、水結冰時,水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運動,錯誤;
B、冰融化時,水分子種類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水分子的間隙改變,錯誤;
C、冰升華時,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正確;
D、冰與水是水的兩種不同狀態,冰與水混合得到的物質是由同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錯誤。
故選C。
【變式2-1】(2025秋·合肥瑤海區期中)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
B.“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在不斷運動
C.干冰升華,體積變大——二氧化碳分子的體積變大
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生改變
【答案】C
【解析】A.、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水和過氧化氫化學性質不同,是由于分子構成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于分子是運動的,花香的分子通過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香,故選項說法正確;
C、干冰升華,體積變大,是因為溫度升高氣體分子間的間隔增大,不是體積變大,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氫氣由氫分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氯化氫由氯化氫分子構成,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變式2-2】【新考法】(2024·福建)我國正在籌建月球科考站。針對“月球上是否存在大氣”,查閱資料:
資料1 當天體中氣體的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時,該氣體會脫離天體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氣體分子的脫離速率均為。
資料2 使用質譜儀測定,在月球黑暗處發現有極微量的氣體生成,其主要成分是氫氣、氦氣、氖氣和氬氣等。日出時,月球表面有極微量的甲烷和氨氣產生。
(1)氖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和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分別如下圖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比氬原子的少 個。
②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0℃時,氫氣、氦氣和氮氣的分子運動示意圖分別如下所示。
①由上圖分析,分子運動平均速率與 有關。
②日出時,月球表面產生的氨氣(NH3)是由氨分子()聚集而成的。畫出氮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氨分子的微觀示意圖:
③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溫度超過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氫氣、氦氣等氣體分子,所以不存在穩定大氣,結合資料信息說明其原因: 。
【答案】(1) 8 39.95
(2)相對分子質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0℃時,氫分子、氦分子等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且溫度升高,速率更快
【詳解】(1)①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數字表示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上的電子數,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數=2+8=10,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氬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8,則氖原子的核外電子比氬原子的少18 10=8個;
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9.95;
(2)①由上圖分析,分子運動平均速率:H2 >He>N2,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2、4、28,因此:分子運動平均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有關;
②根據氨分子()可知,1個氨分子是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氮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氨分子的微觀示意圖如圖:;
③根據資料1:當天體中氣體的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時,該氣體會脫離天體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氣體分子的脫離速率均為,可知,當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0.48kms-1時,會脫離天體逸散到宇宙中,H2的平均速率為1.84 kms-1,He的平均速率為1.31 kms-1,因此H2、He會脫離天體逸散到宇宙中;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溫度超過100℃。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氫氣、氦氣等氣體分子,所以不存在穩定大氣,結合資料信息說明其原因:0℃時,氫分子、氦分子等分子運動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脫離速率的20%,且溫度升高,速率更快。
考點二 原子的結構
1.原子的構成
原子的構成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
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 原子核帶的正電荷數與核外電子帶的負電荷數相等,但電性相反。
一般規律 (1)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 不同種類的原子質子數不同(3) 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4) 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氫原子核中無中子
2.原子的核外電子的排布
電子層 電子運動沒有固定的軌道,但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區域內運動,這些區域成為“電子層”。離核最近的為第一層,依次為第二層、第三層…。
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在多電子原子中,電子能量不同,能量越低,離核越近,能量越高,離核越遠。
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 ①核外電子總是盡量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第一層排滿才能排第二層,第二層排滿才能排第三層,以此類推。②第一層最多為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為8個電子;③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8個電子(若第一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電子)
原子結構示意圖 圓圈內的數字 表示原子核的質子數
“+”號 表示原子核帶正電性
弧線 表示電子層
弧線上的數字 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注意 圓圈內的數字等于弧線上的數字之和(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3.原子結構和元素的化學性質關系
原子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特點 得失電子 元素性質
稀有氣體原子 8個(He為2個) 既不得電子,也不失電子 比較穩定
金屬原子 一般少于4個 易失去電子 不穩定
非金屬原子 一般多于4個 易得到電子 不穩定
4.離子的形成
定義 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形成
分類 陽離子 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如H+、NH4+
陰離子 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如Cl 、CO32-
離子符號 書寫 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離子所帶電荷數,如Al3+、O2
含義
離子結構示意圖 陽離子 圓圈內數字大于弧線上數字之和,如鎂離子結構示意圖
陰離子 圓圈內數字小于弧線上數字之和,如氧離子結構示意圖
5.離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質子數〈電子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聯系
6.相對原子質量
定義 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的比,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表達式
符號 Ar
單位 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 “比值”,單位為“1” ,通常省略不寫。
近似計算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易混易錯】
(1)形成離子過程中,原子質子數不變,所以原子的種類不變;核外電子數改變,化學性質改變。
(2)金屬原子若失去最外層電子,則電子層數減少1層,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電子層數不改變。
(3)相對原子質量不等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它是個比值;無質量單位。
(4)原子的實際質量越大,其相對原子質量就越大。
(5)兩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比等于它們的實際質量之比。
(6)質子、中子的質量大約相等(相對質量都約等于1),電子的質量很小,可忽略不計,故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向01 原子的構成
例1(2024·人教新教材習題)2020年12月17日,我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1731g月壤樣品安全著陸。月壤中含量豐富的氦-3可作為核聚變燃料,其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的,氦-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答案】A
【詳解】根據氦-3原子核是由2個質子和1個中子構成,核內有2個質子,和外有2個電子,所以氦-3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故選A
【變式1-1】(2024·遼寧)高純硼常用作半導體摻雜劑。硼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x為2 B.硼原子的核外電子帶正電
C.硼原子的質子數為3 D.硼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g
【答案】A
【解析】A、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5=x+3,x=2,符合題意;
B、電子帶負電,質子帶正電,不符合題意;
C、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故硼原子的質子數為5,不符合題意;
D、在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圓圈內的數字表示質子數,故硼原子的質子數為5,不是相對原子質量,不符合題意。
故選A。
【變式1-2】(2024·江蘇宿遷)氯原子、碘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B.符號“2Cl”可表示2個氯元素
C.圖中“”表示兩種原子帶正電荷 D.碘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
【答案】A
【詳解】A、氯原子和碘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都有7個電子,故氯元素和碘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正確;
B、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故符號“2Cl”可表示2個氯原子、不能表示2個氯元素,錯誤;
C、原子是不帶電的,同時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意義,圓圈表示原子核,故圖中“”表示兩種原子的原子核帶正電荷,錯誤;
D、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小于4,通常容易失電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于4,通常容易得電子,碘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7,大于4,故碘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錯誤;
故選A
考向02 離子及其形成
例2(2023·安徽)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氯化鈉固體由分子構成
B.反應中一個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相對穩定結構
C.氯原子核外有兩個電子層
D.反應中Cl生成,證明化學反應中元素種類發生改變
【答案】B
【詳解】A、氯化鈉固體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A錯誤;
B、鈉原子的質子數為11,核外電子數為11,由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可知,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為2、8、1,所以在反應中一個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形成相對穩定結構,故B正確;
C、氯原子的質子數為17,核外電子數為17,由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可知,氯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為2、8、7,所以氯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故C錯誤;
D、Cl、 Cl-的質子數均為17,都屬于氯元素 ,化學反應中元素種類不變,故D錯誤。
故選B。
【變式2-1】【新考向】(2024·山東菏澤)氟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螢石(主要成分)等礦物中,正常成年人體中約含2~3克。人體每日攝入4mg以上會造成中毒,含氟牙膏中常用作添加劑。下圖為氟、鈉、鈣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氟原子核外電子數為7
B.在氟化鈉的形成過程中,鈉原子得到氟原子失去的1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
C.和兩種物質中,氟元素的化合價均為-1價
D.牙膏中氟元素含量越高越好
【答案】C
【詳解】A、氟原子核外電子數為2+7=9,錯誤;
B、在氟化鈉的形成過程中,鈉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1,氟原子易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7,氟原子易得到1個電子形成帶1個單位負電荷的氟離子,即氟原子得到鈉原子失去的1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錯誤;
C、根據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CaF2中鈣元素顯+2價,NaF中鈉元素顯+1價,則兩種物質中,氟元素的化合價均為-1價,正確;
D、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使牙齒堅固,從而有效防止蛀牙,但是牙膏中氟元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長期攝入高劑量的氟,則會引起氟骨癥,重則會引起惡心、嘔吐、心律不齊等急性氟中毒情況,錯誤。
故選C。
【變式2-2】(2024·合肥蜀山一模)“結構決定性質”是化學的核心觀念。下列有關鈉原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A.鈉原子次外層有8個電子 B.一個鈉原子變成鈉離子失去1個電子
C.鈉原子的化學性質與鉀原子的化學性質相似 D.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答案】D
【解析】A、鈉原子核外有11個電子,第一層有2個電子,第二層有8個電子,第三層有1個電子,所以鈉原子次外層有8個電子,故A正確;
B、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為1,易失去1個電子變為鈉離子,故B正確;
C、原子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有關,鈉原子和鉀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1,所以化學性質相似,故C正確;
D、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鈉離子,因此鈉離子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故D錯誤。
故選D。
考點三 元素
1.元素和元素符號
定義 具有相同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同一類原子”包括: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如:質子數為1中子數分別為0、1、2的三種氫原子都屬于氫元素 ②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和簡單離子。如:Na和Na+屬于同種元素。
種類 元素的種類由原子的質子數決定。質子數不同,元素種類就不同;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質子數不同
化學性質 元素的化學性質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為8(只有一層則為2)①達到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其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都不活潑;②未達到相對穩定結構的原子:若都為同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若不是同一類原子,則不好比較(即同類相同才相似)
存在形式 ①游離態:存在于單質中②化合態:存在于化合物中如:氧元素以單質形式存在于O2中,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SO2、H2O、KMnO4等物質中
分類 ①金屬元素:“钅”字旁(汞和金除外)②非金屬元素:“石”“氵”字旁,“氣”字頭等③稀有氣體元素:“氣”字頭
含量 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O、Si、Al、Fe人體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C、H空氣中前兩位的元素: N、O海水中前四位的元素: O、H、Cl、Na
元素的表示 元素符號的書寫 “一大二小”: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
元素符號的含義 宏觀 表示一種元素
微觀 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
特殊 某些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元素符號還表示物質如H:表示氫元素,一個氫原子; Fe:表示鐵元素,一個鐵原子,鐵這種物質
數字+元素符號 只表示微觀意義:幾個原子。如 5O:表示5個氧原子; 3Ne:3個氖原子。
2.元素周期表
編制者 門捷列夫
原子序數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電荷數遞增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橫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每一橫行元素的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從左到右由1依次增加至8,元素種類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第一周期除外)
縱列(族) 同一縱列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電子層數依次增加,共有18個縱列,16個族(8、9、10三個縱列共同組成1個族)
每一格
【易混易錯】
(1)元素的化學性質與相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
(2)一般情況下,兩種元素,若屬于同一類別,對應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等,則化學性質相似。
如:氧元素和硫元素,對應的氧原子和硫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是6,則氧元素與硫元素化學性質相似
(3)氫元素與鈉元素化學性質不相似。鈉原子易失去電子,氫原子不太易失去電子。
(4)氦元素與鎂元素化學性質也不相似。鎂原子易失去2個電子,氦原子既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
考向01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例1(2021·安徽)關于原子序數為8的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元素符號為N B.屬于金屬元素
C.在地殼中含量最多 D.原子核外電子數為10
【答案】C
【詳解】A、元素符號是O,不符合題意;
B、氧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
C、氧元素在地殼中含量最多,符合題意;
D、氧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數為8,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變式1-1】(2024·安徽)我國“鵲橋二號”中繼星使用鍍金鉬絲天線,搭建了地面與“嫦娥六號”的通信橋梁。如圖是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鉬的元素符號是Mo
B.鉬屬于金屬元素
C.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
D.1個Mo2+中含有的電子數為44
【答案】D
【詳解】A、據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鉬的元素符號是Mo。A正確;
B、鉬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B正確;
C、據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稱正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
D、據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鉬的原子序數是42,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所以1個Mo中含有的電子數為42。1個Mo失去2個電子形成1個Mo2+,所以1個Mo2+中含有的電子數為42-2=40。D錯誤。
綜上所述:選擇D。
【變式1-2】(2022·安徽)硬鋁常用于制造火箭、飛機的外殼,鋁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
B.Al2O3中Al為+2價
C.硬鋁的強度和硬度比鋁的大
D.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答案】C
【詳解】A.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數字為相對原子質量,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6.98。錯誤。
B.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氧化鋁中氧元素為-2價,所以鋁元素為+3價,錯誤。
C.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硬度大。硬鋁是鋁的合金,強度和硬度比鋁的大,正確。
D.地殼中含量前5位的元素是氧硅鋁鐵鈣,所以氧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錯誤。
故選:C。
【變式1-3】(2023·安徽)鎂在國防工業中應用廣泛,鎂元素的相關信息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鎂燃燒產生明亮的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彈
B.符號“2Mg”可表示兩個鎂元素
C.鎂原子核外電子數為24
D.碳12原子質量為a,則原子質量為24.31a
【答案】A
【詳解】A、鎂燃燒產生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作照明彈,故A說法正確;
B、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標在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符號“2Mg”可表示兩個鎂原子,故B說法錯誤;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故鎂原子的原子序數為12,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鎂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12,故C說法錯誤;
D、根據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碳12原子質量為a,鎂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31,則原子質量為24.31×,故D說法錯誤;
故選A。
跨學科實踐 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
任務一 了解原子模型的演變
(1)興趣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原子結構概念的產生和演變經歷了一段過程,并整理了如圖所示原子模型的演變。
①湯姆孫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荷的 ,否定了道爾頓“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
②α粒子是某些放射性物質衰變時釋放出來的氦原子核,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則α粒子帶2個單位 (填“正”或“負”)電荷。
③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如圖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_________(填序號)。
A. B. C.
④金是由金原子構成的,1μm金箔約包含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填“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或“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任務二 制作原子模型
(2)小組同學分別用鐵絲、太空泥等物品制作了如圖2所示的模型,其中符合原子結構模型的是 (填字母)
任務三 以水為例認識物質的組成
老師告訴同學們,可以通過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實驗來探究物質的組成。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進行了如圖3、4所示實驗。
(3)進行圖3實驗前,首先進行 操作是 。
(4)圖4實驗中,點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 。
(5)上述兩個實驗均可說明水由 組成。
(6)氫依照圖5中水的圍觀示意圖,補畫出玻璃管a和玻璃管b中氣體組成的圍觀示意圖。
(7)密閉容器中盛有氫氣和氧氣共10g,點然后充分反應一段時間,將容器中的全部氣體通過過量的濃硫酸干燥,剩余氣體的質量為2.8g,點燃前容器中氫氣和氧氣的組成判斷錯誤的是 (填字母)
A.1g和9g B.3.6g和6.4g C.0.8g和9.2g
【答案】(1)①電子 ②正 ③C ④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2)B
(3)檢驗氣體的純度(或驗純) (4) 2H2O2H2↑+ O2↑ (5)氫元素和氧元素(或H和O)
(6)
(7)A
【解析】(1)①湯姆孫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了帶負電荷的電子,否定了道爾頓“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
②α粒子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中子不帶電,每一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α粒子帶2個單位正電荷,故填:正;③原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原子核體積很小,原子核外的電子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過去,由干α粒子帶正電荷,原子核也帶正電荷,同性相斥,少數 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會發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或發生了很明顯的偏向,故選C;④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填: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2)通過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可知,原子中帶正電荷部分的體積很小,但幾乎占有全部質量,電子在子核外運動,故選B。
(3)點燃可燃性氣體前,需要檢驗其純度,因此點燃氫氣前需要檢驗氫氣的純度。
(4)電解水為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 O2↑ 。
(5)上述兩個實驗均可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6)a管與b管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1:2,說明a管產生的氣體是氧氣,b管產生的氣體是氫氣,2個水分子在通電條件下分解為2個分子和1個氧分子,據此畫出微觀示意圖。
(7)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的質量為10g-2.8g= 7.28,剩余氣體可能是氫氣,也可能是氧氣。
設生成7.2g水需要參加反應的氫氣質量為x,
2H2O2H2↑+ O2↑
36 4
7.2g X
解得 x=0.88, 所以氫氣的質量可能是 0.88,氧氣的質量為 10 8-0.8 g=9.2 g;
氫氣的質量也可能是 0.8 g+2.8 g=3.6 g,氧氣是 10 g-3.6 g=6.4 g,
故選 A。
1.“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弄花香滿衣”是因為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體積很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的質量很小
【答案】C
【解析】能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空氣中被聞到。故選C。
2.為實現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科研人員開展納米復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鈮(N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是41,下列關于Nb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質子數是41 B.核電荷數是41 C.原子質量是41 D.核外電子數是41
【答案】C
【詳解】A、原子序數=質子數,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則質子數是4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原子序數=核電荷數,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則核電荷數是4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根據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不能確定原子質量是 41,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則核外電子數是4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宏微結合”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自行車輪胎夏天容易爆裂 氣體分子受熱變大
C 墻內開花墻外香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 分子構成不同
【答案】B
【詳解】A、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二者的物理性質差異大是因為兩種物質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確;
B、溫度升高,分子間間隔變大,自行車輪胎內的氣體體積膨脹,壓強增大,所以自行車輪胎在陽光下暴曬而炸裂,故B錯誤;
C、分子在不斷運動,墻內花開后,具有花香味的物質的分子運動到墻外人的鼻孔處,使人聞到花香味,故C正確;
D、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構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故D正確。
故選B。
4.核聚變可使兩個原子核發生聚變,形成一個氚原子,并釋放巨大能量。如圖為氚原子結構示意圖,由圖可知氚原子
A.核外電子數為2
B.帶電粒子和不帶電粒子的個數比為1:1
C.相對原子質量為4
D.電子數和中子數相等
【答案】B
【解析】A、由氚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核外電子數為1,故選項說法錯誤。
B、帶電的粒子有1個質子和1個電子,不帶電的粒子有2個中子,帶電粒子和不帶電粒子的個數比為1:1,故選項說法正確。
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1+2=3,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氚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電子數為1,中子數為2,電子數和中子數不相等,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5.“天為棋盤星作子,中國北斗耀太空”,銣(Rb)原子鐘被稱作北斗衛星的“心臟”。下圖為銣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銣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37
B.銣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去1個電子
C.氯化銣的化學式為RbCl2
D.銣原子的核外有5個電子層
【答案】C
【解析】A、由銣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圓圈內數字表示核內質子數,則銣原子核內的質子數為37,故選項說法正確。
B、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而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C、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1個電子而形成帶1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化合價的數值等于離子所帶電荷的數值,且符號一致,則該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氯元素顯﹣1價,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RbCl,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銣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弧線表示電子層,則銣原子的核外有5個電子層,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6.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科學不斷進步,鋰電池應用日益廣泛。下圖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鋰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
C.氯化鋰的化學式為 D.鋰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
【答案】D
【詳解】A、由“金”字旁可知,鋰元素屬于金屬元素,不符合題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不符合題意;
C、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從而帶上1個單位的正電荷,故鋰元素在化合物中顯+1價,氯元素通常顯-1價,故氯化鋰的化學式為:LiCl,不符合題意;
D、鋰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符合題意。
故選D。
1.對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運動
B.氣體的熱脹冷縮:氣體分子的大小發生改變
C.硫酸銅溶液顯藍色: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
D.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原子種類不同
【答案】A
【詳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酒香,故選項解釋合理;
B、升高溫度分子運動速度加快,分子之間間隔增大,降低溫度分子運動速度減慢,分子之間間隔減小,所以氣體的熱脹冷縮主要是因為氣體分子間的間隔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而分子的大小不變,故選項解釋不合理;
C、硫酸銅溶液顯藍色,是因為溶液中含有銅離子,故選項解釋不合理;
D、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二者的物理性質差異很大是因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選項解釋不合理;
故選:A。
2.唐朝詩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有詩句“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能聞到荷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質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的體積很小
【答案】C
【詳解】能聞到荷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香味的分子四處擴散,與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無關。
故選C。
3.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樣品有氦氣和鈦鐵礦石,下列有關氦、鈦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1個氦原子含有4個質子 B.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g
C.鈦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2 D.He和Ti分別可以表示單質
【答案】D
【詳解】A、根據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為2,表示原子序數為2;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氦原子的核內有2個質子,該選項說法錯誤;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為“1”,常省略不寫,故鈦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該選項說法錯誤;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22,核外電子排布為2、8、10、2,最外層電子數2,該選項說法錯誤;
D、氦與鈦的單質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其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故He和Ti分別可以表示對應單質,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4.“中國芯”的關鍵材料是硅。結合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硅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提取的信息錯誤的是
A.圖中的 B.硅屬于非金屬元素
C.硅原子有3個電子層 D.硅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答案】D
【詳解】A、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因此14=2+x+4,x=8,故選項說法正確;
B、“硅”是“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硅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硅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故選項說法正確;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硅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09,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5.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月壤中含有釔元素的礦物鹽,該鹽被命名為“嫦娥石”。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釔屬于非金屬元素 B.釔的元素符號為y
C.釔的原子序數為39 D.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g
【答案】C
【詳解】A、釔帶有“金”字旁,則釔屬于金屬元素,故A說法錯誤;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則釔的元素符號為Y,故B說法錯誤;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則釔的原子序數為39,故C說法在正確;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則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8.91,故D說法錯誤;
故選: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同县| 永靖县| 灵寿县| 松江区| 宁河县| 体育| 义乌市| 将乐县| 中卫市| 独山县| 炎陵县| 东乌珠穆沁旗| 黔西县| 佳木斯市| 远安县| 思南县| 台东市| 靖宇县| 古丈县| 易门县| 秭归县| 白山市| 科技| 类乌齐县| 闻喜县| 手机| 浦北县| 揭东县| 泌阳县| 庆安县| 自贡市| 永和县| 屏边| 怀宁县| 碌曲县| 射阳县| 黑龙江省| 长海县| 阿荣旗| 互助|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