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第二部分 題型訓練第二部分專題一專題一 化學與五育CONTENTS目錄題型解讀01KAO DIAN DUI BIAO02ZHEN TI JIE DU真題解讀基礎(chǔ)練習03ZHI SHI GOU JIAN04HANG SHI JI CHU備考演練SU YANG TI SHENGPART ONE012025題型解讀真題解讀題型解讀基礎(chǔ)練習備考演練近四年,廣東省中考第16題展現(xiàn)了一定特點,考察傳統(tǒng)文化中涉及的物質(zhì)變化與反應(yīng)類型、物質(zhì)組成、實驗操作、物質(zhì)性質(zhì)與用途,與“五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緊密相關(guān)。ZHEN TI JIE DUPART TWO022025真題解讀真題解讀題型解讀基礎(chǔ)練習備考演練【例題】(2024·廣東)《天工開物》蘊含豐富的化學知識和化學思想。書中記載了銀朱的制備過程,如圖所示。(1)水銀屬于 金屬 (填“金屬”或“非金屬”)單質(zhì)。【詳解】水銀是汞的俗稱,是由汞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金屬單質(zhì);金屬 (2)“研磨”時,水銀與石亭脂充分反應(yīng)生成銀朱,化學方程式為 Hg+S HgS ,有剩余的反應(yīng)物是 石亭脂(或硫或S) 。【詳解】“研磨”時,水銀與石亭脂充分反應(yīng)生成銀朱,即汞和硫在研磨的作用下反應(yīng)生成HgS,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Hg+S HgS;該反應(yīng)中,參加反應(yīng)的汞和硫的質(zhì)量比為:201∶32,故一斤水銀和二斤石亭脂反應(yīng),石亭脂過量;Hg+S HgS 石亭脂(或硫或S) (3)“加熱”時,銀朱 升華 (填“升華”或“凝華”),再經(jīng)“蘸水擦盞”形成粉末貼于泥罐內(nèi)壁,達到銀朱從混合物中 分離提純 的目的。【詳解】“加熱”時,銀朱會由固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會升華,再經(jīng)“蘸水擦盞”形成粉末貼于泥罐內(nèi)壁,達到銀朱從混合物中分離提純的目的;升華 分離提純(4)為使燃燒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鼓入充足的氧氣(合理即 。【詳解】為使燃燒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入充足的氧氣,促進燃燒。鼓入充足的氧氣(合理即可)【點撥】本題涉及的知識點有物質(zhì)的類別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應(yīng)用(判斷反應(yīng)物的質(zhì)量比);燃燒充分燃燒的重要方法及其重要性。JI CHU LIAN XIPART THREE032025基礎(chǔ)練習真題解讀題型解讀基礎(chǔ)練習備考演練1. (2023·廣東)我國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中記載:“風爐以銅鐵鑄之……底一窗以為通飚漏燼之所……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銅鑄之。”(1)“銅鐵”屬于 金屬 (填“金屬”或“合成”)材料。(2)“飚”(即風)提供燃燒所需的 空氣(或氧氣) 。“燼”中含鉀鹽。農(nóng)業(yè)上可用作 鉀肥 。金屬 空氣(或氧氣) 鉀肥 (3)“火能熟水”說明燃燒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熱量。(4)“漉水囊”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類似于基本實驗操作中的 過 。(5)茶香四溢,從分子角度解釋其原因是 分子在不斷運動 。放出 過濾分子在不斷運動 2. (2022·廣東)爐甘石始載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為碳酸鋅(ZnCO3)和堿式碳酸鋅,炮制后主要成分為氧化鋅(ZnO)可作為外用藥使用。(1)鋅元素屬于人體必需的 微量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2)碳酸鋅中鋅、氧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 1∶3 ,質(zhì)量比為 65∶48 。微量 1∶3 65∶48 (3)氧化鋅、碳酸鋅、堿式碳酸鋅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說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 b (填字母)。a.鋅分子 b.鋅元素 c.鋅單質(zhì)(4)藥效高低與有效成分的含量相關(guān)。碳酸鋅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質(zhì)量的氧化鋅,可能的原因是 等質(zhì)量的碳酸鋅中鋅元素的質(zhì)量小于氧化鋅中鋅元素的質(zhì)量 。b 等質(zhì)量的碳酸鋅中鋅元素的質(zhì)量小于氧化鋅中鋅元素的質(zhì)量 3. (2021·廣東)2021年5月,“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成功著陸火星。(1)火星車使用的新型鎂鋰合金屬于 金屬 (填“金屬”或“復(fù)合”)材料,實現(xiàn)了探測器的輕量化。(2)火星車熱控材料——納米氣凝膠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學式為 SiO2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 +4 。金屬 SiO2 +4 (3)火星車集熱窗內(nèi)裝有正十一烷(C11H24),此物質(zhì)屬于 有機物 (填“無機物”或“有機物”),其中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11∶2 。(4)火星車的動力來源于太陽能,人類正在利用和開發(fā)的新能源還有 核能 (寫一種)。有機物 11∶2 核能 SU YANG TI SHENGPART FOUR042025備考演練真題解讀題型解讀基礎(chǔ)練習備考演練4. (2024·四川眉山)2023年,我國實現(xiàn)了“固態(tài)氫能”發(fā)電并網(wǎng),“綠電”與“綠氫”轉(zhuǎn)化的示意圖如圖。(1)“燃料電池發(fā)電”是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 電 能。電 (2)“電解水制氫”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 2H2↑+O2↑ 。2H2O 2H2↑+O2↑ (3)固態(tài)合金儲氫裝置中釋放出氫氣,將氫氣高壓加注到新能源汽車中。高壓加注壓縮時氫分子間的間隔變 小 (填“大”或“小”)。(4)氫氣作燃料的優(yōu)點是 燃燒放出的熱 量高,產(chǎn)物是水,不 污染 。小 燃燒放出的熱量高,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空氣5. (2024·吉林長春)唐代陸羽所著《茶經(jīng)》涵蓋了茶樹栽培、茶具使用、飲茶方法等內(nèi)容,是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茶學專著。(1)茶樹適宜生長在酸性土壤中。用 玻璃棒 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可測出土壤的酸堿度。(2)《茶經(jīng)》中記載的“漉(lù)水囊”可用于分離固體和液體,該分離過程類似于化學實驗操作中的 過濾 。(3)明代已存在用木炭除去泡茶用水中異味的方法,此法利用了木炭的 吸附 性。玻璃棒 過濾 吸附 (4)茶葉含氟,對預(yù)防齲齒有一定效果,這里的“氟”是指 C (填字母)。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C 6. (2024·四川瀘州)材料科學在利用太陽能上大顯身手。最近,一種利用石英熱捕捉器,如圖所示捕獲太陽能的新方法,可使溫度達到1000°C以上,從而有可能在玻璃、鋼鐵、水泥和陶瓷等工業(yè)生產(chǎn)中取代化石燃料。回答相關(guān)問題。(1)玻璃、鋼鐵、水泥和陶瓷中不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是 鋼 ,這些無機非金屬材料與石英均含有的元素為氧和 硅 。鋼鐵硅 (2)該捕獲太陽能取代化石燃料的新方法,目前其主要的2點優(yōu)勢為 AC (填字母)。A. 應(yīng)用更環(huán)保B. 技術(shù)更成熟C. 資源更豐富AC 7. (2024·江西)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用火歷史。(1)火的利用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下列有關(guān)火的利用不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是 B 。A. 驅(qū)趕野獸,開拓家園 B. 火攻水淹,奪城掠地C. 取暖照明,改善生活 D. 冶煉金屬,發(fā)展生產(chǎn)(2)《莊子·雜篇·外物》記載“木與木相摩則然(燃)”,從燃燒條件分析“木與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 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B 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3)《天工開物》記載有關(guān)煉鐵過程:“凡鐵一爐載土二千余斤……或用煤炭,或用木炭”。該過程中炭的作用是 作燃料(或提供熱量、提供還原劑,煉出的鐵可鍛打成薄片是利用了鐵的 延展 性。(4)火的利用促進燃料的發(fā)展,為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部分地區(qū)對家用燃料進行了“氣代煤”改造,用天然氣代替煤的意義是 更環(huán)保(或污染更小等) (任寫一條)。作燃料(或提供熱量、提供還原劑等)延展更環(huán)保(或污染更小等) 8. (2024·吉林長春)火的使用標志著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漢字作為載體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火的認識。(1)甲骨文“ ”(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燒掉樹林。上方的“林”相當于燃燒條件中的 可燃物 。(2)小篆“ ”(滅)的字形左邊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滅火。用水滅火的主要原理是 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和隔絕氧氣。可燃物 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3)甲骨文“ ”(災(zāi))的字形像是房屋著火,災(zāi)難降臨。①以下標志與消防安全有關(guān)的是 A (填字母);②發(fā)現(xiàn)或遭遇火災(zāi),可采取的措施有 打火警電話119報警 (答一條即可)。A 打火警電話119報警 9. (2023·江蘇泰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國前沿科技、生產(chǎn)生活社會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識。Ⅰ.中華傳統(tǒng)文化(1)四大發(fā)明包括指南針、造紙術(shù)、印刷術(shù)和火藥。活字印刷膠泥含有CaO,加水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 。黑火藥爆炸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是2KNO3+2C+S K2S+3CO2 N2 ↑。CaO+H2O=Ca(OH)2 N2 ↑(2)兵馬俑彩繪中發(fā)現(xiàn)了絕美的“中國紫”,“中國紫”主要成分是硅酸銅鋇(BaCuSi2O6),其中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7∶12 。7∶12 Ⅱ.中國前沿科技(3)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入駐“天宮”。宇航服內(nèi)活性炭用于處理呼吸產(chǎn)生的廢氣,說明活性炭具有 吸附 性。(4)2023年3月,8200立方米天然氣加注船在江蘇建造完工并順利下水。從能源是否可循環(huán)再生的角度看,天然氣屬于 非再生 能源,天然氣在液化過程中分子間隔 減小 。吸附 非再生 減小 Ⅲ.生產(chǎn)生活社會(5)泰州“梅蘭春”酒釀造過程如下圖所示。有機化學物質(zhì)分類中,淀粉和葡萄糖都屬于 糖類 ,葡萄糖轉(zhuǎn)化為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 2C2H5OH+2CO2↑ 。糖類 C6H12O6 2C2H5OH+2CO2↑ (6)泰州本地豆腐制作包含磨豆、濾渣、煮漿、點鹵等工序,“點鹵”是在豆?jié){中加入鹽鹵或石膏,利用了大豆中蛋白質(zhì)的性質(zhì)是 蛋白質(zhì)變性 。蛋白質(zhì)變性 10. (2019·山東東營)化學與社會生活(1)從鐵、生石灰、燒堿、小蘇打、硫酸銅中選擇符合題意的物質(zhì)(用化學式填空)。常用來配制波爾多液的鹽是 CuSO4 ,焙制糕點所用的發(fā)酵粉的主要成份是 NaHCO3 。 (2)生活中常用二氧化碳滅火而不用氮氣滅火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化學與傳統(tǒng)文化CuSO4 NaHCO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 (3)北宋《浸銅要略序》載“山麓有膽泉(硫酸銅溶液),土人汲以浸鐵,數(shù)日輒類朽木,刮取其屑,鍛煉成銅”,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Fe+CuSO4 FeSO4+Cu 。(4)《漢代古火井碑序》記載:“諸葛丞相躬蒞視察,改進技法,刳斑竹以導(dǎo)氣(氣指天然氣),引井火以煮鹽”,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CH4+2O2 CO2+2H2O 。Fe+CuSO4 FeSO4+Cu CH4+2O2 CO2+2H2O 11. (2024·江蘇常州)“一抹龍泉紅,千秋國色濃”。常州龍泉印泥(如圖)是中國印泥三大瑰寶之一、龍泉藕絲印泥主要原料有朱砂(HgS)、蓖麻油、藕絲等,具有“冬不凝固、水浸不爛”的特點。(1)“一抹龍泉紅”源于朱砂,“千秋國色濃”說明HgS通常情況下化學性質(zhì) 穩(wěn)定 (填“穩(wěn)定”或“活潑”)。穩(wěn)定 (2)“冬不凝固”源于使用了經(jīng)六年晾曬而成的蓖麻油,它的凝固點 低 (填“高”或“低”)。天然蓖麻油作為植物性油脂, 不屬 (填“屬于”或“不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低 不屬于(3)“水浸不爛”源于加入八月荷梗的藕絲后能有效凝聚印泥。蠶絲纖維相對較粗不適合制作印泥,用化學的手段鑒別藕絲與蠶絲的方法是 采用燒灼法鑒別藕絲和蠶絲,有燒焦羽毛味的是蠶絲,無燒焦羽毛味的是藕絲 。采用燒灼法鑒別藕絲和蠶絲,有燒焦羽毛味的是蠶絲,無燒焦羽毛味的是藕絲 (4)“丹泥玉漿盛之粉白瓷缸”指的是藕絲印泥宜存放于瓷缸。如放入錫(Sn)盒中會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生成SnS而使印泥慢慢變黑,其反應(yīng)方程式為 HgS+Sn Hg+SnS 。HgS+Sn Hg+SnS 12. (2024·青海)青海河湟谷地歷史文化悠久,在互助縣出土了魏晉時期的青銅藝術(shù)品玄武硯滴。(1)青銅的硬度比純銅 大(或高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給分) 。(2)我國是最早采用濕法冶銅的國家,《夢溪筆談》中記載“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即在CuSO4溶液中加入鐵則可得到銅,該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uSO4 Cu+FeSO4 。大(或高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給分) Fe+CuSO4 Cu+FeSO4 13. (2024·山東菏澤)化學在生活、生產(chǎn)和推動科技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根據(jù)你掌握的化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典籍中的化學《齊民要術(shù)》記載“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該過程發(fā)生了 化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化學(2)生活中的化學①炒菜時,油鍋起火可用鍋蓋蓋滅,滅火原理是 隔絕氧氣 (或空 ;②下列常見的食材中含維生素最多的是 D (填字母)。A. 魚 B. 牛肉 C. 大米 D. 西蘭花隔絕氧氣(或空氣)D (3)科技中的化學①中國科研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材料——“碳彈簧”,被認為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有望用于外太空的探測。它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與金剛石、石墨等多種碳單質(zhì)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有很大差異,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②“天宮”核心艙“天和”電推系統(tǒng)中的霍爾推力器腔體采用了氮化硼陶瓷基復(fù)合材料。制備氮化硼(BN)的反應(yīng)如下:X+2NH3 2BN+3H2O,則X的化學式為 B2O3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2O3 14. (2024·呼和浩特)“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青銅器出土后立刻震驚了全世界。近日部分青銅器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館展出。(1)青銅是由銅、錫熔合制成。相比于純銅的質(zhì)地柔軟,青銅 硬度大 ,而應(yīng)用于農(nóng)具和兵器的生產(chǎn)中。(2)《淮南萬畢術(shù)》記載“曾青(硫酸銅溶液)得鐵則化為銅”的濕法煉銅工藝,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uSO4 Cu+FeSO4 。硬度大 Fe+CuSO4 Cu+FeSO4 (3)小琦同學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SnCl2(氯化亞錫)溶于水可形成無色溶液。請你幫她設(shè)計實驗方案證明錫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 將打磨光亮的錫片插入氯化銅溶液中,錫片上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說明錫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 (寫出操作和現(xiàn)象)。將打磨光亮的錫片插入氯化銅溶液中,錫片上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變?yōu)闊o色,說明錫的金屬活動性強于銅(4)出土的青銅器表面銹蝕物分為無害銹和有害銹。無害銹是一層致密薄膜,如銅綠;有害銹含氯,可加快青銅器銹蝕。銹層成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D (填字母)。A. 圖中的CuCl和粉狀銹均是有害銹B. 形成銅綠的過程中有CO2、H2O參與,與O2無關(guān)AD C. 青銅器銹蝕的過程中銅元素的化合價未變化D. 保護青銅器最重要的是防氯15. (2024·四川成都)根據(jù)圖文回答下列問題。(1)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①“青蒿”中除含有青蒿素外,還富含 纖維素 (填“纖維素”或“蛋白質(zhì)”);纖維素 ②青蒿素(C15H22O5)中質(zhì)量分數(shù)最高的元素是 碳元素 。保持青蒿素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是 青蒿素分子 ;③以《中國藥典》記載“青蒿”能“清熱解暑,截瘧…”。據(jù)此記載,可知“青蒿”主要治療的病癥是 瘧疾、中暑(暑熱)、虛熱 。碳元素 青蒿素分子 瘧疾、中暑(暑熱)、虛熱等(2)我國化學電池技術(shù)全球領(lǐng)先,磷酸鐵鋰是電池的重要原料。①磷酸鐵鋰(LiFePO4)組成元素有 4 種。電池充電時,電能主要轉(zhuǎn)化為 化學 能;4 化學 ②某種鋰原子質(zhì)量為1.165×10-26 kg,碳12原子質(zhì)量的1/12為1.165×10-27 kg,則該鋰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 7.0 (精確到0.1);③目前,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相比,優(yōu)點有 ab (填字母)。a.節(jié)能環(huán)保 b.智能化程度高 c.廢舊電池回收成本高7.0 ab 16. (2024·四川宜賓)宜賓白酒享譽全球,白酒中的乙醇(俗稱酒精)在生活中用途廣泛。回答下列問題。(1)酒廠常用富含淀粉的小麥、高粱等糧食釀酒。淀粉屬于 B (填字母)。A. 蛋白質(zhì) B. 糖類C. 油脂 D. 維生素(2)酒精可用于殺菌、消毒。將酒精噴灑在皮膚上,感覺到皮膚發(fā)涼,說明酒精揮發(fā) 吸收 (填“放出”或“吸收”)熱量。B 吸收 (3)打開瓶蓋能聞到酒香。從分子的角度解釋原因: 分子在 斷。(4)點燃酒精燈時,酒精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C2H5OH 2CO2+3H2O 。(5)當燃著的酒精燈被打翻著火時,立即用濕抹布蓋滅。滅火原理是 隔絕空氣(或氧氣) 。分子在不斷運動C2H5OH 2CO2+3H2O 隔絕空氣(或氧氣) 17. (2024·四川達州)2023年8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四川成都閉幕,大運村現(xiàn)已成為人們喜愛的主題公園。今年“五一”期間,小明同學在家長的陪伴下到大運村游玩。(1)村內(nèi),小明聞到陣陣花香,原因是 分子在不斷運動著 (從微觀角度解釋)。(2)路邊,園丁正在給花草施肥。肥料包裝袋上印有“磷酸二氫銨(NH4H2PO4)”字樣。該肥料屬于 D (填字母)。A. 氮肥 B. 磷肥 C. 鉀肥 D. 復(fù)合肥(3)湖畔,小明想到可用 肥皂水 檢驗湖水是軟水還是硬水。分子在不斷運動著 D 肥皂水 (4)午餐時,有下列食物:牛奶、面包、牛肉干、花生。從營養(yǎng)均衡的角度,還需補充的食物最好是 B (填字母)。A. 薯片 B. 橘子 C. 泡面 D. 皮蛋B 18. (2024·四川瀘州)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咖啡因能提神。咖啡因加熱至120℃顯著升華,在不同溫度下咖啡因的溶解度見下表1。表1 咖啡因的溶解度(g100 g水)溫度/℃ 100 80 50 25溶解度 66.6 18.2 8 2表2 干茶葉中一些成分的酸堿性干茶葉中的成分 茶多酚 咖啡因 單寧酸酸堿性 酸性 堿性 酸性回答相關(guān)問題。(1)25 ℃時,250 mL水中最多能溶解咖啡因 5 g;泡茶常用開水,相對于冷水泡茶,開水泡茶的優(yōu)點是既能加快有益成分的溶解,又能 溶解更多的咖啡因 。5 溶解更多的咖啡因 (2)干茶葉中一些成分的酸堿性見表2。干茶葉粉碎加水,加CaO充分攪拌呈糊狀,蒸干水分,干茶葉中參與反應(yīng)的成分有 茶多酚、單寧酸 ;再加熱至120℃以上,可分離出表2中的成分是 咖啡 。茶多酚、單寧酸 咖啡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