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進為我們打仗那一代人—七下7《誰是最可愛的人》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設想《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這個單元人文主題是家國情懷,選編了五篇文學作品,表現了不同時代的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愿意為保家衛國奉獻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通訊,它真實而生動地記敘了志愿軍戰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表現了他們的偉大胸懷,有力地證明了人民軍隊不可戰勝、抗美援朝斗爭必將勝利的真理,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通過閱讀本文,學生能了解抗美援朝戰爭背景、經過,明白戰爭勝利的不易,更加珍惜當下和平生活,培養艱苦奮斗精神。基于單元學習目標和七年級學生學情,擬用兩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以“走進為我們打仗那一代人”為主題展開,引導學生通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事件,通過對文章細節的涵詠,把握人物精神品質,感受人物理想信念,深入理解志愿軍戰士的可敬可愛之處,喚醒情感共鳴。教學目標語言建構:速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概括志愿軍的偉大事跡。思維發展:圈點批注,細讀英雄事跡,理解志愿軍的精神內涵。文化傳承:勾連生活,學習英雄精神,培植新時代的家國情懷。教學重點1.速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概括志愿軍的偉大事跡。2.圈點批注,細讀英雄事跡,理解志愿軍的精神內涵。教學難點勾連生活,學習英雄精神,培植新時代的家國情懷。教學過程一、導入“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1950年,美國悍然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同年10月,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開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戰爭中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的黃繼光、趴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的邱少云,今天讓我們走進《誰是最可愛的人》,重溫這群英雄人物。二、速讀,了解“那一代人”1.“最可愛的人”這是作者對志愿軍戰士極高的贊譽,作為一篇通訊,表現人物品質必須以事實說話,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想一想,文章通過哪些事例表現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以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提示:采用地點+事件的方式)預設——在松骨峰戰斗中,志愿軍戰士帶火撲敵,用刺刀跟敵人拼命,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馬玉祥不顧生命危險,沖進大火勇敢救出朝鮮小孩;志愿軍戰士為了祖國人民幸福生活,在朝鮮戰場上蹲狹小潮濕的防空洞,吃雪塊,不怕流血吃苦。2.這些事例有什么不同?預設——第一個事例著重表現“抗美”,呈現的是集體群像,以寫戰斗過程和戰場場面為主;第二個事例著重體現“援朝”,寫的是個體,主要是通過行動、語言并結合環境描寫來表現人物;第三個事例也是個體,通過“我”與志愿軍戰士在防空洞訪談的三問三答,直接展示戰士的精神風貌。三、品讀,對話“那一代人”1.作者反復說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下面我們就來結合具體事例,看看志愿軍戰士“可愛”在何處。(1)細讀戰斗場面,把握人物精神。①朗讀第五段,找出最能打動你的地方,做上批注,說說為什么能夠打動你?完成后先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匯報。②再讀課文內容,從不同的角度說說戰士們的“最可愛”的具體體現。(閱讀提示:用直線劃出志愿軍戰士面臨的困境,用波浪線劃出志愿軍戰士的表現。可從力量、地形、戰士們的行為、戰后的情景各方面進行分析。)預設——從力量對比上看,敵眾我寡,力量懸殊,可戰士們“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這種英勇頑強、奮勇殺敵的戰斗精神最可愛;從地形上看,戰士們阻擊敵人的地形極為不利,但是戰士們堅持激戰八個小時,使得我們部隊的主力趕上來,聚殲了敵人。這種堅守陣地的鋼鐵意志、寧死不屈、絕不后退、與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最可愛;從戰士們的行為上看,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投擲的汽油彈把戰士們的身上燒著了火,但戰士們仍然不后退,帶著呼呼的火苗向敵人撲去。這種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最可愛。;從戰后的情景上看,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的抱著敵人的腰,有的掐住敵人的頭,有的掐住敵人的脖子,有的用手榴彈把美國鬼子敲得腦漿迸裂,有的嘴里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這種鋼鐵般的意志、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犧牲精神最可愛。(在學生反饋的過程中引導學深反復品析本文段的環境描寫和動作描寫,感受其表達效果。)(2)還原采訪過程,感受人物品質。對美國鬼子,戰士們充滿了強烈的恨;但對朝鮮人民,卻充滿了無比的熱愛,下面讓你穿越時空,重回朝鮮戰場,做一名小記者,去采訪志愿軍戰士馬玉祥。(首先思考采訪的問題,然后同桌合作,分別扮演記者和馬玉祥,開展采訪活動。提示:可以針對救人的環境提問,可以針對救人的過程提問,可以針對救人的心理提問……)同桌模仿采訪過程,指名展示匯報后討論,從這件事里,可以看出志愿軍戰士可愛在何處?(用“我從第11段中______(詞句),感受到了志愿軍戰士__________的精神(品質)”的句式回答問題。)預設——舍己救人、忘我無私、熱愛朝鮮人民,充滿國際主義精神……(3)批注人物對話,理解人物信念自由朗讀“防空洞談話”部分內容,批注你從志愿軍戰士的語言中所感受到的精神品質。預設——“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表達了志愿軍戰士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和保家衛國的使命擔當;“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表現了志愿軍戰士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表現了志愿軍戰士國際主義精神和純粹的榮譽觀……四、朗讀,贊美“那一代人”1.文章第三段寫道:“他們的品質是那樣地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地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地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地美麗和寬廣!”這三件事分別與之有著怎樣的對應關系?預設——松骨峰戰斗對應“意志是那樣地堅韌和剛強”和“品質是那樣地純潔和高尚”;火中救小孩對應“胸懷是那樣地美麗和寬廣”和“品質是那樣地純潔和高尚”;防空洞談話對應“氣質是那樣地淳樸和謙遜”和“品質是那樣地純潔和高尚”。2.我們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和語氣來讀這幾句話?(贊揚、敬佩)指導朗讀第三段,讀出停頓、重音、拖音。五、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志愿軍戰士。因為有他們,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因為有他們,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六、布置作業1.松骨峰戰斗中,井玉琢、胡傳九、李玉安三人得以生還,請課后搜集三人的資料,了解三人后來的故事。2.這篇通訊稿,毛澤東閱后批示:“印發全軍”;朱德讀后連聲稱贊:“寫得好!很好!”請你仿照課文中的某個語段,寫一段話,向你身邊“最可愛的人”致敬。第二課時教學目標語言建構: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深情,把握文章抒情特點。思維發展:品味語句,賞析精準用詞,學習寫作方法技巧。文化傳承勾連生活,書寫當代英雄,傳承偉大愛國精神。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深情,把握文章抒情特點。教學難點勾連生活,書寫當代英雄,傳承偉大愛國精神。教學過程一、導入“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的英勇奮戰,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誰是最可愛的人》,感受他們的偉大精神。魏巍一生始終是一名戰士,魏巍在文學上畢生追求的是把文學的革命性和藝術性高度結合。——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會長鄭伯農對魏巍的評價二、誦讀,感深情1.雖然是一篇通訊,但是在《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卻洋溢著強烈的感情,默讀課文,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反復朗讀,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深情。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表達出這份感情的,做好批注。示例——(1)在第1段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向讀者敘述自己的感受:“最急于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句話,直接抒發了對志愿軍戰士的贊美之情。(直接抒情)(2)第2段中,作者明確提出“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一問一答,直接抒情,引發讀者思考。(設問抒情)(3)第3段中,作者寫道“他們的品質是那樣地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地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地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地美麗和寬廣!"這組排比句飽含作者對志愿軍戰士崇高思想境界的熱烈贊頌,情感充沛,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排比抒情)(4)“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用反問來加強語氣,明確表達作者對志愿軍戰士的贊頌之情。(反問抒情)2.除了這些句子,作者的敘述描寫,也蘊含著強烈的感情,請找出相關句子進行賞析。示例——(1)詞語選用: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后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向敵人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著火苗,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采用換詞法等方式,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和詞語中的強烈感情。)(2)喻體選擇: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兒,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淳樸的紅高粱那么可愛。(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要把馬玉祥比作“紅高粱”。)(3)文中多次使用“我們的戰士”這一稱呼。如果把“我們的戰士”改為“志愿軍戰士”,表達效果會有什么不同?找出幾處,試著改一下,讀一讀。(此環節意圖引導學生在感受文章情感的同時,學習文章精準到位的敘述描寫,教者給出示例后,要放手讓學生去發現感受。同時,此環節與第一課時部分環節又重合之處,教者需要結合自己對教材的解讀和學生的發現,相機處理教學過程的疏密詳略。)3.有人說,抗美援朝的英雄有很多,如冒著嚴寒,三次跳入冰窟搶救落水朝鮮兒童而不幸犧牲的羅盛教;有為避免暴露潛伏部隊,放棄自救,在火勢中壯烈犧牲的邱少云;有堵住敵槍口,用生命為部隊開辟道路的黃繼光……能否在通訊報道中多列舉幾個?預設——文中三個事例,第一個是英雄群體形象,第二個、第三個事例刻畫的是個體形象。群體和個體結合,全面展現了志愿軍的精神風貌。有的事例雖然很感人,但是與文中所舉有相似之處,重復列舉會使文章顯得累贅冗長;作為通訊,最重要的是通過典型事例反映志愿軍戰士群體的精神風貌,而非單純羅列英雄事跡;若加入過多英雄事跡,會使文章臃腫,不利于快速、有效地傳播,也難以在當時的傳播環境下抓住讀者注意力。三、思辨,悟真情1.文章最后一段列舉祖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場景,與朝鮮戰場沒有直接關系,能否刪掉?為什么?預設——不能刪掉。因為這一段從主題表達角度來說,是為了揭示寫作目的,強調戰士精神的意義;從情感表達角度來說,是為了引發情感共鳴,豐富情感層次;從結構作用角度來說,是為了形成首尾呼應,拓展文章意境。(學生反饋時,應強化朗讀指導,喚醒情感共鳴。)追問:結合具體生活場景,以“當我們 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在朝鮮戰場上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說話。2.曾經,我們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被語文教材刪除過,給出的理由是,一則文章對戰爭的細節刻畫過于殘酷,其描寫不像是寫人與人之間的戰爭,而是人與魔鬼之間的戰斗。二是我們今天的幸福與生活與文中描寫的英雄人物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新時代的青少年有自己的價值觀,再給他們灌輸陳舊過時的革命英雄主義,不合時宜。對此,你們怎么看?預設——此問題為開放性問題,意在引導學生明白戰爭的殘酷本就應該,越是壯烈,越能激勵。我們的幸福生活就是在革命英雄的英勇獻身中延承下來,英雄前輩們的壯舉激蕩我們的心胸,他們的意志、信念、夢想,一直托舉著我們奮發前進。言之成理既可。3.出示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軍抗美接朝出國作戰70年大會上的講話,齊讀,說說抗美援朝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預設——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四、拓展,傳精神1.結合課本,鄧稼先、聞一多……他們是最可愛的人嗎?聯系生活,說說新時代誰是最可愛的人?2.我們大家該怎樣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呢?五、小結七十年來,祖國風雨兼程,“可愛的人”前赴后繼,紅色火種代代相傳。我輩少年應當銘記歷史,珍惜當下,不忘初心,砥礪向前,爭做可愛的中國人。今天,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是因為依然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六、布置作業1.寫一些我們身邊“最可愛的人”。2.閱讀《東方》或者《三千里江山》,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板書設計誰是最可愛的人情感 精神歲月靜好 負重前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